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中考题)

《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中考题)

《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中考题)
《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中考题)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1教育网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来源:】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C.走送之走:行走D.礼愈至至:周到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弗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2分)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9.(2分)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10.(2分)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11.(3分)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 阅读

卖油翁阅读 一、阅读回答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 陈康肃公……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回答。

最新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导学案 编制人:夏阿萍 第12课 课型:新授课 课题 卖油翁 编号.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 朗读 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 禾U 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 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预习案】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 — 1072 ),北宋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字 __________ ,自号 _________ ,晚年又号 __________ (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 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 _________ , ___ “ ”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 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积累字词: (1)注音: 咨( _____ )矜( ______ )圃( _______ ) 睨( _______ ) 矢( _______ ) 颔( _____ ) 忿( ________ ) 酌( _______ ) 覆( ________ ) 杓( _______ )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错并强调 易错者。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 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 一些内容。 (3) 通假字: ① 但手熟尔:尔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徐以杓酌油沥之:杓 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A 、 射:①陈康肃公善射( ___________ )②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 以:①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 )②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 善: 矜: 去: 颔: 但: 安: 覆: 徐: (2)解释字词: _________ 尝: _________ 汝: _________ 轻: _________ 沥: 、虫 ________ 遣: 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解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盛世大唐有这样一个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贺知章称他“谪仙人”,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他狂放到让力士脱靴、贵妃奉墨;他潇洒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的,他就是诗仙李白! 谁都知道李白嗜酒如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而现在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他居然没有“一杯一杯复一杯”地豪饮,反倒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白青年时期就立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一代名相,辅弼君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天宝元年,已经42岁的李白得到了皇帝的宣诏,欣喜若狂之中,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奉诏入京,却没有受到重用,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赶出长安。

曾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已成笑话,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也成泡影。怀才不遇,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前路何在? 万般忧愤之中,他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不是真的已经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了?身,彻骨的寒冷!心,巨大的失望!但李白绝不服输,对他来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有理想中的诗和远方。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困顿之际,他想到两个人:一位是吕尚,碧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梦舟绕日,得遇成汤,他们最终辅佐明君成就帝业。想到这里,李白的心头又重新燃起希望,充满信心,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渺茫,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进退失据!无所适从!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会气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似异峰突起,直指云天,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他仍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他茫然过,徘徊过,但终于振奋精神,斗志昂扬! 愿:盛世之中的我们,也都可以像李白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卖油翁阅读

卖油翁阅读

卖油翁阅读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回答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康肃笑而遣之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三、阅读回答。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①自矜()②睨之()③忿然()④酌油() 2、、解释下列加点字。(2) ①释担而立()②睨之()③但微颔之()④惟手熟尔 3、、分别写出下列“之”字指代什么。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徐以杓油沥之() ④康肃笑而遣之() 4、、翻译下列句子。

《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2分)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分) 5、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一)行路难(其一)(6分) 3、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

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 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句描绘1分。) 4、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 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 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问1分。) 5、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 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 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 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诗句大意得1分,诗人的思想感情得1分。) 8.诗中采用吕尚和伊尹这两个典故,用意是什么?(3分)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分)

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下语文导学案编制人:夏阿萍第12课课型:新授课课题卖油翁 编号:审核人:班级:姓名:课时: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 体 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预习案】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 _________ 、________ ,字________ ,自号__________ , 晚年又号 _________ (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 一人),谥号 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 一。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积累字词: (1)注音: 咨( ____ 矜(_________ 圃(______ )睨(_______ )矢(______ ) 颔( ____ )忿(______ )酌(________ )覆(_______ )杓(_______ ) 自主学习部分主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下文注释,主动学习,课堂检测。个别纠错并强调易错者。 (2)解释字词: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一些内容。 (3)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尔 __________________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杓 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A、射:①陈康肃公善射( __________ ②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 )

《卖油翁》对比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卖油翁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 一、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2)据:统治,割据。(3)级:层。(4)患:嫌,担心。(5)布:铺排。(6)贻(yí):赠给。(7)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匠师如其言() (2)人皆伏其精练() (3)尝射于家圃() (4)惟手熟尔()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 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8. (1)遵照,按照(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9.(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10. 熟能生巧。 11. 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12.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二、阅读以下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断2处)(2分)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 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 是。(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行路难(其一)》李白 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题汇总(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中考题汇总(附答案)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福州市质检题)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淏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B.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 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期望有朝一日得到明君重用,宏伟的抱负得以施展。 D.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作者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的。 5.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 (3 分) 答案: (一) (6分) 4. (3分) B 5. (3 分)因为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意思对即可) 《行路难(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眉山市市质检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卖油翁中考练习及答案

2009年福建省宁德市[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 a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矜: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遣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苟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畏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行路难》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原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主旨】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解析】A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

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解析】D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3、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解析】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4、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对个人前途仍怀着美好的期待。

《卖油翁》导学案(含答案)

12《卖油翁》 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了解文章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述课文内容。 2、培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2、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一)自主学习 1、预习检查:注音 咨()矜()圃()睨()失()颔()忿()酌()沥()杓() 2、范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自渎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二)合作学习 1、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轻:尔安敢轻.吾射!”() 射:尝射.于家圃() 尔安敢轻吾射.()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但微颔之.() 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

笑而遣之.() 2、按以下提纲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2)尧咨自衿(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5)卖油翁酌油(6)陈尧咨笑而遣之 思路:(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3、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 二、展 1、组内展示 2、全班展示 三、点 1、学生点评 2、教师点评 四、练 1、当堂练习 2、当堂测试 (1)欧阳修,字,自号,晚年又号,吉州永丰人。 (2)唐宋八大家:唐代:、; 宋代:、、、、、。【课后反思】

(完整版)卖油翁练习附答案

《卖油翁》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著名文学家,_______之一。《卖油翁》选自_______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 唐宋八大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列字注音 自矜()家圃()发矢()微颔()忿然() 酌()沥之()睨之()尧()咨()杓() 三、解释下列词语: 1. 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 2. 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 3. 尝射于家圃尝:__________ 家圃:______________ _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释:_______ 睨:________ 久:_________去:_________ 5. 但微颔之但:________ 颔:________之:________ 6. 无他,但手熟尔他:______但:______熟:______ 尔:________ 7. 尔安敢轻吾射安:________轻:________射:________ 8. 以钱覆其口覆:________ 9.康肃忿然曰忿:________ 然:________ 10. 唯手熟尔________ 11.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12.徐以杓酌油沥之徐:______杓:______酌:______沥:_______ 之:______ 四、翻译句子。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文填空 (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____________的态度;从语言上描写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 ” (7)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咨________ 的态度。 (8)文中点明主题的一句话是_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 的道理。 六、简答题。 1. 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是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

《行路难》《送东阳马生序》《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荆州市2017年中考题)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1教育网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来源:】 注释:①【自矜】自夸。②【释担】放下担子。③【颔】点头。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C.走送之走:行走D.礼愈至至:周到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弗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2分)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9.(2分)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10.(2分)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11.(3分)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2《卖油翁》导学案(有答案)

《卖油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2、资料连接: ①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孔中。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②古代的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 ③这是一篇人物故事,文中描写了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言行),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积累字词: (1)注音: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ì)矢(shǐ) 颔(hàn)忿(fèn)酌(zhuó)覆(fù)杓(sháo) (2)解释字词: 善:擅长矜:夸耀尝:曾经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 去:离开颔:点头汝:你知:懂得精:精湛 但:只是安:怎么轻:轻视酌:倒油置:放 覆:盖徐:慢慢地沥:注入因:接着惟:只遣:打发 (3)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尔通耳,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杓通勺,勺子 (4)一词多义: A、射:①陈康肃公善射(射箭)②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本领) B、以:①公亦以此自矜(凭借)②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③以杓酌油沥之(用)④以钱覆其口(用) C、尔:①尔安敢轻吾射(你)②无他,但手熟尔(罢了) D、而:①释担而立(表顺承)②久而不去(表修饰,地) ③而钱不湿(表转折,但)④笑而遣之(表修饰,着) E、之:①睨之(代陈尧咨射箭)②颔之(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

李白《行路难》—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赏析学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同学们看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同学们想一个这样的情景: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 问:同学们你们想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呢?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卖油翁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5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我酌油知之。 2.(5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5分)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 (二) 阅读《卖油翁》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15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我酌油知之。 5.(5分)“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 6.(5分)文中的“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请写出本文作者欧阳修的谥号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卖油翁》回答下列问题(共3小题,共15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导学案及答案

12、《卖油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熟读课文。复述故事,反复诵读,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词义、句义。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一、作者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朝代及评价: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影响。代表作:《六一诗话》、《醉翁亭记》。《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本文是作者采用笔记体写的一片短小精悍的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拓展延伸: 1.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孔中。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2.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文人居士: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 东坡居士(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 4.古代的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 【温故互查】 1.本文作者是,他是朝家、家,号,晚年又号,是之一。 2.给加列加点字注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忿.然覆.其口颔.之酌.油遣.之沥.之 3.解释词语的意思 善射自矜尝睨 释担但微颔忿然酌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