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谷子

谷子

谷子
谷子

谷子原产我国,是广泛栽培的最古老的传统谷类粮食作物之一。

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谷子就已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目前谷子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在亚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小亚细亚等地,以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栽培较多。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淮河以北各省(区)栽培为主。甘肃除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山地高寒牧区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草谷子是将谷子迟播、密植、收草以供牲畜饲喂之用的。

【植物形态】

谷子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须根发达。茎直立坚硬,高1米左右,主茎8~15节。叶片狭长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0.6~2.5厘米。穗状圆锥花序下垂,穗轴有细毛,短柄小穗着生在第三级分枝上,密集成簇,每小穗基部生硬毛3~5根,长于小穗;小穗长0.3厘米,含小花两朵,下部小花不孕,外稃较大,内稃较小;上部小花能孕,内外稃均较大;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有脉纹3条,第二颖长约小穗的3/4,有脉纹5~7条。雄蕊3枚,雌蕊1枚,柱头羽状。颖果紧包在稃壳内,自颖与第一外稃分离而脱落,种子椭圆或球形,色黄、白、棕、红或红棕,每穗有种子3000~7000粒,千粒重1.7~4.5克。

【植物特性】

谷子是喜温中生型上繁作物,适宜于温暖干燥气候,对温度较敏感,种子发芽最低温为6~7℃,幼苗不耐寒,遇1~2℃低温即受冻害,

最适温度24℃,需≥10℃年积温1900~3000℃,孕穗到开花期需24~25℃,开花到种子成熟则要求温度逐渐降低。谷子耐旱能力很强,蒸腾系数为124,较玉米高梁为低,耗水量少,幼苗期最耐干旱,当土壤缺水时,可暂时停止生长,保持休眠状态,当土壤水分状况稍有改善,立即恢复生产,有农谚说:“晒得跌仰绊,一亩打两石”,是对谷子抗旱能力的真实写照。进入分蘖期需水量逐渐增加,拔节至开花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高产,开花至灌浆期需水减少。对光的反应也较敏感,缩短光照可加速发育,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由于光照增加,则生长繁茂,延迟成熟,草产量增加,种子产量相应减少。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上皆可生长,耐瘠薄,耐盐碱,而不耐酸,能适应较强的盐渍土壤,最适于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对前作要求不严,大豆、玉米、小麦等是良好的前作,其后作宜播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最忌连作,连作时病虫害较多,草荒严重,产量下降。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谷子是粮、草兼优的传统作物,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籽粒去皮壳后是小米,为人类食用米类中营养最高的米种,籽粒内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外,特别富含人畜所必须的色氨酸和蛋氨酸每百克内的含量分别为192毫克和297毫克。谷子茎叶是

家畜优质粗饲料,特别适宜饲喂牛、马。可以青饲,青贮或晒制青干草,用于冬春补饲,还可加工草粉和各种草产品,便于贮存,运输和饲喂,提高适口性和利用率。脱粒后的秸秆,质地柔软、厚实,是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冬春补饲粗饲料。在谷类作物秸秆中,总消化养料仅次于燕麦秸秆,有重要的饲用价值。谷子收获期的全株鲜草,每千克含可消化粗蛋白质10克,总能量0.88兆卡,总消化能0.56兆卡,总代谢能0.46兆卡。谷子产量高,正茬播种,一般可亩产籽粒80~200千克,与苏丹草、高粱、玉米高度密植混播时,产草量大幅度提高。

<名>

(1)ㄙㄨˋ

(2)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

古代泛称谷类:重(zh恘g )农贵~。

(3)姓。

植物百科:

名称 : 粟(ㄙㄨˋ)

别称 : 黍仔、小米

学名 : Setaria italica

分布 : 数千年前中国、日本、东印度诸岛即有栽培,依考据推论原产地可能在中国大陆。

分类 : 禾本科

品种 : 品种多达160多种,复杂难辩

型态 : 为单子叶植物,株高约60~120公分,茎细直,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形,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性,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公分。

用途 : 粟的用途极广,与稻米大同小异

花期 : 5~8月,11~1月盛产

管理 : 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

繁殖 : 繁殖用播种法

粟,就是谷子。

我们的大地上生长的农作物多种多样,但统称为“五谷”,可见谷在农业中的地位之重。谷子碾出的小米,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

你见过谷子开花吗?你能想像到一个谷穗要开一万朵花吗?别说

是城里的人,就是种了一辈子谷子的农民,恐怕也未必见过。因为谷子从来不在白天开花,它开花的时间是在后半夜,准确地说就是在凌晨2时到4时之间。天将黎明时,谷花就开败了。

这些有趣的知识,是一位和谷子结缘的农业科学家讲给我的。他还告诉我,在中国,谷的栽培已有7000年悠久历史。但美中不足的是,谷一直是一种好吃的低产作物,亩产不过百十来斤。

这位已经两鬓白发的农业科学家,几乎是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谷的栽培,经过数十年试验,培育出多种谷子新品种,终于使谷的产量上了千斤,而且是高蛋白,令国内的知名专家惊叹不已。前不久,他送我三小袋不同品种的小米让我品尝,有的金黄,有的洁白,一种米下锅少顷便熬成浓浓的米粥,另一种米在开水里怎么煮也煮不烂,米汤始终澄清透明,而香味则满屋飘荡,果真妙不可言。

我们难以想像一位科学家是怎样伴随着谷的生长,走过了自己数十年的生命历程。

仍说谷子开花。那位科学家为掌握谷子开花的习性,在深夜一点钟走进谷地,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拿着小镊子,一朵一朵地细数那极小极小的谷花,从一数到一万。而且,他要数的并不是一穗。他一次选定了12个品种,每种10穗,总共120穗。

那就是120万朵花呀,每一朵花都要细心地数过来。还有,一穗谷的万朵小花并不是在一夜间尽开,而是分散在一个月左右的日子里连续开放。这就是说,观察谷子开花,就得连续30个夜晚不能睡觉!农作物一年一季。每一次新的探索,都要经历几个寒暑的交替。一个环节的挫折,便会毁掉一年的心血。一年又一年,科学家的汗水洒进田野,心血渗入泥土,他都回忆不起一年一年是怎样过来的,不知不觉间已鬓染白霜了。

科学家以血肉之躯溶入了科学实验的滔滔长河。一个科学家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啊!

再说杂交试验。科学家先用5年功夫找来了全国各地的谷子品种,总共配出760种组合。单凭这个数字,已足以调动读者的想像了。科学家以付出自己宝贵年华为代价,让谷的杂交优势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而他还在往前走,又用谷子和谷莠子、旱稗子进行远缘杂交。谷莠子、旱稗子原是杂草,真是大胆而奇妙的探索。第一年杂交,穗子有几千,可就是不受粉,但那几十穗中独独有一穗受粉了。科学家小心翼翼收下这一穗珍奇的种子,第二年单独种上。出苗后,样子大变了,一棵苗分了十几枝,分蘖的特性继承下来了。就在这一穗种子的基础上,又经历了8年的不断选择淘汰,谷莠子、旱稗子才变成了光亮如玉屑的白米。

Setaria italica

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又名谷子、小米、狗尾粟。古农书称粟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粟谷约占世界小米类作物产量的24%,其中90%栽培在中国,华北为主要产区。1986年中国播种面积为297.99万公顷,产量为454.0万吨,主要作为粮食作物,兼作饲草。其他生产粟的国家有印度、苏联、日本等。

中国种粟历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遗迹中亦发现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献中粟的记载不多。A.德堪多认为粟是由中国经阿拉伯、小亚细亚、奥地利而西传到欧洲的。Н.И.瓦维洛夫将中国列为粟的起源中心。中国拥有丰富的粟的品种资源。粟的野生种狗尾草(S.viridis)在中国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态相似,染色体数都是,容易相互杂交。

类型和品种 F.柯尼克在粟的两个亚种S.italica ssp.maximum和ssp.moharium以下再分出德国粟、西伯利亚粟、金色奇粟、倭奴粟、匈牙利粟等类型。弗里尔和J.M.赫克托将粟分为 6个类型。通常中国粟被列为大粟亚种的普通粟。形态分类上都以刺毛、穗形、子粒颜色等稳定性状为主要依据。中国目前将粟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4个生态型。中国粟品种有穗粒大、分蘖性弱等特点,表明其栽培进化的程度较高。从欧美引入的品种往往分蘖力强、穗小、刺毛长,适于饲用。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行粟的育种工作。新育成的良种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提高,适应性也更为广泛。

形态和特性

粟茎秆圆柱形,高60~ 150厘米,基部数节可生出分蘖,少数品种上部的节能生出分枝。每节一叶,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0~60厘米,有明显的中脉。须根系,茎基部的节还可生出气生根支持茎秆。穗状圆锥花序。穗的主轴生出侧枝,因第 1级侧枝的长短和分布不

同而形成不同的穗形。在第3级分枝顶部簇生小穗和刺毛(刚毛),这是粟种的特征。每个小穗具花 2朵,下面的一朵退化,上面的一朵结实。子粒为颖果,直径1~3毫米,千粒重2~4克。成熟后稃壳呈白、黄、红、杏黄、褐黄或黑色。包在内外稃中的子实俗称谷子,子粒去稃壳后称为小米,有黄、白、青等色。

粟以耐干旱和瘠薄著称,这与其叶片表皮细胞壁厚,内含大量硅素,叶脉密集,气孔多,根系致密,吸收力强等有关。蒸腾系数平均为257左右,低于玉米和高粱。发育前期需水最少,中期需水最多,以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对水分最敏感,灌浆期也需一定水分,以后则需水较少。喜温,但生育期短,故对积温要求并不太高,完成生长发育要求的积温在1600~3000℃之间。发芽适宜温度为15~25℃,最高30℃,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22~25℃,子粒形成期适宜温度为20~22℃,低于20℃则延缓灌浆。粟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很敏感,尤以生长点分化前后反应最为强烈。富于短光波的日间光和适当缩短日照可促进发育。

栽培粟在春季或夏季播种,生育期60~150天。忌连作,否则易滋生谷莠子(野生种)和蔓延病害。种子细小,出苗后需及时间苗,以培育壮苗并保证适宜密度。在不同地区可分别采取精量播种、机械化簇生栽培及大粒化种子等办法解决间苗问题。中国重视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子粒饱满度。粟既耐瘠,又能较好地利用肥料。从拔节到穗分化,以及从抽穗到灌浆,是粟整个生育期间吸收肥料的两个高峰时期。主要病害有白发病、粒黑粉病、粟瘟病、粟锈病、粟病毒病等。

主要害虫有粟芒蝇、粟灰螟、粟小缘蝽象和杂食性的粘虫、地下害虫等。与粟相似的谷莠子也是一种粟田有害杂草。

稷#jì

【释义】①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有人说是指黍,也有人说是指粟。

②古人奉为谷神,还用“社稷”来称国家。

稷 <名>

(形声。从禾,畟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稷谷)

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稷,齌也。五谷之长。――《说文》

黍稷无成。――《国语·晋语》。注:“粱也。”按,千谷粟三者为黍,稷稻梁之大名。梁则今小米子之大而不黏者,与稷别。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本草纲目》

稷,粟也。――《尔雅·释草》注

稷,今人谓之高粱。――《广雅疏证》

又如:稷食(稷米煮的饭。泛指粗粝的饭);稷饭(以稷谷为饭);稷馈(古代以稷为主的祭礼)

引申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稷jì

⒈〈古〉指一种谷物,一说是黍属,一说是粟(谷子)。

⒉〈古〉迷信指"谷神"(以稷为百谷之长)。

稷zè 1.太阳西斜。

凡粮食米而不粉者种类甚多。相去数百里,则色、味、形、质,随方而变,大同小异,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余概以小米名之。

凡黍与稷同类,梁与粟同类。黍有粘有不粘(粘者为酒),稷有梗无粘。凡粘黍、粘粟,统名曰秫,非二种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黄、黑皆有,而或专以黑色为稷,未是。至以稷米为先他谷熟,堪供祭祀,则当以早熟者为稷,则近之矣。凡黍在《诗》、《书》有虋、芑、秬、秠等名,在今方语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种以三月为时,五月熟;四月中时,七月熟;五月为下时,八月熟。扬花结穗,总与来、牟不相见也。凡黍粒大小,总视土地肥硗、时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

凡粟与梁统名黄米。粘粟可为酒。而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芦、荻也。粱粟种类名号之多,视忝稷犹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时令,〔总〕之不可枚举。山东人唯以谷子呼之,并不知梁粟之名也。

巳〔已〕上四米,皆春种秋获。耕耨之法与来、牟同,而种收之候则相悬绝云。

黍稷

Panicum miliaceum;broomcorn milet

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称稷、穄,又称稷子、糜子。糯者古称黍,又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一种早熟、耐旱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中国古籍所称五谷之一的稷,有人认为是粟,也有人认为是粳性的黍稷。黍稷起源于中国。在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有黍稷遗存物。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史家地层中发现的黍朽粉,距今已有5000~5500年。华北、西北广泛分布一种与栽培黍稷同种的野生糜,野生性状十分明显,与栽培种能杂交,可能是中国黍稷的祖先。世界上黍稷主产国为前苏联和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也有少量栽培。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南方只有零星种植。

黍稷初生胚根1条,次生根为须根系,入土深度和扩展范围100~150厘米。株高一般为100~150厘米,根与茎的输导组织发达。叶长披针形,较粟宽长,茎叶被有茸毛。圆锥花序,有绿色和紫色两类。穗形有多种,常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子粒为带壳颖果,呈红、黄、白、褐、灰等色,而以白色种子的出米率较高。黍稷为喜温、喜光、耐旱、短日性C4作物。除低洼易涝地外,能适应多种土壤,对肥力较差的砂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盐碱能力也较强。

黍稷通常按形态特征分类。先根据子粒的糯性与粳性分为黍和稷,然后根据穗形和生态特性分为侧穗型、散穗型、密穗型3个类型(见图)。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糜子黑穗病、吸浆虫和地下害虫等。

黍稷种子含粗蛋白质10%~16%,无氮浸出物70%左右,粗纤维10%左右。蛋白质品质较好,含有较多的苏氨酸、蛋氨酸和亮

氨酸。稷米可煮饭,用子粒加工而成的炒米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食品。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常用以制作稷片粥和糕饼。黍米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糯食,也是酿造黄酒的原料。黍稷子粒还是家禽的精饲料。秸秆可供饲用。由于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刈割数次,是优良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另外,黍稷耐旱、耐热、耐盐碱,适于生荒地栽种,常作为开荒、改造盐碱地和沙漠的主要先锋作物。因其生育期短,又可作干旱地区的补救作物。

黍稷

禾本科(Gramineae)黍属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称稷

现称稷子、糜子。糯者古称黍,现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一种早熟、耐旱的粮食和作物。中国古籍所称五谷之一的稷,有人认为是粟,也有人认为是粳性的黍稷。

起源和分布

黍稷起源于中国。在陕西、山西、甘肃<

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有黍稷遗存物。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史家地层中发现的黍朽粉,距今已有5000~5500年。华北、西北广泛分布一种与栽培黍稷同种的野生糜,野生性状十分明显,与栽培种能杂交,有人认为可能是中国黍稷的祖先。瓦维洛夫,茹科夫斯基等都主张中国是黍稷的起源地。茹科夫斯基还认为中国是黍稷的古代初生基因中心,黍稷是从中国传到日本、欧洲的。但

丹麦古植物学家赫尔巴克认为黍稷起源于北非沿海,其野生祖先是。此外,也有人认为黍稷的起源尚不清楚。

世界上黍稷主产国为苏联和中国。亚洲、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也有少量栽培。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南方只有零星种植。

形态和特性

初生胚根1条,次生根为须根系,入土深度和扩展范围100~150厘米。株高一般为100~150厘米,有效分蘖1~3个,营养条件优越时可超过20个,条件异常时常有分枝现象。的输导组织发达。叶长披针形,较粟宽长,茎叶被有茸毛。圆锥花序,有绿色和紫色两类。穗形有多种,常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穗的末级分枝顶端着生小穗,小穗一般有2朵小花,仅第2小花结实。中国有着生3朵小花,第2、第3小花结实的双粒型品种。成熟过度时较易落粒。子粒为带壳颖果,呈红、黄、白、褐、灰等色,而以白色的出米率较高。千粒重3~10克。

黍稷为喜温、喜光、耐旱、短日性作物。生育前期可耐42℃高温,生育后期遇-2℃低温即易受。出苗至成熟需50~130天,所需活动积温为1200~2600℃。对光照反应敏感。苗期阴雨生长不良,开花期连日阴雨则结实率降低。除低洼易涝地外,能适应多种,对肥力较差的砂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盐碱能力也较强,如耕层内全盐量小于0.3%,一般都能正常生长。对磷灰岩中磷的吸收力较弱。

通常按形态特征分类。苏联按穗形划分为5个亚种。中国则先根据子粒的糯性与粳性分为黍和稷,然后根据穗形和生态特性分为 3个类型

[黍稷的穗型]

①侧穗型。穗分枝向主轴一方倾斜,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旱性强。中国栽培品种多属此类。

②散穗型。多数穗分枝与主轴有夹角,分布在主轴四周。对要求较低,抗旱性较差,密植时群体性状好。干旱灌区和雨水较多地区以此类品种较多。其中还有一类周散穗型,对温度要求更低,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

③密穗型。穗分枝短小而密集,植株较矮,喜温暖,中国种植甚少。

中国黍稷的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有食味极佳的糯性类型、一小穗两花结实的双粒品种、千粒重 9克以上的特大粒种、皮壳率在10%以下的薄壳类型等。

栽培

黍稷的时间因栽培地区而异,有晚春播、夏初播和麦茬播之分。播种是否及时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可宽行距播种作为中耕作物,也可窄行密植栽培。中晚熟品种由于分蘖力强,自身有调节群体的能力,密度可较小,一般宽行距(45厘米以上)每亩4万株,窄行距(20~30厘米)每亩 8万株。晚播或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甚短,靠主茎成穗,故密度宜大,一般每亩14

万株左右。忌,否则易遭黑穗病和野糜为害。生长期间须重视耕作保墒;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防治尤为重要。

在水、肥充足条件下,为防徒长、,常适当稀植、、控制株高。多数穗子基部子粒蜡熟时即可收获,但对易落粒品种则须适当提前。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糜子黑穗病、吸浆虫和等。

谷子栽培技术发表于2008-10-28 10:06:38

【栽培技术】

(一)土壤与耕作谷子最忌连作,但对前作要求不严。种植谷子的土地宜选择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到偏碱性砂壤土或粘壤土上播种,不宜在酸性土壤上播种。谷子种子细小,幼苗顶土能力差,播种前土地要深翻细整,反复耙耱,使土块细碎,地面平整。春播地

要于上年深翻整地保墒,灌区要灌足冬水,冬春季镇压保墒。翌春播种前浅耕耙耱后播种。夏季复种时,于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耙耱整地,立即播种,灌区要先灌水后整地,再播种。播种草谷子的土地,要选择便于管理,刈用方便的地方种植。

(二)施肥谷子对氮、钾肥需要量较多,对磷肥需要量则相对较少,苗期需肥较少,从抽穗期开始需肥量逐渐增加,特别在生育期最后的30~40天内,需肥量占全期75%以上。因此,结合深翻耕地时,要施足底肥,每亩厩肥2000~4000千克,土壤含钾肥偏低的地区,要加施草木灰等含钾较多的肥料,以保证谷子对钾的需要。生长后期,旱地要利用降雨,灌区要结合灌水,进行合理施肥,每亩硝酸铵15~20千克,或进行根外追肥,在有露水时,或降雨后,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加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

(三)播种用于播种的种子,要用保存良好的新鲜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品质检测。种子田要播种国家牧草种子质量规定标准的Ⅰ级种子,收草田播种Ⅲ级以上的种子。播种前先晒种1~2天再播,以利出苗。播种期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利用目的而定。正茬春播收子,陇南沟谷川坝地,3月中旬播种,山地3月中旬播种,陇东4月初播种,陇中和河西于4月中旬播种。夏季复种,要于前作收获后及时抢种。近年正茬春播面积逐年减少,抗旱晚种和复种增多,收粮不成就收草。草谷子的播种期则要根据各地农事大忙季青绿饲料需用量最多的迟早而定,一般在秋田种毕开始,以草谷子于利用期生长到孕穗盛期至盛花期为原则,同时每隔10~15天分期分批播种,

以保证草谷子在利用期内的数量和质量。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条播、撒播。种子田要单播、条播、行距40~50厘米,水地宜宽,旱地要窄。草谷子要混播、撒播,与高粱、苏丹草、玉米混播时,须照顾到不同作物的播种深度,要按各自的播种量,先混合条播高粱、玉米等,再撒播谷子,最后耙耱镇压。混播草谷子,谷子比例占70~80%。若单播草谷子时,以条播为好,行距15~20厘米。谷子的播种量为种子田每亩0.7~1.0千克,草谷子每亩4~5千克。覆土深1~2厘米。

(四)田间管理播种后出苗前,土壤遇水板结时,要及时轻耙耱,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种子田在齐苗后,2~3叶龄时进行疏苗,苗高7~8厘米定苗,并及时中耕起垅培土,清除杂草,孕穗期要根据水肥情况进行追肥和灌水一次。草谷子因高度密植,一旦齐苗后,杂草难以侵入,一般无需特殊管理。谷子病虫害较少,但若在生长季内发生,需根据情况,及时防治。(五)收获利用谷子种子宜在蜡熟期及时收获,迟则易于落粒,造成损失。收获的谷子要束捆置于田间或其他地方,经半月左右完成后熟,方可脱粒,充分晒干后,再单独入库,妥为保管,谨防霉变,以利种用、食用和饲用。脱粒后的秸秆,要堆垛存放,避免雨淋日晒,降低饲用价值。草谷子青饲适宜期为抽穗期到开花期,青刈饲用,要分段划片,用多少割多少,随用随割,保持新鲜,铡短饲喂,增强适口性,提高利用率。用于晒制青干草的,可延迟到盛花刈割。刈割时要选择晴天进行,在短期内完成晒制工作,严防雨淋,降低质量。晒干后及时堆垛贮存。堆垛初期要

每隔3~5天翻垛一次,以免受潮霉变,造成损失。播种在土、粪场、打谷场等地方的草谷子,若因需用场地而腾地时,不应受生育期限制,要一次刈割利用。草谷子青干草和谷子秸秆饲用,只要铡短加工后,都可直接饲喂。但不能常期单独作马的唯一粗饲料,因茎秆中含有白瑞香类配糖体一粟毒,有致马轻泻及利小便作用,严重时对肾脏轻度损害,以至造成四肢关节肿胀,引起跛行。

【常见虫害】

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意大利蝗、蛴螬、蝼蛄类、金针虫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叶蝉类

一、选地轮作。种谷子要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黑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合理轮作,把谷种播在上茬没有种过谷子的地块上。地块选好后,要细整地,整好地。

二、适时早播。一是选好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商品性和营养性均好的优良品质的种子。二是搞好种子处理,对谷种进行风筛选、盐水选,清除秕粒、草籽、杂物等,将种子阴干,然后用药剂处理,防止地下害虫和白发病。三是适时早播,当气温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主要是抢墒播种,整地要细,踩好格子,覆土均匀一致,播后如遇雨形成硬盖时,用磙子压或其他农具破除硬盖,以利苗全苗壮。

四提高播种质量,对底墒较好,表墒较差的地块,推掉干土,把种子播在湿土上;对土壤墒情较差地块,在播前1—2天把有机肥闷湿,施入土壤中,借墒播种;幼芽拱土时如出现干旱,压一遍磙子,提墒,确保全苗。总之,要千方百计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五是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根据地势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密植,原则是平地、肥力高的地块,密度大些;坡力、肥力低的地块,密度小些,一般平地、肥力较高地块,亩保苗株数3.5—4万株,坡地、肥力较差地块,亩保苗3—3.5万株。

三、合理施肥。一是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8000斤,并与过磷酸钙混合作底肥,结合翻地或起垄时施入土中。二是种肥,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氮肥5公斤作种肥,可促谷苗早生快发,满足谷子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三是追肥,谷子苗高30—50公分时,距苗眼6公分左右,用锄头或镐开10公分深的沟,每亩均匀撒施氮肥35公斤左右,然后埋土,深施提高利用率。

四、加强管理。一是早压苗,促进根系发育,在幼苗2—5片叶时,用木头磙子压青苗1—2次,以利壮根。二是早间苗、定苗,“谷间寸,如上粪”,当苗高3公分时开始间苗,即拿上手就间苗,幼苗5—6公分时进行定苗,草株留苗,拐子苗,不留死簇子。三是三铲三趟,细铲细趟,搞好除草和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四是合理灌水。“旱谷涝豆”,谷子是比较耐旱作物,一般不用灌水,但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如遇干旱,应急时灌水,并追施孕穗肥,促大穗,争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五是防病治虫,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粘虫、

土蝗、玉米螟,干旱时注意防治红蜘蛛,后期多雨高湿,应及时防治锈病。

五、适时收获。一般在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为最佳期,收早了伤镰一把糠,降低产量,收晚了鸟弹或吃,风刮落粒,影响产量。

谷子栽培技术

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众所周知,谷子是体弱多病、产妇和幼儿的良好滋补食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谷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国外谷子也被评为“营养之王”而列为保健食品。

但是目前谷子的种植面积确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是谷子的产量较低,二是对土质的要求很严,尤其是谷子怕涝,喜欢岗地和较高的地块,再加上多年来农田中有机肥的施量太少或根本不施,而大量的施用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土壤团粒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耕层的板结程度也就越来越甚,因此也就越来越不利于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其实,谷子并非天生就是低产作物,只要能按照谷子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种植和管理,为它的生长和发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它的生活要求,就会获得理想的产量。

一、选地轮作谷子不宜重茬,连作一是病害严重,二是杂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要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依次是:马铃薯、

谷子品种介绍新

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 谷子品种 1、晋谷21号化控简化间苗谷子: 品种来源: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该技术特点是选择晋谷21号优良品种,利用化学制剂处理部分谷种与正常谷种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播种,当幼苗长到两叶时,一部分幼苗渐渐自然死亡,留下部分幼苗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免间或少间苗的目的,能有效减少养分消耗,培育壮苗。具有省工节资、操作简便利于提高产量等特点。 操作要点及产量表现: 该技术要求整地质量要高,避免粗糙大坷垃地和特别干旱地使用。今年,我们示范推广谷子化控间苗技术1000亩,通过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按每亩节省2-3个工,每工25元计,每亩节约工费50—75元,从阳曲县候村、泥屯试验示范情况看,正常亩产量可达到250—300公斤。 2、张杂谷3号国审品种 品种来源:河北张家口农科院 特征特性:生育期115天,单株有效分蘖0-2个,茎高122.4cm,茎粗0.63cm,穗长23.4cm,穗粗2.7cm,棍棒穗型。黄谷黄米,抗逆性较强,高抗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白发病,线虫病。抗旱、抗病、抗倒、适应性强,适应面广、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太原市清徐示范产量305公斤 3、张杂谷5号 品种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 特征特性生育期125天,单秆无蘖。成株茎高178.7cm,穗长32cm,穗粗2.0cm,棍棒穗型。单株粒重29.1g,千粒重3.1g,白谷黄米。表现

抗逆性较强,高抗白发病,线虫病。抗旱、抗倒、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米质特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太原市清徐示范亩产310公斤。 4、晋谷34号国审品种 品种来源:省农科院遗传所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无分蘖,苗期生长整齐,长势强,茎秆粗壮坚韧,主茎高150cm,穗长30cm,穗型呈纺锤形,穗码松紧度适中,短刚毛,黄谷黄米,穗重19.1克,穗粒重16.1克,出谷率%,千粒重3.2克。耐旱,抗倒,抗红叶病,高抗谷瘟病,后期不早衰,成熟时为绿叶黄谷穗,在太原地区生育期125天。 二、营养品质该品种品质优良,其小米营养丰富,米粒鲜黄,香味浓郁,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测中心测定,小米蛋白质含量为%,脂肪含量%,维生素100g,直链淀粉%,胶稠度132mm,糊化温度,品质与对照晋谷21号相当,2001年3月在全国第四次优质米品质鉴评上荣获国家一级优质米称号。 三、产量表现阳曲示范亩产300公斤以上 四、栽培要点一般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留苗密度~万株,播前施足底肥,及早定苗,中耕锄草,适时追肥。 五、适宜范围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及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5、晋谷36号国审品种 品种来源:省农科院遗传所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深紫色,无分蘖,主茎高150cm,穗长26cm,穗型呈纺锤形,穗码紧度适中,短刚毛,黄谷黄米,穗重18.6g,穗粒重15.2g,千粒重3.0g,耐旱,抗倒,抗红叶病、黑穗病、白发病,后期不早衰,绿叶成熟。太原地区生育期125天。 二、产量表现阳曲示范亩产300公斤以上 三、营养品质该品种品质优良,米粒鲜黄,小米蛋白质含量为%,脂肪含量%,维生素kg,直链淀粉%,胶稠度110mm,糊化温度,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浅谈谷子的种植技术

浅谈谷子的种植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谷物食品的增大,种植谷子成为农民增收的门路,现将谷子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轮作倒茬 谷子不宜重茬,连作一是病害严重,二是杂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要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依次是:豆茬、马铃薯、甘薯、麦茬、玉米茬等。 2.精细整地 秋季深耕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加深耕层,利于谷子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秋深耕一般20cm以上,结合秋耕深最好一次施入基肥。我国谷子产区多为旱地种植。因此,春季整地要作好耙耱、浅犁、镇压保墒工作,才能保证谷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 3.施肥 基肥在播种前结合深耕整地一次施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高产田以7.5—11.2万kg/hm2为宜,中产田2.2—6.0万kg/hm2。如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合沤制作基肥效果最好。谷田基肥以秋施或早春施入较好。 种肥在谷子生产中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而广泛使用。氮肥做种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但用量不宜过多。以硫酸铵做种肥时,用量以37.5kg/hm2为宜,尿素以11.3—15 kg/hm2为宜。此外,农家肥和磷肥做种肥也有增产效果。 追肥增产作用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阶段,一般以纯氮75kg/hm2左右为宜。氮肥较多时,分别在拔节始期追施座胎肥”,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在谷子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也可以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 4.播种 4.1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 近年来各地培养了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赤谷6号、晋谷22号、龙谷29号、铁谷7号、公谷63号、粘谷1号等品种。 谷子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有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等。药剂拌种可以防治黑穗病,地下害虫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1.1 地块的选择 根据谷子的生活习性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种植谷子应选择地势高燥、朝阳、旱能浇、涝能排、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 谷子不宜重茬连作,连作一是病害严重,二是杂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元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作物依次是:豆茬、马铃薯、甘薯、麦茬、玉米茬等。异地换种时,要从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换种,丘陵山区气候复杂,换种距离应小些,一般在10~20公里之内,最远不超过50公里。通常是川地换用山区的种子,较热的地方换用较冷凉地区的种子。 谷子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其发芽要求的水分不多,吸水量达种子重量的26%就可发芽,在耕层土壤含水量达9~15%时,就可满足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要。田间土壤持水量为50%,幼苗出土较快。谷子喜温暖,全生育期要求平均气温20℃左右,生育期的积温介于1600~3300℃(我套区的温度条件基本能满足其需求);谷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4℃,20℃以上播后5~6天就可发芽出土。谷子亦喜光照,在光照的条件下,光合效率很高,但在光照减弱的情况下,光合生产率较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为低,因此,利用谷子与其他高杆作物间作时,一定要注意谷子不耐阴的特性。在幼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行成壮苗。在穗分化前,缩短光照能加快幼穗分化速度,但使穗长、枝梗数和小穗数减少;延长光照,就能延长分化时间,增加枝梗数和

小穗数。在穗分化后期,即花粉母细胞分化时,对光照强弱反应敏感。此时光弱就会影响花粉分化,降低花粉的受精能力,空壳率增加。在灌浆成熟期间,亦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子粒成熟不好,秕粒增加。农谚“淋出秕来,晒出米来”就是指这个时期说的。谷子为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交替条件,才能抽穗开花。谷子在拔节以前,每天日照时数在15小时以上,则大多数品种不向生殖生长转化,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延长;短于12小时,则缩短营养生长,迅速进入生殖生长,发育加快,提早抽穗。谷子对短日照反应,因品种而不同,一般春播品种较夏播品种反应敏感。在引种换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光照特性。实际上,光照与温度对谷子生育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低纬度地区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或海拔低地区的品种引到海高海拔地区种植,由于日照延长、气温降低抽穗期延迟,相反,如果把北方品种引到南方或高山地区品种引到平原地区种植,则表现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谷子虽然具有耐瘠的特点,但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有利于获得高产。谷子一生对氮素营养需要量较大,氮肥不足,会造成植株矮小,叶窄而薄,色黄绿,光合效率低,穗小粒少,植株早衰,秕粒增多;氮肥充足,植株茎叶浓绿色,叶片功能期加长,光合作用增强。磷素能促进谷子生长发育,使谷子体内糖和蛋白质增多,并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减少秕粒,增加千粒重促进早熟。磷素不足,使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条斑,延迟成熟。钾素有促进糖类养分合成和转化的作用,促进养分向籽粒输送,增加籽粒重量促进谷子体内纤维素含

谷子

谷子原产我国,是广泛栽培的最古老的传统谷类粮食作物之一。 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谷子就已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目前谷子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在亚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小亚细亚等地,以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栽培较多。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淮河以北各省(区)栽培为主。甘肃除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山地高寒牧区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草谷子是将谷子迟播、密植、收草以供牲畜饲喂之用的。 【植物形态】 谷子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须根发达。茎直立坚硬,高1米左右,主茎8~15节。叶片狭长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0.6~2.5厘米。穗状圆锥花序下垂,穗轴有细毛,短柄小穗着生在第三级分枝上,密集成簇,每小穗基部生硬毛3~5根,长于小穗;小穗长0.3厘米,含小花两朵,下部小花不孕,外稃较大,内稃较小;上部小花能孕,内外稃均较大;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有脉纹3条,第二颖长约小穗的3/4,有脉纹5~7条。雄蕊3枚,雌蕊1枚,柱头羽状。颖果紧包在稃壳内,自颖与第一外稃分离而脱落,种子椭圆或球形,色黄、白、棕、红或红棕,每穗有种子3000~7000粒,千粒重1.7~4.5克。 【植物特性】 谷子是喜温中生型上繁作物,适宜于温暖干燥气候,对温度较敏感,种子发芽最低温为6~7℃,幼苗不耐寒,遇1~2℃低温即受冻害,

最适温度24℃,需≥10℃年积温1900~3000℃,孕穗到开花期需24~25℃,开花到种子成熟则要求温度逐渐降低。谷子耐旱能力很强,蒸腾系数为124,较玉米高梁为低,耗水量少,幼苗期最耐干旱,当土壤缺水时,可暂时停止生长,保持休眠状态,当土壤水分状况稍有改善,立即恢复生产,有农谚说:“晒得跌仰绊,一亩打两石”,是对谷子抗旱能力的真实写照。进入分蘖期需水量逐渐增加,拔节至开花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高产,开花至灌浆期需水减少。对光的反应也较敏感,缩短光照可加速发育,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由于光照增加,则生长繁茂,延迟成熟,草产量增加,种子产量相应减少。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上皆可生长,耐瘠薄,耐盐碱,而不耐酸,能适应较强的盐渍土壤,最适于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对前作要求不严,大豆、玉米、小麦等是良好的前作,其后作宜播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最忌连作,连作时病虫害较多,草荒严重,产量下降。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谷子是粮、草兼优的传统作物,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籽粒去皮壳后是小米,为人类食用米类中营养最高的米种,籽粒内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外,特别富含人畜所必须的色氨酸和蛋氨酸每百克内的含量分别为192毫克和297毫克。谷子茎叶是

谷子简化栽培方案

2010年邯郸市谷子简化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一、实施地点与规模 拟在邯郸县、磁县、成安、鸡泽、永年县、涉县、武安市安排核心示范区各3000-5000亩,总面积30000亩。其中连片种植的示范方田面积不小于100亩,示范方20个以上。 二、技术要点 1、采用品种:懒谷3号(冀谷31) 其主要特点如下: 懒谷3号是我国谷子简化栽培技术发明人、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程汝宏等人培育成功的一个谷子新品种,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定名为冀谷31。 (1)高抗除草剂,能化学间苗化学除草,实现简化栽培。 (2)高抗倒伏、抗多种病害。 (3)品质优良,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 (4)高产、稳产。2009年在生产上示范1100亩,2009年9月13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武安市种植的懒谷3号(冀谷31)等谷子品种进行了现场检测,在北安乐乡迂城村的谷子品种核心示范田,懒谷3号亩产415.69公斤,较吨谷1号亩增产124.01公斤,增幅达42.52%;在石洞乡赵庄丘陵纯旱地上,懒谷3号平均亩产293.41公斤,较)相邻地块的其它品种亩增产78.77公斤,增幅达36.7%。2009年在河北省涉县参加当地农业局组织的引种试验,懒谷3号产量居第一位,亩产达476.2公斤。宁晋县大曹庄农场王根茂种植的18亩冀谷31,平均亩产量426.5公斤,其中3亩亩产高达542.5公斤。 2、栽培要点: (1)播前准备:播种前灭除麦茬和杂草,每亩底施农家肥2000公斤左右或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浇地后或雨后播种,保证墒情适宜。 (2)播种:在邯郸东部县夏播适宜播种期6月15日-6月25日,适宜行距35-40厘米;在西部丘陵区晚春播适宜播种期5月25日-6月10日,适宜行距40厘米;夏播每亩播种量1.0公斤,春播每亩播种量0.75-0.85公斤,要严格掌握播种量,并保证均匀播种。 (3)适宜密度:在邯郸市县夏播适宜密度4.0~5.0万株/亩;在西部丘陵区晚春播适宜密度3~3.5万株/亩。 (4)配套药剂使用方法 1)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于地表均匀喷施配套的“谷友”100克/亩,兑水不少于50公斤/亩。注意要在无风的晴天均匀喷施,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水稻秧田各项技术标准 一、置床标准 旱整地旱做床,秋季做床使床面平整细碎、土质疏松,摆盘前置床要达到高、深、干、平、直、净、齐、碎、实九字标准,即:高:置床高出地面20~30厘米,确保旱育秧; 深:置床化冻深度30厘米以上; 干:置床干爽达到旱田干土标准; 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 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置床中间及四周砖道要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 净:床面干净,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石块,无长度大于5厘米的草根等杂物; 齐:砖道摆放整齐、砖面平整,与秧盘之间高度在2厘米左右。 碎:床面土壤细碎,无直径大于0.5厘米的土块; 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人踩无脚窝。 二、置床调酸、施肥、消毒 置床在摆盘前一定要先测定pH值,尤其是新建育秧基地的置床,当置床pH值高于5.5时,一定要进行调酸、消毒和施肥(不使用壮秧剂代替),具体方法是: 1、调酸。做床时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固体调酸剂按使用说明用量(以有机固体调酸剂秀地为例,置床pH值7.0以下时,360平方米标准棚用量15公斤,pH值7.0以上时用量20公斤),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的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 2、施肥。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后拌适量过筛细土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3、消毒。调酸施肥后,每100平方米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升,兑水5~10公斤喷施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三、营养土配制技术标准 1、以机插盘育苗盘土厚度2厘米,每盘土重3公斤为标准,每平方米6盘,需营养土18公斤。 2、按照每袋壮秧剂的育秧面积,确定每袋壮秧剂需要混拌过筛细土量。如某壮秧剂“机插盘育苗:每袋15公斤用于50平方米苗床”,则此壮秧剂每袋15公斤需混拌过筛细土50平方米×18公斤/平方米=900公斤。 3、配备准确的称量过筛细土的器具,先将一袋壮秧剂与需要混拌过筛细土总量的四分之一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四分之三过筛细土充分混拌均匀。 4、壮秧剂与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测定其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再用硫酸或固体调酸剂补调到标准。 5、配制好的营养土,在摆盘前要用苫布盖严,防止药、肥、酸挥发。 四、摆盘技术标准 机插盘育苗在置床化冻30厘米以上开始摆盘,边摆盘边装土,达到标准如下: 平:盘面盘底“二平”。 厚:普通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钵形毯式秧盘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 匀:盘土厚薄均匀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 实:边摆盘边装土边用木拍子压实。 紧: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 直:横平竖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 齐:秧盘摆放整齐。 净:秧盘上干净整洁无杂物。 垫:毯式秧盘与置床之间铺1厘米拌好壮秧剂的过筛细土。 防:摆盘后覆膜,防止盘土内的药、肥、酸挥发及水珠降落把盘土砸出坑。

如何种植谷子_谷子种植的方

如何种植谷子_谷子种植的方法 谷子种植的方法 谷子的种植:选择地块 谷子耐寒、耐旱、怕涝,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层深厚、质地松软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不宜在低洼和不易排除积水地块种植。谷子不宜连作,宜生茬地或轮作种植,小麦、玉米、薯类等茬口均可,但以豆茬和薯类茬口最好。 谷子的种植:精细整地 谷子籽粒细小,发芽顶土能力弱,必须在墒情充足、疏松细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而前作收获后应及时秋深翻,充分接纳秋冬雨雪,积蓄底墒,开春解冻后及早浅耕耙耢,精细整地,保护土壤水分。 谷子的种植:配方施肥 谷子喜肥,对肥料反应比较敏感,应加强有机肥、无机肥以及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足底肥,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试验证明,每生产100千克谷子,需从土壤中吸取氮4.7千克、磷1.7千克、钾5.0千克。在当前中等地力的田块要想获得500千克左右的产量,亩需底施优质有机肥4500~5000千克,尿素25~30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氯化钾12~15千克。

谷子的种植:选用良种 谷子的地域性较强,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在我县一般春谷选用生育期长、抗病、稳产、高产的晋谷36、晋谷42等品种,夏谷选择中早熟、适于密植、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张杂谷3号。 谷子的种植:适时播种 在播种前,对种子做进一步的精选和处理是提高种子质量,保证苗全、苗壮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用风车或簸箕清除秕谷和杂质,选留饱满的种子做种,随后选晴天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春谷的适播期在5月中下旬,当10厘米地温达到12~15℃时即可播种(中晚熟品种早些,早熟品种可适当晚些)。此时,地温高,出苗快(比谷雨前后种植的谷子出土要提前2~3天),而且,出苗后正值初夏旱季,有利于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和抗旱、抗倒伏;夏谷应在6月20号前播种。 谷子的种植:管理 在种好的基础上,认真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才能达到苗壮、秆壮、穗大的目的。为此,需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及早间、定苗。按留苗密度要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二是中耕除草。幼苗至抽穗期,及时进行2~3次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三是巧施追肥。拔节期亩追施尿素6~8千克,孕穗期亩追施三

作物栽培学(谷子)

谷子(学名:Setaria italica):属禾本科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 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 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 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 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 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 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 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 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 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 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 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 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染色体2n=18。 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

冀谷33谷子品种介绍

冀谷33谷子优良品种 冀谷33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的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谷子优良品种,黄谷黄米,采用专利技术(专利号:ZL2004 10058088.9)可以通过喷洒除草剂进行间苗、除草,栽培省时省工。 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89天,比对照冀谷19晚1天。株高129.68cm。在亩留苗4.0万的情况下,成穗率91.75% ;纺锤穗,松紧适中;穗长20.97cm,单穗重14.15g,穗粒重11.92g;千粒重2.54g;出谷率84.27 %,出米率78.09%;黄谷黄米。抗倒性1级,谷瘟病抗性为2级,谷锈病抗性为3级,纹枯病抗性为3级,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为0.09%、0.48%、0.41%,蛀茎率1.94 %。米质二级。 3、产量表现:2011~2012 年参加华北夏谷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19点次增产,4 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319.5公斤,比对照增产5.88%。201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5.88公斤,比对照增产5.38%。 4、适宜区域: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两作制地区夏播及丘陵山地春播,同时可在辽宁中南部春播种植。 5、栽培要点: (1)播种期:土地平整,麦茬要求灭茬2遍,在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为6月15-25日,行距35-40厘米,亩播种量500克;冀中南太行山区适宜播期5月20-6月10日;山西晋中、辽宁南部春谷区种植适宜播期5月15-5月30日;春播行距40厘米,亩播种量可酌减。 (2)留苗密度:适宜亩留苗4-5万株(40厘米行距,每尺单行留苗9-11株),掌握好播种量化学间苗后基本达到合理留苗密度。 (3)间苗、除草剂使用:在谷子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使用与种子配套的4%甲氧咪草烟75-80ml,兑水20-30公斤(东北地区每亩喷施与谷种配套的谷阔清40-50毫升混配12.5%的烯禾啶80-100 毫升,兑水20-30公斤)田间喷雾,实现化学间苗,并杀灭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垄内和垄间均要喷施,注意除草剂要在无风晴天喷施,防止飘散到其它谷田和其它作物上,喷施除草剂前后严格用洗衣粉洗净喷雾器。 (4)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一些农家肥。谷子封垄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灌浆中期可喷施钾肥。降雨较少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5)主要病虫害防控:间苗后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苗基部防治钻心虫,隔7天再防1次;出现谷瘟病时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褐条病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叶面喷施,隔7天再防1次;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防治粘虫。

谷子生长条件

1. 温度 谷子是喜温作物,生育期间要求积温1600—3000℃,夏播早熟品种要求积温较少,春播晚熟品种要求积温较多。谷子在不同生育阶段所需温度也有差异。种子发芽最低温度7—8℃,最适温度15—25℃,最高温度30℃。苗期不能忍耐1—2℃低温。茎叶生长适宜温度22—25℃。灌浆期为20—22℃,低于15℃或高于23℃对灌浆不利。 2. 水分 谷子是比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142—271,低于高粱、玉米和小麦。苗期耐旱性极强,能忍受暂时的严重干旱,需水量仅占全生育期的1.5%。拔节至抽穗需水量最多,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70%。此期是获得大穗多花的关键时期,缺水会造成"胎里旱”和"卡脖旱”,减少小花小穗数目,产生大量秕谷。开花灌浆期要求天气晴朗,土壤湿润,干旱或阴雨会都影响灌浆。 3. 光照 谷子为短日照作物,日照缩短,促进发育,提早抽穗,日照延长,延缓发育,推迟抽穗。一般出苗后5—7天进入光照阶段,在8—10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经过10天即可完成光照阶段。不同品种对日照反应不同,一般春播品种比夏播品种反应敏感。此外,谷子是C4作物,净光合速率较高,一般为25—26mgCO2/dm2?hr,高于小麦。 4. 养分 谷子对氮、磷、钾吸收数量是因地区、品种、产量水平的不同而异,大约每生产100kg 谷子,从土壤中吸收氮3kg,磷1.4kg,钾3.5kg。不同生育阶段,氮磷钾吸收量也不同,一般出苗至拔节期少,拔节至抽穗期多,抽穗至成熟期较少。 5. 土壤 谷子适应性广,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粘土、砂土都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最为适宜。谷子喜温怕涝,土壤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应及时排水。谷子适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长。

新的粮食标准

新的粮食标准即将实施 2009-6-17 10:23:46 出处:中国网 新的《稻谷》(GB 1350-2009)和《玉米》(GB 1353-2009)、《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并将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9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稻谷》(GB 1350-2009)和《玉米》(GB 1353-2009)、《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并将分别于2009年7月1日和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去年《小麦》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我国粮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又一件大事,至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90%的四大粮种全部有了新的国家标准。这对于提高我国主要粮食的质量、规范托市收购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满足消费和新形势下流通体制的需要,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质量,国家粮食局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统一计划安排,组织有关大学、科研机构、质检机构和有关专家对1999实施的《稻谷》、《玉米》及1986年实施的《大豆》等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协调一致。本次修订的标准,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修订后的标准,既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兼顾国家、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体现优质优价,依质论价的精神。主要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符合WTO的规则,能进一步增强我粮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稻谷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是调整了整精米率要求。原标准中整精米率只设一个限量并作为最低等级指标,即籼稻谷≥50.0%,粳稻谷≥60.0%。由于我国不同稻谷产区的气候和稻谷品种质量差异较大,用一个整精米率指标很难反映不同产地的稻谷质量的实际状况。修订后按照不同等级设置不同的整精米率指标,籼稻1~5级分别为≥50%、≥47%、≥44%、≥41%、≥38%,粳稻1~5级分别要求≥61%、≥58%、≥55%、≥47%、≥44%。使整精米率能更好地体现稻谷出米率和品质,有利于引导生产,促进稻谷质量的提高,体现优质优价政策。 二是规范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针对原标准中整精米率检验方法不够规范和检验仪器未统一规定,易造成检验误差大、时间长、收购现场执行难的问题,新标准对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方法和仪器要求进行了规范。同时制定了《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国家标准(GB/T 21719-2008),对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的技术要求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使用整精米率标准样品对仪器进行调校后才能用于整精米率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冀谷39抗新型除草剂谷子新品种

冀谷39使用说明 冀谷39是采用杂交方法最新选育的优质抗咪唑啉酮类兼抗烟嘧磺隆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北省鉴定,2016年参加全国谷子新品种联合鉴定东北组试验,表现良好。 1、品种特征特性:幼苗绿色,在华北两作制地区夏播生育期93天,株高120cm,穗长17.8cm,单穗重18.05g,穗粒重15.86g;千粒重3.08g;在辽宁吉林春播生育期115-125天。区域试验自然鉴定,1级抗旱,抗谷瘟病、纹枯病,中抗谷锈病、白发病。 2、品质:米色金黄,适口性好,商品性显著优于一般夏谷品种。 3、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华北夏播谷子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每亩产量387.1kg,较对照冀谷31增产9.37%,生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419.4公斤,较对照冀谷31增产10.06%。2015年在本所新品种对比试验中,平均每亩产量431.7kg,较不抗除草剂的高产对照豫谷18增产7.9%。2016年参加全国谷子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东北组试验,四省区11个试验点7个试验点表现增产,11点平均每亩产量360.1公斤,较不抗除草剂的高产对照九谷11号相当,其中在吉林省5个试验点和邻近的内蒙古通辽试验点平均亩产量348公斤,较对照九谷11号增产1.4%。 4、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新疆南疆夏谷区及北京、河北省东部、山西省中部、辽宁省沈阳以南、吉林省大部分平原区、新疆昌吉州以南春谷区种植。 5、简要栽培技术 (1)播种期:在晋冀鲁豫夏谷区适宜播期6月15日-25日,冀中南太行山区、冀东燕山地区、北京、豫西及山东丘陵山区、山西晋中、辽宁南部春谷区种植适宜播期5月10日至6月5日;在辽宁西部和吉林春播适宜播期4月25日至5月10日前。 (2)播种量与适宜留苗密度每亩播种量750克,在正确使用配套除草剂的情况下,不需要人工间苗。该品种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每亩留苗3-5万株产量差异不显著。 (3)配套除草剂使用在谷子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使用与种子配套的 5%的咪唑乙烟酸40-50克,兑水20-30公斤,田间喷雾,实现化学间苗,并杀灭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垄内和垄间均要喷施,注意除草剂要在无风晴天喷施,防止飘散到其它谷田和其它作物上,喷施除草剂前后严格用洗衣粉洗净喷雾器。 (4)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一些农家肥。谷子封垄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灌浆中期可喷施钾肥。降雨较少时,有水浇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5)主要病虫害防控:间苗后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施苗基部防治钻心虫,隔7天再防1次;出现谷瘟病时用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生褐条病时用72%农用链霉素叶面喷施,隔7天再防1次;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防治粘虫。 风险提示: 1、5%咪唑乙烟酸,为本品专用间苗、除草剂,严禁用于其它谷子田,同时严禁将其他除草剂用于本品种,否则会造成田间绝收。 2、在有效积温不足2800℃或者海拔500米以上地区慎用。 3、在谷锈病严重发生区域慎用。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谷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谷子脱壳称小米(粟米),米粒颜色有淡黄色、淡绿色、黑色、白色等。小米比一般米、面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铁,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是其它杂粮所不能替代的 谷子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用陶罐装有大量的谷子,证明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谷子就已成为重要的种植作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甲骨文字里有关谷子的记载很多,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古代,谷子时一种重要作物。 从现在保存的古农书和文献资料可以看到我国勤劳的人民在谷子生产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如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的一部古农书《汜胜之书》提出了谷子的播种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和物候期决定,以及谷子留种时要在田间选穗。同时,记载有“区田种粟”的抗旱播种方法。又如,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一部杰出的农书《齐民要术》,对谷子栽培经验的总结,就占有很大篇幅。“该书提出谷田必须岁易”,种谷子不能重茬;谷子播种量必须根据播期的早晚、土壤肥瘦等条件考虑;提出“谷子要垄行整齐,间开苗,使苗不欺苗,幼苗才能长得快、长得好,垄要直,苗与苗要对齐,以便通风”,总结了种谷子要通风透光的经验;同时提出一套谷子穗选法留种技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齐民要术》记载的谷子品种就有86种之多。这充分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对谷子有着丰富的栽培选种经验。

全世界栽培谷子的主要产区是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中亚细亚等地。以中国、印度、俄国、巴基斯坦、马里和苏丹栽培谷子较多。二十年前,我国谷子栽培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各省区,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90%以上。其中以华北最多,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3以上,东北次之,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4。以省份而言,辽、吉、黑、冀、晋、内蒙等省、区种植较多,一般约占该省粮食作物面积的10~15%。 谷子是我县重要的小杂粮,全区每年均有栽培,有些地方栽培的谷子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如坻坞贡米等。 近些年,谷子播种面积在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是谷子的产量较低,二是对土质的要求较严,尤其是谷子怕涝,喜欢岗地和地势较高的地块,再加上多年来农田中有机肥的施量太少或根本不施,而大量施用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土壤团粒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耕层的板结程度也就越来越甚,因此也就越来越不利于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其实,谷子并非天生就是低产作物,只要能按照谷子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种植和管理,为它的生长和发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它的生活要求,就会获得理想的产量。 二、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 1、地块的选择。根据谷子的生活习性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种植谷子应选择地势高燥、朝阳、旱能浇、涝能排、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前茬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高粱均可。谷子不宜重茬。连作一是病害严重,二是杂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元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

种植谷子的技术

种植谷子的技术 性喜高温,生育适温22~30度,海拔1000公尺以下均适合栽培,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北方有较广泛的种植。[2] 谷子的分布情况 近年来,随着谷子育种工作者们对谷子的深入研究,在谷子新品种培育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不时有新的谷子品种出现;但谷子种质资 源匮乏,重复利用率高,使得谷子品种改良缓慢,优质、高产、稳 产的品种缺乏,大多品种选择具有区域性,难以大面积推广。广泛 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 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模式标本产于印度。 谷子的栽培技术 选地轮作 种谷子要选择土质疏松,地势平坦,黑土层较厚,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合理轮作,把谷种播在上茬没有种过谷子的地块上。地块选好后,要细整地,整好地。 适时早播 合理施肥 一是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8000斤, 并与过磷酸钙混合作底肥,结合翻地或起垄时施入土中。二是种肥,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氮肥5公斤作种肥,可促谷苗早生快发,满足谷子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三是追肥,谷子苗高30—50公分时,距苗眼6公分左右,用锄头或镐开10公分深的沟,每亩均匀撒施氮 肥35公斤左右,然后埋土,深施提高利用率。 加强管理

一是早压苗,促进根系发育,在幼苗2—5片叶时,用木头磙子 压青苗1—2次,以利壮根。二是早间苗、定苗,“谷间寸,如上粪”,当苗高3公分时开始间苗,即拿上手就间苗,幼苗5—6公分 时进行定苗,草株留苗,拐子苗,不留死簇子。三是三铲三趟,细 铲细趟,搞好除草和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四是合理灌水。“旱谷 涝豆”,谷子是比较耐旱作物,一般不用灌水,但在拔节孕穗和灌 浆期,如遇干旱,应急时灌水,并追施孕穗肥,促大穗,争粒数, 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五是防病治虫,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粘虫、土蝗、玉米螟,干旱时注意防治红蜘蛛,后期多雨高湿,应及时防治 锈病。 适时收获 一般在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为最佳期,收早了伤镰一把糠,降低产量,收晚了鸟弹或吃,风刮落粒,影响产量。 病虫害防治 1、防治地下害虫。 按种子重量2.5%应用种衣剂包衣,防治粟灰螟、粟凹胫跳甲、 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 2、防治蚜虫。 当田间蚜量达500头/百株时开始防治,用菊酯类药剂喷雾,或 用50%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亩用药液量40~50公斤。 3、防治黏虫。 要掌握在3龄以下用药,当3龄幼虫20头/平方米时开始用药。用90%敌百虫晶体或20%氰戊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 (1)选地整地,施足底肥。以选择麦、豆等前茬为好,要求地面 平整、墒情好,覆膜播种前结合浅耕一次性施足底肥,每公顷施农 家肥45000~60000千克、尿素225~300千克、普通过磷酸钙 600~750千克。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

一、格田沉淀标准 水整地沉淀15~20天后,步入格田,手指(木棍)入土一节(2厘米),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不能插秧;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渡,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影响插秧质量。 二、插秧技术要求 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 1、适宜水深。 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2、田面硬度。 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 3、最佳插深。 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 4、插前三带。 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

相同种植条件下32种DUS谷子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8, 8(8), 942-947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134688571.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34688571.html,/10.12677/hjas.2018.88138 Primary Nutrients Analysis of 32 Kinds of DUS Millet under the Same Planting Condition Jinghua Lu1, Shenkui Shi1, Wei Li2, Wendian Zhang1, Chunfang Wang1* 1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Hebei 2Institute of Millet Crops,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Hebei Received: Aug. 4th, 2018; accepted: Aug. 14th, 2018; published: Aug. 21st, 2018 Abstract Protein, starch, crude fat, ash and crude fiber content of 32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se varieties were planted in the same field in Chengd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 of protein, starch, crude fat, ash and crude fiber were in the range of 6.38%~14.52%, 55.75%~72.95%, 1.52%~4.91%, 0.75%~1.70%, 0.40%~2.19%, respectively. Chaoxianxiaoguanggu had the highest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was 14.52% ± 0.05%. The highest starch content was 72.95% ± 0.03% existed in Huangdasui. The variety 91115 had the highest crude fat content of 4.91% ± 0.01%. The variety 7111 had the highest ash content of 1.46% ± 0.02%. Longshanhonggu had the crude fiber content of 2.19% ± 0.06%.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as found between Longshanhonggu and other varieties.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the candidate pare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foxtail millet breeding in Chengde. Keywords Chengde, Foxtail Millet, Nutritional Ingredient, Breeding 相同种植条件下32种DUS谷子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芦敬华1,史慎奎1,李伟2,张温典1,王春芳1*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系,河北承德 2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谷子所,河北石家庄 *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