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耗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制订本制度。1.控制目标

1.1保证成本核算真实、准确、规范;

1.2保证成本执行、成本分析控制的有效性、规范性。

2.关键控制点

2.1成本预算控制

2.2成本执行控制

2.3成本核算控制

2.4成本分析控制

3.控制流程及措施

3.1成本预算控制

公司及各单位每年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根据成本预算内容,分解成本费用指标,落实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制订奖惩措施,实行成本费用责任追究制度。具体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3.2成本执行控制 3.2.1各单位应根据公司规定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

3.2.2各单位应当明确制造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

3.2.3各单位应当规范成本开支项目、标准和支付程序,严格成本控制;

3.2.4各单位财务人员在办理支出业务时,应当根据经批准的责任主体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3.3成本核算控制

3.3.1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制订必要的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以及在产品的移动管理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结算方法,明确与成本费用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及凭证的传递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3.3.2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3.3.2.1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3.3.2.2成本费用核算应与客观经济事项相一致,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不得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

3.3.2.3成本费用核算应当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3.3.2.4成本费用应当分期核算;

3.3.2.5 一定期间的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应当配比;

3.3.2.6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当前后一致;

3.3.2.7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

3.3.3成本核算方法

3.3.3.1根据公司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组织类型和产品种类的繁简,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成本计算方法:

A.分批法;

B.分步法;

C.分类法;

D.定额法。

3.3.3.2各单位的车间成本核算应由车间成本核算员按照本单位财务部门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车间成本核算。各单位的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在年度内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下一会计年度开始进行变更,并报公司资产财务处备案。

3.4成本分析控制

3.4.1各单位必须在搞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本单位、车间和班组小指标分析体系。各单位应由财务负责人组织,以财会部门为主,开展全单位的成本分析以及各职能部门归口指标执行情况的专题分析。车间应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以车间成本核算人员为主,开展车间范围的成本分析。生产班组应由班组长组织全班组人员开展小指标的分析。

3.4.2公司建立定期的成本分析制度,公司各单位应按月进行成本分析。

4.相关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