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美操课程标准

健美操课程标准

健美操课程标准
健美操课程标准

健美操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授课系(部):体育部

学分学时:1个学分24学时编写执笔人:孙红梅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审核日期:

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定位与作用

健美操课程是学校公共体育的核心课程,是学校建设重点课程之一,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应职、任职能力与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定位是:

(1)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的基础课程;

(2)发展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提升通用职业能力的职业准备课程;

(3)传授健美操相关知识的教育课程;

健美操课程的作用:

力争把最新最受学生欢迎的健身、健美操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全民健身带入大学校园,使大学生健身成为一种热潮,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为学校培养健美操人才,为社会培养健身指导员、带头人。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是平行课程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健美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质提高、适应职业生涯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总体设计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订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一阶段:设计健美操课程整体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等,分阶段进行实施。

第二阶段:确定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阶段:对原有的课程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巩固原有的教学效果,不断补充最新的教学内容。

2.课程目标

2.1身体发展与职业准备

增强体质,完善机能,塑造健硕体魄,奠定生活、劳作、体育休闲的坚实基础。

掌握健美操锻炼方法,有效发展体能与素质,形成自主锻炼能力。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侧重发展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身体技能与身体素质。

2.2技能学习与习惯养成

熟练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使之成为自身的运动爱好和运动特长,能运用到自身的锻炼实践中,培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2.3体育知识与实际运用

能够利用自身所学的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来预防职业性疾病。

能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方法,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

了解健美操比赛的规则,提高比赛的鉴赏能力。

2.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锻炼坚毅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各类职业岗位要求。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且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3.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3.1课程内容

实践技术部分(22学时)

1、专项素质练习(2学时)

(1)肩、腰、腿的柔韧性练习

(2)上肢、下肢、躯干力量练习

2、健美操基本动作及队形(2学时)

(1)上肢动作:手型,上肢动作

(2)下肢动作:各种基本步伐

(3)基本造型介绍

(4)队形介绍

3、健美操成套动作(18学时)

(1)基本步伐组合及其变化

(2)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三套)

实践技能部分(2学时)

1、领操教学实习

2、个人创编组合动作

3、队形创编

4、集体成套动作创编

理论部分:(4学时)

根据教材内容,如健美操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基本概况、运动特点、裁判基础知识等,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并进行理论考试。

3.2学习情境设计

4.课程实施

4.1教师基本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或“双师素质型”,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又统一于健美操的鲜明特点,能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理论、技术、技能,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对健美操课程进行一定的教学与研究。4.2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健美操成套套路的教学和教学过程需要,宜采用讲授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线性渐进法等教学方法;对健美操队形创编的教学内容,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健美操课程的评价体系内容

1)自评、互评;2)教师评价;运动能力占50%,理论考试评价占10%,创新能力占20%,课外训练表现占10%,学习主体性(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合作能力、作业笔记及道德风尚等)占10%,按百分制进行评定。

考核要求:

1.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更重视过程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特别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弱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信心。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均能以可测量数据从而判断人的身体发展。上述三项指标也是体育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其评价的方式应当是自身锻炼前后的比较以及和同龄人的平均数比较。而学生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难以量化,可采取定性评价法或模糊综合评判法。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编写健美操专项教材,建设重点课程网站,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健美操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带、健美操官方网站、教学资料等。

6.其他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