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立足生活,让数学“接地气”

聆听了李老师《认识分数》这一课,总体上这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节课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能够切实从教学目标从出发设计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根据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份数写出几分之一,根据分数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同时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能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拓展对分数的理解,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能力。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本课知识的重难点是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分数的含义。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分数,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进行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意义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整节课李老师能从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呈现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材料提供——分类分析——抽取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前几次试教过程中,有学生存在不明白什么叫做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一分的现象,李老师就重新修改教案,着重放在整体的概念上,经过修正,顺利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从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生活化

李老师把苹果、桃子、图片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带进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熟悉的事物中,减少了对于陌生知识的排斥感,同时在教学时,李老师能注重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分物体入手,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分类思想,再聚类分析,引出整体的21

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完美,这里我也有一些小建议。

1、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比如前面介绍“整体”的概念太慢,这部分讲解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流程环节有些仓促。

2、预设不够充分,在平均分成2份这一类中,有孩子出现六分之三的情况,没有及时想孩子灌输虽然六分之三和二分之一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分数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六分之三表示的是将这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3份。而二分之一则表示将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认识分数说课稿

《认识分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的阶段性,在小学苏教版国标实验教材中,分数的知识是以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为主线,以运算为载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分别在三年级(上)、三年级(下)、五年级(上),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的。本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

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

篇一:《《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评课稿 《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分数,头脑中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的基础上,第一次感受数的概念扩展。分数的含义,表示形式,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所以应该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而又深刻的表象,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在学习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本节课中应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供学生自主探究,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方式。 本课首先创设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知道二分之一是分数,再让学生用长方形折一折,涂一涂,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接着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体会几分之一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先用同样

大小的圆形纸分别折一折,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再分别涂色比较大小。又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折,折出它的八分之一和前面的分数比较大小,通过这样的比较,一方面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操作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和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操作、观察、讨论、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交流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分数产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古文化源源悠长”的爱国情操教育;在二分之一的故事教学环节中,适时进行“互爱”的思想教育。 设计说明《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

比的认识知识点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 值。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 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夕

卜),分数的大小不变。 8.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 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是将不是最简整数比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过程。(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叫做化简比。) 2.最简整数比指比的前项和后项都

是整数,并且是一对互质数,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 3.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不能

得整数或小数。比有两种书写形式如 6比4,可写作6: 4也写作。读作6 4 ,比4。 (3)读法不同。如6: 4 6 3 求比值是6: 4=6+ 4=4=-读作一分之三,还可写作1.5 (结果是一个数) 6 3、…一化间比是6: 4=6+ 4= 4= 2读作二比二,还可写作3: 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比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 1、已知部分和,求各部分 2、已知部分差,求各部分

认识分数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藤县龙胜小学执教者:蒙周雄 一、教学内容:复习《认识分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 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 数。 3、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三、教学重点:正确找出单位“1”。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练习、启发、讲授 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出示课件) 板书:分数。问:关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2、练习(出示课件) (1)读出分数,说出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找一找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 (3)明确问题,绿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绿彩带的长相当于蓝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绿彩带的1/4。绿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蓝彩带的1/4与绿彩带一样长。 改题:蓝彩带的长是绿彩带的几分之几。 明确:把绿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蓝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5,即4/5。 (4)(课件)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a÷b=a/b讨论:b可以是0吗? 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七、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说课稿

说课稿《认识分数》 说教材 教材简析 《认识分数》是位于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在知道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为五年级再次认识分数作铺垫。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构建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物体是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并能正确的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如何从把一个物体分成几分之一过度到把一个整体分成几分之一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让学生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说学法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方法,更能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并通过自己探究得到预知的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过程 巧设情景 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出示图,有一群爱吃桃子的猴子,他们去到花果山摘桃子,他们啊,摘了很多桃子回到洞里,这么多猴子该怎么分呢?于是有一只老猴子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猴子们分成四只一组,在他们得桌子上,放有一个盘子,盘里有四个桃子,咦,小猴子们为什么不过去呢?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拿,不知道自己该拿两个还是一个,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些猴子该怎样分才能公平,才能每只猴子都分得到呢?(先设一个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这个情景回想到在三年上册时也遇到过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一,顺理成舟再引入复习) 复习旧知

认识分数评课稿

立足生活,让数学“接地气” 聆听了李老师《认识分数》这一课,总体上这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节课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能够切实从教学目标从出发设计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根据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份数写出几分之一,根据分数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同时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能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拓展对分数的理解,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能力。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本课知识的重难点是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分数的含义。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分数,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进行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意义建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整节课李老师能从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呈现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材料提供——分类分析——抽取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前几次试教过程中,有学生存在不明白什么叫做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一分的现象,李老师就重新修改教案,着重放在整体的概念上,经过修正,顺利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从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生活化 李老师把苹果、桃子、图片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带进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熟悉的事物中,减少了对于陌生知识的排斥感,同时在教学时,李老师能注重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分物体入手,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分类思想,再聚类分析,引出整体的21 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分数的知识点总结

《认识分数》知识点总结 一个物体 、一个图形、一群人都可以看作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分子/分母 分数分类: 分子小于分母→真分数 分子大于分母→假分数 分子等于分母,如果是分数形式,那就是假分数。如果是分数值1,那是整数,不是分数。 整数和分数中间省略加号→带分数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母 余数商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分母分子整数=(整数×分母+分子)/分母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变。 乘→扩分 除以 →约分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不能继续约分的分数。

通分:利用扩分将多个分数的分母统一成一个数的过程。 补充知识点: 短除法:从最小的质数开始一一试除,直到不能除为止。 最大公因数: ?①短除法左边除过的所有数相乘的积。 ?②每个数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取共有质因数的最低次方相乘的积。 最小公倍数: ?①短除法左边除过的所有数和下面的所有商相乘的积(记得和求公约数有点不同喔,除到每个数不能除为止)。 ?②每个数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取每种质因数的最高次方相乘的积。 《分数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带分数加减法:先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加分数,再整数加整数、分数加分数进行计算。 ?结果一定是最简形式,遇到分子不够减时,向整数借1。? 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小、中、大括号依次计算) 添、去括号法则: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通过对“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分数墙,直接点题 1.课件出示p111第3题分数墙 (1)提问:你能从“分数墙”中找到那些分数知识?“分数墙”中藏了哪些分数奥秘?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在交流中小结分数的相关知识点。

(3)复习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四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分数墙”的解读,既能帮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提供了空间。“分数墙”是按照“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的原理,对分数(真分数和1)进行分解而得到的模型,可以直观地两个分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时可以直观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还可以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好“分数墙”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p112的第10题,检验学生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力。 2.综合练习:课件出示p113的第13题 (1)回顾钟面的结构:钟面一共有12个大格,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可以把钟面看成平均分成了60份,每分钟表示其中的一份。 (2)再让学生根据复习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全课小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周至县小学第十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时间:2016年11月2日 地点:四屯镇中心小学会议室 参加人员:讲课教师、各校主管教学领导及数学教师 一、介绍参加本次评课活动的评委老师 二、说课 三位授课老师就自己的本节课授课思路及教学反思进行说课 曹娟:在时间把握上存在问题,没有关注个别差异。 袁新丽:在“平均分”问题上存在不足,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李云珍:这节课显得“头重脚轻”,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听课老师真自由发言、进行评课 四、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李红娟:教学中,曹老师从平均分一个苹果导入,复习把一个物体作为单位1进行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此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

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李立哲:《分数的意义》的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高伟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者以故事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题型新颖,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讲究艺术,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并颁发纪念品 教学研讨,贵在真诚。评课本身就是一种课程理念的互动和交流。今天的评课会将我们的教研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0页到9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说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有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线绳等教具和学具。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几分之几》评课稿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覃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他是经过多番思考的。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覃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覃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教师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先谈谈对1/2的认识,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之后教师又组织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出1/2,判断1/2等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认识1/4,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在比较大小时,教师又进一步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来验证的大小。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地探索出分数的意义和大小的比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分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分数。 ) 说说怎样的图形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强调“平均分”并板书) 2、比较分数大小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形擦掉,只留下五个分数。假如这五个分数都表示同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比较它们其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师: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为什么可以这样来比较呢?(如果把同一个圆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那么每一份就越小;如果把同一个圆分成相同份数,那么取的份数越多就越大。) 你还能比较其中三个分数的大小吗? 3、分数加减法。 (1) 课件 出示

题目,学生口答。 (2)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随机板书: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3)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就行了?(进一步理解算理。) 4、解决问题 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2 7,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 3 7,还剩这杯 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学生回答后,追问:这里的“1”指什么。在计算时我们把“1”看成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分数、比较分数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等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拓展练习 1、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1)课件出示: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像这些涂色部分,不能直接用分数来表示。但我们可以通过合并、拆分或转换等数学方法,使它们变成平均分。 2、读书节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每天看这本书的1 7,几天能看完? (2)小强和小红同看一本同样的书,小强说:“我看完了全书的1 4。”小红说: “我看完了全书的1 5。”他们谁剩下的多? (3)小刚看了一本故事书的1 4,小丽看了一本科技书的 1 5,两人都看了20页 ,哪本书的页数多?多几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的容。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同学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 根据上述容分析,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能用分数表示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是我的知识目标。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

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目标虽然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难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数线、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难关就在前面,怎么克服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当然只在教具上做准备是不够的,在教法和学法上同样要下功夫。 五、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将通过“创、导、动、悟”,让学生学习知识,探索学习数学的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探索、应用”。积极实施了教学结构改革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课堂结构上我设计了5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他们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接下来我具体谈一谈这5个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意见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意见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首先我代表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感谢教研室和十九小学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机会。小专题教研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方式,它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才能,在实验教师和全体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针对性地解决我们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向着更有效、更完美、更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方向发展。 听了刘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感触很多,因为我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听课的,今天刘老师的这节课也使我这个“学生”收获了很多,《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刘老师的小组合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充分的准备与刘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刘老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 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分苹果”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生活化的数学贯穿于整节课中,化数学问题为生活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喽,原来这个问题我遇到过”,“这就是分数呀!”“看,分数真有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本课“来源于生活又圆规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 第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与人交换一个苹果,你的财富没有多大的改变,与人交换一种思想,你将多一种看问题的方法”。现在讲的“团队”、“合作”就要从小培养,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虽然学生的合作尚现粗糙、交流不免差强人意、回答的也会有些零乱,但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探究精神就是在这些粗糙、勉强、和零乱中培养和提高的。本节课中,教师很好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领会到了分数与平均分的重要关系。本课很好地处理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历探究的经验。 第三、学习中的思维碰撞,评价中的教学智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建构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许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材料、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三年级总复习认识分数整理与复习教案

三年级总复习认识分数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认识分数”的整理和复习课,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分数简单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优化所学内容,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学内容,而是把几个相关内容组合在一个题目中,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我还精心设计了一组练习。使学生在已有的的知识基础上拓宽知识范围,能根据已学的旧知来解答遇到的新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自己通过已学的旧知来解答遇到的新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圆形转盘、绳子、长方形、磁扣数个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直尺、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课前谈话。 师:大家请看,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形,把它对折,就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份,每份就是它的()。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2、揭示课题。板书: 认识分数的复习与整理 3、梳理知识。师:《认识分数》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 (1)学生回忆或翻书 (2)同桌小声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知识要点。(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比较分数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师小结:同学们,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要慢慢学会自己梳理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像这单元三方面内容,关键是理解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的意思,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简单加减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数。 二、折一折、说一说。 1、活动要求。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上册91~93页的教学内,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含义。分数对此时的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无论从意义还是读法写法上二者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分数的认识是分学段教学的,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结合着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三个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在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目标虽然制定好了,要去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尊循这一理念,我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而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能鼓励学生概括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 五、说学法

充分利用情境导入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达到新课标中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实现新课标中所体现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真正的发展空间。 (一)导入新课:(2分钟) 由过节引出中秋节给懒羊羊和喜羊羊分月饼导入新课,亲切自然,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首先让他们把握分数的认识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半个,半个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10分钟) 1、认识1/2。 (1)引出1/2。多媒体课件演示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月饼的二分之一。 (2)寻找1/2。生活中还有哪些能用1/2表示。如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西瓜的1/2。丰富对1/2的认识。 (2)创造1/2: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说说怎样折的,教师展示在黑板上。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检验他们是否能理解了1/2的意义。 (3)练习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巩固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深化了对1/2含义的认识,强化学习效果。 2.认识几分之一。举一反三,由易到难,进行知识迁移类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 认识评课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五年级认识分数知识点

第四课认识分数 知识点: 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做题时,准备找出和确定单位“1”尤为重要。) 练习: 1.“一箱苹果吃去 4 3”是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 ()份,吃去()份,剩下()份,占总数的() ()。 2.一节课的时间是 3 2小时,是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一节课的时间占了()份。 知识点: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分数的概念也是分数的意义) 知识点: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知识点: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多少:所写分数不能够化简!

练习: 1.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占铅笔总数的 () (),每 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2.有一根20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绳子长( )米, 每段绳子长是总长度的 () ()。 3. 134里有( )13 1 174里有( )个71 4.94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 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素数。 5.一项工程9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8天完成这项工 程的()() 。 6.妈妈买来7个苹果,已经吃了5个,已经吃了这些苹果的 () ()。 知识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故假分数大于真分数) 练习:

1.分母是的5的真分数有( ),分子是 5 的假分数有( )。 2.9 5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 )个这样的单位分数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3.在4 9 . 416.83.24.1211.102200.85.91这些分数中, 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4.真分数都小于1。( )【判断】 5.假分数都大于1。( )【判断】 6.梨有12个,橘子的个数是梨的3 2,橘子有( )个。【填空】 知识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个说法,做法都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所求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知识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练习: 1.用分数表示。 5÷6= () () 67÷20=()() 22÷19=()() 6分米=()()米 b a b a = ÷

认识分数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熟练的比较同分母分数及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3、能正确熟练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会运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数学问题。 检测要求: 1、认真审题,细心做题。 2、写出做题过程,做一道及时检查一道。 3、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15分钟后比谁能得100分。 认识分数测试卷 一、填空。 1、一瓶果汁,笑笑喝了这瓶果汁的7 1 这个分数读作( ),分子是( ),分母是( )。 2、十分之七写作( ),二十分之十一写作( )。 3、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这个大西瓜的( ),5份占( )。 4、三(1)班男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2 ,这是把( )平均分成( )份,男同学占( )份。 5、7 5里面有( )个7 1,4 3里面有( )个4 1 ,4个 5 1 是( )。 6、一根铁丝用去了6 1 ,还剩下这根铁丝的( )。 7、1— 8 1 中,1可以看作(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 1、把一堆煤分成7份,每份是这堆煤的7 1 。( ) 2、4 1 + 41 = 8 2 ( ) 3、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 4、因为7>4所以 71 >4 1 ( )

5、一块西瓜的 63和它的 2 1 一样大。(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 31 与 32 的和( )4 3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2、在 81 、 71 和 9 1中,最大的是( )。 A 、81 B 、71 C 、9 1 3、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大正方形的( )。 A 、 21 B 、61 C 、81 4、3个71加上4个7 1 的结果是( )。 A 、 7 B 、7 1 C 、1 5、比51多 52 的数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 、51 + 52 B 、52-51 C 、1-5 2 四、比大小(在里填上“﹥”“﹤”或“=”) 63 31 99 5 4 74 66 74 五、计算 85+82= 1-61= 52+53= 93+9 5 = 41 - 41= 76-7 5 = 六、应用 1、一块蛋糕,小禾吃了这块蛋糕的 83 ,小芳吃了这块蛋糕的 8 2 ,他们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2、一堆煤,第一天运走了它的 72 ,第二天运走了它的7 3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运了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