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基本知识课程作业任务第二套

统计学基本知识课程作业任务第二套

统计学基本知识课程作业任务第二套
统计学基本知识课程作业任务第二套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第二套

一单选题

1. 次数分配数列是( )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标准答案: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必须是重叠的

必须是间断的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必须取整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必须是重叠的

标准答案:必须是重叠的

--------------------------------------------------------------------------------

3. 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标准答案: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

4. 填报单位是( )

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重点单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标准答案: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

5.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

抽样误差系数

概率度

抽样平均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抽样误差系数

标准答案:抽样平均误差

--------------------------------------------------------------------------------

6.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几何平均法

加权算术平均法

简单算术平均法

首末折半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首末折半法

标准答案:首末折半法

--------------------------------------------------------------------------------

7. 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多少,超额完成多少( )

133.33%,33.33%

101.44%,1.44%

101.60%,1.60%

98.43%,–1.57%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101.44%,1.44%

标准答案:101.44%,1.44%

--------------------------------------------------------------------------------

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产量

人口数

销售额

出勤率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产量

标准答案:出勤率

--------------------------------------------------------------------------------

9. 下列描述样本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是( )

平均数和标准差

平均数、中数、众数

参数

统计量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平均数、中数、众数

标准答案:平均数、中数、众数

--------------------------------------------------------------------------------

10. 根据指数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把它分为( )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标准答案: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

11.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调查单位

填报单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调查项目

标准答案:调查单位

--------------------------------------------------------------------------------

12. 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85.7%

99.5%

100.5%

116.7%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99.5%

标准答案:99.5%

--------------------------------------------------------------------------------

13. 样本指标的数值( )

是唯一确定的

不是唯一确定的

与全及指标的数值差异很大

与全及指标的数值完全相同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不是唯一确定的

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

--------------------------------------------------------------------------------

14.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复合分组

层叠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体系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复合分组体系

标准答案:平行分组体系

--------------------------------------------------------------------------------

15. 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 总量指标

变异指标

平均指标

相对指标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相对指标

标准答案:相对指标

-------------------------------------------------------------------------------- 二判断题

1. 回归方程yc=a+bх中,数a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方向()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对

--------------------------------------------------------------------------------

2. 在分析平均指标变动时,若没有结构变动影响,则结构影响指数的值应为零() 错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对

--------------------------------------------------------------------------------

3.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

4. 在单位成本指数∑q1p1/∑q0p0,中,∑q1p1-∑q0p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错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

5. 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

6. 误差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

7. 一般情况下,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简单相加之和不等于零()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对

--------------------------------------------------------------------------------

8.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对

--------------------------------------------------------------------------------

9. 一般而言,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宜用一览表()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对

标准答案:对

--------------------------------------------------------------------------------

10.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错

标准答案:错

-------------------------------------------------------------------------------- 加载中,请稍候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个) 1.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C )。 A. 统计学 B. 统计工作 C. 统计资料 D. 统计分析和预测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尺 度是( A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4.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D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B )。 A.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 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D)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8.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9.书籍某分组数列最后一组是500以上,该组频数为10,又知其相邻组为400-450,则最后一组 的频数密度为( A)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很重要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 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 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 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 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 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 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 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 概念。 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 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 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 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样 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 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 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 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 本。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 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 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 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是用 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 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 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 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 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是说 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 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 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 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和调 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确 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 查范围。调查项目和调查 表,要解决的是调查的内 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 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或公 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 来源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 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教学提纲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6-05-16 11:08:11 一、单选题 1. (4分)对无限总体可以进行( ) ? A. 普查 ? B. 全面调查 ? C. 抽样调查 ? D. 统计报表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无限总体调查方法2. (4分)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 A. 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 B. 销售量,产量 ? C. 销售价格,产量 ? D. 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同度量因素的应用 3.

(4分)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 ? A. 复合分组 ? B. 层叠分组 ? C. 平行分组体系 ? D. 复合分组体系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平行分组体系4. (4分)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 ? A. 75% ? B. 40% ? C. 13% ? D. 17%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指标的计算 5. (4分)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平均数时间数列 ? B. 相对数时间数 ? C. 时期数列

? D. 时点数列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时期数列的理解6. (4分)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 单项式分组 ? B. 等距分组 ? C. 不等距分组 ? 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编制分配数列 7. (4分)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 ? B. 整群抽样 ? C. 等距抽样 ? D. 类型抽样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考核知识 1、统计的研究对象 2、统计的研究方法 3、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 二、考核要求 1、统计的研究对象 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 2、统计的研究方法 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 3、统计的机构基本范畴 理解:统计总统、总统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可作了解。 注意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时互为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标志和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并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结合实际举出一定范围内、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4、国家统计的职能 了解国家统计三种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2、统计调查方案 3、统计调查方法 二、考核要求 1、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和统计调查按下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 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注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 2、统计调查方案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 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第二套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B 历次成绩完成时间查看详情 1.0.0 2015-01-0911:16:12 2.0.0 2015-01-0911:16:01 3.0.0 2015-01-0911:15:51 4.0.0 2015-01-0911:15:42 5.0.0 2015-01-0911:15:35 6.0.0 2015-01-0911:15:27 7.0.0 2015-01-0911:15:20 8.0.0 2015-01-0911:15:12 9.0.0 2015-01-0911:15:03 10.0.0 2015-01-0911:14:55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B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B最终成绩:0.0仅显示答错的题一单选题 1. 下列人口指标中,属于静态指标的是() 年内出生人口 年内迁出人口 年末总人口 全年离婚人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年末总人口

2. 某企业2004年下半年各月的库存资料如下表所示,其平均库存量为() 10868. 1 10745. 8 9056. 75 12895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10868. 1 3. 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4. 次数分配数列是()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统计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导论 1、什么就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就是收集、分析、表述与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与推断统计方法。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与数值型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观测的数据与实验的数据;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分为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 按计量尺度分时:分数数据中各类别之间就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就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之间就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就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就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就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比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这一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就是总体。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比如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参数就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参数。统计量就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比如要抽样调查一个地区所有人口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一个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商品的销售额就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就是变量。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要解决的就是调查的内容。 2、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主要就是公开出版或公开报道的数据;数据的直接来源一就是调查或观察,二就是实验。 3、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普查、统计报表等。 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普查就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我国进行的普查主要有人中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4、统计数据的误差通常就是指统计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误差的主要类型有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两类。 抽样误差主要就是指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无法消除);非抽样误差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理论上可以消除) 5、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即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准确性,即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关联性,即满足用户决策、管理与研究的需要;及时性,即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一致性,即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最低成本,即在满足以上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6、数据的收集方法分为询问调查与观察实验。 7、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调查目的即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调查单位就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调查项目与调查表,就就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其它问题,即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调查时间及调查组织与实施细则。 第三章:数据整理与展示 1、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应主要从完整性与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 2、对分类数据与顺序数据主要就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就是做分组整理。 3、数据分组的步骤:确定组数、组距,最后制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相邻两组组限间断,上限值采用小数点。 组中值=(下限值+上限值)/2 4、频数: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频数分布指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比例:某一类别数据占全部数据的比值;百分比:将对比的基数作为100而计算的比值;比率:不同类别数值的比值;分类数据的图示包括条形图与饼图。 5、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差别:条形图就是用条形的长度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宽度则就是固定的,直方图就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其次,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就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就是分开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就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就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就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与峰度。 2、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及关系。

西南财大版统计学原理统计学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抽样估计 1.某工厂有1 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如下表: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 2.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在2 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3.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 0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 5 000个产品中抽取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1)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2)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3)根据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4.某外贸公司出口一种茶叶,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1%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抽查结果统计表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该批茶叶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及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该批茶叶合格率范围。

5.某工厂生产一种新型灯泡5000只,随后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寿命为45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0%的概率保证下,估计该新式灯泡平均寿命时间,假定概率保证程度提高到95%,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 6.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资料,合格品率曾有过99%、97%、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抽查多少零件?(提示:总体方差取最大值) 7.某部门对职工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取得年度项抽样资料如下,试以90%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部门职工的家庭月收入。 抽查结果统计表 8.某市有职工10万人,其中:职员4万人,工人6万人,现进行职工收入抽样调查,并划分职员与工人两类进行选样,要先按不同类型抽查40名职员与60名工人,结果如下:要求这次调查的极限误差不超过2元,概率保证程度 95.45%,试按类型抽样组织计算必要的抽样数目。 如果按简单随机抽样组织,试问:(1)同样的?和t,需按抽取多少样本单位数。(2)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概率保证程度,则会有多大的极限抽样误差。(3)同样的样本单位数和?应有多大的概率保证程度。 9.从某县的100个村中抽出10村进行各村的全户调查设平均每户饲养家禽35头,每村平均数的方差为16。 要求:(1)以90%的概率估计全县平均每户饲养家禽数。(2)如果极限误差 2.412 ?= x 则其概率保证程度如何?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兰大18秋《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满分)

单选题 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 A: 总体平均数 B: 期望值 C: 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D: 总体期望值 单选题 次数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单选题 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类型抽样 D: 整群抽样 单选题 描述统计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之前,其代表人物是( ) A: 高斯和高而顿 B: 高尔顿和皮尔逊 C: 高斯和皮尔逊 D: 高尔顿和费舍 单选题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方式是(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 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D: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单选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 B: 人的年龄是变量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单选题 A: 105% B: 104.76% C: 5% D: .76% 单选题 平均增长速度是() 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单选题 普查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工作量大、环节多,相应也加大了( )的可能性 A: 登记性误差 B: 汇总性误差 C: 推断性误差

D: 控制性误差 单选题 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 单选题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两种属性 A: 历史属性 B: 物理属性 C: 社会属性 D: 生物属性 单选题 .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 A: 直线相关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负相关关系 D: 曲线相关关系 单选题 A: 3% B: 10% C: 7.1% D: 107.1% 单选题 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 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 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 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 单选题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 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 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 两者均需确定 D: 两者都勿需确定 判断 大量观察是统计研究的基础,它为统计推断、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判断 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判断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判断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的比重无关() 判断 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判断 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 判断 在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中,相对量分析一定要用同度量因素,绝对量分析可以不用同度量因素() 判断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判断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现代统计学原理》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基础、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把本课做为基础课开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学时:课内学时54课时,复习考试6学时 2、学分:3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教材除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外,在每章开头有教学目的及要求,章末有扼要的内容小结,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指导,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帮助有扼要的内容小结,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指导,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帮助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陈平、李兆和主编的《现代统计学原理》(第三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其他教材 现代统计学原理CAI课件是学生自学的辅助教材。课件以日常练习为重点,每一习题除有正确答案外,还提示做题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适量的、针对性较强的习题练习,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错题,计算机自动记录到拾遗补缺中,学生可进行查阅和强化练习。此外,在课件的重点、难点解释、例题分析和套型试题等内容,对学生把课程重点、难点,掌握做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3、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教授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培养基本技能。 课堂辅导:解决在教学和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4、作业

统计学基础知识

一、数据的特征值 (一)数据的位置特征值 1)平均值 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x 1,x 2,x 3….x n ,则样本的平均值x 为: n-数据个数; x i -第i 个数据数; ∑-求和。 2)中位数 有时,为减少计算,将数据x 1,x 2,x 3….x n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位居于正中的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3)中值M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4)众数 在用频数分布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若测定值按区间做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取区间中值)也称众数。 (二)数据的离散特征值 1)极差R 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 与最小值x min 之差称为极差。通常R 用于个数n 小于10的情况下,n 大于10时,一般采用标准偏差s 表示。 2)偏差平方和S 各测定值x i 与平均值 之差称为偏差。各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称为偏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S 表示。 无偏方差 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的值称为无偏方差(简称方差),用s 2表示: ~ x _x _ x ∑ =--=-=n i i x x n n S s 1 2 _2)(1112 _ 2 _ 22 _ 1)(...) () (x x x x x x n -+-+-∑=-n i i x x 1 2 _ )(S = =

标准偏差s 2 (三)变异系数 以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只反映产品质量的绝对波动大小。在工程实践中,测量较大的产品,绝对误差一般较大,反之亦然。因此要考虑相对波动的大小,在统计技术上 上式中σ和μ为总体均值和总体标准差,当过程在受控状态下,且样本容差较大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和样本均值 估计。 _x

兰大18秋《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A(满分)

单选题 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 A: 划分各组界限 B: 选择分组标志 C: 确定组数 D: 确定组距 单选题 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 A: 分组标志和组距 B: 分组和次数 C: 分组标志和次数 D: 分组和表式 单选题 在一般情况下,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 销售量,单位产品成本 B: 销售量,产量 C: 销售价格,产量 D: 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 单选题 A: 上涨了5% B: 下降了5% C: 上涨了5.3% D: 下降了5.3% 单选题 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 ). A: 分组的任务和作用不同 B: 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C: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 组数的多少不同 单选题 次数分配数列是( ) 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单选题 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 单选题 统计整理的关键()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 编制统计表 单选题 抽样误差是指( ) A: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 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 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单选题 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 A: 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 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 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 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单选题 学生的各种智商能力测试分数是( ) A: 比率变量 B: 名称变量 C: 等距变量 D: 顺序变量 单选题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 人口按年龄分组 单选题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A: 600元 B: 533.33元 C ,466.67元 C: 500元 单选题 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单选题 平均增长速度是() A: 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判断 在单位成本指数∑q1p1/∑q0p0,中,∑q1p1-∑q0p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 判断 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判断 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判断 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因此回归系数的值不止一个() 判断 调查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判断 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示速度的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的形式表示速度的分析指标() 判断 产品销售成本降低,销售价格随之降低,说明成本与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判断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判断

应用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3年01月15日15点07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3月14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1.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C )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 C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5.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B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7.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8.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 期限为()。

统计学重点知识点

基本统计方法 第一章 概论 1. 总体(Population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集合);样本(Sample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 参数(Parameter ):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标准差等,用希腊字母表示,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Statistic ):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标准差等,采用拉丁字字母表示,是在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3. 统计资料分类:定量(计量)资料、定性(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第二章 计量资料统计描述 1. 集中趋势:均数(算术、几何)、中位数、众数 2. 离散趋势:极差、四分位间距(QR =P 75-P 25)、标准差(或方差)、变异系数(CV ) 3. 正态分布特征:①X 轴上方关于X =μ对称的钟形曲线;②X =μ时,f(X)取得最大值;③有两个参数,位置参数μ和形态参数σ;④曲线下面积为1,区间μ±σ的面积为68.27%,区间μ±1.96σ的面积为95.00%,区间μ±2.58σ的面积为99.00%。 4.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正态近似法:/2X u S α±;百分位数法: P 2.5-P 97.5。

第三章 总体均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由个体变异产生、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抽样误差不可避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个体的变异性。 2. 均数的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n, SEM ):样本均数的标准差,计算公式: X σσ=误差的大小。 3. 降低抽样误差的途径有:①通过增加样本含量n ;②通过设计减少S 。 4. t 分布特征: ①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②形态取决于自由度ν,ν越小,t 值越分散,t 分布的峰部越矮而尾部翘得越高; ③当ν逼近∞,X S 逼近X σ, t 分布逼近u 分布,故标准正态分布是t 分布的特例。 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CI ):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计算公式:/2,X X t S αν±或/2,X X u S αν±。95%CI 含义:从固定样本含量的已知总体中进行重复抽样试验,根据每个样本可得到一个置信区间,则平均有95%的置信区间包含了总体参数。 6.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小概率反证法的思想。 ①反证法:从问题的对立面(H 0)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的问题(H 1)

作业《新编统计学原理》(教材 习题黑体板).pdf

作业――――《新编统计学原理》教材习题 第一章.绪论(无习题)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某公司对所属25个商业企业2000年的全员劳动效率(万元/人)进行调查,得到资料如下:6.59.811.313.415.9 16.817.718.413.619.1 19.419.720.721.521.8 22.323.524.127.428.5 29.328.629.530.130.5要 求:根据所给资料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各个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算公式: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利润/计划利润),并按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三组:①未完成计划。②完成计划和超额完成计划10%以内。③超额完成计划10%以上。 要求:编制整理表并根据整理结果编制统计表。 第三章.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1.某企业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2.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销售价和销售额如下:

要求:试求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 5.有一家餐馆到三个集贸市场买鱼,这三个集贸市场鱼的价格分别为:6元/千克、5元/千克、4.8元/千克。该餐馆以两种方式购买:第一种是在每个集贸市场各买20千克鱼;第二种是在每个集贸市场各花120元来购买。 要求:(1)以第一种方式购买时,求每千克鱼的平均价格(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2)以第二种方式购买时,求每千克鱼的平均价格(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要求:(1)计算平均等级说明产品质量变化情况。 (2)由于质量变化对该厂总产值的影响。 7.在过去5年中,某国家因受严重通货膨胀的困扰,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息率。1~5年的年利息率分别为25%、40%、60%、100%、120%。 要求:(1)若存入100美元,按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问: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 (1+r)*5=(1+25%)+(1+40%)+(1+60%)+(1+100%)+(1+120%) 平均利率r=69% 第5年末的实际存款=100*(1+r*5)=445美元 (2)若存入100美元,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问: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 (1+r)^5=(1+25%)(1+40%)(1+60%)(1+100%)(1+120%) 平均利率r=65.3%(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5年末的实际存款=100*(1+r)^5=1235美元

统计学基本知识课程作业任务第二套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第二套 一单选题 1. 次数分配数列是( )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标准答案: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 必须是重叠的 必须是间断的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必须取整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必须是重叠的 标准答案:必须是重叠的 -------------------------------------------------------------------------------- 3. 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标准答案: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 4. 填报单位是( ) 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重点单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单位 标准答案: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 5.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 抽样误差系数 概率度 抽样平均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