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概论

第一讲概论2

第一堂课前言、生态学概念与发展2

前言2

1生态学的概念3

2生态学思想的简单回顾3

2.1“田园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4

2.2“帝国主义生态学”思想5

3二十世纪生态学上的重要事件5

3.1 成立生态学会5

3.2创立群落演替的气候学派5

3.3把经济思想(如生产者、消费者)运用到对大自然的研究中6

3.3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7

3.4生态学时代的到来(1960年代)7

第二节课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7

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7

1.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孕育和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7

1.2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8

,并将其提高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度8

,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8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对生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9

2.1生态学在社会中重新定位9

2.2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融汇与分化9

2.3从局部的孤立的研究到整体的网络化研究10

2.5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改善和提高10

3我国生态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任务(研究热点)11

3.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11

3.2加强生态安全理论、生态预报方法和生态安全预警监控系统的研究11

3.3强化区域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工程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生态环境

建设11

3.4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研究12

3.5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12

3.6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生态学研究13

3.7生态学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研究13

3.8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问题13

3.9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13

3.10全球变化引发的生态学问题研究13

结语:努力前程14

第一讲概论

第一堂课前言、生态学概念与发展

前言

三个生态学故事:

一个是野生动物园老虎的故事;一个是美国某个岛上鹿群的故事。第三个是云南滇池富营养化的问题(银鱼移植)。

相互依存生态宣言:

一棵单独的树会自动依赖所有不断变化的完全不同的环境状况,大风会阻碍它的生长,气温的变化会使树叶龟裂,雨水会冲刷掉它周围的表土,树叶为了肥力的缘故而剥落并进而消失,你或许可以得到在独特环境中或者在有人类文明介入的环境中完好树木的单个实例,但是,在自然界中,树木茂盛生长的正常环境则是在森林中的树木群丛,每一棵树可能会失去它自个完美生长的某些方面,但他们会被彼此相助以保证继续生存的条件。

森林土壤得到保持和荫蔽,其肥力所必需的微生物既不会干焦,也不会冻死或被冲走。一片森林就是相互依存的物种组织的胜利。

大多数蚂蚁担当着为整体收集和储存食物的角色。有选择的少数几个作为蚁群再生产的工具,最后还有一支防卫部队。

在很多物种中,最小密度就是要求能成功地适应环境,因此,形成群集的生存价值常常是关键性的。

自然界中不存在开小差者或者逃避义务者,在生物学家看来,生命的法则注定了要么合作以自保,要么被敌人毁灭。

生态学表明,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粗鲁的个人主义。

生态学可以教给人们许多关于合作价值的东西。

生态学是“一门颠覆性学科”——Paul B. Sears(1964)

由生态学研究得出的对自然界的看法,向一些西方社会广为接受的文化经济前提提出了质疑。比如,一个前提是,人类文明,特别是高技术文化的文明是高于和超越自然法则的约束的(生物圈II号的失败即是一例)。

●生态学已对社会、经济、宗教以及人文科学,同时还有其他学科已建

立的假设及处理方式提出了质疑。

●生态学家最基本的工作是打消现代社会对技术的信心以及消除现代社

会对无限度的经济增长的信念。

生态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门与人们所熟悉的建立在经典物理学之上的科学模式不同的学科。它研究的现象,经常紧密触及到人类感知能力的本质,如美学、道德、论理学,甚至经济学。

1生态学的概念

总观点:由于生态学学科本身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因此,生态学概念也在不断变化中。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提出来时为“oecologie”。该词与经济学“economy”一词的词根是一样的。源于希腊文“oikos”,是住所、房屋、家、房地产或家务的意思(在近代政治经济学出现之前,人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事务可以被看作仅仅是管家预算和食物贮藏室的扩大)。而“logos”则是研究、学科的意思。因此,从字面意思上讲是关于居住的学问。当时赫克尔就认为,地球上活的有机物构成了一个单一的经济统一体,组合成为一个家族或者是一个亲密地住在一起的家庭,相互存在有冲突,同时也在互相帮助。

海克尔在1869年写到,生态学实际是指自然大家庭的总体关系或自然的秩序,生态学含有自然大家庭事务的精明管理,使之保持井然有序的意思。生态学可以说是经济学向整个生命世界的扩大,是自然的经济学。

在1893年的国际植物学大会上,把oecologie改为近代的拼法“ecology”,对oecology中的复合元音字母“oe”做了删改。

目前,比较公认的生态学概念是:

生态学是一们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思想的简单回顾

从科学史的角度,可以把生态学思想归纳为两类。

2.1“田园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

“田园主义”以塞尔波恩的牧师,自然博物学家吉尔伯特·怀特为代表。该思想倡导人们过一种简单和谐的生活,目的在于使人类恢复到一种与其他有机体和平共存的状态。对大自然具有一种敬畏与忠诚。

怀特(1720-1793)在其代表作《塞尔波恩的自然史》中论述到:

?自然是这样一位经济师,她使大多数并不和谐一致的动物都可以相互利用;

?自然的产物,如果不是全部,也是部分为了给人类提供一种良好而有益的环境而存在的;

?自然,是一支令人心醉的充满适意宁静的牧歌。

“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是“田园派思想”的继承,以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为代表。该思想是从关系、依赖和整体性质来看待自然的,倡导万物有灵论。

1851年,梭罗写道,“我心目中的地球不是一种麻木的惰性物质,她是一个实体,她有精神,是有机的和在其精神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并且,在我身上无论如何都存在着那种精神的微粒”。

?“一个动物的最重要部分当然是它的灵魂,它的生机勃勃的精神”。

我们为发现了某种原被认为是无用之物的用途而自豪,但是与自然的经济体系比较起来,我们的经济体系是多么片面并带有偶然性。在自然界里,没有东西是无用的。每片腐烂的叶子、树枝、或须根,最终都会在某个适当的其他地方做更好的用途,而且最后都会聚集在大自然的混合体之中。

?从一开始就和大自然进行磋商难道不好吗?因为大自然是我们当中最渊博和最有经验的种植者。

在一个长期无人过问的树林里,人们会观察到,各种树木的组成是极有规律和协调的,而这时在我们通常所见的树林里,人们却常常进行干扰,并且喜欢种上一些完全不适于在那儿生长的树木”。

显然,浪漫主义者或田园自然博物学者把万物有灵论、泛万物有灵论当做是一种严密的科学来提倡,这是不对的。

2.2“帝国主义生态学”思想

以卡罗勒斯·林奈(1707-1778)为代表。该思想倡导的是要通过理性的实践和艰苦的劳动建立人对自然的统治。

林奈是18世纪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是自然分类法的创始人。他是一个以惊人的速度树立起令人可畏的科学名望的天才。其作品《自然的经济体系》是最受欢迎的著作(作为一篇神学论文),其中写到,“每种动物都有其被指派的位置,这个位置既是他在空间的所在,也是他在总的经济体系中发挥功能或工作的地方。不能想象有地方是空无所有的,每个地方都有他的专家,以满足发挥其在技巧和传送上的功能”。其结论是,“所有的东西生来都是为人服务的”。

这种思想在这之前的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也有过论述。他给世界提出了一个可能的人造乐园。这个乐园通过科学和人类的管理而变得丰饶。他曾预言,在那个乌托邦乐园里,人类将恢复到一种尊贵和崇高的地位,并且重新得到他一度在伊甸园中所享有的高于一切其他动物的权利。他认为,世界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世界服务。

我们知道,基督教就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在一般的基督徒心目中,自然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基督耶酥,几乎从来就没考虑过要引导他的教徒们对生命表示谦恭。

3二十世纪生态学上的重要事件

3.1 成立生态学会

1913年,英国生态学会成立,坦斯利任第一届主席

1915年,美国生态学会成立。

3.2创立群落演替的气候学派

芝加哥大学的亨利·考尔斯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弗雷德里克·克莱门茨共同创立,主要思想是:

?自然的过程并非是一种无目的的来回游荡,而是一种可以被科学家准确地标出位置的趋向有规律的流动。

?在任何一个既有的栖息地中,都发生着一个清晰的演替系列,决定这个不可动摇的进程的方向和结果的是气候。

在这种演替系列显露的同时,他改变的正是土壤本身,从而创造了一个更为有利于未来的顶级成长的环境,因此,每个阶段都在为其接替者的安居做着准备。

每个个体为了基本的生活而对全体进行的战争,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或生态有机体。没有竞争,就不可能有生长,不可能有动中的平衡。

3.3把经济思想(如生产者、消费者)运用到对大自然的研究中

“每种生物都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成为整个工作单位中的一个结合完好的齿轮,地球大工厂装配线上的一个技术工人”。

一条典型的河流就象一条装配线。它可以把能源和物质传递给沿河的有机物,以适用于生产,象任何工厂一样,这条河流的生产受制于其原料的供应和将这些原料转化为制成品的生产效率(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昆虫学家罗泊特·尤辛格,1967)。

埃尔顿把自然群落描述成一个简化的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经济的四条规律。A食物链规律:食物是自然经济序列中的基本资本。任何生物群落中的食物链的总和构成食物网络。B:食物规律:任何一种动物都只能以一定范围的食物为主,一条普通的食物链中的每一级都有使一种小范围的食物变得较大的作用,从而就能够满足体积大一些的动物;C:物种分布对食物链结构的影响:为了给食物链上高等级的生物物种提供食物,靠近底部的动植物必须要数量更多,再生更快,形成物种数量金字塔。D:生态位:是物种分化和物种专门化的进化发展过程的结果,是一个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或职位。

1942年,耶鲁大学的一名研究生,雷蒙德·林德曼发表了一篇题为“生态学的营养动力问题”的科研论文。主题是对可利用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时的减损进行精确测量。结果表明,有机物在从较低营养级获取方面,随着一种有机物在食物链中不断升级而变得越来越富有效率;

随着食物链中物种升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

3.3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牛津大学植物学家A·G坦斯利(1935)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观点是:植物通过收集太阳能供自己使用而延缓了熵增的过程,他们可以把能量以新的再聚集的形式传递给动物,而动物反过来暂时地保存这种能量以供有序的利用”。

“生态系统既可比作储存流水的一座座水库,也可以比作是使水在重新放出流进急流前加以利用的大坝。但自始至终,水流的一部分渗透进土里,一部分蒸发到空中,而所有剩下的部分有朝一日必定会释放出来。”

“只要太阳继续不断地供应能量,生态系统就能持久地运转下去,不过,当这种供应耗尽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崩溃瓦解了”

3.4生态学时代的到来(1960年代)

在经过两个世纪的准备后,生态学突然在20世纪60年代登上了国际舞台。生态学家,是以脆弱生命的保护者面目而出现的。

“生态学时代”一词首先出自1970年第一个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它表达了一种坚决的希望——生态学科将只是提供保证地球维持生存的行动计划。在战后年代里,生态学取得了理论上的精深缜(zhen)密,学术上的突出地位和资金上的完全保证。

第二堂课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

1.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孕育和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1960年代以生态学家为主开展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和1970年代开始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等全球性的国际合作计划,为可持续发

展概念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出现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而该文件是在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同盟(IUCN)、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和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DP)的支持下制订发布的。参加制订的多为生态学家。

1.2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将其提高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度

Tansley1935年提出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接受;Linderman1942年对于营养动力学的贡献为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定量化的途径与手段,使生态学脱离了其起源的多种学科而建立起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也为认识地球承载力的有限性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Odum1950年代以后,进一步发展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极大的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为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系统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1970年代以后,生态学认识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就是把人及其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概念之中。该概念的应用和发展不仅把生态学推向系统研究的新高度,同时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理论准备。

生态学发展到现在,早已突破原来的界限,正成为具有生态哲学、生态科学和生态工程等不同层次的科学体系。

生态学已经从一门描述性的科学发展成崭新的、结构完整的、定量化的科学,并正向预测性科学扩展。

生态学中的许多原理或原则,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例如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系统相关与相生相克原理、生态平衡与生态极限原理、系统开发原理、生态位原理和限制因子原理等。

,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最为重要的是重新建立系统的平衡,实现人与自

然的协调发展。

应用生态学的大量成果,包括农、林、牧、渔等生产中长期积累的具有丰富生态学意义的实践经验,都成为今天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生态学家门利用生态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并吸收了相关学科的内容,在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产业生态、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途径。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对生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1生态学在社会中重新定位

E.P.Odum1997年出版的《“生态学:科学和社会的桥梁》一书中,称生态学是一门联结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

生态学在投身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其产生时的狭隘的学科局限和传统的研究范围,生态学已不再象一度被人们所指责的那样,是一们“不食人间烟火”的、只会说“no”和“批判性的学科”。它不仅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而且在研究对象的范畴、规模和尺度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生态学已经引人注目地成熟起来。它已经从一门描述性的学科发展成为一门崭新的、结构完整的、定量化的学科,并向预测性科学扩展。

它把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与定量的测定方法和建模技术以及系统分析等方法用来解决自然界和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科学的舞台,并且日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在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时,生态学为科学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2.2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融汇与分化

生态学的发展要求阐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并加以定量化,这就要求与数学、化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交叉,从而促进了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与专业生产部门结合而形成的农业生态学、林业生态学、鱼类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湖泽及湿地生态学正在不断健全和发展成为相对完整的体系;

在面向人类干扰和破坏后生态系统恢复中,发展了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保育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在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科学融汇,形成了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

生态学向工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在新的条件下对环境和人工调控的高度要求,发展了工业生态或产业生态学、生态技术、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并发展了人类生态学、生态论理学、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等。

总之,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正在给人类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影响。

2.3从局部的孤立的研究到整体的网络化研究

由于研究对象和任务的变化,生态学的研究在相对孤立的局部地区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向着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并形成网络进行综合与对比。在国家、区域和全球水平上进行网络性研究已经是国际生态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区域尺度上,有如美洲的泛美研究所、亚太地区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网络、亚洲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网络和欧洲的欧洲全球变化研究网络;在全球尺度上,如全球环境监测网络、全球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和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等。

2.5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改善和提高

随着生态学研究范围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拓展,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宏观方面,除了要利用一些能准确获取信息的手段,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外,还需要强调应用模拟和模型方法来研究大尺度、多因素的大系统。通过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干扰条件下的对比对多种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或是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修正。在微观方面,则要求通过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利用实验的方法,在一个短暂的时间范围和确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研究,力图

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得出严格的结论并进而进行调控。

3我国生态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任务(研究热点)

3.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能值(emergy)分析法、基于反馈机制的生态控制论分析法、自然资产评价法、生态风险评价法、区域和工业代谢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计算等。生态足迹也叫生态维持面积,是计算任何一个特定人口(从单一个人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人口)生产需要的资源和提供必需的服务以及利用现有的技术同化其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土地或海洋的总面积。如研究表明,波罗地海地区的29个大城市因对自然资本的消费占用了比该地区的城市面积大至少565~1130倍的自然生态系统面积。

3.2加强生态安全理论、生态预报方法和生态安全预警监控系统的研究

生态安全是指人类在健康、安乐、生活基本权利、生态基础设施、必要的资源、生活秩序、适应变化的能力等方面受到威胁程度的大小。生态预报是指对作为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多种要素未来变化趋势所作的预测,包括人为影响预报、景观变化预报和社会经济后果预报三大类,并将其研究的结果分成灾难性、危机性、临界性和安全性四个等级。在生态预报的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生态安全监控语境预警系统。

3.3强化区域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工程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生态环境建设

在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下,积极参加生态环境建

设规划的制订和生态资产的评价,特别是要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调控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为全国生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计划,包括对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草原、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水、土、大气、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动态规律;

通过景观生态管理和小流域治理等调控手段,改善区域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为荒漠化防治、天然林保护、区域生态工程建设、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等提供科学依据。

3.4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研究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的格局;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受损害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预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化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转换;

人为干扰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的程度与恢复的技术,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恢复并保持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应采取的法规措施与技术手段;

人类技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替代性、替代的有效性和尺度以及替代所产生的副作用;

在局部地区、区域和全球范围内为了维持基本生态服务功能而保留的生态系统的比例、空间格局与动态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政策问题;

提出和完善生态经济复合核算体制和生态补偿制度。

3.5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

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信息系统的建立、珍稀濒危和衰退物种的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的方法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等。

3.6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生态学研究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生态系统生态分界线的研究等。

3.7生态学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进一步明确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和全球生态学的不同层次上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的主攻方向和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公关。对一些交叉达到分支学科,如生态工程学、生态经济学、生态设计、产业生态学和生态论理学、化学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等新兴边缘学科,也要有计划地组织精干队伍,进行探索性研究。

3.8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问题

环境污染是导致生态系统丧失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原因。对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生态学问题:

重点化学污染物对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的影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各亚系统中的转移、输入和输出规律;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污染胁迫下的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污负荷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受污染水体、土壤的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技术。

3.9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重点是退化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恢复。长江、黄河源头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建立若干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示范样板区。

3.10全球变化引发的生态学问题研究

围绕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侧重评估全球变化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和一些特殊生物类群的影响,阐明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全球碳

循环的贡献。

结语:努力前程

到目前为止,生态学所拥有的全部理论和全部方法,无论是逻辑体系,或是实证体系,都还远远不能恰当地反映和解释它所面对的对象。这种窘迫的状况,一方面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在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一切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工作者,深自反省并感到肩负的责任。我们赞赏前人在生态学中创造的业绩,也不会忘记自己应当做出的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继承遗产,承上启下,泽被后代。因此,任何一个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同仁,都无法回避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促进生态学在健康思维下的突破。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生态学概论

第一讲概论2 第一堂课前言、生态学概念与发展2 前言2 1生态学的概念3 2生态学思想的简单回顾3 2.1“田园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4 2.2“帝国主义生态学”思想5 3二十世纪生态学上的重要事件5 3.1 成立生态学会5 3.2创立群落演替的气候学派5 3.3把经济思想(如生产者、消费者)运用到对大自然的研究中6 3.3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7 3.4生态学时代的到来(1960年代)7 第二节课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7 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7 1.1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孕育和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7 1.2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8 ,并将其提高到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度8 ,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8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对生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9 2.1生态学在社会中重新定位9 2.2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融汇与分化9 2.3从局部的孤立的研究到整体的网络化研究10 2.5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改善和提高10 3我国生态学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任务(研究热点)11 3.1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11 3.2加强生态安全理论、生态预报方法和生态安全预警监控系统的研究11 3.3强化区域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工程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的重大生态环境 建设11 3.4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研究12 3.5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机理与方法12 3.6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生态学研究13 3.7生态学理论和交叉学科的研究13 3.8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问题13 3.9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研究13 3.10全球变化引发的生态学问题研究13 结语:努力前程14

城市生态学试题补充和答案(复习资料).doc

什么是城市化 ?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篇) 城市 集中居住人口达两万以上的地点?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集中居住区域 城市居民 城市化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的转变 城市的优越性和人们的认识 ?城市的密度越大,多样性越丰富,对机动运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资源的需求越小,对自然的影响就越小。。。。效率就越髙。。。。循环利用资源的网络,生态系统也如此。 ?人类的聚集和追求:食物、住所、安全、好奇心、爱情、性、繁衍后代、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金钱地位)、娱乐的动力和时空距离的影响: ?城市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大城市机会更多?城市化是人类的进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特别创造物,综合体,有机体、幽灵和复合机器 ?“城市是人类为实现最大交换量和最小交通的创造物”(David Engwight);交换的内容包括一切:观念、商品、食物、金钱、友谊、希望、恐惧、基因一人类文化、经济、遗传和进化的一切东西。是一个交换中心和集散地。--还包括科学技术、信息, 还有文明和犯罪。 城市化的几大过程 一、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二、城市化是地域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 三、城市化是城市物质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扩散过程 四、城市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空间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 一、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结构转换 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1、大城市的辖射作用 ?2、城市间交通线的导向作用 ?3、小城市的向心作用 三、技术的进步 ?1、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转换与演进的主要力量 ?2、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力职业结构 ?3、技术进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増长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人和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人工生态系统 2、服从人类滯要为第一性的人工环境建设

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相互关系,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行为和分布)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及分布起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土壤:岩石风化后,在生物参与下形成的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1、综合作用(交互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或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 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总有1~2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这就称为主导因子。 最小因子法则: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一种营养物质数量甚微则植物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若这种营养物质完全缺失则植物不能生长。缺点:只考虑了对植物的影响,只考虑了植物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有局限性。补充:只适用于稳态条件下,还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

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的耐受范围的法则。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也就不再增加或增加的很少,该处的光照强度就是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光和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按光强可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按日照长度,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摄取一定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K=N?(T-C) 。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历期,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 温度的生态学意义:1、生物是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2、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中有应对温度变化的特性。 水的生态学意义:1、生命起源于水环境2、是任何生物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生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4、水是生命代谢中的重要原料5、水对植物的具体生态作用:(01、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02、为生物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03、土壤含水量三基点04、水对陆生生物热量调节和热能代谢的生态作用)6、各种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依赖水在3.98℃时密度最大7、水的间接生态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课内学 时 录像 课 IP课 件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 育 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 第五章实用艺术421 第六章造型艺术421 第七章表情艺术421 第八章综合艺术421 第九章语言艺术421 下编艺术系统 第十章艺术创作721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 总计542013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答案 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单选) A削弱 B增强 C不改变 D不确定 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单选)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单选) A海洋能 B小水电 C地热能 D氢能 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 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 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 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 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 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多选)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判断) 正确 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 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判断) 错误 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14.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 (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 (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C A1;2 B1;5 C1;10 D2;5 4. (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 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 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 .

.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 、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三大 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 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生态作用 3、生态适应 4、生态幅 5、胁迫 6、生态位 7、阳性植物 8、阴性植物 9、耐阴植物10、生活型 11、生态型12、光周期 二、问答题 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 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 5类。 . .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栖息的生态环境,或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食物或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该生物的生态幅。 生态位(基础与实际):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描述了某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基础生态位: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即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光周期:在陆地上不同地理区域和季节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该定律成立的条件:一、生物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处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二、考虑生态因子间的可补偿性。) 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生态因子。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阿利氏规律: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阿仑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贝格曼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动物大。 驯化(自然/人工):生物个体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或生理的可逆变化过程(人工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气候驯化: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关于植物的物种内的密度效应,目前有两个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最后产量衡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总是差不多一样的。–3/2自疏法则:同种植物因密度引起的个体死亡。自疏导致的密度和个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图上曲线的斜率为-3/2。 领域与领域行为: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很多,如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域范围;或威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称为领域行为。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说明生态学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生态学采用的方法: 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 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级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哪些方面?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 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 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 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使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生态学概论试题答案

生态学概论开卷考试试题 一、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15分 按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 有发展相当成熟的个体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还有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正在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 有成熟的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 还有正在快速发展的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栖息地类型划分 有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河口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此外湿地生态学和热带生态学也受到重视。 与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有 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地生态学等 二、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15分 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一种生物 其生命活动中每一生理生化过程都有酶系统的参与。然而 每一种酶的活性都有它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相应形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一旦超过生物的耐受能力 酶的活性就将受到制约。例如 高温将使蛋白质凝固 酶系统失活 低温将引起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脱水、蛋白质沉淀以及其他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 生长在低纬度地生物高温阈值偏高 而生长在高纬度的生物低温阈值偏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温度与生物发育生物完成生命周期 不仅要生长而且还要完成个体的发育阶段 并通过繁衍后代种族得以延续。最明显的例子是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 才能开花结果 它就像信号开关一样 这个关不过 就不能完成生命周期。温度与生物发育的最普遍规律是有效积温 三、比较k-r两种生物对策的特点 15分 R对策生物的个体较小 繁殖能力较强 但寿命较短 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 竞争力弱 但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种群易爆发 比如老鼠。而k 对策生物的个体大 个体通繁殖率低、寿命长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机制 一般扩散能力较弱 但竞争能力较强较大 比如大象 老虎。 四、论述你所知道的生态学原理 20分 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动物的形态 生理 和生活习性 动物通过进化改变各方面来更好的适应环境 2. 动物的行为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3. 生物之间的关系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 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 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论述我国与西方生态农业的不同内涵 15分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 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 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 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 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 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大效益的统一。西方国情类型及针对性体现西方发达国家 石油农业的替代者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 强调生态效益经济上有生命力 社会可接受理论依据生态学原理介面层次侧重侧重生态农业模式介面和生态农业技术介面 漠视生态农业区域介面。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艺术学概论 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桌子的例证。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第一部着作《悲剧诞生》。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②“不平衡”的表现:⑴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生态学概论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治理 随着国际贸易、餐饮业以及旅游业等的迅猛发展,由有害生物入侵而引发的各种灾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有4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多种。同时新的入侵疫情还在不断突发,近10年来相继发现了三叶草斑潜蝇、西花蓟马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这些物种的入侵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全球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除了经济损失外,其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据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的植物中,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有四类: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自然入侵,辅助入侵。其中有意引进是主要途径,我国目前一致的外来入侵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 有意入侵是指人类出于观赏、药用、食用、饲料、引种等目的引进新物种,该物种在新生态环境内成长,繁殖并迅速扩散成为优势种群,对该境内的其他种群构成生存威胁。例如水葫芦,作为观赏花卉从南美引进我国,以后又发现它可作为猪的饲料,并可净化水域重金属元素污染而广为种植,但因为它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遍布一些河道和湖泊,结果成为恶性杂草。如大米草曾分别从英国美国作为改善环境植物种类引进我国,最初是为了抵御风浪、保滩互岸。但因其密集生长,抗逆性与繁殖能力强,导致滩涂生态失衡、航道淤塞、海洋生物窒息致死,因而被称为“害人草”。与其相似的还有互花米草。还有90年代云南大理洱海引入13个外来鱼种,定殖后与土著种争食、争产卵场所以及吞食土著种的鱼卵等,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台湾水产养殖业者将之当成美食引进到台湾,后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生物。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全世界大多数的有害生物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而被引入世界各国的。 无意引进是指物种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进的。如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来自美洲的松材线虫随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木质包装传入中国,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一带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中国蟹随远洋船舶进入俄罗斯伏尔加河,其吃掉鱼虾、扯烂渔网、危及拦河大坝的安全,进而威胁到莫斯科河原有的生态平衡。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行李,都可能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自然入侵指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入侵,薇甘菊和美洲斑潜蝇入侵我国便是典型的实例。 辅助入侵主要是由于人类不经意及至恶意行为或自然气候等生存条件变化,造成生物入侵或原有生物疯长,进而威胁生态环境的物种平衡。 外来物种在短时间内渡过适应期,依靠自身的繁殖优势和扩张能力,大量繁殖迅速生长,使自己挤进生态系统并占据重要地位,与当地物种竞争食物,直接杀死或抑制当地物种的生长,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是暴发性的,危害本土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相当昂贵。例如疯长的水葫芦,它堵塞河道,影响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