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药材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原药材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原药材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原药材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建立

1.仪器与材料

UV-16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AB204-N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天平,METTLER TOLEDO)

BP211D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天平,Sarlorius)

葡萄糖(分析纯,XX市化学试剂一厂)

苯酚(分析纯,XX市化学试剂一厂)

蒽酮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XX)

硫酸(分析纯,XX市凯信化学试剂XX)

当归药材购于XX岷县,经XX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X铁军研究员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经检测符合《中华人民XX国药典》(201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

黄芪药材购于XX岷县,经XX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X铁军研究员鉴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经检测符合《中华人民XX国药典》(201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

2.方法与结果

2.1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本试验采用比色法对药材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30.43mg,置100ml量瓶中,

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3043mg)。

2.1.2 5%苯酚试剂的配制

取苯酚100g,加铝片0.1g和碳酸氢钠0.05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此馏分5g置棕色容量瓶中溶解后定容,存冰箱备用。

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与确定

水提时间的考察

分别取60℃干燥至恒重的当归及黄芪药材细粉5份,每份约0.50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用80%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残渣挥干溶剂后,再继续以水分别回流提取1.0h、2.0h、3.0h、4.0h、5.0h,反复洗至2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具塞干燥试管中,采用改良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1。

表1-1 水提不同提取时间对当归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样品提取时间(h)当归多糖含量(%)黄芪多糖含量(%)

1 1.0 7.568 5.501

2 2.0 8.599 6.511

3 3.0 8.583 6.600

4 4.0 8.594 6.589

5 5.0 8.580 6.590

从表1-1可知,水提提取时间为2.0h时,药材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恒定,延长提取时间药材含量变化不大,故选择提取时间为2.0h。

2.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60℃干燥至恒重的当归及黄芪药材细粉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用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残渣挥干溶剂后,再继续以水回流提取2小时,反复洗涤残渣及烧瓶至25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1.5 最大吸收波长选择

取2.1.1项下对照品溶液,在200nm-700nm波长间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扫描,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确定选择490nm作为检测波长。

2.1.6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5.0ml,6.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1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5%苯酚溶液0.6ml,混匀,迅速加入硫酸3.0ml,摇匀,于90℃水浴中15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15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A),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2。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取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可得回归方程:

y=0.0045x-0.0011,r=0.9995(n=6)。葡萄糖在24.24~145.44 μgX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图1-1。

表1-2 葡萄糖线性X围考察

取样量(μg)吸光度

24.24 0.115

48.48 0.209

72.72 0.330

96.96 0.433

121.20 0.554

145.44 0.655

图1-1 葡萄糖标准曲线

Fig 1-1 Standard Curve of glucose

2.1.6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测吸光度,重复测定6

次,求得吸光度值的RSD值为0.33%。结果见表1-3,说明仪器的精密度符合要求。

表1-3 精密度试验结果

测定次数吸光度A

1 0.387

2 0.386

3 0.389

4 0.388

5 0.386

6 0.386

RSD(%)0.33

2.1.7 稳定性试验精密量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每10分钟测定一次吸光度,到1小时后改为30分钟测一次,求得多糖含量的RSD值为1.02%,结果见表1-4,测定值在120分钟内保持稳定。以下吸光度的测定均在120分钟内完成。

表1-4 稳定性试验结果

测定时间(min) 多糖含量(%)

0 8.491

10 8.380

20 8.602

30 8.447

40 8.647

50 8.624

60 8.536

90 8.491

120 8.513

RSD(%) 1.02

2.1.8 重现性试验取60℃干燥至恒重的当归药材细粉6份,精密称定,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

含量,求得多糖含量值RSD值为1.68%,结果见表1-5,表明方法重现性良好。

表1-5 重现性试验结果

样品多糖含量(%)

1 8.710

2 8.895

3 8.505

4 8.602

5 8.609

6 8.519

平均含量8.640

RSD(%) 1.68

2.1.9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上述已知多糖含量的当归药材细粉6份,每份约0.12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浓度为2.111 mg/ml标准葡萄糖对照品溶液5 ml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6。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值1.96%。结果表明:本法回收率较好,方法可行。

表1-6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样品取样量

(g)样品含量

(mg)

对照品加

入量

(mg)

实测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

率(%)

RSD(%)

1 0.124

2 10.70 10.56 20.97 97.25

2 0.1256 10.82 10.56 21.61 102.18

3 0.1257 10.83 10.56 21.33 99.43 99.12 1.96

4 0.1254 10.80 10.56 21.22 98.67

5 0.1255 10.81 10.5

6 21.39 100.19

6 0.1250 10.7

7 10.56 21.01 96.97

2.1.10 当归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取60℃干燥至恒重的当归药材细粉三份,每份约0.25g,精密称定,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求得当归药材中平均多糖含量为8.58%,结果

见表1-7。

表1-7 当归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取样量(g)多糖含量(%)平均多糖含量(%)

1 0.2501 8.44

2 0.2498 8.54 8.58

3 0.2500 8.76

2.2 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本试验采用比色法对药材中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

2.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0.0326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3260mg)。

2.2.2 0.2%蒽酮-硫酸溶液的配制称取蒽酮粉末0.2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硫酸至刻度,摇匀,即得。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67]取黄芪药材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加热回流1.5h,用脱脂棉滤过,再重复提取2次,三次滤液合并,浓缩,移至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 ml,加乙醇10 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25 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 ml,置10ml具塞干燥试管中,备用。

2.2.4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与确定

2.2.4.1 加水量的考察取黄芪药材粗粉4份,每份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分别加水50ml、100ml、150ml、200ml,加热回流1h,用脱脂棉滤过,滤液浓缩,移至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 ml,加乙醇10 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 ml,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8和图1-2。

表1-8 不同溶剂用量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样品加水量(ml)多糖含量(%)

1 50 4.812

2 100 7.874

3 150 7.702

4 200 7.774

图1-2不同溶剂用量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从表1-8和图1-2可知,加水量为100ml时,药材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恒定,故选择加水量为100ml。

2.2.4.2 提取时间的考察取黄芪药材粗粉5份,每份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分别加热回流0.5、1.0、1.5、2.0、2.5 h,用脱脂棉滤过,滤液浓缩,移至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 ml,加乙醇10 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 ml,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9和图1-3。

表1-9 不同提取时间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样品提取时间(h)多糖含量(%)

1 0.5 7.598

2 1.0 8.125

3 1.5 8.594

4 2.0 8.597

5 2.5 8.585

图1-3 不同提取时间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从表1-9和图1-3可知,提取时间为1.5h时,药材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恒定,延长提取时间药材含量变化不大,故选择提取时间为1.5h。

2.2.4.3 提取次数的选择取黄芪药材粗粉5份,每份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l,加热回流1.5h,分别再重复提取0、1、2、3、4次,用脱脂棉滤过,滤液浓缩,移至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 ml,加乙醇10 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2 ml,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10和图1-4。

表1-10 不同提取次数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样品提取次数(次)多糖含量(%)

1 1 7.869

2 2 8.750

3 3 10.130

4 4 9.973

5 5 9.702

图1-4 不同提取次数对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从表1-10和图1-4可知,次数对多糖提取有影响,随着次数增加多糖含量上升,提取次数为三次时,药材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恒定,增加提取次数药材含量变化不大,故选择提取次数为三次。

2.2.5标准曲线的制备[66]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ml、0.2ml、0.3ml、0.4ml、0.5ml、0.6ml,分别置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各加水至2.0ml,摇匀,在冰水浴中缓缓滴加0.2%蒽酮-硫酸溶液至刻度,混匀,放冷后置水浴中保温10分钟,取出,立即置冰水浴中冷却10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A),在58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11。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葡萄糖取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可得回归方程:y = 0.0041x + 0.0337,r=0.9992(n=6)。葡萄糖在32.60~195.60 μgX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图1-5。

表1-11 葡萄糖线性X围考察

取样量(μg)吸光度A

32.60 0.158

65.20 0.312

97.80 0.426

130.40 0.573

163.00 0.685

195.60 0.833

图1-5 葡萄糖标准曲线

2.2.6 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测吸光度,重复测定6次,求得吸光度值的RSD值为0.14%。结果见表1-12,说明仪器的精密度符合要求。

表1-12 精密度试验结果

测定次数吸光度A

1 0.754

2 0.753

3 0.753

4 0.753

5 0.752

6 0.755

RSD(%)0.14

2.2.7稳定性试验精密量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每10分钟测定一次吸光度,到1小时后改为30分钟测一次,求得多糖含量的RSD值为1.17%,结果见表1-13,测定值在120分钟内保持稳定。以下吸光度的测定均在120分钟内完成。

表1-13 稳定性试验结果

测定时间(min) 多糖含量(%)

0 10.84

10 10.72

20 10.74

30 11.12

40 10.98

50 11.01

60 10.95

90 10.93

120 10.92

RSD(%) 1.17

2.2.8 重现性试验取黄芪药材粗粉6份,精密称定,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求得多糖含量值RSD值为1.14%,结果见表1-14,表明方法重现性良好。

表1-14 重现性试验结果

样品多糖含量(%)

1 10.77

2 11.02

3 10.93

4 11.12

5 10.97

6 11.08

平均含量10.98

RSD(%) 1.14

2.2.9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上述已知多糖含量的黄芪药材粗粉6份,每份约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浓度为10.978mg/ml标准葡萄糖对照品溶液5 ml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15。平均回收率为99.61% ,RSD值1.73%。结果表明:本法回收率较好,方法可行。

表1-15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样品取样量样品含量对照品加实测量回收率平均回收RSD(%)

(g)(mg)入量

(mg)(%)率(%)

(mg)

1 0.4999 54.89 54.89 109.65 99.76

2 0.5005 54.95 54.89 110.18 100.62

3 0.5003 54.93 54.89 110.82 101.82 99.61 1.73

4 0.5007 54.98 54.89 110.02 100.27

5 0.4995 54.85 54.89 108.19 97.18

6 0.4998 54.88 54.89 108.66 97.98

2.2.10 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取黄芪药材粗粉三份,每份约1g,精密称定,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求得黄芪药材中平均多糖含量为10.98%,结果见表1-16。

表1-16 黄芪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取样量(g)多糖含量(%)平均多糖含量(%)

1 1.000

2 10.95

2 0.9998 10.98 10.98

3 1.0003 11.01

鸡内金原药材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鸡内金原药材质量标准。 范围:鸡内金原药材质量管理全过程。 责任人:质量部、生产部、物料部等相关管理人员。 内容: 【标准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第193页 【物料编号】 【产地】 【品名】鸡内金 本品为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璧。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剖开沙囊,剥下内壁,洗净,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2.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5%。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用法用量】3~10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复验期】一年。

质量管理系统文件 目的:建立石决明原药材质量标准。 范围:石决明原药材质量管理全过程。 责任人:质量部、生产部、物料部等相关管理人员。 内容: 【标准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第84页 【物料编号】H05002 【产地】广东 【品名】石决明 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u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uina Gme-I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r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uigata(Donovan)的贝壳。夏、秋捕捉,去肉,洗净,干燥。 【性状】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宽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咸。 皱纹盘鲍呈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4~ 质量管理系统文件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一、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GMP(2010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1. 检验方法和限度。2. 二十三、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析方法验证的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1. 分析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2)不适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3)制剂的组分变更;(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1)鉴别试验(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4)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5)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1)专属性(2)线性(3)范围(4)准确性(5)精密度(6)检测限(7)定量限(8)耐用性(9)系统适用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专属性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白芍原药材质量标准

1 目的:建立白芍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其质量。 2 范围:本厂所购进的白芍原料。 3 责任:质量部负责人、QC负责人、检验员。 4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5 取样、检验方法相关规程编号: (1)取样规程编号:YP-SOP-ZB- 001-00。 (2)检验规程编号:YP-SOP-YL -109-00。 6 内容 6.1 【品名】 中文名:白芍 拉丁名:PAEONIAE RADIX ALBA 6.2 【物料编码】:Y109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粒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1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4.0%(烘干法)。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大于1.5;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中文版)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摘要: 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都会引起一定的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反应,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人体内,抗药抗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但是对于某些治疗性蛋白质,抗药抗体反应能引起各种临床的不良反应,包括温和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临床前研究表明,抗药抗体能对药物暴露、药物毒性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等造成影响。因此治疗性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引起了临床医生、药企及监管机构的注意。为了评估生物药物分子的免疫原性,以及将实验结果与临床事件联系起来,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很有必要开发可靠的能够有效评估抗药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这里方法学验证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方法学验证是药物上市申请必不可少的。现行的监管文件对于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相当有限,特别是缺乏有关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因此,本文对抗药抗体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科学的建议。在现有的关于生物分析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性能验证。笔者建议采用实验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学验证。这些建议被视为最佳的例子,旨在促进整个医药行业形成一个更加统一的抗体检测方法。 1.简介: 生物制药产品包括氨基酸聚合物、碳水化合物或核酸,一般通过人细胞系、哺乳动物细胞或细菌进行表达,比常规的小分子药物更大(一般大于1~3KD)。由于以上特性,生物制药产品引起免疫反应的潜力更大。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与产品的内在因素(种属特异性表位、外源性、糖基化程度、聚合或变性程度、杂质和制剂)、外在因素(给药途径、慢性或急性给药、药代动力学及内源性当量)、患者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和替代疗法)相关。 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过敏、自身免疫和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药物中和、生物分布异常和药物清除率增强等均可能会使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样本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 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 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 因此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 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 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 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以及制剂中其它成分( 如防腐剂等, 中药中其它残留物、添加剂等) 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 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 准确度、精密度( 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 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 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 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 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 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 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 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或面积比( %)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HPLC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中数据可接受标准讨论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规定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提出了在对HPLC 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大家讨论。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 ),峰面积为纵坐标(Y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 )不得小于0.998,Y 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或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 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 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选择至少三个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

中药材质量标准-苏合香

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文名苏合香 汉语拼音Suhexia ng 英文名STYRAX 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性状本品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棕黄色或暗棕色、半透明。质黏稠。气芳香。本品在90%乙醇,二硫化碳,氯仿或冰醋酸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 鉴别(1)取本品1g与硅藻土3g混合后,置试管中,加高锰酸钾试液5ml,微热,即产生显著的苯甲醛香气。 (2)取本品1g,力口乙醚10ml溶解,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肉桂酸对照品, 加乙醚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年版 一部附录W B)实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 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C) —环己烷一甲酸乙酯一甲酸(10 : 30 : 15 : 1)为展开剂,在10?15C展开,取 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酸值应为52?76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区N )。 皂化值应为160?190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区N )。 浸出物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冰醋酸(50 : 50 : 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理论板数以肉桂酸峰计应 不低于7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肉桂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肉桂酸8 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0.5g,精密称定,加新配制的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 )10ml,加热回流1小时,于低温迅速蒸去乙醇,残渣加热水20ml 使均匀分散,放冷,加水30ml与硫酸镁溶液(1.5T 50)20ml,混匀,静置10分 钟,滤过,滤渣用水20ml分次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后,用乙醚振摇 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乙醚液,低温蒸去乙醚,残渣用甲醇溶解,定量转移至 10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 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1 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药审中心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5.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6.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9.溶液稳定性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完整版)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医药化学行业对于质量的控制非常严格,高效液相分析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开发与验证对其它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分析方法开发 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和梯度的优化几个方面。目前高效液相多做反相使用,所以本文主要以反相为例进行讲解。 1.色谱柱的选择 原料药生产对产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检测使用的色谱柱有较高的理论塔板数,能提供更好的分离度,从而对可能存在的杂质有更大的分离的可能性,所以5um 填料的色谱柱长要250mm,3.5um填料的柱长要150mm,基本上都是各个粒径柱长最长的。我比较喜欢近两年新出的亚二微米填料的色谱柱,50mm柱长就能提供很高的理论塔板数,而且柱长和粒径小了,流速增加很多,能节省很多的分析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选用直径为4.6mm或3.0mm的柱子,太细了可能会增大柱外效应。填料的孔径对于小分子合成药物不需要考虑,普通的分析柱都在100A左右,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 对于API分析方法开发,一般要求必须做色谱柱的筛选实验,最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色谱柱,每种类型三只,要来自于不同厂家。 三种类型包括: 1)普通的C18或相应的C8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C18或C8,YMC的Pack Pro C18或C8,Agilent的RX C8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2)封端处理的或者极性嵌入型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Shield RP18或RP8,XTerra RP18或RP8,YMC的ODS AQ,Agilent的Zorbax SB AQ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3)填料用其它官能团修饰过的色谱柱,如苯基柱等,很多公司都有。 一般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选择性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生产厂家不同在选择性上也会有差异,这个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有时候用一只色谱柱分离不好,除了优化梯度和流动相外,换一个厂家的柱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同品牌型号的色谱柱,C18和C8在选择性上没有差异,但是C18保留能力更强,相同的样品分离度更高,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用C18。我们在筛选色谱柱时尽量选择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厂家,柱子品质好,开发分析方法时能省很多力气,做出来的分析方法也有保证。一个药从开发到上市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厂家有实力,开发方法时选定的柱子在若干年以后需要时还会有的

中药质量标准提高原则

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 一、概述 药品标准是衡量药品质量的尺度和准则。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在正常的原辅料与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药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判断标准,是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和检验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为保障公众安全有效用药,积极应用现代药品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作出了“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的战略决策,并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具体组织下全面开展,中成药成为首先实施的药品类别。 广东省是中药大省,中成药品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贯彻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规范广东省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工作,对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提高中成药质量控制和检验技术水平,提高广东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国家药典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广东省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供广东省中成药研究单位、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机构在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工作中使用。 二、指导原则 “科学、规范、实用”是国家药品标准制定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国家药品标准的灵魂和 精神所在。广东省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的指导原则是在认真贯彻“科学、规范、实用”这一 总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广东中成药产业的实际,经过有关专家广泛深入讨论后形成的。 (一)质量标准的可控性原则 “质量可控”是药品标准的目标性原则。为实现“质量可控”,药品标准的建立应充分 考虑药品在来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的确 定标准制订或提高的内容,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药品的质量标准应能反映药品的内在质量, 必须能够有效地控制药品的质量,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二)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准确灵敏”是检测方法选用的科学性原则。检测方法在可控的基础上应尽可能体现与 真实值接近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偏差,同时体现该检测方法对被测药品的专属性。 检测方法的建立应包括: 1.分析方法的选择 目前各种色谱方法、光谱方法和经典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检测。质量 标准中分析方法的选择应与被测成分的性质相适应,与被测成分的含量限度相适应,与应用 的具体要求相适应,并能有效排除干扰成分的影响。 2.分析方法的设计 中药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检测方法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检测方法的研究首先应查阅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 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 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 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药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但在进行具体验证 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生物学测定具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一般 要使用动物、细胞或生物分子,因此对于生物学测定的判断标准另作说明。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 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査中,其溶 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 线性、 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 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 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 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此项可 豁免验证。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
1
在《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内容基础上增订有关一部中药的内容。?
?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

液相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

液相分析方法进行方法 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 接受标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液相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审评四部黃晓龙

1、有关物质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和%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忖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汁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 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原药材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建立 1.仪器与材料 UV-16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AB204-N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天平,METTLER TOLEDO) BP211D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天平,Sarlorius) 葡萄糖(分析纯,XX市化学试剂一厂) 苯酚(分析纯,XX市化学试剂一厂) 蒽酮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XX) 硫酸(分析纯,XX市凯信化学试剂XX) 当归药材购于XX岷县,经XX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X铁军研究员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经检测符合《中华人民XX国药典》(201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 黄芪药材购于XX岷县,经XX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X铁军研究员鉴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经检测符合《中华人民XX国药典》(201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 2.方法与结果 2.1药材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本试验采用比色法对药材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对照品30.43mg,置100ml量瓶中,

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3043mg)。 2.1.2 5%苯酚试剂的配制 取苯酚100g,加铝片0.1g和碳酸氢钠0.05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此馏分5g置棕色容量瓶中溶解后定容,存冰箱备用。 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与确定 水提时间的考察 分别取60℃干燥至恒重的当归及黄芪药材细粉5份,每份约0.50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用80%乙醇回流提取2小时,残渣挥干溶剂后,再继续以水分别回流提取1.0h、2.0h、3.0h、4.0h、5.0h,反复洗至2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具塞干燥试管中,采用改良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1。 表1-1 水提不同提取时间对当归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 样品提取时间(h)当归多糖含量(%)黄芪多糖含量(%) 1 1.0 7.568 5.501 2 2.0 8.599 6.511 3 3.0 8.583 6.600 4 4.0 8.594 6.589 5 5.0 8.580 6.590 从表1-1可知,水提提取时间为2.0h时,药材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恒定,延长提取时间药材含量变化不大,故选择提取时间为2.0h。 2.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60℃干燥至恒重的当归及黄芪药材细粉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用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残渣挥干溶剂后,再继续以水回流提取2小时,反复洗涤残渣及烧瓶至25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1.5 最大吸收波长选择 取2.1.1项下对照品溶液,在200nm-700nm波长间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扫描,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确定选择490nm作为检测波长。 2.1.6 标准曲线的制备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附录 XIX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 在建立药品质 量标准时 ,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 、制剂的组分变更 、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 时 、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 、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 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 鉴别试验 , 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 ,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 定 ,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 如防腐剂等 )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 、释放度等检查中 ,其溶出量等 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 验证内容有 : 准确度 、 精密度 ( 包括重复性 、 中间精 密度和重现性 )、 专属性 、 检测限 、 定量限 、线性 、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 。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 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 一 、 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 一般以回收率 ( %) 表示 。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 。 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 ,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 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 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 , 可向制 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 行比较 。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 、 线性和专属性 , 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 , 这一项不必再做 。 2. 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 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 , 可用本法 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如不能测得杂质或 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不能测得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的 情况下 , 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 。 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 或面积比 ( %)。 3. 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 , 至少用 9 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 例如 , 设计 3 个不同浓度 , 每个浓度各分 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 , 进行测定 。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 ( %), 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 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 二 、 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 , 同一个均匀供试品 , 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 近程度 。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 、 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 在相同条件下 , 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 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 在同一个实验室 , 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称为中间精密度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 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 称为重现性 。 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 1. 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 , 至少用 9 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 例如 , 设计 3 个不同浓度 , 每个浓度各分 别制备 3 份供试品溶液 , 进行测定 , 或将相当于 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 , 用至少测定 6 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