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
9上第9课 生命与力量

第9课 力量与生命

——外国雕塑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 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小标题,对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做了学习方向的指引。

欣赏雕塑艺术应从雕塑的本质意识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和象征意识。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即体检意识。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做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欣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外国的雕塑艺术。以设疑探究的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18、19、20世纪外国的雕塑艺术。以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18、19、20世纪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点。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雕塑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领悟雕塑家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创造目标: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作品新的认识。发挥想象力,尝试创造雕塑的多种表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8、19世纪的雕塑,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雕塑。

教学难点:理解雕塑作品所蕴涵的时代文化精神和雕塑家所表达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外国雕塑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拍摄些学校雕塑或城市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学生准备:

1.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2.拍摄身边雕塑的高品质图片。

四、外国雕塑艺术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观察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

2.赏析作品,掌握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本质特征。

3.思考探讨,领悟作品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与方法

■ 顽石中的生命

示例作品《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1.基本信息:它于1909年发现于奥地利的维伦多夫,故被称作“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采用石灰石雕成,是西方史前时代最形象、最著名也最精彩的女性雕像。高11厘米,宽5厘米。

2.艺术语言:雕刻手法单纯、简洁,写实与抽象并重,却具有极强烈的表现力。整个维纳斯的处理全集中在与生育相关的部位,着力突出那种丰乳肥臀的壮硕感,从而使她成为一种繁殖力的象征,一个值得崇拜的偶像。

3.时代文化精神:对于史前人来讲,种族的繁衍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体现他们的这种观念和理想,史前人没有受什么规范的约束,只是把那些能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本质特征和形态组合成一个完整结实的团块,使这个小小的雕塑形象具有了厚重感。每个细部几乎都是由基本的几何形(圆形或圆柱形)构成的,它们融入整体,显得那么浑然天成、生动有力,真可以说把雕塑艺术的一些最基本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主体的感受与追求,以与之适应的形式,突出地体现出来。

4.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使学生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它的艺术造型将生命之源融入一块石头中。

示例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基本信息:希腊时期,大理石,高204厘米,亚历山德罗斯。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被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2.艺术语言: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种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

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庄严崇高而端庄,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

3.时代文化精神:整尊雕像从任何角度欣赏都能发现某种统一而独特的美。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在她面前,几乎一切人体艺术作品都显得黯然失色。

4.教法建议:感悟式欣赏。通过观察,领悟作品独特的美,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力量之美

示例作品:《掷铁饼者》

1.基本信息:大理石雕复制品,原作为青铜,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希腊雕刻家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2.艺术语言:这座雕像的构图把复杂、矛盾的动作归结成鲜明生动、富有说服力的姿态,这种姿态给予人一种集中、全神贯注的感觉。尤见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张开的双肩和扁担似的手臂很对称,同时掷铁饼者两只手臂的线条和他拖在后边的左大腿的线条联合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其轮廓如同一只拉开的弓,腿和手臂联成一个图案,身体各部分的结构也体现了一种肯定和稳固性。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他的大腿和躯干在上边形成了两个彼此相等的对角线。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整个艺术形象健美而动人。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

运动姿态的雕塑树立了榜样。

3.时代文化精神:掷铁饼者雕像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的象征,表现了一种和谐理想的动态美。这件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表明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4.教法建议:设疑探究,让学生掌握雕塑家精湛的雕塑技艺,雕塑家在一个固定姿态的空间上表现着时间性,雕塑家以敏锐的观察抓住了掷铁饼者最用力的一瞬间动作,尽管在形体上是紧张的,但是整个雕像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感觉。

示例作品:《拉奥孔》

1.基本信息: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1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2.艺术语言:雕塑家在作品的构图上有着精心的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型,其中人物拉奥孔的形体较大,其他人物较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三者连在一起的纽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构图。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显示了当时的艺术家们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作品中人物刻画得非常逼真,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3.时代文化精神:《拉奥孔》在表现爱国者与神的悲剧性冲突上的鲜明,在人体解剖上的精通,在构图上的纯熟与完整,都无愧于一座群雕名作。但由于作品过于强调人物极度痛苦的外在形态,缺少更深刻的心理刻划,所以并非是艺术上极臻之作。《拉奥孔》鲜明又突出地显示了希腊时代雕塑的激情特征,从而成为该时代的典型代表作品。

4.教法建议:设疑探究群雕的构图,领悟作品的悲剧色彩和力量之美。

■思想的表达

示例作品:《摩西像》

1.基本信息: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2.艺术语言: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像,头威严地竖立着一对犄角,奕奕有神的目光,曲着的右腿,宛如要举足站起的模样。牙齿咬紧着,像要吞噬什么东西。眼睛又大又美,直望着,射出火焰似的光。头发很短,胡须如浪花般直垂下来,长得要用手去支拂。臂与手像是老人的,血管突得很显明,但他的手长长的,巨大的双膝似乎与身体其他各部不相调和,它们占据全身面积的四分之一。他的衣服如在米氏其他作品中一样,纯粹是一种假想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写实,而是适应造型上衬托的需要。因为这些衣褶,腿部的力量更加显著。

3.时代文化精神: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翡冷翠派艺术的特色,亦是罗马雕刻的作风,即明白与简洁。

4.教法建议:社会学式鉴赏。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知识,了解米开朗基罗这位伟大雕塑家和他作品的艺术特点。

示例作品:《伏尔泰坐像》

1.基本信息: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还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乌东(1741~1828年)在乌东众多的杰作中,比较著名的一件就是《伏尔泰坐像》。这座雕像创作于1778~1780年,现藏于法国法布博物馆。

2.艺术语言:伏尔泰被表现为身穿古代宽敞的长袍,身躯前倾,面带嘲讽微笑的形象。宽松的长袍几乎遮盖了年逾八旬伏尔泰的孱弱身躯,其流畅概括的衣纹又显示出稳重的造型感,使人物产生一种庄严高尚的气质。这位思想家虽年岁已高,但颜容仍然焕发着锐气逼人的智慧和魄力,特别是眼部的雕刻,妙不可言地表现了眼睛的透明晶亮和由此

流露出的人物内心的无穷奥秘。伏尔泰的面庞瘦削,但是他敏锐的大眼睛传递出内心的激情,他的嘴角流露着一种嘲讽的微笑。在这件雕塑面前,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伏尔泰脸上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变化和活动着,在他的脸上焕发着永远清新的智慧。

3.时代文化精神:当时伏尔泰已是84岁高龄,且刚结束长期被放逐国外的流浪生活不久。所以雕像自然地流露出伏尔泰明显的老态和瘦弱的身躯。但是,通过他神采奕奕的脸部表情,特别是他那似能洞察一切的敏锐目光,人们仍能感觉到这位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屈斗士的聪明才智。他身穿古罗马式长袍,既自然地掩盖了老年人形体上的缺陷,又使雕像具有雄浑、庄严的风格。他头上的一条象征不朽的束发带,加强了这位杰出思想家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

4.教法建议:比较欣赏,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进行比较,重点让学生知道,文艺复兴的雕塑作品极力颂扬人的智慧和人的价值,而乌东的这件作品运用古典主义艺术的技法,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把人物的性格、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赋予雕像以生命和精神。

示例作品:《思想者》

1.基本信息:奥古斯特·罗丹创作于1880~1900 年,青铜,198×129.5×134厘米,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多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思想者》被独立出来,放大了3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2.艺术语言: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

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 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了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了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3.时代文化精神: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了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了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4 .教法建议:通过探讨、交流,使学生认识罗丹,了解罗丹的美学理想,掌握罗丹雕塑艺术的特点。

■传递精神内涵

示例作品:《河流》

1.基本信息:铅制品,阿里斯蒂德·马约尔创作于1939~1943年,128×163厘米,巴黎图伊勒里公园。

2.艺术语言:《河流》的主题是通过一个丰满健壮、线条圆润的女人人体来表现的。她侧卧着,双腿一前一后自然弯曲着,右手微微向上,脖子与头几乎成一条直线向下垂着,神情欢乐而陶醉。她乳房丰满、腹部结实、大腿粗壮、头发浓密,完全不是那种苗条纤弱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似有着无限繁衍能力的大地之母的形象,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充满了健康的美感。作者并没有十分细腻地刻画肌肉的纹路,而是用大弧度转折的体面,加上自然光线的照射,显示肌肉富有弹性的力量,整个人体线条粗犷而流畅。

3.时代文化精神:马约尔的这类作品有很多,它们充分展示了裸体所具有的无限魅力,人体被赋予了如此丰富和广阔的含义,象征了人的精神世界和充满了生命的活的自然。这件雕塑作品被放置在户外,人们在欣赏它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雕塑融于自然之中,并充分展开联想,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美。《河流》还有两个姐妹篇——《山岳》和《大气》,它们构成了自然三部曲,堪称是马约尔的象征主义代表作。

4.教法建议:感悟探究,感受马约尔作品的独特,了解作品的象征性和时代特征。

■多样的表现形式

示例作品:《国王夫妇像》

1.基本信息:亨利·摩尔(1898~1986年),英国雕塑家。摩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摩尔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抽象变形手法,他要表达的永远是一种对生命的温和亲情。他是把孔洞技术运用得最成功、最完美的雕塑家。对环境雕塑的成功实践确立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2.艺术语言:作品是亨利·摩尔受英格兰威廉爵士的委托而创作的,并且被他天才地指定放在苏格兰贫瘠的丘陵地带的一片旷野之中。这对童话般统治者的形象与悠久的英国历史以及童话式的传统观念联系在一起。他们仿佛从遥远的古代一直端坐到今天,庄严而亲切,静静地伴随着荒原,永远如斯,唤起了人们无限充满诗意的联想。自然环境的衬托更增加了这尊雕塑意味无穷的历史感与神秘感,这仿佛是向人类原始文明的呼唤,也朦胧地表达了现代人的迷惘与失落。

3.时代文化精神:亨利·摩尔1952年所作的《国王夫妇像》是扁平造型的代表,简练的平片形产生了起伏的立体空间。

4.教法建议:感悟探究,了解摩尔和他的作品,摩尔把原始艺术对人的生命的热烈追求和表现形式的率真质朴,与现代艺术反对模仿、摒弃再现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独立价值观念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既保持西方传统艺术精神,又具有现代审美品格的艺术之路。

示例作品:《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

1.基本信息:青铜像,波丘尼创作于1913年,高110.5厘米,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年)是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未来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

2.艺术语言:以自由变换的曲线和块面,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步行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运动感,显示了机器文明时代的一种特征。

3.时代文化精神:在雕塑中使用更为广泛的材料——玻璃、木材、硬卡纸板、钢铁、水泥、马鬃、皮革、布料、镜子、电灯等,这种非传统物质在后来的达达主义和构成主义中变为现实。

4.教法建议:波丘尼的雕塑显示了机器文明时代的一种特征。以此告诉学生,雕塑作品的内容和题材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

参考案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映教师拍摄的校园雕塑,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欣赏感悟

最早被人类从顽石中解放出来的“生命体”是距今三万多年的雕塑作品。

多媒体放映《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点)

3.思考交流

(1)用心比较,想一想两个雕塑带给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2)《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反应了什么样的时代文化精神?

(3)《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反应了什么样的时代文化精神?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掷铁饼者》。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这座雕像的重心稳定吗?雕塑家是怎样解决重心稳定问题的?

(2)雕塑家是怎样在作品中表现力量之美的?

(3)分析这件作品的艺术特色。

多媒体放映《拉奥孔》。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分组讨论雕塑家是怎样安排群雕的构图的。

(2)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希腊雕塑的特点。

(三)深入研究

多媒体放映《摩西像》。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摩西在圣经故事里是怎样一个人物。

(2)作品通过怎样的塑造来表现摩西的智慧和情绪的?

(3)雕塑家表现了摩西身体内蕴含的强大生命力,是从作品的哪些方面来表现的?分组讨论并交流。

(4)交流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

多媒体放映《垂死的奴隶》和《被缚的奴隶》。

分组,根据收集的资料探讨这组雕像的艺术特色,写成文字并交流。

(四)课堂拓展

比较《摩西像》和《伏尔泰坐像》,这两座雕像在表达思想和精神内涵上有何不同?

(五)课堂反馈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六)课后作业

选择书中你最欣赏的一件雕塑作品,写100字左右的小赏析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放映雕塑创作的视频片段,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放映《思想者》。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色)

3.思考交流

罗丹是怎样通过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深刻的思想的?(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

多媒体放映《巴尔扎克》。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色)

3.思考交流

(1)这座雕像与前面欣赏的雕像有何不同?

(2)《巴尔扎克》体现了罗丹怎样的美学理想?(不在于对人物外在形象的逼真描绘,而在于表现这位用笔征服世界的文坛巨匠的灵魂、精神、性格和气质。)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张弓的赫拉克勒斯》。

1.讲解:铜像,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创作于1909年,250×240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奥尔赛博物馆。

2.分析:在两块巨石上,赫拉克勒斯叉开双脚顶在上面,脚趾因为用力而弯曲,全身肌肉隆起,尤其是手臂和脖子。他颧骨突兀,眼睛圆睁,神情严肃而威严。他一手握弓一手拉弦,整个身体向后用力坐,弓被拉得弯曲,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他无与伦比的力量。巨大的弯弓和舒展的四肢,形成简洁、富于动感的构图。可以说,

这就是一座纯粹而富有力量的纪念碑。

3.思考交流

(1)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赫拉克勒斯是神话故事中怎样的一个人物。

(2)这件作品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古典主义雕塑作品中的英雄一样吗?有何特点?(这件作品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并不像古典主义雕塑作品中的英雄那样健美标致,而是像一个纯粹的劳动者,一个实实在在生活中的人,没有经过任何美化加工。这种浓重的现实感使得这件作品更具感染力。)

(3)雕塑家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了怎样的美学理想?(布德尔经常以希腊神话作为创作题材,但他不像学院派那样,竭力再现古代雕塑的完美人体造型,而是创作出一个现实的英雄,使他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的精神和力量,还有人的缺点。)

多媒体放映《河流》。

1.讲解(基本信息)

2.分析(艺术特色)

3.思考交流

(1)这件作品为什么叫《河流》,雕塑家刻画的形象与河流有何联系?

(2)雕塑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马约尔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研究

多媒体放映《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

1.讲解(基本信息)

2.思考交流

(1)观察《国王夫妇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用语言准确描述(“王”的头部是冠、胡须和颜面的综合体,象征着原始王权和一种动物性的“潘神”似的气质的混合。“王”的姿态比起“后”显得较

为从容和自信,而“后”则更为端庄,而且带点帝后的感觉。作者想以此说明人类的温良和原始皇权观念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分组讨论这两件作品的艺术特点。

(3)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亨利·摩尔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多媒体放映《高速》《衣夹》。

思考交流

(1)这两件作品是装饰性城市雕塑,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2)分组讨论城市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它与城市、建筑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3)向同学介绍你身边的优秀城市雕塑。

(四)课堂拓展

多媒体放映《马》《吻》,分组讨论西方雕塑的发展趋势。

(五)课堂评价(略)

(六)课后作业:争做小小雕塑家

1.除了书中提到的材料,你觉得雕塑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2.大胆发挥你的想象,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件雕塑,写出设计思路,具体放置的地点,运用的材料,画出设计草图。

附注:

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从三万年前《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到古希腊时期《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摩西像》到现代雕塑《国王夫妇像》,简洁直观地反映了外国雕塑发展演变的过程。艺术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展现了每个时代雕塑家们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对生命的不同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外国雕塑发展演变的过程,感受外国雕塑艺术的魅力;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外国雕塑作品进行评论并表达内心感受。

2.在感受“古希腊雕塑——走进罗丹——对话亨利摩尔”的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设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展开教学。

3.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雕塑作品中凝聚的力量和生命以及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充分体

验“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并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法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雕塑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外国雕塑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和代表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体验蕴藏在雕塑作品中的生命与力量之美。

教学难点:体验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在造型、比例、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美感,同时体验外国雕塑艺术从写实到写意再发展到抽象和多元表达的创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不同风格的维纳斯

PPT展示图片《维伦多夫的维纳斯》。

师:画面中你看到一个什么形象?

(学生描述所看到艺术作品的形象。)

师:看到这件作品,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样的一件艺术作品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生命之泉》、《母亲》等等。)

PPT展示作品的名称、国家和年代;简要介绍维伦多夫。

师:很多同学或许会感到疑惑,这怎么可能是维纳斯呢?她和我们心目中美的女神实在是相差太远了。(PPT展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谁能说说为什么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会创造出完全不同风格的美神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经有过这样诗意的表达:“那些完美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的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他们从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怀着好奇之心,揭开外国雕塑的神秘面纱,一起走进外国雕塑的世界。

PPT播放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

二、雕塑中凝聚的生命与力量

(一)初步感受

师:看过这些作品之后,同学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风格多样等。)

师:这些不同风格的外国雕塑作品,你们觉得哪些作品出现的早,哪些出现的晚?你们能不能给它们按照时间的先后排一排顺序?

(学生排序并说明理由。)

师:每位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事实是怎样的呢?(PPT再次播放作品)请同学们比照一下实际的时代顺序,看看和自己的猜测有什么不同。

(二)精美的写实

师:在西方人的美学思想中,自然的变动处处呈现人类身体的样态,人类光滑的皮肤和坚实的骨骼之中蕴藏着无限生命的力量。这样的思想在艺术创作中有了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我们今天得以欣赏到众多以人物为主题的雕塑作品。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发了一幅雕塑作品的照片和相应的介绍,现在我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解读自己小组分到的作品,然后请每一组派一位代表来介绍这件作品。

(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并派代表介绍作品:第一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第二组《三女神》,第三组《掷铁饼者》,第四组《拉奥孔》。)

师:同学们对这些作品的整体印象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学生回答。)

师: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是形象生动逼真。你对哪件作品的印象最为深刻?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回答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表述内心的感受。)

师:面对同样的雕塑作品,我们内心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体格健硕、充满力量;有的同学则更加欣赏古希腊时期古典主义风格的优美、平衡和理性。欣赏不同作品时我们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在刚刚的环节中很多同学都说到了这幅作品,(PPT展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对于这幅作品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觉得它的美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PPT展示《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不同视角的图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发现作品的比例之美、形态之美、节奏之美、残缺之美。)PPT播放视频欣赏米洛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三)走进罗丹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发展,西方雕塑也随之在发展变化。(PPT图片展示《巴尔扎克》)你觉得这件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

(学生回答。)

师:你是从哪些细节中感受到的?

(学生回答。)

师:这件作品表现的是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作者是罗丹。罗丹对传统雕塑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提出了挑战,相比较于雕塑的形式,他更注重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把握。在这件作品中,罗丹的目的并不在于逼真地刻画出巴尔扎克的外在形象,而在于充分表现这位文坛巨匠的灵魂、精神、性格和气质。我们要意识到,雕塑作品中凝固了饱含情感的生命,观看雕像是一种写意情感散发与接收的过程,不能只看作品与实际像与不像。

(四)对话亨利·摩尔

师:同样是表现人物,在这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又是另一番景象。(PPT展示亨利·摩尔的工作照和作品)请同学一边欣赏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一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些雕塑作品的造型有何特点?

2.它们的外型呈现出怎样的线条?

3.这些作品有哪些材质?

4.它们分别在怎样的空间中展示?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并分组回答各个问题。)

师:亨利·摩尔为何会创作出如此与众不同的作品呢?他有着怎样的创作观念?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心灵独白吧!

PPT播放亨利·摩尔语录。

师:雕塑家们用灵敏的双眼和心灵感知大自然一沙一石、一草一木的独特生命力,并用他们独特的雕塑语言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让自己的作品回归大自然,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PPT展示英国巨石阵,与亨利摩尔的作品作对比)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雕塑风格怎样多变,大自然和生命力是雕塑永恒的主题。很多现代雕塑家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自然,并尝试运用各种新的雕塑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

PPT图片展示3到4幅现代雕塑作品。

三、课堂评价与小结

师:回顾刚才我们看的这一系列雕塑作品,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语描述出你对其中某一件作品或是所有作品整体的感受。

(学生写出想法并贴在板上与大家分享。)

总结:外国雕塑的世界精彩纷呈,仅用一节课无法完全领略它们无穷的魅力,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

第九课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守护生命 本课时主要讲述怎样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本课时重点是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难点是懂得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养护精神。 【自主学习】 1.怎样守护生命? (1)守护生命________要关注自己的________。 (2)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________我们的________。 2.怎样爱护身体? (1)________身体的状况,养成________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________,但不能因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________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________意识、________意识,提高________能力,掌握—些基本的________方法。 3.我们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________,还要过__________生活,满足__________。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________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4.我们的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________的支持,但________受物质生活条件和________的制约。 (2)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________,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________,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________的财富。 5.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养护精神家园?

初中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第九课珍视生命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身体健康的是( ) A.坚持体育锻炼,积极锻炼身体 B.注重餐饮养生,为身体多补保健品 C.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不喜欢的不吃 D.放假在家晚睡晚起,养精蓄锐 2.右面漫画中的做法有利于广大中小学生( ) ①掌握紧急避险的常识和技巧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④增强生命意识,珍惜生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6年6月1日,青海一初中生服农药自杀身亡,并在遗书中称其曾被多位同学欺凌。该事件经青海地方媒体报道后,被国内多家知名网站、微博和微信客户端转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对于该学生的行为,正确的看法是( ) A.被别人欺凌没有办法 B.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C.自杀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 D.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4.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②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③只要守住我们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④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七年级学生赵某在课堂上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臭骂”了他一顿,从此以后,他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敌对心理,更加不认真学习了。对此,你认为( ) ①老师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赵某不学习的原因之一 ②赵某是一个胆怯、懦弱的人,他做任何事情必将一事无成 ③挫折会给人带来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 ④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第九课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下列对健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身体是否健康 B.心理是否健康 C.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强 D.营养是否全面 2.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青少年要避免自身受到侵害,在日常生活中应( ) A.面对侵害先下手为强 B.提高警惕,预防为主 C.独来独往,不与他人交往 D.任何人都不要相信 3.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学习劳累时,喝咖啡或啤酒提神 B.每天坚持玩网络游戏提升游戏等级 C.心情苦闷时,写日记倾诉苦闷 D.天气炎热时,和小伙伴到池塘游泳 4.当你遇到以下情况,你的选择是( ) A.陌生人要带你去营业性歌舞厅玩——去,那里很刺激 B.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算了,自认倒霉 C.有人向你勒索——给,才几块钱 D.同学邀请你去水流很急的地方游泳——不去,会有危险 5.xx年6月3日晚,欧冠决赛之夜,意大利都灵市圣卡尔洛广场发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600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儿童在内的5人伤势严重。当晚,3万多名尤文球迷聚集在都灵圣卡尔洛广场通过大屏幕观看比赛直播。面对拥挤人流,下列自救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要“逆”流而行②联合你前后左右的人一起采用“人体麦克法”:即拉起手有节奏地一起喊:“后退!”③如果摔倒,要侧身蜷曲,双臂在颈后交叉,护住后脑、两侧太阳穴及内脏④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遇到下列情况时,做法恰当的是( ) ①在拥挤的场合,如上下楼梯时,避开人流②去电影院或商场时,留意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位置③当火灾发生时,通过跳窗、乘坐电梯等方式赶快离开火灾现场④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堰塘、溪口、河流等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同步测试(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上学路上,妈妈和你一起走到繁忙的路口。妈妈拉起你,准备抢时间闯红灯通过马路,你会如何规劝妈妈 ①小心点,多看看车慢点走②如果人人都闯红灯,交通秩序肯定更糟糕 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需要规则,人人都要遵守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告诉我们A.人生历程充满欢乐B.生命是宇宙间最神秘的东西 C.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D.人的生命是短暂的3.据统计,我国仅15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接近50万!在同学甚至好友之间,因为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而引发的恶性案件的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②加强生命教育,就能彻底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③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④我们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体现关爱生命健康的是 A.小王为了值日不参加逃生演练B.小东每天抽出时间锻炼身体 C.小月雷雨天选择在树底下避雨D.小红经常吃路边的烧烤食品 5.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说法,告诉我们珍视生命就应该 ①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满足精神的需求 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④增强生命的韧性,正确看待挫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小霞被指盗窃了同学小燕的253元现金,在距离学校800米远的地方喝农药自杀身亡。她留下最后一句话:“小燕,我确实没有拿你的钱,如果你不相信,我只有先走一步。”小霞最终选择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证明自己的清白。针对这一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种行为是错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 ②这种行为是对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内心证明自己的清白 ③这种行为是错的。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第九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九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材分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谐和,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 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课时计划2课时:1.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寻找画中的玄机,给学生一些思考机会,调动参与情绪。2.在17世纪的荷兰静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这一历史背景着重介绍,并欣赏一些出手不凡的荷兰静物画家的作品。3.以质朴的生活美、探索的思想之美、创造的个性之美来概括17世纪之后的静物画历史发展阶段的独特魅力并认识代表画家和作品。 第一课时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10课 生命的甘露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10课生命的甘露 Art lesson plan of primary school grade 5 Vol ume 2: the dew of life in Lesson 10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10课生命的甘 露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 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 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 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分析]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形态,生命的甘露雨雾冰雪,江河湖海,到处 都有它的身影。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露,人类每天都离不 开水的滋养。生命的甘露在太空中观看,地球也被蔚蓝色的海水 包裹着,美丽,神奇。生命的甘露而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所有 生物几乎都是水做的。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它还是生命的甘露。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 在此背景下编写《生命的甘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课生命的甘露为单元课。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并安排 有两个必须的学习活动。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水的认识:离开了水就离开了生命,生命的甘露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第二个部分是对水的雨形态的审美与表现,并安排有 画雨景的学习活动。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爱护和珍惜

水资源,做环保卫士,安排有设计制作招贴画的学习活动。三个 部分相辅相承,前后贯通。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就会有强烈的 愿望:既然生命离不开水,我们就要保护好水。 教材生命的甘露在呈现上是按以上内在联系而合理安排的。 体例上有三种形式: 1.最具视觉冲击的照片(直接、明白)。 2.学生作业(不同样式的参考)。 3.前导语和提示(启迪思考)。不同形式力求体现出水对 于生命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有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第一部分有四幅照片。《地球》选自卫星太空拍摄的照片, 图中的地球上美洲大陆与海洋的轮廓清晰可见。人类还从来未有 能够如此观赏美丽、温馨的地球家园。图中的白色部分不是海浪,而是大气中的气旋云团。《织锦》(葛克平先生拍摄)表现了山 区农民在农田(梯田)里扯秧插秧的情景,画面的构图、动态和 色彩生动鲜活。《渴》(陈钢摄)表现的是儿童渴了之后大口畅 饮洁水的情景。与另一幅斑马饮水的照片一样均直接体现了人、 动物不能没有水的事实。安排这些图片的用意在于从宏观上和从 具体的生活中体现生命个体与水的密切关系:和谐、自然。 第二部分是围绕画雨景的主题而展开的。为了从情景进入, 选用了《多彩的雨季》(苏林重摄)和《都市雨景》(平龙画),雨意浓重,情景交融。意在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雨的清新和美丽。另外三幅学生作业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画雨方法表现人在雨中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框 守护生命练习 新人教版

h h 守护生命 一、预习导航: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________。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________的态度。 2.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___________。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__________。 3.我们需要增强自己的_________意识、___________意识,提高____________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___________方法。 4.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我们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____________。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__________。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__________的支持,但不能完全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_________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___________。 二、达标检测 1.爱护身体,我准备这样做 ( ) ①合理的饮食 ②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③适量的运动 ④良好的卫生习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 ( ) ①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②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③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④保护好自己,不与人接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_____________的滋养 ( ) A.民族精神 B.优秀传统文化 C.物质条件 D.艰苦环境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生命的甘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命的甘露》活动二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体验。针对该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会探索及应用,提高欣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兴趣、体验设计的快乐。在对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招贴画欣赏中,学生进行感知体验,展开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讲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珍爱生命之水。 知识目标: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招贴画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地球的眼泪

(一)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有一幅广告画。” 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的感受。” (二)小结 师:“是啊!水滋润万物是生命的甘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生命的甘露》。)(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悟——缺水的地球 (一)地球缺水的原因 1、水资源危机 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水球,但它却面临水资源危机,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读一组数字。”(课件播放新闻数字解读《水资源危机》) 2、人类破坏 师:“地球上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已经很少了。可是长久以来,看看人类都做了些什么!” (课件播放公益广告《水污染篇》) (二)地球缺水的后果 1、生存危机 师:“地球水资源告急,如果人类依然浪费挥霍。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今年西南地区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出示课件) 2、表达心声 师:“看到这些,你有何感想或是想大声的呼吁什么?”

9静止的生命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教材分析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作者通过创作构思、认真选择、精心安排,使这些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在画面中的形象和色调的关系达到高度谐和,并且传出物象内在的生命内涵。以此概念为开篇,本课进入了外国静物画的学习。 教科书以17世纪荷兰画家表现富足生活、装饰家居的静物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以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表现厨房物品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蕴含的生活之美。以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洋溢着热情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思想之美,以20世纪形式多样的流派引导学生理解富有探索精神的个性之美。这四个篇章将外国静物画的发展演变、风格特点一一展现。 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从平凡的物品中发现美,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静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对静物画的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静物画的画面构成要素、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具备分析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外国静物画中呈现的自然美、艺术美。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构成要素的分析理解。画面构成要素有:构图、造型、透视、色彩、明暗、线条、技法等等。通过这些构成要素,画面营造出了节奏旋律优美、

外形透视准确、色调协调呼应、空间层次分明、线条流畅生动、质感肌理明显、风格个性独特等一系列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英国诗人布莱克在诗中说: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诗人的眼里,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座天堂。那么在画家的笔下呢?先来听一个来自古希腊的传说: (映示幻灯)(学生朗读)阿尔贝列斯和德甫克西斯是古希腊两个杰出的画家。他们互相闻名,互相钦慕,却从未见过对方的作品。有一次,德甫克西斯去拜访阿尔贝列斯,受到热情接待。客人要求看一看主人的作品,主人带他进入画室,指着墙说“请看吧!”整面墙被挂帘遮蔽着,德甫克西斯以为画放在挂帘后面,伸手去撩挂帘,不料却摸到了冰冷的墙壁──原来“挂帘”是阿尔贝列斯画在墙上的。德甫克西斯对阿尔贝列斯的画艺大为叹服,同时真诚邀请后者到他的画室去,阿尔贝列斯欣然前往。一进入德甫克西斯的画室主人就端出一碟鲜艳欲滴的葡萄招待客人,阿尔贝列斯伸手摘食葡萄,不料主人的猫扑上来与客人争夺葡萄。主人生气地把猫斥退,而客人也同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也是主人画上去的。主客相视大笑…… 故事听完了,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明明是画,却以假乱真,猫上当了,也欺骗了人的眼睛。原本静止的物体在画家的笔下充满了生命力,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静止的生命》。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探静物画(结合课件讲解) 1. 了解——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 2. 了解——欧洲最早的静物画 《鹧鸪与铁臂铠》 1504 雅克布·德·巴尔巴里意大利 3. 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

第九课第1课时 守护生命教案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守护生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考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国,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爱护身体 探究一: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2)要注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答案提示:我觉得第一位女生说法不对,第二位女生说法正确,因为关注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建议改掉一些环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探究三:教材P101上面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答案提示:(1)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2)我会不做,要把生命安全做在第一位。 探究四: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 (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命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能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维护身体健康,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会放弃生命。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道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懂得维护健康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知道采取哪些行动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能放弃生命; ②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③懂得养护精神的要求,掌握养护精神的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懂得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掌握一些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自救自护方法。 难点:理解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自己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守护生命、关注身体健康、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维护健康的知识,关注内心感受、养护精神、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方法等方面的视频、图片及故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观看图片与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脑瘫儿上北大》第一部分的视频。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导入新课:丁丁的母亲竭尽全力救护自己的儿子,想方设法让他活下来,体现了什么?(对生命的守护)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丁丁的母亲是如何守护生命、把脑瘫儿子送进北大的?我们又该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 二、自主读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中的问题及要求,自主读文,探究问题,勾画知识点,做好标注,完成教材中的任务。 三、情感体验,汇报交流 活动一:看视频,思考交流 教师出示丁丁和母亲在北大的合影,播放视频《脑瘫儿上北大》第二部分。引导:脑瘫儿丁丁的母亲是如何守护脑瘫儿子生命的?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丁丁的母亲倾尽所有保住了儿子的生命,又付出了所有的时间、精力与爱,帮助儿子努力治愈脑瘫,按摩、锻炼,终于帮助儿子恢复了身体的正常。同时,为了让孩子能上学,母亲也锻炼儿子说话、读书、撕纸、写字。母亲教会了儿子坚强,鼓励引导儿子积极上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 课时守护生命 一、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二、能力目标 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课时——守护生命。因为生命包括身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以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身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活动:阅读教材P99 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 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2) 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不做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一、爱护身体 1.教师:爱护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健康,不做危及生命的事情,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表现。你做到这些了吗? 2.阅读教材P100 探究与分享,回答: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答案提示:(1)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2)我不会做可能会 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事情,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3)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建议改掉一些坏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阅读教材P101 相关链接,掌握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健康的方法,同时要关注家人的生活健康。 4.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些挫折,如: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闹矛盾、被家长误解、竞赛失利等。有的人经受不起时,就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5.阅读教材P101 探究与分享,回答: (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火灾:________ ,交通事故:_________ ,地震: _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方法,进行一次灾害或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模拟演练。

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9《生命的甘露》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9、生命的甘露授课时间 课型综合·探索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六年级 1~2班 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目标 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方法与 过程目标 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情感与 态度目标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 命之水。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具学具准备1、师生收集稻草、树皮等材料。 2、课件:幻灯片绘制与编织示意图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 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 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 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 情:焦急、微笑、吃惊……) 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 过问、说、讲、演等过程 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 时的注意点,如:人体的 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 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 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ppt课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

二、招贴画的含义: 三、小组分工,共同创作: 五、作品评析: 六、拓展思维: 招贴画的基本要素: 师:出示图片并导问:“招贴画由什么 要素组成?” 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激励评价,并边出示图片边总结 (1)广告语:(板书)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2)画面:(板书)构图单纯、色彩对比强烈、 主题突出。(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是否有好的创意了,赶快 把它呈现在画纸上吧。为了培养你们的团队 精神,老师要求四人小组完成一张招贴画。 根据小组创意表,(出示图片)进行小 组分工,共同创作,教师相机指导。 (一)作品发布: 师:“看到大家高涨的创作热情,老师 打心眼里为你们感到自豪。现在就请你们自 己评一评你们的作品。” (二)学生自评、互评: (三)教师点评: (作品评析要求结合招贴画的三个要素 进行) 师:“孩子们,请大家课后带着设计好的节 约用水招贴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呼吁更 多的人珍惜水资源,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出示图片) ppt课件。 教师小结招贴画 的一般格式要 求:①.主题与 画面要明确、醒 目、新颖,具有 视觉冲击力,使 人看着明白。 ②.主题一般用 文字口号来强 调,简洁、通顺、 突出。可用拼音 或字母加以标 示、装饰 2.课件出示两幅 作品让学生进行 比较,(一幅完 整,一幅不完整) 哪幅是真正的招 贴画?师生交 流,教师结合图 片进行讲解示 范。 【意图:课件演 示省时高效,直 观示范解决重难 点。通过对错鉴 别,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招贴画特 点,对招贴画的 基本构成要素加 深印象。】

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_13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课时守护生命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水平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 财富、权势、名誉、地位、智慧、美丽、生命实行排序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教材P99使用你的经验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我认为它们都市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 (3)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不做出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探究二:聚焦世界杯 (1)你如何看待球迷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答案提示:(1)该球迷的行为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生命。

(2)我会不做,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探究活动三:乔任梁之死 一代新星的陨落说明了说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发育,我们对人格尊严问题更加敏感,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经受挫折时,我们不应采用过激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2年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探究三:安全知识赛一赛: 火灾:地震: 交通事故:溺水: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守护生命需要防患于未然。 知识模块二、养护精神 探究四: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3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理解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思考: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守护生命 一、知识目标 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二、能力目标 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 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 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为什么学校 每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课 时守护生命。因为生命包括身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以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身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活动:阅读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2)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不做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一、爱护身体 1.教师:爱护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健康,不做危及生命的事情,积极锻炼身体,保持 良好心态,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表现。你做到这些了吗? 2.阅读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回答: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答案提示:(1)小伟夜晚不睡觉,看足球比赛、聊天导致第二天跑步时栽倒在地,这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2)我不会做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事情,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3)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建议改掉一些坏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阅读教材P101相关链接,掌握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健康的方法,同时要关注家人的生活 健康。 4.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

生命的甘露

1 / 4 第9课生命的甘露(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学思路: 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 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

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 2 / 4 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 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 环节二:预习反馈 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 水? 【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

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9、《生命的甘露》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 备课人:赵成伟备课时间2014 年9月16日课题9、生命的甘露授课时间12月29日~1月2 日 课型综合·探索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六年级 1~2班总第16课时 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目标 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方法与 过程目标 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情感与 态度目标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 命之水。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具学具准备1、师生收集稻草、树皮等材料。 2、课件:幻灯片绘制与编织示意图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 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 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 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 情:焦急、微笑、吃惊……) 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 过问、说、讲、演等过程 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 时的注意点,如:人体的 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 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 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ppt课件。 第46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 二、深人理解: 三、方法指导: 四、作业观摩: 五、自由表现: 六、教学总结: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 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 子?(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 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 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 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 开。(画雨的小训练) 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 法、蜡笔水彩法。 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2)用浅色蜡笔 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 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 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 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 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 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 自己的方法。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 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 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 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 景的画。学生动手作业 2、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 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 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 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 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 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课堂学习态度的 评价。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演示。 ppt课件播放背 景音乐。 投影仪展示学生 作品。 第47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上)第9课《珍视生命》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上)第9课《珍视生命》 知识点归纳 1、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 怎样爱护身体? (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珍视自已的肉体生命。 (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意义)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物质与精神发育的关系)(3)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怎样养护?) 4、什么是挫折? 我们生活道路上遇到的阻碍、失利、失败。 5、人们对挫折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表现: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6、挫折有什么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难过、失落等负面情绪,容易让人消沉。 积极作用: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7、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 (1)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