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家精神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

企业家精神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

2007年第4期

总第359期

企业参考

企业家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力量,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技术进步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报告明确了今后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并强调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与科技竞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更高知识水准和能力的现代企业家。

一、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对企业家概念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市场机会,并组织生产要素实现市场需要的人。熊彼特则强调企业家是不断在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人。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敢于担当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根据上述西方学者们对企业家的论述,企业家的内涵可以包含如下内容:第一,企业家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开拓者和创造者;第二,企业家是具有管理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第三,企业家是实现企业资产增值、生产率提高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者;第四,企业家是具有商人追求超常收入的利益动机,并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财产权作为资本,直接参与剩余产品(净利润)分配的管理者。据此,企业家的定义可归纳表述为:企业家是指具有专门知识技能,以企业资产增值为经营目标,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即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财产结合在一起,具有创新精神,并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专门经营者群体。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压力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的行为表现出来,体现在企业家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是企业家共同的基本特征。

首先,企业家要有“激情”。不管表现出来的是辛劳、勤奋,还是固执、强硬,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对梦想的追求。对实现梦想满怀激情,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二,要有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假设把创业的过程看作是“通往一扇敞开的门”,你明知门后有只老虎还要走进那扇敞开的门,那就是勇气;如果你不知道门后有什么,依然走进房间,那就是对不确定性的容忍,这正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

第三,企业家应该学会“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也就是说,在资源稀缺的固有因素约束下,企业家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功能,实现企业目标。

第四,企业家应该自信。企业家必须努力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发展,以这个目标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退缩,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战略型人才的角度看,企业家素质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有眼光,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赚钱机会;第二是有胆量,要敢于做决定;第三是有组织能力,能把各种生产要素高效率地组合在一起;第四是要有社会责任感。

可见,企业家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对企业家战略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企业家的素质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做上企业领导的人就会自然地拥有这种素质。

企业家精神现状分析及其培育对策

胡礼文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内容摘要:企业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心理状态、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的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及其原因,提出培育企业

家创新精神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5(2007)04-0081-03

作者简介:胡礼文,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中小企业金融。81

二、当前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家精神缺失,原因既有传统文化方面的,也有传统体制方面的;既有教育培训机制方面的,也有生成机制方面的,就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来说,主要原因有:

首先,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有极大的制约性。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崇德主义、勇于奉献、勤俭节约等精神品格,都是孕育以苦为乐、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追求成就的企业家精神取之不尽的宝藏,与市场经济所要求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吻合。但其消极的一面更与企业家精神存在激烈冲突,成为企业家创新精神制约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庸”观点,在儒家伦理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排斥竞争的道德观,压抑了人的创造性,抑制竞争性观念的生长;二是保守观念及重义轻利观,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理念,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法。同西方文化的追求财富、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形成很大的反差。三是“人治”观念。儒家伦理本质是讲人伦的,是人格化的宗教,人伦观念较强,法制观念淡薄,这种非理性的人治传统制约理性主义、遵从法制原则的企业家精神发展。四是“道法自然”的观念。道家崇尚自然秩序、与世无争的道德观,也是导致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缺失的内在原因之一。上述传统伦理构成了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形成及发展中的文化障碍,成为阻碍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生成的文化因素。

其次,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排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高层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还基本上是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体制,企业的一把手由上级任命,不完全按照企业家标准选择。因此,在政府可察觉的范围内,厂长(经理)放弃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避免寻求和采用与规则不一致和最有效率的行动方案,养成盲目服从的惯性。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形成了因循守旧、崇尚平均、压抑个性、惧怕创新的经济文化氛围,排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这样的机制不利选拔富有创新精神的经营者。

再次,教育培训机制落后导致企业家创新精神缺乏持续动力。企业家是最稀缺的人才,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其知识水平、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但中国的企业家培训与教育机制十分滞后。一方面,MBA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脱离现实,具体表现在:一是录取人数一路猛升,质量却不见好转;二是MBA教育的课程设置不科学,财务、金融、外语和经济理论及管理方面的课程比例很大,案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增强商业嗅觉、创新等方面课程则明显不足;三是我国MBA教育的师资大多没有从商经历,一部分是从大学的商学院、经济系转行,有的刚刚MBA毕业就走上讲台,这就导致教学案例只能是拿来主义,缺乏与现实结合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我国“非学历教育”比MBA教育更加落后。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培训的只有1.2万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小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培训的只有1.7万人,其它类型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培训的只有7000人,而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国有企业应该接受系统培训的人员应为77万人,这还没有考虑到有些企业家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培训只是形式主义的因素。

最后,企业家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家选拔机制尚未形成,难以选拔出富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等合格的企业经营者。由于激励不到位,导致企业效益低下,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生产效率、管理效率低下。法人治理结构与人事干部机制方面的冲突问题,也导致企业家创新精神动力不足。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为“新三会”模式(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而国企改制后的股份制形成了“五会制”模式(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党委会),这就形成了“三会制”与“五会制”模式的矛盾。

三、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对策建议

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应从以下四方面采取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思想保障

首先,要认识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企业家是决策者、领导者、指挥者,更是创新者,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带头人。各级政府要切实认识对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把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其次,兼容并蓄,吸收各种异质文化,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造和转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文化环境。以儒家伦理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及行为层面上均能为我国企业家提供丰富的文化需求,如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等。如果再辅之吸收西方文化中崇尚竞争、鼓励创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样就可以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加大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传媒,大力宣传企业家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家不断创新。

2.实行企业制度创新,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制度保障

从企业内部制度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要实行制度创新。一是要明晰产权关系,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关切度,使企业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权索取制度化,调动企业经营者的创新积极性;二

82

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经营者形成稳定的任职预期和报酬预期,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从外部制度看,一是改革现行的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取消厂长(经理)的行政级别、废除主管部门委派厂长(经理)的做法,实行政策倾斜,鼓励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到企业任职;二是打破人才管理的条块、部门、地区分割,支持企业从全社会招聘经营管理者,将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配置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作用的企业中去。

3.改革教育培训制度,为企业家创新精神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应通过学习系统地提升企业家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在正规MBA教育中,一是必须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进行课程设置。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以开发为导向。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三是在训练方法上,要坚持参与式训练方法。将现实案例交给训练对象分析,提出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四是在训练形式上,坚持多种形式,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非正式教育方面,“非学历教育”的灵活性和随时性有助于企业家学习最新的管理方式。企业家要利用网络优势,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管理经验,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加强自我培训。总之,“非学历教育”应与标准化的MBA教育一起,担负起培养企业家的重任,培养企业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

4.完善选拔、激励、淘汰机制,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生成提供机制保障

首先,完善企业家选拔机制,使真正有创新精神的人走上企业领导岗位,要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企业的厂长(经理)。公开招聘时,不但要了解竞岗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且要提供条件让他们了解企业情况,拟出企业的解困与发展方案,并通过公开演讲阐述其改革企业的思路。招聘委员会根据竞岗者的基本素质、能力、提供的解困方案以及他们从事生产经营的实践情况,择优录取,确保有创新精神的人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

其次,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家创新活动。创新是以企业家冒险精神、承担风险的能力为前提的,高风险才能得到高回报。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大对企业家激励的力度:一是实行企业家年薪制,普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采取盈利或减亏奖励制,对有突出贡献、有创新的企业家进行重奖。这是从收入分配政策方面对企业家实行的激励,即短期激励。二是承认企业家劳动力是资本,按照人力资本投资应该得到回报的理论,采取明晰产权、送股等方式给企业家一部分资产,参与企业的一部分剩余索取权。这是从产权

方面对企业家实行的激励,即长期激励。三是引入经营

者责任保险制度,对于创新活动中由非主观因素导致

的失败进行适当的补偿,增强其经济承担的能力和风

险意识。

最后,完善竞争淘汰机制。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

基本法则,对于企业家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创新

并非无原则的冒险,而是在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基础上

的风险经营,通过市场的检验,使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

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样有利

于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提高。

5.用孵化器培育现代企业家

现代企业家可以通过市场磨练自然成长,也可以

通过建立良好的机制进行培育。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

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风险加大,人们开始尝试将创

新理念预先在室内孕育,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推向

市场。这样做的益处,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技术创新的

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批量生产现代企业家。这里所说的

“室内”,实际是一种企业家孵化器。

根据运行机制的不同,现代企业家孵化器可以分

为企业外部运行机制孵化器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孵化

器两种。大量事实证明,企业家孵化器是培养现代企业

家的有效方式,它把企业的发展同企业家的培养相结

合,集风险投资、创业培训、集团化管理于一体,在批量

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培育出职业企业家。企业家孵化器

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尤其符合高科技企业成长的

规律,体现了从传统的以个人为主体自发创业模式,向

以组织为主的自觉创业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0.

[4]杨虹.论企业家精神生成的文化动因[J].湖南商学院

学报,2001,(4).

[5]彼特?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

出版社,1989.

[6]周叔莲.企业家要发扬三种精神[J].中国国情国力.

1996,(9).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8]何炼成,白永秀.论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培育[J].经济学

动态,1999,(12).

[9]丁栋虹.制度变迁中企业家成长模式研究[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