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座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座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座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座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座稿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四篇课文和习作二、练习二。其主题是“自然的奥秘”。后三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单元训练要点:

1.通过朗读、背诵的训练培养语感,增加学生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2.在会分析自然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意义段。

3.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语的意思,提高成语运用的能力。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

4.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5.养成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6.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7.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予学生自主体悟、自由表达的空间。

单篇教材解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材解析:

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全诗共有6小节。诗人从祖国召唤起笔,又以祖国召唤收束全诗,首尾呼应,构思精巧。第二、三、四、五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紧紧围绕“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驰骋想象,探索大自然神奇的奥密,感受大自然绚丽的景色,。在形象的选择和诗节的布局上,诗人随着对大自然探索和发现的深入,次第有序地展示大自然绚丽和神奇的景色。教学中,应注意体会诗人在这一部分的结构中,发现和探索过程的逐渐深入,以及在这样的深入过程中,对诗歌形象的精心选取。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示和要求我们:“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根据课文特色和《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我们在进行教学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

1.把握诗意。

揭示课题后,教师不必径直解析,可以让学生自主解题,如:绿色的课本是怎样的?里面有哪些内容?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等等,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紧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收获,教师点拨。最后,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从整体上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现代诗歌往往语言比较浅近,内容不会那么深奥,学生大多容易抓住主要意思。但本文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所以,我们千万不可认为学生一定能一读就懂,一讲就会,有必要老老实实地引导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大概精神。唯有如此,后面的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展开,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得以充分实现。

2.领悟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阅读诗歌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即能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与作者的心灵交汇,相互融合,产生共鸣。显然,教学诗歌的最佳效果,便是诱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如果学生仅仅是把握了主要意思,抓住了一些语言形式和技巧,仍不能算作是读懂了诗歌。怎样诱导学生领悟意境呢?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字返回到原本真实的状态,让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声音、情感,逼真地再现出来。还要引导学生朗读,因为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3.超越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啊!大自然是那样的神奇、美好,我们岂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总是坐在教室中,钻在课本里?应该超越课本,回归自然,去寻找、去发现、去亲近、去热爱、去享受、去赞美、去描绘大自然的美!更要体会到,唯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大自然才会更美好!《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所以,教学本课,必须合理并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倡导学生阅读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课外读物,留意电影、电视、书报中的美丽风景,仔细观察、用心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景物。更多的时候,要亲近自然,如游览祖国的名山胜水,关注身边的花鸟虫鱼。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材解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写好“溪”“察”“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

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实现教学目标呢?我们来听听惠萍镇香格小学王伟华老师是如何设计教学的?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阐述稿

一、教材解读:

1.痴迷一生,无悔选择。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上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读着课文,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并为后世留下传世佳作《昆虫记》。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可以说,法布尔对他的科学事业是痴迷一生,无悔选择。

2.“迷”字指路,引领全文。

课文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某一事物痴迷,容易把人引向成功之路。全文共有十一个自然段,以“迷”字为中心组织故事内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第十自然段的第一句是:“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第十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是:“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显然,“迷”字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教学本文,应紧紧扣住“迷”字展开。文章所揭示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只有热爱、痴迷、执着追求,才容易实现心中的理想,走向胜利的彼岸。

二、教学构想:

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三、设计说明: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重点段落的教学设计。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2.能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充分感知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并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的妙处。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感悟痴迷。

阅读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学生只有通过全身心的阅读,才能找到文本中存在的“自我”,才能对课文的体会有滋有味。如前所述,“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一天傍晚,法布尔抓纺织娘;一是有一次,法布尔捉“小宝贝”。作者重点描写了捉“小宝贝”的情况。教学时,我重点抓住这部分,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

其一,引导学生从第五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句。你看,捉到了昆虫,“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尔的心中,昆虫的确是“心爱的小宝贝”。找到有关语句后,应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自然会读得感情充沛,入情入境。从而完成师、生、文本之间和谐的对话。

其二,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放进”一词,看上去平常,实质用得准确传神,我采用了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用得精妙恰当:“放进”写出了法布尔实在舍不得而又不得不这样做时的痛苦、矛盾心情。用“丢掉”、“扔进”,只能表现法布尔不喜欢昆虫,这显然与“痴迷”背道而驰。在比较中,让学生自己领悟“放进”一词所包含的感情,从而进一步体会法布尔当时痛苦的心情。最后,我略作小结,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要善于推敲,这样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又学到了写作的知识。

其三,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责骂。在一般情况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许捉昆虫,孩子便自动放弃了,而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是“怒气冲冲”、“厉声”的,态度相当严厉。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父母是最疼爱自己孩子的,可法布尔的父母却如此责骂法布尔,你同意他父母的做法吗?我们来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好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一下子拉近了与法布尔的距离,法布尔的事仿佛就是自己所经历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在思维的碰撞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法布尔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也突现出来了。

2.激活情脉,感悟精神。

法布尔对昆虫是如此的痴迷,仅仅是玩玩而已吗?不是,这种痴迷显示了法布尔可贵的品质——执着追求。法布尔何以成为“著名昆虫学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给予明确答复:“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研究昆虫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大体相似。法布尔如此,其他人又有多少可以例外?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亦即执着追求换来的。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我进而引导:“要想获得成功,光有“痴迷”够吗”?“除法布尔外,你还知道哪些人凭着‘痴迷’,实现了心中的理想”?让学生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数说古今中外像法布尔这样执着追求的成功者,亦可谈身边的人和事,并自觉地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执着追求,迈向成功,获得鲜花。

3.总结升华,学习命题技巧。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思考。课文中多处写到法布尔的两个衣袋鼓鼓的,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第十自然段中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第十一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这几个句子提示我们,这衣袋不是一般的衣袋,而是相当特殊的衣袋,里面“装满昆虫”。这特殊的衣袋就像舞台上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道具一样,不但巧妙地讲故事内容串联起来,而且突出地显示了法布尔的与众不同。看到这“装满昆虫的衣袋”,就会让人想到法布尔,想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想到法布尔执着追求的精神,想到法布尔正是因为执着追求,才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破解难题呢?在课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找出文中几次提到了法布尔衣袋里装满昆虫,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2)假如请你给课文定题目,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让学生比较命题的优劣。这样的设计,把化解难题与揭示命题技巧相结合,力求达到课堂的高效。

4.感悟与“训练”并重。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这一理念出发,除了渗透词语推敲、命题方法这些写作技巧外,我还设计了一些说话训练题,如“法布尔的口袋不仅装着昆虫,它还装着什么”?“如何介绍法

布尔的雕像”等,以此内化语言,真正为学生所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应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以上是我对《装满昆虫的衣袋》重点环节教学设计的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会前大家都已经看过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现在又听了她的教学设计的阐述,你有什么想法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赵晓欢、姜玲玲)

赵晓欢评《装满昆虫的衣袋》

有幸学习香格小学王伟华老师所备的《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我谈谈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环节和我的几点思考。

复习导入——简约而不简单

王老师以词语出示以及结合相应的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有效地起到了复习基础知识引出新知识的作用。让学生们学习起来感觉自然流畅,顺理成章。体现在: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环境的?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简简单单的一句过渡点出了环境与造就法布尔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开篇简约而不简单,值得学习。

思考:我发现你出示的词语中有着迷、迷恋和痴迷这三个词。而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是程度不同。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应该用一句包含这三个词的过渡句来贯穿全文呢?这样更有利于逐层逐层地对法布尔热爱昆虫进行剖析。

品读感悟——细节决定成败

王老师的品读感悟环节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他的细节处理。她结合了重点段落的领悟、关键词语的推敲、相关问题的出示,让课堂知识的传授变得丰富了起来。具体体现在:1.出示填空:法布尔()地对妈妈喊道:“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括号里可以填什么词?说说自己的理由。(引导学生联系“三天前”、“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不知是谁在唱歌”、“终于找到了”等词语体会纺织娘动听的声音对法布尔的诱惑以及法布尔捉到纺织娘后兴奋、激动的心情。)我觉得这里老师很好地运用了填空的方法对文本进行了补白,在得出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结合上下文思考并最终生成了答案。设计虽然看似简单,但也不难看出老师对细节处理的高要求。这种高效的细节处理在这个教案中体现在不止一个地方,如几个动词的推敲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作一一评价。

几点思考:

1.第六和第九自然段分别有一个描写法布尔心理活动的词语,“甜滋滋”和“难过极了”,其实我个人认为编者在这里是留着给孩子补白的意思的。夕阳下,法布尔美滋滋地在路上走着,想到_____。法布尔难过极了,心想____。

2.父母是最疼爱自己孩子的,可法布尔的父母却如此责骂法布尔,你同意他父母的做法吗?我们来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好吗?那我们同意的举右手,不同意的举左手。分别说理由。这个环节的去留。我觉得孩子心里肯定都觉得父母不应该责骂法布尔,但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效果,聪明的孩子中肯定也有违心地同意父母做法的人,他们故作姿态地说:“这样做是不好的,贪玩。”等等。我们与其说进行这样的表演,还不如考虑一下对挨骂后的法布尔心理的挖掘,更有利于我们对文本的探究。

姜玲玲评课稿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看得出王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实施教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体现语文学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我想一下几点值得大家学习:

一、挖掘教材、找到突口。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上逐节与学生读讲,无疑既费时又乏味。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重点,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之情,王老师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并一步一步推进,探究迷恋,痴迷。尤其在教学第三段时,老师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进一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两个典型事(“抓纺织娘”与“捉小甲虫”),并采用自读感悟、师生交流为主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二、突出重点,品读感悟。

教学预案的第二部分王老师先提出法布尔的几句话来重点理解。“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一只会叫的虫子!”“嗬,真漂亮!”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与迷恋。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学生仿佛也进入了当时的情境之中。后来又重点理解父母对法布尔的态度,老师和孩子们模拟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有一个小建议:在教学第四段时,学生对体会法布尔的对昆虫的热爱感受不够深刻。我想,泛泛而读是不够的,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理解。大家都见过田螺,感觉是平淡,可法布尔认为是漂亮。蠕虫在一些同学眼里是恶心,但在法布尔心中是漂亮。在这样的对比中,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就明显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想法,如有不妥,还望指正。

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痴迷”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整篇文章落眼“痴迷”,以小法布尔抓会唱歌的虫子、放鸭子的故事来生动地讲述他从小对昆虫“痴迷”程度。我们可以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抓住“着迷”,从一些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中感悟、体会出大自然对法布尔的诱惑,给法布尔带来的乐趣,感受法布尔身上的探究精神。

《变色龙》

教材解析:

《变色龙》,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

文中的观察方法,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发现变色龙,是作者对变色龙的最初印象。虽是最初印象,作者敏锐观察到变色龙的显著特点,体形怪,身体颜色与植物一致中预示变色的特点。端详变色龙,已由最初的观察到仔仔细细地看。作者端详变色龙,一是变色龙的外形,二是变色龙的捕食,三是变色龙的变色。文章最后写放回变色龙,放回变色龙重回大自然中,是在告诉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4.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建议:

1.重视图文结合。

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课文第九自然段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以准确、细腻的笔触,具体地描绘了变色龙各部位的特点。通过阅读,我们容易认识变色龙。为了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揭示课文题目后,可以用幻灯打出变色龙的图片或者直接观察课文题目右面的插图,说说变色龙的样子。在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第九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插图,相互提示,相互印证。如此一来,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清晰准确、实在了。在教学第十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读文后观察课文题目右面的插图,体会变色龙的舌头“长得惊人”。在教学第十四自然段时,也可以观察两幅插图:在褐色的树枝上时,变色龙是褐色的;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成了香蕉叶色”,不仔细观察,是不容易发现变色龙的存在的。总之,教学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时,应尽可能做到图文结合。

2.培养概括能力。

本篇课文文字内容较多,划分的自然段也多达十六个。文章用叙事的形式逐次展开,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现场,融入情境,靠近变色龙。特别是课文第一道第八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对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让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急急赶了过去”,要看个究竟。文章划分的自然段多,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文练习的第三题无疑是提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当然,也提供了学法,为学生抓住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就整篇课文而言,至少还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1)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主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怎样变色?它有哪些生活习性?等等。(2)找出、抓住文中的两个问句:“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抓住了这两个句子,学生就容易概括出,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是写变色龙“如何捕

捉食物”,第十三到第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真的会变色”。

3.引导从读学写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中,作者所安排的表达顺序及运用的表达方法,很值得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写小动物,要写其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其生活习性包括吃、住、睡、行等方方面面,本篇课文的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一一写出,只是重点介绍了变色龙是“如何捕捉食物”的,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这些是读者最不清楚又很想弄明白的,所以作者写得很具体。这样看来,作者写变色龙,用较多的文字写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如何捕食、怎样变色三个方面,做到了有重点,这是其一。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包括动嘴问、用耳听。比如变色龙反应迟钝,如何发现“猎物”的准确位置?这是作者怎样用眼睛看也不容易知晓的,所以,作者就虚心请教,用心倾听,获得的材料就比较全面,表达的内容易具体、深刻。此乃其二。作者在具体描写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分别写出了头、嘴、两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的特点。写“变色龙真的会变色”时,分别用上“先、接着、再”等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显然,作者表达时,严格按照一定顺序,这是第三。当然,这篇课文中还展示了其他一些表达方法,如变色龙反应速度之迟钝与捕食食物之敏捷形成鲜明对比;用问句讲上下部分连接起来,问句在某一部分又起到总领作用,等等。

以上表达顺序、方法,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读学写,通过读促进写,又通过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

《金蝉脱壳》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明白“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是课文重点段的浓缩,与下文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抓重点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把握重点段的学习。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

5.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6.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

7.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金蝉是怎样脱壳”的这一条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脑中清楚地映出没有脱壳的蝉是什么样子――“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没着柿子树往上爬。”然后重点感知蝉是怎样脱壳的,感受脱壳的顺序。脱壳后的蝉又是什么样子。通过抓住具体的描写,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在让学生了解感知了蝉虫脱壳的情景过程时,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观察习作方法和观察品质,激发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下面我们请大丰小学陈亚辉老师阐述一下对第二段中4、5两个自然段的设计理念。

金蝉脱壳之神奇有趣之处

大丰小学陈亚辉《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文章的3、4、5、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课文的4、5自然段又是第二课时的重难点,对于这两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准备通过让学生读文字、找句子、划词语,填表格,看动画等形式来感受

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所以今天我就着重阐述一下我对第二段中4、5两个自然段的设计理念。

4、5自然段主要写了金蝉脱壳时和脱壳后的情景,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理清顺序,掌握重点

1.对于金蝉脱壳的过程,主要是按背——头——脚——尾这样一个顺序写的,条理清楚,语句也不难理解,但如果学生不仔细去读的话,那也是混乱一片,所以我先要求学生花一定时间去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金蝉脱壳的顺序是怎样的,分别由哪几句话描写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这是让学生总体把握金蝉脱壳的过程,理清顺序,使学生的头脑中有个初步的印象。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老师相机出示“背——头——脚——尾”。

2.接下来再进入局部的感悟阶段,让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蝉儿各部分出壳的过程。可以问“你认为哪个情景最奇特?请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词语,也可以写一些批注。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仔细品读,体会就更深了。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感悟,可能有些学生认为蝉背出壳情景较奇特,而有些学生认为尾巴出壳的情景较奇特,所以教师让学生回答时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理由,这里没有对错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感悟,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但是教师也不能放任自由,各个都是重点或各个都是非重点,因为这一段中蝉尾出壳的情景写的最详细,所以教师要适时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部分内容上,当学生提到蝉尾出壳的内容时,就要抓住时机仔细阅读。在教学蝉尾出壳这一内容时,主要让学生抓住其中的几个动词进行体会交流,先让学生找,再读再想象,从这些不同的动词中想象蝉在脱壳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神奇,然后再次朗读细细体会,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

3.到这儿,并没有说金蝉脱壳的内容就讲完了,其实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别忘了,那就是对这一段写作方法的一个总结,你可以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作补充。这一自然段写金蝉各个部分出壳的过程写得这样生动有趣,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而且作者用的一连串动词更是将这一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没有这些动词可能这一段就不会这么生动有趣了。所以在这里要让学生学会在平时生活中要用自己的慧眼去细致观察,以及在写作中一定要用词精确。还有这一段写蝉各部分的出壳内容有顺序、详略得当,这其实也是在教学生平时写作时要按顺序写,而且详略要得当。

二、小组交流、合作填表

课文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蝉脱壳以后身体所发生的变化。这里我通过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蝉儿发生了哪些变化,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填表,然后全班一起交流。表格形式清晰明了,学生自主完成,既能更深地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记忆。

三、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刚才师生一起读读、写写、悟悟,基本上了解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和脱壳后的变化,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单从文字上去理解感受可能还不够,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其神奇之处,而视觉冲击对于小学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我这里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PPT观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在学生观看过后可让他们谈谈其感受,这时候学生可能更有话要说。

四、再次朗读感受其神奇有趣

学到这里,让学生再次朗读,细细体会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从而也走入作者的心里。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课文中的重、难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的阐述,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再请各位提提意见。(陈亚东、朱红莉)

陈亚东评述《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时的情景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离不开充分的朗读。为了体现朗读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在每次读之前,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次,是默读,理清金蝉脱壳的顺序。第二次,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让他感到金蝉脱壳时奇特动人的词语,用心体会,交流。

教师还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让学生在默读课文时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再与同桌讨论讨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认为这一部分最好引导学生抓住金蝉脱壳时动作及颜色的描写,读书、联想,想想此时的蝉虫像什么,让学生咀嚼、感悟、品味文本,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表达,并且感受生命的美。

在同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一)体会蝉儿的可爱。

1.出示句子: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

2.自由读句子,说说从加点的词中你体会到了做什么。

(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可爱、天真等。)

3.你觉得此时的蝉就像什么?(此时的蝉就像天真的孩子)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他正潇洒、协调地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呢。此时的蝉虫又是一位魔术通过老师激情导读,学生边读边想象。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抓住些动作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及蝉儿动作的自然协调。

1.填动词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爪(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2.齐读。想象:整个动作配合得那么自然协调,此时的蝉又想什么呢?(一位体操运动员)

(三)出示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用一个词语概括蝉儿翅膀和颜色的变化。

(奇迹般的变化;神秘莫测;令人惊奇)

2.这时的蝉真像一位魔术师。

(四)引读课文。

导读第五小节:蝉儿脱壳的过程真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你瞧,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你看他正高兴地嬉戏呢!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他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得多么潇洒、协调。此时这只蝉虫又是位魔术师,不断变换颜色。学生边读边想象。

这样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奇迹般的变化”,领悟神奇动人。

(五)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1.出示诗朗读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

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

休息一会,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

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付出了多少努力,终于创造了奇迹。

学生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华美在于不畏苦难、勇往直前。生命的成长过程神奇美妙,如诗如画。金蝉脱壳创造了奇迹,这是生命的超越。)

最后,在体会写法,总结升华部分,建议出示练习中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观察的名言,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意义,观察是智慧的能源,告诉学生生活当中也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海复小学朱红莉《金蝉脱壳》评述稿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不清楚,只是靠从作者的语言文字当中去了解或查资料并没有亲眼所见,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认真学习了陈亚辉老师的《金蝉脱壳》,收获很多。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朴实、有效,值得我好好地学习。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想与在座的各位交流一下。

陈老师在设计时,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能读懂文本,并把自己获得的清晰的“脱壳过程”通过读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感受这一过程的奇特及习作的方法。

在设计时陈老师采取直奔重点的方法,一开始简要解读过“金蝉”样子后,就直接教学“脱壳”,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上,紧接着又重点感受脱壳后的“奇特变化”。最后再总结、强调写法。陈老师的课备得很实在,做到了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课离不开诗意的升华,也离不开扎实的训练。课堂训练,不需要美化,不需要点缀,只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扎实地巩固与练习。陈老师的课堂训练就很扎实。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时,陈老师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填写“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在课堂的检测环节,让学生在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激发了观察的欲望,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形成了观察的能力后,陈老师安排学生制作动物明星卡,引导学生尝试观察、练笔,要求对所观察的小动物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实现了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检测环节的安排很好,但我认为是否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生动有趣,更细致的场面,为他们的有效观察铺好路呢?譬如提示学生可以观察:母鸡下蛋、公鸡啼鸣、公鸡斗架、猫捉老鼠、狗儿看家、小羊喝奶、鸬鹚捕鱼、蜜蜂采蜜、壁虎捕蛾、蜗牛爬行等等,然后再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观察得仔细的场景,写一个情景片段!同时要求学生向文中的小作者学习写法,注意有顺序、有感情、有详略。

有价值,值得教的地方太多了,但一节课毕竟有限,很欣赏陈老师简洁务本、务实地处理教学环节,围绕文本的主题,选择最有价值的东西去组织教学。

以上,只是本人的拙见,讲得不好,还望见谅!

我认为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感悟奇特的情景,二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三是激发探究欲望。陈老师的设计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

练习二

教材分析:

本练习共安排了五道题目: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点: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建议:

这个部分我们重点探讨如何教好“语文与生活”这一内容,我们先来听听启隆乡顾海梅老师的设计理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阐述

启隆乡学校顾海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二“语文与生活”是歇后语的教学。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很多歇后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经常能用到,孩子们对此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歇后语的解释只是一句带过。而且我认为在教学中呈现的歇后语才是最好的理解形式。在故事中,在朗读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就知道:“哦,这就是歇后语!”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我就抛砖引玉先用《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也激发大家讲故事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导入部分,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暑假里有没有看《三国演义》呀?老师也想来说上一个其中的故事。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就是指以竹、木板责打犯人的背部。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有人就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为黄盖真的来投靠他了。以至于后来的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还可以说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故事讲完了再引出: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虽然我们课本上的五个歇后语都是属于故事类的,但是我想既然我们学歇后语就不能只了解这一类。涉及的内容应该更广一点。于是我就设计了给歇后语分类这一环节。

(1)谐音类,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3)喻物类,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如: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4)故事类,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到这里再提出“像这样的歇后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孩子们一定能说出很多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歇后语。例如:外甥打灯笼——找舅(照旧)、竹篮打水——一场空、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犹未尽时让他们讲讲自己了解到的课本上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自己。在故事中体会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我们不仅要理解歇后语的意思还要学以致用,同学们讲完故事后再让他们在句子中填入恰当的歇后语已经不是难事了。不光会填,还要能说说用了歇后语以后的妙处:风趣、形象、生动。体会到好处后,积累就变成了孩子们自发的需求了。一个接一个有趣,生动的歇后语会把课堂推向高潮。这些歇后语都是人们在创造中对生活的沉淀。正因为有他们的创造才有今天这丰富多彩的语言。那么我们应该继承我们先人的这种精神。在生活实践中去创造。我想继承流传下来的文化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那我们永远都不会进步,所以在学习之后就应该有模仿,有创造。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很有限,但是要给他们机会创造,要让他们有创造的激情。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也应该给他们十分的肯定。所以我给出一个故事让学生通过他们了解的故事接后半句。降低难度,让孩子们跳一跳能摘到“桃

子”。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在后面又出现了是不是重复了?其实是想要让学生再次体会歇后语不是固定不变的,我还可以说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草船借箭——多多益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语境中我所说的“草船借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歇后语这么有趣,课后积累一定会变成一种乐趣,交流个人的收获会变得兴趣盎然。

对于练习的教学设计平时关注的比较欠缺,所以其中有很多的不到之处希望大家能够指出批评意见。让我的教学设计更完善。谢谢!

听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张柳、宋碧波)

《语文与生活——歇后语》评述

宋碧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歇后语的教学设计中,顾老师注重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积累、拓展,并实际运用。让学生真正明白歇后语从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揭示一个道理,歇后语来自于生活,生活孕育了歇后语,歇后语又丰富滋养了语文。

在本教案设计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重课堂导入: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苦肉计》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二、重积累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有机运用积累的歇后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

三、重课外拓展:让学生说说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有效实现课内课外迁移,形成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成分较少,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朗读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领略歇后语的魅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积累这些歇后语。

还有一点我想提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歇后语的类别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让学生给歇后语分类,并分别举例,我觉得有点难,而且不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应该删去?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读的五个歇后语,实际上每个都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把最喜欢的那个故事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老师,我最喜欢“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师:这个故事是讲的谁?

生:讲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师:对。下面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学生讲故事)

师:你讲得真好,很精彩!你们再想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小声议论)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下苦功夫,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师:我们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把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说出来吗?

(生讨论后表述)

生:功到自然成。

师:很好。你们刚才说的就是这个歇后语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它的含义。一个完整的歇后语前半部分都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它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学会在平时的说话中用上歇后语。

师:请问刚才讲故事的那位同学,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我是通过查工具书找到的。

师:还有谁知道这个故事,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请教别人的。

生:我是从电视里学到的。

生:我是听我爷爷说的。

……

师:你们做得真好,很善于学习,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一定要做有心人,这样语文就学的更好。

点评:这个片段的精彩之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热情,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总结。二是在授课中贯穿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另外,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引导学生总结出合理的答案,也是值得肯定的。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2011-11-09 12:51: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语文 集体备课 杂谈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

(生自由勾画、练读后)你勾的是哪些句子?来,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评:“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听你这么一读,桑娜一家实在太穷了!”)当有人读到下面这段时(课件:“桑娜沉思……菜只有鱼。”另加可控制的凄婉音乐。)问:“这一段的确很感人,催人泪下!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这样吧,想读的都站起来,咱们一起读一读。”(配乐。) 二、体悟“穷人”的美好心灵 ○“桑娜”—— 1、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桑娜”在丈夫冒着危险出海打鱼,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却还是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 2、(课件:“西蒙”惨死图。)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来,和善良的孩子握握手。) 同学们,那“桑娜”又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孩子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3、生准备、交流。 4、汇报并采取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课件:“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刚才我看同学们勾的都是这些句子,那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谈谈你的理解。 “他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师串评:是的,面对“西蒙”的悲惨病死,面对邻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婴儿,“桑娜”——如此善良的渔民,怎能不这样做呢!?她本能地决定:非这样做不可!(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她忐忑不安地想。” 你知道什么叫“忐忑不安”吗?(形容心神不定。)谢谢你告诉大家“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啊,“桑娜”抱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生答后师串:是啊,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丈夫会同意吗?自己的生活已经贫困到了极点,再加两个孩子,养得活吗?但是不抱养两个孩子,他们也活不成啦!想到这些,桑娜矛盾极了,怎么安得下心来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说自己的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 师串评:不错,作为“桑娜”和“渔夫”——生活极度贫苦的劳动人民,置身于沙皇的黑暗统治,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来,读一读。)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群众备课记录(一): 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 月8 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经过这样的学习及分析,对于新教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帮忙很大。 群众备课记录(二): 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备课地点:阶梯教室学科:语文 主备年级:xx 年级 时间:xx 月xx 日 备课中心问题: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思考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能够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3、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群众备课记录(三): 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 冼建南、谢健民 时间 4 月1 5 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 反思常规教学检查的状况 备课资料 1、有关学生作业、练习册完成的状况,解决问题。 2、讨论怎样教学圆锥、圆柱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群众发言记录 1、从检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小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书写较差。还需要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2、冼建南:我们课本上只讲了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但考试时有些灵活的题会考到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和圆柱的高的关系;或当他们等体积,等高时,他们的底面积的的关系,每年考到这类题时,学生还是弄不懂。 3、谢健民:最好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看,解决这类题最好用方程解。小结 1、今后加强学生的书写,也就是态度要抓好,培养好。 2、统一圆锥及圆柱的关系的教法。 群众备课记录(四):数学组第一次群众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3.3.5 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缺勤:无 群众备课资料: 1、上次群众备课分工任务完成状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状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状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群众备课其它资料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 节课的练习资料。群众备课记录(五):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校园群众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冼建南谢晓华时间2010 年3 月11 日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第一、二单元单元分析及错题 备课 资料 ①讨论第一、二单元的错题分析及解答方法。 ②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③课件制作的分工。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好处的两种量时,要事先规定哪种量为正(或为负)。 2、谢晓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如-8 和-6,8>6,所以一8v—6。

集体备课主持词

集体备课主持词 篇一:语文集体备课主持词 语文集体备课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校近几年来注重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扎实推进课 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而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 关键环节,集体备课更能集思广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举办了多次 集体备课研讨会。今天,我们刘集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 组全体教师集体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本次集 体备课的主备人是张金艳老师,下面请张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对本单元进行教材疏通。 ——张金艳教材疏通—— 刚刚张老师已经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等方面对本单元进行教材疏通,接下来请其他的老师进行补 充发言。 ——(陈平)—— 刚才几位老师围绕主备人的教材疏通进行了更为细致 的补充发言。 下面请大家就本单元的教学联系我校制定的教师教学 要求

三三三工程进行探讨。我们首先探讨的是教学要求三必 讲,即核心内容必讲,思维方法必讲,易错易混必讲。请蒋 玉梅老师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接下来我们探讨的是教学要求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 不讲学生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请孟小路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最后我们探讨的是教学要求三到位,即训练到位,讲评 到位,二次订正到位。请李桥老师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刚才大家能就本单元的教学联系我校制定的教师教学 要求三三三工程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 突出四基,做到四精,坚持四必,达到四会是我校制定 的课堂管理规定四四四工程,下面再请大家就本单元的教学 联系我校制定的课堂管理规定四四四工程进行探讨。我们首 先探讨的是课堂管理规定突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请李桥老师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下面我们探讨的是课堂管理规定做到四精,即精讲,精 炼,精改,精评。请孟小路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接下来我们探讨的是课堂管理规定坚持四必,即有发必 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奖。请蒋玉梅发言、、、、、、

谈幼儿园教育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谈幼儿园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机关幼儿园唐茵 二期课改以来,大部分幼儿园都在努力的探索适合本园教师发展的园本教研与培训的新路子。作为教研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集体备课也日益受到幼儿园、教师、研究者的关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拓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老师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实现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幼儿发展规律、研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教研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中,对有关集体备课的理论、案例进行了学习、分析、研讨和实践。今天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幼儿园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概念: (一)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幼儿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的。狭义上的备课是指教师为课堂设置预案,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确切的说备课就是教师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和间接经验(查阅收集资料)来领悟把握教材,结合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进行梳理使之形成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了解幼儿的实际、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准备教学具、最后形成教案的过程。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教师自发或幼儿园牵头组成一定的教师群体针对教师个体在备课方面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采取讨论、交流、讲座等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研究活动。 二、集体备课的本质: 对集体备课的本质认识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是研究,另一种指向是优势整合。

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发言稿 尊敬的教办专家、兄弟学校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级上册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一板块我们对六级上册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窒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课时。其中,精读课文课时,略读课文课时,口语交际课时,习作课时,“回顾·拓展”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 二板块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六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六七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尤其是今·汶川大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docx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教材分析 : 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 辨认形状 " 。圆形、星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这六种形状,其中前三种形状的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写,并初步运用what shape is it? 将形状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进行交际。 教学内容: part b c 设计思路 : 本课的课题是shapes 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鉴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不少同桌协作和动手操作的环节,以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尽量使所学知识与实际靠拢,尽可能多的利用实 物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操练。 教学目标 :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听说读写四个单词(shape, circle, square, star,);能听说读三个单 词(diamond, rectangle, tr-ia-ng-le); 2. 能运用 what shape is it?或what shape is the...? it's a/an...进行口语 交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以上单词及句型 2. 注意单词shape, rectangle, tr-ia-ng-le的正确发音 教学准备:

六种形的若干、卡片、一糖、剪刀、一白,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打开的盒子。 教学程: step1.greetings and free talk a:t: good ?, boys and girls. s:good ?, mi ? b:t: hello,girl,do you like singing?/what do you like? s1: ? t: hello,boy,can you dance?/what can you do?. s2: ? t:what can i do?i can draw.now i am drawing.i am drawing some shapes.( 在黑板上画形、菱形、三角形,画)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each: “shape”出示卡片,用 she tape 帮助音,开火,拼写 。揭示: today,we ’ll learn unit 9 shapes.(加s) 2. t:if you learn well, i’ll give you a star. teach“star”,用car 来 帮助音,开火,拼写。 3. t: look,this is a magic box.(指板好的盒子)if you say the order: “what shape ,what shape?”(板)it’ll give you many nice things. 用不同的奏把what shape 个口令熟。

集体备课总结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成长教学反思中超越 随着教育的发展,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今天的集体备课,我是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在此,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现将今天集体备课活动感悟和反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是我的感悟: 第一、集体备课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难得的“教学蓝本”。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书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再次修改,集各人教案优点于一体,集体的智慧产生出了较为圆满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可以说,这次集体备课,我认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往自己备课,有时会思路狭窄或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我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备精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轻松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第四、集体备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三点是我对今天会议的反思和今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教研心态。首先我自己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把握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组织好全乡教师的常识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老师方面,其实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

集体备课展示的发言稿

篇一:集体备课总结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成长教学反思中超越随着教育的发展,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 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今天的集体备课,我是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在此,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现将今天集体备课活动感悟和反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是我的感悟: 第一、集体备课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难得的 “教学蓝本”。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书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再次修改,集各人教案优点于一体,集体的智慧产生出了较为圆满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可以说,这次集体备课,我认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往自己备课,有时会思路狭窄或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我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增 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备精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轻松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第四、集体备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 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三点是我对今天会议的反思和今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教研心态。首先我自己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把握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组织好全乡教师的常识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老师方面,其实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 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东西太幼稚太肤浅,所以常常与会静听,不发言,少表态;后者总想“偷工减料”,能不沾就甩手。这两种心态都缺少奉献精神,前者少思想交流,后者缺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我们教师有一种可贵的心态,那就是学术交流的自由和平等。 2.加强课堂听课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途 径。集体备课,主

语文集体备课主持词

语文集体备课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校近几年来注重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而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集体备课更能集思广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举办了多次集体备课研讨会。今天,我们刘集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是张金艳老师,下面请张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对本单元进行教材疏通。 ——张金艳教材疏通—— 刚刚张老师已经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对本单元进行教材疏通,接下来请其他的老师进行补充发言。 ——(陈平)—— 刚才几位老师围绕主备人的教材疏通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补充发言。 下面请大家就本单元的教学联系我校制定的教师教学要求

三三三工程进行探讨。我们首先探讨的是教学要求三必讲,即核心内容必讲,思维方法必讲,易错易混必讲。请蒋玉梅老师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接下来我们探讨的是教学要求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讲学生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请孟小路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最后我们探讨的是教学要求三到位,即训练到位,讲评到位,二次订正到位。请李桥老师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刚才大家能就本单元的教学联系我校制定的教师教学要求三三三工程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 突出四基,做到四精,坚持四必,达到四会是我校制定的课堂管理规定四四四工程,下面再请大家就本单元的教学联系我校制定的课堂管理规定四四四工程进行探讨。我们首先探讨的是课堂管理规定突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请李桥老师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下面我们探讨的是课堂管理规定做到四精,即精讲,精炼,精改,精评。请孟小路发言、、、、、、请其他的老师补充发言。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 关于集体备课的发言材料(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就说一下我校在集体备课和青年教师培养这两方面的具体做法。 关于集体备课 1.提高认识,提供方便。 要让老师们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只有意识跟上了,才能有效的开展这项活动。让每一位老师认识到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再把备出来的成果运用到每一节课中。给老师们提供集体备课的条件,我校七年级四个班,八年级三个班,九年级三个班,共10个班级,专职教师48人,老师办公室的分配基本上是同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个办公室,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 2.备课要求和备课形式。 从开学初,我们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时间为周一和周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具体时间由各备课组的自行安排,但不得超过星期二。安排过后报教导处,以后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学校领导随机进行旁听。要求同级同学科老师必须参加,备课时有主备人,有集体备课记录,由组长负责,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 1 / 19

路,通览教材,明确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形式大致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3.备课原则和备课过程 我校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基础训练、统一教学进度。过程中,因为各个班级的学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每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记录,有反思。由备课组长组织,有主备人(轮流)。一般情况下一按照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先后顺序进行,因为备一周的课。研讨时,先由主备人对自已所备教案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解说,然后组内其他成员根据自已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订和必要的补充,形成共性教案。同时,备课组长还要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4.形成共案,同上一节课。 20xx年以来,我们对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各备课组在每周的单元集体备课之后,确定一名教师进行学案导学设计,就是由主讲这一单元的教师确定一节本单元有代表性的内容,事先进行精心备课,然后再在备课组内进行讨论修正定稿,然后按其进度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开公开课,所有组内成员参与听课评课,各科教研组长参与并主持活动,所有听课人员都必须参加评课,并写出评课意见

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串词

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串词【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我们集体备课的现场为我们指导工作。今天,我们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集体备第十单元《统计》这部分的内容。 下面开始点名: 一:点名...... 二:本次集体备课由庄小清老师和赵娜老师主备,陈以胜老师记录。 二:请主备老师庄小清老师谈谈《统计》和备课思路。 三: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第一课时,下面我们请赵娜老师演示第一课时的。 四:刚才庄老师和赵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现了《统计》的教学思路和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下面请各位老师谈谈对这部分内容和教学想法。 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刚才,在研计中我们大家也都注意了这两点。希望各位老师在教学中能继续贯彻这种思想,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六:布置下周作业,布置下一次备课的主备人、演课人、和记录人。

【篇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裴宏帅老师,在我们科学教研组的课堂评优活动中,为我们明天准备了一节展示课,她是我校的教学新秀,工作兢兢业业。她所执教的这节课内容是《磁铁的力量》,对他这节课,我们大家通过分析教材,钻研教参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为了更好的开展好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说、以讨论课活动。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的说出来。 程序: 一、先请裴宏帅老师通过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前准备、说教学流程六个环节说说本节课内容和设计思路。 二.评议课:裴宏帅老师对自己的课说出了自己的认识,下面老师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评价。 三、业务学习: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在研修一下有关方面理论,为我们指点迷津 四.、总结发言 其实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校教师们的困惑。今天感谢业务学习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让我们获得启示,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去推进新课程改革朝着纵深发展。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教师对我们这次教研工作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集思广义针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提几点建议。 1.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切实找准每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低年级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避暑山庄小学 数学低年级组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杨华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欢迎双桥区教研室的各位领导来参加我们避暑山庄小学数学低年级组教研组活动。今天我们教研组的主要内容是对冀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集体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集体备课是我校数学组多年来一直贯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我们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体现新课改理念。在集体备课中坚持“四定”、“五备”: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也能够参与到我们的集体备课中来,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本次教研组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是承担我校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数学教学工作的马艳华老师,马艳华老师多次讲授区级、市级公开课并获奖,是我校非常年轻有为的教师。下面请马艳华老师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进行说课。 过渡语一:刚才马艳华老师对教材、学情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请在座的各位老师看一看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合理?教学重难点把握是否合理?

过渡语二:各位老师已经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达成了共识,下面请马艳华老师谈一谈对创设情境这第一大环节的教学设计。 过渡语三:这是马艳华老师对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和预设,请各位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过渡语四:《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我们就以分桃子为导入,以一半为起点开始本节课。接下来请马艳华老师介绍她对探求新知这一环节的设计。 过渡语五:哪位老师对认识二分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语六:下面请马艳华老师接着说认识三分之一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过渡语七:哪位老师对认识三分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语八:下面请马艳华老师接着说认识四分之一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过渡语九:哪位老师对认识四分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语十:下面请马艳华老师接着说归纳整理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过渡语十一:哪位老师对归纳整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语十二:下面请马艳华老师接着说课堂练习这一环节的教学设

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尊敬的省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谈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以及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我们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是讲述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这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板块,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教材的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第三板块,说说我对《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备教学目标 一、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备教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备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主持发言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主持发言篇一:小学数学低年级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避暑山庄小学 数学低年级组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杨华 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欢迎双桥区教研室的各位领导来参加我们避暑山庄小学数学低年级组教研组活动。今天我们教研组的主要内容是对冀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集体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集体备课是我校数学组多年来一直贯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我们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体现新课改理念。在集体备课中坚持“四定”、“五备”: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也能够参与到我们的集体备课中来,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本次教研组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是承担我校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数学教学工作的马艳华老

师,马艳华老师多次讲授区级、市级公开课并获奖,是我校非常年轻有为的教师。下面请马艳华老师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进行说课。 过渡语一:刚才马艳华老师对教材、学情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请在座的各位老师看一看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合理?教学重难点把握是否合理? 过渡语二:各位老师已经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达成了共识,下面请马艳华老师谈一谈对创设情境这第一大环节的教学设计。 过渡语三:这是马艳华老师对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和预设,请各位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过渡语四:《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我们就以分桃子为导入,以一半为起点开始本节课。接下来请马艳华老师介绍她对探求新知这一环节的设计。 过渡语五:哪位老师对认识二分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语六:下面请马艳华老师接着说认识三分之一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过渡语七:哪位老师对认识三分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什么想说的?()

学校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讲课稿

学校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清凉完小周维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出示句式——祖父的园子是。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流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五月份集体备课现在开始!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对语文教研室教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提供这样宽敞舒适的环境,方便我们语文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其次还要感谢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为本次集体备课所做的充裕的准备工作。 现在首先由我来宣读本次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方案。 下面进行活动第一项:备教案。教案,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作业、时间分配等。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书面形式,也是课前的初步计划。教案撰写提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即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完成优秀的纸质教案依然重要。只有精心设计教案,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案的撰写虽然只是组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是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一.本次集体备课,备教案环节,我们主要是要明确如何完整地书写教案,下面由我来宣读教案的书写规范。请大家打开自己的教案,看看自己的教案书写是否完整规范。 一封面 年——2013年度二学期 2.专业:语文教研室 级班 4.姓名 二. 教师课程表 1.完整填写课程表。 2.课程名称:语文 3.教师姓名 4.制表人签名 5.自2013年3月4日实施(新生班3月7日) 三.出勤统计表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同封面) 2.姓名 3.记录出勤情况,标注未出勤以及迟到学生。 4.记录学生课堂成绩。 四.教学计划(同上交教务处计划)

集体备课讲座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讲座稿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个话题“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说到备课就自然而然会想到当前教师群体的主要备课方式----个体备课,即参考课标、教参、教辅、分析教材、准备教具(媒体)并形成文字方案(教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集体备课的优势与作用日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接受。集体备课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将从五方面来谈谈集体备课: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 二、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三、集体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四、对集体备课的反思及建议 五、集体备课的误区 下面我先来谈谈什么是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教研组集体研究、讨论该教师讲课内容,帮助该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常规的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来集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群体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三人以上(含三人)任教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成立备课组,两人以下(含两人)任教的年级学科可与不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组成备课组。

概念: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二、如何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 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一)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实行三级管理即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由教务处实施管理,教研组长指导,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二)准备工作 1、集体备课前,至少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主持人(一般应为教研组长)、主备人、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者,要求参与者事先个人备课。主备人至少提前三天将备课补充资料、可用课程资源、参考预案等相应材料发至每个参与备课人手中。 2、学期初备课组长,根据学校要求制定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3、教师携带教材、教辅材料、教案、集体备课纪实等。 4、主讲人准备的主讲的材料。

音体美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音体美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教学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音体美教师的技能和每个人的特色。 完善教研工作机制,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的学习,以“三疑三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优效、高效地教育教学。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 加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能力。遵守教育局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打造成一个有特色的教研组。 二、具体措施: 1、认真开展教研组制定的各种教研活动。 2、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沟通教学中的信心。加强教育教 学研究和交流,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 性,实践是重点,以学生为重点,以学生学习为主中心,形成每一个教 师的独特教育教学风格。 3、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形成和谐共进学习的工作氛围。形成相互,协 作,团结,谦让,爱护,关心的良好教风。 4、把“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充分应运到教育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做到, 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养 成爱学习,乐学习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学习 的能力。 5、教学中做到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和提高。 6、加强教学班级的常规管理,更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身管理的能力。 抓好班级纪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7、认真组织开展好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分格,发展音 体美特长生。 8、建立长效地集体备课制度,把校本培训的内容落实到实处,上课做到 “三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认 真上好每一节课,要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新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进行愉快、主动探究性地学习。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9、每一位教师,争取每一节课都要写教学反思(即反思学生,反思教学 过程,反思教材,反思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育 教学的能力。 10、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做到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坚持自学,养 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形成浓厚的教育教学读书的好氛围,提高教师的 自身素质,写出读书体会,随笔。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学习, 自己读书的经验和体会。 11、加强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培养选拔音 体美特长生”。 12、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案例,总结教学经验。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 学心得,博客,读书随笔和心得,坚持每天写一篇,做到针对性强,措 施可行,方法新颖,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3、积极参加教育局、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