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昌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XXX简介XXX,男,1966年6月出生,山东汶上人。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XX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2000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底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
在多年的中医学习实践中得到许多中医名家真传,如中医肿瘤大家XXX教授、国医名师凌昌全教授等。
于2008年秉承“神农尝XX”的献身精神,建立了XX医学中心,确立了中医药基础与临床创新作为“XX医学”核心价值,临床上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引领,以挖掘中药潜力为目标,引导中医界由辨证论治向辨病-辨证论治向方转变。
曾担任的学术及曾担任的学术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学与中药学会委员,济南军区中医学与中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分会常务委员,全军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XX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已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现专著4部,获省部科技三等奖以上奖4项。
临床特长:在“XX抗癌、XX治百病、XX养生”三大中医服务领域都有较深造诣。
在“XX抗癌”方面,首先总结出了中药“肿瘤治疗五法”,即“食养、扶正、调整平衡、无毒攻癌、以毒攻癌”,使许多肿瘤患者转危为安。
其次,研究成功了肺癌1号、2号浓膏剂,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配方颗粒、治疗脑瘤的加味慈桃丸、治疗乳腺癌的加味西黄胶囊等有效方药。
另外,擅于通过中药扶正与袪邪的协调配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在“XX治百病”方面,擅长治疗老年病、血液病、妇科疾病、内科疑难杂症。
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各种贫血;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各种妇科炎症及异常增生疾病;在中医药调理疑难杂症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在“XX养生”方面,提倡健康饮食,擅长配制中医膏方养生保健。
坐诊时间:每周三下午坐诊科室:全科诊室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指南凌昌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辨证汤药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要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不同的西医治疗背景、不同的临床表现,对于接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且具备治疗条件的肝癌患者,予以不同的中医药治疗。
在不同治疗阶段,分别发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协同增效、减轻不良反应、巩固疗效等作用。
(1)手术结合中医治疗:手术是早中期肝癌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很多患者因肝功能储备情况不良或一般情况差而失去手术机会。
围手术期患者会出现疼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在这一阶段运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发挥保肝、调整机体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作用。
1)气血亏虚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大便不成形或有肛脱下坠,舌淡脉弱。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
中药汤剂: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C级推荐)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
辨证加减:兼痰湿内阻者,加半夏、陈皮、薏苡仁;若畏寒肢冷、食谷不化者,加补骨脂、肉苁蓉、鸡内金;若兼动则汗出、怕风等表虚不固之证者,加防风、浮小麦。
2)脾胃虚弱临床表现: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食后腹胀,面色萎黄,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胃。
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C级推荐)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辨证加减:若胃阴亏虚者,加沙参、石斛、玉竹;若兼痰湿证者,加茯苓、半夏、薏苡仁、瓜蒌。
(2)化疗结合中医治疗:化疗结合中医治疗是指在化疗期间所联合的中医治疗,发挥提高化疗疗效(中医加载治疗)、防治化疗不良反应(中医防护治疗)的作用。
1)脾胃不和临床表现:胃脘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舌体多胖大,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
多见于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163)吴孟超(1922- )福建闽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5年度)陈宜张(1927- )浙江余姚,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王红阳(1952- )江苏徐州,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女曹雪涛(1964- )山东济南,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2005年7月改授专业技术少将,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转业廖万清(1938- )广东梅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2008),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夏照帆(1954- )福建福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女王冠良(19××- ),第二军医大学原校长(83.12-88.08),三级教授肖振忠(1948- )辽宁新民,第二军医大学原校长(04.6-06.8),军队教育管理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李曙光(19××- ),第二军医大学原副校长(00.02-05.11),三级教授,少将军衔刘振全(1954- ),第二军医大学原校长(08.11-12.07),医学教育管理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孙颖浩(1961- )福建福清,第二军医大学校长(12.07-),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张鹏翀(1892-1968)浙江嵊县,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药理化学家兰春池(1898-1956)福建莆田,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无机分析化学家侯祥川(1899-1982)广东揭阳,第二军医大学原生化教研室主任、科研部部长,一级教授,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家嵇联晋(1900- )江苏涟水,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一级教授,动物分类学家葛正权(1896-1988)浙江东阳,第二军医大学原数理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应用物理学家朱鹤年(1906-1993)江苏海门,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原主任、原校专家组组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老一辈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和心理生理学家余大猷(1910- )江西婺源,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化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龚建章(1912-1982)广东兴宁,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原寄生虫学教研室)二级教授,曾任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王英麟(1914-2003)江苏扬州,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一级教授,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专家戴重光(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叶天星(1915-1999)安徽合肥,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原寄生虫学教研室)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专家卢振东(1916-2003)河北玉田,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吴中立(1921-2005)江西进贤,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路长林(1943-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戚中田(1953-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树汉(1953-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医学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研究所所长,全军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焦炳华(1962- )江苏无锡,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维(1898-1975)湖南浏阳,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公共卫生学家赵法伋(1930- )辽宁海城,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军队卫生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退印木泉(1933- )上海市人,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德华(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例解剖学教研室教授富维骏(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教授杜平(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瞿逢伊(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袁伯俊(1943- )江苏宜兴,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评价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尔瑜(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解剖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徐仁宝(19××-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女,陈宜张之妻杨志铭(19××- ),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生物化学教研室教授胡以平(1954-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干细胞与医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和转基因动物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建(1953-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田野苹(1952-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郭亚军(1955- )山东莘县,第二军医大学科研部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倪国坛(1925-2013)江苏启东,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航海医学教研室二级教授,1999.12退休,潜水医学专家陈杞(1932- )河南开封,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放射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俊生(1948-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秀龙(19××-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防护医学专家毛庆武(19××-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医学防护教研室教授胡克诚(1911-1989)安徽合肥,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嘉珍(19××-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良(1951-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树贞(1935- )甘肃兰州,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女姜安丽(1954-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黄鸣驹(1896-1991)江苏扬州,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承祜(1905-1995)安徽枞阳,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一级教授、文革后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胡乃钊(1909- )江苏丹阳,第二军医大学原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药物分析专家张奕栋(19××-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教授杨济秋(19××-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谭世杰(1910-1999)湖南湘潭,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原主任、一级教授苏中武(1918- 2011)浙江苍南,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龙焜(1925- )江西永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仇士杰(19××-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德余(1933- )浙江海宁,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523药物研究室主任、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99年退休芮耀诚(1941- )北京市人,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原院长,药理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女郑汉臣(1939- )江苏无锡,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万年(1947-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原院长、全军中西药研究所原所长,药物化学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田(1947-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全军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定冯(1953- )浙江三门,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文秉(1893-1969)浙江宁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学主任医师、一级教授,眼科病理学创始人应元岳(1896-1991)浙江宁波,第二军医大学原副校长(1957—1988),内科学系一级教授,著名内科学家、热带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李瑞麟(1901-1988)河南项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61年上校,女萧轼之(1912-1993)江西萍乡,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宝琦(1912-200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首任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陈约翰(191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教授马永江(1914-2004)浙江杭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龚念慈(1915- )上海市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张志雄(1916-1991)上海市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孔庆德(1916-2002)湖南华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曾任放射科主任、副院长蔡用之(1917-1989)广东大埔,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曾任胸心外科主任、副院长、外科学教研室主任杨德旺(1917-1999)江苏盐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周鼎耀(1919- )山东单县,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我军皮肤科专业的创建者和开拓者,91年退休方之扬(1922-2003)浙江镇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许丰勋(1922-2006)河南太刃,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仲剑平(1923- )江苏常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文职特级,校专家组组长郭恩覃(1926-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学科创始人喻德洪(1926-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华积德(1928- )重庆市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涂来慧(192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张晓华(192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葛绳德(1932- )浙江镇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茂荣(1933- )上海市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皮肤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宝仁(193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全军胸心外科研究所所长,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陈玉林(193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惠民(193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铭(1939- )江苏无锡,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正(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朱家麟(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广智(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杨瑞和(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急诊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李兆基(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沛霖(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许月娥(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女,孔庆德之妻赵亚南(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女王景阳(1922- )浙江丽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原主任、教授崔若兰(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尉挺(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张骏灏(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张春才(194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晋红(194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学教研室主任,主任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侯铁胜(1950- )广东梅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少成(1952- )河北丰南,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永文(195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景在平(1955-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主任、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兆申(1956- )河北宁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凌昌全(1957- )安徽怀宁,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长海医院副院长兼中医科主任、全军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赵宝珍(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田建明(195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放射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宝实(1900-1987)吉林梨树,第二军医大学原副校长、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国内耳鼻咽喉科先驱之一屠开元(1905-1999)上海市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原院长、副校长,骨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治(1912-2008)江苏昆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内科学及消化病学专家钱士良(1914- )江苏常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徐印坎(1915- )江苏武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原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矫形外科专家顾毓芝(19××-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瀚(1919- )安徽当涂,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楼方岑(1920-1993)浙江孝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传染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朱诚(1922-0000)江苏江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陈思聪(1922-1995)浙江青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清濂(1928- )浙江江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变性之父李石(1930- )浙江杭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宪涛(1932-2009)山东泗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原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定麟(1935-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贾连顺(1938- )辽宁辽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宰春和(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贺宗理(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连壁(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症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张国元(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杨承荣(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湘生(1941- )湖南衡东,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闵志廉(194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春林(1945-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樑(1946-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卢亦成(1947-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梅长林(1954- )江苏江都,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宗贵(195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飞(194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有华(1952-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王尔贵(19××-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原414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海军眩晕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周岱云(1929- )江苏无锡,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科顾问、原影像诊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钱光相(1933- )四川??,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晓平(19××-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甲梅(19××-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肝脏移植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 汉(1930-2004),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广顺(1951- )安徽淮北,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文铭(1955- )山东省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蒋峻仑三级教授:李正毅、王民怀、徐岩、杨名时。
附件3“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按推荐单位、姓氏笔划排序)中国数学会巩馥洲张英伯(女)中国物理学会王贻芳方忠龙桂鲁赵忠贤薛其坤中国力学学会冯西桥戴世强中国光学学会徐至展中国声学学会杨士莪中国化学会龙军安立佳董孝利中国天文学会史生才中国气象学会陈云峰除多(藏族) 高学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孟新(达斡尔族)中国地质学会杨华侯增谦郭旭升中国地理学会李平(回族)陈发虎周成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丁志峰田立新郝天珧(女,满族)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刘文汇中国古生物学会杨群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王凡秦启伟中国海洋学会林明森夏登文中国动物学会张知彬魏辅文中国植物学会黄宏文黄善金中国昆虫学会戈峰乔格侠(女)中国微生物学会孙国萍(女) 金城梁华平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汤其群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丁小燕(女)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何祖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沈钧贤中国遗传学会杨崇林袁慧军(女) 熊立仲中国心理学会张侃林崇德中国生态学学会王克林刘世荣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瑞斌田刚全燮(朝鲜族)吴舜泽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左其亭刘彦随中国感光学会穆启道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魏一鸣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李术才杨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田秀华(女) 张正旺蒋志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陈光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黄韧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朱立平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曹佳中国运筹学会胡旭东中国菌物学会蔡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王继生杨海成陆大明陈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张文杰(女) 褚东宁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李树君袁寿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李洪文尚书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刘吉臻李立浧汪德志郭剑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李盛涛陈平姚斯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江小兵孙志禹张宗亮中国水利学会王建华杜雷功陈生水中国内燃机学会王建昕尧命发杨震寰中国制冷学会吴剑峰徐伟中国真空学会闫荣鑫中国自动化学会李伯虎桂卫华戴汝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刘进张庆军贾波谭久彬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王虎雷民中国标准化协会蔡·乌力吉(蒙古族)中国图学学会孙林夫蔡鸿明中国电子学会王厚军王晓亮王积鹏娄宇中国通信学会云晓春刘岩(满族)刘多(女) 杨震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施水才中国测绘学会杨伯钢张继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王锋张兵徐芑南粟京(满族)中国公路学会王国锋王福敏李爱民姜言泉中国航空学会刘峰欧阳绍修聂海涛樊会涛中国宇航学会白鹤峰(白族) 李陟周建平谢军中国兵工学会王光华毛明第五旬宁中国金属学会王毅刘宏民张建良祝晓波(女)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刘玉强李旺兴中国稀土学会龚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王福会中国化工学会刘中民刘长令张敏华郑裕国骆广生中国核学会刘庆成陈日升徐銤中国石油学会王峰孙丽丽(女) 胡勇夏庆龙中国煤炭学会祁和刚孙继平李文博张瑞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杨德仁中国能源研究会董颖(女)中国硅酸盐学会包亦望温兆银薛忠民中国建筑学会朱小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朱合华李引擎胡斌聂建国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高福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朱美芳(女) 邵建中(女) 周华堂施楣梧中国造纸学会宋明信曹春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万俐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杨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卢志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江连洲金征宇单杨中国粮油学会何东平俞学锋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肖田元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黄平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李杰中国颗粒学会李春忠中国照明学会赵建平俞安琪中国惯性技术学会郑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包满珠张浪赵世伟中国电源学会陈成辉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张博明中国消防协会王建刚乔雅平(女) 倪照鹏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周明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李德毅中国体视学学会王德文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冯培恩中国农学会许世卫李宁张显良罗云波昝林森袁隆平董红敏(女)中国林学会李坚张金池岳永德唐守正中国土壤学会沈其荣张福锁周健民中国水产学会何中央陈松林薛长湖中国园艺学会黄婷婷(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王蕾(女) 田克恭朱士恩邵根伙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彭友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万方浩刘勇中国作物学会李少昆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彭明中国蚕学会肖金树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王治国中国茶叶学会郑文佳中国草学会张英俊中华医学会于普林王岩王振常沈铿尚红(女) 中华中医药学会王琦卢传坚(女) 贾振华雷燕(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王硕仁吕爱平张亭栋凌昌全中国药学会王锐王广基张强中华护理学会王仙园(女) 成翼娟(女) 刘小明(女) 孙红(女)中国解剖学会柏树令(满族)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孙英贤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王建枝(女)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女) 翟凤英(女)中国药理学会张永祥中国针灸学会刘保延许能贵吴焕淦中国防痨学会王黎霞(女)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张连华陈树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王玉凤(女) 武国城姚树桥中国抗癌协会于世英(女) 刘端祺赫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吴侔天中国毒理学会陈景元(满族)中国康复医学会岳寿伟周谋望燕铁斌中华预防医学会刘起勇杨蓉娅(女) 胡志郭清中国法医学会姜先华中华口腔医学会边专李铁军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李宗浩中国女医师协会蒋立虹(女,彝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殷瑞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池仁勇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程维虎中国未来研究会邓寿鹏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袁江洋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贺德方(满族)中国图书馆学会张文举(蒙古族) 张晓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王有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雷德森(畲族)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陈维君曹国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吴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尹传红星河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黄体茂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何建坤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朱朝全霍益萍(女)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任延刚中国流行色协会宋建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肖金成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王溪云李文英(女) 何镜堂中国科学探险协会邹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王景慧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金秋萍(女)中国发明协会吕胜战北京市科协王小平王化勇王兆华田青来吕明治刘兴鹏刘国恩刘澜(女) 李卫李子颖李云开杨松杨义先杨东生杨秉钧杨超吴爱祥陈寅彪周又红(女) 郑建秋孟凡刚孟庆金赵玉沛赵昌平贺争鸣黄振俊彭永臻蒲忠杰路河詹扬蔡亚宁(女) 薛刚天津市科协王平师武军刘军刘育刘光明刘旭锴刘昌孝刘铁根许京军孙开明孙树礼李加旺肖长发郑书忠孟凡新常世平河北省科协马玉莲(女) 王玉坤王桂梅(女) 田洪涛付亚荣刘小京刘保亭李琦李辉李国防(回族) 杨淑莲(女) 张军张丹参(女) 张书田张景华(女) 底根顺赵国青赵振良曹彦忠褚素乔(女) 薛敏捷(女) 戴素英(女)山西省科协于斌王兴华(女) 王建国石亚伟田太平孙小平(女) 李金梁李建民杨秀林(女) 张勇张海生武旭升赵红梅(女) 赵良启赵艳红(女) 胡孟卿韩玉林雷晋内蒙古自治区科协田永祯冯益柏付永礼吕立峰(女) 苏秀兰(女) 李光鹏阿拉坦仓(蒙古族)高聚林郭世荣郭晋龙郭海全奥·乌力吉(蒙古族)辽宁省科协丁福俊于东王继仁王殿忠左良申奥刘全刘跃刘春时刘德铸羊维瓒许家彦严欣宁(女) 李占全杨万志肖林久吴维权(满族) 张涛张承臣邵安林金喜成(朝鲜族) 耿洪臣郭东明陶承光(满族) 梅晰凡韩国跃吉林省科协王龙王忠存(蒙古族) 王绍先王相刚任长忠纪瑞星李国庆冷春生陈燕洲赵国臣(满族) 赵明花(女,朝鲜族) 秦贵信贾平崔田程颖(女) 路来金黑龙江省科协毛洪顺邓宗全(满族) 匡弘曲海波朱卫中乔钢杜智敏(女) 李文哲李学奇李殿俊吴群红(女) 佟立君张中兆张树权张清媛(女) 陈德应周广刚赵世光蒋金水程杰成上海市科协丁健于建国王红阳(女) 王明伟王思伟扎姆·阿茹娜(女,鄂温克族) 朱为民严蔚冰吴强张文军邵海浩武利民范先群林国强金方(女) 姜丽萍(女) 贾伟平(女) 夏照帆(女) 唐天林程浩忠童小川(回族) 管一晖樊嘉潘跃进江苏省科协丁义涛丁建中王才林尤肖虎毕宇安(女) 曲东升朱凤才朱东亚朱永元华军庄伟东刘永刚严金川李汉周杨建昌吴德沛汪信沈晓东宋爱国陆云陈和陈国兴周波胡震侯先存顾海成殷广德郭万林唐洪武唐家琪梁维泰彭聿平(女) 程崇虎薛梅(女)浙江省科协丁平丁钢强王晓燕(女) 王强王滔卢王印叶建荣叶挺梅(女) 叶健松乐法文冯海泓朱成楚杜时贵李浩然何斌林陈建辉罗海忠金均金丽琴(女) 周国忠郑树森胡三清俞小莉(女) 骆华伟徐赤郭卫东郭杭锋唐建军陶春辉曹明富葛炳灶葛根年安徽省科协马传喜王冰王祥王群京叶要清包玮乔延利许建明孙维李立功李贵闪吴剑旗何怡刚汪天平胡德云袁进高立新葛自兵葛春贵谢海棠(女) 潘建伟戴祖云福建省科协王启明尤民生朱鹏立严延生杨玉盛吴季怀宋岩峰(女) 张艳璇(女) 张震陈四雄陈军伟陈建新(女) 陈晓春林圣彩林建华卓传营周遵光潘建基江西省科协万林生江祥林杨洁(女) 吴晓牧余华(女) 陈齐炼陈祥树范小雄罗时文柯黎明贺浩华徐朝梁黄菊花(女) 谢明勇山东省科协丁建生于良民于学峰王信王用杰王钦峰王振国王海英(女) 吉中强刘弘(女) 刘玉光孙汉文李汝忠李宝生李明立李新钢杨桂朋张军张士华张善文陈培敦庞绪贵赵成赵斌赵洪义赵家军钟路华修国林姜岳忠徐现刚徐爱强董育斌河南省科协马万杰王冬成王民湘方少明尹钧朱志军刘宝琴(女) 孙莹璞(女) 杨华春杨清成吴养洁沈天民宋纯鹏张玉贵张贵生张建国张海洋张梅月(女) 陈祥恩苗明三罗素霞(女) 周志立赵鸿飞姚致清程相文焦承尧湖北省科协王孝斌史玉升朱长江江正平许克亮李永刚李军堂杨波杨俊杨光富吴高岭余英余龙海张云张联盟易振明庞代文羿国香袁宗辉桂学文陶娟(女) 蒋扬虎童金南谢伟湖南省科协邓正春邓华凤(苗族) 刘扬刘少军刘建平孙小武李夕兵李乐之(女) 李翠英(女) 吴斌兴邹应斌张如强张忠健(回族) 张振华罗安赵中伟钟辉煌夏立秋唐国金彭建国彭砥如廖端芳广东省科协马隆龙王小云(女) 王胜年邢达朱根发刘超刘朝东许宁生孙炼孙达春孙远明吴创之邱卓荣何宏平邹宇华宋尔卫张长生张名位张清华陆超华陈伟洲周鹏郑石轩屈良鹄徐汉虹郭姣(女) 黄平蒋宗勇程良伦曾玲(女) 蔡康廖进勇樊小林瞿金平广西自治区科协王頠(土家族) 王凯学邓国富邓超冰石德顺朱方容刘军义张师超张昌龙(回族)张健陈平钟鸣(壮族) 梁华晟赖永榕(壮族)海南省科协史海涛孙晓宁(女) 李劲松何朝族沈光裕陈业渊陈德政钟春燕(女)重庆市科协王金山王莉君(女) 王晓鹏车路长吕玉奎杨培增杨新民张永兴钟明全唐安书黄振霖(女) 彭东林谢德体蔡国学四川省科协王政王仁坤王平华王红宁(女) 文谟统刘进刘大建孙海芳李嘉(女) 李列平李跃清杨玉国杨仰军张烈辉陈旭陈洪德苟俊(藏族) 范先国罗先刚郎锦义胡晓棉(女) 姜华黄寰梁繁荣蒋开锋戴亚贵州省科协王世杰王永林王永明冯新斌任洪杜才富(土家族)何浩明陈肖虎金道超喻田(女)云南省科协王文王树楷朱兆云(女) 刘吉开李树清杨源(白族) 杨本雷杨宇明陈景黄必华彭金辉(彝族) 董坚(女)西藏自治区科协王静云旦(藏族) 巴桑旺堆(藏族)白吉(女,藏族) 旦久罗布(藏族) 金剑波索朗欧珠(藏族) 席永士陕西省科协王根宪王跃进吕剑乔怀玉李斌李英才李保国杨永春张京国张宝会张建军陈欣宇陈锦屏(女) 苗丹民苑伟政屈发科郝际平耿国华(女) 郭春喜谢东钢甘肃省科协王洪镇白生才刘贤德李俊明李维谦杨克虎肖国青张伟文周永宁郑晓静(女)涂永强潘广勤青海省科协王舰王建朝李俊仁张怀刚昂青才旦(蒙古族) 格日力(蒙古族) 席浩路自强宁夏自治区科协马玉山刘晓明李发洲罗春桃(女) 赵巍姜黛珠(女) 徐润邑曹有龙新疆自治区科协王娜(女) 匡立春刘谞杜琳辉(女,土家族)吴新元努力古·依明(女,维吾尔族) 阿不力克木·买买提明(维吾尔族) 温浩雷加强熊春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王秀琴(女) 石国庆李华(女) 宋晓玲(女) 陈创夫赵富强解放军总政治部马骋马开城王升启王立祥尹浩甘晓华冯枧瑞司光亚朱金峰刘茹(女) 刘泽金刘清宇刘福军孙鹏孙宝升李巧生李兆申李俊全杨丽霞(女,白族)连平何琳张赛张正强张金城陆林陆晋荣陆铭华陈林陈菊梅(女) 尚金锁罗新周光奉周智敏郑辉封志纯赵铱民胡以华胡昌华侯建姚富强钱卫平殷怀堂高翔黄跃生曹国侯崔建华詹隽青廖湘科穆希辉。
晚期胆管癌治疗方法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
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男女之比约为1.5~3.0。
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与其发病可能有关的因素有:溃疡性结肠炎胆结石中华分枝睾吸虫感染胆总管囊肿等这些因素都能增加胆管癌发病的危险。
对于晚期胆管癌的治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建议是采用中医中药保守治疗。
从生存时间较长的病例来看,经中医中药治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一般都很少出现西医治疗的那种毒副作用,而且患者的身体也得到了较好的调理,就其原因,还是得从中医治疗晚期癌症的优势说起:第一、中药确有抗击胆管癌的作用;第二、中药抗癌不像西药那样单方向杀灭,而是多环节起作用。
因为中药多用复方治疗,多种药物成分,作用各不相同,功能互相协调制约,这才避免了单向作用的副反应。
第三、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调节,虽然癌症可能发生在局部,但是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了解,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正因为这样,中医治癌,既强调以毒攻毒,又同时主张攻补兼施,这样就有利于既保证了疗效,又避免了攻击太过,应该承认中医这种治疗思路是很深刻的。
目前治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研制,晚期胆管癌如何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接杀灭癌细胞方面。
因为这种药物作用方向单一,没有选择性,所以尽管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但也严重杀伤正常细胞,因此,放疗和化疗才出现严重的毒付反应。
其实,癌症的原因和病理是非常复杂的,治疗应该考虑更多的问题。
正常细胞癌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遗传突变问题,有免疫监视失灵和免疫清除失效问题,还有内分泌因素等等。
既然癌变是多因素造成的,那么治疗癌症的疗效指标就不能仅仅考虑杀伤癌细胞这一方面指标,应该拓宽思路,寻求多方面的治疗药物。
凌昌全
凌昌全,男,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安徽怀宁人,1957年7月出生,1974年12月入伍,1977年11月入党,技术4级,大校军衔,副军职待遇。
198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师从于刘嘉湘、赵伟康教授,分别获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2年被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作为青年人才引进,历任长海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主任,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被增补为上海市名中医,2005年被确立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现担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西医结合学报常务副主编,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总后卫生部基金成果评审专家。
凌昌全教授热爱中医药事业,在医教研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他关心百姓疾苦,针对市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多次在会议中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议案。
在繁忙的医教研工作同时,先后与杨浦区延吉街道、杨浦区抗癌协会等结成互助对子,多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到社区进行医疗保健宣讲;先后多次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和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健康教育节目。
为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推广肿瘤科普知识,2005年7月,凌教授自筹资金建立了上海市首家“名中医工作室”个人网站(),在为广大患者提供就医咨询便利的同时,积极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至今网站建设总网页达100余个,浏览总人数2万余人次,平均日访问量大于100次/日,提供网络免费咨询服务50余人次,电话免费咨询300余人次,撰写保健科普论文20篇,既解决了部分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便捷的科普宣传平台。
近5年来,凌教授在大众医学杂志、上海晨报健康版等撰写科普论文9篇;参加中央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节目7次;在杨浦区癌症俱乐部举办科普讲座3次;在延吉街道举办科普讲座6次;建设长海医院中医科门诊科普宣传橱窗2个,中医科病房科普宣传橱窗10个;印发医学科普宣传资料5千余份。
上述活动均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广泛好评,目前他所带领的长海医院中医科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内科重点学科、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上海市中医肝癌特色专科和全军中医内科中心。
陈百先
陈百先:1942年生,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6年毕业于原上海铁道医学院医疗系。
曾任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医研究室主任、临床中医科主任。
1997年由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授于传统医学博士学位。
并曾兼任中国医药保健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出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
2001年被台湾中山医学科学院聘为该院院士。
2005年因在中医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诊疗工作的成绩,荣获普陀区政府授于的“华陀奖”和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于的“医学终生成就奖”。
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科研成果曾十余次获国内外医学奖。
曾发表《胃肠病的自然疗法》、《小病自己医》、《医囊妙方》、《养生靠自己》等医学著作。
叶胜龙
叶胜龙(1945.12.6-)男,医学博士。
浙江青田人。
汉族,医学博士,内科学教授、肿瘤学研究员,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6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79-1982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1985-1992年上海医科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1988-199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客座研究员,从事合作研究。
1982年起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作至今,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1998年)、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上海市肝脏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2001年)、上海市政协委员(2003年)。
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常委兼肝癌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暨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副组长、上
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肝脏病杂志、癌症等十余家杂志编委。
1996、2000、2004年担任上海国际肝癌肝炎会议(沪港、港沪国际肝病会议)秘书长,2006年担任沪港国际肝病会议共同主席。
编辑本段研究方向
长期以来致力于肝脏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期主要从事肝癌复发转移的防治,以肿瘤的生物治疗(免疫与基因治疗)为重点研究方向。
在国内外已发表论著320余篇。
先后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子项目、国家高技术探索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项目子课题等重要课题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教育部“211工程”肿瘤学重点学科建设、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肝脏肿瘤学)建设、上海市肝脏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复旦大学“985工程”肿瘤学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等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编辑本段成就与荣誉
1987年至今以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1987年、2000年、2001年、2003年)。
“解毒活血、滋阴扶正”是中医治疗晚期肝癌的常用方法之一。
白花蛇舌草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所含豆甾醇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仙鹤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有明显抗癌及止癌痛作用。
白花蛇草和仙鹤草是方中主药。
苦参清热燥湿、利尿散结,苦参碱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作用;五味子能宁心安神、益气生津,还有护肝保肝、增强抗癌药疗效的作用;莪术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其中所含的挥发油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郁金疏肝理气、凉血破淤;玄参、天冬均有生津养阴、解毒的功效,而天冬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半夏和胃止呕、消积软坚;甘草则解毒,调和诸药。
上方具有解毒活血、疏肝止痛、养阴功效,有助提高机体抗力和抑制癌细胞生长,对阴虚型肝癌患者(主要表现:发热、胁痛、口干咽燥、头晕耳鸣、消瘦、腹胀、舌红少苔及脉细数无力等)有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
但肝癌病情复杂,患者用药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