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论文)

如何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

——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陈海智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针对港口散、件杂货码头装卸货类、船舶结构复杂,装卸机械多样化等原因造成装卸作业难度、危险性大的特点,论述了有效辨识和控制危险源的必要性,就如何搞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散、件杂货码头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件杂货码头;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是有效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步,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特别是港口散、件杂货装卸作业,正确地进行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确定存在的风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从而达到减少和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下就我司(港口件杂货码头)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为例,介绍我们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些做法。

一、基本术语

(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包括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两个方面。职业危险因素是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职业危害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广义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可引起工伤事故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和可引起职业病变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狭义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就港口散、件杂货码头来说,可能某个部位(如圆筒仓、加油库)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装卸过程来说,可能是某个生产作业过程(如电工作业、吊装作业等)或某台设备(门吊、轮胎吊等)、设备中的某一部位(如氧气瓶、空压机安全阀或汽车轮胎等)是危险源。因此,对于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二)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三)风险和风险评估。风险:发生危害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认的过程。

(四)可接受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五)健康损害: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六)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七)工作场所:在组织控制下实施与工作相关的活动的任何物理区域。

二、危险源构成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三、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流程图

(一)划分工作职责

1、管理者代表:

(1)负责组织开展全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2)组织、建立公司级危险源辨识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各单位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2、劳动安全部

(1)负责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和指导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工作,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在公司范围内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控;

(3)协助各部门,对各级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全员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策划能力;

(4)负责制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二级单位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3、各部门

(1)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辖区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建立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并及时更新;

(2)组织、指导各班组及各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督促各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必要时对各班组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3)督促各岗位及时、有效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

施一览表》或岗位级风险管理手册;必要时对各岗位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进行评审;

(4)当本单位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4、各班组

(1)组织本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在接受新任务或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督促各岗位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

(2)建立保持本班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并及时更新;

(3)及时向本部门报告危险源的变化情况。

5、各岗位

(1)针对本岗位开展经常性危险源辨识活动,配合班组建立并及时更新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

(2)在接受新任务或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针对本岗位进行危险源补充辨识,并向班组报告危险源的变化情况。

(二)危险源辨识

1、辨识范围

⑴原则性范围

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2)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参观者、访问者及相关人员)的活动;

3)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内部和外界所提供的设施)。

⑵作业单元划分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对以下方面进行辨识与分析。

1)港区平面布局、仓库、车间等建筑物布置现状以及结构、防火、防爆、运输、通道、生产设施等。

2)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3)生产(装卸)工艺过程(主要是散粮装卸作业、散煤矿装卸作业、件杂货装卸作业、食用油卸船作业等)以及新的作业活动、新货种、新设备、新作业场所、新工具等。

4)生产(施工)设备、装置、工器具,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5)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有毒有害作业。

6)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2、危险源辨识时机

(1)各部门至少在每年第四季度应开展一次全面(是指:全场、全活动、全岗位、全员参加)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及时补充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

(3)组织开展实施非常规活动前,应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确保风险控制的主动性;

(4)当发现先期危险源辨识有遗漏时,应及时开展危险源补充辨识活动;

(5)当作业(或活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这些变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2)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投入使用或运行;

3)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时;

4)生产工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5)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如: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及人员能力等发生变化。

3、危险源辨识信息的收集

按照职责分工,各部门辨识初期应收集与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信息,进行作业划分、工作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等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施工流程、生产和作业活动清单、分包方作业清单,原材料的物质安全数据卡、机械设备清单、同行业出现的事故等。

4、事故事件分类

根据公司危险源及其特性,公司内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表述如下(但不仅限于):

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淹溺、缺氧窒息及中毒、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高温危害、危险货物泄漏、火灾、其他伤害等。

5、危险源辨识方法

⑴基本分析法;

⑵工作安全分析;

⑶安全检查法;

⑷预先危险分析;

⑸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询问、交谈等方法。

6、危险源辨识要充分考虑危害事件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时态;五种类型:粉尘、毒物、噪声、高温作业、其它危害因素。

⑴三种状态:

1)正常状态(如:每天正常生产、维修、施工等过程);

2)异常状态(如:停机、检修);

3)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

⑵三种时态:

1)过去(如:已发生过的事件、事故);

2)现在(如:装卸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运行状态);

3)将来(如:装卸作业活动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改进、新购等活动等)。

7、按照职责分工,各部门对辨识出的危害事件及危险源应进行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经确认后报劳动安全部备案。

(三)风险评价

1、劳动安全部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要求,制定每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具体工作计划下发给各部门,组织、指导全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2、各部门可按本工作步骤01中的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上报劳动安全部。

3、成立评价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现场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

4、风险评价方法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有风险是非判定法(也称专家直接判定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公司内推荐使用这两种方法。

⑴直接判定法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行业特殊要求,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直接判定,评估出不可接受风险。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违规”风险,并将其确定为不可接受风险:

1)不符合公司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和安全方针;

2)不符合标准或行业规范性文件要求;

3)公司已确定不能接受的风险;

4)员工或相关方不认可(或不接受)的风险;

5)上级主管部门不接受的风险;

6)曾经发生事故、至今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当被确定为“违规”风险后,可不再用其他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价。

⑵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其危险性(D)值的表示方法由三种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由D值确定风险等级。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2 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程度(E)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

⑶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原则,如下表:

(四)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⑴可接受风险(1级)应保持现行管理习惯或做法,不再实行新的控制措施,原则上不再进行管控。

⑵对2级风险危险源,可保持风险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度。

⑶对3级或以上风险的危险源,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将风险降至2级或以下水平。

⑷对不可接受风险,应仔细考虑现行风险控制措施,明确控制标准。若现行措施不足以控制风险,应明确或增加新的控制措施。

⑸对3级及以上风险,应制定新的控制措施,必要时,应制定管理方案,以有效降低风险,并评估新措施实施后的风险。

2、风险控制原则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危险源等级后,选择控制措施时要遵循“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先后顺序原则,考虑下列因素:

1)如果可能,应完全消除危险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2)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应努力降低风险,如安装防护栏、防护罩;

3)尽可能使工作适宜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力;

4)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措施;如列入技术改造措施计划;

5)采取管理措施,如用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进行运行控制;

6)采取维护措施,如列入维护计划;

7)在其他所有可选择的控制措施均已考虑之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8)制定应急预案。

3、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

⑴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的内容:

1)计划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状态;

2)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源;

3)是否已经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4)受影响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⑵评审方式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可采用会议、会签、审核、批准的方式进行,若采用会议方式评审,应形成评审会议纪要。

4、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的方法应依据风险控制的策划原则,结合实际选择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应急预案的培训及其演练等。

5、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报公司劳动安全部进行汇总。

6、劳动安全部将各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后的汇总结果及控制措施报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五)实施

1、劳动安全部根据制定的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程序、应急预案等要求组织进行风险控制的实施。

2、劳动安全部门负责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为现场检查和信息跟踪。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或修订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过程中予以评审。

(六)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更新

1、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除按正常的时间间隔(每年年末)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外,应考虑增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次数,并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信息。

(1)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

(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

(3)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4)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

(5)重大事件和事故引发的纠正预防措施;

(6)生产设备发生较大变化

(7)客户及相关方的抱怨或要求;

(8)其他情况需要时。

2、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更新以及新项目风险源辨识后,有关人员需安排接受安全培训,以确保了解危险评估及所需遵守的安全或预防措施。

总结:危险源的辨识是为了人,风险的控制要依靠人,搞好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要以人为本。危险源辨识不是几个人的事,要体现全员参与、全面辨识、不留死角这样一个特点,无论班组、车间或是企业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其中。

(作者简介:陈海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劳动安全部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地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宝石路1号,邮政编号510730,手机:139********,邮箱:chenhz7310@https://www.doczj.com/doc/1e4711496.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