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科学课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科学课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科学课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科学课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科学课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河北省泊头市教体局研训中心(062150)张凯科学课的三维目标成功付诸实施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三者不可偏废构成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三块基石。重知识轻过程性方法的指导,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慢慢会在机械记忆中麻木,这种教法显然不可取。既注重过程性方法又重视结论性知识的得出,这样的课堂就是完美的吗?远远不是,还需要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在科学课中对于人文教育也需逐渐重视起来,使培养的学生既重智更重德。

受过高等教育有才无德危害社会的例子并不鲜见,德才兼备才是决定一个人积极人生方向的指路牌。曾经历过的一件小事至今让我不能忘怀。在学校门口来了卖小鸡的商贩,学生三五成群或围观或购买,我心想学生爱小动物是天生的(后面的事例证明我错了),养小鸡也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吧。下午骑电动车回家,路上车来车往,两个小学生在路边兴奋地比划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不断说着一个字“轧!”轧什么?我再扭头看路中央车流中,一只小鸡正半躺着挣扎。两个学生的表现让我开始反思学校教育的缺位。科学课教师有责任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内心持有平等、博爱与环保等观念。结合课例我谈以下三点:

一、渗透平等与尊重

平等与尊重是课堂上学生乐学的基础之一,按照“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理念的要求,教师对学生首先要一视同仁、和蔼可亲。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根植在学生们心中,学生在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着尊重别人。在一个班上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我在讲台上调好显微镜,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观察。发现有小个子学生是踮着脚看的,我马上调低显微镜方便他们观察。到最后看没人上来了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大家都看了吗?”这时第一排有学生说她的同桌没看,我说赶紧到前面来看。但是他没有来,我忽然明白了暗暗责怪自己粗心,他天生矮小即使到讲台上也是看不到的。我马上向他道歉并把显微镜挪到了他的课桌上调试好让他观察。没有一个人是被歧视的,观察后的微笑洋溢在他的脸上,我想那一刻他的心是温暖的,同学们也对平等与尊重有了自己的解读。

平等观念体现在科学课上不是靠口号而是具体行动。在学生刚上实验课时我发现总是有强势的学生在长时间霸占着实验材料,其他学生被迫成了无聊的看客。所以在我以后布置的每次分组实验中,都会强调一句:“小组成员轮流操作,小组长安排好顺序。”正所谓“一花

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人都当一回操作员的感觉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专注实验的乐趣,而乐趣会激发学生对科学持久的兴趣。原来在实验中无助的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了他(或她)一次机会,而老师掌握的原则只是一个底线:在实验时不能让一名学生掉队。对待有纪律问题的学生或学困生老师更要表现出关注他实验的热情,甚至要在他们身边停留的时间更久。他操作困难我耐心指导,他提出问题我设法解释,教师通过行动来逐渐化解个别学生内心的不平等,经过努力每个学生眼中的同伴都是平等的了,甚至有些学生在完成实验的情况下会主动要求去指导别的同学。同学互助、师生交流形成规律以后实验中的争抢现象减少了,在平等与尊重的氛围中学生心平气和地实验成了常态。

二、渗透爱护生灵教育

爱护自然界的生灵不是学生生来就会的事,需要教育引导。在讲《蚯蚓的选择》一课时,课讲完了我告诉大家:“实验结束了,感谢蚯蚓为我们上课做出了贡献,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这样提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给蚯蚓想一个好的归宿,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学生发言结束后顺理成章做最后一件事:把蚯蚓和土倒进校园的花坛里。当我晚于学生赶到楼下的花坛边时学生的纸盒子大都已经倒空了,让学生亲历放生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的最好的爱护生灵教育。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讲到“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话题时,我给学生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大家对校园里动植物最大的爱护就是什么也不做,我们来过不带来什么也不带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植物各有生存之道,不能因为自己的莽撞惊扰了小草的梦。

在讲《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一课时,首先用气泡图展现了人类的衣食住行与动物的密切联系,我解释为我们人类有求于动物。有了这层铺垫,在最后讲“保护生物多样性”环节时,先设问我们如此依赖周围的动物,那我们又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呢?我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阐释了人类对待动物的善与恶。“我们人类消费了大量的牛羊肉,大家想一想它们被杀时是不是很痛苦?”(学生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就是体现出了将心比心的人性美。)“那怎么能减轻它们被屠宰的痛苦呢?德国法律规定屠宰场要先给牛羊等麻醉后才能宰杀,它们给我们人类贡献了自己的肉,人有责任给它不痛苦死去的权利。科研实验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小动物做药物试验,在中国有些动物试验中心就建立了“慰灵碑”人们肃立碑前来纪念这些小动物们。它们为人类的健康而失去了生命,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教材上讲‘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说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很少能这样低调,对动物的杀戮充满着血腥,2011年最令人震惊的图片中有两幅给人印象深

刻(屏幕展示图片),一幅是在肉狗屠宰场,一只狗被装在麻袋中只露出脑袋,照片中的一个人影正高高地挥起木棒。同学们,照片拍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发挥想象)另一幅照片是在印尼的一个小作坊正在杀蛇,这些蛇肉会做成供人享用的蛇肉汉堡。现场满地都是血,一个被剁掉的蛇头还在案板上张着嘴,如果蛇有语言它会说些什么?”随后让学生替蛇控诉。最后教师小结:“所以公益广告里姚明有一句话让人深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是全班学生随着我一起说的,口由心生,相信学生真正受到了一次爱护生灵教育的洗礼。)通过图片讲述人类虐待动物的恶行让学生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在反感虐杀动物的同时学生们会选边站队自觉加入到爱护生灵的队伍中去。

三、渗透环保观念

环境问题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令人痛心的是节约环保理念并没有随着学校品德教育的开展而深入人心。有些小学生面对水龙头哗哗流水视而不见,吃了几口的食物不合口味就随手丢弃。诸如此类,学生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头脑中环保观念的教育缺失。

在讲水资源缺乏一节时,我用一个例子形象说明了缺水的现状:在西北干旱的某地来了一支地质考察队。看着考察队员在喝矿泉水,当地的一个老农对他们说:“你们城里人真讲究,出门还带着酒。”这个老农就没有见过这么清澈的水,他认为只有白酒才会这样透明。当地人只有过年时才舍得洗一次澡,洗过菜的水不舍得倒掉还要喂牲口,因为水都是从几里外运回来的,他们知道水来得不容易,从家附近泥坑里打水要沉淀很久才能喝。我每到一个班讲到此处,教室里总会出奇的安静。缺水的艰难学生体会在心了,教师还需要带动学生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节水行动。

远的例子讲完,我结合本校实际讲了学生涮墩布的种种现象。涮墩布时有的学生把墩布在水龙头下一放任由水冲,还有的学生从教室一直拖拉着墩布到水房,那上面粘的灰土又需要大量的水才能冲干净。怎样改?学生提出要提着墩布去水房,抓紧时间专心在水下来回运动冲洗。那冲洗多长时间合适呢?我建议三十秒钟涮干净没有问题。可喜的是,在讲完课后去水房时,经常能听到有学生提醒“不要浪费水”的声音了。

在用水习惯问题上我也现身说法。和学生坦白地说:“原来老师洗手时,也总是先打开水龙头把手弄湿,再涂抹香皂反复搓手十几秒钟,水龙头一直是开着的没有关。学了本课我也深受教育,现在我改变了洗手习惯:水润湿手就关上水龙头再涂抹香皂、搓手,然后再打开水龙头冲洗干净。手还和以前一样干净,但每次都省下了十几秒钟白白流出的水。我希望那些开着水管洗手的同学也能像老师一样关掉水龙头搓手,因为那些水流得一点价值也没有。”

教师敢于解剖自己的求实作风对学生产生了良性示范效应,过一段时间不经意地一问,居然有很多同学举手表示改变了搓手时不关水管的毛病,让人很欣慰。好习惯的养成是比单纯学会书本知识更让人受益终身的。

人文教育是强调人性的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就是未来走向社会的公民,他们所应具有的公民素质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能否养成平等互助、爱护生灵、保护环境的习惯。只有每个人都学会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将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整个社会才会趋向良性发展。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学会狭窄的知识,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科学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要把眼光放远,站在塑造学生人格的高度担负起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职责。

本文已发表在《科学课》杂志2012年11月刊上。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doc

小学科学德育渗透计划_共3篇 第1篇: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学校里德育渗透贯穿于所有的学科。我们科学教育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在所教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在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少“重教轻育“的教师,他们或者只重视教学,不重视育人,认为育人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事;或者只会教学,不知如何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以汇成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师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关键词:德育渗透运用数学史料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挖掘德育素材紧密联系实际提供数学欣赏提倡竞争合作 数学是普通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像文史科那样集中,而是蕴藏分散在各章节之中,教师如何挖的准,渗透得不露痕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它以“读一读”的方式编入了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唯一显性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确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径。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和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除了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还应注意通过教科书的引言、插图、例题和习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的有关内容,并随时收集有关资料、数据,编拟数学题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爱国主义素材,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做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数学是有理性的艺术,充满理想精神,它教人诚实、正直,从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而不管命题提出者的资历和声望如何。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的教育。 1.初中数学充满物质的观点 数学学科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办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个基本特点。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盖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的物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质性,就会使学生陷入唯心论形而上学的迷惘之中,误认为数学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由少数“天才”数学家在头脑中臆造出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出来的。” 2.初中数学充满对立统一规律的因素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中学数学中充满着对立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 创客,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想到的东西想办法去制造出来的人。创客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勇于实现自己想法的小创客。 例:2010年12月31日,深圳的卢驭龙同学(当时是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明50万伏的静电装置,他身穿保护服做闪电实验,触摸高压电弧的图片《男子触摸高压电》获2010年度经济及科技类单幅银奖。2010年他发明《晶体管式等离子弧双声道扬声器》并且为该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2]14岁的乔伊·哈迪(Joey Hudy),一个年轻的创客和企业家。在白宫,用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棉花糖大炮让奥巴马惊叹不已。以上两位都是名符其实的小创客,然而他们的成功并不是由我国现行的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开拓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来弥补传统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的缺失。创客教育正好能为我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一、创客教育在中外的发展现状 美国政府在2012年初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将在未来四年内在1 000所美国中小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开源硬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美国地平线报告2014年高等教育版中指出,在未来五

年内,美国高校学生有从知识的消费者转换为创造者的趋势,而创客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客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创客教育为培养创客提供保障,最早提出创客教育概念的温州中学的谢作如老师和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老师,他们一直在大力推动和宣传创客教育的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正在筹建适合中小学的创客教室,制定适合中小学生不同学段学习的的创客课程。 1、来自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礼香教授提出:尝试让中学配高校的资源,由大学教授指导孩子进行创新,或者让中学生跟大学教授一起做课题。他们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有手机开发程式app inventor,由华南理工大学和几所试点中学一起合作。由高校教授指导中学生开发手机应用程式,学生在他们的指导下,能够开发出手机写日记,课堂点名系统,短信自动回复等程式。 2、来自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黄国锦老师,向大家介绍广州实施的“全民创客的活动”计划。活动市科协组织,只要学生个人、家长或老师有好的创意,科协都会帮助他们实现,从资金的扶持到技术的支援全方位帮助全民创新。 3、来自深圳大学的彭于权教授提出:让创客教育走向社会,由社会上的创客空间或企业直接委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他认为只要这些技术人才补充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策略

创客教育实施方案 一、校园创客空间建设的背景 校园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教育与创客运动的平台,一方面,它整合了创客活动所必须的工具、材料等硬件资源;另一方面,它是链接各个学生创客的纽带,是创客实践、创造、交流、分享的平台。学校可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创客空间实验室,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项目中,大胆尝试,打破年龄歧视,开展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二、建设目的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热潮的风起云涌,3D打印技术、Arduino等开源硬件平台日趋成熟、新能源新科技的运用普及化,越来越多热衷于将创意变为行动的年轻人踏上了“创客”之路,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 在学校建设面向青少年的创客室验室,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最前沿的软件、电子、机械、新能源等科学技术,在创客空间,学生们可以将想法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开放氛围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 创客空间必将引领更多学生走上爱科学、爱学习的道路。创客空间建设,可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用知识”的机会,

努力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实现出来,来这里的学生为了制作或创作他们想要的东西,通过聚会来共享资料和知识。创客空间其实具有了开放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图书馆、学校教育理念展示窗口等功能。可以说学校的创客空间是创客教育的载体,承担了支持课程教学、支持学生活动的重要功能,也是培养学生创客精神、创客能力,推广创客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建设思路 现在简单来说建设我校校园创客空间的主要目标体现在 以下方面: 1、建成一个可供学生研究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提升技术的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创客空间中可以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接触最前沿的技术,并将想法动手实现。在碰撞、分享的自主与开放氛围中,学生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创新能力被培养,而这恰恰是当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现有单一类型的校园实验室所欠缺的。因此,这个在校园内的创客空间,更多的也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自主的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合作,艺术、工程、电子、机器人等领域的整合学习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创造资源,以及动手实验的场地。 2、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活动和交流场所,打造一个传播创客文化的造梦工厂。创客不仅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的人,也是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他们在交流中聆听建议获取启发,整合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创意,创造出各种类型创新作品。因此,以校园内的

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

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 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科学德育渗透计划一、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3883798.html,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作者:曲丰娟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9期 几年来,小学生不良行为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环节的薄弱。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的热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的师长。学生在学校里要靠教师的传授、指导来获取知识,提高觉悟,形成能力。因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十分崇敬,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延伸到对生活的爱。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所以教师要用美好的人生理念和信念去启迪学生,这才是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注意“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说,老师要求学生爱护环境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来,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做到预备铃前到教室;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学生……。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科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各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前提。在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实施,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力争做到见缝插针点滴渗透,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社会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中国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课的定律、原理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向

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把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混为一谈。两者除了都是培养综合科学素养能力的教育,但是两者还是有严格界限的。下文由格物斯坦小坦克来为二者做个辨析。 一、两者的起源不同,但都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 STEM教育来自于美国国家科学文员会,后来出现在美国大学以及K-12的报告和文件中。创客一词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开源软硬件、3D打印机、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创客门槛大幅降低,教育工作者希望借此培养更多具备创客意识的学生,提升将想法变现的能力。因此,创客教育由社会文化性因素引发,后被引入教育体系并受到重视。 二、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创客教育则强调创造 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强调不同学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整合。 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虽然会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但是其本身不强调学科,跨学科是根据需要的选择,而产品的创造性才是核心。 三、两者都强调真实情境问题,但创客教育问题主要来自学生 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都倾向于指向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大多数情况下,STEM教育的问题多来自教师的设定和引导,STEM教学过程往往会提供综合的复杂情境问题,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不同侧面的学习。 创客教育中的问题更倾向于学生自己提出,创客教育是帮助学生将想法变成现实,而不是让所有学生探索相同的问题。 四、创客教育强调真实作品的产出,而STEM关注动手实验 创客教育强调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或产品。

STEM教育虽然注重实践,关注动手实验,但是不强调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实体性产品。 五、两者都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但是侧重点不同 STEM除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强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多元思维。 创客教育则更看重学生独立创造思维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创意,并努力实现。 六、师生角色定位不同,方向一致却各具特色在STEM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教学设计者、活动组织者、知识传授者和学习引导者角色。教师角色多元,且需要不同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项目。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独立参与整个项目,或是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学习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在创客教育中,学生更倾向于独立创造者。他们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借助有效的手段加以实现。在此过程中,学生虽然也会和其他成员合作,但是为了实现不同的创意,教师则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想法,不需要预设太多具体的问题及讲授固定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STEM教育是围绕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开展的,着重提高学生的STEM素养,优化学业成绩,进而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而创客教育旨在应用创客理念重塑教育,强调通过动手操作将创意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作品,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你明白了吗?如果喜欢请点赞并关注格物斯坦小坦克吧,定期为您发布教育文章。

中小学创客教育第一人:去做能打动人的创意

中小学创客教育第一人:去做能打动人的创意 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十。推荐语从门外汉到国内最早研究Scratch和Arduino课程的一线教师,他被推崇为“中小学创客教育第一人”。从最开始的无意而为之,到如今的顺势而为,他让更多学生爱上了“造物”。他给学生看似“无用”的教育,却让他们受益终身;他不追求高大上,却成就了一批科技奇才。他说,创客是自己的梦想所在,会继续一步步向前走。陪着学生在“造物”中学习谢作如浙江省温州中学创客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项目组成员。出版有个人专著《S4A和互动媒体技术》《Arduino创意机器人入门》等。虚实结合的安卓娱乐机器人、可穿戴的睡眠检测仪、可以用凌空手势解开的锁、可以孵出小鸡的恒温箱……这些作品很难想象是出自学生之手。每天,在浙江省温州中学的创客空间,都会有许多“小创客”利用课余时间来这里进行创作,而学生自发来到这里的原因,除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善于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为他们开启一扇扇门的人生导师——谢作如。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谢作如获得SERVE大奖,作为国内最早研究Scratch和Arduino课程的一线教师,谢作如当年并没有想到,自己若干年后被推崇为

“中小学创客教育第一人”,他所倡导并积极推动的创客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切都是无意之中,我们就是要把无意变得有意。”正如谢作如在获得SERVE奖的获奖感言中所说,自己从最开始的无意而为,到如今的顺势而为,通过课程、空间、活动,让更多有心做创客的人找到更好的轨迹,也让更多的学生爱上“造物”,为他们开启新的研究领域。“玩”出来的创客教育“如果不是为了陪孩子玩,也许我不会走上创客教育这条路。”每每谈及走上创客之路的原因,谢作如总会想起儿子谢集。2006年,温州中学负责机器人竞赛的辅导教师改教物理,不再教计算机。为了填补这个空缺,当时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的谢作如亲自上阵,教学生学习机器人课程。同时,他决定利用现有资源,顺便带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如何“玩”创客。制作机器人是一项很综合的活动,在谢作如的带领下,儿子谢集从幼儿园开始就玩机器人,一年级时就学习Scratch,后来玩3D打印机、App inventor、Python等。几年来,谢作如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见证了国内创客教育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儿子谢集通过各种创客活动,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兴趣广泛。谢作如认为,这种在“动手造物中学习”的教育方式也适用于更多的孩子,他想借此让自己的学生也发生改变。谢作如和学生们很快就爱上了机器人竞赛这项高科技活动。2009年,谢作如带几个学生参加机器人比赛,原以为可以拿到全省第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灵武二小徐晖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抵抗弯曲》时老师应要求学生按科学程序进行,先用薄材实验再换成厚材,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在教学“植物的一生”及“校园搜索大行动”的单元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

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小组实验《电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电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方面,我们教师要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我在教学《磁铁》、《纸》等课时,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现、利用和世界性影响,同学们受到巨大的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 三、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谈创客教育及农村学校创客教育的现状和实施

浅谈创客教育及农村学校创客教育的现状和实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社会的前进,李克强总理提出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教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于一体,使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得以发展。创客教育主要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创客教育;创造力;创新精神;信息技术;劳动技术 什么是创客教育呢?广泛来讲创客就是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新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当创客精神遇上教育,便产生了创客教育。 一、农村学校创客教育的现状 创客教育近年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一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实验实施,但在一些基层的中小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上面专家领导很重视,学生也很感兴趣,可是除一部分教师感兴趣之外,大部分的教师都不在乎、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知道何为创客,它到底有何意义。而出现这种现象也就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现状所导致。 (1)教育体制的问题。在儿童时期,孩子们就喜欢在纸上涂鸦,用泥巴以及橡皮泥捏出自己想象出来的各种形状,用积木搭出各种不同的物体形状。但是,一路走来,学生们的学习变得单一而枯燥,学生只是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也只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教书,孩子们失去了应该属于他们年龄的快乐学生的创造力被我们的应试教育抹杀了,而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着。 (2)农村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基层中小学条件有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设施都没有办法达到创客教育实施的条件,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很多学校都缺少信息化教学设备。再者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缺乏,教师课务繁多,专业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师资培训也存在缺陷。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创客教育将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3)对创客教育的过度包装。随着创客教育的提出以及实施,很多专家开始对创客教育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各种理论纷纷出现。对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所以对于很多教师是一头雾水,感到非常迷茫,不知如何去做,然后就敬而远之。 二、农村学校创客教育的实施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把目光放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今天所说的创客教育即是未来教育,我们希望学生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发展成为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应用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应用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尤其是指那些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 imaker创客教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不被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束缚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地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今年三月五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自此之后,创业、创客、创客文化、创客运动、创客教育等议题开始受到业界、政策制定者、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国外,林林总总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工作坊、媒体报道中,“创客”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将创客教育引入中小学教学之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天的教育及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各种开源软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人们创业的边际成本。在国内,在过去几年间,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机构开始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广、培训、辅导等增值服务,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也快速地聚集到这个方面。创业的主体逐渐地由过去的小众转向为大众,有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加入,其中不乏在校学生,甚至也包括许多中小学生。 美国学者Martinez和imaker在他们的著作《创生着学》(Invent to Learn)一书中,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创客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的意义、价值和未来走向。在书中,他们指出,从创客运动中,学校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学习者群体运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去设计、构建他们周遭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教育中的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会议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Martinez发表了一场观点犀利、鼓舞人心的演讲。在演讲中,她说,对于在学校中启动创客空间来说,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创客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免费的、或者是价格低廉的可资利用的工具。对于学校来说,这些工具使得开展创客实践和探索变得更加容易了。 创客教育是与创客、创客运动、创客文化,以及今天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客教育和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从创新中学(Learning by inventing)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强调学科融通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不谋而合的。imaker创客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在创造过程中有效地使用了数字化工具(包括开源软件、三维打印、计算机、小型机床、激光切割机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将自己的想法作品化,并具备独立的创造思维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在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方式是按照学科专业条块划分、彼此各自割裂的。这种处理方法在知识表述和教学的逻辑上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学生从各门学科中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之间难以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人的智力和品德是彼此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要重视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儿童品德的培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要抓住义务教育教材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面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要注重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小学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下面试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抓住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蕴藏许多德育教育因素,充分发挥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自觉地结合教学内容,用有意义的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和教材之外的各种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力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

对创客教育的一点理解

对创客教育的一点理解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了我们国家的战略地位。这反映出国家新的发展取向和迫切现实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教育创新也就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时代,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应运而生。他们就是“创客”。“互联网+教育”同样会迸发出无限的可能。那么什么是“教育创客”呢?这个概念虽然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受到时间、地域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学界业界对此各有看法,目前并没有一个最为权威的定义。我们都在“教育创客”内涵与实践发展探索的路上。 在谈“教育创客”前,我们不得不重温一下“新课改”。“新课改”一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强调现代课程设置的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开放型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学习目标最求与评价机制,除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达成。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体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批判与创新是“新课改”的灵魂;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必然归属。 在教育创新的新形势下,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创客”理念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教育界的“创客”。即,出于兴趣爱好,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学生、教师们。学生和教师可以创造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工具、自己的舞蹈、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微电影、自己的教育理论,甚至自己的科技新发明! 二是“创客教育”。即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学校提供的“创客空间”真实情境中,结合科学、艺术等不同学科知识,亲自动手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创造中学习。学习的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注重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内容,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更灵活的学习、评价方式。使学生包括创新能力等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谈到“创新”,很多人会感到抵触甚至恐惧。我们会想到像造出木牛流马的鲁班、夜观天象的诸葛亮、划时代的牛顿、或者开创现代科技新纪元的爱因斯坦那样令人敬仰神一般存在的伟人。其实“创新”除了天才大师对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更多的是看似平凡的人对我们身边的事物持续的、系统的、专注的优化。例如:医学界从17世纪开始专注“医生该不该洗手”。用了150年,最终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企业家福特在没有改变工人技术的前提下创立了流水线的生产系统而使汽车进入了普通家庭;2015年我国“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在浩如烟海的草药里找到了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创新很难,需要努力坚持,需要专注“匠心”、需要改变思维,但创新也简单,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2015年,我们区开展了“教育创客”探索。成立的沈河区“928创客工场”。分别在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沈河区热闹路第二小学、沈河区育鹏小学等区内学校进行了实践活动。 目前,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先要有创客教师。“创客空间”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校园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可以随时学习、随时创作的空间。这就要求相应空间的教师可能会牺牲大量个人时间和付出大量个人精力。因此,一所学校的创客空间在建设之前,首先要找到有或者至少支持“创客”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的未来,因此国家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培训方法的不同,其培训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将创客教育的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热情,提升了培训层次,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战略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2004年12月教育部下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3],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2006年首次开考到2015年停考,共开考22次,报考教师规模累计超过200万人(2013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约1235万人),获得证书教师累计超过168万人,对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起到积极促进和引导作用[4]。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V领性文件的推出,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2年2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要具备将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教学实施的专业能力。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中简称为《提升工程意见》),包括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等八个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