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忆江南音乐教案

忆江南音乐教案

忆江南音乐教案
忆江南音乐教案

《忆江南》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参与,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忆江南》幻灯片的同时听赏音乐)音乐播放的同时老师随音乐起舞。

2、简介作者:

师:你们知道朗诵这首词吗?它的作者是谁?(生回答)

师:你们真棒!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早年在江南生活,晚年时他回忆起江南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忆江南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江南风光秀丽,美景无限。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地方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领略那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二、引入新课(吟江南)

(1)师:从古至今,凡游过江南的人们,无不惊叹她的温柔、婉丽。多少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诵词:出示词幻灯片,播放配乐,教师直接示范朗诵一遍。)

(2)师:此诗毫不掩饰地表明作者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风景梦萦魂绕。谁能像老师一样来朗诵这首词呢?(指名朗诵,师评价或生评价)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有感情地朗读白居易的这首词,感受一下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吧!。(师生共同朗诵,播放配乐)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美的意境,现在这首诗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旋律吧!

2、聆听歌曲范唱。

师:这首歌让曲作者“戴于吾”谱了曲之后好听吗?老师唱得还不够好,让我们再来细细地欣赏一次(播放音乐)。

3、轻声哼唱歌曲。(出示歌谱图片)

(1)师: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让我们试试一起跟着音乐,看着歌词轻声地哼唱一遍吧。可用“la”的音轻轻地哼唱旋律。

(2)师:下面就请跟着琴轻轻地把歌词唱一唱。说说你比较难掌握的是哪一句歌词。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江南有太多的美可以让我们回味无穷了,所以在唱最后一句“忆江南”时我们也应该让人感觉回味无穷,让我们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用“渐弱”的力度来唱最后一句。)

(4)(出示圈好的曲谱)师:同学们唱的太美了,我仿佛又看到了江南那迷人的景色。现在请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歌谱,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老师圈出的这几个音有什么特点?(最后一句和结束句)

(5)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指导情绪:回忆江南美景时是怎样的心情?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提醒学生唱出江南音乐的特色——甜美柔和。怎样才能唱出甜美柔和的声音呢?〈音量轻,气息连,表情好〉)

4、表现歌曲

师:刚才我们很好地演唱了这首歌曲,那你还有什么办法让歌曲更好地表现江南的美吗?请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分组展示。(女生唱词,男生哼唱;男生唱词,女生哼唱。男生朗诵,女生哼唱;女生朗诵,男生哼唱)

四、拓展《忆江南》

1、师:大家的表演让我仿佛真的走进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中,你们知道吗,白居易写这首词的时候还写了两首《忆江南》,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二忆,三忆,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出示二忆,三忆课件)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2、师:你能试着把这两首词代入歌曲中唱一唱吗?(师放伴奏,学生试唱)

3、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陈俊华演唱的《忆江南》(出示视频),我们一起来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

4、师: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好姐妹。有什么样的音乐就有什么样的舞蹈!如果我们给《忆江南》配上舞蹈动作的话,那该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先同学们请欣赏舞蹈《小城雨巷》。师:舞蹈《小城雨巷》细腻唯美,在2007年春晚节目中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个舞蹈表现的是富有江南特色的雨,因为有了雨的滋润,江南才变得那么灵动、温润,手撑油纸伞的姑娘们在柔和的灯光掩映下,行走在独具特色的“民居”之间,透着江南姑娘的灵秀之气、风韵之美,烘托出江南的清雅、大气。(观看2007年春晚江南舞蹈《小城雨巷》片段,配上《忆江南》的歌曲。让学生边看边舞。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柔美。)

五、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歌、舞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让我们一同起立,再一次赞美江南,歌唱江南!让我们在《忆江南》的歌声中舞动起来。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

(2)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

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

六、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歌曲旋律欢快、明朗,学生学唱时积极性高,加上学习歌曲时,我把采茶的舞蹈动作加在歌曲学习中,让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体会少先队员采茶的心情及掌握好歌曲的节奏、情绪等。歌曲表现少先队员热爱采茶的感情,学生唱的还好,就是前面的五度的跳跃,学生唱的不准。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加强音准方面、节奏的唱法的训练。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使用江南采茶文化来导入课题,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由于学生对江南的文化有一定的界域差异,所以不是很了解歌曲的文化意境,这方面有待今后的更多积累和搜集。

《唱山歌》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

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

的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

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对于这个教学内容,涉及到美丽的广西和刘三姐的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对歌这种形式对于传统的音乐课来说,形式新颖,题材广泛,学生也易于接受,乐于演唱。我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秀丽的广西,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扩展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导入,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优美婉转的山歌。使学生身临其境,就象来到了广西人民的中间。歌曲是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一首歌曲,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但怎样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地道呢?首先请学生聆听音乐,感

受音乐的美妙,请同学们说出音乐的特点,与以前学过的歌曲在音乐风格上的区

别.这时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艺术特性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范唱激发了学生兴趣,且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案背景:

学生们对布依族的民歌以及民俗风情知之甚少,结合教材,设计了本课教学。意在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课题:

《久不唱歌忘记歌》

使用教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八册音乐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中使用了大量的衬词,这在以前的学习中比较少见,也正是衬词的使用,使歌曲更具有地域风格和风趣俏皮的特点。衬词的学习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首歌的特点及唱法。

教学方法:

演唱法、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视唱法、谈话法、引导法。

教学目标:

1、感知布依族音乐的风格(风趣、俏皮),了解布依族的民间风情。

2、正确演唱歌曲,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的民歌。

3、能创编简单歌词并欣赏别人创编的作品。

4、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体会衬词的作用。

5、初步了解徵调式。

6、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并能以衬词的演唱表现歌曲风趣的特点。

教学准备:

师:钢琴、多媒体课件(发声练习曲——闪烁小星音乐等)、写好部分歌词的记录卡;

生:打击乐器每人一件、笔、竖笛。

教学过程:

一、律动《久不唱歌忘记歌》进活动室。

二、发声练习《闪烁的小星》,教师随机纠正发声方法。

三、导入:

春天已经悄然来临,万物复苏,大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许多小动物、植物已伸展开腰肢唱起了动听的歌。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唱歌?

四、新授:

1、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曲,边听边想一想: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 生:听不懂、很想学等)

同学们觉得听不懂,是与这首歌的歌词有关。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朗读这首歌的歌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首歌里有“嘎拉拉子、尖噜噜、咕噜噜子”,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歌词很有趣等)

“嘎拉拉子、尖噜噜、咕噜噜子”是这首歌的衬词。衬词是歌曲情趣表达的重要手段,一般没有实在的意义。

大家想一想:我们当地的歌曲中有这种衬词吗?(生:没有。)

其实,这是贵州布依族的一首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2、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布依族,来了解他们的人文风情。

《忆江南》音乐教案

《忆江南》音乐教案 常州市怡康小学钮小媛 一、??????????? 教学内容 1、唱:《忆江南》(苏少版新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2、听:《水乡美》、《翠湖春晓》 3、看:江南舞蹈的两个片段 4、动:创编江南景物造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四、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 师:同学们,周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 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欣赏江南美景和配乐朗诵让学生借助生动的画面初步感受歌词之美,江南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手拿道具) 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设计意图] 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解决本课难点。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 :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 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 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i寺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S "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釋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f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贤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完整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相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 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 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 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但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很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三首1注释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准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相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 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 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 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 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 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但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很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 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诗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江南?

四年级音乐下册忆江南教案苏教版

忆江南 一、教案内容 1、唱:《忆江南》(苏少版新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2、听:《忆江南》改编版 3、看:江南舞蹈的片段《小城雨巷》 二、教案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三、教案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四、教案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多种形式方法来表现歌曲。 五、教案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⑵感觉怎样?(什么风格) 2、结合图片内容引出赞美江南的诗词(学生吟诵) (1)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观看的一组图片是我们江南古镇的风景图,她们淡雅清新,纯净秀丽,有着女性般的柔美和委婉。我们江南,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你们知道哪些跟江南有关的诗词呢? (2)幻灯片举例:江南的诗歌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也在江南生活,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 (3)揭题《忆江南》 (二)新授教案 1、诵 (1)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这么美的江南,如果请你用音乐伴奏,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呢?

(2)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为图片与诗词选择合适的音乐 《红星歌》《忆江南》《新疆舞曲》 (雄壮)(委婉)(欢快) (3)说说选择的原因 (4)学生配乐朗诵《忆》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欣赏江南美景和配乐朗诵让学生借助生动的画面初步感受歌词之美,江南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唱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用这首委婉的旋律来唱唱江南 (1)一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或体会(委婉、优美) [设计意图] 教师借助声情并茂的演唱,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二听教师范唱歌谱,学生说说旋律的组成 师:歌曲为何如此优美委婉?请大家再次聆听,然后说说歌曲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 生:听、答(由1、2、3、5、6、五个音组成) 师小结:旋律由1、2、3、5、6、五个音组成,这是我国的特有民族调式,因旋律结束在5音上,所以这是一首徵调式的歌曲。 (3)学唱歌谱 让学生跟琴哼唱(视唱)旋律。 采用分层教案法:一部分学生直接视唱旋律,一部分学生用WU哼唱 (两遍:第一遍熟悉旋律,第二遍纠正错误之处或跟着教师模唱) (4)填词演唱第一段 第一遍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指谱,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 第二遍教师弹琴,学生齐唱(结合情况及时找出错误并加以练习) 第三遍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或小组唱一唱。 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 第四遍(机动)全班进行齐唱 (5)学唱第二段歌词 ①学生听琴直接唱第二段歌词。 ②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 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指导用“渐弱”的力度处理) (6)完整齐唱歌曲

四年级音乐下册 忆江南1教案 苏教版

忆江南 一、教学内容 1、唱:《忆江南》(苏少版新教材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2、听:《忆江南》改编版 3、看:江南舞蹈的片段《小城雨巷》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四、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多种形式方法来表现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⑵感觉怎样?(什么风格) 2、结合图片内容引出赞美江南的诗词(学生吟诵) (1)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观看的一组图片是我们江南古镇的风景图,她们淡雅清新,纯净秀丽,有着女性般的柔美和委婉。我们江南,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你们知道哪些跟江南有关的诗词呢? (2)幻灯片举例:江南的诗歌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也在江南生活,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 (3)揭题《忆江南》 (二)新授教学 1、诵 (1)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这么美的江南,如果请你用音乐伴奏,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呢? (2)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为图片与诗词选择合适的音乐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 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意思都很好理解的。注意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古诗三首 忆江南》 (2)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墙的红杏;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第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学习建议: 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 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忆江南教案完整版

忆江南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词、词牌名。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的第三首《忆江南》。(跟老师一起写写题目) 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 欣赏了歌曲,可能会有同学问,课前我们预习的《忆江南》是诵读的,这里怎么成了一首歌了?今天,我们就要接触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出示全词)《忆江南》是一首词,古人写词就是为了配合曲子唱歌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歌词,所以词也叫“曲子”“曲子词”,我们看它每句的字数一样吗?有长有短,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板书:曲子词,长短句) 题目“忆江南”是词牌名,在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它就是一个乐曲旋律,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照这个旋律来填歌词。一首歌,我们可不可以换不同的歌词来唱?可以,我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所以使用一个词牌名,词人可以创作出很多首词作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白居易的《忆江

南》就有三首,其他两首我们课后再欣赏。 二、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关于江南,(圈出“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风景非常美,都可以和天堂相比。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做官,江南的优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念念不忘,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这组词——《忆江南》。 (一)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注意难读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请一位同学试读,点评。 2.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屏幕(大屏幕呈现整首词的停顿),你能够把这首词的节奏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点评:你读出了诗词的节奏和韵味。) 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音乐) 3.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句子,读出了节奏感,那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读出它的美,咱们还得懂它的意思。 (二)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我们先来看看题目,“忆”的意思是回忆,诗人为什么要回忆江南词中的哪个字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好) 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来看看江南的美景。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看到的美景吗(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2.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能读一下这两句?师点评。 3.读着读着,你有没有看到些什么?

《忆江南》音乐教案.

《忆江南》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 学会歌曲 《忆 江南》 ,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参与,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悟音乐与 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观看《忆江南》幻灯片的同时听赏音乐)音乐播放的同时老师随 音乐起舞。 2、简介作者: 师:你们知道朗诵这首词吗?它的作者是谁?(生回答) 师:你们真棒!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早年在江南生活,晚年时他回忆起 江南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 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江南风光秀丽,美景无限。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杭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地方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领略那江 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二、引入新课(吟江南) (1)师:从古至今,凡游过江南的人们,无不惊叹她的温柔、婉丽。多少 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请大家 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诵词:出示词幻灯片,播放配乐,教师直接示范朗诵 一遍。 ) (2)师:此诗毫不掩饰地表明作者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风景梦萦魂绕。 谁能像老师一样来朗诵这首词呢?(指名朗诵,师评价或生评价)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有感情地朗读白居易的这首词,感受一 下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吧! 。 (师生共同朗诵,播放配乐)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美的意境,现在 这首诗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旋律吧! 2、聆听歌曲范唱。 师:这首歌让曲作者“戴于吾”谱了曲之后好听吗?老师唱得还不够好, 让我们再来细细地欣赏一次(播放音乐) 。 3、轻声哼唱歌曲。 (出示歌谱图片) (1)师: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让我们试试一起跟着音乐, 看着歌词轻声地哼唱一遍吧。可用“la”的音轻轻地哼唱旋律。 (2)师:下面就请跟着琴轻轻地把歌词唱一唱。说说你比较难掌握的是哪 一句歌词。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江南有太多的美可以让我们回味无穷了,所以在唱最后一句“忆江南” 时我们也应该让人感觉回味无穷,让我们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 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指导学 生有感情地演唱用“渐弱”的力度来唱最后一句。 ) (4) (出示圈好的曲谱) 师:同学们唱的太美了,我仿佛又看到了江南那 迷人的景色。现在请你们听老师唱一唱歌谱,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老师圈出的 这几个音有什么特点?(最后一句和结束句) (5)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 南"的唱法。指导情绪:回忆江南美景时是怎样的心情?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 音来唱?提醒学生唱出江南音乐的特色——甜美柔和。怎样才能唱出甜美柔和 的声音呢?〈音量轻,气息连,表情好〉 ) 4、表现歌曲 师:刚才我们很好地演唱了这首歌曲,那你还有什么办法让歌曲更好地表 现江南的美吗?请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分组展示。 (女生唱词,男生 哼唱;男生唱词,女生哼唱。男生朗诵,女生哼唱;女生朗诵,男生哼唱) 四、拓展《忆江南》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忆江南》教学设计 (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由戴于吾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谱写而成。《忆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大意为: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么不常常回忆呢? 歌曲曲调优美采用江南小调风格委婉细腻,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规整。描绘了江南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美景。歌曲结构为一段体,五个乐句,第五乐句是结束句,为第四乐句的部分旋律的变化重复。从第二乐句开始采用合唱的方式,使歌曲的表现更为丰富。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 2.在学习演唱的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初步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 (二)教学难点 能唱好合唱部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看江南 过渡语: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看江南。

过渡语:江南的景色怎么样?对,怎堪一个美字了得。江南处处古镇小城、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2.诵江南 过渡语: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来到江南,他回忆起江南的美景,写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请同学们朗诵一遍。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过渡语:这首词把江南的美刻画的淋漓精致,让人身临其境。 (二)学习歌曲 1.完整聆听 过渡语:歌曲由戴于吾谱曲,创作成合唱歌曲,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请听一遍,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从哪里进入到合唱部分? 过渡语:歌曲情绪柔美动听,从第二句进入到合唱部分。 2.学唱歌谱 过渡语: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演唱高声部歌谱。看一看老师圈出的这几个音有什么特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古诗三首之《忆江南》-人教新课标

《忆江南》导学案 一、基本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课文。 3、想象诗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预测 1、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诗词。 2、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意思。 3、能通知诵读基本了解词句表达的情感,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新知预习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诗词。 2、理解“谙”、“红胜火”、“绿如蓝”的含义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四、课堂探究 1、了解诗人。 2、自由诵读本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含义。 3、感悟本词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背诵并默写诗词。5、复习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组织讨论,形成共识:读通----读懂---读情。 五、达标练习 一、查预习,扫生字 1、给生字注音。谙()蓝() 二、解诗题,知作者

《忆江南》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忆江南》是,诗人采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 忆:。谙:。 红胜火:。 绿如蓝:。 2、理解诗意。 (1)“忆江南”指什么?() (2)“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3)“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 (4) 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多诵读,悟诗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你如何理解“蓝”。(2)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学习反思和评价。

语文三年级下《忆江南》教案备课讲稿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忆江南》教学设计 隆回县九龙学校钱小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听《忆江南》,看江南图。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烟雨,你和我,相逢江南。(板书江南) 2、亲爱的同学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就是江南。我们脚底下踩的就是江南的沃土,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江南(齐读) 3、读了这两个字,你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花红柳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就是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齐)江南。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齐)江南。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江南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的极深的印象,他与江南的人民结下了真挚的友情,回到洛阳十二年后,他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 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忆,是回忆,怀念。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请一个学生朗读) 二、初步了解该词 1、忆江南是词牌名,同学们知道词吗? 2、说说这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宋朝的词很有名,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诗体。) 三、初步了解词意 1、江南好,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你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好?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发自内心的喜爱,由衷的,不可抑制的喜爱) (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2、这就是诗文用字的精妙。“旧曾谙”是什么意思?(“谙”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3、眼见为实。说明江南之“好”不是诗人道听途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2 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燕子 2 荷花 2 昆虫备忘录 1 口语交际 1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 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习作 2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 2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 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3.语言运用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自主理解有难度的词语,并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