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如何复习

初中生物如何复习

初中生物如何复习
初中生物如何复习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很多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往往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文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有效地上好生物复习课做了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九年级生物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复习课又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课,复习课效果的好坏与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加上复习课又比较难把握,所以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复习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

1、重放轻抓。“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2、重文轻图。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中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但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的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3、重练轻讲。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靠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

4、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许多学生虽然记住知识本身,但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在中考中拿不到分。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

5、重数量,轻质量。在复习中,设计适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但在设计练习题时,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练习题的量,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练习题的质,这是不妥当的。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运用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相反,一道不科学、不严密的题目,会把学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而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复习效果。

以上是许多教师在中考复习中常犯的一些问题,那么,如何上复习课,做到有效复习呢?

二、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1、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评价标准要求的理解,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主干性的知识为重点。因此,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知识网络。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难以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构建知识网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抓住核心的知识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对知识进行整理,概括:一本书的内容讲完了,这本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一般的学生是不会归纳、概括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如,学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可以列出如下标题:(1)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来进行综合复习。(2)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对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进行综合复习。

其次,对知识进行串联:就是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如学了植物体的组成,可以将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将这些知识单列出来,因为这些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若不如此,尽管我们以前给学生上了新课,后又进行了复习,如果再问学生:植物体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仍会摸头不知脑,答不上来。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弄清该单元、该章节的知识结构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知识框架(或知识树);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缺漏所在,以确定复习的重点,以此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弄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典型题目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查漏补缺

比如以光合作用的过程为核心,可以联系以下知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叶片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做到温故而知心,知识的复习要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抓住几条主线,通过相关的知识串联,也是构成知识网络的重要途径。比如:通过植物生长过程这条主线,可以联系: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等);植物的生长(水分的吸收,无机物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运输等);种子的形成(开花和结果,受精作用等)。

(3)把分散的知识归类整理,也可以使知识网络化,

在考试复习中,生物课还是要回归教材,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一般老师在组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对于被动建构的知识网络、每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整理清楚,主干知识通过试卷串联起来比如:教科书中多处涉及到水,可以将水成分含量、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水分的散失与合成、水污染等相关知识整理在一起。

2、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至于实际问题情景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当地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加强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考试中暴露出的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果实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

a.根的吸收作用

b.茎的输导作用

c.叶的光合作用

d.花的受精作用学生错选a,正确的答案是c。

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方法。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是生物学的基本组成单位,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阅读理解、识图分析、综合分析、自学迁移、语言表达、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处处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关注学生健康,针对环境保护,爱滋病、口蹄疫、非典性肺炎、无土栽培、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害虫的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新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发展前景的关注,对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再将知识服务与社会,生物学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有可以用生物学的原理,概念,规律去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用或设计真实的情景,将所学的知识还原到鲜活的社会实践中,考试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情景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例如:60.小明到了夜晚总是看不清东西,他应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 的食物。学生错答铁、钙、锌等的很多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以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类考题。

3、强化对图表信息采掘的训练

恰当的选择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挂图、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创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识图”关键是如何采掘图谱信息,看出图谱的含义,甄别图解中细微的变化,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挖掘“识图”切入点,达到让“无声”的“图表”变为有声的语言,因此,对课本中的图要做到有图必识,有曲线必分析.在复习时教师要帮助叙述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关系图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努力将教材中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某些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规律转换成各种形式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处理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图表、曲线等提供的信息来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精选例题演练,强化适应性、灵活性

(1)中考试题在较好地体现基础的同时,还着重的考察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因此在试卷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相对难度的试题,所以在复习阶段,教师应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强的习题,进行练习,好的试卷不仅符合考试内容改革方向,而且能突出对能力的考察,既辅助了学生掌握知识重点、难点,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归纳的能力,择例要精。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课标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教师应在“精讲”上下工夫,通过“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复习中要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做题。要针对复习的知识点由浅入深地选择练习题: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专向训练;摆脱题海,努力提高做题效率;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取得好成绩。

(3)要改变学生的复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要重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学会学习

5、重视探究实验过程方法

生物学是——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加深对有关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学以致用,初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

要重视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操作及探究过程等,对课本中要求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不能用录象代替学生动手,不能用演示代替学生实验,更不能用讲实验代替学生做实验。考试中的实验题就暴露出了对实验重视不够,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问题错误仍然较多,充分暴露出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在期中考试中,试验探究题得分率51%,丢分最多的一个题。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银边天竺葵”代替普通天竺葵,并设计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放置黑暗处24小时,第二步光下照射几小时,第三步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第四步清水漂洗叶片,第五步滴加碘液,观察变化。(提示: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含有叶绿体,表现为白色)

试题分析:

(1)同用普通天竺葵作实验相比,此设计缺少什么步骤:用黑纸把叶片局部上下遮盖(学生错答对照实验)。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会(填“会”或“不会”)学生错填不会。

(2)滴加碘液并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发现叶片边缘不变色(学生错答变篮、发蓝等),其他部分变蓝色(学生错答发黄、较浅等)。此现象说明:叶绿体(学生错答光、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学生错答氧气、水等)。

再如题:小丽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遇到了下列问题,请帮她解决:

(1)实验室的光线不足,她应该使用凹面(学生错答凸、目)镜和大光圈,从而使视野更加明亮。

(2)为了能找到各种血细胞,要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在视野内,她看到的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学生错答细胞壁等),它呈现两面凹的圆饼(学生错答中间凸、圆、饼等)状。视野中最大的细胞是白细胞(学生错答血小板等),但数量少。反映出生物实验教学的簿弱。应引起各位教师的重视。

要重视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如何观察现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实验现象等方面加强训练。尤其要引导学生弄清各实验步骤为什么这样设计及操作,不按这样步骤操作会出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讨论实验现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要及时引导学生自评或互评,得出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分析处理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

要充分安排好结业年级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准确把握生物学业考试的要求,认真研究新试题,平时试题的选择要注意体现课改要求,体现《课标》的要求。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初中生物课的复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勤于钻研,打开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所教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做到精讲精练,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能完成考试的复习工作。

初中生物知识框架图

第 1 页 共 14 页 消化系统 生物体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注:“√”即为有,“×”为没有 消化系统 上 皮组织 结 缔组织 肌 肉组织 神 经组织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动物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根 内分泌系统 组织 茎 运动系统 叶 生殖系统 植物组织 器官 花 植物体 果实 种子 分化 分裂 细胞 组 成 组成 组 成 组 成 组成 植物细胞的 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的 分裂过程 专题一 生物的结构层次 结构名称 植物 动物 细菌 真菌 功能 细胞壁 √ × √ √ 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 √ √ √ √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 √ √ √ √ 加快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流 细胞核 √ √ × √ 内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 √ × × × 光合作用 液 泡 √ × × √ 含一些可溶性物质 保 营 分 输 机 护 养 生 导 械 组 组 组 组 组 织 织 织 织 织

非生物部分 包括 阳光 水 空气 ( CO2 O 2 )等 包括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产生 是 生态系统 最大的 包括 被吃 被吃 包括 包括 草食动物 形成 食物链 形成 食物链 生物部分 消费者 是 动物 被吃 蕴含 生物圈 包括 被分解 产生 包括 肉食动物 生态平衡 是 被分解 分解者 是 细菌、真菌 人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自我调节 能力有限 植物 生产者 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 包括 包括 非生物因素 阳光 空气 水 土壤 等 注意:探究酸雨的危害 影响 环境 依赖、影响、适应 生物 注意: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包括 生物因素 影响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初二生物 李荣芳 最近我们初中生物组织对新课标重新学习,通过学习,体会颇深: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重要概念为重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第二、新课标和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新课标和新课程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

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新课标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五、在新课程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第六、新课标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第七、新课标重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一) 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 (2012涪陵)右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 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松树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其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无关 4.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A →B →C →D B.A →B →C C.B →A →C →D D.A →C →B →D 5.(2012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A .一条食物链 B .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C .一个食物网 D .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6.(2012威海)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荣成天鹅湖 B .环翠楼公园 C .乳山河 D .昆嵛山上一棵千年银杏树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8.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⑤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前后的心得体会 梁海波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学领域之一,因此我国的中学生物课改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回顾过去,初中生物课改在我国推行已经近十年了。在课改过程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构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培养。本文就以下内容谈谈初中生物课改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 以前,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指挥者,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新教材的要求中就被改变了。教师要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新教材还注重了以“探究”方法为主的新的学习模式。以前的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定义和结论,然后再做解释和说明以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而新教材采取的是先给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模式的改变,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在讲鸟类的飞行特点这一节时,教材不再像以往,直接给出鸟类的特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自己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尽管学生总结的也许还不太准确或者完善,但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要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对生物学产生兴趣,是整个课堂模式转变的基础。首先,而且由于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一些生活的例子,多讲述一些身边的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生物趣闻来提高兴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习以为常的有趣生物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设置悬念,让学生分析其原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好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亲身感觉到生物学的实用性,使其更主动的来学习生物学。比如在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包装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了解在选择食品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更健康的食品。通过这种跟实际结合,学生会觉得生物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也更容易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还可以讲述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从中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第三,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问题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要让学生必须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才能得出答案。这种问题,既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可以在问题结果讨论出来后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教师不应强硬的制止或者纠正,应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应多用一些肯定的语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

人教版初中生物识图专题(整理版)

初中生物结业识图题精选 1.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光、空气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2)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最高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3)螳螂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与家蚕相比,没有______的时期。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 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 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 2、根据下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 它有和作用。 (2)图中②的功能除以外, 还能。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 的 [ ⑤] 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④] 。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到 [⑥]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6)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构成。 (7)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3.下面是两种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 [ ] ; [ ] ;[ ] 。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最 外的[ A ]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 C ] 和含有细胞液的[ E ] 。 4、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 A.结构11 B.结构10 (2)物镜是指图中的() A.结构1 B.结构4 (3)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 A.结构12 B.结构13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是()A.倒像 B.正像 (5)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所使用的目镜是“8 X”,物镜是“15X”,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A.15倍 B.23倍C.100倍D.120倍 (6)有成像功能的结构是[ ] 、 [ ] 。 (7)对光时,做好准备步骤的基础上,再转动[ ] ,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 ] 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8)转动时使镜筒升降幅度大的结构是[ ] ,在观察时要与低倍物镜还是高倍物镜配合使用? 5.下图中描述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 ⑥

人教版初中生物分专题总复习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 2.作出假设: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 3.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科学地设计实验,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4.实施计划:严格执行探究方案,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记录。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实验通常采取多个个体参与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 5.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若假设不正确,需重新提出假设进行新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6.表达与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初中生物学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多个参与原则(或实验重复多次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三、易考点梳理: 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实验变量:两组对照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3.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 4.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 实验组:通常是接受你所设计的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6.做结论: 结论要符合实验目的; 结论里一定要含有变量;结论要符合实验结果.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 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完整)人教版初中生物识图专题(整理版)

人教版初中生物结业识图题精选 2 )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属于最高消费者的是 (3)螳螂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与家蚕相比,没有_______________ 的时期。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请正确书写出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 2、根据下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它有和作用。 2)图中②的功能除以外,还能。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⑤ ] 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④ ] 。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 ⑥ ] 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6)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7)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是[ ] 3.下面是两种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 ] [ ] 。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最 外的[ A ]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 C ] [ E ] 。 4、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1)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 A.结构11 B.结构10 (2)物镜是指图中的()A .结构1 B .结构4 (3)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 A.结构12 B .结构13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A.倒像B .正像 (5)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所使用的目镜是“ 8 X” 物镜 是“ 15X”,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A .15倍B (6)有成像功能的结构是[ ] 、[ ] 。 (7)对光时,做好准备步骤的基础上,再转动[ ] , 从[ ] 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8)转动时使镜筒升降幅度大的结构是[ ] 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 构成。 ;[ ] 和含有细胞液的 .23倍C.100倍D.120倍 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在观察时要与低倍物镜还是高

初中生物复习专题训练 3

生物全程复习专题训练(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择题 1.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一类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B、被子植物根的生长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C、植株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充营养使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D、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由子房壁发育成果实 2.下列有关果实和种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苹果食用的部分是由胚珠发育而成 B、花生豆由子房发育而成 C、大豆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D、西瓜籽的外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3.山东大学校园内今年迎来了两株千年银杏树。在移植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古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 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4. 泉州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到此“吸氧”的最佳时间是() A.凌晨 B.上午 C.黄昏 D.深夜 5.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所有绿色的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光合作用需要CO2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汾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6.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即使是号称“世界爷”的巨杉(高达142米),水分也能运输到树梢,那么,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利用光提供的能量 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8.(2012广东)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2020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范文

初中生物课改总结范文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老师也 在思想上加深了重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到学生的密 切配合,教学的改革得到深入的发展.学生想学了,这是促进老师 教学的最大动力,也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性思考,有效性学习和运用 性掌握知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以上目的.回顾半学期来,我在教学上也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探究性学习 首先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形象探究法等,更多的是几种探究法混合使用.例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我就带领学生从校园的生物入手, 带领他们进行观察,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生物的了解也增加了对校 园的热爱之情. 其次倡导创造性学习方式.生物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就要求学生每个人都能够亲自动手实验,分成不同的小组探究环境因素的影响,从中发现实验的乐趣和奥秘.再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把选材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不同非生 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从而更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也从中掌握实验变量的选择以及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学习策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现主要介绍几种方法: 1、识图法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从而掌握器官的概念和随时举例.再如显微镜的结构图、实物,形象直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 2、对比法 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动物细胞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的比较,细胞各结构功能的比较,人与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比较,植物四种组织的比较等. 3、理论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后,为我校周边环境的改善献谋献策.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释海关人员检测、鉴定生物样品时如何知道该样品是植物还是动物材料等,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释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以及人与动物、植物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初中生物识图专题整理版

二氧化碳 人教版初中生物结业识图题精选 1、观察下列3种病毒,回答问题: (1)图中A 、B 、C 各代表的是哪一种病毒? A B C (2)从结构上看,它们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由 和 构成。 世纪,某科学家在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材料、操作方法如下图。 实验结果:甲玻璃罩内的蜡烛很快熄灭,乙玻璃罩内的蜡烛能持续地燃烧。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看,实验中的变量是 。 (2)科学家设计该实验所提出的探究的问题应是 。 (3)实验结果说明了 。 (4)实验结束时,发现乙玻璃罩内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于 。 (5)如果实验时将甲、乙玻璃罩用黑布罩住,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结果说明 。 3、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请分析 并回答: (1)该图表示了光合作用的现象, 它的实质是完成了物质和 的转化。 (2)现在,生物圈正受到碳氧平衡失调(温室效 应)的威胁,温室 效应主要是大气 中 气体含量增加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方面 要减少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 活动。 4、上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所示结构名称:① ② ④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标号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标号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3)叶片正面比背面颜色深,主要是因为图中标号 所示部分含有较多的 。 12、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 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 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 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 叶片逐渐由色变成 色. ⑤取出叶片, 用清水漂洗干净后放在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 ⑥稍停片刻,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1)步骤①的作用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 (3)这个实验说明了。 5.下面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的效率。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中。 (4)过程B的强弱受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是。 6.如右图所示, (1)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进行散发出来的凝结而成的。(2)下午打开塑料袋口,迅速将一支刚熄灭的火柴棍伸进袋内,熄灭的火柴棍复燃了,说明袋内的气体含较丰富,这是植物进行的结果。(3)傍晚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棍,燃烧的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有较多的,这是植物进行 的结果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超全}新人教版

1 七年级生物上册 1. 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 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之外)。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的生物圈。 4.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5.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 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 力。 8.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 9.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越 小、越亮。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 11.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动 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学说由施莱登、施旺创造。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使 光能变成化学能。 13.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 ,DNA 上有遗传信息。 14.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开、细胞质分开、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5.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分布在体表和管腔内表面 16.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附在骨骼上、胃肠的器官管壁上、心脏壁上。 神经 组织能够在受刺激后产生和传导兴奋,分布在神经系统 17. 。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间质多,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在人体中分布广泛,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18. 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9.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 20. 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21. 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能够运输 水和无机盐 22. 。 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23. 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前进,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消化。 24.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5.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藻类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 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有假根,因此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26.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葬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27.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保护幼嫩的 胚。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胚轴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胚芽生有幼叶,胚根是与胚芽的相对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根、茎相连的部分,胚根发育成根 28. 单子叶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高粱;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蚕豆、大豆和花生 29. 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 更多。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0.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主要有种子完整、 是活的、已过休眠期。 31.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伸长区的细胞来自 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成为成熟区的细胞 32. 。根的生长不仅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而且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3.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肥料的作用主要是 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无机盐使茎杆健壮,抗倒状,促进淀粉形成。 34.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成的。 35. 水对于植物的作用主要有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形态、水是植 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植物生长需要大量水分是因为叶片蒸腾大量水分和植物需要补水生长。 36. 植物的根部作用主要指吸收水、无机盐和无机物。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 有大量的根毛。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由根往植株各处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由叶片往其他器官运输。 37.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细胞,使 茎不断长粗。 38.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 胞围成的空腔。白天气孔慢慢张开空气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同时水分也会通过气孔散失;夜晚叶片的生产活动停止,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39. 。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的输送原料, 有机物+氧 线粒体 二氧化碳+水+能量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免疫、传染病和遗传病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复习目标】 1、 例举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 了解计划免疫,认识计划免疫在生活应用中的意义。 4、 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考向指南】 1、 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病原体的知识与病毒、细菌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类知识通常联系到一起与生活实际出现在考题中。 2、

免疫部分比较性概念较多,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等,在命题中对概念区别性题目在此部分考点中较多体现。 3、 遗传病常与基因的显隐性等知识点一并出现。 【精题解析】 1、(XX山东滨洲)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豆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抗体是病原体侵入,刺激体内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痘浆能引发体内产生抗体,称为抗原,产生抗体后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题干中提到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A 2、某地区发现一种新的疾病。开始的时候患病的人数不多,但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患者都有直接或间接相互接触的病史。对此,下列看法不

正确的是( ) A可能是一种遗传病 B这种病可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C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D应设法立即将患者隔离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以次为依据对各项进行审理和判断。根据提干知患者之间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病史。患者人数有增长的趋势,说明此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由此可知这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故B、C、D项正确,而A项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根据题意的要求A项符合。 【答案】A 【典题演练】 一、选择题 1、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初中生物课改心得 西夏二中生物课 胡秋分 近段时间,我校组织了教学新课改的推行,自己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践行新课改后的生物课堂变化吧。 首先生物课堂提问已经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开始探究化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如我们在学习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学生要问什么 不用举手,有问题就提: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不需要阳光,因为我见过家人在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见不到阳光,都能萌发出来。另外我还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因为我们家种胡萝卜种子时,是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脚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没有埋入土壤内,种子照样萌发。这时另一名学生紧接着反驳。就这样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当进行到植物的茎是由胚的哪一部分发育来时,学生说道:我认为植物的茎是由胚轴发育来的。有学生说:不对,植物的茎和叶是由胚芽发育来的。则另有学生说出个人的观点进行有效反驳。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最后我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种子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课改后,在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点上来了,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搜集实验材料,学生群体化参与,学生实验活动落实到实处。以前的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实验,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实验。实行课改后,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这样,老师的手脚一下子就放开了,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如:植物的开花一节,学生从田野、路边、校园中采集到的花朵,汇集在课堂上,极大的丰富了课程资源,各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互相观察、解剖,做到资源共享。各种花的形态结构、颜色、气味等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比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静坐听讲效果要好的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学生搜集鼠妇、蚯蚓等,不再一一列举。这种实验方式,注重了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整个实验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主动参与,学会了观察分析,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 其次课堂教学更实际化,解决问题也更现实化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本次课改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再次课堂教学更加情感化,情景交融后认识更易升华。以前硬性的说教批评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课改后的新课堂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我们身边的环境说起,每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每种生物生活都离不开环境,整个宇宙只有我们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资源里,为了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还不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吗?看看我们身边污染的河流,池塘中死去的鱼类,看看我们人类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生的畸形儿,看看我们乱砍乱伐树木造成的恶果;许多以前常见的飞禽走兽很少再见或再也不能见到;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等等,这都是由于我们人类无知造成的。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实验用过的小动物要及时放回大自然,路边的一草一木不要随意践踏,要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的庄稼

初中生物图专题(附题目)

例如:显微镜、鲫鱼、家鸽、蚯蚓、种子的结构、耳的结构、人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练习徒手切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观察酵母菌等等。 生物复习图专题 (附题目)

七年级(上) 植物细胞膜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尽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质。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5.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6.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7.根主要吸水部分是成熟区,因为有大量的根毛。 8.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 9.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10.根生组织的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1 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11.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12.种子的表面的一层皮是种皮。 13.胚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14.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个果实。 2 桃花的基本结构 15.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16.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17.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最重要的。 受精的过程 18.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 19.胚珠里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0.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 木本植物幼茎的切面示意图 21.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22.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资料 (请针对划线部分对学生检查提问——曾 强) 考点一:生物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和一般过程 ;对照实验的设计 识记要点:1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调查、实验、资料分析等 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十分重要。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常见变量还有光照、温度、湿度等 例1某同学做“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 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下发芽情况,如右表所示,请回答: (1)通过本实验可看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 ? 作用;该实验中有 3 组对照实验,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 环境条件”,可选用 乙和丙 为对照实验。 (3)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取1号和2号烧 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 的橱柜中,1号烧杯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 例2右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D 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 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C 处两面遮盖,将A 处叶脉切断,移人 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出现变化。请回答: (1)加碘液后发现B 处变蓝,A 、C 、D 三处均不变蓝,这里有哪几 组对照实验? AB 、BC 、BD ,分别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水、光、叶绿体。 (2)若实验其它步骤不变,只是该植物另一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密封,且塑料袋里有一敞口烧杯装 有NaOH 溶液,最后用透明塑料袋密封的叶片全不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 考点二: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观察动植物细胞 识记要点:1显微镜使用步骤为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对光要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眼中看到白亮视野),光线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亮应用 小光圈、平面镜。观察时镜筒下降时眼应看物镜,目的是防止压破玻片;转动粗准焦螺旋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让图象更清晰。 2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越暗,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为倒像。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薄而透明。玻片标本有装片、切片、涂片。如观察洋葱细胞做的是临时 装片 ,观察叶肉细胞做的是临时 切片 ,,观察血细胞做的是临时 涂片 。 4、画图时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图中暗处,越暗地方点的细点越多。 5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为:擦、滴、取、展、盖、染、吸。为了减少气泡,盖片时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另一侧再缓缓的放下。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 0.9%生理盐水,目的是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 取口腔上皮细胞前漱口目的是除去口腔中的杂质。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初中生物老师培训总结

初中生物老师培训总结 过13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省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将影响深远。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触动着每位教师的心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这中间有欣慰、也有惭愧。下面就以我的培训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而现在的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