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资料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资料

≠β

一、判断题: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多数的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所以较难控制。( × ) 2 否定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 3 A 群体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 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 4 “唯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

5 某班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知

84.32

1,05.0=χ)

。 ( √ ) 6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若回归系数,则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可以用于由自变数X 可靠地预测依变

数Y 。( × )

7 由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

推断处理的总体。( √ )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文字、符号或数值。(每个空1分,共16分 )

1 对不满足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的资料可以作适当尺度的转换后再分析,常用方法有

平方根转换 、 对数转换 、 反正旋转换 、 平均数转换 等。

2 拉丁方设计在 两个方向 设置区组,所以精确度高,但要求 重复数 等于 处

理数 ,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3 完全随机设计由于没有采用局部控制,所以为保证较低的试验误差,应尽可能使 试验的环境

因素相当均匀 。 4 在对单个方差的假设测验中: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

,2

12

να

χχ

-<或2

,2

α

χχ>;

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

,12ναχχ-<;而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

,2ναχχ>。

5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可加性 、 误差的正态性 、 误差的同质性 。

6 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80%,若每穴播两粒种子,则每穴至少出一棵苗的概率为 0.96 。

7 当多个处理与共用对照进行显著性比较时,常用 最小显著差数法(LSD) 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三、选择题:将正确选择项的代码填入题目中的括弧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 1 田间试验的顺序排列设计包括 ( C )。

A 、间比法

B 、对比法

C 、间比法、对比法

D 、阶梯排列 2 测定某总体的平均数是否显著大于某一定值时,用( C )。

A 、两尾测验

B 、左尾测验

C 、右尾测验

D 、无法确定

3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D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4 正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D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5 对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

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C )。 A 、2MSe/6, 3 B 、MSe/6, 3 C 、2MSe/3, 12 D 、MSe/3, 12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 1 分析田间试验误差的来源,如何控制? 答: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有:(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 (3)进行试验时外界条件的差异

控制田间试验误差的途径:(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3)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

2 试述统计假设测验的步骤。 答:(1) 对样本所属的总体提出假设,包括无效假设H 0和备择假设H A 。

(2) 规定测验的显著水平α值。

(3) 在H 0为正确的假定下,计算概率值p-值。

(4)统计推论,将p-值与显著水平α比较,作出接受或否定H 0假设的结论。

3 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答: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其作用是(1)降低试验误差;

(2)获得无偏的、最小的试验误差估计; (3)准确地估计试验处理效应;

(4)对各处理间的比较能作出可靠的结论。

五、综合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 研究小麦丛矮病株与健株的高度,调查结果如表,计算得病株样本方差为5.41,健株样本方差为5.53,试判断丛矮病是否降低了小麦株高。(t 0.05,7=1.90,t 0.05,8=1.86,t 0.05,15=1.75)

顺序 病株 健株 1 16.0 22.0 2 16.0 27.0 3 20.0 26.0 4 16.0 25.0 5 20.0 27.0 6 17.0 23.0 7 15.0 27.0 8 21.0 23.0 9

21.0

解:210:μμ≥H ,21:μμ

63.171=y ,56.242=y (1) 87.37)18(41.51=-?=SS (1) 24.44)19(53.52=-?=SS (1) 474.58

724

.4487.3721212

=++=++=

ννSS SS s e (2)

14.19

474.58474.52

1

=+=-y y

s (2)

10.616

.156.2463.172

1

21-=-=-=

-y y s y y t (2) 75.1||15,05.0=>t t (1) 否定210:μμ≥H ,接受21:μμ

丛矮病显著降低了小麦的植株高度。 (1)

2 土壤中NaCl 含量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NaCl 含量过高,将增加组织内无机盐的积累,抑制植物的生长。测定1000g 土壤中含NaCl 量(x ,g/kg 土壤)和植物单位叶面积干物重(y ,

mg/dm 2

),结果如下: 土壤中NaCl 含量(x ,g/kg 土壤) 0 0.8 1.6 2.4 3.2 4.0 4.8 植物单位叶面积干物重(y ,mg/dm 2

80

90

95

115

130

115

135

试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若土壤中NaCl 含量为2.8g/kg 时,植物单位叶面积平均的干物重,给出这一估计的99%的置信限。

已 算 得8.16=∑x ,24.582

=∑x ,760=∑y ,851002

=∑y ,2024=∑xy

571.25,05.0=t ,447.26,05.0=t ,365.27,05.0=t

解:(1)回归方程的建立 (6分)

92.177

8.1624.58)(222

=-=∑-∑=n x x SS x (0.5)

71.25857

76085100)(2

22

=-=∑-∑=n y y SS y (0.5)

00.2007

7608.162024=?-=∑∑-

∑=n y

x xy SP (0.5) 40.27/8.16==∑=n x x (g/kg 土壤) (0.5)

57.1087/760==∑=n

y y (mg/dm 2) (0.5)

16.1192.17/00.200≈==

x

SS SP

b [(mg/dm 2)/(g/kg 土壤)] (1.5) 79.8140.216.1157.108=?-=-=x b y a (mg/dm 2) (1.0)

∴ 植物单位叶面积干物重依土壤中NaCl 含量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为:

x y

16.1179.81?+= (1.0) (2)回归方程的测验 (6分)

假设0:0=βH ,0:≠βA H (1.0)

57.35392.1720071.25852

2≈-=-=x y SS SP SS Q (1.0)

41.82

757

.3532/≈-=-=

n Q s x y (mg/dm 2) (1.0) 99.192

.1741

.8/≈=

=

x

x y b SS s s [(mg/dm 2)/(g/kg 土壤)] (1.0) 571.262.599

.116.115,05.0=>≈==

t s b t b (1.0) ∴ 否定0:0=βH ,接受0:≠βA H ,

即植物单位叶面积干物重依土壤中NaCl 含量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是显著的。(1.0)

(3)回归预测(3分)

04.1138.216.1179.81?8.2≈?+==x y

(mg/dm 2) (1.0) 28.392

.17)40.28.2(7141.8)(12

2/?8.2≈-+?=-+==x x

y y SS x x n s s x (mg/dm 2) (1.0) ∴

8.2|=x Y μ的95%的置信限为:46

.12162.10428.3571.204.113?8

.2?

5,05.0≈?=?= x y s t y

(1.0)

3 有一个玉米杂交种密度试验,6个处理(1=2000株/亩,2=3000株/亩,3=4000株/亩(对照),

4=5000株/亩,5=6000株/亩,6=7000株/亩),随机完全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试对试验所获得小区产量结果进行以下分析。 (1)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并解释结果。(每空0.7分,共7分)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 0.05

区组

……2…….

0.37

…0.185….

…1.46…. 4.10 处理

……5……. 49.97

…9.994….

…78.69….

3.33 误差

……10…….

…1.27….

…0.127….

总变异

……17…….

51.61

结果表明对区组间MS 的F 测验的F 值(F=1.46)小于临界值(F 0.05=4.10),表明3个区组间差

异不显著,局部控制效果不显著。(1分) 对密度处理MS 测验的F 值(F=78.69)大于临界值(F 0.05=3.33),表明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不

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1分)

(2)若进行LSD 法多重比较,试计算平均数比较的标准误SE 。

291.03

127

.022=?==

n MS SE e (3分)

(3)若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则方差分析时误差项的自由度df e = 12 ,平方和SS e =

1.64 ,而对处理效应测验的F 值= 7

2.95 。 (每空1分,共3分)

农学08级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目2

一、是非题: 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本大题分1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对频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 )

2、多重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

3、u 测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

1.96。 ( × )

4、多个方差的同质性测验的假设为H i j 022:σσ=,对H A i j :σσ22

≠ (对于所有的

k j i j i ,,2,1, , =≠)。 ( × )

5、对直线回归作假设测验中, F t =。 ( × )

6、在进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7、如果无效假设H 0错误,通过测验却被接受,是α错误;若假设H 0正确,测验后却被否定, 为β错误。 ( × )

8、有一直线相关资料计算相关系数r 为0.7,则表明变数x 和y 的总变异中可以线性关系说明的

部分占70%。 ( × )

9、生物统计方法常用的平均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和等级差法平均数。( × ) 10、某玉米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

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

二、简答题:(根据题意,给出简单、适当的论述)

(本大题分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1、 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答: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其作用是(1)降低试验误差;

(2)获得无偏的、最小的试验误差估计; (3)准确地估计试验处理效应;

(4)对各处理间的比较能作出可靠的结论。

2、何谓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答: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亦即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

3、用样本直线回归方程,由X 预测Y 时,为什么不能任意外推?

答:因为在试验范围之外,X 、Y 两个变数间是否存在回归关系和什么样的回归关系,并不知道, 因而用样本直线回归方程,由X 预测Y 时,不能任意外推。

4、什么是试验误差?试验误差与试验的准确度、精确度有什么关系? 答:试验误差指观察值与其理论值或真值的差异。

系统误差使数据偏离了其理论真值,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偶然误差使数据相互分散,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

三、填空题: 根据题意,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文字、符号或数值。

(本大题分8小题, 每个空1分, 共20分)

1、变异数包括 极差 、 方差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2、小麦品种A 每穗小穗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8和3(厘米),品种B 为30和4.5(厘 米),根据 _ CV A _ 大于_ CV B _,品种_ A _ 的该性状变异大于品种_ B _。

3、用紫花、长花粉与红花、圆花粉香豌豆杂交,调查F 2四种类型豌豆株的数目,在测验它们 是否按 9:3:3:1 的比例分离时,应用 _χ2适合性测验__ 方法测(检)验,如测验否定无效假设,说明__其F 2四种类型不符合 9:3:3:1 的分离比例。

4、二项总体也可以称为0,1总体,是因为 二项总体中两事件为对立事件,将发生事件记为“1”,另一事件记为“0” 。

5、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关系中,其中 种植密度 是自变数, 产量 是依变数。

6、标准正态分布是参数___μ=0__,_ σ2

_=1__的一个特定正态曲线。

7、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可加性 、 误差的正态性 、 误差的同质性 。

8、误差可以分为 随机 误差和 系统 误差两种类型。

四、计算题: 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99

.5205.0,2=χ,

81.72

05.0,3=χ)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G.soja 29 68 96 栽培大豆 G.max 22 199

2

解:H 0: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物种无关

H A :两者有关,不同物种等位基因型频率不同 显著水平α=0.05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总 计 1 2 3

野生大豆 G.soja 29(23.66) 68(123.87) 96(45.47) 193 栽培大豆 G.max 22(27.34) 199(143.13) 2(52.53) 223 总 计 51 267 98 416

154.0252.53

52.53)(2123.87123.87)(6823.6623.66)(29222=-++-+-= 2

χ

154.02=2χ> 5.992

0.05,2=χ P <0.05 应否定H 0,接受H A

即不同物种的Aph 等位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别

2、历史资料得岱字棉15的纤维长度(mm)为N (29.8,2.25)的总体。试求:(1)若n =10,用=α0.05否定m m 029.8:=μH 和μ:0H ≤mm 29.8,其否定区间为何?(2)现以n =20测得一株系

y =30.1mm ,可否认为其长度显著比总体的纤维长度(m m 29.8=μ)为长?

解:(1) 已知 μ = 29.8 σ2

= 2.25 =α0.05

若n =10,否定m m 029.8:=μH ,其否定区间为

y ≤ μ - u ασy = 29.8 – 1.96 ? 0.4743 = 29.8 – 0.9297 = 28.8703 y ≥ μ + u ασy = 29.8 + 1.96 ? 0.4743 = 29.8 + 0.9297 = 30.7297

否定μ:0H ≤mm 29.8,其否定区间为

y ≥ μ + u ασy = 29.8 + 1.64 ? 0.4743 = 29.8 + 0.7779 = 30.5779

(2)U = (y - μ)/σy = (30.1-29.8)/0.3354 = 0.3/0.3354 = 0.89 < u α = 1.64 其长度不比总体的纤维长度(m m 29.8=μ)显著为长

3、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来自一个正态总体,知其平均数=1y 30和均方=21s 40,一个容量为11

的样本来自一个正态总体,得平均数=2y 22,均方=2

2

s 45,测验=-210μμ:H 0。 ( u 0.05 = 1.96, t 15,0.05 = 2.131, t 16,0.05 = 2.120) 解:=-210μμ:H 0 H A : μ1 - μ2 ≠ 0

s 2e

= (SS 1 + SS 2 )/(γ1 + γ2) = (40?5 + 45 ?10)/(5+10) = 650/15 = 43.3333

s 2y 1-y 2 =s 2e /n 1 + s 2

e /n 2 = 43.3333/6 + 43.3333/11 = 7.2222 + 3.9394 = 11.1616

s y 1-y 2 =3.3409

t = (y 1-y 2 ) / s y 1-y 2 = (30-22)/ 3.3409 = 8/3.3409 = 2.3946 t = 2.3946 > t 15,0.05 = 2.131

否定=-210μμ:H 0 接受 H A : μ1 - μ2 ≠ 0

4、在人为控制的不同无机磷含量x (ppm) 的土壤中种植玉米,播后38天测定玉米植株中磷的含量y (ppm),现根据9对观察值,已算得 13=x ,80=y ,734=x ss ,2274=y ss ,sp = 1040,试完成:(1) 直线回归方程及其估计标准误;(2) 对回归关系作假设测验。 (59.505.0,7,1=F ,365.205.0,7=t )

解:(1) b = sp/ss x = 1040/734 =1.4169

a =y –

b x = 80 – 1.4169 × 13 = 61.5803

? = 61.5803 + 1.4169x

Q = ss y – sp 2/ss x = 2274 – (1040)2

/734 = 800.4305

s 2

y/x = Q/(n-2) = 800.4305/(9-2) = 114.3472 s y/x = 10.69

(2)H 0 :β= 0 H A :β≠ 0

s 2b = s 2

y/x / ss x = 114.3472/734 = 0.1558 s b = 0.3947

t = b/ s b = 1.4169/0.3947 = 3.5898 ∵ t = 3.5898 > t 7,0.05 = 2.365 ∴ 否定H 0:β= 0 接受H A :β≠ 0

或U = ss y – Q = 2274 – 800.4305 = 1473.5695 ∵ F = 1473.5695/114.3472 = 12.89 > F 0.05 = 5.59 ∴ 否定H O :β= 0 接受H A :β≠ 0

结论: 玉米植株中的磷含量与土壤中的无机磷含量间存在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

5、对甲,乙,丙3个大豆品种的单株成荚数进行比较,其中甲品种为对照品种,每品种随机抽查10 株,方差分析部分结果如下。(1) 完成下表分析;(2)完成品种单株平均荚数间的多重比较;(3)试验推断。 解:(1)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 0.05

F 0.01

品种间 2 130 8.05 误差 27 436 16.15

总变异

29

(2)s y1- y2 = 1.8 ;LSD 0.05 = t 0.05(2.05)×1.8 = 3.69;

品种 x i 差异显著性

甲 40

乙 35 -5*

33

-7*

(3) 完全随机

F 测 验 值 > F 005., 表 明 大 豆 品 种 单 株 成 荚 数 间 有 显 著 差 异。

LSD 比 较 表 明: 乙、 丙 两 品 种 与 对 照 甲 品 种 平 均 单 株 成 荚 数 间 均 有 显 著 差 异, 其 中 又 以 丙 品 种 最 差。

农学08级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目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统计数

2、随机误差

3、二项总体

4、小概率事件原理

5、试验因素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分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事件的关系中,属于独立事件的是 。

A .一粒种子播种后发芽与不发芽

B. 从一束玫瑰花中取出一支,颜色为红色、白色和黄色的事件

C. 饲喂幼虫时幼虫的成活与死亡

D. 播种两粒种子,第一粒出苗和第二粒出苗 2、算术平均数的两个特性是 。 A. ∑x 2

最小,

∑-)x x (=0 B. ∑-2

)

x x (最小, x=0

C.

∑-2

)

x x (最小,

∑-)x x (=0 D. ∑-2

)

x x (最小, )x x (-=0

3、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4、关于无偏估计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是μ的无偏估计值

B .S 2 不是σ2

的无偏估计值;

C.以n为分母得到的样本方差 S02是s2的无偏估计值

D.S是 的无偏估计值

5、研究农药残留问题,凭生产经验认为喷洒杀虫剂后的蔬菜中杀虫剂含量μ1高于未喷洒的蔬

菜中的含量μ0,那么在做假设测验时,无效假设应该是。

A. H0:μ1=μ0

B. H0:μ1≤μ0

C. H0:μ1≥μ0

D. H0:μ1≠μ0

6、为比较去雄和不去雄两种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选面积相同的玉米小区10个,各分成两半,

一半去雄,一半不去雄。所得数据应做。

A.u 测验 B.t测验 C.2χ测验 D.F测验

7、次数资料的独立性测验和适合性测验都是。

A.两尾测验 B.左尾测验 C.右尾测验 D.以上都不对

8、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A.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B、C都对

9、用标记字母法表示的多重比较结果中,如果两个平均数的后面,既标有相同大写拉丁字母,

又标有不同大写拉丁字母,则它们之间差异

A. 极显著

B. 不显著

C. 显著

D. 未达极显著

10、单个方差的假设测验,采用的测验方法有

A.u 测验 B.t测验 C.2χ测验 D.F测验

11、以下的第个分布是与自由度无关的。

A. 正态分布

B.t分布

C.χ2分布

D. F 分布

12、当试验中设有共同对照,多个处理与共同对照进行显著性比较时,常用。

A.LSD法

B.SSR法

C. q法

D. LSR法

13、要得到剩余误差(离回归误差)最小的回归方程,选用的是。

A. 矫正法

B. 离均差和为最小的原理

C. 最小二乘法

D. 计算合并均方值的方法

14、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A. [0,1]

B. [-1,0]

C.[-1,1]

D.[-∞,+∞]

15、随机区组试验其方差分析时误差项自由度为DFe,若有一小区数据缺失,则误差项自由度

为。

A. DFe-1

B. Dfe+1

C. Dfe

D. Dfe-2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有一样本其观察值分别9、6、10、8、12、11、8、8、9,则其算术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

中位数为__________,众数为_______,极差为_______。

2. 已知金鱼的体色鱼与体长没有关系,在一个金鱼群体中,已知体色为金色的概率为0.35,

体长超过10cm的概率为0.20。从该群体中任意选出一条鱼,它既是金色,体长又超过10cm 的概率是,它是非金色,体长小于10cm的概率是。

3. 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N 1(μ1=4, σ12=9)和N 2(μ2=3, σ22

=4),分别以样本容量n 1=3,n 2=4进行抽样,其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应遵从 分布,且具有μx1-x2= ,

2

2

1x x -σ= 。

4. 随机抽取百农3217小麦品种100株测定株高,得样本平均数x =80cm ,样本标准差S=10cm ,用99%的可靠度估计该品种的平均株高为 至____ ________。

5.如果无效假设H 0正确,通过假设测验却被否定,会犯 错误,如果无效假设H 0错误,通过假设测验却被接受,会犯 错误。

6. 在对比法或间比法试验结果分析中,判断某处理确实优于对照,要求相对生产力一般至少应超过对照___________以上。

7.直线回归分析中用自变量x 的变化去预测依变量y 的变化时,一般要求相关系数∣r ∣≥ ,且达显著水平。 四、计算题:(45分)

1、豆荚的颜色,绿色对黄色为显性, 用纯合黄色豆荚植株与绿色豆荚植株杂交,F1代为绿色豆荚,在F2代556个植株中有416个为绿色豆荚,140为黄豆荚,问此结果与理论比率3:1是否相符?(8分) (84.3205,1.0=χ,99.52

05,2.0=χ)

2、用A 、B 两种类型的玻璃电极测量土壤的PH 值,每种测4次,用A 种玻璃电极测得结果为:5.78、5.74、5.84、5.80,2

1s =0.001733;用B 种玻璃电极测得结果为:5.82、5.87、5.96、5.89,2

2s =0.003367,问两种电极测定的结果有无显著差异?(12分) (F 0.05,3,3=9.28,F 0.05,4,4=6.39,t ,0.05,4=2.365, t 0.05,3=3.182,t 0.05,6=2.447)

3.用某激素进行大豆浸种试验,设有5种浓度(A 1 A 2 A 3 A 4 A 5)及3种处理时间(T 1 T 2 T 3,单位:分钟)处理后播种,出苗后20天,每处理随机抽取1株测定干物质重量(克)。完成该资料的方差分析表(8分)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浓度间 ( ) 289.06 ( ) ( ) 3.84 时间间 ( ) 1.73 ( ) ( )

4.46 误差

( )

4.94

( )

根据下列的LSR 0.05值表,试用新复极差法对浓度间干物质平均重比较,用字母标记法完成其5%差异显著性比较。(7分)

P 2 3 4 5 LSR 0.05

1.479

1.543

1.579

1.597

处理 平均数 5%差异显著性 A 1 10.85 A 2 11.00 A 3

12.33

A 4 13.67 A 5

9.43

4、有人研究了黏虫孵化历期平均温度(x )与历期天数(y )的关系,得到8组数据,经计算得到以下结果,SP=-139.6937,SS Y =377.2688,回归平方和U=353.6625,试计算回归系数b ,并说明能否利用黏虫孵化历期平均温度来预测历期天数?(10分) (F 1,6,0.05=5.99,F 1,6,0.01=13.75,F 1,7,0.05=5.59,F 1,7,0.01=12.25)

五、试验设计 (本大题共15分)

某研究所从外地引进6个小麦品种A 、B 、C 、D 、E 、F 进行产量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3次。已知试验地的西部肥沃,东部贫瘠。说明试验设计步骤,并画出田间种植图。试验结果总变异的自由度和平方和应如何分解,写出各部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统计数:由样本全部个体所得观测值算得的样本特征数。

2.随机误差:由于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误差。

3.二项总体:由非此即彼事件组成的总体,常以B (n,p )来表示。

4.小概率事件原理:统计学上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实际是不可能发生。

5.试验因素:试验中变动的有待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 二、选择题 (本大题分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D

2、C

3、B

4、A

5、B

6、B

7、C

8、D

9、D 10、C 11、A 12、A 13、C 14、A 15、A 三、填空题:(每空1分,15分)

1、9 9 8 6

2、0.07 0.52

3、正态 1 4

4、77.42 82.58

5、第一类或α错误 第二类或β错误

6、10%

7、0.7 四、计算题:(45分) 1、解:

H :符合理论比率3:1,

A

H :不相符, α=0.05 (1分)

西 东

实际值 416、 140 黄豆荚:13941516E 1=?=,绿豆荚:4174

3

556E 1=?=(2分)

417

)5.0417416(139

)5.0139140()5.0(2

2

2

2

--+

--=

--=∑

E

E O χC 0024.00006.00018.0=+=(3分)

当γ=1时,84.3205.0=χ(1分)2

05.02χχ<,所以接受H 0该结果符合3:1的理论比率。(1

分)

2、解:H 0:2221σσ=,H A :22

21σσ≠ 05.0=α (1分) 9423.1001733.0003367.0S S F 2

1

22===(1分) F 3,3,0.05=9.28,F< F 3,3,0.05,所以接受H 0,认为两个样本所属的总体方差相等。(1分) H 0:21μμ=,H A :21μμ≠ 05.0=α (1分)

79.5x 1=(1分) 885.5x 2= (1分)

00255.02-440.00336730.00173332-n n 1)s -n (1)s -(n s 2122

22

112

e

=+?+?=++=(2分)

0357.0200255.0)n 1n 1(

s s 212e 2

x x 1==+=

-(2分) 66

.20357

.0885

.579.5s x x t 2x x 211-=-=-=-(1分)

t 6,0.05=2.447,︱t ︱> t 6,0.05,所以否定H 0,接受H A ,认为两种电极测定的结果有显著差异(1分)。

3. 列出方差分析表(每个数1分,共8分)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 0.05 浓度间 4 289.07 72.27 116.56* 3.84 时间间 2 1.73 0.87 1.41 4.46 误差

8

4.93

0.62

平均数排序(2分)标记字母正确(5分)

处理 平均数 0.05水平差异显著性

A1 13.67 a A2 12.33 ab A4 11.00 b A5 10.85 bc A3

9.43

c

4.解:(1)bSP U = 5317.26937

.1396625.353SP U b -=-==

(2分) (2)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 0.01 线性回归

1 353.6625 353.6625 89.89** 13.74 离回归 6 23.6063 3.9344 总

7

377.2688

Q (1分)df ( 2分) MS (2分)F (1分) F 0.01(1分),

所以直线回归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能用黏虫孵化历期平均温度x 来预测历期天数y (1分)。

五、试验设计 (本大题共15分) 步骤:(1)把试验地划分为3个区组 (1分)

(2)将每个区组划分为与6个小区(1分)

(3)在每个区组内随机安排各个试验处理(1分)

田间种植图中区组划分正确(2分),小区划分正确(2分),各处理随机排列(2分) SST =SSt + SSr + SSe (2分) dfT=dft+dfr+dfe (2分) 进一步详细分解(2分)

农学08级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目4 一、名词及公式解释(共20分,每小题 2分)

1、试验因素:

2、因素水平:

3、样本容量:

4、一尾测验:

5、y y u σμ

-=: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卡平方测验的连续性矫正的前提条件是 自由度等于1 。

2、在多重比较中,当样本数大于等于3时,t 测验,SSR 测验、q 测验的显著尺度 q 最高,

t 最低。

3、对比法、间比法试验,由于处理是作 顺序 排列,因而不能够无偏估计出试验的误差。

4、测定两个玉米品种叶片长宽乘积(x )和实际叶面积(y )的关系,得下表结果:

品种 n SSx SSy SP b a Q Sy/x

七叶白 22 1351824 658513 942483 0.69718 -0.20 1420 51.11

石榴子

18 1070822

516863 743652 743652

1.83

420

两个样本回归系数差数标准误为 。

5、有一批玉米种子,出苗率为0.67,若随机取6粒种子种1处,至少有1粒种子出苗的概率

是 。

6、使用某激素进行大豆浸种试验, 设有五种浓度(A 1、A 2 、A 3 、A 4、A 5及三 种 处理时间(T 1、T 2、T 3,单位:分钟)处理后播种,出苗后20天,每处理随机抽取1株测定干物质重量(克)。试根据该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资料称( 两向分组 )资料,

其线性模型为(? ? )。 (2)完成该资料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DF SS F F 0.05 EMS(固定模型)

浓 度 间 289.06 3.69 时 间 间 1.73 19.30

误 差

4.94

(3)上述方差分析, 说 明?不同浓度检差异极显著,时间间差异不显著?。 (4) 若欲对浓度间干物质重平均数采用SSR 法作多重比较,所用平均数标准误值为(0.454?)。 (5)根据下列的LSR 0.05值表,试用SSR 法对浓度间干物质平均重比较,用字母标记法完成其5%差异显著性比较表

P 2 3 4 5 LSR0.05 1.479

1.543

1.579

1.597

处理 平均数y 5% 差 异 显 著 性

A1 13.67 A2 12.33 A3 11.00 A4 10.85 A5

9.43

三、计算题(1题10分,共20分)

1、在土壤水分等其它条件正常时, 研究某作物品种幼苗出土天数与5cm 深处土温的关系,所得结果如下:

土温(?C) 12 12 14 16 18 20 22 出苗天数

16

14

12

11

10

9

7

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用t 测验法进行回归关系假设测验 (571.25

,05.0=t )

(提示:7959.9-=XY S ,

4286.91=XX S ,4286.55=YY S ,2857.16=x ,2857.11=y ,8944.0/=x y S )

参考答案

一、名词及公式解释(每小题 3分)

1、试验因素:指试验中能够改变,并能引起试验指标发生变化,而且在试验中需要加以考察的

各种条件,简称因素或因子。

2、因素水平:对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称为因素的水平,简称水平。

3、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常记为n 。通常将样本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一尾测验:只有一个否定区间的假设测验。

5、y y u σμ

-=:U 为标准正态变量,y 试验得到的样本平均数, U 为指定总体平均数, 平均

数标准差。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自由度等于1。

2、q 测验,t 测验。

3、顺序。

4、0.0092 。

5、0.9987 。

6、(1)上述资料称(两向分组 )资料,

其线性模型为(? y i j = μ + τ i + β j + ε i j ? )。 (2)完 成 该 资 料 的 方 差 分 析 表 (15分)

变 异 来 源

DF

MS

F

F 0.05 EMS(固定模型) 浓 度 间 4 72.265 117.02

3.69

σ2+ 3κ i 2

时 间 间 2 0.865 1.4 19.30 σ2 + 6 κ j 2

误 差 8 0.6175

σ2

(3)?不同浓度检差异极显著,时间间差异不显著?。 (4)(0.454?)。

(5)

处 理 平 均 数x 5% 差 异 显 著 性

(8分)

A1 13.67 a A2 12.33 ab A3 11.00 b A4 10.85 bc A5

9.43

c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10分)

1、答:b=0.10714,a=13.0306;H0: β=0,HA: β≠ 0 sb=0.09354 t=-1.1454 或H0: ρ=0,HA: ρ≠ 0 r=0.1376 sr =3.29 t=0.31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 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 T ) 3.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利益诉求能力,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T ) 4.政治动员型以公众议程为基点,以政府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F ) 5.从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 T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精英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认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即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由“少数精英人物”决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的分析预测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策制定中的心理效应。 答:(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 (4)从众效应(5)定型效应(6)反衬效应 (7)乐队效应(8)黄灯效应(9)新闻效应(10)颂歌效应(11)当局者迷(12)旁观者清

2.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外部触发机制。 答:内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外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4.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体现。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2)π→π*(3)n→ζ*(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7.摩尔吸光系数有什么物理意义?其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出有机化合物各种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范围。 18.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K吸收带、B吸收带和R吸收带,能否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此三种吸收带? 19.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20.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21.计算具有1.50eV和6.23eV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22.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23.画出酮羰基的电子轨道(π,n,π*)能级图,如将酮溶于乙醇中,其能级和跃迁波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在图上画出变化情况。 24.化合物A在紫外区有两个吸收带,用A的乙醇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λ 1=256nm,λ 2 =305nm,而用A的己烷 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为λ 1=248nm、λ 2 =323nm,这两吸收带分别是何种电子跃迁所产生?A属哪一类化合物? 25.异丙叉丙酮可能存在两种异构体,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 (a)在λ=235nm有强吸收,ε=1.20×104,(b)在λ>220nm区域无强吸收,请根据两吸收带数据写出异丙丙酮两种异构体的结构式。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石伟 内容提要:萧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她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独特的认识,她的很多作品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在其中,使她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关键字:萧红创作风格 正文: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或清新淡雅,或慷慨激昂,在一个个文字的构建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独有的气质,成为作家在茫茫文海中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志。 关于创作风格的形成,不能否认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更应该看到作家生存的外部环境与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一方面,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因素,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调,使作家表现出一种都有的才情与气质;另一方面,后天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为作家提供了可供写作的素材,让作家有了进行文学创作的欲望,使其文学天赋得到完善并发展。在不断的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下面就以萧红为例,论述其文学创作的风格。

萧红,这个生长于动荡年代的作家,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11-1929与1930-1942,在前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她生活在呼兰这个小县城内一个重男轻女的地主家庭,开始感受周围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这就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大背景。在后一个阶段,萧红开始了流浪与痛苦的生涯,生活非常艰难,爱情的变更,疾病的困扰,一直伴随着她。但就是在时期,萧红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发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她在现当代文学创作史上的地位。 (一)寂寞凄凉的风格 她始终是寂寞的,从她出生到她最后病死香港,她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寂寞的情绪。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仿佛只有祖父这一个亲人疼爱她,“等我生来了,第一次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疼爱我。使我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而祖母留给她的,只是用针扎她手指的事。她的父亲母亲似乎没有给她留下多少印象,父亲的两次出场,也都伴随着暴力,一次揣她,一次打有二伯。她是寂寞的,亲人对她的冷漠给她的是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大多数时候,她只是自娱自乐的一个人,她“常常在蒿草里做着梦”,也看着“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显得更荒凉寂寞”。缺乏父母亲的疼爱,缺少可以一起玩的伙伴,使得她的这种寂寞的情绪,一直伴随了她一生。 自她19岁逃离家庭,她就开始了另一种寂寞的生活,漂泊不定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2016秋《公共政策导论》期末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1、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 F ) 2、 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 的间接政策对象。( T ) 3、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T ) 4、 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信息必须只能是客观事实和精 确的数据。( F ) 5、政策模型体现了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考角度,有了政策模型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F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政策终结 答: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3、怎样区分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其特性是: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与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7第四章 NMR习题 .............................................................. 11第五章质谱.................................................................. 17波谱分析试卷A ............................................................................. 27波谱分析试卷B ............................................................................. 34波谱分析试卷C ............................................................................. 44二......................................................................................... 54第二章红外光谱............................................................................ 55第三章核磁共振.......................................................................... 57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1第四章质谱............................................................................... 64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69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填‘R’,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谱分析方法,合称四大谱。() 2. 电磁辐射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3. 根据N规律,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 4.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5. 当分子受到红外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6.(CH3)4Si 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 核都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2. 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 频率 B 波长 C 周期 D 强度 3. 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在质谱图中,CH2Cl2中M:(M+2):(M+4)的比值约为:() A 1:2:1 B 1:3:1 C 9:6:1 D 1:1:1 5.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 A C8H10N2O B C8H12N3 C C9H12NO D C4H4N 6. CI-MS表示() A电子轰击质谱B化学电离质谱 C 电喷雾质谱 D 激光解析质谱 7.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文学理论导引》笔记(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 (王先霈、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一章 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 一、文学活动可由四个要素组成: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对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大体形成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模仿说:着眼于作品与世界的关联,强调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实用说:着眼于作品对欣赏者的意义,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表现说,着眼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本质上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化;客观说,着眼于作品自身存在,强调文学作品的自在自足,认为其意义和价值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 1、艾布拉姆斯在总结了西方文学研究的历史后指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根据这种看法,他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 艾布拉姆斯说:“……运用这个图式,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质和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分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认为其意义和价值的确不与外界任何事物相关。”按照这个思路,艾布拉姆斯认为有四类文学观念,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对人们理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等译:《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第2~3页) 2、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西方则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imitation)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波兰]塔达基维奇著,褚朔维译:《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1~362页)……模仿说的文学观对后世产生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一、单项选择题 ()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B马克思C魏源D孟德斯鸠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A政策环境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 D 政策客体 “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从众效应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A效益原则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兼听原则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马克思D马歇尔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A全体社会成员B一部分社会成员C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 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A团体理论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B老龄化现象C 各种不平等现象D种族歧视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内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D定型效应 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B系统理论C选择理论D批判理论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B渐进性C客观性D重要性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其它地区、其他人C社会需要D社会供求 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A马克思B达尔文C孙中山D韦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理性人假设C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质谱习题 1、有机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是否谱图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就是分子离子峰,为什么 2、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质谱仪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原理。 3、有机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其能提供的信息是什么 4、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源中有可能形成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5、同位素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谱图中识别同位素峰 6、谱图解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7.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或B或C,质谱图上m/z 87、m/z 59、m/z 57、m/z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 (A)(B) (C) 8.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 9.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重排 10.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62nm(15);红外光谱:3330~2500cm-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处为单质子单峰,δ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

图所示。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5H8O3,试推测其结构式。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表示方法有质谱图和质谱表格。质量分析器出来的离子流经过计算机处理,给出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纵坐标为离子流的相对强度(相对丰度),通常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其余的峰以基峰为基础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一条直线代表一个峰。也可以质谱表格的形式给出质谱数据。 最大的质荷比很可能是分子离子峰。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根据氮规则和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来判断。 2、质谱仪的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摘要】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人类学;文化;学科建设 一、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发展 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人类学与语言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但由于世界各国的学科渊源不尽相同,语言人类学的学科界定以及学科归属不尽相同。在前苏联所体现的欧洲大陆体系中,人类学主要指体质人类学,它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相互平行的学科。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体系中,语言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人类学等一起构成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学科,有时也可当作人类语言学。不管是人类语言学还是语言人类学,都涉及到“传统的历史比较、亲属关系构拟,到‘认知语言学’(cognitiveanthropology)、‘说话民族志’(ethnographyofspeaking)、语用学和语言规划”。 ①语言人类学旨在通过语言的研究或借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使不同的语言族群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渊源可以追溯至西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思想。18世纪末,德国学者海德尔(G.Herder,1744-1803)指出语言与民族之间存在着同一关系。他认为,一种民族的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语言学家冯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进一步发展了海德尔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全部灵魂的总和,语言是按照精神的规律发展的。“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长在民族精神力量之中,民族精神力量对语言的影响越恰当,语言的发展也就越合乎规律,越丰富多彩。”②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能力的表现。”海德尔和冯堡特都认为民族的语言是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世界观和语言才能的体现。”③在这些观点中,语言作为“中间地位”的看法已基本式微,而语言作为特殊的民族文化,语言等同于民族精神这些思想,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语言的文化性质;语言的文化价值主要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各种文化放在用语言作为标识的贮聚库里,通过语言可以来透视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的心理素质。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真正把人类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人。为了回答语言对于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能否有所阐述,索绪尔从语言与种族、民族统一体、语言古生物学、语言的类型和社会集团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索氏树立了从语言的角度来探索人类历史上文化现象的典范,为以后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开了先河。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索氏通过“回顾法(retrospectivemethod)”进行语言重建的方法为人类学开展史前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20世纪初期,索绪尔的追随者即社会心理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J.Vendryes)也比较注重语言与民族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nowski1884-1942)早年从事人类学研究,出版大量的人类学著作,为功能学派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他晚年却转向语言学研究。马氏的学科转向加强了人类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强化了语言研究对于了解和揭示人类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