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作文之鱼我所欲也作文

鱼作文之鱼我所欲也作文

鱼作文之鱼我所欲也作文
鱼作文之鱼我所欲也作文

鱼我所欲也作文

【篇一:《鱼我所欲也》课文写作特色赏析】

缜密的论证透彻的说理

——《鱼我所欲也》的写作特色赏析

一、逻辑严密,雄辩有力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篇文章中显现得淋漓尽致。就以课文第一段为例:作者在文章

的开头巧妙地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

得兼,“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正面阐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苟且偷生;

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所以不避杀身之祸。接着

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先用假设推理的

方式论证,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用各种手

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

思逃避杀身之祸。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

不用;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于是得出结论:“所欲

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存在于内心之中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最后一句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论证是层层

深入,环环相扣,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二、运用比喻,通俗易懂

“生”和“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这二者之间该如何的取舍?作者巧

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论证了论点,做到了“喻巧而理至”。文

章一开始便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用“鱼”比喻“生”,以“熊掌”喻“义”,“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渴望得到的味美的食物,给定二

者只能选其一时,因为“熊掌”比“鱼”珍贵,自然人们会选择“熊掌”了,由此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

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既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同时也巧妙的引出了中心论点,显得

水到渠成而不突兀,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三、正反对比,说理透彻

为了让说理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

反对比论证使论述更严密、深刻、有力。如课文第二段,作者以乞

人不受、不屑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人共有的

天性;第三段又以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天性,我对此不

屑一顾;但世人却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苦苦追求。“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

更重要。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

较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进而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

【篇二:读孟子《鱼我所欲也》有感】

读《鱼我所欲也》有感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了一个“活”字,我宁愿

在遇到的一些事情面前低头,但自从学了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这

篇文章后,我顿时醒悟:原来最重要的是生命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

光和热。

文章用“鱼”和“熊掌”作喻,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应当作出如何的选择,也含蓄地告诉我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

道理。

我们不能因为“半斗米而折腰”,也不能在金钱、权利面前失去良知,甚至做出伤天害理、背叛国家的事,更不能使用一切手段来达到“得生”、“避患”的目的。

宋朝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一次战争中,被敌人俘虏,在他关押

期间,敌人的说客一次又一次向其赠送金钱、权势,说只要他肯为

他们的国王效力,金银财宝、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他当时的反应,我不知是怎样的,但我知道他没有答应,从而被敌人拷打、用刑??。文天祥不屈不挠,始终没有答应或屈服。我想后人之所以如此敬仰他,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

绝句,而在于他给我们留下的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吧。

革命前辈陈毅,我们也学过他的《梅岭三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暂阎罗”,表现了一个革命者死也不愿

屈服,要与反动派们斗争到底的精神。

《红岩》中的叛徒甫志高,成为了叛徒的代表人物,这些叛徒们贪

生怕死,变节求荣,成为历史的罪人,遭到人民的唾骂。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我一定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坚持和

学习它,做一个顶天立地、有益于人民的人!

鱼我所欲也得读后感

时间行如流水,如离眩的箭,令人迷蒙,令人费解,使我们无法明

确怎样利用他,怎样利用好他!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也总是把今天的事交给明去做,而

拖至于后天,大后天,白白地浪费掉宝贵时间,“少壮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宝贵的时间,努力,不至于到老

了后悔那个地步。现在的勤奋,定能促使我们在成功的顶峰上欢呼

雀跃!让那些后悔莫及的人在山脚下自甘堕落吧!命运永远掌握在

自己手中,当生命划过每一条美丽的弧线时,是时间的点滴拼凑而

成的!宝贵的时间得来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

而取义者也”面临种种选择,种种挑战,你们是否考虑到时间的差距呢?时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如果我们不务正业的荒废了他,那

就是从人间白走一遭了!

雷锋同志说过:“时间是靠挤的,靠钻的!”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常

说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时间只要挤,总是还有的。如果我们把玩的时间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那是戳戳有余的。

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吧!

鱼我所欲也读后感

给你一个大概的思路:

在这篇文章中,亚圣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这一高尚情操,现在社会

还适用吗?

屈原,邱少云已成往事,现在人大多把追名逐利奉为第一原则....(你

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三鹿奶粉)以致这个社会不公平现象,让人

揪心的现象屡屡发生。

我们不能说他们都错了,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对待黑暗,

过去的智者也曾选择归隐山林。正如渔父所说:人不凝滞于物,而

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

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你选一句,不用全选)但是我选择,我就要负责!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

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舍生取义,是对追求光明的一种执着,是对自

己选择无悔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也有为光明奋战的英雄...(举例)

藏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对于我们来说,舍生取义或许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舍生取义的英雄!

【篇三:《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

他的文章。“四书”:、、、。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一箪食()一豆羹()...

蹴()苟得()不屑()...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为生死而不受。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

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⑼是亦不可以已乎⑽乞人不屑也...

⑾万钟于我何加焉⑿妻妾之奉....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种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

1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理解课文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和。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

5.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0.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

11.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1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3.。

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2

1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三、拓展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什么?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

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

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

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4.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

的看法。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

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满分︱作文︱展示】

我最喜欢舍生取义这个成语

◎贵阳一考生

我喜欢“舍生取义”这个成语,是因为在我心中,“舍生取义”就是英

雄的代名词。我喜欢“舍生取义”这个成语,是因为在我们的时代,“见义勇为”的英雄越来越少,因此,我渴望英雄,呼唤“舍生取义”。老师讲过,“舍生取义”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从古至今激励着

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成就大业。老师还举了很多

例子,如苏武、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还有董存瑞、邱少云,

黄继光??可是,他没有举出一个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我有些失望,是老师孤陋寡闻,还是这个时代没有英雄?

前些时候,网上疯传某某青年见义勇为,救助一位路边老人,避免

了一场车祸。老人受伤了,好心的年轻人把老人送进医院,交了人

院费,可是年轻人有麻烦了。老人的儿女们把年轻人告上法庭,硬

说他就是肇事者??报见某单位出纳周女士从和平路交通银行取款回来,在东风桥遭一名歹徒持刀拦路抢劫。案发当时,周女士向略人

呼救,路上众多行人,却袖手旁观??

呜呼,无法想象。如今,难道真的没有“舍生取义”的英雄了吗?

否。就在我们身边,在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中,并不缺乏“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

在杭州白金海岸小区,当两岁女童从10层楼上坠落的一瞬间,吴菊萍伸出双臂搂住了孩子。虽然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她

挽救了小女童的生命。亿万人被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赞誉吴菊萍

为“最美妈妈”,她就是我们身边“舍生取义”的女英雄。

张正祥30多年来,把心血都花在滇池的保护上。当私家矿主的保镖开车向他直冲来时,他毫无惧色, 3

大义凛然,用身受重伤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所有

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他就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他的勇气让

歹徒胆寒。他是雪峰顶上傲然挺立的一株寒松。我们的时代有他这

样的人,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风骨难道不能永世传承吗?

我赞美“舍生取义”,敬畏我们时代的英雄;我呼唤“舍生取义”,希

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满分︱亮点】

(1)正反论证,见解奇特。先用反例表达对现时无英雄的忧虑。然后

用百姓“舍生取义”的事例,证明现实中并不缺乏英雄人物。阐明中

华民族“舍生取义”的风骨将永世传承的观点,完美地表达了赞美“舍

生取义”、呼唤“舍生取义”的激情。

(2)层层设疑,深入浅出。文章引出“渴望英雄,呼唤‘舍生取义’”的

话题以后,便开始设疑,解疑,波澜曲折,扶摇直上。深入浅出地

论证,让读者的认识感受逐步提高,值得借鉴。

(3)取材新颖,击中时弊。文章打破了一般考生从历史的角度获取名

人名言,或以历史名人的英雄事迹作为写作素材的习惯,从当代感

动中国人物中获取素材,正好击中了文章中“当代无英雄”的时弊,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评荐名师张宗明)

关于孟子的小故事

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

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

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

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

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

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

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

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

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

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

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

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

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

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

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

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

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

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

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

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

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

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

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安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通向;从前。⑵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⑶辩通辨;辨别。⑷辟通避;躲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同时占有⑵假使,假如⑶天性、天良⑷贤遗失、丢掉

⑸祸患、灾难⑹助词⑺用脚践踏⑻古代的一种量器

⑼停止⑽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⑾有什么益处⑿侍奉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给。

⑵于: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⑶是:批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⑷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6.(C)7.(B)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和(C)9.(B)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⑵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⑶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⑷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⑸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

采用呢?

二、理解课文

1.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3.“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

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5.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也。

6.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是指丧失道义。

1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

和“万钟”的事例论

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

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5.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16.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

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

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拓展应用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3.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

吃美国救济粮等。

4.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

5.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

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5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 _(2)一箪食,一豆羹_ _ (3)蹴尔而与之_ ___(4)乞人不屑()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 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3、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此是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冷雨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孟子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 3.初步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学习相应的论证方法。 2.深入了解生死和义的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导语:(出示“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在送医院的途中,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她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在颁奖典礼上人们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危险那一刻为什么能舍己救人,做出生与死这样艰难的抉择呢?今天通过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听示范读,注意节奏。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如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吟读课文,引情入境。 反复吟诵课文,揣摩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读出磅礴气势,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彼此心心交融。 三、复习旧知 师:学习新的内容前,老师先测一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检查朗读情况。(师:我们首先大声地齐读课文,看看你们能否读准字音,能否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材分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语句。 2.理解正反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 3.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探讨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文意。(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2)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3)把握本文的内容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孟子》一书,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类比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死亦我所恶.(wù)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一箪食 ..(dān shí) 一豆羹.(gēng)蹴.尔(cù)

关于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其翻译

关于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其翻译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 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一箪(dān)食(sì),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 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 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 到的话,我就会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 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 的, 但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 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 但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 有能超过生命的, 那么可以凭借来保全生命的做法为什么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 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那么有 办法求生但是却有人不采用这个做法, 那么可以借此来躲避灾祸却有人不这样做。 因此,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东西(就是不义)。不仅仅有才能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 过贤人能够不丢掉它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没有礼貌地吆喝 着给他,过路的饥民都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轻视它。不管 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高位俸禄对我有什么增益呢? 是为了住 宅的华美, 得到妻妾的侍奉,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 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
1/5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0届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46篇] 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 4《左传·刿论战》5诸亮《出师表》6潜《桃花源记》 7郦道元《三峡》8禹锡《陋室铭》9仲淹《楼记》 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以上文言文13篇) 14《诗经·关雎》15《诗经·蒹葭》16操《观沧海》 17潜《饮酒》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9王湾《次北固山下》 20王维《使至塞上》21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2白《行路难》 23杜甫《望岳》24杜甫《春望》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7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2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白居易《观刈麦》30贺《雁门太守行》31杜牧《赤壁》 32杜牧《泊淮》33商隐《夜雨寄北èīǒò》34商隐《无题》 35煜《相见欢》36仲淹《渔家傲》37晏殊《浣溪沙》 38王安石《登飞来峰》39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0轼《水调歌头》 41陆游《游村》42辛弃疾《破阵子》43文天祥《过零丁洋》 4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5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6龚自珍《己亥杂诗》(以上诗词曲33首)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第2单元第10课P4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è,“悦”的古字,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动),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xǐng,检查,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有危害而无所收获)。”(《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rǔ,你,代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zhì“知”通“智”,智慧)(《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鱼我所欲也 公开课优质教案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优质教案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一亦然所欲廿.二义一亦然所欲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老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也 (2)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即与之.化矣 C 久而.不闻其臭 D 亦.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春冬之.时妇拍而.呜之亦.与之化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释]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衣服耕田。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②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③修:整治。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5.结合现实生活,给【甲】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四)(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①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③有所不辟④也。如使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⑥?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⑦耳。 一箪⑧食,一豆⑨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⑩,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标题是编者加的。②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③患:祸患,灾难。④辟:通“避”,躲避。⑤如使:假如,假使。⑥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⑦勿丧:不丢掉。⑧箪:古代盛饭用的

圆柱器。⑨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⑩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蹴(Cù):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通“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已:停止,放弃。?本心:天性,天良。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能够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2009——2011) (一)2011北京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个,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为了(第二个)为:接受 5、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 6、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7、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二)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鱼作文之鱼我所欲也作文

鱼我所欲也作文 【篇一:《鱼我所欲也》课文写作特色赏析】 缜密的论证透彻的说理 ——《鱼我所欲也》的写作特色赏析 一、逻辑严密,雄辩有力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篇文章中显现得淋漓尽致。就以课文第一段为例:作者在文章 的开头巧妙地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 得兼,“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正面阐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苟且偷生; 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所以不避杀身之祸。接着 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先用假设推理的 方式论证,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用各种手 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 思逃避杀身之祸。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 不用;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于是得出结论:“所欲 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存在于内心之中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最后一句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论证是层层 深入,环环相扣,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 二、运用比喻,通俗易懂 “生”和“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这二者之间该如何的取舍?作者巧 妙 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论证了论点,做到了“喻巧而理至”。文 章一开始便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用“鱼”比喻“生”,以“熊掌”喻“义”,“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渴望得到的味美的食物,给定二 者只能选其一时,因为“熊掌”比“鱼”珍贵,自然人们会选择“熊掌”了,由此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 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既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同时也巧妙的引出了中心论点,显得 水到渠成而不突兀,给读者鲜明的印象。 三、正反对比,说理透彻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对比阅读训练精选7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辟:_____________ ②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___________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独:_____________ ④是贵.义于其身也贵: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诲汝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 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 的观点。(3分) 5.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 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

鱼我所欲也_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鱼我所欲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要实词

鱼我所欲也的课文以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的课文以及翻译 导语:《鱼我所欲也 》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 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 自认为“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 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鱼我所欲也的课文 以及翻译,以供参考。 作品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二者不可得兼(3),舍(4) 鱼而取(5)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8)不为苟得(9) 也;死亦我所恶(10),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1)有所不辟(12)也。如使 (13)人之(14)所欲莫(15)甚于生,则(16)凡(17)可以得生(18)者何 不用也(1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20)也?由是 则生而(21)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22)所欲有甚于生 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23)贤者(24)有是(25)心(26)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27)耳。 一箪(28)食,一豆(29)羹,得之则(30)生,弗(31)得(32)则死。 呼尔(33)而与之(34),行道之人(35)弗受;蹴(36)尔而(37)与之,乞 人不屑(38)也。万钟(39)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40)焉!为宫 室(41)之美,妻妾之奉(42),所识穷乏者(43)得我(44)与(45)?乡(46)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 (47)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48)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49)。[1]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1)亦:也。 (2)欲:喜爱。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鱼我所欲也 【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3)辟:同“避”。 (4)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是,这。 (9)丧:丧失 (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11)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12)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丰厚的俸禄。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辩,同“辨”。 (14)于我何加焉: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对。何,什么。益,好处。 (15)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 (16)得我:感激我。得,同“德”,动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