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激励

(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期望理论,在( )的情况下激励力量为0。

A. 效价等于0

B. 效价等于1.0

C. 期望值等于1.0

D. 期望值等于0.5

2.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

A. 自尊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安全需要

D. 以上都不是

3.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杠,声称能将木杠从南门移到北门者,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

A. 五百金的效价太低

B.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C. 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

D. 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

4.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

A.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B. 员工们的顶头上司

C. 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

D. 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

5. 如果职工甲认为,与职工乙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职工甲会采取的行为是( )。

A. 努力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 努力增加乙的报酬

D. 使乙减少投入

参考答案:1.A; 2. B; 3.B;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 )的乘积。

A. 动机

B. 行为

C. 期望值

D. 效价

E. 目标

2. 最近某大学分房排队,年轻的骨干教师想法颇多,认为工资太低,分房无望且不公平,教学没有积极性,结果有的在外兼职,有的干脆辞职下海。你认为这一现象用以下哪个理论可以合理解释?( )。

A. 强化理论

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 弗隆的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

E. Y理论

3. 研究挫折产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受挫人的有效方式方法。一般采用( )。

A. 采取宽容的态度

B. 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C. 改变环境

D. 精神发泄法

E. 心理咨询

4. 人们最常见的减少明显不公平的方法有( )。

A. 发牢骚

B. 改变投入

C. 改变产出

D. 心理调节

E. 离职

5. 下面( )因素属于保健因素。

A. 薪水

B. 工作环境

C. 工作条件

D. 地位

E. 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

参考答案:1.CD; 2. CD; 3.ABCDE; 4.BCD; 5.ABCE;

三、判断题

1. 根据期望理论,对工作的激励可以表示为:激励= 工作绩效×期望值。

( ) 2. 对大多数人来说,安全需要可以通过工作之外的家庭和团体关系,以及工作中的友好关系来加以满足。( ) 3. 双因素理论认为,消除了人们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就会使工作结果令人满意。( ) 4. 在实际激励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坚持正面的鼓励,用奖励和表扬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 ) 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被尊重的需要。( )

参考答案:1.错; 2. 对; 3.错; 4.对; 5.错;

四、问答题

1. 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按照先后次序由低到高排列。生理需要是最低等级的、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保护自己免受生理上和心理上伤害的需要,同时还有能保证生理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需要;社会需要有时也称为友爱和归属需要,是指人们需要社会交往与认同,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尊重需要是指一个人期望发展自尊的同时得到别人的认可,即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一个人成为他所期望的人的内驱力,以发展个人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包括成长、开发自我潜能和自我实现。

2. 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1)双因素理论的概述。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又称激励—保健理论。赫茨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它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两类需要就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热门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激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值;职务上的责任感。

2)双因素理论的意义。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这种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基本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3)双因素理论的缺陷。在研究方法本身、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满意度的评价标准这些方面,赫茨伯格这一理论都存在不足。另外,赫茨伯格讨论的员工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只考察了满意度,并没有涉及劳动生产率。

3. 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应如何对员工进行激励?

答:期望理论立足于提高员工实现行为目标的动机水平。认为在较高的动机水平下,员工能够自动产生高强度的行为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激励力。而提高动机水平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高适宜的目标诱因,使员工能够选择更符合自身需要并更具有成功可能性的目标,以便为实现该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Victor Vroom)提出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是评价选择的过程,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取决于他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的目标及该目标可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可能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

根据期望理论,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较高,就会有信心,就可能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但是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的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获得合理的奖励,就有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的满足的程度就不同。因而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办法给予奖励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来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4. 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

答: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1965年首先提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的,他们总是在

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有影响。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由三种:○1“其他人”,包括在本组织中从事相似工作的其他人以及别的组织中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类人;○2“制度”,指组织中的工资政策与程序以及这种制度的运作;○3“自我”,指自己在工作中付出与所得的比率。

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1员工首先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2将自己的收入付出与其他人的收入付出进行比较,若相同则为公平,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3员工会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对不公平感进行纠正。

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需要注意: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激励时应力求公正,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大家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不要盲目攀比,多听听别人的看法,也许会客观一些。

5. 解释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对他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因此,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强化有奖励、逃避、取消、惩罚四种办法。

运用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要注意尽量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避免运用惩罚的方式。惩罚不能简单地改变一个人按照原来的想法去做事的念头,至多只能教会他们如何避免惩罚。事实上,过多地运用惩罚往往会造成被惩罚者心理上的创伤,引起对抗情绪,乃至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来逃避惩罚。

要尽可能避免惩罚所引起的消极作用,应把惩罚同正强化结合起来。在执行惩罚时,应使被惩罚者了解受到惩罚的原因和改正的办法,而当其一旦有所改正时,即应给与正强化,使其符合要求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

6. 如何在企业中激励毕业不久的新进员工?

答:企业中毕业不久的新进员工有如下特点:○1由于他们工作时间不长,经济基础不牢固,所以薪水、奖金等物质条件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2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不安于现状。○3自尊心比较强,受到表扬会更加努力得工作;而受

到批评后,会有严重的沮丧情绪。○4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比较关注,比较关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成就欲望强,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要充分了解新进员工的组要需求是为了晋升、加薪还是成就感、安全感等,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激励方法和手段:○1给员工提供相当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以上的薪水,并且满足他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2针对新进员工设立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激励员工为了一定的目标好好工作。对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口头或书面表扬,使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有更大的信心和意愿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3给予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更多的具有挑战性的、新颖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完成具有价值的工作。○4尽量用正强化让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态度,对员工的错误也要采取适当委婉的处理手段,减少对员工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5给予新进员工在职培训的机会,培训的内容不仅应该有助于员工对新技能新知识的获取,还应该包括企业的愿景、发展规划等,以使员工更全面认识企业,提高他们对企业的期望。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3章知识

●群体 群体:为了实现某个(些)具体目标而组合到一起的两个或更多相互依赖、彼此互动的个体 ·正式群体:由所在组织的结构所确定的、具有明确分工和任务的工作群体 ·非正式群体:为了满足成员们社会需求而自主组成的群体 ●群体发展的阶段 形成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人们因为某种工作安排而加入群体,并定义该群体的目标、结构和领导 震荡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特征为群体内部的冲突 规范阶段:群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其特征为成员们的密切关系和凝聚力 执行阶段:群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群体充分行使职能和完成工作任务的阶段解体阶段:对于临时群体来说,这是群体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成员们主要关注于善后事宜而不是工作任务 ●群体的结构 角色:人们对在一个社会单元中占据某个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规范:群体的成员们共同接受和认可的标准或期望 群体思维:群体对个体成员施加巨大的压力,以使其与其他成员的观点保持一致地位:一个群体内的威望等级、位置或职衔 社会惰化: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工作时那么努力的倾向 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被该群体吸引及共享群体目标的程度

冲突管理 冲突:由某种干扰或对立状况所导致的不协调或差异 传统冲突观:认为所有冲突都是负面的、必须避免的 人际关系冲突观:认为冲突时所有群体中的一种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结果相互作用冲突观:认为有些冲突对群体有效开展工作是绝对必要的 良性冲突:能够支持群体工作目标和改进群体绩效的冲突 恶性冲突:妨碍群体实现其目标的冲突 任务冲突:关于工作内容和目标的冲突 关系冲突:关于人际关系的冲突 程序冲突:关于如何完成工作的冲突

(完整版)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 亨利?法约尔一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当今本教材一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一一定量方法一一行为方法(早 期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一一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 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 科学管理一一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一一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 一般管理理论一一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 法约尔一一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 马克思.韦伯一一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一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组织行为学一一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研究领域。 早期倡导者(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博格、玛丽.福莱特、 切斯特.巴纳德。 霍桑实验一一社会规范或群体标准是个体工作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提出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定量管理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管理科学) 定量方法一一统计学、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运用于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一一专注于持续改进以及对顾客的希望和需求作出回应。 系统一一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当管理者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工作活动时,他们需要确保所有这些部分都在共同努力,以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系统方法意味着组织的某个部分的决策和行为将会影响组织的其他部分。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并不是自给自足的。 系统方法认为,一个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输入,将这些资源转化或加工为输出,而这些输出又被分配到

管理学-习题-第10章

第十章激励 (一)判断题 1.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 2.麦格雷戈在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3.明茨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提出保健因素能消除不满意,并且激励因素是调动人们 极性的关键。() 4.成就需要理论过于强调个体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 意义。() 5.非动机性行为则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无目的活动,但是属于激励理论研究就 范畴。() 6.信任激励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激励方式。() 7.期望理论的涵盖面太广,内涵比较笼统,且忽略了对个体行为意志的考虑,故其适用 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8.成就理论既满足了个体高层次需要的意义,也满足个体低层次需要的意义。( ) (二)填空题 1.依据人的行为规律,人的行为过程包含了三类基本变量,即、、。 2.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 、、、、。 3.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比较和 比较。 4.期望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 5.依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 6.依据强化的方式,强化可分为: 和。 7.期望理论通过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论证了人们会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的选择。 8.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三)选择题 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 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3.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 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4.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该理论过于强调对人的行为的限制和控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状态 5.中国企业引人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6.某企业对生产车间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职工的。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7.公司好几个青年大学生在讨论明年报考MBA 的事情。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考试的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1章知识

当代的组织设计 团队结构:整个组织由工作小组或工作团队构成并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组织结构。 矩阵结构:一种组织结构,指的是把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分派去从事各种工作项目。 项目结构:一种组织结构,指的是员工持续不断地从事各种项目,并没有所属的正式部门。 无边界组织:不被各种预先设定的横向、纵向或外部边界所定义或限制的一种组织。 虚拟组织:由作为核心的少量全职员工以及工作项目需要时被临时雇用的外部专业人员构成的组织。 网络组织:利用自己的员工来从事某些工作活动并且利用外部供应商网络来提供其他必需的产品部件或工作流程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已经培养出持续学习、适应和改变的能力的组织。

●内部协作 跨职能团队:由来自不同职能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 特别行动组(或者是特别委员会):为解决某个具体的、影响许多部门的短期问题而组建的临时委员会或工作团队 实践社区:共同关注某个事项或一系列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怀有激情,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互动和交流来深化自己该该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群人员。 ●外部协作 开放式创新:把研究工作向组织之外的其他人员和组织开放,以获得各种新的创意,并且允许创新可以轻而易举地朝其他方向转移。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通过把彼此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某个商业目的。 ●灵活的工作安排 远程办公:一种允许员工在家办公并通过电脑与公司办公场所相连的工作安排 压缩工作周:员工在一个工作周中每天工作更长时间但只工作较少的天数 弹性工作时间:一种要求员工每周必须完成固定数量的工时但可以在特定的限制范围内自由改变具体工作时间的工作排班体系 工作分享:由两个或者更多人分担一份全职工作 ●灵活就业的员工队伍 灵活就业工人:其工作岗位取决于雇主需要的临时工、自由职业者或合同工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6章知识

●什么是动机? 动机: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早期的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这个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构成了一种层级结构 1·生理需求:一个人对食物、水、住所、性以及其他生理需求的需求 2·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保护自身免受生理和情感伤害的需求3·社会需求:一个人在爱情、归属、接纳以及友谊方面的需求 4·尊重需求:一个人对内部尊重因素(例如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和外部尊重因素(例如地位、认可和关注)的需求 5·自我实现需求:一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理想实现的需求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该假设认为员工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效果需对他们严格监管;个体受到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低层次需求的主导·Y理论:该假设认为员工是有创造力的,喜欢工作,主动承担责任,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指导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内在因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而外在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不相关 ·保健因素:能够消除工作不满意但无法产生激励的因素 ·激励因素:能够增强工作满意和工作动机的因素 高级需要

麦克莱兰的三种需求理论 ·三种需求理论:该动机理论认为主要有3种后天的(而非先天的)需求推动人们从事工作,而这3种需求是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归属需求。 ·成就需求:个体想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获得成功的愿望 他们喜欢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尽量避免他们认为过于容易或者困难的工作任务·权力需求:个体想要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指示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事的期望 ·归属需求:个体对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渴望 ●当代的动机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具体的工作目标会提高工作绩效,困难的目标一旦被员工接受,将会比容易的目标产生更高的工作绩效 自我效能: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大都通过奖励然后强化某种行为 强化物:紧跟在某种行为之后立即出现、并且能够使该行为未来被重复的可能性提高的某种结果 ●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 工作设计:用来将各种工作任务组合成完整的工作的方法 工作范围:一份工作所要求从事的任务数量以及这些任务重复的频率 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展工作范围 工作丰富化:通过增加计划和评估责任而使工作纵向扩展 工作深度: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控制程度 工作特征模型:管理者在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时所采用的一种有效框架,它确定了5种核心工作维度、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员工生产率、动机和满意度的影响●5种核心工作维度 技能多样性:一项工作需要从事多种活动从而使员工能够利用不同技能和才干的程度 任务完整性:一项工作需要完成一件完整的、可辨识的工作任务的程度 任务重要性:一项工作对他人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影响程度 工作自主性:一项工作在安排工作内容、确定工作程序方面实际上给员工多大的自由度、独立权和决定权 工作反馈: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直接而明确的信息的程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管理学11第十一章 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习题解答(修改)

第十一章 21世纪管理的发展趋势习题解答 复习题 1、文化管理出现的必然性是什么? 答:文化管理趋势的出现并不是人们的主观随意创造,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对对管理理论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深入,管理的思想和观念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为文化管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经济人假设”到“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深刻变化。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职工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对他们只能用严厉的外部监督和重奖重罚的方法进行管理,金钱杠杆是唯一的激励手段。20世纪30年代,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梅奥提出了“人群关系论”,正式提出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2)有形资源管理为主到无形资源管理为主。全球经济在过去50年已经由一个几乎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转型为一个以智能、技术和服务为主的经济体系。随着公司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甚于有形资产,衡量一个企业人们不再只看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是其拥有的管理技术和能够适应环境变动不断发展的长远性——战略、创意、品牌、企业形象、人力资源、销售渠道、服务、客户关系、权变化、抗风险能力等等,而这些几乎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上述这些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3)从集权管理到分权管理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通讯手段的现代化,世界变小了,决策加快了,决策的复杂程度空前地提高了,对决策快速性、准确性的要求,导致决策权力的下放,各种形式的分权管理应运而生。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职工自觉工作、自我约束的精神动力,也成为凝聚公司员工的思想纽带。 2、简述企业文化的含义。 答: 对企业文化的含义表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伦理、风俗习惯、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而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 企业文化的含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广义的企业文化,除狭义的企业文化内容外,还包括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中有关文化建设的设施、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就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文化层次,它是指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等,是企业文化结构的最外层;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包括企业中的习俗、习惯和礼仪,以及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制度等,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主要是指企业精神、理念、经营哲学,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以人的精神为依托的内容。它是企业文化的最深层,是企业文化的源泉。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结构体系。 3、简述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答: 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包括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企业的外显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全体员工协调、适应外界环境、社会变化及与其他交往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企业风尚。人们认识和了解企业,首先是通过企业的外显文化而获得印象。企业的外显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

管理学 第11版 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不允许越级指挥;职能机构无权干涉直线指挥系统的工作8、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 管理幅度的确定:C=N(2 N-1+N-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反比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组织规模与问题的复杂程度,领导与下属的的能力,授权程度,组织沟通渠道的状况。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增加员工满意度的内在因素。(成就、工作本身、责任) 保健因素: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外部因素。(监督、公司、薪水)

参考试题 第十二章 激励

第十二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励的对象主要是(B ) A.组织目标 B.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C.员工的需要 D.组织范围内的员工的利益 2、产生激励的起点是(B ) A.欲望 B.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C.动机 D.希望 3、(D )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A.薪酬 B.职位 C.休息日 D.需要 4、(A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 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后天需要理论 D.正强化理论 5、双因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B ) A.人的需要是如何满足的 B.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C.影响人的需要的主要因素 D.人的需要层次 6、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称为(C ) A.保健因素 B.满意因素 C.激励因素 D.自我实现 7、后天需要理论是由( D )提出的。 A.马斯洛 B. 赫兹伯格 C. 麦格雷戈 D. 麦克兰 8、银行开展有奖储蓄活动,事先公开奖励的物质和奖金的数额,这主要是为了(B ) A.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期望值 B.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效价 C.增加人们选择的自由度 D.增加人们对活动的公平感 9、一个人的成绩与效果取决于他的(C ) A.工作能力和工作的难易程度 B.本人的性格和机遇 C.能力与激励水平 D.价值观与态度 10、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并且他也希望考上,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高中生考上的大学的激励水平为( B ) A.100% B.80% C.50% D.88% 11、如果一个管理者非常熟悉而且能灵活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那么在下表所列的错误中,他最不可能犯的是哪一个错误?(B) 错误名称E1E2E3E4 错误原因违背双因素理论违背期望理论违背公平理论违背强化理论 A.E1 B.E2 C.E3 D.E4 12、下面哪种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B )A.双因素理论 B.权变理论 C.需求层次理论 D.期望值理论 1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 (A)(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 (1) (4) (2) (3) B.(5) (4) (1) (3) (2) C.(5) (4) (1) (2) (3) D.(5) (1) (3) (4) (2)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最可能是安全需要?(D ) A.总经理 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C.刑满释放人员 D.私营企业的雇员 15、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A )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

《管理学》 第11版 罗宾斯 Sail 我是2014年参加的浙财会计学学硕考试,在考研的路上,也经过了许多波折坎坷,但总是告诉自己,前面就是光明。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的心是否还依旧平稳,不管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让自己后悔,有一段话,献给在考研路上努力奋斗着的童鞋们:贵在主动,重在过程,有心有序,有度有恒,求实求真,躬身力行。我希望在你们挥汗奋斗的日子里,我能够带给你们一定的光明和正能量,相信自己,坚强地走下去。加油! A Blueprint for Achievement 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g. 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 Plan while others are playing. Study while others are sleeping. Decide while others are delaying. Prepare while others are daydreaming. Begin while others are procrastinating. Work while others are waiting. Save while others are wasting. Listen while others are talking. Smile while others are frowning. Compliment while others are criticizing.

Persist while others are quitting. Progress while others are lagging behind. Then, you will succeed while others are failing. 目录 第一篇管理导论 2 第1章管理与组织领导 2 1.1管理者为什么对组织很重要? 2 1.2谁是管理者以及他们在那里工作? 2 1.3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2 1.4重新塑造和重新定义管理者工作的因素 4 1.5 学习管理的价值所在 4 第2章理解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 5 2.1 根据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来比较管理者的行为 5 2.2 描述管理者在当今的外部环境中面临的约束和挑战 5 2.3 讨论组织文化的特征和重要性(2008简述1、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6 2.4 描述当代的一些组织文化事项 8 第二篇综合的管理问题 9

护理管理学 试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 护理信息管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一般信息的特点( ) A.可识别性B.不可储存性 C.可传递性D.可替代性 2.“护理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各级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方便地共享信息资源"表明了理护理信息的( ) A.可识别性B.不可储存性 C.可传递性D.可替代性 3.“信息是一种可创造价值的知识,它的价值不但可以替代资本、劳动力、物资,而且比它们更重要"表明了理护理信息的( ) A.可识别性B.不可储存性 C.可传递性D.可替代性 4.下列哪项不是护理信息的特点( ) A.相关性B.生物医学属性 C.准确性D.非连续性 5.护理论文检索和护理诊断查询主要用下列哪种方式获得信息( ) A.口头方式B.文书传递 C.简单的计算工具D.计算机处理 6.护理信息较常用的传递方式是( ) A.口头方式B.文书传递 C.简单的计算工具D。计算机处理 7.下列哪项不是口头方式传递信息的特点( )

A.错误的责任有时难以追查B.简单易行 C.晨交班用D.不容易发生错误 8.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不包括( ) A.无逻辑判断能力B.有大容量记忆功能 C.计算精确度高D.是一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方式9.目前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护理管理中不包括( ) A.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B.住院病人信息管理系统C.住院病人药物管理系统D.社区卫生服务处理系统10.护理信息系统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收集信息B.整理信息 C.处理信息D.储存信息 11.护理信息最常用的传递方式是( ) A.人工处理B.口头方式 C.文书方式D.计算机处理 12.下列哪项不是口头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 ) A.速度较快B.容易发生错误 C.错误的责任有时难以追查D.较可靠 13.文书传递信息的优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 A.保留时间长B.有据可查 C.容易发生错误D.传递速度较慢 14.抢救病人时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A.人工处理B.口头方式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章思考题

注:只是提示,答案不唯一。 1.管理者如何不同于非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管理者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工作任务;②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可能意味着监管某个员工,还可能是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③管理者可能承担与协调和监管他人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非管理者是指只从事事务性工作,不从事协调和监管他人的活动的人,他们服从管理者的领导。 2.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是管理者。 (1)从管理者职能方面讲:①计划。教师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具体的安排。②组织。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还要保证整个学期这门课程的顺利进行,包括安排学习委员、班长等协助其教学工作的展开。③领导。表现在教师指导和激励所有的学生用心学习,个别时候还会找学生谈话,对学习好的同学进行表彰。④控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调整授课形式,并且制定一系列的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 (2)从管理角色方面讲:①人际角色:老师在教室中就可以算是领导者,他直接为学生以及这节课上的好坏所负责,所以扮演领导者角色;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有联系、,才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也是联络角色。②信息角色:首先教师起一种监督的角色,他能通过监督学生和外界环境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能发现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就要口述很多知识,这样老师就同时起着传播着的角色和发言人的角色。③决策角色:老师在课堂上会提出很多与学生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同时他会引导学生们向正确的方向走进,把同学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加以纠正,并且推断出比较完美的答案,来让同学们理解。 (3)从管理者技能方面讲:某门课的老师肯定对其领域的知识比较了解,而且知道用何种方法去教学是最有效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在不断的和同学们交流、沟通,体现了老师与学生打交道与沟通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概念,老师会及时的处理,让同学们了解及吸收。 (4)从系统管理理论方面讲:老师有时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可能在某个区域他们的吸收理解能力比较强一点,就可以让他们相互帮助,以这个区域去带动别的区域,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吸收新知识。 (5)从权变管理理论方面讲:权变就是权益应变,老师会根据学生每节课的表现,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去教学,在变化中让同学们接受知识,根据学生不同的心里环境变化,去理解他们,使传授知识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说课堂授课教师是管理者。 3. “管理者的最基本职责是关注员工为实现预期结果而实施的工作行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为什么?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①关注员工为实现预期结果而实施的工作行为即是关注效益。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但是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当局还应该关注效果,也就是完成活动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关注

管理学(罗宾斯著)试题

第一套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第一套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 分) 1. 西方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孔茨 B 西蒙 C 梅奥 D 伍德沃德 2 .管理跨度原则可以理解为()。 A 职位的职权和职责对等一致 B 领导者所管理的人员数目应当适当 C 管理人员要求与分工、协作相一致 D 应当授予管理人员一定的职权 3 .美国学者梅奥曾经带领一批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开创了()的早期研究。 A 行为科学学派 B 管理科学学派 C 社会系统学派 D 经验主义学派 4. 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是进行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什么是合理的管理幅度,对于下列四种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 )。 A管理幅度越窄,越易控制,管理人员的费用也越低。 B管理幅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但管理人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升。 C管理幅度应视管理者能力、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而定。 D管理幅度的确定并不是对任何组织都普遍重要的问题,无须过多考虑。 5 .在计划类型中,按照计划制定者的层次可将计划分为()。 A 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作业计划 B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C 综合计划、项目计划 D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人事计划、技术改造计划 6 .在管理控制活动中,有一种控制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 这种控制是()。 A 前馈控制 B 反馈控制 C过程控制 D 间接控制 7.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成熟度处于成熟阶段应采取的领导方式是:( )。 A 高关系低工作 B 命令式 C 参与式 D 低工作低关系 8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 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8在管理方格图中,团队式管理的方格是处于( )。 A 9.1 B 9.9 C 1.9 D 1.1 10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多种需求概括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依次是:()。 A 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 生理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 领导者在建立和健全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时,主要应注意建立()。 A 信息系统 B 咨询系统 C决策系统 D 组织系统 E 执行系统 F 反馈系统 2. 现代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第12章激励同步理解练习

第十二章激励同步练习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5/18 阅读:4888次 第十二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励的对象主要是( B ) A.组织目标 B.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C.员工的需要 D.组织范围内的员工的利益 2、产生激励的起点是( B ) A.欲望 B.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C.动机 D.希望 3、( D )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A.薪酬 B.职位 C.休息日 D.需要 4、( A )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 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后天需要理论 D.正强化理论 5、双因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 B ) A.人的需要是如何满足的 B.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C.影响人的需要的主要因素 D.人的需要层次 6、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称为( C ) A.保健因素 B.满意因素 C.激励因素 D.自我实现 7、后天需要理论是由( D )提出的。 A.马斯洛 B. 赫兹伯格 C. 麦格雷戈 D. 麦克兰 8、银行开展有奖储蓄活动,事先公开奖励的物质和奖金的数额,这主要是为了( B ) A.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期望值 B.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效价

C.增加人们选择的自由度 D.增加人们对活动的公平感 9、一个人的成绩与效果取决于他的( C ) A.工作能力和工作的难易程度 B.本人的性格和机遇 C.能力与激励水平 D.价值观与态度 10、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并且他也希望考上,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高中生考上的大学的激励水平为( B ) A.100% B.80% C.50% D.88% 11、如果一个管理者非常熟悉而且能灵活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那么在下表所列的错误中,他最不可能犯的是哪一个错误?(B) A.E1 B.E2 C.E3 D.E4 12、下面哪种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 B ) A.双因素理论 B.权变理论 C.需求层次理论 D.期望值理论 1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 (A) (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 (1) (4) (2) (3) B.(5) (4) (1) (3) (2) C.(5) (4) (1) (2) (3) D.(5) (1) (3) (4) (2)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一类人的主导需要最可能是安全需要?( D ) A.总经理 B.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C.刑满释放人员 D.私营企业的雇员 15、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 )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具有5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管理学》课件配套教案-第十章激励

管理学》配套课件 教案 XX 编 XX年XX月

第十章激励 一、教学目的 激励是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运用激励理论有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落实人才兴企战略。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激励的实质和激励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激励。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34-36 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激励的内涵,了解有代表性的人性的假设以及不同假设下的激励方法。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3.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准确理解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内涵。 4.公平理论的内容和不足之处。 5.期望理论的内容。 6.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四种强化类型和应用原则。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介绍激励的基础。主要分析人的行为过程及特点;有代表性的人性的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X理论)、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和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激励的发展以及

激励机理。 第二节介绍了激励理论。按照研究侧重不同,激励理论通常可分为行为基础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行为基础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过程激励理论包括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行为强化理论着重研究对行为的修正和固化,代表理论为强化理论。 第三节介绍了激励方法。常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三类,分别为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 综合激励。 2.基本概念激励,动机性行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工作激励,成果激励,综合激励,工作扩大法,工作丰富法,岗位轮换法,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员工持股计划。 3.基本理论 (1)人性假设包括:经济人假设(X 理论);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以上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任何一种需要并不由于高一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各层次需要之间是相互依赖并以重叠波浪形式演进的;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

第12章激励

第十二章激励 习题 一、填充题 l.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________。 2.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 4.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双因素理论的研究重点,是________。 6.根据赫兹伯格的理论,________ 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________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7.根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理论,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一是-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 。 8.公平理论中,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0.期望理论的假说是________。 11.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即________、________、12.根据强化的________和________ ,强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13.常用的主要有四种激励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 14.绩效工资实际上是激励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逻辑结果。 15.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和卢克的目标设定理论都有一个共同基础:________、-________。 16.当目标________并具有________ 时,能更有效地激励个体或团队行动。 17.目标管理理论将目标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作为目标激励的四个组成部分。 18.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绩效目标要根据________来设定。 19.激励计划的一个最明显的优势是企业增强了对熟练员工的________,最终有效降低了对这种员工的________和________ 。 20.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比较。 21.激励通常是和________连在一起的,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________ 。 22.激励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 ,或者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________。 23.激励基础上人的行为可看成是________ 及其________的函数。 24.激励理论一般分为激励的________、激励的________ 和激励的________ 。 25.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 和________。 26.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7.成就需要论中有三种需要研究较多,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8.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________的函数。 29.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并注重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 30.常用的主要有四种激励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 。 31.目标管理理论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目标激励的四个组成部分。

管理学第十章激励课后练习

管理学第十章激励课后练习 1张教授到某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张教授,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人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不到15分钟,又被叫出去。这样,整个下午3个小时总经理--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得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这说明_ A总经理不重视管理咨询 B该企业可能这几天遇到了紧急情况 C总经理可能过度集权 D总经理重视民主管理 正确答案是:C 2在管理方格图中,“领导方式高度关心生产,很少关心人,为达到生产目的,常常会强制人们去完成必要的任务”以上描述的是哪种领导方式_ A权威与服从 B乡村俱乐部 C贫乏的管理 D协作管理 正确答案是:A 3张教授到某企业进行管理咨询,该企业总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张教授,并介绍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说了15分钟,就被人叫了出去,10分钟后回来继续,不到15分钟,又被叫出去。这样,整个下午3个小时总经理--共被叫出去10次之多,使得企业情况介绍时断时续。这说明_ A总经理不重视管理咨询 B该企业可能这几天遇到了紧急情况 C总经理可能过度集权 D总经理重视民主管理 正确答案是:C 4在情境领导模型下,参与型领导的任务和关系行为是_ A高任务/低关系行为 B高任务/高关系行为 C低任务/高关系行为 D低任务/低关系行为 正确答案是:C 5一份英国杂志比较了欧洲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手法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国经理最“独裁”,意大利经理最"无法无天”,德国经理最按意气办事,英国经理最不能“安于位”。各国经理的习性和处事法的不同,最有可能是因为: A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 B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 C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同 D各国的天气不同 正确答案是:A 6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中,模式既关心生产又关心员工,可以带来高绩效和高

罗宾斯管理学知识要点(完整版)

管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1、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 2、管理的定义 3、管理的4大职能 4、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3个方面) 5、卡茨的3种管理技能 6、权变理论(权变变量) 7、组织的定义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1、管理的历史背景 2、泰罗的科学管理(4条原则) 3、亨利·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4、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组织 5、组织行为的4个早期倡导者(各自的理论简述) 6、霍桑实验(梅奥的结论) 7、当今管理面临的9个趋势(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是重点) 第二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1、组织文化的定义 2、组织文化的7个评价维度 3、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决策 4、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构成 5、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6、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关系重要的原因 7、如何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4个步骤)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3种不同的全球观念 2、多国公司与跨国公司 3、组织走向全球化的3个阶段 4、民族文化的4个维度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的定义 2、共享价值观的4个作用 3、组织走向绿色的4个方式 4、调节管理道德的4个因素 5、改善道德行为的方法 第三篇计划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1、决策制定过程的8个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评估决策结果) 2、决策具有普遍性(分布在管理的4种职能中) 3、问题和决策的类型(结构良好问题和程序化决策,结构不良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 4、4种决策风格(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1、计划的定义(182) 2、良好目标的特征(189) 3、目标设立的步骤(190) 4、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191) 第八章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定义 2、战略管理过程的8个步骤 3、组织战略的3种类型 4、公司大战略 5、竞争优势和5种竞争力量 6、3种竞争战略 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技术 1、评估环境的3种技术(环境扫描,预测和标杆) 2、分配资源的4种技术(预算,排程,盈亏平衡分析和线性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