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能力评价

创新能力评价

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一级指标权

二级指标权

三级指标权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评价工具

般差

4

3

2

1

创新学习发现问题

能力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

习意识,喜欢探索,善于

捕捉新信息、主动发现

问题,自主学习、求知欲

较强,经老师的引导能够

有所突突破,有所建树

力获取信息

能力善于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进行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信息

的加工处理,判断准确、迅速,收集、检索信息能力较强,并主动查阅资料,为创新活动获取准确资料

分析能力

对创新学习极富激情,关

知识更新能力心科技发展,关注社会变革,及时更新、

完善知识学习的兴趣较浓,不满足于现状,迫于求知,主动探索,丰富知识。

学习态度能力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书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大胆发表意见,敢于质疑、超越,求新、求变及创新意识较强,常伴有新思

想、新观点、新方法的产生。

基础知识成绩按等级分为优秀(≧85)

创新知识基础水平良好(70-85)

一般(60-70)

差(<60)

专业知识

水平

成绩按等级分为

优秀(≧85)

良好(70-85)

一般(60-70)

差(<60)

交叉知识水平知识面宽厚,掌握丰富的各学科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

创新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创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发散思维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新事物能迅速识别和直觉判断,能够较快的判断新事物、新问题,观察力较强。

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

有主见,善于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及归纳、演绎、

抽象、概括,运用概念、

判断、推理的间接反映

概括能力较强,能透过现

象看本质。

创新想象

能力

联想、想象力很丰富,善

于借助图形、表格、音

像、符号等将抽象的知

识形象化具有创造性的

想象。

批判思维能力敢于挑战、批判先入为主的东西,思维角度、方法路线与众不同,能够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设计。

灵感思维能力灵感活跃,善于突发奇想、充满创意

创新技创新活动

成果

创新成果达到国家级

水平评为优秀(≧85);

省部级水平评为良好

(70-85);

校院级水平评为一般

(60-70);

仅完成教学目标或没有

创新成果为差(<60)

课题独特

选题新颖,对有待解决的

现实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能水平和改进设计,极

富有创意,设计较合理,

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积极

的意义。

课题设计质量熟练运用创新技、设计水平很高,评为优秀(≧85);水平较高

评为良好(70-85);

仅达到创新教学目标为一般(60一70);不达标为差(<60)

毕业论文质量论文科学性极强,创新难度很高,评为优秀(多85);行文较严谨,创新难度较高,评为良好(70-85);创新难度一般且达标,评为一般(60-70);基本不能完成学业,评为差<60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健康发展,规范开展创新中心考核评估(以下简称考评)工作,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评对象是已运行满一年的创新中心。考评分为年度考核与定期评估,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定期评估一般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当年不进行考核。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会同有关司局负责考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确定参评创新中心名单、选择和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确定专家组人员、对考评结果的处理等。 第四条第三方机构应具备组织实施考评工作的条件,能够按照本办法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拟定考评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开展考评,提交考评报告。 第五条考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熟悉创新中 心工作的技术、管理、财务等领域的专家组成 第二章考评内容 第六条创新中心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和运行情况。

第七条建设情况主要考评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提出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中试孵化、测试验证、行业支撑服务等方面建设的情况。 第八条运行情况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创新中心的研发力量、共性技术突破、产学研协同、突出市场导向、成果转移转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情况。 第九条创新资源重点考评创新中心研发队伍建设和研发资金投入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拥有固定研发队伍和本领域行业技术领军专家的情况,以及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 (二)创新中心研发资金投入的情况,以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 第十条核心定位重点考评创新中心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按照建设方案中明确的技术目标取得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情况,以及新增专利申请数量; (二)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需求,自主或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承担所在领域的国家级项目的情况。 第十一条协同化重点考评创新中心汇聚本领域创新资 源的情况。主要是: (一)创新中心聚集本领域各类创新主体的情况,包括用户在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分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 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 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 分,综合得分达到70 分以上(不含70 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 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 30 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 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 2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2技术规范的情况 (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低( 1-2 分) E. 无(0分) (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 5-6 分) C. 一般( 3-4 分) D. 较弱( 1-2 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1 项及以上(Ⅰ类)(7-8 分) B.5 项及以上(Ⅱ类)( 5-6 分) C.3~ 4 项(Ⅱ类)(3-4分) D. 1 ~ 2 项(Ⅱ类)(1-2分)

E. 0 项( 0 分) (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 1-6 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 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 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 过 30 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 可。 ) A.是( 1-2 分) B.否( 0 分)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 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 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中学数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中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在新事物面前有采取对势的能力,体现为善于联想,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也就是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尚未发现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能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能够开启智慧,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以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并不是脱离教材,让学生任意地去想去说的教学活动,这是对创新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合理的新发现,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等等都是创新,评价解决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关键是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新颖,对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与时俱进,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充分让学生参加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班集体集思广益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求欲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如何诱发学生的创造的动机,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朝活跃、变通、寻异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说明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一)基础条件 城市基础条件状况是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创新产生的必备条件。从全球来看,公认的创新型城市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大人口规模。城市基础条件指标包括人均GDP、每万人拥有的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和城市环境三个二级指标。 (二)创新投入 创新资源的投入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创新投入主要包括创新人员的投入和创新资金的投入。创新投入指标由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 (三)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用来反映创新的成果。创新绩效指标由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万元GDP综合能耗、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 的比重和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五个二级指标构成。 (四)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包括创新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为创新活动提供文化上的支撑。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保障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创新环境指标由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科学技术普及、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以及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情况等六个方面构成。 二、指标体系框架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城市环境(%) 创新投入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2.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3.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 创新绩效1.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件) 2.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3.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4.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的比重(%) 5.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篇) 创新环境1.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 2.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 4.科学技术普及 5.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 6.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 三、数据来源 创新型城市评价数据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试点城市(区)的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二是各试点城市(区)上报的数据;三是从其它渠道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办法(试行)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绩效评估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绩效评估工作,促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统称技术创新中心)的规范建设和科学发展,根据《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冀科平〔2018〕1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建立和实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绩效评估制度,定期对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综合评估(以下简称评估),每三年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估若干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 第三条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技术创新中心近三年建设运行情况及绩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评促建,加快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中心的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和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第四条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研发条件、研发产出、转化应用、开放协作等方面。评估指标体系、评价要点、打分标准等相对稳定,有调整时事前公开。 第五条评估工作坚持依靠专家,贯彻“科学合理、公平公开、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评估组织 第六条省科技厅负责评估的组织实施,制定技术创新中心评估办法、工作规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参加评估的技术创新

中心名单,直接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组织评估工作,确定和发布年度评估结果。 第七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依托单位和技术创新中心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归口管理技术创新中心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督促参评技术创新中心按时上报评估材料和准时参加评估。 第八条依托单位负责组织指导参评技术创新中心准备和制作评估材料,对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履行法人管理职责,承担材料和数据失实的相关法人责任。 第九条技术创新中心必须接受评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估期的建设运行情况及其绩效,按照评估要求准确、真实地准备和提供评估材料。 第十条评估专家组按照规定程序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参评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评估评审。评估专家组由省内外技术水平高、熟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同行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第三章评估程序 第十一条省科技厅按照评估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年度评估的技术领域及参加评估的技术创新中心名单,印发年度评估工作通知,对当年的评估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第十二条参加评估的技术创新中心根据评估通知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采用在线填报和线下提交纸质材料的方式,提交经依托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后的评估材料。 评估材料包括: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作法(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1、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2、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3、“两个结合”促进了四个转变。(二)、构建了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的模式。(1)、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途径:1、学科课程为主2、活动课程为辅(3)、方法:1、创新地教2、创新地学3、创新地考核、评价(三)、两条途径实施。1、学科教学主渠道:2、课外活动渠道:3、三套方法重落实。(1)、创新地教。(2)、创新地学。(3)、创新地考核、评价。(四)、重视环境因素的潜移默化作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还阐述了实验效果:1、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参研能力增强。2、初步构造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模式和雏形的课堂教学模式。3、青年教师队伍得到锻炼,崭露头角。4、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发展。5、教师参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成果意识明显增强。6、资料的收集和建档,锻炼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 培养创新能力方法途径 一、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创新,不断把人类推向新的黎明。当21世纪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不竭的动力。”他要求“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认识和实际行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使其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其成为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 本着“教学为中心”原则,如何去优化教学过程,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二)、实验目的:

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教育的第五种存在形态是评价(肖川语)。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分,也有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之别。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带有一定的导向、激励、调节、检查、甄别、筛选等功能。日本《现代教育学基础》一书的作者认为:“教育评价,就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儿童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据此判定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评价会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评价并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新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教育评价科学化。 一、确立科学的评价策略 .评价目的的激励性 传统的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布鲁姆··)。这样,评价就演变成了选拔学生的工具,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选拔和淘汰。这种评价只重视少数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对于在教育体系不同阶段所淘汰的的学生兴趣卑微”(布鲁姆(··)。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带着种种遗憾和失败的心理体验走向了社会,他们很少能体会到成功的甘甜,对自己和未来缺乏充分的信心,因而他们不可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现代教育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生活的那些特性。”(布鲁姆,年),评价的目的就演变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实际上,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学生个体而言,他均存在着创造的潜能,正确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把这种潜能运用到创造性活动中去,创造出有个人价值的创造性产品,从而使创造能力由隐性转化为显性;学生时代的创造将对他一生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一个由充满创造力个体所组成的社会无疑将具有更强大的创造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要发展,不要偏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仅有“智”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里面单纯的对知识的记忆、背诵、训练与复现更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素质结构。这种素质结构有利于学生长远创新能力的形成。而正确的评价对这种理想素质结构的形成不仅会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更会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第三,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样样都好,每个学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生长条件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存在两个所有特点都一致的学生个体,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而且还应欢迎这种差异,因为这正是社会丰富多彩的表现(爱因斯坦语)。正确的评价应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大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有个人特色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二是学生自身发展与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真正“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一个和谐发展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一定十分优秀,但他自己总有某些值得他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质,这些特质最终将成为他事业成功的基础,并在他热爱的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创造。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在衡量企业的综合指标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为分析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选取了重要城市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4-02 1 企业创新能力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 中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从线性过程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创新决策),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创新实施),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创新实现)。另外,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这就需要组织能力(创新管理)。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 关注。总的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高企申报-创新能力评价

创新能力评价 《工作指引》规定:企业创新能力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一、知识产权(30分)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高(7-8分) B.较高(5-6分)

C.一般(3-4分) D.较低(1-2分) E.无(0分)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强(7-8分) B.较强(5-6分) C.一般(3-4分) D.较弱(1-2分) E.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一项及以上(I类)(7-8分) B.五项及以上(II类)(5-6分) C.3-4项(II类)(3-4分) C.1-2项(II类)(1-2分) E.0项(0分) 4.知识产权获得的方式 A.有自主研发(1-6分) B.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范围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得超过30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需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 A.是(1-2分) B.否(0分)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近三年年平均项 A. 转化能力强,≥5项(25-30分) B. 转化能力较强,≥4项(19-24分) C. 转化能力一般,≥3项(13-18分) D. 转化能力较弱,≥2项(7-12分) E. 转化能力弱,≥1项(1-6分) F. 转化能力无, 0项(0分) 1.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体现形式包括知识产权、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成果鉴定以及有关文件规定的应纳入的其他科技成果类型。 2.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技术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案说明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案说明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科技司 2003.4.5 一、科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一)体现国家的教育、科技政策导向 评价要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鼓励和引导高校调动和整合自身资源、重视和加强科技工作,推动高等学校重视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加强高校技术开发,加快成果转化,克服科研小组分散化,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科研团队的成长,促进高等院校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二)反映本质特征,力求科学、公正,有可比性,可操作性 所谓公正性原则,是指所确定的指标具有规范性,可比性。 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导所确定的指标最简单、数据易获取并可查、可以监核。“最简”是为了操作方便,但不能失真。 二、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一)采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GEM)和层次分析法(GEM)原理的综合算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梯阶层次结构,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由管理专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简化指标的个数,讨论确定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 2、采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GEM)和层次分析法(AHP)原理的综合算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其中,按AHP思想请专家对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确定成对比判断矩阵,得到各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值);按GEM法,构造一级和二级指标的专家评分矩阵,得到各指标权重。实际操作中,由管理专家对各指标应具有的权重(分值)进行研究;采取专家调查法,征求科研与管理专家的意见;经讨论后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分值)。 (二)指标与权重(分值)处理原则 1、同一个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值)基本可比,非同一个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权重(分值)不可比。 2、在向有关管理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由决策部门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或分值。 (三)数据处理 将某个三级指标的原始数据×权重得该三级指标的客观分,对其客观分标准化、线性化具有可比性和可比性的标准指数,然后将二级指标中包含的所有三级指标的标准指数相加得二级指标的客观份(1.1版)。为避免得分出现扎堆现象,2.0版改为将某二级指标中包含的所有三级指标的客观份相加得该二级指标的客观分,对该客观分标准化、线性化,得具有可比性可加性的该二级指标标准指数(即得分)。一级指标的得分为该一级指标下的各二级指标权重×该二级指标的标准指数的积之和,即顺序将二、一级指标的标准指数,加权求和得其上一级指标的得分及排序。 三、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方案 (一)该方案采用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2020)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2020)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20年12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层次技术创新高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一、标准依据 《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70号)《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鲁科字〔2017〕167号)和《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鲁科字〔2019〕93号)等政策文件和有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二、功能定位 省技术创新中心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省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创新链中游,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通道。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源头技术供给,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三、核心任务 省技术创新中心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负有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使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完善科研条件平台与研发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体系。 (一)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指标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见下表: 1. 知识产权(≤30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1)技术的先进程度 A. 高(7-8分) B. 较高(5-6分) C. 一般(3-4分) D. 较低(1-2分) E. 无(0分)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7-8分) B. 较强(5-6分) C. 一般(3-4分) D. 较弱(1-2分) E. 无(0分) (3)知识产权数量 A. 1项及以上(Ⅰ类)(7-8分) B. 5项及以上(Ⅱ类)(5-6分) C. 3~4项(Ⅱ类)(3-4分) D. 1~2项(Ⅱ类)(1-2分) E. 0项(0分)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A. 有自主研发(1-6分) B. 仅有受让、受赠和并购等(1-3分)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超过30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 A. 是(1-2分) B. 否(0分)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技术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A. 转化能力强,≥5项(25-30分) B. 转化能力较强,≥4项(19-24分) C. 转化能力一般,≥3项(13-18分) D. 转化能力较弱,≥2项(7-12分) E. 转化能力弱,≥1项(1-6分) F. 转化能力无,0项(0分)

提高创新能力的20种方法

按照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的说法,创新可大致定义为“......创造既新颖又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2003年)。创新其实就是寻找解决问题和将要处理情形的新途径。这不是仅限于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的一种技能,它是一种对各行各业都有用的技能。如果你曾想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下 面这些技巧可以给予你帮助。 1. 全身心投入 第一步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地去发展你的创新能力。不要放弃你的努力。设定目标,争取别人的帮助,每天花点时间发展你的创新技能。 2. 变成一个专家

发展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理解,你将能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新颖的或者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奖励你的好奇

发展创新能力的一个常见障碍是:感觉好奇是一种胡思乱想。当你对某事感到好奇时,不要斥责自己,而是要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课 题。 4. 认识到有时创新本身就是奖赏 奖励自己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发展内在的动力。有时,创新的真正奖励 在于其过程本身,而不是产品。 5. 乐于冒险

当开始发展你的创新技能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必须愿意承担风险。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每次都最终成功,但依然会增强你的创新才能和发展未来可 用的技能。 6. 建立自信

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抑制你的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记录下你已经取得的进展,表扬自己做出的努力,并且总是设法来奖励你的 创意。 7. 为创新投入时间

如果你不为创新投入时间,你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每周安排一些时间,集中花在某些类型的创意项目上。 8. 克服阻碍创新的消极态度

2018年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取利润与发展的源泉,尤其 是对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是由处在时代前沿的先导性技术发展起 来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其竞争力的核心,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 还是取决于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评价仍 以财务评价为主,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上市企 业评价体系即体现其发展潜力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就显得极为必要。 正是基于上面的考虑,本文选择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进行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论文的基本理论。第 三部分,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实际出发,设计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整个论文的理论框架。运用密切值法,在已有理论 的基础上,建立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应 用该模型。第四部分,运用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第五部分,运用 AHP方法和多级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进行评价。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上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 地促进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和其它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或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新企业管理者分析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状况和确定技术能力发展目标;最后,能为监管部门加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关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国内外有多套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 大的有—— 1.综合创新指数( SII),依托欧盟的创新联盟记分板(IUS,前 身是欧洲创新记分板( EIS)),分驱动力(人力资源、研发体系、金 融支持)、机构活力(机构投资、联动和创业、知识产权资产)、产出(创新主体、经济效益) 3 个维度 8 个方面 25 项指标。 2.全球创新指数(GII),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联 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2006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201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之一是“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为了真实测度和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必要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以为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方面已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积累。2013年,为了适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用于评价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一、总体说明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及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三个维度全面反映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一是总体创新能力评价,主要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国际可比的指标对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行比较研究;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对重点行业或热点领域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例如,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是不同类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主要从不同角度评价和比较各类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等。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是: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顾系统性与开放性;兼顾代表性与可比性;兼顾稳定性与动态性;兼顾可获性与权威性。 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创新投入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组成。在三级指标的设计上,全部采用了相对指标,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三级指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的公开出版物或公开发布的数据资料。 (一)创新投入能力 反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和投入力度,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1.创新经费

创新能力的途径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鼓励大胆想象,挖掘创新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尊重、爱护、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时,我们不必忙于解答,而应适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能极大鼓舞提出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勇于大胆想象,乐于独立思考的良好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想了解草原的景色,有的想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想去看看草原的空气与高碑店的空气有没有不同……于是,我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草原》一课,并询问学生准备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说出了:读、列表、列小标题、画图、勾划重点词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霎时,整齐划一的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勾划的、讨论的……气氛热烈、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还存在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我又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通

深圳市澳特创新中心项目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 1计算要求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科苑路与北环大道交汇处东南侧,东临规划支路,西临科技园变电站地块,南临琼宇路,北为北环大道。建设用地面积为17954.7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400.6平方米,容积率为6.42,建筑基底面积为8194.4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13041.4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62359.2平方米。本次计算本项目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以查看其是否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2009 第5.1.3条的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2009 第5.1.3条: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要求。 居住用地人均控制指标(㎡/人) 住宅类型小区组团 低层26~37 21~30 多层18~25 14~20 中高层14~20 12~16 高层10~15 8~11 注:住宅类型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2 项目概况

3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计算 根据本项目建筑子项面积分配表,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7594.73m2,根据项目建筑面积加权折算后得到本项目居住建筑(宿舍)占地面积为2635 m2,计算过程如下: 宿舍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宿舍建筑面积/计规定容积率建筑面积) =17594.73×(14650/97820) =2635.07 m2

本项目宿舍居住人数为208人,则人均用地居住用地面积为: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用地面积/居住人数=2635.07/208=12.66 m2/人 4 结论 本项目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12.66m2,小于15m2,本项目宿舍所占楼层为13层,因此满足《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2009 第5.1.3条的要求。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最新资料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 、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论述。赛文穆勒(1992)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我国学者中。许庆瑞(1986) 提出,如果从技术创新的内容来分析,由于技术创新“一般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材料创新、生产组织与管理创新,由于一个行业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另一个行业的产品”,“生产组织与管理也可以看作是‘绝妙'的工艺”,所以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巴顿(1992) 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侧重揭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魏江(1995) 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以资金能力支撑,为支持创新战略的实现,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为主体并由此决定的系统整合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者将创新资源等同于技术创新能力。应该看到,能力包括这些资源,它们对技术创新起重大作用,但相同的资源并不能保证相同的结果。 曹崇延、王准学(1998) 解释,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系统的能力,并且是以产品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现经济利润的能力。他

们根据技术创新的过程,将技术创新能力分成7 个方面,即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 傅家骥等(1998) 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应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整体功能;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能力;三是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密切相联系的,对应企业技术能力的具体含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通过技术创新表现出来的显性化的能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有各种划分。例如:远德玉等(2003) 依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和在不同阶段3 类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状况,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 价指标主要有:企业的技术与市场的机会选择能力、技术设计与 开发能力、样品制造能力、中试能力、规模生产能力、销售与市 场开拓能力、市场信息反馈和产品更新能力等几个方面。但他没有提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郑春东、和金生、陈通(2000) 提出了一个“需求分析- 构思规划-研究开发-生产-价值实现”五阶段过程模型。他们认为: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场技术需求分 析、技术创新构思与规划、研究开发、生产、价值实现等多个环节的能力的综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环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串联'关系,而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并列关系。” 于是,相应的提出了基于“需求分析-构思规划-研究开发-生产- 价值实现”五阶段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孙细明,杨娟,张金隆(2003) 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需求识别、产品构思、研究开发、原型生产、制造、市场营销6 个阶段,并从分析整个过程人手将指标体系设计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6 个方面。杨忠敏(2004) 认为,必须把其放到整体经营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她指出,经营过程可以理解为知识生产、产品生产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