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打针吃药我不怕》

社会《打针吃药我不怕》

社会《打针吃药我不怕》
社会《打针吃药我不怕》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表现的越来越勇敢。

2.初步学会用各种方法克服打针吃药等分困难。

活动准备:

1.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从材料《健康/社会能干的我》

2.教育挂图《打针吃药我不怕》

活动过程:

1.共同阅读操作材料《能干的我》,引导幼儿感受自己变能干了。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表现为圆圈涂色,感受成长的喜悦。

看看自己哪些事情已经做得很棒了,就在这些事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涂完跟同伴交流一下,看看大家做得事是不是一样。

3.出示教育挂图《打针吃药我不怕1》

讨论:

(1)害怕打针吃药的原因是什么?

(2)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方法有哪些?

4.出示教育挂图《打针吃药我不怕2~4》教给幼儿减轻恐惧和焦虑的方法,让幼儿逐步克服恐惧和焦虑。

(1)深呼吸,同时默默的在心里数5下,一下子针就打完了。

(2)自我暗示:我是最勇敢的,打针吃药我不怕。

(3)通过在心里唱轻松愉悦的歌等方法来面对打针吃药的恐惧。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2014.11.20) 一、选择题 1、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 2、区域卫生规划应优先发展和保证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主要有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低;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评价指标: 1)卫生费用评价指标(5个):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2)其它评价指标(3个):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5、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单元有(成本构成要素):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材料成本、公务业务费、药品、其他费用。 6、以竞争为定价中心的定价方法: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价格定价法、投标竞争法、直觉定价法、组合定价策略。 7、医疗卫生服务中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的成本,如医疗器械。 8、医院总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 9、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福利性和公益性。 10、卫生服务的主体有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机构。 11、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健制度投入、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国际贷款及援助。 12、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按投入产出原则配置资源。 13、(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政府限制垄断的困难;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14、卫生服务供给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服务价格。 15、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6、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供需平衡。 17、影响卫生服务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卫生服务的价值;医疗需求因素;医院的供给;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医疗保障制度。 18、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分级定价原则、差别定价原则、比价合理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 19、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首先,许多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行为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医生的职业资格对职业许可设置了一个障碍,减少了医生的竞争;最后,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乏价格和技术方面的信息。 20、如何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建立规划的组织保障,推进区域卫生规划顺利实施;强化行业管理;规划卫生资源总量,调整资源布局和结构;完善规划实施的有关配套政策。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卫生经济学期末试题

得分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 分) 1、卫生服务需要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有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2、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3、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量、结构与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态。 4、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能够明确地追踪到某一既定的成本对象的成本,或者说是直接用于生产某产品或提供某服务的成本。 5、卫生财务 卫生财务:是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资金筹集、分配、使用和补偿等活动及其由此而体现的经济关系。 得分阅卷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 分) 1、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有哪些? (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2、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有哪些? (1)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 (2)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3)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 (4)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 (5)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 (6)医疗服务市场拥有三个经济主体; (7)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卫生总费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 (1)为制定和实现卫生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 (2)为调整和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服务; (3)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 (4)为区域卫生发展和引进外资提供卫生费用信息支持; (5)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次国家级的卫生经济信息; (6)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4、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1)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不可剥夺性; (2)卫生人力资源是针对卫生行业内部而言的,卫生人力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方式必须受到卫生行业特殊性的限制和影响; (3)卫生人力资源以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体质、智力、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存在于卫生工作者身体之中,卫生服务工作者为了获得它们,必须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联系不断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4)卫生人力资源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往往要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结合起来使用。 (5)卫生人力资源作为卫生系统核心价值的体现,从事着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其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人或人群。 得分阅卷人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 分) 某医疗机构2001年某类药品销售资料如下。————————————————————————————————— 指标计划数实际数差异数————————————————————————————————— 药品数量(盒)5000 5500 +500 销售价(元)10.5 8.36 -1.69 药品销售额(元)52500 45980 -6520————————————————————————————————— 请用连环替代法对药品销售额差异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药品销售额= 药品数量ⅹ销售价 第一步,药品计划销售额=5000 ⅹ10.5 = 52500 ① 第二步,逐项替代。 先替代销售价格(假定数量不变): 5000 ⅹ8.36 = 41800 ② 再替代数量(假定销售价格不变): 5500 ⅹ8.36 = 45980 ③ 第三步,分析各因素对药品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由于药品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②-①): 41800 –52500 = -10700(元)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 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 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 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 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 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 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 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 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 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 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 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 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 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是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描述分析:说明“是什么”解释分析:说明“为什么” 评价分析:说明“孰优孰劣”

卫生经济学练习题

《卫生经济学》练习题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卫生资源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除了卫生资源高效利用外还应考虑P92 A.供需平衡 B.政府干预 C.节约资源 D.市场作用 2、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以行政方法为主 B、强调法律的作用 C、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D、公平性 3、卫生资源配置做好计划和市场调节的策略是 A、合理确定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的力度、范围和层次 B、正确处理以计划调节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关系 C、正确处理卫生机构内部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D、以上都是 4、关于卫生资源配置总原则说法错误的是P91-92 A、与国民经济相适应 B、效率与公平兼顾 C、考虑成本与效益 D、以上都不是 5、属于卫生资源中硬件资源的是P89 A.卫生信息B、卫生技术C.卫生管理D.卫生人力 6、我国目前卫生资源配置通常不包括P94 A.床位设置 B.卫生经费 C.卫生信息 D.卫生设备 7、卫生资源优化配置除达到有效性外还应达到P91 A、经济性 B、针对性 C、可控性 D、完善性 8、卫生资源配置效益评价常用的指标是P93-94 A、居民卫生总费用 B、人均卫生费用 C、医护人员比例 D、以上都是 9、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背景不包括P98 A、传统卫生机构交叉管理(行政机构) B、原有体制卫生资源条块分割 C、原有卫生服务体系不合理 D、卫生资源短缺和浪费 10、成本核算单元不包括P124 A、服务量 B、诊次 C、病种 D、床日 11、对卫生服务价格波动影响不大的是P54 A、价值量 B、货币 C、供求变化 D、服务项目 12、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下述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是P122 A、后勤人员工资 B、医疗器械 C、院长办公式材料费 D、以上都是 13、随医疗服务产出量变化成本不按比例变化的成本是P119 A、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4、成本与环境变化没有关系的未来成本是 A、可缩减成本 B、既定成本 C、增量成本 D、机会成本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完整版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 卫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外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卫生总费用研究、健康保险制度研究、卫生服务内部市场研究、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研究、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熟悉: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①E大于1为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奢侈品②E小于1为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③E=1为单一弹性,现实中极端情况④E=0为完全无弹性,现实中罕见情况,棺材、火葬、特效药⑤E无穷大为完全弾性,罕见的极端情况。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为低档产品或劣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在0-1之间的产品为正常品,大于1的为高档品。 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许多服务的需求量会受到相关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值为正值说明两种服务具有替代功能,负值说明具有互补功能,为零说明互不相关。 了解: 卫生服务需求的应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和卫生机构决策

卫生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1、卫生资源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除了卫生资源高效利用外还应考虑 A A.供需平衡 B.政府干预 C.节约资源 D.市场作用 2、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C A、以行政手段为主 B、强调法律的作用 C、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D、公平性 3、卫生资源配置做好计划和市场调节的策略是 D A、合理确定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的力度、范围和层次 B、正确处理以计划调节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关系 C、正确处理卫生机构内部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D、以上都是 4、关于卫生资源配置总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D A、与国民经济相适应 B、效率与公平兼顾 C、考虑成本与效益 D、以上都不是 5、属于卫生资源中硬件资源的是 D A.卫生信息 B、卫生技术 C.卫生管理 D.卫生人力 6、我国目前卫生资源配置通常不包括C A.床位设置 B.卫生经费 C.卫生信息 D.卫生设备 7、卫生资源优化配置除达到有效性外还应达到 A A、经济性 B、针对性 C、可控性 D、完善性 8、卫生资源配置效益评价常用的指标是 D

A、居民卫生总费用 B、人均卫生费用 C、医护人员比例 D、以上都是 9、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背景不包括 A A、传统卫生机构交叉管理(行政机构) B、原有体制卫生资源条块分割 C、原有卫生服务体系不合理 D、卫生资源短缺和浪费 10、成本核算单元不包括 B A、服务量 B、诊次 C、病种 D、床日 11、对卫生服务价格波动影响不大的是 A A、价值量 B、货币 C、供求变化 D、服务项目 12、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下述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是 B A、后勤人员工资 B、医疗器械 C、院长办公式材料费 D、以上都是 13、随医疗服务产出量变化成本不按比例变化的成本是 D A、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4、成本与环境变化没有关系的未来成本是 B A、可缩减成本 B、既定成本 C、增量成本 D、机会成本 15、医院成本差异分析中成本指数是下述那个不变的情况下考虑成本上涨的指数 A A、单元服务成本不变 B、服务项目数不变 C、货币价值不变 D、供需不变 16、医院总成本包括 D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 稀缺性产生了选择2. 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3. 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 生产什么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 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

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2. 卫生保健制度3. 市场理论4. 健康效益的衡量 5. 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 好。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研究阶 段性成果展示 指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那么,三十年来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组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采访调查,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准备工作一: 把小组分为3个小队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⑴张云云、潘娅: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变化 ⑵周玥玥、夏子雯、成鹏、王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的变化 ⑶祁东格、王荣昇、周楠、朱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面的变化 准备工作二: 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准备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建湖周边的乡村及城市的社会调查中就可以得到不少的答案。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案例版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个人物品:1。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lf 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 网xYzKw]了解 [来 源:xYzK https://www.doczj.com/doc/137638694.html,][ 来 源:xYzk https://www.doczj.com/doc/137638694.html,]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学优中考网北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掌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 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 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 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 分析利弊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 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进步 发展观点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 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 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而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 ——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

医科大学网络作业卫生经济学

1.计算DALY不需要的指标 A.疾病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 B.平均发病年龄 C.持续时间 D.病死率 2.我国基本卫生服务筹资目前采用的是 A.社会保险模式 B.商业保险模式 C.私人健康保险模式 D.国家税收模式 3.疾病经济负担测算主要指标不包括 A.疾病指标 B.死亡指标 C.伤残/失能指标 D.构成比指标 4.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A.医疗服务效率低 B.公平性有待改善 C.卫生费用上涨过快 D.可及性有待改善 5.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医疗保险的特征 A.待遇的不均等性 B.服务频度高 C.保障过程的特殊性 D.保障内容的特殊性 6.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方法错误的是 A.服务目标法 B.需要理论与方法 C.需求理论与方法 D.效率理论与方法 7.医疗服务市场是由三个相关的市场组合而成的,下述哪项不属于三个相关市场的市场

A.医疗设备供给市场 B.医疗筹资市场 C.医疗服务提供市场 D.医疗服务要素市场 8.有关卫生服务供给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不确定性 B.被动性 C.公益性 D.外部性 9.哪个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有双重的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系统 A.德国 B.美国 C.新加坡 D.英国 10.卫生费用核算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是 A.功能法

B.来源法 C.机构法 D.卫生费用矩阵平衡核算 11.在风险处理方法中,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 A.风险转移 B.承担 C.风险避免 D.保留 12.下列哪项不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指标 A.计划免疫 B.妇幼保健 C.人均年就诊次数 D.康复 13.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不包括 A.以农村为重点 B.中西医并重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生活的变化必考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

卫生经济学复习题

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性质是什么? 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二、需求 1. 卫生服务要求、需要的概念 卫生服务要求是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或预防保健服务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由自身的健康状况所决定。 卫生服务需要是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和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以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2. 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及特点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支付的卫生服务以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其特点是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6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3.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有:1健康因素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时间价值4一般经济因素(卫生服务价格,需求者收入,互补物品或服务替代物品或服务,对未来物品或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储蓄偏好,医疗消费偏好)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6. 时间因素的政策意义 1随着卫生服务价格的下降,人们对时间成本更加敏感。低时间成本的人比高时间成本的人更容易获得卫生服务。 2为了让某些人更好的获得卫生服务,除了降低卫生服务的货币价格外,还应该节省他们的时间成本。 3在制定卫生服务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卫生服务的货币价格,还要把卫生服务需求者的时间成本考虑进去。 三、供给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品)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出现递减态势。 2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线,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4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3供给者诱导需求 1. 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 A.APL是递减的; B.APL为零; C.MPL为零; D.MPL为负。

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

绪论 卫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卫生经济学有两部分内容,包括健康经济学和卫生服务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应当生产多少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非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 2.在卫生资源确定的条件下,研究各类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的数量 3.研究如何生产和提供上述医疗卫生服务产品和服务 4.研究谁应当接受这些产品和服务。 这四个基本问题中,前两个属于配置效率,第三个属于生产效率,第四个属于分配公平 Kenneth Arrow于1963年发表的“不确定性和医疗服务福利经济学”Mark Pauly于1968年发表“道德损害经济学:评论” 卫生经济分析工具研究:经济学分析工具,统计学分析工具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1.微观经济学方法 2.卫生计量经济学 3.卫生经济评价 4.效果评价 卫生总费用 卫生资源:是指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卫生总费用: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消耗卫生资源总和的货币表现形式 卫生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1.通过卫生总费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为合理分配卫

生资源提供依据。 2.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卫生资源优化效率配置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性 卫生总费用与宏观经济 1.经济发展是卫生资源投入的基础 2.卫生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卫生总费用与卫生筹资: 卫生总费用研究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反映卫生资金运动的全部过程,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效果,卫生费用的测算与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为卫生筹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是评价社会对人群健康的重视程度,分析卫生保健体制公平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卫生总费用常用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 卫生总费用分析方式: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和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 卫生筹资:狭义上是指卫生资金的筹集,广义上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是卫生资金从进入卫生系统到流出卫生系统过程中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方向的分析 一、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 1.卫生筹资水平分析 2.卫生筹资结构分析 (1)政府卫生支出分析 (2)社会卫生支出分析 (3)个人卫生支出分析 二、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 1.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流向分析 2.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流向分析 3.不同卫生机构间药品费用流向分析 三、卫生总费用相关政策问题分析

卫生经济学复习题精选文档

卫生经济学复习题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性质是什么?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二、需求 1. 卫生服务要求、需要的概念 卫生服务要求是居民希望得到的医疗或预防保健服务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由自身的健康状况所决 定。 卫生服务需要是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和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以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2. 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及特点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支付的卫生服务以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其特点是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6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3.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有:1健康因素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时间价值4一般经济因素(卫生服务价格,需求者收入,互补物品或服务替代物品或服务,对未来物品或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储蓄偏好,医疗消费偏好)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6. 时间因素的政策意义 1随着卫生服务价格的下降,人们对时间成本更加敏感。低时间成本的人比高时间成本的人更容易获得卫生服务。 2为了让某些人更好的获得卫生服务,除了降低卫生服务的货币价格外,还应该节省他们的时间成本。 3在制定卫生服务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卫生服务的货币价格,还要把卫生服务需求者的时间成本考虑进去。 三、供给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品)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出现递减态势。 2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线,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4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3供给者诱导需求 1. 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 A.APL是递减的; B.APL为零; C.MPL为零; D.MPL为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