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课程建设规划

A.《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介绍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英汉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如:翻译学基本知识、翻译基本理论、语言文化对比、语义的确定、词汇的选择、句内逻辑关系分析与再现、结构调整、增词法、省略法、转换法、肯定与否定翻译、主动与被动翻译、从句的翻译、指称意义的翻译、言内意义的翻译、语用意义的翻译、习语的翻译等等。此外,还有口译理论及实践训练。英译汉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译汉的理论与技巧,翻译外国报刊、杂志上的一般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基本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大纲要求。

汉译英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与技巧,熟练地翻译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基本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大纲要求。

口译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口译理论与技巧,熟悉相关专业术语,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目前共三位(李特夫、周莹和龚颖芬);授课对象为:所有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七-八学期开设)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总学时:周4学时,共两学期; 学分数:4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内翻译实践与课后作业相结合。考核方式:闭卷笔试;百分制,卷面满分为100 分;120 分钟;期末总评: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选用:2010 年以前主要使用《英语翻译教程》(温秀颖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和《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0 年开始使用《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许建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基本参考书目:

1.冯伟年, 《最新简明英语翻译教程》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2.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B.《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背景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技能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互译、译文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通过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基本翻译能力和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翻译理

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和两个阶段。学生通过翻译理论模块学习, 对国内外主要

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重要观点进行大致了解,重点把握“信、达、雅” 、具体语境中词意的理解、句子结构的选择与调整、语言文化对比、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等知识;翻译实践模块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实践认识的同时, 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翻

译理论、标准和翻译技巧达到大纲所要求的翻译实践水平。在教学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模块有机地结合,同时译文对比分析、语言文化知识讲解、技巧总结等穿插其间,以培养学

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此外,课程教学分为笔译教学和口译教学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其中笔译教学将会涉及到散文、小说、政论、科技等各类文体的笔译知识与技能训练;而口译教学将会涉及到教育、农业、工业、改革开放、外交、外贸、体育等方面的口译知识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概论等关联紧密。翻译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运用的综合体现,是

一门杂学,翻译无论在理解还是表达阶段不仅包涵了许多语言因素,而且还包涵了许多非语言因素,如译者的社会认知、审美心理、文化修养、再创造思维等。

二、课程建设指导原则

课程建设立足于外国语学院课程、专业与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面向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评估,按照校级优秀或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与模块,结合教学、师生与经费实际制订出可操作性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确保方案明确、狠抓落实以达到缓起步、急建设和求高效的目标,为申报校精品课程夯实基础。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目标

1)课程建设内容

①课程网站建设内容课程网站建设采用网页建设和网页资源整理同步推进的建设模式。

A ?网页形式方面:在认真分析兄弟院校翻译课程网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与实际,精心设计好翻译课程网页及“课程介绍” 、“教案课件” 、“习题库”、“学术园地”、“译路心经”、“翻译答疑”、“佳译赏赏析” 、“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考试” 、“音频与视频” 等相关二级网页、频道,为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与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

B ?网页内容方面:根据上述网页、频道模块,积极撰写、收集和整理好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并适时上网。

C.拟突出的课程网站特色:课程网站及匹配资源在立足校本特色的同时,既要突出翻译课程的专业性,并兼顾翻译技能需求的普遍性,又要突出网络应有的平台功用以彰显课程学习的自主性与师生的互动性。课程网站的预期受益对象将突出“三位一体” 的规划与建设理念,即受益对象不仅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全校翻译学习者,而且还包括校外的翻译爱好者,把课程网站建成一座沟通校内外翻译技能学习、交流的桥梁。如果条件成熟,可尝试以翻译专业技能服务来反哺课程建设。

②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及目标

采用教改试点T论证推广的分阶段建设模式规划。

A ?教改试点的主要思路:围绕课程多媒体教学与合作—自主学习理念展开教改试点。采用基于课程网站的“双语匹配、教师自由协作、团队间讨论、点评与总结、课内外结合” 试点模式。

B ?教改试点的主要内涵和实施进程:根据每组3-4人,尽量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和汉语较

好的学生匹配在一起;教师作为自由合作者,在各小组任务完成中随机给予指导和协作,各小组间互相对译文进行质疑与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技巧总结(点评、总结与答疑也可通过课程网站相关频道完成或实施;点评、总结与答疑材料也可上网供学生温习或自主学习)。实施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在任务设计方面, 难度一般不应超过所学范围,同时尽量将翻译任务与课文学习(或课程网站学习资源)联系起来,

任务的下达与准备可在课外通过课程网站实施(也可由课内多媒体展示完成);在教师自由协作时, 应主要围绕译文忠实与通顺两大原则,点到即止, 将如何理解与表达等细节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应过多讲述翻译理论而应突出对语言间差异和转换策略的分析;在试点中要充分利用课程网站中“翻译答疑”、“佳译赏析”、“翻译题库”等频道的平台作用,促进师生在课外的互动与学生

自主学习。

C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拟突出的特色: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平台,将课堂内外相互融合, 扩大课程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积极调动合作小组成员的图式知识, 强化双语互补与互助;引入“师生合作教学” ,通过教师随机性地参与并给予协作,来推动翻译教学。

③教学材料建设

按教学大纲和学校教材使用要求,选用优质、合格教材,同时做好自编教材/讲义等教

学扩充性资料的中、长期规划工作。

A?教材选用情况:2010年前笔译选用的是“二十一世纪”教材;口译选用通用知名教材《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B ?教学扩充性资料情况:教学扩充性资料的选用或编写要着重理论的系统性、技巧的总结性、语言文化对比的归纳性、实践材料的丰富性、扩充性资料的适应性。此外,应列举出符合课程建设与学生实际的相关

参考文献和阅读资料目录。

C.拟突出的教学材料建设特色: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教学材料建设中的各种表象与关联,力求突出教学材料的先进性、学生接受的适应性、实践技能的导向性、教改运用的可操作性、教学质量提升的高效性。

2)课程建设目标

①水平目标概述

本课程2008 年被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远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

A ?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现代化精品课程。

B ?力争2-3年内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将本课程打造成为一门全校性的技能选修

课程。

C ?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

生一名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 名,副教授1 名。

②类型目标概述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

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若按翻译本科新专业/方向要求,本课程类型为专业基础课程。

四、课程建设实施组织与人员分工、具体任务进度细化

1 )课程建设人员组织课程建设队伍(随着课程师资的改善,课程建设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动态增加、调整),落实具体任务,提出各项任务大致进度,并细化到具体人员及其应负责的具体任务或事项。此外,还将请至少两名校外本领域知名教授对课程的建设情况给予指导和书面评价。

姓名学历职称所授课程/研究方向李特夫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周莹本科讲师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龚颖芬硕士研究生助教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

2)具体任务进度细化

①课程网站建设方面任务细化

A .课程建设方案(2008年3月前完成)。

B.课程概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的电子版材料(2008年10月前完成)。

C.课程口译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2008年10月前完成)。

D .课程教案的PPT制作(2008年12月前完成)。

E.英语八级考试翻译真题题库与自测、自主学习相关翻译练习资料电子版的整理(2009

年3 月前完成)。

F.“译路心经”与“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考试”相关资料电子版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完成)。

G.“佳译共赏”相关资料电子版以及网站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完成)。

H ?授课录像及相关资料的制作(2009年10月前完成)。

I.课程资料上网(2010年2月前完成)

②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2009 年9 月,实施一个班的翻译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③教学材料建设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A ?完成翻译教学扩充性讲义资料(电子版)(2009年2月前)。

B .完成课程习题题库资料准备(2009年5月前)。

C.完成相关参考文献和扩充性阅读资料目录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

④课程建设前期科研基础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课程小组所有成员每人每年至少撰写出1-2篇翻译方向研究论文。

⑤课程建设评价及校级精品/重点课程申报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

2010 年申报校精品或重点建设课程

五、课程建设前期经费预算与投入

投入事项金额(元)备注

网页的设计与建设200

资料电子版的录入、制作500

资料(软件)的购置1000

教改试点专项500

打印、复印400

其它杂项400 授课摄像、ppt 制作等

合计3000

六、课程建设检查与考核、验收

以上述建设内容、目标、任务落实、进度等作为检查和验收依据,围绕十个方面指标(详见后附),认真展开课程建设的自查与“他查”。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课程组自查两次,并填写相关自查表,外语学院每学期检查一次(每学期末)。课程建设的自查与考核、验收情况将在外国语学院内进行通报,并纳入相关人员的工作实绩与考核之中。

七、课程建设主要保障措施

1 )人、财、物投入外国语学院需确保课程建设所需人力和物力,特别需大力引进本课程专业师资,并安排相关教改试点所需的多媒体教室一间。

2)检查与评估验收

外国语学院应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为申报校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提供帮助与指

导;若能按期成功申报,则按学校相关建设步骤和要求进行评估、验收。

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10个自查指标

1.网络栏目、内容的建设情况。

2.建设方案、教学大纲、教案、题库、学习资源等资料准备情况。

3.网络课件、授课录像资料准备情况。

4.建设队伍及任务分解、落实情况。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与实施情况。

6.学生课程学习情况。

7.课程建设所突出的特色情况。

8.目标进度自查、“他查”情况。

9.经费使用情况。

10.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情况。

《英汉笔译》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翻译课程组

一、《英汉笔译》在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英汉笔译》是英语系本科生高年级专业必修课(36学时,2 学分)。该课程是一门英

语综合技能课,在系统介绍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相应文本的译文赏析,并布置大量的翻译实践作业。通过赏析和实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了解各种英语文体的表达方式,总结英

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转译规律,自觉将翻译活动置于理论指导之下。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是夯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是培养面向21 世纪的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建设内容

1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英汉笔译》课程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翻译实践,许多实用的翻译理论对实践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应当强调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逐渐将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和技巧结合起来,从而使翻译实践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避免翻译中的盲目性。

经过不断的探索,本课程组对《英汉笔译》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和《国际经贸英汉翻译》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嫁接,兼顾各种题材(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家庭、文学、科技、旅游、新闻、经贸)和体裁(记叙、论说、描述、散文、小说等),使学生不仅学习普文学、科技、旅游、新闻、经贸)和体裁(记叙、论说、描述、散文、小说等),使学生不仅学习普通英语资料的翻译,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经贸英语资料翻译。在给学生讲授各种文本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增加了名作佳译赏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别和互译规律。教师们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搜集、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教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强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结合外语专业特点,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努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各章的具体内容和文体特点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译文进行批评与鉴赏,并用一些与译文要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对比阅读中自己解决或集体讨论解决。每节课后均配有一次翻译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后,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作业讲评,帮助学生搞清楚自己译文中的错误,让他们在改错中学习和提高。

2 .教材建设

《英汉笔译》课程原来使用的《英汉翻译基础》是上海外教社的21 世纪英语翻译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教材侧重于理论和技巧,忽略了翻译实践在本科生翻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实际授课中,需要补充一些实用的翻译资料。孟庆升教授在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自己编写了“英汉翻译讲义”。“讲义”突出实践、技巧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用题材广泛、内容新颖的材料来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该讲义多年在我系大三、大四笔译课上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已经由辽宁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发行,书名为《新编英汉翻译教程》。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内已经有多所大学采用该教材,包括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东石油大学等。

3.多媒体教学

按照天津商学院的有关规定,我们翻译课程组的老师们积极制作并使用电子教案和课件,尤其是口译教学,更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和环境,将翻译学的最新动态和学术成果带进课堂,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综合能力。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5.9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通过5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 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 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 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 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 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蚌埠医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做好我院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在已有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完善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秀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拟用5年的时间,使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全院50%以上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并构建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0-15门,省级精品课程5-10门,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合格课程建设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专业要充分重视合格课程建设工作,尤其要重视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合格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有: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形成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2、注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轮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选用教材符合要求。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5、教学文件齐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 (二)优秀课程建设 优秀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为此,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现代教育思想要在课程建设中有所体现; 2、提高教师队伍水平。课程由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形成结构较合理、人员较稳定的教师梯队,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3轮以上(含3轮)教学过程的整合。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有院级以上(含院级)教改立项。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完整版)医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

医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本质需求。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周边医疗市场的迅速变化,我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彰显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制定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为主线,实施“名医带名科,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分析、高端定位、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发展为原则,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突出学科重点,逐步打造专业特色、技术优势和优秀人才梯队,打造医院品牌,促进各学科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将各类学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发展一批新兴、交叉的特色专科,开展一批行业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完成一批国内领先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物与优秀技术骨干,使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科优势更为突出,实现二院华美一体化,把二院华美建设成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冀鲁豫边区大型区域医疗中心。 二、主要任务 1、学科建设科研部与医务部要根据医院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医

院实际,制定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重点。 2、按照技术含量、发展前景、学科方向、知识结构、人才梯队、市场潜能等条件,将临床、医技科室划分为重点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等类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3、制定重点学科评选标准、考核标准及管理办法,对医院重点学科实行动态管理。 4、积极整合院内资源,推行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打造综合学科群。 5、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保护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6、推行亚专业分化,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为优秀技术骨干创造技术平台。 7、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推出一批技术优、医德好、名气大的骨干力量,发挥名医带动作用。 8、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用科研带动临床实践,带动学科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领导保障 学科建设是今后医院建设的核心,医院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全面负责学科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设办公室,由业务院长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评估等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

某某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XX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建设是学校各项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 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实践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成果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 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仅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定位,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使课程建设与改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一)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贯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人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原则。 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趋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研为一体,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模式,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原则。 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大力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 设规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文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科学合理地规划我院的专业建设,扎扎实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结合我院总体发展规划,依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把课程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按照专业规划中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领导,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创新,逐步将我院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基础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全院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扩大我院课程的知名度。 今后的5年内,我院课程建设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各专业每年都将1-2门课程作为院级精品建设课程进行培养,并逐步将其推向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建设10-15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建设3-5门校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能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英语课程建设与方案(new)

英语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案2015.7 一、背景分析 1、教师团队情况分析 我校英语组由10名女教师组成,其中代课教师1名,平均年龄35岁。英语本科专业毕业10人,2人英语硕士在读。常州市骨干教师1名,新北区学科带头人2名,新北区骨干教师4名,校骨干教师2名。 全体英语教师凭着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强烈责任心,默默耕耘,老师们精诚合作,教学中的困惑会共同探究;教学中的重任会共同分担,每个英语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悄然营造着团结协进的团队文化。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学生人数2000余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几乎占了全校人数的50%左右,学生的英语知识只能来源于学校英语课程学习,缺乏英语交际分环境,英语课外读物几乎没有,所以学生英语视野很窄,运用英语交际的自信很缺乏,我们英语课程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才可以使我们的英语课程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学校的环境与特色,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的期望。 3、学科课程资源情况分析 本校现在英语课程除了国家课程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运用外,我校为学生订阅了多套英语绘本阅读书籍,放置图书馆,供学生借阅,每周五的校本课选修来阅读、住宿班的晚自习,还有学生平时的课余时间,都是学生阅读英语的时间。另外在选修课上,我们的教师还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拓展一些常用交际用语的学习。 二、实施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性发展、身心和谐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以下理论为指南,开发了小学英语拓展式校本课程。 1、人本论(Person’s center)。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朱纯1999),而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的理解和信任。拓展式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发展理念。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教师拓展英语学习空间,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育系统,促进人的智能全面发展,拓展式校本课程,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提供更多更好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三个面向”理论。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从手段、空间、时间上体现当代教育发展要求,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拓展和延伸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每个学生终身的学习需要。 第一,学习空间的拓展,让学生得到不同区域,尤其是从课堂的学习空间拓展到课外的生活空间,校园的学习空间拓展到家庭生活空间,拓展到社会学习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受到立体型的学习与教育。 第二,学习时空的拓展,学生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终身的教育,为此学习手段的拓展要多媒化、网络化、信息化,把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课程重心,把质的发展作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完整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 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

综合英语课程建设规划教案资料

综合英语课程建设规划 综合英语课程是一门选修的英语方向模块课程,该课程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 综合英语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在听、说、读、写、译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本着教书育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综合课程建设的规划应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确立课程建设目标 改革并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交互式英语学习体系,改进“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为辅,第二课堂进行综合素质实践”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完善“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双重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开辟多种渠道,培训师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把综合英语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二、注重教学大纲的建设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教学内容、要求等的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规范化教学的重要保证。《综合英语》教学大纲的编订以《晋中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及《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明确《综合英语》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课程的学时分配科学,进度安排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到位,能力培养要求和培养措施具体。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完善,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原则,符合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三、注重教材建设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选择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和落实各课程大纲要求的必要保障。综合英语课程尽量选用国家级重点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或引进适宜的原版教材。在采用国内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加大拓展课程教材建设的力度,努力打造三大系列教材:与主打教材同步的基础系列、提高学生素养的文化系列和 ESP 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外语教材的需求,同时对本课程的特色形成有力支撑。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

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计划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交通运输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公路运输类 所属专业名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课程负责人孔七一 2007年6月20日

(一)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交通行业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为基本依据,按照施工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交通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工程力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力学教学资源库。经过2年建设,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施工现场工程师、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形成体现工学结合、实践为先特色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二、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与经费预算一览表

三、建设流程

(二)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措施 1、建设内容与目标 *1-1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与规划 (1)在院长为组长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责任制;(2)拟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具体措施; (3)在已实质性启动的院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地建设省级精品课程。 1-2课程建设经费 (1)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设立配套的专项建设经费; (2)经费必须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作到专款专用; (3)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要科学规划经费使用方案,保证经费能合理使用,建设效率高。 2、建设的具体措施 (1)由院长牵头,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拟订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研究与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配套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问题。 (3)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预算、使用、效益,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使用效率高。 二、课程目标 1、建设内容与目标 *2-1课程地位与作用 (1)通过2年建设使《工程力学》课程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2)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土质与土力学》《公路设计与施工》《桥涵设计与施工》《道路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力学知识点、技能点。 *2-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1)《工程力学》课程目标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要更加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素质目标应具体明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 (2)《工程力学》课程的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 (3)课程目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新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精选【新版】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秒。 (2)拍摄要求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 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视频片头/ 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 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 5 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 分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 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 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绩,发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报告-(2)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报告 一、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大学英语是一门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它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是以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素质为综合容的可操作教学系统。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全国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新一轮大学英语改革。印刷学院校领导、教务处和大学英语教学部根据《要求》精神决定,从2004年起,新生入学后,按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实施外语教学,并开始了网络教学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开设外语全校选修课和四级后必选英语课,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依照《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的三个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外部领导参照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组织专家结合本校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网络班教学大纲(适用于网络教学实验班),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 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 与此同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机互动相结合,并模拟设计虚拟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新模式。 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逐步向形成性评价过渡,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考试试卷容也由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加大了主观题和听说部分在考试中的比率及分值比重。 二、教学队伍建设 1.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部目前隶属于外语学院。其主讲教授及梯队的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大家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均达到了良好以上,而且本课程组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具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教师分别为25%、70%和5%。30至50岁的教师比例达到了85%以上,基本符合精品课人员的配置标准,绝大部分教师成员都具有硕士学位,并参与不同程度的进修活动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比例和业务水平,同时为那些教学工作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 2.课程负责人情况 郭海英老师,1976年生,现任大学英语教学部高级英语教研组主任。 郭海英副教授在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曾多次获得校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奖,并发表多篇论著,主持多个课题。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

省级优秀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省级优秀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促进系、部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我课程组将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力度,推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主要依据,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制定了适合本校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方案》,确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一般要求,确定最终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建设目标 改革并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交互式英语学习体系,改进“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

堂、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为辅,第二课堂进行综合素质实践”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完善“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双重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开辟多种渠道,培训师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把大学英语建设成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努力把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省级优秀课程。 三、课程建设规划和措施 1、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拥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理念新,学科专业扎实,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能,且学历、职称和年龄比例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1)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教师的整体学历、职称结构。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博、出国深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高职比例、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制定切实可行、长效管理的师资培训制度。坚持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要通过试讲、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和口语,听力培训等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技能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要分批地组织一些教师去校外、国外参观学习,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2、教学内容和实施 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主要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