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二、【实验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片玻璃)、试管夹、温水、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向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要晃一晃,让玻璃片受热均匀。

3、同时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生成;热玻璃片上(无)小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三、实验目的:同种液体蒸发快慢实验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

四、【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课题】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6个、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水

【实验过程】

1、将6个烧杯分别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分别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6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食盐、白糖)能在水中溶解,(铁粉、锯末、沙)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等物体。

3、每个烧杯中的水量、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均应该相同。

六、【实验课题】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杯3个、玻璃棒1根、漏斗1个、漏斗架1个、滤纸1张、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实验过程】

1、把滤纸折成四层,展开,一面为(三)层,另一面(一)层,呈漏斗状。

2、用水慢慢浸湿滤纸。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低于漏斗边缘。

4、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下放空烧杯,漏斗颈紧贴烧杯壁。

5、斜放玻璃棒在漏斗内三层滤纸一侧,呈()度。

6、将沉淀后的水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内,水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7、观察汇报:过滤后的水变清了,滤纸上留下了很多杂质。

【实验结论】过滤的方法可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细小杂质。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七、【实验课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实验器材】蜡烛1支、石灰水、抹布、火柴、烧杯。

【实验过程】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杯壁上水珠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烧杯罩在蜡烛上的时间不要过长,防止炸裂。

八、【实验课题】生锈

【实验器材】钢丝绒球、油、水、5个玻璃瓶。

【实验过程】

1、把5块钢丝绒球,分别放入5只玻璃瓶中,给瓶子编上号码。

2、向2号瓶中加满油;3号瓶中注满水;4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5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盐或几滴醋。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金属在(空气中)、有水、有(醋或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上册

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四年级学生姓名班级实验名称温度与气温实验时间 9月4日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实验目的 仪器器材温度计、百叶箱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实验过程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实验结果优良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学生姓名实验名称风向和风速实验时间 9月9日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实验目的 仪器器材风向标、小风旗 1、学生分组用风向标测试风向。 实验过程 2、学生分组用小风旗测试风速。 3、总结风力大小。 实验结果优良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效果良好。实验成绩优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学生人数实验名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时间 9月18日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实验目的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仪器器材食盐、沙、面粉、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 1、食盐+水沙+水 2、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盐和沙分别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什么也实验过程可能发生什么变化,生:水。师:对,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面粉+水 实验结果良好 教师批注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成绩良 实验报告单 年级四年级学生人数实验名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时间 9月30日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实验目的常见的溶解现象。 仪器器材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1、学生第一次使用试管振荡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先介绍和演示试 管振荡。 2、学生开始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酒精和食用油。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醋和酒精如何扩散,充分描述醋和酒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记录表上。) 3、交流实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优良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 实验目的:学会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过程: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三个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不见了,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溶解的定义,不溶解的定义 注意事项:1,搅拌方法 2,通过颜色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 3,通过尝的方法了解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 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粉笔末,洗衣粉,木屑等。 实验过程:同上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加快物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或(食盐、冰糖)、小锤、热水、冷水等。 实验过程:实验一: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高锰钾溶解的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放入两个烧杯中,过一会钟,观察两个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热水中高锰酸钾溶解的快,冷水中高锰酸钾溶解的慢。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颗粒,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比较高锰酸钾溶解的快慢。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未研成粉末的高锰酸钾溶解的慢。实验结论: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理解。 注意:此实验是典型的对比实验,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相同。 五、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混浊水。 实验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通过活动体验关节的作用实验目的:体会关节的作用实验器材:回形针,豆子,小口瓶 实验步骤:1、绑住食指关节,然后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腕关节和指关节,然后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4、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没有被用材料固定前的关节能弯曲,用材料固定后的关节不能弯曲。结论:如果没有关节,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关节有运动、缓冲的作用。 (2)实验名称:做手臂活动模型实验目的:体会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细铁丝) 实验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窄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现象:拉动绳子,手臂就会弯曲,手臂打直,绳子就变直了。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关节能使人做多种运动方式。 (3)实验名称测走路的速度实验目的:在测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 实验步骤:1、用米尺测出5米距离。2、用正常步伐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比正常步伐快一些走5米,测量需要时间为()。3、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米;比正常步伐慢一些走5秒,能走()米。4、记录、交流。 实验现象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4)实验名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砝码盒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2、挂2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挂3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挂4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为();3、实验反复做几次;计算出平均数并比较;4、记录,交流;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实验现象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其他因素不变) (5)实验名称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算一次;2、用摆线30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3、用摆线15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 (6)实验名称正确使用弹簧称实验目的:发现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器材:弹簧称、钩码、装了文具的笔袋等实验步骤: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2、将钩码挂在弹簧称上;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5、记录;6、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实验现象结论: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称标定的最大数值。 (7)实验名称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知道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实验器材:同样的弹簧6个、钩码、直尺实验步骤:1、分别固定6个弹簧的一端,测量长度;2、在第一个弹簧下挂1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3、在第二个弹簧下挂2个钩码,测量弹簧的长度;4、以此类推,挂完6个弹簧;5、记录、交流;6、整理实验材料。实验现象结论:知道在弹性范围内钩码越多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8)实验名称体验物体重力实验目的:了解物体受到重力实验器材:一桶水实验步骤:1、提起水桶时,你有什么感觉?2、如果你放手,水桶会怎样?实验现象:提起水桶感到很重很吃力;放手后水桶会掉到地上水会洒出来。实验结论:不管是离开地面的物体,还是在地面上的物体,它们都会被地球吸引产生重力。 (9)实验名称研究如何减小摩擦实验目的: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实验器材:(1)弹簧称、带钩的重物、尺、圆杆小棍、;(2)橡皮泥、线、宽口水杯、洗洁精。实验步骤:(固体)1、把带钩的重物放在桌上,用弹簧称测量拉动重物所需要的力;2、把带钩的重物放在几根圆杆铅笔上,用弹簧称测量拉动木板所需要的力;3、记录、交流;(液体)4、把橡皮泥分成大小相同的几个小团,分别捏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5、用线绑住这些模型,同时放入有洗洁精的瓶中,比较下沉速度; 实验现象结论固体:接触面变光滑能减小摩擦力;变滚动液体:流线型物体能减小摩擦力。 (10)实验名称:观察蚕卵和蚁卵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养蚕用的纸盆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和蚁卵。2、观察蚕、蚁的幼虫。实验现象:蚕卵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蚕出生后,就是小蚕。实验结论: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11)实验名称:观察蚕茧、蛹、蛾实验器材:蚕茧、剪刀、蛹、蛾实验步骤:1、用剪刀剪开蚕蛹,观察。2、观察蚕茧,并用尺量长度。3、观察蚕蛾。实验现象:1、蚕蛹休型粗短,像纺锤。2、蚕茧是由很多根蚕丝组成的。 3、蚕蛾会飞,有6条腿,是昆虫。实验结论:蚕的一生是蚕卵→蚁蚕→蚕→蚕茧→蚕蛾。 (12)实验名称:观察吐丝的蚕实验器材:吐丝的蚕实验步骤:观察蚕吐丝前后的变化。实验现象:蚕在吐丝阶段不吃桑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所需仪器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在烧杯中倒入冷热水取两只相同的烧杯。 在烧杯中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杯中倒入水量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3正确测量水温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时,用手拿上部,温度计液泡不可接触杯壁或杯底,同时温度计液泡要完全浸入水中) 待温度计液柱静止后,眼睛平视温度计读数位置读出数值。 4记录测量数据记录所测的温度。(保留一位小数例:20.3℃) 5整理器材仪器洗刷干净,器材摆放整齐。

实验2物体的浮沉 所需仪器材料:水槽、橡皮、木块、泡沫塑料块、铁钉、气球、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 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检验物体的沉浮种类将水槽倒入水。注入水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向水中放入物体。橡皮、木块、泡沫塑料块、铁钉、气球。 3检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用食指拉住指环,检测测力计指针是否指0。 将钩码挂在测力计上,平视测力计读出读数。 将钩码全部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容器底,平视测力计读出读数。 4记录实验结果沉的物体(能、不能)受到浮力。 5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

实验3水的表面力 所需仪器材料:水槽、烧杯、滴管、曲别针、硬币 实验步骤: 1清点器材清点实验所需器材。 2用硬币装水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为防止水渍流到桌面,可以放到平坦的盛水容器,如水槽)。用滴管向硬币上滴水,直到水溢出为止。硬币能装水滴。 3向水杯中放曲别针将水杯放入空水槽中,往水杯中注满水。 向水杯中放入曲别针,直到水溢出为止。注满水的水杯能放入枚曲别针。 4实验结果:这两个实验说明水(有、没有)表面力。 5整理器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吉利希望小学孔小亮 分组实验33个: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木片…是绝缘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试验 试验器材:橡皮、萝卜、木块、水等。 实验过程:1、将橡皮放入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再将它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3、用同样的方法将萝卜、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实验二:研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用小瓶子研究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 实验器材:一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球、一组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立方体、小瓶子、红色水等实验过程:1、将这些球按轻重顺序编号,依次由轻到重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将这些立方体按体积大小顺序编号,依次由大到小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3、把空瓶子盖上盖放入水中,漂浮2、往空瓶中加红色水,观察记录直至小瓶子能沉入水中。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五: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橡皮泥、量杯、水等 实验过程:1、在一个量杯中倒入200ml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记录它的排水量2、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记录它每次的排水量。

实验结论: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它排开的水量,排水量越大越容易上浮。 实验六: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滑轮、橡皮泥、水槽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记录2、用橡皮泥将小滑轮固定在水箱底部,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块,从滑轮中穿过,另一头连接弹簧测力计3、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泡沫塑料块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记录三次的拉力大小及排水量。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七: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小滑轮、橡皮泥、水槽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的重力,记录2、用橡皮泥将小滑轮固定在水箱底部,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块,从滑轮中穿过,另一头连接弹簧测力计3、拉动弹簧测力计,分别使小块泡沫塑料块、中块泡沫塑料块、大块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三次的拉力大小及排水量。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八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实验器材: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等 实验过程:1、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的重力并记录2、将石块沉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示数变小 实验结论:下沉的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原理: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

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原理: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原理: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5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5日星期二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认识空气的性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证实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杯子、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实验过程: 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 提示:纸团应紧塞杯底,防止落下;杯子压入水中要慢并保持竖直,要压到水槽里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提起杯子时动作也要慢,并要把杯子外壁和杯口水擦干,然后再取出纸团。 实验中,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吹气球时,用不要用力捏塑料瓶。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把瓶里的气球吹大,重视求异思维培养。 实验结果: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

记录人:王富强日期:2017年9月6日班级:四年级 时间: 2017年9月6日星期三第5节 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名称: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及压缩空气活动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老师:王富强 实验小组成员:四年级全体同学 实验内容:;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认识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支架一只(演示用) 实验过程: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再用手压“气球”(或用塑料袋充满气)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感觉和现象? 提示:压塑料袋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破裂。 实验结果: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课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 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连接并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8检测故障电路(P9)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 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课题:动物的卵 实验名称;解剖鸡蛋 1、观察鸡蛋的外形 2、观察鸡蛋的内部 (1)观察生鸡蛋:用镊子在侧面小心的敲开一个洞观察;再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再把鸡蛋打在塑料盒中观察,看到了鸡蛋的那些部分? (2)、观察熟鸡蛋 把熟鸡蛋纵切开,认识蛋白、蛋黄、气室。他们分别是生鸡蛋的那一部分?生鸡蛋的各个部分在熟鸡蛋中又变成什么样了?还发现了什么? 观察鸡蛋 实验记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课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实验名称:检测8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操作方法:(1)将六种岩石的编号。(2)观察岩石的组成、层理(岩石的剖面)、气孔、斑点(不同的颗粒)生物痕迹(3)、观察岩石颗粒大小、颗粒结构松散还是紧密。(4)敲击听声音(5)、在岩石上滴上稀盐酸后观察是否冒气泡。 (6)用放大镜观察的基础上对六种岩石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检测人

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实验名称:水煮鸡肉 观察比较生、熟鸡肉 1、观察生鸡肉的特征——闻一闻气味;用手撕开鸡肉的皮; 2、将一小块生鸡肉放入清水中加热,观察并描述鸡肉的变化。 3、我们就来动手实践一下,亲自经历用火烧食物的过程。具体操作方法:(1)、放在水中煮,要做好实验装置。 (2)、加100毫升清水,将鸡肉放入烧杯中。点燃酒精灯等水开。 (3)观察时闻气味;用手撕鸡肉的皮和肉。 描述鸡肉的变化: 生——体积大、颜色白、气味难闻、不容易被撕开、不好吃、不容易消化熟——体积小、颜色黄、有香味、松软、好吃,容易消化、细菌和虫卵都被杀死了 操作,记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实验名称: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 在实验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1)、各种液体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各种液体是怎样进入洗洁精中的?(2)、它们在水中是飘浮还是下沉?(3)、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实验时分两步: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记录人 记录人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与上面相同的方法组装的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实验结论: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 试验方法: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如果能找到壁很薄的气球,光靠手掌提供的热量(双手握瓶),也能使气球竖立起来。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铁垫圈一个,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方法:1.在木板上钉两个钉,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垫圈最好是铜的,直径要大一些。 2.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