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讲解学习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讲解学习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讲解学习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讲解学习

( 年 月 子女教育终

□ 女

年 月

( (

且婚后分别扣除 50%

□是

□否

精品文档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扣除年度: 纳税人姓名: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信息

纳税人配偶信息

手机号码

联系地址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子邮箱

配偶情况 □有配偶□ 无配偶

一、子女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姓名

子女一 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类型

当前受教育阶段

身份证件号码

□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 □高等教育

□ 子 当前教育阶

当前受教育阶段

结束时间

止时间

就读国家

姓名

就读学校

身份证件类型 本人扣除比例

身份证件号码

□100%□50%

子女一

出生日期

当前受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 □高等教育

□ 子 □ 女

当前教育阶

段起始时间

就读国家

年 月

当前受教育阶段 结束时间

就读学校

年 月

子女教育终

止时间

本人扣除比例

年 月

□100%□50%

二、继续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学历(学位)

继续教育 当前继续教

育起始时间 年 月

当前继续教育

结束时间 年 月

学历(学位)继 续教育阶段

□专科 □本科 硕士 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他

职业资格 继续教育

职业资格继

续教育类型 □技能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证书名称

发证日期

三、住房贷款利息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

住房坐落地址

省(区、市) 市 县(区) 街道(乡、镇)

产权证号/不动产登记号/商品房买卖合同号/预售合同号

本人是否借款人

贷款信息

公积金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贷款期限(月)

商业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是 □否

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

首次还款日期

贷款银行

( ( ( 精品文档

贷款期限(月)

首次还款日期

四、住房租金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

住房坐落地址

出租方(个人)姓名 省(区、市) 市 县(区) 街道(乡、镇)

身份证号码

租赁情况

出租方(单位)名称

主要工作城市

(填写市一级) 纳税人识别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住房租赁合同编号

(非必填)

租赁期起

租赁期止

五、赡养老人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纳税人身份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被赡养人一

被赡养人二

共同赡养人

信息(兄弟姐

妹)

姓名

出生日期

姓名

出生日期

一、姓名 二、姓名 三、姓名 四、姓名

五、姓名

身份证件号码

与本人关系

身份证件号码

与本人关系

身份证件号码

身份证件号码 身份证件号码 身份证件号码

身份证件号码

□父亲□ 母亲□ 其他

□父亲□ 母亲□ 其他

分摊方式(独生子女不需填写)

□平均分摊 □约定分摊 □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本年度月扣除金额 元

六、大病医疗(仅限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时填写)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患者一

姓名

医疗费用总金额

姓名

身份证件号码

个人负担金额 与本人关系 □本人□ 配偶

□未成年子女

身份证件号码

患者二

医疗费用总金额

个人负担金额 与本人关系

□本人□ 配偶

□未成年子女

需要在任职受雇单位预扣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填写本栏

重要提示:当您填写本栏,表示您已同意该任职受雇单位使用本表信息为您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扣缴义务人名称

统一信用代码

本人承诺:我已仔细阅读填写说明,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 个人所得税专

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扣除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填写。本人已就所填 写扣除信息进行了核实,并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纳税人签字:

扣缴义务人签章:

经办人签字:

代理机构签章:

代理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代办人签字:

受理人:

受理税务机关(章):

精品文档

接收日期:年月日代办人身份证件号码:

日期:年月日受理日期:年月日

国家税务总局监制简易填报说明:

本表一式两份,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签字(章)后分别留存备查,自法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保存五年。

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于每年12月份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

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至扣缴义务人。

第一部分: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项

1、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

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前教育包括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义务

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

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2、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可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或经父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

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3、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境外接受教育: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

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第二部分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项

1、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

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职业资格具体范围,以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

超过48个月。

2、个人接受同一学历教育事项,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该项教育支出可以由其父

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支出扣除,但不得同时扣除。

第三部分: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项

1、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非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税人不得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套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2、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3、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

第四部分: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项

1、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承租的住房位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18000元(每月1500元);

(二)承租的住房位于其他城市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扣除标准为每年13200元(每月1100元)。

(三)承租的住房位于其他城市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扣除标准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2、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所在城市,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其经常居住城市。城市范围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相同的,且各自在其主要工作城市都没有住房的,可以分别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3、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4、纳税人及其配偶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5、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租赁合同。

第五部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项

1、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24000元(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采取指定分摊或约定分摊方式的,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并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纳税人赡养2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2、其他法定赡养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第六部分: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项

1、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8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2、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由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时(次年3月1日到6月30日)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由纳税人本人扣除。纳税人应当留存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

第七:其他说明

一、自行申报办理

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选择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时扣除:

①不愿意将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报送给任职受雇单位的;

②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

③有大病医疗支出项目的;

④纳税年度内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

二、有关补扣措施

一个纳税年度内,如果没有及时将扣除信息报送任职受雇单位,以致在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税未享受扣除或未足额享受扣除的,大家可以在当年剩余月份内向单位申请补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办理扣除。

其他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归纳精品资料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归纳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归纳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孩子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 2.怎么扣? 答:父母亲其中一方每月扣 1000 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 500 元。 3.扣多久? 答:从孩子年满 3 岁(不论是否入园),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都可以扣。 4.未满三岁的子女,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3岁以前是婴幼儿的抚养阶段。这个阶段重在抚养而不是教育。 5.在境外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是否可以扣? 答:可以扣,不论是在境内或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是接受的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可以按照规定扣除。 6.在孩子不同教育阶段的寒暑假期间能否扣除? 答:寒暑假期间可以继续扣除。 7.孩子因病休学期间能否继续扣除呢? 答:休学期间只要学籍保留,就可以继续扣除。 8.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出钱抚养是父亲,谁来享受政策?答: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双方协商后,按照现有政策扣除。

9. 注意事项。 父母双方的扣除方式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所有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本科(含)以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可以选择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如果选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自己就不能同时再按照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扣了,两者只能选其一。 2.怎么扣?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 400 元定额扣;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定额扣 3600 元(预扣预缴时可以扣除)。 3.扣多久?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最长扣 4 年(48 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扣一次。 4.如何判断哪些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答:具体范围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操作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操作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学前教育包括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经父母约定,也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 个人接受同一学历教育事项,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该项教育支出可以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除,也可以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支出扣除,但不得同时扣除。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和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部分)由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由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 纳税人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由纳税人本人扣除。 纳税人应当留存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非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税人不得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套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 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归纳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归纳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孩子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 2.怎么扣? 答:父母亲其中一方每月扣 1000 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 500 元。 3.扣多久? 答:从孩子年满 3 岁(不论是否入园),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都可以扣。 4.未满三岁的子女,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3岁以前是婴幼儿的抚养阶段。这个阶段重在抚养而不是教育。 5.在境外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是否可以扣? 答:可以扣,不论是在境内或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是接受的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可以按照规定扣除。 6.在孩子不同教育阶段的寒暑假期间能否扣除? 答:寒暑假期间可以继续扣除。 7.孩子因病休学期间能否继续扣除呢? 答:休学期间只要学籍保留,就可以继续扣除。 8.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出钱抚养是父亲,谁来享受政策?答: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双方协商后,按照现有政策扣除。.

9. 注意事项。 父母双方的扣除方式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所有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本科(含)以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可以选择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如果选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自己就不能同时再按照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扣了,两者只能选其一。 2.怎么扣?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 400 元定额扣;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定额扣 3600 元(预扣预缴时可以扣除)。 3.扣多久?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最长扣 4 年(48 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证书的当 年扣一次。 4.如何判断哪些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 续教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具体范围见答:通知》(人社部发〔2017〕68 号)。

2019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条件、标准及提报资料

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一览 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一)子女教育 1.政策享受的条件。 您的子女只要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您和配偶即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此时,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2.扣除的标准和方式。 每个子女,每月可扣除1000元。如果有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比如,有2个子女,则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以此类推。具体由谁来扣除,父母双方可选择确定,假如一个家庭中,子女教育每月有1000元的扣除额(即只有1个子女),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只是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3.政策享受的起止时间。 如果是学前教育,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如果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则起止时间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提醒大家的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起止时间的计算,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4.需留存备查的资料。 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如果您的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则需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查验。 (二)继续教育 1.政策享受的条件。 您在中国境内接受继续教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1)如果正在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可以在接受教育期间(最长不超过48个月)按月扣除;(2)如果接受的是资格类的继续教育,且在纳税年度内已经取得了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相关证书的,则可在取得证书的当月及以后月份可通过扣缴单位扣除;当然,也可以年度终了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而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具体范围,要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这些培训之外的兴趣培训支出,不在扣除范围内。 2.扣除的标准和方式。 如果您接受的是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则每月可以扣除400元;如果您接受的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则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年扣除3600元。由于接受继续教育的纳税人一般都已经就业,因此,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一般由本人扣除。但有一个例外,如果您已经就业,并且正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您的父母扣除,也可以由您本人扣除。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讲解学习

( 年 月 子女教育终 □ 女 年 月 ( ( 且婚后分别扣除 50% □是 □否 精品文档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扣除年度: 纳税人姓名: 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信息 纳税人配偶信息 手机号码 联系地址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子邮箱 配偶情况 □有配偶□ 无配偶 一、子女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姓名 子女一 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类型 当前受教育阶段 身份证件号码 □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 □高等教育 □ 子 当前教育阶 当前受教育阶段 月 结束时间 止时间 就读国家 姓名 就读学校 身份证件类型 本人扣除比例 身份证件号码 □100%□50% 子女一 出生日期 当前受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 □高等教育 □ 子 □ 女 当前教育阶 段起始时间 就读国家 年 月 当前受教育阶段 结束时间 就读学校 年 月 子女教育终 止时间 本人扣除比例 年 月 □100%□50% 二、继续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学历(学位) 继续教育 当前继续教 育起始时间 年 月 当前继续教育 结束时间 年 月 学历(学位)继 续教育阶段 □专科 □本科 硕士 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他 职业资格 继续教育 职业资格继 续教育类型 □技能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证书名称 发证日期 三、住房贷款利息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首次报送(须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复填写) 有变化需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 住房坐落地址 省(区、市) 市 县(区) 街道(乡、镇) 产权证号/不动产登记号/商品房买卖合同号/预售合同号 本人是否借款人 贷款信息 公积金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贷款期限(月) 商业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是 □否 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 首次还款日期 贷款银行

1_6种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解读答疑

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支出 1、父母一方满60岁,另一方未满,是扣2000元还是1000元? 答: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只对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了区分,未规定必须父母两人都满60岁才能合计扣除2000元,只要有一人年满60岁即可;赡养2个及以上的老人,也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如果是独生子女,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若不是独生子女,应当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需注意的是,每人每月分摊的扣除额度不超过1000元。 2、我是独生子,父亲2019年10月28日满60岁,母亲58岁,什么时候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答:可以在2019年10月开始享受,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赡养老人支出扣除期限是指被赡养老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3、我的父母已经去世了,所以由我来赡养祖父母,我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吗? 答:可以。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4、A和B的父母已满60岁。由于A工资比较高,两人父母商量,A每月按500元扣除赡养老人支出,B每月按1500元扣除,是否可行? 答:不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B每月扣除的额度超过1000元,故不可行。 5、张一、张二和张三口头约定:2019年三人每人每月按666.67元均摊扣除赡养父母支出,请问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答: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仅仅是口头约定,不够妥当。 6、A和B于 2019年1月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每人每月按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支出,后来因为家庭原因,两人商量6月份以后赡养老人支出全部由A来扣除,可以吗? 答:不可以。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选择的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一个纳税年度指的是1月1日-12月31日。协议变更只能约定下一个年度的分摊情况。 7、我赡养岳父母的支出可以扣除吗?

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指南来了_HR都用i人事算工资

自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施行。不少员工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申报,但是,究竟可以少交多少税,个人如何选择扣除对象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等问题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本次个税改革亮点如下: 1、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以及特许权使用费4项收入,按年计税,预扣预缴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2、新设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1 明确新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政策条件和标准 暂行办法在表述上进一步明晰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和标准。 2 确定居民和 非居民纳税人扣缴方法 ①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时,按以下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年度预扣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不一致的,由居民个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②非居民个人扣缴方法 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应当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非居民个人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3 现家庭收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 ①个人工资、薪金预缴计算方法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②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扣除年度: 纳税人姓名: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信息手机号码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配偶情况□有配偶□无配偶 纳税人配偶信息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一、子女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生日期当前受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 子女一 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年月当前受教育阶段结束时间年月 子女教育终止时间 年月* 不再受教育时填写 就读国家(或地区)就读学校本人扣除比例□ 100%(全额扣除 )□ 50%(平均扣除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出生日期当前受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 子女二 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年月当前受教育阶段结束时间年月 子女教育终止时间 年月* 不再受教育时填写 就读国家(或地区)就读学校本人扣除比例□ 100%(全额扣除 )□ 50%(平均扣除 ) 二、继续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学历(学位) 当前继续教育起始时间年月当前继续教育结束时间年月学历 ( 学位 ) 继续教育阶段□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 继续教育□博士研究生□其他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类型□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证书名称 继续教育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发证(批准)日期 三、住房贷款利息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住房坐落地址省(区、市)市县(区)街道(乡、镇)产权证号 / 不动产登记号 / 商品房买卖合同号/ 预售合同号 本人是否借款□ 是□ 否 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 □ 是□ 否 且婚后分别扣除 50% 公积金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房贷信息 贷款期限(月)首次还款日期 商业贷款︳贷款合同编号贷款银行 贷款期限(月)首次还款日期 四、住房租金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住房坐落地址省(区、市)市县(区)街道(乡、镇)出租方(个人)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租方(单位)姓名 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租赁情况 主要工作城市住房租赁合同编号 ( * 填写市一级)(非必填) 租赁期起租赁期止 五、赡养老人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纳税人身份□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被赡养人一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出生日期与纳税人关系□ 父亲□ 母亲□ 其他 被赡养人二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出生日期与纳税人关系□ 父亲□ 母亲□ 其他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共同赡养人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信息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分摊方式* 独生子女不需填写□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本年度月扣除金额 六、大病医疗(仅限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填写)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患者一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医药费用总金额个人负担金额与纳税人关系□本人□配偶□未成年人子女 患者二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医药费用总金额个人负担金额与纳税人关系□本人□配偶□未成年人子女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填表说明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填表说明 一、填表须知 本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 (一)纳税人按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情况填报对应栏次;纳税人不享受的项目,无需填报。纳税人未填报的项目,默认为不享受。 (二)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纳税人填报本表时,对各专项附加扣除,首次报送的,在“首次报送”前的框内划“√”。继续报送本表且无变化的,在“无变化”前的框内划“√”;发生变化的,在“有变化”前的框内划“√”,并填写发生变化的扣除项目信息。 (三)身份证件号码应从左向右顶格填写,位数不满18位的,需在空白格处划“/”。 (四)如各类扣除项目的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多张《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二、适用范围 (一)本表适用于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自然人纳税人填写。选择在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享受的,纳税人填写后报送至扣缴义务人;选择在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填写后报送至税务机关。 (二)纳税人首次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时,应将本人所涉及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内各信息项填写完整。纳税人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更新此表相关信息项,并报送至扣缴义务人或税务机关。 纳税人在以后纳税年度继续申报扣除的,应对扣除事项有无变化进行确认。 三、各栏填写说明 (一)表头项目 填报日期:纳税人填写本表时的日期。 扣除年度:填写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所属年度。 纳税人姓名:填写自然人纳税人姓名。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问题集锦(超详细解答)

专项附加扣除问题集锦 一、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孩子的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 2.怎么扣? 答:父母亲其中一方每月扣1000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500元。 3.扣多久? 答:从孩子年满3岁(不论是否入园),直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期间都可以扣。 4.未满三岁的子女,是否可以扣除? 答:不可以。3岁以前是婴幼儿的抚养阶段。这个阶段重在抚养而不是教育。 5.在境外或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是否可以扣? 答:可以扣,不论是在境内或是境外接受教育;不论是接受的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冇,都可以按照规定扣除。 6.在孩子不同教育阶段的寒暑假期间能否扣除? 答:寒暑假期间可以继续扣除。 7.孩子因病休学期间能否继续扣除呢? 答:休学期间只要学籍保留,就可以继续扣除。 8.父母离异,孩子归母亲,实际出钱抚养是父亲,谁来享受政策?

答: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双方协商后,按照现冇政策扣除。 9.注意事项 父母双方的扣除方式一经选定,一个年度内不得变更。 二、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1.谁能扣? 答:自己能扣所有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本科(含)以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可以选择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如果选择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支出扣,自己就不能同时再按照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支出扣了,两者只能选其一。 2.怎么扣?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一次性定额扣3600元(预扣预缴时可以扣除)。 3.扣多久? 答: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最长扣4年(48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 得证书的当年扣一次。 4.如何判断哪些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答:具体范围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操作

近日,由HRTech主办的2018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在上海盛大举行,力德国际(Talent Spot)旗下人力资源管理SaaS软件蓝灯HCM凭借强大的团队科技研发实力、独具的产品创新性、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优秀的客户满意度等,从众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2018人力资源科技最佳服务机构”大奖。 并且,在新税改实施之际,蓝灯HCM针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操作,率先推出了让HR算薪更便捷高效的数字化薪酬福利系统,真正成为中国薪税高效管理软件先驱。 蓝灯HCM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纳入HR管理的功能与需求,使互联网与人力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以系统的方式做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包括薪资计算、员工智能档案、考勤排班、招聘等线上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如今,Excel算薪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讲效率、重结果”的硬性需求,HR困扰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操作”。目前,蓝灯HCM所打造的薪税高效管理软件,从HR算薪场景出发,打通企业薪酬管理全流程,帮助HR实现人力资源业务全流程一站式线上操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备受HR信赖的中国薪税高效管理软件先驱,蓝灯HCM依托力德国际(Talent Spot)扎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数十年,拥有千余家企业薪酬福利实操经验,经百余薪酬福利专家奋战180天,通过“技术+业务”的融合,倾力奉献出一款含有“薪福外包名企基因 + 卓越HR P aaS技术”的数字化薪酬福利系统。 面对已经实施的新税改革,蓝灯HCM已完成整体解决方案布局,开始向激发客户实践应用成

果阶段迈进。通过蓝灯HCM,HR可于一个平台搞定薪资计算、个税调整、工资条、累计报表等所有新税工作流程。简单易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不受HR专业技能限制,即便人力资源小白也可轻松驾驭: 1、支持六项抵扣下薪资计算,员工的异动信息、日常考勤数据、附加抵扣额度自动关联“薪税处理”,HR在算薪过程中免除信息的重复输入与繁复计算困扰; 2、3秒搭建算薪体系,拥有适用于千家企业的薪资方案模板,HR可自定义算薪架构,计税方式、个税表,也可按需套用内置模板; 3、员工自助算薪,通过蓝灯HCM APP中“薪税计算器”,一键点击,薪资结果全掌握,避免与HR反复核实的困扰; 4、数据信息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薪资报表、新税累计报表、工资单等,Excel可一键导出,为企业提供决策分析依据; 中国薪税高效管理软件先驱,为解决HR关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怎么操作”问题,蓝灯HCM 从企业薪酬管理需求出发,结合新税改革中HR算薪痛点,所打造出的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基于数据并用数据说话。 通过蓝灯HCM,HR可随时收集关于员工个人从入职到离职全生命周期薪资变化数据,将员工行为数据化,比如:通过岗位薪资变化进行选人决策;通过员工绩效波动与期望制定薪酬策略;通过职级与薪资的效能匹配,重新考量人力成本,减少内耗;通过整体薪酬支出与企业经营收益的权衡比对,使人力资源价值分配更加合理。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电子版).doc

附件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扣除年度: 纳税人姓名: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信息 手机号码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配偶情况□有配偶□无配偶纳税人配偶信息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一、子女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生日期当前受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 子女一 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年月当前受教育阶段结束时间年月子女教育终止时间 年月* 不再受教育时填写 就读国家(或地区)就读学校本人扣除比例□ 100%(全额扣除)□ 50%(平均扣除)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生日期当前受教育阶段□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 子女二 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年月当前受教育阶段结束时间年月 子女教育终止时间 年月* 不再受教育时填写 就读国家(或地区)就读学校本人扣除比例□ 100%(全额扣除)□ 50%(平均扣除) 二、继续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学历(学位) 当前继续教育起始时间年月当前继续教育结束时间年月学历(学位)继续教育阶段 □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继续教育□博士研究生□其他职业资格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类型□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证书名称 继续教育证书编号发证机关发证(批准)日期 三、住房贷款利息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房屋信息 住房坐落地址省(市、区)市县(区)街道(乡、镇) 产权证号 / 不动产登记号 / 商品房买卖合同号 / 预售合同号 本人是否借款人□是□否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 □是□否且婚后分别扣除 50% 房贷信息 公积金贷款 | 贷款合同编号 贷款期限(月)首次还款日期 商业贷款 | 贷款合同编号贷款银行 贷款期限(月)首次还款日期 四、住房租金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房屋信息住房坐落地址省(市、区)市县(区)街道(乡、镇)出租房(个人)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租房(单位)姓名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租赁情况 主要工作城市住房租赁合同编号 ( * 填写市一级)(非必填) 租赁期起租赁期止 五、赡养老人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无变化(不需重新填写)□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纳税人身份□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被赡养人一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生日期与纳税人关系□父亲□母亲□其他被赡养人二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出生日期与纳税人关系□父亲□母亲□其他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共同赡养人信息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 姓名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分摊方式 * 独生子女不需填写□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本年度月扣除金额 六、大病医疗(仅限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填写)

个税专项扣除文件填写说明

个税专项扣除文件填写说明 一、首页 扣除年度:2019 纳税人姓名:填写人本人姓名 纳税人身份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证 纳税人身份证件号码:身份证号码(身份证件号码应从左向右顶格填写,位数不满18位的,需在空白格处划“/”) 手机号码: 纳税人识别号: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扣缴义务人名称:不需要填写 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不需要填写 配偶情况:下拉选项选择“有配偶”或者“无配偶” 配偶姓名、配偶身份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证)、配偶身份证件号码 二、子女教育支出 1.填报子女教育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答:(1)有子女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①扣除年度有子女满3岁且处于小学入学前阶段(注:a.本扣除年度内子女即将年满3周岁的,可以在子女满3周岁之前提前填写报送相关信息,子女满三周岁的当月即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无须待子女实际年满3周岁之后填报。 B.子女满3周岁,但未入幼儿园的,也需要填写。子女处于满3周岁至小学入学前的学前教育阶段,但确实未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仍可享受子女教育扣除,就读学校可以填写“无”); ②扣除年度有子女正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 (2)同一子女的父亲和母亲扣除比例合计不超过100%。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即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

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只有这两种分配方式。 (3)子女教育的扣除分配,一方扣除或者双方平摊,选定扣除方式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4)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需要保存的资料:纳税人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的,享受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不需留存任何资料。纳税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纳税人应当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子女姓名 身份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证 身份证件号码: 出生日期:0000-00-00 国籍: 当前受教育阶段: 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0000-00 当前受教育结束时间:0000=-00 教育终止时间: 当前就读国家(地区): 当前就读学校:填写学校名称(如子女在2019年度内满3周岁,目前还未上学,可以填写“无”) .同一子女、同一受教育阶段是否需要细化填写?如,义务教育阶段是否需要区分小学、中学分别填写? 答:无需细化填写。对于同一子女的同一受教育阶段,即使在一个年度中间,子女存在升学、转学等情形,只要受教育阶段不变,也无需细化填写。 同一子女某个受教育阶段中间就读学校或者就读国家(地区)发生变化的,是否需要分别填写? 答:无需分别填写,只需要填写填表时的就读学校即可。 何时填写教育终止时间? 答:子女因就业或其他原因不再继续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时填写。当前受教育阶

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今天,我们来讲解6项专项附加扣除到底怎么扣的。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篇 ●子女教育的扣除主体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说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都适用于扣除规定。 ●子女的范围不仅包括婚生子女,还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同时也包括未成年但受到本人监护的非子女。 ●扣除的标准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即一人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即一人每月500元扣除。

●若是父母两人扣除分配选定后,还想进行分配变更,改成一方扣除或者双方平摊,则需要等待一个纳税年度之后进行,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采取定额扣除方式,无论子女在民办学校孩子在境外学校接受教育都可以享受扣除,假如纳税人子女在境内接受教育,享受子女教育专项扣除不需留存任何资料,假如纳税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一定要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的证明资料备查。 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篇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范围包括: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标准是:(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与个税实施条例学习心得-最新范文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与个税实施条例学习心得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与个税实施条例学习心得 1、专项附加扣除 没有出意外,就是定额与限额的结合。就如专家解读, 这是相对节省征税成本的最好办法,也是对付国人聪明劲的利招。 2、专项附加中,赡养老人不按人头不合理。特别是只针对自己上一辈的规定有问题, 三代四代同堂时,上二代的负担,很多情况下是落在第三代身上的,但他只能抵扣自己父母辈的份额,而自己父母已退休,对爷奶辈的赡养就无从抵扣,除非父母还在兼职工作。另外如上二代都是农民时,第三代的负担只减除一人。 3、继续中与职业相关的费用,按当年取得证书来抵减,那这证书是什么类型的?一般的培训机关发的都行?还是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这块其实还需要明确的,如我们学财务的,为了更好的工作 ,我去学计算机VBA、去学外语,算不算职业相关?这个可能还需明确。 4、大病医疗 生成病自负部分过一万五了,那真的是重病,限额六万,有点低了。

先看二个数据,一是统计局数据,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中位数是33834元,二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1451元。 从一般情况而言,老人医疗费会多点,年青人医疗费会低点,但从对经济承受力,对家庭的影响角度,中青年人大病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如有此情况,对该家庭可能是灾难性的。 而且60岁后,离退休人员也无个税抵扣的情况(除非有兼职)。 所以上限还可上调点甚至取消上限,保留下限就够。 就平均收入而言,下限还有下调的空间。 5、住房贷款利息 放弃了传说中的普通住宅概念,提出了首套概念。 6、个税实施条例38条 “第三十八条对年收入超过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数额的个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细则按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主要是: 1、子女教育费。纳税人的子女在年满3岁后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和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的全日制学历教育阶段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费。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规定期间可按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但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接受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费。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万元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费。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

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5、住房租金费,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住房租金支出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按照每月1500元标准定额扣除。其他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且双方在当地均没有住房而各自租赁住房的,只能选择一方扣除;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双方在两地均没有住房而各自租赁住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6、赡养老人费。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父母的支出,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扣除,其中,独生子女按每月2000元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2019年起新个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说明

2019年1月起新个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说明》 一、实施时间:2019年1月1日起 二、办理方式:2种 1、由单位发工资时按月预扣税款时办理 (首次享受时,纳税人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 2、自行申报办理; 三、六项扣除内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大病医疗; 1、子女教育 境内:1)每个满3周岁子女,每月扣1000元; 2)可由父母双方分别扣除或一方扣除; 3)提供:《户口本》中户主页、纳税人(本人)页、子女页; 境外: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2、继续教育 1)学历(学位)教育:每月400元;提供:由学校或资质机构开具相关入学证明; 2)职业资格:3600元/年;拿到证书当年扣除;(按年扣) 3)本人或父母(专科以下)扣除; 3、住房租金 1)厦门市计划单列市:1500元/月; 2)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的,只能由一方扣除; 3)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承租人扣除; 4)提供:住房租赁合同/协议; 4、住房贷款利息 1)每月1000元/月,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240个月; 2)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由住房; 3)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4)提供: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 注: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5、赡养老人 1)老人满60周岁; 2)独生子女:2000元/月;非独生子女:每人不超1000元/月,兄弟姐妹分摊2000元/月; 3)非独生子女:签订分摊协议,被赡养人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4)提供: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6、大病医疗 1)限额80000元/年; 2)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3)提供: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药费用清单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表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表 一.子女教育支出(子女年龄需大于3周岁): 配偶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子女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当前受教育阶段:受教育日期起: 就读学校名称:本人扣除比例:50%?、100%?二.继续教育支出: 1.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情况: 入学时间起:(预计)毕业时间: 教育阶段: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他?2.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情况: 继续教育类型: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专业技业人员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的条件为发证日期在本年内,并需提交证书的复印件。三.住房贷款支出: 配偶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证书类型: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房屋预售合同?房屋楼牌号:房屋证书号: 本人是否借款人:是?、否?是否婚前首套房贷:是?、否? 贷款类型: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 贷款合同编号:首次还款日期: 贷款期限(月数):贷款银行(公积金贷款不填):四.住房租金支出: 配偶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出租方姓名(单位名称):证照号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房屋坐落楼牌号: 租赁日期起:租赁日期止: 五.赡养老人支出(被赡养人需年满60周岁): 非独生子女的,本年度月扣除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分摊方式:赡养人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本年度月扣除金额: 被赡养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关系: 被赡养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关系: 共同赡养人姓名:身份证号码: 由于此次信息采集涉及到个人隐私,如果不愿填写信息的可在安卓手机应用市场或苹果商店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并于缴税年度次年的3月-6月自行向税务机关进行汇算清缴申报。 请选择专项附加扣除的方式,选择第2项的可以不用填上述信息: 1.由公司在每月的个税申报中进行专项扣除? 2.自己在次年通过手机APP进行汇算清缴? 员工签名: 日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