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

摘要:

唐朝的国力,在唐玄宗时期达到顶峰,国泰民安,到处欣欣向荣,一派繁华。而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却使她的统治摇摇欲坠。八年战乱勉强被平定了,但安史余党仍然盘踞在河朔一带,发展成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势力。于是,藩镇割据和藩镇林立的复杂局面便构成了唐中后期政治的最大特点。尽管如此,唐王朝的统治仍然维持了一个半世纪。那为什么唐代的藩镇割据能够长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呢?这到底与唐中后期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密切联系呢?本文将从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土地制度、官职制度、边防形势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对此做出初步合理的分析和回答。

关键字:

唐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河朔、政治制度

一、唐代xx形成的渊源背景

许多人都把唐代藩镇林立的局面归于唐安史之乱的单一产物,但其实安史之乱只是表面上的催化剂,因为唐代藩镇的产生与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和各方面复杂因素有密切联系,其渊源何其深。首先是土地制度的变化——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被破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的逐渐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在其基础上的征兵制也在同步趋向崩溃,军队涣散。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土地的农民们选择大规模逃亡。“亡命山泽、挟藏军器[1]”就是对当时情况生动的描述。这样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山贼路盗成群,军队士兵流失,对内农田不治,对外边防不敌,唐代统治面临重大威胁。

内外交迫之际,统治者采取了一定措施力争扭转困局。开元二十五年,玄宗颁布诏令,“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厉害,计兵防健儿等作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召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于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便得存济,每年逐季本使具数报中书门下,至年终一时录奏。”[2]这样,新的军队健儿便从各色的流亡人口征召入伍,由于有偿优恤,便使得本变暴徒的人争先恐后地应募,唐代社会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便可以迎刃而解。唐代后期藩镇林立的序幕由此徐徐拉开。

“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置的缘边节度使,是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局面的先导。”[3]起高宗后期,迄开元初年,唐廷一直与周边各蛮族进行着错综复杂的斗争。“唐初的羁縻府州制,促进了周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使其势力逐渐强大。北突厥的崛起,吐蕃的猖獗,奚、契丹的反叛,使唐廷几乎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况。······从贞观到高宗前期的武功,拓定了辽阔的疆域,特别是当时东西两个战场的激烈战争,使唐廷必须以重兵分守,广置军镇。”[4]开元天宝年间的边防形势危机重重,统治者不得不驻兵防守,因而边军藩镇越来越多,兵力不断膨胀。

有了以上所述的契机,节度使体制的出现则是唐代藩镇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睿宗景云年间的节度使所统领的军队主要还是府兵和兵募等征点制军队,它的权限基本上未超过唐初的都督,但节度使是诸军统帅,还是管军资粮饷的事务官。还有另外一点就是采访使的发展。采访使全称采访处置使,其前身是唐初不时派遣的巡查使,贞观以来就被遣使巡查州县。

这只是节度使的初步发展,而在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的奏请下,设置了十五道采访使。这时的采访使权力已在刺史之上了。“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5]但是一任两使的现象并未普遍,但后来节度使、采访使并置的二元制确实不再适应当时状况了,最后采访使被罢了,而采访使督察州县的职任转移到节度使身上了。于是,诸道军事权与行政督察权合二为一了。安史之乱期间,节度使又进一步取得了独立的财政权力——“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6]这样以后,拥重兵,独财赋的各大藩镇便逐渐形成了。

二、唐代xx的分类概述

唐代藩镇具体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各大藩镇都是一个模式一种类型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各大藩镇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状况、地理、军事力量各不相同,因此它们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根据张国刚学者的考查,他采用了晚唐著名政论家杜牧的观点,唐代藩镇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河北藩镇,割据跋扈;二是中原地区的河东、汴、徐等镇,防遏河朔;三是西北藩镇,式遏戎夷;四是吴越荆楚等南方藩镇;尽铲其财富‘以啖兵戎’。”[7]

(1)河北藩镇,即河朔藩镇,位于成德、魏博、淄清、淮安、幽州等地方,这些地方皆是唐王朝重要的军事要地。在经济上,这里富饶繁荣,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物质条件也给河朔藩镇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在政治上,节度使不由中央遣派,而由本镇拥立;在财政上,赋税可以拒绝上供中央而截留本镇。这些条件都是河朔藩镇嚣张跋扈的因素。不过,这也不能绝对地认为,河朔藩镇已经完全脱离中央了,因为唐朝的政策法令都有在河北地区施行,例如“河北地区的州县行政区划的改易和废置、官吏员额的增减,唐廷的赦令就有一定作用。”[8]另外,唐廷在河朔各大藩镇设置了监军院,各镇在首都长安亦有进奏院,这些机构都是藩镇与唐朝中央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发挥了重大的政治作用。尽管河朔藩镇并不完全叛离中央,但是河朔藩镇是唯一与唐廷割据的藩镇,也是最令唐廷头痛的割据势力,甚至,唐廷设置的中原藩镇竟是为了遏制河朔藩镇。

(2)中原藩镇,其所在地区是宣武、武宁、忠武、泽潞、河阳、义成等,这些地方藩镇在安史之乱经过整顿之后,它们有了另外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唐廷防遏河朔藩镇。“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9]中央养着中原藩镇,其实是因为手头上没有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因此利用中原藩镇来以藩镇遏制藩镇。但是,中原藩镇不是完全听命于中央的,因为它们自认为中央依靠本镇遏防骄藩二拥兵自重,自觉功德无量,往往无视中央调遣。尽管这样,在关键时刻,中原藩镇还是唐廷的一道重要屏障。

(3)边疆藩镇,它的所在地包括西北(京西京北)和西南两部分。这些地方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在这里藩镇不像河朔那样富饶可以自给,军饷自然耗费大,但是唐廷后期财政上也严重不足,加上某些军帅的苛刻暴敛,曾经引起不少边军动乱,这成为了西北藩镇骚乱的重要原因。但这与河朔藩镇的割据不能混为一类,因为这些骚乱并没能对唐廷构成严重威胁,并且他们还是为防遏蛮夷进犯的主要力量。“供馈不足与藩帅苛刻是边疆藩镇的共同特点,由此而引发的兵乱是藩镇动乱的主要内容。”[10]可见,边疆型藩镇只是唐廷的一种不稳定因素,总体来说,这些藩镇属于不割据藩镇。

(4)东南型藩镇,位于浙东、浙西、淮南、江西、福建、湖南、荆南等地区。由于这里经济发达,是唐廷财赋的重要来源地,几乎成了唐中央赖以存延的经济基础,所以唐朝必须牢牢控制好东南藩镇,限制东南诸道的军队兵力。

因此,东南藩镇的军队甚少,这里的藩帅多为儒士而少武人。军队少军饷也少,财赋多上供朝廷的赋税自然多,中央对东南型藩镇的控制自然牢固,因此“天下藩镇,东南最宁。”[11]

三、唐代中央如何控制各大xx

当我们了解了唐代藩镇的渊源以及类型特点后,我们开始想,由于藩镇割据,统一的大唐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竟然还能维持一个半世纪,那么究竟唐廷是怎样控制骄藩维护统治的呢?是什么政治制度还是何种军事手段使得藩镇林立中的唐廷依然屹立不倒呢?上文已经提到,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各大藩镇拥兵自重,动乱不断,大都不听从唐廷调令,藩镇林立的局面一旦陷入混乱,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中央煞费心思,采取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对此进行控制。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唐代藩镇宦官监军制度。

监军制度是中央政权监督将帅控制军队的一种手段,而宦官出任监军为唐玄宗所创始。安史之乱后,由于内地藩镇林立,建军开始普遍设置。不仅在驻兵出征时必派监军使、都监或都都监,而且在各个方镇设置常驻监军机关,这些机关称为监军院或监军使院,监军使是长官。

监军使下还设置了副使、判官、小使等若干僚属,除此还有一支相当的军队,这些都使得监军制度得以完备,在监督藩帅上起到重要作用。监军是以皇帝特派员的身份出现的,“将我腹心之命,达于爪牙之士”,所以监军使和节度使的地位相当,甚至时有明争暗斗。但总体来说监军使的确能够遏制骄藩的藩帅,它的特殊地位及其职能就能反映出这种状况。“旧制:

内官为六军辟仗使,监视刑赏,奏察违谬。犹外征方镇之监军使。”[12]由此句可知,“监视刑赏,奏察违谬”便是监军使最重要的职能对于当地的政绩高功,或者将帅有违谬犯科之事等等都逃不出监军使的监察。可以说,监军使是唐廷的法眼,这对于朝廷消除兵乱、稳定军情、控制藩镇的有力武器。不过,宦官监军制度也带来了宦官权力膨胀而威胁皇权、监军使与藩帅间的矛盾扩大等问题,也不能说监军制度完全是唐廷控制藩镇的绝对王牌,但在这里暂不展开论述。

唐廷控制藩镇的另外手段就是进奏院。进奏院一般设置在首都城内,是本镇进京官员的联络地。“诸道进京办事或奏事官员,一般寓居于进奏院,并向进奏官了解有关情况。”[13]同时,进奏院还有向朝廷反应本镇情况的职能,例如有一些本镇不能擅自决定的事务也是由进奏院报告中央请示的。此外,进奏院还须向本镇传递中央诏令、报告朝廷及他镇情况,其他一些具体繁琐的事物如上供赋税等事宜也是由进奏院操办,也就是说进奏院是中央与藩镇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进奏院的设立,还反映了唐代割据藩镇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又不能彻底否定中央统治的特点······犹如中央在藩镇设立监军院,是中央统治的象征,藩镇在中央设置进奏院,则是奉事朝廷的表示。”[14]所以,进奏院是朝廷削弱藩镇势力、加强对州郡直接控制的重要措施,尽管进奏院没有监军院那样的强权,但是它起到了另一种桥梁作用,把藩镇置于中央的政治网络之中。从前人们总以为藩镇是完全脱离中央控制的一种离叛势力,但其实唐廷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进行控制的。这也是唐廷在藩镇林立割据的情况下可以得以延存的重要原因。

四、为何唐朝中央没有铲除各大xx

为什么唐代藩镇林立的局面一直存延着而唐廷却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打击铲除割据藩镇呢?而且这个局面一直维持了一个半世纪之久,但唐廷也没有因此灭亡,相安无事地僵持了那么久。其实,这是多种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而导致的奇怪局面。

首先是唐王朝内部因素。王室弱则无力统内外,唐中央力量微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开元天宝年间,唐朝边疆拥有重兵,中央军备不够,唐廷统治者手中没有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因此就造成了外强内弱的被动局面。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只能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原藩镇的军队去遏防河朔藩镇,又依靠边疆藩镇重兵来防守边疆。尽管中央手中掌握着神策军,但是率领这支禁军的宦官往往有着对王权的威胁,何况中原藩帅与神策军的矛盾在唐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神策军并没有万无一失的保险作用。另一个方面,两税法[15]的赋税三分制使中央所能控制的财力有限,上文已说到河朔藩镇在本地区瓜分王赋而不上供或者上供甚微,藩帅们牢牢掌握了本镇的财赋支配权,只有东南型藩镇几乎成了唐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唐朝中央确实没有足够的财政力量再供养一支

真正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边疆藩镇和神策军的军饷已经使唐朝中央捉襟见肘了。

其次,是因为河朔藩镇过于强大,微弱的唐廷实在无法与之过激对抗,而偶尔不听从中央调遣的中原藩镇确实唐廷手中唯一用来防遏骄藩的一张王牌,边疆性藩镇和东南型藩镇就更不能铲除了,他们属于不割据藩镇,在边防和财政方面还得靠两者。这样说来,其实藩镇林立还是唐王朝得以勉强支撑下去的客观原因。因为林立的藩镇与唐廷形成了互相抗衡互相依赖的关系,在这错综复杂、利益交错相融的网络中,任何一方都还没到濒临崩溃的端点。另外,藩镇割据其实大多数不是反叛中央的动乱,恰恰相反,大多数的动乱时发生在藩镇内部,而且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暴发的变乱。根据唐国刚学者的考究分析,唐代藩镇动乱大概分为四种:

兵士哗变、将校作乱、反叛中央和藩帅杀其部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第三种才会对中央造成威胁,但80%的动乱表现在内部冲突。因此,藩镇割据并没有到达非要粉碎的严重地步。

所以,在唐廷无力彻底铲除藩镇割据势力的情况下,只有双方没有过激的触犯双方根本利益的行为,那么两者才可以相安无事。所以,才有了宋人尹源的一句话“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唐代皇帝列表唐代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一、唐朝618年—690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8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23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683(24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嗣圣684年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6年)文明684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二、武周690年-705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90-705(16年)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年-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年-705年三、唐朝705年—907年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5年)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唐隆710年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2年)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756(44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2(6年)至德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 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勣(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 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评说:王忠嗣几乎将盛唐所有敌人都挫败过,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哥舒翰为有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高仙芝是大唐西域守护神,行军千里灭小勃律;张守珪连挫后突厥、吐蕃、契丹经营边疆;李祎有西破吐蕃夺石堡之功,又东平奚契丹叛乱,不愧为太宗的后人;张孝嵩经营西域,连挫突骑施、吐蕃、大食;王晙的文治武功在开元诸将中名列前茅;郭知运先后居北庭、陇右,甚为蕃夷所惮;张仁愿独挡一面,扭转了唐朝对后突厥的形势;唐休璟先策划了收复安西四镇,后在洪源屡破吐蕃,为武周朝诸将之首;盛唐诸将和中唐诸将中,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千里马皆出自于王忠嗣这位伯乐的培养和提拔。盛唐仍然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在以上的盛唐十将之外,还有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杰、崔希逸、盖嘉运、赵颐贞、薛讷、萧嵩、乌承玼、张思礼、王君涣、杜希望、杨思勖、郭虔瓘、娄师德、牛仙客、臧希液、杜宾客、陈大慈、王倕、

大唐皇帝列表

大唐皇帝列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高祖李渊于 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在其鼎盛时的公元7世纪,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 在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 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 年(907年)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 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唐朝重要历史人物: 李世民: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武后四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哲),四子李旦。 代宗: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升平公主郭暧《打金枝》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 唐懿宗: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 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唐昭宗?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 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 回天无力。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僖 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宪宗贬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李白(701年2月28日一762) 杜甫(公元712 —公元770) 白居易(772年?846年?)

你认为唐朝在哪个皇帝最有作为?C李渊,唐高祖,唐朝开创者; C李世民,唐太宗,开贞观之治; 李治,唐高宗,开永徽之治; 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唐太宗贞观后期的政治

唐太宗贞观后期的政治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变本加厉地以我为中心。他一意孤行,建飞山宫,刚开始就警告群臣:“若不为此,不便我身。”并且为自己狡辩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翻译过来,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应该给老子当牛做马。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明摆着,叫满朝文武乖乖地闭嘴。 谏臣刘洎官拜门下省侍中。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便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二,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自己都觉得过分。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唐朝皇帝李柷生平简介

唐朝皇帝李柷生平简介 唐哀帝李柷,原名李祚,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一个傀儡皇帝。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哀宗李柷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柷生于892年,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儿子。897年,受封辉王。 904年,朱全忠派蒋玄晖等人杀死了唐昭宗以及他的妃子,第二天,蒋玄晖假传圣旨,立李柷为皇太子,时日,只有13岁的李柷登基。 李柷当上皇帝后,并无实权,说话也根本没有分量,一切全部由朱全忠决策。比如,905年,他想封自己的几个乳母为昭仪和郡夫人,但是宰相提出异议,李柷只好作罢。还有一个是李柷准备在十九日亲祠祭天。当时各部门都做好了准备,宰相也已南下。但是,朱全忠听到后很不高兴,觉得祭天是有意延长大唐国祚。有关官员知道后,很害怕,就借口改期,然后不了了之。 唐哀宗就是个傀儡皇帝,所有的权力都在梁王朱全忠手上。所谓“时政出贼臣,哀帝不能制”。哀帝下达的命令其实都是朱全忠的意思。哀帝只能完全顺从朱全忠,然后把他的地位一步步加固,也为大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唐哀宗李柷是怎么死的905年,朱全忠将唐朝的一些忠臣,如崔远等人全部赶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这就是骇人听闻的“白马之变”。后哦来,朱全忠又处死了哀帝的母亲并废为庶人,不久,

宰相也被赐死,太常卿也被五马分尸。朱全忠已经是想杀谁就杀谁,没有人能阻拦了。 907年,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把皇位禅让给朱全忠,朱全忠自己做了皇帝,建国号“大梁”,是为后梁太祖。从此,300年的大唐就此灭亡,从此中国又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哀帝退位后,被降为了济阴王,还被迁到了山东,但是后来朱全忠觉得废帝的存在对自己来说是很不安全的,于是就派人毒死了李柷,其死后谥号为哀皇帝。 唐哀帝就和他的称号一样,“悲哀”,在位才3年,就成了大唐王朝的终结者,让李唐300年的积淀从此毁于一旦,的确悲哀。 唐哀帝有哪些子孙后代唐哀宗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那么唐哀帝有哪些子孙后代呢?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唐哀宗仅仅只活了17年时间,其中他还做了三年时间的傀儡皇帝,他并没有机会生育孩子,因此他没有任何的子孙后代。短命的唐哀帝生于唐朝的末期,其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不但没有能力保护唐氏宗族,甚至还没有机会生下自己的孩子。 唐哀宗之所以没有机会生育自己的孩子,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唐哀宗仅仅只活了17年时间,他还没有来得及生育自己的孩子。虽然古代人早婚早育,但是唐哀宗的寿命过短,还不到生育孩子的时候。第二:唐哀宗是一个傀儡皇帝,其一切的举动都被控制,藩镇并不会让唐哀宗去生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当大家问道唐哀帝有哪些子孙后代的时候,大家不得不感到失望。

晚清时期地方势力如此强大 为何没有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呢

晚清时期地方势力如此强大为何没有唐朝后期的藩 镇割据局面呢 本文导读:唐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北朝以来的“府兵制”,大搞“兵农合一”,士兵平时耕田种地,战时自备粮食、武器去追随将领出征,战争结束则“将回朝,兵归府”,这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可以防止兵将勾结,从而酿成割据。唐朝玄宗开元之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瓦解。此外,唐玄宗好大喜功,屡次对外用兵,所以唐朝只能搞“募兵制”来满足需要,从此兵归将有,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为了镇压叛乱,唐朝只能靠“藩镇兵”,也就是利用藩镇去打藩镇,结果是出现“藩镇割据”,唐朝因此而灭亡。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八旗、绿营两支正规军(国家军队)毫无战斗力,满蒙贵族更是拿不出一位统帅之才。为此,清朝只能将“剿贼”重任寄托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身上,利用“湘军”、“淮军”、“楚军”这些私人色彩

浓厚的武装力量去剿灭太平军。事实证明,这些私人军队确实扑灭了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不过中央集权却由此而衰落。有意思的是,虽然清朝中央集权衰微,地方汉族势力强势崛起,却没酿成唐末那种藩镇割据之局面,这实在是很有意思。 先看,清末地方汉族势力究竟有多强大。清朝入关以来,虽然时常强调“满汉平等”,中央高级官员“满汉平分”,各占一半。但是,满蒙贵族地位还是要高于汉族官僚,尤其是在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之设置上更是如此,全国八大总督,满蒙占绝大多数,地位至关重要的直隶总督则不许汉人染指。不过,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这情况彻底发生改变。同治三年(1863年),湘系集团控制着全国八大总督中5席,若是连同其他汉人督抚在内则更多,总督7席,巡抚全部,而且这趋势还长期维持并不断强化。甲午战败后,清朝编练新军(仿照西洋模式),也是由汉人督抚来主持。八国联军侵华时,张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简介 唐朝(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又因其政治、文化、制度等继承于隋朝并发扬光大,所以后世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尊隋为名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每战必克,十一月就攻下了首都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其13岁的孙子杨侑为帝(恭帝),改元“义宁”,被册封为唐王,大丞相,把握了朝政。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李渊便以“唐”为国号称帝。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玄武门之变”后其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继续李氏江山。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南诏、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初期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3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5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时期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中期 中宗(重祚)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78,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6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

概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政治上,唐朝主要沿用隋制,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彼此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该制度被以后各朝代所沿用,影响深远。选官制度上科举制趋于完善,科举制度相对而言公平且机会均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与科举制相辅相成的是唐代对教育的重视和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则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经济上,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当时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政府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人口开始逐步恢复,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高达8000万左右。手工业方面唐朝的丝织业、制瓷业和矿冶业极其发达,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体系,大量瓷器输往国外。唐后期的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也迅速发展。唐王朝建立后,行开元通宝钱,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钱帛兼行”,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商业上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柜房和飞钱相继问世。赋税制度方面唐朝在均田制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保障了政府收入。 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全唐诗》共收录两千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朝在艺术上吸收了西域特征和宗教色彩。诞生了一批杰出的艺术人才,如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莫高窟是唐朝壁画的精品作品。音乐、舞蹈在唐朝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科技方面,唐朝有多项成就名列世界前茅。唐政府还多次派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对进入中国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以礼相待。唐朝政府还设专门机构掌管对外文化交流事务。唐政府的这种开明政策是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朝的伟大并不在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有效的行政能力上,而在于开放和进取的姿态上,这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兼容并包,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交流的过程中唐朝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今天中国社会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使国民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对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包容和吸纳能力。 成熟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类文化内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纳异己的胸怀。唐朝的历史给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以诸多的启示:从制度上容许相反政见的开放的姿态;公平的管理用人制度;对经济、教育、科技的重视;以及对于宗教和文化的宽容等。 1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主要原因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主要原因 戴小弟 (陇东学院历史系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从唐中央与藩镇两方面来分析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认为中央权力的衰弱是藩镇滋生的基础;君主举措失策、使用非人导致藩镇做强做大;藩镇自身力量的强大是其长期同中央分庭抗礼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唐朝藩镇割据君主失措奸佞误国藩镇坐大 唐朝藩镇割据对抗中央,是由封建专制统治的固有矛盾所决定的。在封建统一的国家里,必然含有封建割据的因素。当统一因素衰弱时,割据势力便乘机发动战争,掠夺土地,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唐在安使之乱以后,以河北三镇为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大者连州十于,小者尤兼三四”。①自此唐王朝一扫之前盛世景象,中央无法控制,只得行“姑息之政”以求苟安。藩镇如毒瘤,使唐王朝摇摇欲坠。强大的唐王朝之中藩镇因何而生?为何如此之强?本文就此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藩镇割据形成的历史(社会)背景 开元盛世的华丽掩盖不了癌变的发生,这个致癌因子就是“均田制的破坏”。正是由于经济基础的破坏,而使唐王朝大厦摇摇欲坠。从高宗、武后时起,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封建商人和地主用买卖方式兼并土地,他们“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占有的土地多不胜数。均田制就在逐渐破坏中,到开元、天宝之际,均田制已经崩溃,形成了“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②的状况。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形式下,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趋向松弛。均田制破坏,农民陆续逃亡,使中央财政枯竭,入不敷出,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均田制、租庸调制的破坏,又使府兵制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府兵制是唐王朝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战时中央配备将领,率领府兵往赴征战与轮流卫戌,其余时间居家种田,免其租庸调,但兵器、粮食衣装等均需自备。因而府兵制是建立在雄厚的中央财政和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家庭基础之上的。但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破坏,中央继而也失去了有力的武装力量。而此时又出现了严重的边疆问题,面对奚族、契丹、大食、南诏、吐蕃等方面的威胁。为了加强边防,无奈之下唐王朝只好弃府兵制实募兵制。高宗永徽时“赐之旌节”。至睿宗景云二年(710年)设置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睿宗以贺拔廷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皇帝列表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颁布均田制,将田地平等地分配给农民。对绢税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修订了唐律。李渊对中国的管理和政策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由於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李渊死後谥号太武皇帝,葬在献陵。 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後,李世民经常出征,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宋金刚、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後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後,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

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教案1

第四章★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及影响;藩镇割据及其严重后果;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及其主要特点;唐朝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对比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状况,分析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能力。 3.通过对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介绍,指出它们都是唐朝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以王仙芝、黄巢起义所体现的平均思想和流动作战的特点,与学过的农民战争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古代农民战争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以及开元年间开始的军事举措失当,酿成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是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导致一度称雄世界的唐王朝走向灭亡。 3.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特别是士族势力)。这次农民战争所体现的“平均”思想及流动作战的特点,在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藩镇割据的严重危害。 难点:军事举措失当是造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应从起因、发展给学生作一简明的解释;对唐玄宗、黄巢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将有关地图、表格制成幻灯片、“唐朝前期的繁盛”多媒体课件。 学生:复习唐朝前期盛世概况和预习新课;收集安禄山、杨贵妃、黄巢等人的资料。 教学设计 从两方面理解唐朝后期的政局: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的矛盾斗争,包括中央政权与地方藩镇的对抗,中央内部的矛盾,藩镇与藩镇的混战;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些矛盾斗争构成了唐朝后期的政局。然后,分析这些矛盾斗争的表现、因果联系和最终结果。中央集权削弱,其原因是藩镇强大,而藩镇强大则是安史之乱的恶果,因此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宦官专权,表明皇权的腐朽,朋党之争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地方藩镇的连年混战,诸种因素,进一步削弱了唐中央集权的力量。再加上农民战争的重击,唐朝终于土崩瓦解。图示如下: -------------------------------------------------------------------------------- (导入新课:以多媒体课件再现唐朝前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景象,然后提出问题:唐朝后期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家一直处于大发展阶段,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荣。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一直到现在,国外的一些地方仍然称华人为唐人。然而,强大的唐朝在唐玄宗后期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性变化,安史之乱成为这一变化的转折点。 一、安史之乱(板书) 1.安史之乱的原因(板书) (1)唐玄宗后期的腐朽统治(根本原因)(板书) 具体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a.穷奢极欲,息于政事,宠爱杨贵妃;b.任用奸诈李林甫、杨国忠为相。 扩展: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形成开元盛世局面。统治后期,他却纵情声色,把本为其儿子的妃子寿王妃杨玉环选入后宫,宠幸有加,745年封为贵妃。这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日夜与杨贵妃饮酒作乐,政事委给“口

唐朝历史事件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皇帝列表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颁布均田制,将田地平等地分配给农民。对绢税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修订了唐律。李渊对中国的管理和政策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由於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李渊死後谥号太武皇帝,葬在献陵。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皇帝列表 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高三历史唐朝后期的政局例题解析 旧人教

唐朝后期的政局-例题解析 【经典题】 例1 (2002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唐·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元”是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妃子”是指。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阅读、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本题考查的历史知识,学生较为熟悉。1992年高考也曾考过“杨贵妃”题。因而本题难度不大。 【答案】(1)唐玄宗,姚崇、宋璟,杨贵妃 (2)唐玄宗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安史之乱。 例2 (1993年上海卷考题)下面是一张唐朝人口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张从唐太宗到唐穆宗时的人口统计表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解析】本题是表格型材料解析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历史表象来分析历史原因。此题提供的表格反映的是唐朝的人口统计情况。第一问要求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比较容易回答。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关于唐朝的人口数,只要把数字变化规律指出即可(规律一般有三种:上升、下降、徘徊)。第二问是本题难点,解答时关键要能够将人口问题和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起来,并探寻其因果关系。 【答案】(1)唐太宗时人口不多,唐玄宗时人口数不断上升,玄宗后期人口数达到最高点;755年后人口急剧下降,从肃宗到穆宗时人口继续下降。(2)经过贞观之治,到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人口数也增长很快;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因此人口急剧下降;安史之乱后又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它们之间争战100多年,因此人口继续下降。 例3(1992年全国卷考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历史再现能力,更主要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切入口很小,分析却深;看似平易,实则很难。从清代史学赵翼的一句话,要求从分析唐由盛而衰的原因中去评价赵翼的观点是否正确。实际包含了三个问题:①考生(即题目中的“你”)对唐由盛而衰的原因的认识.这一问的答案实际不是考生的认识而是教材《唐朝的衰落》中的认识.由于题目仅要求“结合……认识”来“分析……观点”,因而不宜过于展开。②赵翼关于唐由盛而衰原因的认识.回答这一问的关键则在于对材料即赵翼的话的理解:“女祸”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里提供的信息是:杨贵妃这一女祸是唐由盛而衰的原因。③分析赵翼的观点.关健在于是否熟练地掌握全面与片面,现象与本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