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

道路工程复习资料

1.道路的定义及分类、公路的分类和分级,各级公路的定义,城市道路的分级。

道路的定义: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的分类: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

公路的分类: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称为干线公路。干线公路分为: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县公路、乡公路。在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公路称为支线公路。

公路的分级及定义: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为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城市道路的分级: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应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国家高速公路网、国道网、省道网、县道网如何进行编号?

1.首都放射线的编号为1位数,以北京市为起点,放射线的止点为终点,以1号高速公路为起始,按路线的顺时针方向排列编号,编号区间为G1~G9。

2.纵向路线以北端为起点,南端为终点,按路线的纵向由东向西顺序编排,路线编号取奇数,编号区间为G11~G89。

3.横向路线以东端为起点,西段为终点,按路线的横向由北向南顺序编排,路线编号取偶数,编号区间为G10~G90。

4.并行路线的编号采用主线编号后加英文字母“E”、“W”、“S”、“N”组合表示,分别指示该并行路线在主线的东、西、南、北方位。

5.纳入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地区环线(如珠江三角洲环线),按照由北往南的顺序依次

采用G91~G99 编号;其中台湾环线编号为G99,取意九九归一。

6.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一般联络线的编号,由国家高速公路标识符“G”+“主线编号”+ 数字“1”+“一般联络线顺序号”组成,编号为4位数。

7.城市绕城环线的编号为4位数,由“G”+“主线编号”+ 数字“0”+ 城市绕城环线顺序号组成。主线编号为该环线所连接的纵线和横线编号最小者,如该主线所带城市绕城环线编号空间已经全部使用,则选用主线编号次小者,依此类推。如该环线仅有放射连接,则在1位数主线编号前以数字“0”补位。

3.通行能力及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有哪些?

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以veh/h,pcu/h或veh/d表示。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概念不同,交通量指某段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道路通过能力是一定条件下通过车辆的极限值。

4.公路服务水平的概念和分级。

概念:描述交通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5.公路和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和类型,公路横断面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公路组成:公路横断面组成包括车行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公路类型及特点:1.单幅单车道

定义:窄路基加错车道的公路。

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或地方道路。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

4.50m、路面宽度为3.50m就属于此类。

2.单幅双车道

定义: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车道公路。

特点:

使用最普遍,所占的比例最大,可适用范围大;适应的交通量(400~15000)小客车/昼

夜;行车速度可从(20~80)km/h 。

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和通行能力影响较大,事故率也高。可增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与机动车分离行驶。

适用:二、三、四级公路。

3.单幅多车道

定义:一般指整体式的双向划线分隔的多车道公路。

适用:一级公路。

4.双幅多车道

定义:一般指双向分隔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公路。可以是整体式或分离式路基断面。 特点:

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舒适、事故率低。

占地多、造价高。

适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5.不对称路幅

特殊情况下,比如地形限制、交通特点、交通组织等,可以将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等设计成高程不对称、宽度不对称或上下行分幅设计以适应特殊要求。

城市道路组成: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等。

6. 什么是方向分布系数?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如何确定(计算)?

行车方向交通量与双向交通量的比值;

机动车车行道(路面宽度)由数条机动车车道组成,其宽度为:W=(车道数×一条车道宽度+2 ×路缘带宽度)+双黄线宽度+分车带宽度+附加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数量: m

h N N n 力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设计小时交通流量

计算为两车道或两车道以上(单向)应进行车道系数折减,并根据道路等级等交通组织因素确定。

通常双向车道不宜采用奇数,交通量分布系数K>2/3时,可采用变向车道。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6条。

7.附加车道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设置附加车道?

1.错车道

四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4.5米时,应在不大于300米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并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

2.爬坡车道

定义: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上坡方向右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行驶的专用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双车道二级公路在连续上坡路段,当行驶速度、通行能力、安全等受到载重汽车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爬坡车道宽度为3.5米。

3.变速车道(加减速车道)

变速车道是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

加速车道是为了使车辆在进入主线之前,能安全地加速以保证汇流所需的距离而设的变速车道。

减速车道是为了保证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能安全减速而设置的变速车道。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公路与公路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与养护设施等与主线衔接出入口处,应设置加减速车道,宽度为3.5米,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加减速车道宽度宜为3.75米。

4.紧急停车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米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间距不宜大于2公里,宽度一般为5米,有效长度50米,并设置100米和150米左右的过渡段。

5.避险车道

定义: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当平均纵坡≥4%,纵坡连续长度≥3KM;车辆组成内大、中型重车占50%以上,且载重车缺乏辅助制动装置。为避免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应在长、陡下坡地段的右侧山坡上的适当位置增设的专用车道。

设置目的:为防止连续长、陡下坡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

设置要求:避险车道的长度根据主线下坡行驶速度、避险车道纵坡和坡床集料而定。

8.什么是路肩和左侧路肩?路肩有什么作用?

路肩的定义:公路和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左侧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分离式路基,应设置左侧路肩,左侧硬路肩内含左侧路缘带,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0m。

路肩的作用:(1)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9.什么是路拱?路拱坡度有什么作用?路拱形式有哪些?

路拱的定义:为了迅速排除落在路面的雨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阻力,路面通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路拱坡度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尽快排走路面上的水,对路面结构层、路基的强度及行车安全有利。

路拱的形式:直线路拱、直线加抛物线路拱、折线形路拱、抛物线路拱。

10.什么是超高?超高过渡方式有哪些?

超高的定义: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的断面形式

超高的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4.5m)的公路可采用;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3.分离式公路

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11.设置加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设置加宽?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个车轮所走过的轨迹是不一样的。

2.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有较大的摆动偏移。

1)对于R>250m的圆曲线,不加宽。

2)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3)单车道公路采用规范值的一半,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4)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

5)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

12.超高缓和段与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及取用,典型横断面各特征点的超高值、加宽值的计算(计算)

13.横向力系数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缓和曲线?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缓和曲线长度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横向力系数的意义:横向力系数μ表示汽车单位重量受到的横向力,

可以表示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横向的稳定程度。μ值越大,表示横向越不稳定,汽车就可能产生侧向滑移。

缓和曲线的定义:直线的半径为无穷大,进入圆曲线,半径为R,从直线过渡到圆曲线时,汽车的行驶曲率半径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变化路段即为缓和曲线。

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

1.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2.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3.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长度考虑:

.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

L=0.036V3/R

2.按司机操作反应时间计算

L=0.83V

3.按视觉条件计算:

L=R/9~R

采用值为上述计算中最大值(并取5m 的整倍数)

14. 平面线形的要素哪些?曲线与曲线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断背曲线、回头曲线、复曲线等组合形式的定义?

切线总长:

外距:

曲线总长:

超距:

其中: 五个基本桩号: ZH (直缓)、HY (缓圆)、

q tg R R q T T h +?+=+=2)(αR R R E h -?+=2sec )(αL R L h 2)2(180+-=βαπh h L T D -=2R L 2=β342268824R L R L R -=?232402R L L q -=

组合形式: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断背曲线、回头曲线、复曲线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而形成的平面线形。

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之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断背曲线:同向曲线间以短直线相连而成的曲线。

回头曲线: 是指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曲线。

复曲线: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的组合曲线。

15.直线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的取用。圆曲线的特点,圆曲线最小半径选用,各种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含义。

直线的优点:

两点之间距离最短。

具有短捷、直达的印象。

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测设简单方便(简单方法就可以精确量距、放样等)。

在直线上设构造物更具经济性。

缺点:直线单一无变化,与地形及线形自身难以协调。

过长的直线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观缺乏变化时,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

在直线纵坡路段,易错误估计车间距离、行车速度及上坡坡度。

易对长直线估计得过短或产生急躁情绪,超速行驶。

最大长度的取用:一般认为: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km/h)即72s行程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km/h)以内;而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应特殊处理。

最小长度的取用: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长度的直线,这个直线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HZ或YZ)到后一曲线的起点(ZH或ZY)之间的长度。

圆曲线的特点:

(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为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

(2)圆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方向,因而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当速度一定时,其离心力为一常量。同时,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要更多地占用路面宽度

(3)汽车在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线受到路堑边坡或其它障碍物的影响,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是公路上常采用的线形

圆曲线最小半径选用:

1.极限最小半径:圆曲线半径采用的最小极限值,此时设置最大超高。公路μ=0.15(0.10~0.17)最大超高 i 取8%,城市道路郊区超高用2%~6% 。

2.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道路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城市道路μ=0.067 公路μ=0.035或0.04

3.一般最小半径:

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

设超高时的推荐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之间,超高值随半径增大而按比例减小。

16.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要素及里程桩号计算(计算)

17.停车视距、行车视距定义、会车视距的定义及构成。

行车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看到一定距离处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后,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一)停车视距 S停=l反+S制+l安

l反——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一般反应时间取1.2s

l安——安全距离,一般可取5~10米;

S制——制动距离

会车视距:三部分组成:双方司机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t a h S l i kv i kv v v S ?≈+±Φ+±Φ++=2)

(254)(254322212121

18. 纵断面、地面线、填挖高度、设计标高、缓和坡段、平均纵坡、合成坡度、最大纵坡、理想的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的定义。

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纵断面

地面线: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称为地面线

填挖高度:设计线与地面线各对应桩号上的高程差值称为填挖高度

设计标高:工程设计中对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称为设计高程

缓和坡段:山岭重丘区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限制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规定。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H 与水平直线距离L 之比(连续升坡或降坡路段)。

合成坡度;合成坡度是指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计算公式为:22纵超合i i i +=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理想的最大纵坡:是指设计车型即载重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V1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V1取值,对低速路为设计速度,高速路为上述载重车的最高速度。

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允许车速由V1降到V2,以获得较大坡度,在i2的坡道上,汽车将以V2的速度等速行驶。与容许速度V2相对应的纵坡i2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V2称为容许速度,不同等级的道路容许速度应不同,其值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1/2~2/3(高速路取低限,低速路取高限)。

19. 设置缓和坡段、规定或限制平均纵坡、合成坡度、最小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的原因是什么?

设置缓和坡段原因:(1)对于上坡,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

(2)对于下坡,如缓坡满足了一定长度,就可不用制动,对操纵起缓冲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

规定最小坡长原因:(1)纵断面上若变坡点过多,纵向起伏变化频繁影响了行车的舒适和安全;

(2)相邻变坡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以便插入适当的竖曲线来缓和纵坡的要求,同时也便于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与布置。

限制最大坡长原因:(1)汽车在长距离的陡坡上行驶时,行车速度会显著下降,甚至要换低速挡克服坡度阻力,使车辆间相互干扰增加,通行能力下降多。易使水箱沸腾,爬坡无力。

(2)下坡时,则因坡度过陡,坡段过长频繁刹车,影响行车安全。

限制平均纵坡原因: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尽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及最短坡长等均满足《标准》规定,但为了防止交替使用极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台阶式”纵断面线形,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质量。

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

限制合成坡度原因:小半径弯道上,汽车受坡度阻力与离心力作用造成行驶危险,为防止汽车沿合成坡度方向滑移,应限制合成坡度的最大值。

限制最小纵坡原因:

公路挖方及低填方路段,为保证纵向排水,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必须设计小于0.3%纵坡时,公路边沟纵坡应另行设计。

城市道路通常低于两侧街坊,道路最小纵坡应是能保证排水和防止管道淤塞所必需的最小纵坡,其值为0.3%;城市道路纵坡小于0.3%时,管道埋深随其长度加深,纵坡度必须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

在弯道超高横坡渐变段上,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

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

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如何规定路基设计标高?

21.竖曲线的要素、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各特征桩号的设计高程计算(计算)

22.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六种组合的特点。

1.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特点:(1)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景观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驾驶易超速行驶,超车频繁;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如交叉口),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曲线的组合

特点:(2)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线形不再生硬、呆板;给予驾驶员以动的视觉印象,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特点:(3)线形视距条件差;线形单调,应尽量避免。

3.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特点:(4)只要平曲线半径选择适当、平面圆曲线与纵面直坡段组合其视觉效果是良好的;若平面直线与圆曲线组合不当(如断背曲线)、或平曲线半径较小时与纵面直坡段组合将在视觉上产生折曲现象。

4.平面曲线与纵断面曲线的组合

特点:(5)(6)均可采用平包竖;注意平、纵曲线几何要素指标均衡、匀称、协调;注意凸形竖曲线顶部与凹形竖曲线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应避免出现“暗凹”、“跳跃”等不良现象。

23.平面交叉口按几何形式、渠化交通的程度、信号控制如何分类及各类型平面交叉口的定义。

一、按交叉口形式分类

1. 十字形交叉

2. T形交叉

3. X形交叉

4. Y形交叉

5. 错位交叉

6. 多路交叉

二、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

1. 简单交叉口(加铺转角式):道路相交而直接形成的交叉口,加铺转角

定义: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单圆曲线或复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的平面交叉。

2. 扩宽路口式:将相交道路外侧拓宽而成的交叉口

定义: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 分道转弯式:在交叉口处用交通岛、交通标志和地面标线控制和疏导交通路径而形成的交叉形式。

定义:通过设置导流岛、分隔岛及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4.环形交叉:

定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又称转盘。

三、按交通控制方式分类

1.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不加任何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主要有环形交叉方式和自然交叉方式

2. 有信号控制交叉口: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指挥交通

点控制:由手工控制改为单点定周期自动控制信号,根据流量大小和交通特点,事先确定合理的信号周期和各方向绿灯时间,逐步做到各相位变化规律符合路口流量。可采用多个时段的数字式周期信号灯。

线控制:在一条主干线上根据流量的大小、交叉口的间距、车辆行驶速度,定出信号周期、相位及时段转换,定出各路口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形成一条“绿波带”,提高全线通行能力

面控制:设在交通繁忙的中心区,把该区交叉口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自动适应网络交通系统控制

24.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的定义,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哪些?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方向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

冲突点。

方法:(一)从规划方面

1.设置平行道路:可以在交通量多的路段开辟单行道,变双向交通为单向交通,使交叉口冲突点明显减少

2.规划道路系统时,特大城市可以规划非机动车专用道路系统,以减少非机动车车流与机动车车流的冲突

二)交通管制方面

1.以信号控制交叉口,用时间分隔车流,使在同一时间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车流通行

2.限制部分交通

a.限制大型载货汽车进入中心街道

b.定时限制非机动车交通,即除上下班高峰可通行外,非上下班时间在某些主要交通干道上禁止通行自行车。

c.禁止左转弯交通:有平行道路,个别交叉口必要时,可禁止左转弯,使左转车辆绕街坊行驶变左转为右转

d.封闭多路交叉口的某条支路或次要道路的交通,也可以减少冲突

e.组织单向交通:由一对相距较近的平行道路使对向车流分道通行,可以消除左转车和对向直行车流之间的冲突,缓解交叉口矛盾

(三)工程设施方面

1.环形交叉:变冲突点为交织点

2.立体交叉:用空间分隔车流,消灭冲突点

平面交叉口改善

25.公路及城市道路左转弯和右转弯车道的设置条件和设置方法是什么?拓宽车道长度怎么计算?

转弯车道的设置条件

1.右转弯车道的设置条件

(1)公路平面交叉口

两条一级公路相交或一级公路与交通量大的二级公路相交时,应对所有右转弯运行设置渠

化的右转弯车道。

二级公路与一级公路的交叉凡有下列情况时,应设置右转弯车道:

A.交通量较大的交叉中,车辆右转会引起不合理的交通延误;

B.右转弯车流中重车的比例较高;

C.以大于30km/h的速度进行右转弯;

D.与高速公路集散路(通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连接线)相交时。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右转车多于4辆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2.左转弯车道设置条件

(1)公路平面交叉口

四车道公路除左转交通量很小的情况外,均应在平面交叉范围内设置左转弯车道。

二级公路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设置左转弯车道:

A.左转弯交通会引起明显的交通阻塞或交通事故;

B.与高速公路集散路(通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连接线)相交时;

C.非机动车较多且无专门的非机动车道的交叉。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

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左转车辆多于3或4辆(小交叉口为3辆,大交叉口为4辆)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

转弯车道的设置方法

(一)右转弯车道设置方法车道等宽的右转弯车道设置方法比较简便,而且方法固定。

就是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弯车道。

二)左转弯车道设置方法

左转弯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

1.宽型中间带:当设有较宽中间带(一般不小于5m)时,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弯车道。

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5m)时,利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

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增加不足部分宽度。

3.无中间带: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弯车道。

(1)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弯车道。

(2)不扩宽进口道,占用靠近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弯车道。

拓宽车道的长度

(一)右转弯车道的长度

交叉口的进口道设置了右转弯车道后,为不影响横向相交道路上的直行车流,在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

拓宽右转弯车道的长度,主要根据一个信号周期内红灯及黄灯时间所停候的车辆数决定,应使右转车能从停候的最后一辆直行车(或直左车)后面驶入拓宽车道,或满足右转车辆减速行程要求,取两者中的大值。

(1)渐变段长度

Ld=VAB/3.6

(2)减速所需长度和加速所需长度a V V l l R A b a 26)(22-=

等候车队长度

右转弯车道长度应能使右转车辆从直行车道最长的等候车队的尾车后驶入拓宽的车道。 n

s nl l =

右转弯车道长度为:

)

,max (s b d r l l l l +=

出口道加速车道长度为:

a

d p l l l +=

二)左转弯车道长度计算: 左转弯车道长度应为停车车列长度与车辆减速所需长度之和。

},m ax {t m s w l l l l +=

26. 立体交叉、简易立交的概念、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三肢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四肢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哪些?各类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立体交叉是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路线在高程不同的平面上互相交叉的交通设施。 城市分离式立体交叉保留桥下平面交叉的又称简单立交或简易立交。

一、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1.相交道路等级高

2.交叉口的交通量大

3.地形适宜,并结合兴建跨河桥或跨铁路立体交叉,增建桥梁边孔,改善交通,且有明显经济效益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一)三肢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1.喇叭形立体交叉:以喇叭形匝道连接的三肢互通式立体交叉。

喇叭形立体交叉可分为A 式和B 式,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入主线为A 式,驶出时为B 式。 优点:

(1)除环圈式匝道外,其它匝道都能为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

(2)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较省;

(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通行能力大,行车安全;

(4)结构简单,造形美观,行车方向容易辨别。

缺点:

(1)环圈式匝道上行车速度低,线形较差,若采用较高的设计速度时,占地较大;

(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2.子叶式立体交叉

子叶式立体交叉是用两个环圈式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优点:

(1)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造价较低;

(2)匝道对称布置呈叶状,造型美观。

缺点:

(1)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较差,运行条件不如喇叭形好;

(2)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

(3)正线上存在交织运行。

3.定向式立体交叉

定向式立体交叉是用定向匝道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应地可分为定向式和半定向式立体交叉两种。

(1)定向式立体交叉:

优点:

(1)对转弯车辆能提供直接、无阻的定向运行,行车速度高,通行能力大;

(2)转弯行驶路径短捷,运行流畅,方向明确;

(3)正线外侧不需占用过多土地。

缺点:

(1)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有足够距离,以满足匝道纵断面布置的要求;

(2)当正线单向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车道,左侧车道为超车道或快车道,使得左转弯车辆由左侧车道快速分离或由左侧车道快速汇入困难,而且不安全;

(3)需要跨线构造物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

(二)四肢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1.苜蓿叶式立体交叉:右转弯均用外侧直接匝道连通,而左转弯均用环形匝道连通,即呈苜蓿叶形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1)普通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优点:

(1)交通运行连续而自然;

(2)无冲突点,无须设信号控制;

(3)可由部分苜蓿叶式分期修建而成;

(4)仅需一座跨线构造物,造价较低。

缺点:

(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占地较大;

(2)环圈式左转匝道线形差,行车速度低;

(3)上、下线左转匝道出入口之间存在交织运行,限制了通行能力;

(4)正线上为双重出口,其中左转匝道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后,使标志复杂。

(2)带集散车道苜蓿叶式立体交叉

优点:

(1)使交织路段从高速公路上分离至车速较低的集散车道上,减少了对正线交通的影响,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2)使高速公路上双重的出入口变为单一的出口或入口,简化了交通标志;

(3)比普通苜蓿叶式立体交叉通过的交通量更大;

(4)各左、右转弯车辆运行自然流畅。

缺点:

(1)在环圈式匝道半径相同情况下,与普通苜蓿叶式相比占地更多;

(2)跨线构造物因跨度增大而造价更高些。

2.定向式立体交叉

优点:

(1)匝道转弯半径大,行车方向明确,路径短捷;

(2)能为转弯车辆提供高速的定向运行,通行能力大;(3)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

缺点:

(1)存在左侧分离和左侧汇入的困难;

(2)正线双向行车道之间必须拉开足够距离,直行车辆略有绕行;

(3)跨线构造物数量多,占地面积大,造价高。

此类立体交叉适用于高速公路之间相互的高级立体交叉情况。由于存在左出和左进的问题,只有在交通量大、车速高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

3.半定向式立体交叉

优点:

(1)各转弯方向车辆运行都有专用匝道,自由流畅,转向明确;

(2)单一的出口或入口,便于车辆运行和简化标志;

(3)无交织,无冲突点,行车安全;

(4)适应车速高、通行能力大。

缺点:

(1)层多桥长,造价高;

(2)占地面积大,在城区很难实现。

4.涡轮式立体交叉:四条迂回式左转匝道形成涡轮形。

优点:

(1)匝道平曲线半径较大,纵坡和缓,适应车速较高;

(2)车辆进出正线安全顺畅;

(3)无交织,无冲突,通行能力较大。

缺点:

(1)左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长,营运费用较大;

(2)需建二层跨线构造物五座,造价较高;

(3)占地面积大。

5.组合式立体交叉:对左转车流采用不同的转向原则的立体交叉。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修订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制图附录一钢筋弯钩增长表 附录二本标准规范用词

第一章总则 1.0.1为了统一我们的制图习惯,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交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定说明 本规定中的要求均以A3图纸为基准; 字体高宽比一律为1:0.7; 所规定高度、长度、宽度等均为输出尺寸,实际作图时乘以相应比例即可。 1.0.3路桥工程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 本规定有未说详尽之处请查阅《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如本规范与其有冲突之处以《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为准,敬请指出以便日后改正。 规范中所有黑体字所述内容为设计室规定尺寸,设计室人员必须严格按其执行,有不对之处请指出及时改正。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2.1.1图幅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2.1.1规定(图2.1.1.)。 图幅及图框尺寸 表2.1.1 图2.1.1 2.1.2图幅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加长时,A0、A2、A4应为150mm的整数倍,A1、A3图应为210mm的整数倍。

2.1.3图标及会签栏: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室每个项目统一绘制图框。如无特别要求则采用图2.1.2图框。 第二节字体及书写方法 2.2.1字体:设计室计算机统一设置字体,所有图纸一律选用Fsdb_e.shx字体,Big Font选用Hztxt.shx。每张图纸中尽量用同一种字体,一般不超两种字体。 图2.1.2 2.2.2字高:文字高度系列为2、2.5、3、 3.5、4、5、7、10、14、20mm。 A3图纸中“立面图”“侧面图”“大样图”等视图名称字高设置为5mm。若各视图比例不同,其比例可标注在视图图名的右侧,底部与视图字底部平齐,比例字高为3mm。视图图名下画双划线,上线为粗实线,距图名底部0.5~1mm;下线为细实线,距上线0.5~1mm,线宽以颜色定义。图中工程数量表及其他表格表名称字高为5mm,表中文字高度为3mm。表名称下部双划线同视图名称双划线。 附注中“附注”二字为5mm;正文文字为4mm。 图框中文字字高为5mm。(设计单位名称字高为5mm;日期、比例、图号中文字字高为5mm,数字及英文字母为5mm,签署栏 中字高为5mm。) 图中尺寸数字高度为2.5mm。同一列或行中的尺寸标注应严格对齐,不得参差不齐。 视图中用于说明的文字字高为3mm 剖面符号一律用“A--A”、“B--B”等大写英文字母,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 2.2.4图中汉字应采用国家公布使用的简化汉字,除有特殊要求外,不得采用繁体字。 2.2.5表示数量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0mm(不应为壹佰贰拾毫米)。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市政道路工程第三方检测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检测方案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1.1. 试验检测服务的目的 (3)

1.2. 试验检测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3) 1.3. 检测依据 (4) 1.4. 工作总体思路 (4) 2. 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计划 (4) 2.1. 外观检查方案及实体检测频率方法 (4) 2.2. 资料检查方案及检测方法 (7) 2.3. 检测计划 (8) 3. 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 (8) 3.1. 路基弯沉 (8) 4. 组织机构、投入的设备和人员 (9) 4.1. 检测机构 (9) 5. 第三方检测工作程序、工作安排 (14) 5.1. 第三方检测工作程序 (14) 5.2. 检测工作安排 (15) 6.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16) 6.1. 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6) 6.1.1. 质量方针 (16) 6.1.2. 质量目标 (16) 6.1.3. 质量承诺 (16) 6.1.4. 质量保证措施 (17) 6.2. 确保工期的措施 (17) 6.2.1. 建立试验检测项目组 (17) 6.2.2. 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17) 6.2.3. 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 (17) 6.2.4. 组织专业的试验检测队伍 (18) 6.2.5. 配置好试验仪器设备 (18) 6.2.6. 制定检测制度 (18) 6.2.7. 合理安排检测计划 (18) 6.2.8. 进度促进措施 (18) 7. 安全保证措施 (19) 7.1.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19)

7.2. 安全管理措施 (19) 8. 廉政保障措施 (19) 8.1. 建立健全廉政管理制度 (19) 8.2. 定期开展廉政考核工作 (19) 9. 外部支持 (20) 10.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20) 11. 附件一:公司相关资质 (21) 12. 附件二:相关人员证书 (22)

乡村道路硬化工程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2) 第二章施工平面布置图 (7) 第三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齐全性及人员配置合理性 (13) 第四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 (15) 第五章施工进度保障措施 (21)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5) 第七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34) 第八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3) 第九章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46) 第十章施工现场环保及维护措施 (49) 第十一章工程交验后服务措施 (56) 施工进度计划表单位:d (60)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上马台北五村道路硬化附属工程招标文件及现场说明资料。(2)工程所处施工场地状况。 (3)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和标准。 (4)提供的设计图纸资料等。 (5)施工招标评审办法。 (6)我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 2、工期质量目标 2017年10月16日开工,2017年11月30日竣工,共计46日历天,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遵循“符合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可操作性”的三个原则。 2.1符合性原则 符合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要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其次要符合本工程的特点。 2.2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是要求在符合性原则的基础上,以我公司的技术、装备、员工素质为前提,采取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管理,优化的配置,完善的措施,实现既定目标。

2.3经济合理性原则 在安全可行的基础上,选择造价低的施工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2.4可操作性原则 工程所用的施工工艺方法、施工流程、吊装方法等简单,方便实施,可操作性强。 3、编制指导思想 (1)我方的施工不影响其他工种施工方的施工。 (2)足够的安全保障。 (3)便于控制并保障工程质量。 (4)能够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努力缩短工期。 (5)有效地减少施工措施费以降低工程成本。 (6)实施手段简单,可操作性强。 (7)积极采用新技术。 (8)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9)施工应力应变最小,原则保持结构设计状态。 (10)施工时,原则上不得破坏砼结构及其它建筑、构筑物。(11)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基本建设计划的实现。 4、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1)设计及招标文件中注明的各项技术规范与标准 (2)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法规及现行标准 1、《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以及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15:0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4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道路工程制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为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大量地搜集和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标准,从章节的划分到标准条文的具体内容,都多次进行了重点走访、座谈、函调,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认真总结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弯坡斜桥涵及交通工程的设计制图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经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邮政编码1000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92年元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第2.1.1 第2.1.2100mm标尺,其分格为10mm。对中标志的线宽宜采用大于或等于0.5mm、标尺线的线宽宜采用 0.25mm150mm的整倍数;图幅A1、A3应为210mm的整倍数。???????????????????????????? 第二节图标及会签栏

建筑碎渣-渣土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建筑碎渣\渣土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摘要:建筑碎渣作为城市垃圾一直是影响城市美观,但是处理起来又相当麻烦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建筑碎渣、渣土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碎渣压实层质量检测方法和填筑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对行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筑碎渣;施工;要求;压实;检测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lag as a municipal solid waste has been affecting the city beautiful, but dealing with them would be quite troublesom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lag, the resid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roads, combined with work experience in recent years to describe the compaction of construction slag layer quality testing methods and filling in detail, hoping to b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architecture slag;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compaction;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结构、功能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已经越来越快,因此大量的拆迁工作和建筑物垃圾成

F道路道路管线综合施工图说明

株洲云龙示范区北欧小镇F道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管线综合规划)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受株洲云龙示范区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进行株洲云龙示范区北欧小镇F道路新建工程设计。本次提交施工图设计成果,共分三册,第一册为道路、给排水工程,第二册为景观、照明工程,第三册为管线综合规划。本册为第三册。 本工程于2011年6月完成了方案设计文件,于2011年8月获得评审通过,根据方案设计评审意见于2012年4月完成了初步设计文件,并于2012年4月30日由株洲云龙示范区城乡建设局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了评审,根据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完成本次施工图设计。 北欧小镇F道路位于云龙示范区的西北部,为北欧小镇东侧与外界联系的一条主要道路,为云龙示范区城市支路之一。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北欧小镇和外界的联系创造良好的的交通条件,为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设计依据 1、《关于株洲云龙示范区北欧小镇F道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株洲云龙示范区城乡建设局2012.5.18.) 2、《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云龙示范区绿道系统规划》 (株洲云龙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2011.8.) 3、《北欧小镇内部基础设施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1.3.编制) 4、《云峰大道新建工程方案设计》中间成果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12.4.) 5、《株洲云龙示范区(云峰大道以北区域)排水工程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1年5月) 6、《新华联株洲奥特莱斯项目建筑设计方案》 (北京市新厦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3月) 7、各管线部门提供的专业规划要求; 8、地形图及纵、横断面测量资料(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1.4.) 9、业主的委托要求 (株洲云龙示范区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2011.5.25.) 10、现行相关设计规范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98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2000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县**镇**村道路工程,道路线路总长为160;道路路宽为15m。 受**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并深入研究及后现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 二、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支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3.计算行车速度:20km/h。 4.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 5.路面荷载等级:BZZ~100 6.地震基本烈度:6度。 7.道路红线宽度: 本工程K0+000~K0+160道路红线宽度15m,横断面布置为:15m=3.5m(人行道)+8m (车行道)+3.5m(人行道)。 三、设计依据 1、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2、《**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30) 4、建设部《关于颁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通知》(建质[2004]16号); 5、《**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 四、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1、国家标准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行业标准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1-2011) (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37-2012)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 项目号:2015-DS-030 分项号: DL-03 日期:2015.06 **设计有限公司 Gui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Surveying Prospectingv CO.,Ltd

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一览表

市政道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及频率汇总表2014.10 编 序号 1类别 土工 检验项目采用标准 颗粒分析、界限含水量、JTG 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击实试验、室内CBR 试JTG 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验《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 版 检测频率取样方法 每 5000m 3 或土质发生变化时取具有代表性的扰动土50kg。 2 3 4 5细集料(水 泥砼用) 细集料(沥 青砼用) 粗集料(水 泥砼用) 粗集料(沥 青混合料用) 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坚《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 版 固性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含水量 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 砂当量或亚甲兰值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 版 坚固性、棱角性JTG E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筛分、含泥量、针片状含 量、压碎值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坚 JTJ04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固性、碱活性 含水量 筛分、含泥量、针片状含 量、压碎值、表观密度、 吸水率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粘附性、磨耗损失、坚固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性、软石含量、磨光值(表 面层)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验批,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得超过 400m 3 每一料源检验 1 次 混凝土开盘前必做 以进场数量为一检验批,每检验批代表数 量不得超过 400 m 3 每一料源检验 1 次 每批次进场检验 1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不得超过 400m 3 每一料源检验 1 次 混凝土开盘前必做 每批次进场检验 1 次,每检验批代表数量 不得超过 400 m 3 每一料源检验 1 次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8 份组成一组试样,每组 试样 25kg。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8 份组成一组试样,每组 试样 25kg。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 15 份组成一组试样,每组 试样 50kg。 取样前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 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抽取 大致相等的 15 份组成一组试样,每组 试样 50kg。

道路工程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道路工程 册说明 1.本册定额除混凝土半成品未考虑场内运输外,其他材料均考虑了50m 的场内运输,混凝土半成品的场内运输,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运输距离套用《通用项目》册相应定额项目。 2.本册定额中混凝土浇筑定额,均综合考虑模板制安费用,实际套用时不得调整。 3.本册定额中混凝土浇筑定额,均未考虑混凝土拌合费用,实际套用时应套用《通用项目》册相应定额项目。 一、路基处理、加固、监测 说明 1.弹软土基处理定额中已包含挖土费用,使用时不得另计。大面积的软基处理的挖土套用《通用项目》册相应定额项目,填料套用本册相应定额项目。 2.抛石挤淤定额按机械运输至抛石点抛石、人工配合整平考虑,石料运输费用另行计算。边坡防护陆上抛石按机械运输至抛石点人工抛石考虑,石料运输费用另行计算。 3.袋装砂井直径按φ70mm考虑,设计直径与定额取定不同时,材料消耗量可以换算,其他不变。 4.水泥搅拌桩定额已综合正常施工工艺需要的重复喷浆和搅拌。空搅部分按相应项目的人工及搅拌机械乘以系数0.5。 5.水泥搅拌桩的单(双)头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桩定额按照二搅二喷施工工艺考虑,设计不同时,每增(减)一搅一喷按相应项目的人工和

机械乘以系数0.4进行增(减)。 6.单(双)头搅拌桩水泥掺量按加固土体(1800kg/m3)的13%考虑,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掺量按加固土体(1800kg/m3)的15%考虑,当设计与定额取定不同时,执行相应项目。 7.高压旋喷桩设计水泥用量与定额不同时,应根据设计有关规定进行调整。高压旋喷桩具体施工方法的选择由设计确定,设计未明确时,各种施工方法的理论有效范围如下:单重管法50cm,双重管法80cm,三重管法120cm。 8.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定额的桩混凝土强度按C15考虑,实际使用时,按设计强度及相应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因地质原因引起的CFG桩的充盈系数与定额不同的,可以根据设计变更或现场经签证确认的试验数据进行调整。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的损耗率为1.5%。 9.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定额采用钻孔成桩时,每立方米桩体积的混凝土用量按1.29m3考虑;采用沉管沉桩时,每立方米桩体积的混凝土用量按1.15m3考虑。 10.小口径灌注混凝土桩在原位打扩大桩时,人工按85%,机械按50%计算。小口径灌注混凝土桩至地面部分采用砂、石代替混凝土量,其材料按实计算。 11.分层注浆加固的扩散半径为0.8m,压密注浆加固半径为0.75m,浆体材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用量按设计含量计算,若设计未明确含量时,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计算。检测手段只提供注浆前后N值之变化。 12.地基注浆加固以孔为单位的定额按全区域加固考虑,如设计加固深

市政设计总说明

方案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述 香雪大道东段是郴州市新老城区间联络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它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新城区的开发,该道路处于特殊交通区位,有效地将旧城区的交通线路向外延伸,缓解了旧城区的交通压力,并通过与京珠高速公路和郴资桂高等级公路相接,加强了城市的对外联络,并促进了新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其沿线的土地利用与开发。 二、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2)《关于香雪大道东侧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批复》(郴规审[2004]9号);(3)《香雪大道东段道路新建道路工程第三次方案深化设计》; (4)《郴州市规划局关于香雪大道东段道路规划设计与立体交叉口设计条件与要求的通知》(2008年6月19日) 2、主要设计规范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7)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10)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1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 1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9)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 2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2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6)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27)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28)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修订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制图附录一钢筋弯钩增长表 附录二本标准规范用词 第一章总则 1.0.1为了统一我们的制图习惯,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交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定说明 本规定中的要求均以A3图纸为基准; 字体高宽比一律为1:0.7; 所规定高度、长度、宽度等均为输出尺寸,实际作图时乘以相应比例即可。 1.0.3路桥工程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 本规定有未说详尽之处请查阅《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如本规范与其有冲突之处以《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为准,敬请指出以便日后改正。 规范中所有黑体字所述内容为设计室规定尺寸,设计室人员必须严格按其执行,有不对之处请指出及时改正。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2.1.1图幅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2.1.1规定(图2.1.1.)。 图幅及图框尺寸 表2.1.1 图2.1.1 2.1.2图幅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加长时,A0、A2、A4应为150mm的整数倍,A1、A3图应为210mm的整数倍。 2.1.3图标及会签栏: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室每个项目统一绘制图框。如无特别要求则采用图2.1.2图框。 第二节字体及书写方法 2.2.1字体:设计室计算机统一设置字体,所有图纸一律选用Fsdb_e.shx字体,Big Font选用Hztxt.shx。每张图纸中尽量用同一种字体,一般不超两种字体。 图2.1.2 2.2.2字高:文字高度系列为2、2.5、3、 3.5、4、5、7、10、14、 20mm。 A3图纸中“立面图”“侧面图”“大样图”等视图名称字高设置为5mm。若各视图比例不同,其比例可标注在视图图名的右侧,底部与视图字底部平齐,比例字高为3mm。视图图名下画双划线,上线为粗实线,距图名底部0.5~1mm;下线为细实线,距上线0.5~1mm,线宽以颜色定义。图中工程数量表及其他表格表名称字高为5mm,表中文字高度为3mm。表名称下部双划线同视图名称双划线。 附注中“附注”二字为5mm;正文文字为4mm。

道路路基试验检测方法

道路路基试验检测方法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运转,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城市建设脚步的逐渐加快,带动着道路桥梁的发展,人们的出行离不开路桥的建设。而对于路桥建设而言,其原料以及路基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影响路桥的安全性。因此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探讨了道路路基试验检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对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路路基;试验检测;方法 1 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意义 道路管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基于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的目的,必须强化对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试验检测工程项目或特定工程,并以检测结果为参考数据,以便实现对特定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是否达到现行技术规范的标准化要求进行科学的甄别。工程质量管理涵盖了对道路工程质量的试验检测工作,同时也是定性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评定与验收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从这个意义来看,试验检测工作直接关乎到道路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道路路基试验检测方法 2.1地基系数检测法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匀,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但是路基在长期的行车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塑性变形不均匀变形,引起路面病害如:路面裂缝,路面不均匀沉降,路面坑槽等,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行车舒适性,甚至有可能引起较大的行车事故。人们很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想用单一的物理指标来概括衡量路基变形是难以实现的,并适时的提出了地基系数这一力学指标来对路基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行直观描述。地基系数测试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加载系统和量测系统。地基系数测定方法:首先将检测装置底板与支架水平放置,同时用配重较大的车辆提供支撑反力,然后缓慢分级进行加载,加载时要保证每一级荷载的加载都是在地基充分下沉变形后进行的。在进行地基系数检测前应对地基进行预压以减少荷载板与地基间的缝隙对试验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还应在施加每级荷载地基变形稳定后,对千斤顶荷载进行补充以减少因地基沉降而产生的卸载值,以保证试验荷载始终为一稳定值。 2.2灌砂法 灌砂法主要用来测量路基压实度,在国内孔隙率这一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路基检测中,而这一指标主要采用环刀法、核子密度仪法和灌砂法获得。环刀法和核子密度法都有各自的缺点,并且规范明确规定核子密度仪法只能用于过程控制,不能用于质量评定。现在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缺点进行简要介绍。环刀法缺点:①环刀规格不够规范而引起操作误差。②环刀灌入深度难以控制,环刀在灌入待测土体时需要掌握好力度,力度不足会引起环刀装土不够饱满,又要防止用力过大,使环刀周围土体因受到挤压引起密度增大,在环刀从土体中取出时受到过大阻力而引起环内土体的扰动。在实际操作中这个力度是很难把握的。③试验进行中水分蒸发易引起密度误差。核子密度仪法缺点:①核子密度仪会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会造成一定伤害。②需进行打洞操作,会不可避免的扰动测定洞壁附近的结构,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相比之下,灌砂法的优势就较为明显,

最新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方 案

目录 一、工程综合说明 二、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现场组织结构 四、人员、机械、材料计划表(见附图) 五、进度计划(见附图)及工期保证措施 六、基础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七、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八、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 九、关于质量通病的措施 十、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的加固措施 十一、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目标 十二、各工序的协调措施 十三、雨季施工措施 十四、低温措施 十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十六、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十七、环境保护 十八、工程校验后服务措施 十九、产品加工过程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二十、成品保护 二十一、关键工序 二十二、检验计量器具及检验和试验 二十三、顾客满意度调查

中环线断面调整工程施工方案 (王顶堤立交桥~卫津河桥) 1、修建意义: 依据2002年11月6日卡口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会确定的修建方案。针对中环线西起红旗路,东至卫津路一段进行规划。随着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流量的增大,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为促使该地区交通顺畅,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中环线交通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 2、主要工程量: 车行道翻修:10746平方米; 车行道挖补:15137平方米; 人行道:22042平方米; 罩面:55126平方米; 开蹬搭接: 5422平方米; 侧石:4960米; 缘石:150米。 3、修建范围: 中环线复康路断面调整工程:西起红旗路王顶堤立交桥引桥起点,东至卫津路八里台立交桥引桥,路线全长2107.534米。现

状车行道为三块板断面形式:8米非机动车道+2米隔离带+18米机动车道+2米隔离带+8米非机动车道。南侧人行道宽6米,其中靠近侧石2米为绿带、花坛等,北侧人行道宽2~4米不等,人行道外侧是绿地。本工程按旧路走向拆除机动车道两侧的机非分隔带,车行道成为全幅一块板形式,改造后的断面形式为:38米车行道+两侧人行道修至建筑物。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4、结构形式: 道路两侧原分隔带、原非机动车道临近分隔带2米范围翻修新建车行道结构,原非机动车道其余部分和机动车道范围进行局部挖补处理后全线罩面,全线人行道翻修新建,更换侧石。 1)翻修车行道: 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Ⅰ)+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Ⅰ)+6cm粗粒式沥青砼(AC—25Ⅰ)+18cm粉煤灰石灰碎石(13:7:80)+15cm粉煤灰石灰土(40:12:48)+15cm石灰土,结构总厚度为63cm。 2)车行道罩面:4cm细粒式沥砼(AC—13Ⅰ)。

道路设计总说明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东兰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线总长562.069m) 证书编号:审定: 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丙级审核: 法定代表人:复核: 技术负责人:设计: 项目负责人: 广西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六年二月

总目录 总目录

第一篇总论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县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花香乡花香村巴吉道路 (2)建设单位:东兰县发展和改革局 (3)设计单位:广西建XX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编号:XXX;资质等级:公路行业(公路)专业丙级; (4)项目建设地点:花香乡花香村,距离县城50.0km。 (5)建设规模:道路总长562.069m,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二)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勘测设计委托合同;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8)《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 2、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公路等级—按《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设计。 (2)计算行车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4.5m;路面宽度3.5m。 (4)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 (5)最大纵坡:14.98 % (6)设计洪水频率:新建桥涵及路基按25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7)图中坐标、高程系统均为假设。 二、工程概况 路线起点位于花香乡花香村弄吉屯,终点巴吉屯。路线全长562.069m。 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2091m3,填土方1346m3,混凝土路面1997.2m2。详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沿线自然条件及地理特征 1、地形 本路线通过地域地形较陡,高差大。 2、地质构造 测区内多以风化石为主,地表覆盖厚0.5-1.5m,未存在不良的地质构造。 3、地震

公路工程竣工图总说明(新)重点

一、概况: 楚雄市岔河至大丫口公路,位于楚雄市西舍路乡境内,起点于水弥线大丫口处,途经闸上村委会,止点于岔河村委会,是西舍路乡通往闸上村委会、岔河村委会的重要通道,该路大丫口至闸上路段于2008年列入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项目进行路基改建,闸上至岔河路段未进行路基改建,经楚雄州交通运输局计划列入楚雄市2012年通村路面硬化建设,该项目经建成后将对进一步完善楚雄市农村公路路网功能,提高路面等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依据 1、《楚雄市2012年通村路面工硬化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公路等级:通达工程标准; 2、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3、路基宽度:5米,路面宽度4米; 4、设计荷载:BZZ-100; 四、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 楚雄市岔河至大丫口混凝土预制整齐块体路面工程起点K0+000为水弥线大丫口处,途经闸上村委会,止于岔河村委会,里程长度为26.0公里,天然砂砾路面工程起点K26+000为岔河村委会,止点里程为K29+740,合计总里程为29.74公里。五、工程施工说明及工艺流程 第一节、路基工程 (一)本项目路基改建于2012年8月8日开工建设,通达工程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5.0米,路面4.0米;超高:曲线半径≥150米的设超高,最大超高7%,采用中轴旋转方式。 (二)主线沿线路基坍塌,下边坡受流水冲刷路段增设下挡墙,下挡墙均设置为路肩墙(肩外墙)。上边坡破碎坍塌路段设置护面墙。 (三)主线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为路基强度不够,设计采用碎石土换填处理。(四)支线本路段土石方工程主要是路基扩建开挖,清理上边坡坍塌路段。(五)本项目原路基曲线部分超高偏小,不满足规范要求,本次设计对超高不足和局部坑塘路段采用碎石土进行调型。为便于施工,原路基病害处治后,路面底基层进行施工,避免薄层填筑产生分层。 施工工艺及方法: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严按有关设计、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全合同段的土石方工程由一个第一工程队负责施工。工程队根据工程地形,工程数量的分布情况,分成若干个作业面,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机械施工作业,实行钻、爆、挖、运、填、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每个作业面视情况分段长度为150-200米,日完成土石方量在500 m3~800 m3之间。 路基开工前,认真阅读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沿线的高填深挖地段提前安排施工,以保证路基有足够的沉降稳定期。使用全站仪对全段进行导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第 1 页共18 页 总说明书 第一篇: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 该设计路段为海南省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 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四、技术标准: 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 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 一、平曲线设计 1、选线原则 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1)直线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同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6V、反向圆曲线的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本设计速度为100km/h。 2)圆曲线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①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4)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1:1:1 到1:2:1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600m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170m 3)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