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练习

《孔雀东南飞》练习

《孔雀东南飞》练习
《孔雀东南飞》练习

张家口一中六年一贯制高一年级

语文周练(十)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3分,共1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

..(忍受耻辱)

C.伏.清白以死直兮(佩服)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2.下列诗句中,与“不吾知其亦已兮”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3.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中“穷”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穷.巷多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余佩之陆离B.伏清白以死.直兮

C.哀.民生之多艰D.步.余马于兰皋兮

5.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鸷鸟之不群.兮②屈.心而抑志兮③步.余马于兰皋兮④固前圣之所厚.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⑥回.朕车以复路兮⑦謇朝.谇而夕替

A.①⑦/②③⑥/④/⑤B.①/②③⑥/④⑤/⑦

C.①⑦/②③⑥/④⑤D.①/②③⑥/④/⑤/⑦

6.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也都是我心中所崇尚的美德啊,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受着委屈而压抑着心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是可以惩罚的吗?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仍更被驱遣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D.渐见愁煎迫

8.选出“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

B.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

C.渐见愁煎迫,时穷节乃见

D.信而见疑,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B.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C.否泰

..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其日牛马

..嘶,新妇入青庐

10.下列加黑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莫令.事不举(让)便言多令.才(美好)

B.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仍旧)

C.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施.(用处)留待作遗施.(施与)

12.“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

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⑥誓不相隔卿⑦誓天不相负⑧蹑履相逢迎

⑨怅然遥相望⑩不得便相许。

A.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B.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

1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卿当日胜贵B.手巾掩口啼C.交广市鲑珍D.朝成绣夹裙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B.贱妾留空房C.蒲苇纫如丝D.箱帘六七十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告诉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故:故意

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信:书信

1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何陋之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大王来何操

18.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新妇起严妆

..(盛妆)事事四五通.(遍)

B.足下蹑.丝履(穿着)耳著.明月珰(戴)

C.指如削葱根

..(葱白)本自无教训

..(教养)

D.却.与小姑别(回头)好自相扶将

..(服侍)

19.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香囊严霜哽咽磐石

B.薄禄嘻戏涕落纷纭

C.晻晻络绎鸳鸯赉钱

D.蒲纬嗟叹槌床婀娜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且.报府,四体康且.直)

B.(君尔.妾亦然,诺诺复尔尔.)

C.(君既若.见录,腰若.流纨素)

D.(于今无会因.,因.求假暂归)

2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孔雀东南

..飞()

A.手巾

..掩口啼B.槌.床便大怒C.足以荣.汝身D.自名.秦罗敷

2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俜.(pīng)驰骋.(chěng)否.泰(pǐ)臧否.人物(fǒu)

B.哽咽.(yè)咽.喉(yàn)赍.钱(jī)亟.待解决(jí)

C.晻.晻(yǎn)阉.党(yān)白鹄.(hú)怙.恶不悛(gǔ)

D.自缢.(yì)谥.号(shì)磐.石(pán)罄.竹难书(qìng)

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留待作遗施

..(赠送)供养卒.大恩(终,尽)

B.堂上启.阿母(禀告)行人驻.足听(停下)

C.窈窕艳城郭.(外城)何乃太区区

..(小小的)

D.多谢.后世人(告诉)妾不堪.驱使(承受得住)

2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相聚的日子。

B.“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古时段的名称,按时间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人定”、“黄昏”。

C.“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D.“槌床便大怒”中“床”应是坐具,而不是卧具。

25.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

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结发”指束发,古代男子15岁始束发,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夜半”“人定”“鸡鸣”“黄昏”。

D.“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26.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

B.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C.视历复开书,便利

..此月内

D.自名秦罗敷,可怜

..体无比

28.下列句子中的“令”字与例句中的“令”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便言多令.才

A.莫令.事不举B.县令.遣媒来C.朝令.而夕改D.有此令.郎君

2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徒留无所施.(用)大人故嫌迟.(起得晚)

B.何意致.(招来)不厚卿但.(只是)暂还家

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事事四五通.(遍)

D.却.(但是)与小姑别逆.(预想)以煎我怀

3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俜

..萦苦辛伶俜:孤单的样子。

B.感君区区

..怀区区:情意真挚。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

..后世人多谢:多多致谢。

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自缢.(yì)晻.晻(yǎn)流纨.素(wán)槌.床大怒(zhuí)

B.箜.篌(kōng)磐.石(pán)玳.瑁光(dài)哽咽.不语(yàn)

C.踯.躅(zhí)主簿.(bù)青骢.马(cōng)葳蕤.生光(ruí)

D.伶俜.(pīng)娇逸.(yì)萦.苦辛(yíng)婀娜.多姿(nà)

32.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33.下面对兰芝的话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A.兰芝满怀悲愤,自责语言全是反语,用以讽刺恶婆。

B.兰芝以责备自己感化恶婆,以求得破镜重圆的希望。

C.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是对恶婆不满。

D.兰芝以委婉的语气,似在自责,实则表现了她的自尊和刚强。

34.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所以才有刘兰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也反映了这一现实。

B.很有地位的一些人接踵而至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说明了刘兰芝被遣的无辜,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

C.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在不动声色中拿定了主意。

D.刘兰芝没有想到婚期这么快,也没有想到结婚的场面这么壮大,所以她心情很沉重,才会有“郁郁登郡门”之句。

35.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自然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自然段是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运用了铺陈手法,突出了人物“精妙世无双”的特

点。

B.这一自然段是描写兰芝着重装饰自己,一方面在婆婆面前示威,一方面给丈夫以安慰。

C.这一自然段按“装束﹣﹣容颜﹣﹣姿态”的顺序描写,表现刘兰芝沉着冷静,赞美她的美丽。

D.这一自然段属正面描写,但它也从侧面反衬了焦母的无理,使人愈加同情刘兰芝的遭遇。3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属于表现焦仲卿和刘兰芝对爱情忠贞的一组是()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③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④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⑤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⑥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3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兰芝“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一组是()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③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⑤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38.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目的是告诫世人,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出现B.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像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运用了互文手法,意思是“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连接”。

D.这首诗之所以用这样的结尾,是因为它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39.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仕宦于台阁B.亦自缢于庭树

C.我命绝今日D.何言复来还

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B.《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地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妹妹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

D.故事从总体上来说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色,这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种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二、41.理解性默写(10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和百姓处在艰难困苦之中而深感忧愁悲伤的情感。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少次也不后悔

(3)《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宁投身江水自尽也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心志。

(4)《离骚》中,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拟自己美德的诗句(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氓》中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代欢乐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解答】C.伏:守,保持;译文: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

2.【解答】例句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句子翻译为:没有人了解我也没什么;A.一般陈述句,句子翻译为: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

B.宾语前置句,“秋以为期”应是“以秋为期”。句子翻译为: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C.定语后置句,“岌岌”“陆离”作定语,后置了,应是“高岌岌余冠”“长陆离余佩”。句子翻译为:加高我那高高的帽子,再加长我那长长的佩带;

D.一般陈述句,句子翻译为:忽然间我回头放眼远望,我将去看四方土地宽广。

故选:B。

3.【解答】解析:

例句“穷”指不得志;

A项“穷”,偏僻;

B项“穷”,副词,极,尽;

C项“穷”也是指人生不得志;

D项“穷”,走到尽头;

故选:C。

4.【解答】例句。破,使……破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长,使……加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死,为……而死,动词的为动用法;

C.哀,为……哀伤,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D.步,缓行,名词作动词。

故选:A。

5.【解答】①群,合群,名词作动词;

②③⑥屈,使……屈从,步,使……走,回,使……返回,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厚,看重、推崇,形容词作动词;

⑤高,使……加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⑦朝,在早上,名词作状语。

故选:D。

6.【解答】D.惩:因受挫而改变。正确译文是“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故选:D。

7.【解答】A.被动句,“被”表被动,译文为:仍然被休;

B.判断句,译为:你是大户人家的儿子;

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为:被焦仲卿的母亲休了;

D.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为:渐渐地被忧愁逼迫;故选:B。

8.【解答】A.均为看见;

B.均为我;

C.被/通“现”,表现;

D.均为被;

故选:C。

9.【解答】A.“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劳作;

B.“公姥”,偏义复词,偏指“姥”,婆婆;

C.“否泰”,不是偏义复词,指世道盛衰,人世通塞或运气好坏;

D.“牛马”,偏义复词,偏指“牛”。

故选:C。

10.【解答】A.副词,动作偏指一方,我;

B.副词,动作偏指一方,你;

C.副词,动作偏指一方,我;

D.副词,表彼此,互相;

故选:D。

11.【解答】A译为:不要让事情办不成公;译为:口才很好文采也比别人强。

B译为:故意做不好的打算;译为:婆婆还故意嫌我缓慢松弛。

C幸:希望,译为: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幸:幸而,译为:我幸而娶了这样一个好媳妇。D译为: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译为:你留着等待以后做有机会赠送给别人的用处吧。故选:C。

12.【解答】解析:

①⑤为第一人称,我;②③⑥⑦⑩为第二人称,你;④⑧⑨为第三人称,他;

故选:B。

13.【解答】A.错误,《孔雀东南飞》应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而不是抒情诗。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14.【解答】A.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B.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C.名词用作动词,采办、购买;

D.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故选:C。

15.【解答】A.取,通“娶”;

B.没有通假字;

C.纫,通“韧”;

D.帘,通“奁”;

故选:B。

16.【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应译为“媒人”,句意为:那么你可以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

故选:D。

17.【解答】A.宾语前置,正确语序“府吏丁宁见”,译文:焦仲卿再三叮嘱我。

B.宾语前置,正确语序“还必迎取相”,译文:回来后一定来迎娶你。

C.定语后置,正确语序“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D.宾语前置,正确语序“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故选:C。

18.【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却与小姑别”中的“却”,应译为“动词,退出来”,句意为:退出来与小姑道别。

故选:D。

19.【解答】A.正确。

B.“嘻戏”中“嘻”应为“嬉”;

C.“赉钱”中“赉”应为“赍”;

D.“蒲纬”中“纬”应为“苇”。

故选:A。

20.【解答】A.副词,暂且/连词,并且;

B.“尔”均为指示代词,这样;

C.副词,如此/动词,像;

D.名词,机会/连词,于是。

故选:B。

21.【解答】例句中东南,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A.手巾,用手巾,名词作状语;

B.槌,敲击,名词用作动词;

C.荣,使……荣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故选:A。

22.【解答】A.“臧否人物”的“否”,应读作“pǐ”;

B.“咽喉”的“咽”,应读作“yān”;

C.“怙恶不悛”中的“怙”,应读作“hù”;

D.正确;

故选:D。

23.【解答】A.正确。

B.正确。

C.区区:愚拙,凡庸。译文:你怎么这样没见识。D.正确。

故选:C。

24.【解答】B.顺序不当,应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故选:B。

25.【解答】C.正确的排序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故选:C。

26.【解答】A.把“手指”比作“削尖的葱根”。

B.把“寿命”比作“南山石”。

C.把“眼泪”比作“成串的珠子”。

D.无比喻。

故选:D。

27.【解答】A.逼迫,古今意思相同,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

B.教训:古义,教养;今义,训斥或从错误中得到认识。

C.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D.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故选:A。

28.【解答】题干例句“便言多令才”中的“令”,意为“美好的”。

A.“莫令事不举”中的“令”,意为“让”;

B.“县令遣媒来”中的“令”,意为“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C.“朝令而夕改”中的“令”,意为“命令”;

D.“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意为“美好的”。

故选:D。

29.【解答】A.“迟”,慢。

B.正确。

C.“复”,双层。

D.“却”,退出来。

故选:B。

30.【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多谢:多多告诉。译文: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

故选:D。

31.【解答】A.“槌床大怒”中的“槌”应读“chuí”;

B.“哽咽不语”中的“咽”应读“yè”;

C.正确;

D.“婀娜多姿”中的“娜”应读“nuó”。

故选:C。

32.【解答】例句:互文,东西左右种植着松柏梧桐。

A.互文,烟和月笼罩着寒水和沙。

B.互文,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边关。

C.互文,不因为外物和自己高兴悲伤。

D.比兴,孔雀美丽比喻兰芝美丽孔雀飞,先言孔雀来表明兰芝作决绝举犹豫彷徨缠绵悱恻。故选:D。

33.【解答】D.从刘兰芝的语言中可看出她知书达理、谦逊、有修养,从这有礼有节的举止中体现出刚强自尊的性格。A、B、C三项的理解有失偏颇。

故选:D。

34.【解答】D.“刘兰芝没有想到婚期这么快,也没有想到结婚的场面这么壮大,所以她心情很沉重”错,刘兰芝心情沉重并非是因为婚期快和结婚场面的壮大,而是因为她可能会与焦仲卿永别;“郁郁登郡门”写的是护送彩礼的仆人。

故选:D。

35.【解答】B.这一自然段中描写的作用为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并不是在婆婆面前示威,也不是给丈夫以安慰。

故选:B。

36.【解答】③是写刘兰芝与小姑的深情;⑥是写刘兰芝对将来的担忧。

故选:D。

37.【解答】①是表现刘兰芝的勤劳;⑤是反映刘兰芝婆婆的蛮横不讲道理。

故选:C。

38.【解答】B.应是“浪漫主义色彩”。

故选:B。

39.【解答】A.状语后置局,应为“于台阁仕宦”,译为:在朝廷中做官。

B.状语后置局,应为“亦于庭树自缢”,译为:也吊死在院中的树上。

C.状语后置局,应为“我今日命绝”,译为:我的命今天今天就要终结。

D.宾语前置句,应为“言何复来还”,译为: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

故选:D。

40.【解答】A.正确。

B.《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不是抒情诗。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焦仲卿(绍百吴凤花饰演)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1、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纤纤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念:记挂。(念念不忘) ?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⑴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⑶谢: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⑷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⑸见: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⑹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⑺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 ⑻要yāo:邀。(要功,要买) ⑼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⑽赍jī:赠送。(赍赏) (21)踯躅zhízhú:缓缓地走或徘徊。(踯躅歧路) (22)迎:A迎接; 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不足迎后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

2、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可怜体无比,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你哪能由自己作主!(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 .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 .举手常劳劳,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阿母大悲摧,母亲听了十分悲伤(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 .府吏见丁宁,仲卿对我再三嘱咐(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 .恐此事非奇,恐怕这件事不妥当(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寻遣丞请还,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否:坏运气。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渠会永无缘,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 .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便利: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 .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多谢后世人,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3、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取”通“娶”妻。) .箱帘六七十,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á)子。)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解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需背诵部分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 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 义:书信,信件。) 6.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孔雀东南飞》新传_续写改写

《孔雀东南飞》新传 《孔雀东南飞》新传 蔡彩珊 寒夜,月淡星疏,东南庭树下,一个单薄的身影在烛光的摇曳下映照在了窗纸上。几句沉吟伴着“吱吱”的声响从房间里传了出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兰芝一边握着梭子织布,一边无奈地叹着。耳畔不时回响着当日婆婆的斥骂,便又想起丈夫仲卿为自己苦苦哀求的情形,过去的一幕幕重现在了眼前……兰芝觉得无限委屈,正值花样年华的她,为作好一个媳妇的本分,恪尽妇道,鸡鸣时分便起床做事,夜夜三更才休息,三年来天天如此,毫不间息。然而换来的确是尖酸刻薄的婆婆一次次无理的抱怨。又想着这将是她最后一次坐在这日夜陪伴她的织布机前织布时,眼泪不禁簌簌地落下。 清晨,当仲卿正徘徊在走廊上等待着不知该如何面对的兰芝时,门,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兰芝穿着出嫁时的锈金罗裙,云鬓高盘,薄施脂粉,面如桃花,耳上那对珍珠泛着淡淡的光晕,更衬得她肌肤胜雪。脚上穿着丝绸鞋履,迈动小巧碎步,娇美无比。身后,整齐地摆放着出嫁时带来的嫁妆。 “兰芝,你……”兰芝酸楚地笑了,漠然地说:“不必多言,马车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仲卿一颤,欲言又止,眼中掠过一丝哀愁。 佩环叮咚,兰芝留恋地看了看她走过的回廊小院,望着那织布机,

又想着不知以后会是谁坐在机前,又会是谁踩着她走过的每一块地方。 “嫂嫂,你别走!”卿妹哭喊着。用力拉着兰芝的衣袖,眼中泪珠滚来滚去。“嫂嫂,你真的要走吗?你走了,谁教我颂诗绘画,弹琴裁衣呢?” 兰芝抚了抚她的头,哭泣着说:“我刚进焦家时,你还小,如今你已和我一般高了,以后,只盼你能尽心奉养婆婆她老人家……”一语未尽,堂内传出一声重重的咳嗽,卿妹吓得没敢说话,只是含泪恳求地望着兰芝,兰芝不忍再看,快步走出院门,眼泪早已湿润了地板。 天,阴沉沉的,看似快要下雨,马车咿咿呀呀地走着,像是在悲鸣。兰芝坐在车里,呆呆地望着马上的丈夫,哽咽地唱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于君绝……” 蓦地,天空下起倾盆大雨。雨,似兰芝的泪水落在了悲凉的泥土上……

孔雀东南飞 翻译、解析

孔雀东南飞/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学习目标: 1、阅读欣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 同学们,《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谁能: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本文讲的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却因焦母的逼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婚。但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却逼她再嫁,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2、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引子: 1 自然段,托物起兴 开端: 2-6 自然段,被遣 发展: 7-12 自然段,誓别 ; 再发展: 13-21 自然段,抗婚 高潮: 22-31 自然段,殉情 结局: 32 自然段,合葬 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整体感知了全文。那么,同学们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下面,请你在文中寻找刘兰芝的动人之处,做到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刘兰芝形象,并能有感情的朗诵个性化的语言。 我来说说我眼中的刘兰芝。 (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要注意个性化的语言所具有的人物感情色彩。) .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多才多艺、美丽、聪明”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现在,大概不会有人怀疑《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夫妻的忠贞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了,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仍然是值得细致分析的。 长诗一开始,便是焦仲卿妻对丈夫的一段苦诉文字,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不是她实际说了什么,而是她说这些时的感情的情绪。“十二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我们从焦仲卿妻的这段话中听到的是什么呢,听到的是爱情吗?不是!我们听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怨诉,在这怨诉里压抑着的是内心深处的愤懑。这种怨诉,这种愤懑是一个对自我的价值有明确意识的女子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的必然心理反应。我们还能够感到,这种怨诉、这种愤懑,绝不仅仅是对其婆母的,同时也是对其丈夫的,至少,她感到丈夫并没有对她有应有的感情,并没有因这感情而维护她应得的公正的待遇。只有在这种心情下,只有在这种委曲的感受中,她才不得不向她的丈夫表白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她不得不表白自己的价值时,她表白的不是自己对丈夫的爱,对丈夫的爱情,因为在社会上和在她自己的观念中,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要基础,她不能仅仅以爱情为自己的不公正待遇申辩。在这种申诉中,我们分明感到,刘兰芝与其丈夫之间,是没有强烈的爱情关系的,他们之间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夫妻生活。读者只要再读一读焦仲卿妻的这一段苦诉的文字,便会

感到,不但她没有从丈夫身上感到对自己的爱,她自己的这段话也是冷冷的,没有流露出对丈夫的爱的感情。这绝不说明她的无情无义,而是因为一个在夫家遭受虐待和歧视而又具有自尊心的女子,是不可能产生对丈夫的真正感情上的爱的,她充其量只能遵守传统妇德,尽到一个妻子对丈夫应尽的义务。她对自己的表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焦仲卿。“阿母谓府吏:’何乃大区区!……再拜还入户。’”这这里,我们知道,焦仲卿为维持与刘兰芝的婚姻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他企图用终身不娶遏止母亲,但他的努力也仅止于此!当母亲槌床大怒,指责其公然在母、妻之间偏袒妻子的时候,他便无计可施了。在这里,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而在于他自己到底认为谁是谁非。当他明知其妻无辜而其母无理的情况下,他却没有表现出稍微坚决的态度维护妻子的利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封建礼法的束缚,但即使这种束缚也说明焦仲卿对其妻的爱情没有强烈到地平线之上。爱情与一般的同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使其可以失去理智而狂热地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上,恰恰正是这种激情的形式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特别是在爱情的愿望实际受阻的情况下。对焦仲卿,她的妻子是不会产生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的,这不仅仅因为她对母亲的态度,而在于他的软骨病,在于他的对任何强者的那种唯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

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líng pīng)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rú),葳蕤(wēi 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语言艺术的成就尤为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是如此。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以刘兰芝为例,诗歌开篇便以刘兰芝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其良好的个人素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便展现于眼前。然后,刘兰芝在焦家既要忍受“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苦,还要耐得住“君既为府吏……机见常日稀”的寂寞,更要背着丈夫忍受“大人故嫌迟”的数落。兰芝的“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中的“堪”与“徒”,流露出多少委屈和不平。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后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对于自身仪态与着装,丝毫不马虎。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被遣”回家,其兄逼婚,刘兰芝的回答也相当明确,“理如兄所言,谢家时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

兄意,那得自枉生!”虽话与愿违,可言语中的“实”、“适”、“那得”等词流露的语气,乍听通情达理,但其中夹杂着万般的悲哀与无奈,可兰芝却不曾哀求半分。当刘、焦两人约定共赴黄泉之后,焦仲卿还有几分忧郁,“长叹空房中”时,刘却毫不犹豫,毅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揽”、“举”、“赴”与焦的“徘徊庭树下”对比,该是何等的坚决! 美丽、善良、能干、倔强、坚强、冷静、理智的性格则使兰芝的形象柔美而不软弱,独立而不专横,能干而不恃才,执着于爱情而不失自尊,外柔内刚,冷静理智。以上几个方面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使兰芝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长廊中不可替代的光辉的女性形象。 第二是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衬托、渲染。诗的开篇用比兴的手法,定下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喻情意绵绵的夫妻间的依依惜别,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与悲伤,无奈与依恋,令人黯然神伤。“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隐”、“甸”写车声“,加上“何”字,是两人生离死别是心中“隐隐”的悲伤的外现,这种悲伤之情又是何等沉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通过描述眼前之景来表达心中悲愤,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前的景物描写“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夜幕降临,环境死一般寂静,令人悚然。“奄奄”、“寂寂”浓浓地渲染了悲剧气氛。 第三个艺术特点是运用抒情性的穿插。在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面,作者的话是很少的。但是,在关键性的地

最新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自己) 精品文档

孔雀东南飞中19个相字的用法归纳

《孔雀东南飞》中19个"相"字的用法归纳《孔雀东南飞》中相”字出现的频率极高,量化统计可知,它共出现了十七次。理解好如此之多的“相”字,不仅有助于同学们较全面地掌握它的多个含义,也有利于对文句的准确把握。鉴此,笔者对其做了分类梳理,下面结合例句加以具体解释。 一、读xiāng,其词性有如下两类: 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如: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从意思上看,①②的“相见”显然涉及夫妻双方,因而当是互相见面。③中“相覆盖”的是“枝枝”,“相交通”的是“叶叶”,④中“相向鸣”的是“双飞鸟”,它们都涉及多方或双方的行为,因而“相覆盖”译为相互覆盖,“相交通”译为互相交接,“相向鸣”就是面对面哀鸣。 第二类,做人称代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不可解作“互相”。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是作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如: ⑤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⑥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⑦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上述三句的⑤⑥句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话,第⑦句是刘兰芝对小姑之言。这里的“相”都不是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三个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刘兰芝)希望对方对待自己(即“相”)的某种态度和行为,“相”均指代说话人。“相遣归”就是把我休回娘家,“莫相忘”就是不要忘记我。 二是作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如: ⑧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⑨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⑩誓不相隔卿 ⑾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⑿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此处的⑧句是焦母回绝儿子求情时说的话,“会不相从许”就是(我)一定不会答应你。⑨⑩⑾句是焦仲卿对刘兰芝所讲的,“相迎取”就是迎接你,“誓不相隔卿”就是发誓不断绝(与)你(的恩情),“不相负”就是不辜负你。⑿句是焦母对媒人所言,“不得便相许”就是(我)不能就答应你。这些句子都表示说话者对待对方(即“相”)的某种态度,“相”都指代听话人。 三是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如:⒀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⒁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⒃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上述四句中的“相”分别出现在对话句和叙述句中。⒀是兰芝叮咛小姑要好好侍奉婆母,所谓“相扶将”就是服侍她。⒁是兰芝对兄长的答语,让他赶快答应媒人的婚聘,“相许和”就是答应他(媒人)。⒂⒃是兰芝听到仲卿的马嘶后的反应,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一等奖课程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三)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北朝民歌。 师:乐府诗歌是自《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 谁能讲讲关于“乐府”和“乐府诗”的知识呢? 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因此,“乐府”,就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

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较浓。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 3、课本所选的这首《孔雀东南飞》最先原题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又有人将其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师: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让我们继续学习诗歌《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明确:(1)、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2)、矛盾冲突:有“遣与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汉乐府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双璧,一向被视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两大高峰,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为大观,为唐诗以前所仅见。它虽不像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萨》那样,反映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但它通过封建家长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剧,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其对根深蒂固的礼教统治的震撼作用,实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的厮杀。深刻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它的史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并没有复杂的情节,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一般又一般的情节中却具有着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来激荡着读者的灵魂,这全归功于它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诗中女主人公兰芝(诗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谓“刘”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兰诗》中附会木兰姓“花”一样),是个美丽、聪慧而又勤劳的妇女,与丈夫庐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爱,感情日笃。不料,小夫妻的恩爱却招来婆母的不满,并以另结美眷为诱饵,强令仲卿与之离异,尽管仲卿百般哀求也不肯改变初衷。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不日重聚。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摆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兰芝无法与不自主的命运抗争,为了表示对仲卿的忠贞,为了表示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抗议,投河自尽。焦仲卿闻讯自缢殉情。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控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结尾一语,乃作者提出的对后来者的警告,势必会引起读者对这种剥夺婚姻自由的罪恶制度的不满和痛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诗中情节的巧妙编织、人物的鲜明形象、语言的活脱生动,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倾向而最终完成的。下面我们就循着诗中叙事的线索来探讨。 “起兴”作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此诗即用“孔雀东南飞”起兴,由双鸟的生离死别引起一对年轻夫妇因封建家长的粗暴干涉而离异的故事。由“五里一徘徊”的踌躇不前、恋恋不舍,也影射着夫妻二人的感情的深厚。借助起首两句的起兴便铺染了一种惨惨凄凄的悲剧气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