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专项练习题(精华)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专项练习题(精华)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专项练习题(精华)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专项练习题(精华)

单元五《厘米和米》专项复习

一、教学内容:单元五《厘米和米》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巩固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掌握正确画线段的方法。

2、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深入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

三、教学重点: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正确画出线段以及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河水深8()学校操场长200()一个茶杯高11()

电梯高18()一根跳绳长2()课本封面的宽约14()

旗杆高20()公共汽车长10()梳子长26()

粉笔长10()小红身高125()缝衣针长3()

大树高15()手掌的长约10()哥哥的身高1()60()

一枝毛笔长20()房间大约长6()指甲宽大约是1()

一枝蜡笔长10()姐姐身高是1()46()一条裤子长1()

一把剪刀长13()一幢大楼高56()一根丝瓜长60()

教室门高2()写字台高80()一条成人围巾长2()

练习本长32()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5米○5厘米 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 98厘米○1米 1米○1厘米 5米○50厘米

3米○13厘米 70厘米○1米 21米○12米 4米○4厘米

20厘米○2米 100厘米○10米 50厘米○48厘米 99米○99厘米

99厘米○1米 700厘米○7米 3米○300米 50米○50厘米3米○40厘米 900厘米○8米 51cm○49cm 33cm○3m

1cm○1m 25cm○2m 6m○60cm 2m○200cm

1米-30厘米○60厘米 4米+5米○10米

200厘米○2米+3米 1米20厘米○100厘米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3分)

1、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

2、110cm 40cm 2m 78cm 1m

————————————————————————

3、15米 600厘米 25米 300厘米

————————————————————————

(四)、试一试,填一填。

(1)你的一拃的长度大约是()厘米,()拃的长度大约是1米

(2)你的一步大约长()厘米,()步大约长1米。

(3)你的一脚长大约是()厘米。

(4)你的一庹大约比1米长()厘米。

(5)教室的黑板大约长()米。

(6)你的身高比1米多()厘米。

(7)教室的宽大约是()米。

(8)教室的门大约高()米。

(9)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厘米,从刻度12到刻度7是()厘米。

(10)从尺的刻度()到()是6厘米。

(11)小明的手掌宽约6()

(12)一本字典的厚度大约是5()。

(13)1米是()个1厘米那么长,6米是()个1米那么长,6米是()个1厘米那么长。

(14)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填在()里

()()()()()(15)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在()里画“√”

()()()()()

(五)、画一画。

(1)画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的线段;

(2)先画一条5厘米线段,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以A点为起点,画两条不同方向的2厘米长的线段。

.A

(4)画一个有一条边是3厘米的三角形

(5) 1

三角形第()条边最长,第()边最短。

2 3

(6)画2条线段是他们的长度相差2厘米。(画好线段请标上数据)

(7)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

(六)、解决实际问题。(列式解答)

1、一根木头长1米,做凳子用去8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一根绳子用去它的一半后,还剩下10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3、小明家到学校有5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20米,想起忘记带蜡笔了,又返回家拿了蜡笔再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4、一捆绳子长50米,第一次剪下6米,第二次剪下8米。这捆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思考:求这捆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相当求

5、一块窗帘布用2米布,10米布可以做几块窗帘?

6、一根木头16米,平均锯成4段。

(1)每段长多少米?(2)要锯几次?

7、一根铁丝长36米,把它每6米截成一段,可以截成几段?

8、一根铁丝可以围成4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铁丝4米,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9、有一个六边形池塘,每条边都是6米,这个六边形的六角池塘一周长多少米?

10、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11、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提示:对折2次后,也就是把总长度平均分成了()份

12、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提示:对折3次后,也就是把总长度平均分成了()份

13、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下,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14、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

(1)一共用去多少米?(2)还剩下多少米?

15、一根电线长24厘米,把它剪成相等的几段,一共剪3次,每段长多少厘米?提示:剪成相等的几段相当于把绳子平均分

16、买一副三角板的钱数可以买3把直尺,小明带的钱数正好可以买6付三角板,

(1)如果买直尺可以买多少把?(2)如果每把直尺4元,一副三角板多少元?

17、一根电线减去28厘米,还剩70厘米,这根电线原来有1米长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练习题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 班级姓名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米)。 (1)一枝蜡笔长10() (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 (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 )(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 )(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 (10)数学书本长32( )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30厘米 2米99厘米 14米 四、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五.计算题。 13厘米+23厘米=() 1米23厘米-23厘米=( )米=()厘米 1米10厘米-110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 45厘米+55厘米=( )米=( )厘米 1米-80厘米=()厘米 8米+8米=( )米 五、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明现在身高是90厘米,再长多少厘米就有1米高了?

4、一根绳子对着2次后长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三次后长多少米? 6、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量篮球场的宽,正好量了6次,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认识厘米和米的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1厘米○1米(6)10厘米○1米 (7)56米○65米 (8)50厘米○5米 (9)33厘米○3米(10)6米○60厘米 2.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 ). (2)操场长140( ).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 (5)灯管长24(). (6)手掌宽7() (6)爸爸身高175( )(7)讲桌高5() 3.填空. (1)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做单位. 4.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1)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2)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 )厘米. (3)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 )厘米. (4)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知识链接 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

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微课脚本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金慈实验小学沈丽萍微课名称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米》 知识点描述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设计思路复旧,引入长度单们米——认识米尺——认识米——感知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课堂总结 教学过程 内容画面 一、导入①课前导入(时量:1分钟) 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 黑板或操场的长,用什么工具测量合适呢?第 1张至3 张PPT 二、教学过程②讲授新知(时量:5分钟) 1、认识米 小朋友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如黑板的长, 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 “m”来表示。我们来认识“米尺”这个新朋友。 米尺有什么特点? ①米尺上有刻度。 ②米尺上有0,10,20……100这些数。 ③每两个数之间的间隔是一样大的。 米尺也是把“0”作为尺子的起点。 第4至第6张PPT

小朋友们,请你们再仔细想一想,米尺上的1小格是多长?1大格是多长?米尺上1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米尺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 2、用米量 1米到底有多长呢? ·比一比,请小朋友把两臂伸开,你会发现伸直的两臂长度大约是1米。 ·量一量,你的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矮? ·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的高。 3、生活中的1米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来表示? 1根跳绳大约长2米一棵大树大约高15米第 7张PPT 第8-13张 ③随堂练习(时量:2分钟) 1.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 2.试一试,是cm还是m? (1)衣柜高约2( )。 (2)黄瓜长约20( )。 (3)房子高约3( ). ( 4 ) 一枝粉笔长8()。 ( 5 ) 大楼高约15()。 第 14张 三、教学总结④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尺,认识了米,还只知道了1米 到底有多长,同时也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当 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时(比如手掌的长),可以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的 物体(例如黑板)时,要用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你们真是了不 起! 第 15 张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填空题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 铅笔长18 ( ) (2)手掌宽7 ( ) (5)小红身高1 ( ) 25厘米 2、填空. (1) 24厘米+ 17厘米=( )厘米 (2) 72厘米—27厘米=( )厘米 (3) 1米=( )厘米 (4) 45 米+ 36 米=( )米 (5) 2米+ 50厘米=( )米( )厘米 (6) 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 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 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 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 (2) 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 (3)楼房高40 ( )(4)妹妹身高98 (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 )厘米. )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 )厘米.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X”) (3) 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 (4) 小明身高120米。( ) (5) 这是一条线段。( ) (6) —条直线长7厘米。( ) 三、在O 里填上“〉” “V”或“=”。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 36米, 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 (1) 25厘米O 2米 (3) 51厘米O 49厘米 (5) 50厘米O 5米 (2) 100厘米O 1米 (4) 98 米O 89 米 (6) 33厘米O 3米 4豪米<

米?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五、动手题。 1 ?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力()■素 ()AAI ( ) ■素 2、画一画。 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②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2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材第3、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今天咱们做一个猜谜游戏,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一支笔,请你猜一猜里面是一支什么笔?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猜测,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进行互动对话。 ?如果学生猜铅笔,教师把一支铅笔放进信封中,铅笔露出来了。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会是铅笔吗? 生:不会,铅笔比信封长。 ?如果学生猜粉笔或蜡笔,教师分别把粉笔和蜡笔放进信封中,比一比。 师:为什么猜粉笔或蜡笔呢? 生1:因为蜡笔比信封短。 生2:粉笔比信封短,装在信封中就看不到。 师:(揭示谜底)看!原来是一支蜡笔,这支蜡笔究竟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做准备,同时在轻松的游戏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2)认识米和用米量

爽爽文库汇编之 认识米和用米量

情景 ,激 趣生 疑。 景。 师: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 家交流一下。 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厘米作单位。 (2)食指宽大约1厘米。 (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 米。 2.填一填。 (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 是1厘米。 (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 是3厘米。 (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600)厘米 500厘米=(5)米 4米=(400)厘米 300厘米=(3)米 二、自 主探 究,理 解释 疑。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 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 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 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 位——“米”作单位。补充: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 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 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生1: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 太麻烦。 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吗?我想用尺子量。(老师纠 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 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 表示。 三、实 物体 验,感 受新 知。 1.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 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 点。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 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 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米=100厘米) 1.(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 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10、20、 30……。 (2)比较、测量。发现:米尺 上一个小格是1厘米。 (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 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得出:1米=100厘米 2.(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 展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师宽约6(米)。 (2)黑板长约3(米)。 (3)小明身高126(厘米)。 (4)课桌高70(厘米)。 (5)教室门高2(米)。 5.估一估,填一填。 狗熊高约(1)米。 小狗高约(20)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最简单数的排列和组合的规律。 2、经历探索找规律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乒乓球、纸箱、每组三张“1、2、3”数字卡片、人民币5角一张、1角5张、2角两张。 二、说教法和学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定标 师:今天很高兴和这么多可爱的同学们一起学习新知识,除了和大家学习知识外,我还特别想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来握握手,成朋友。(教师随机握手) 师:如果老师要和全班同学都握手成为朋友的话,一共要握几次手?为什么?

师:那样的话,你们对刚才握手的顺序有什么看法呀?(引导:有顺序的握) 生:像老师那样握手,容易遗漏或重复。(教师有序的握手) 师:现在呢?你有什么发现?(有序的握手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不遗漏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排列和组合中就会用上它。带着这种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不好?(板书课题:排列与组合) 定标:口述目标:这节课我们要掌握“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排数: 活动一: 师:有一天乐乐的好朋友来到他家。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数学排数游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提问:①同学们,你们会玩吗?用1、2可以排成几个两位数? ②你是怎么排的?能说一说你排数的方法吗? ③小结:用1和2组成一个数,再交换这2个数字之间的位置就可以组成新的两位数。 乐乐说:如果再增加一个数字3,从这三个数字中,选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你还会排吗? 活动二: 提问:①你能排成多少个两位数?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 ②你是怎么排的?能说一说你排数的方法吗? ③小结排列方法:第一种:先取两个数字组成一个数,再交换这两个数字之间的位置就可以组成新的两位数,依次取数排列。第二种:先固定这个数的十位或个位,再用这个数与另外的一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种方法又快又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2、握手 同学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试题(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厘米和米 一、单选题 1.将1立方米的大正方体锯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将它们一个一个地连成一排,其总长是()。 A. 1千米 B. 10千米 C. 100千米 D. 1000千米 2.写字台高度是8_____,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 A. 千克 B. 克 C. 千米 D. 分米 3.80平方米()800平方分米. A. > B. < C. = 4.钟表上分针的长是() A. 11米 B. 11分米 C. 11厘米 D. 11毫米 5.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00张这样的纸大约厚()米. A. 10 B. 100 C. 1000 D. 110 二、判断题 6.判断对错: 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7.判断对错 一块宣传板长6米,用20厘米长的刻度尺去量,需要量3次. 8.1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长。 9.下列算式是否正确 16km-40m=120m 三、填空题

10.比较大小,填<、>、=号。 80mm________8cm ,800cm________8km,8000mm________8m,80000dm________8km,8000cm________8km 11.1000米=________千米 5千米=________米 12.小时=________分 3.02千米=________千米________米 日=________时 2 米=________厘米. 13.100厘米=________米 2米=________厘米 四、解答题 14.一支铅笔原来长9厘米5毫米,用去了7毫米。现在这支铅笔有多少长? 五、综合题 15.选一选。 (1)下面的表述有误,请在错误后面的括号里画“△”。 大象高约3厘米。 ①所选的长度单位过大。() ②所选的长度单位过小。() (2)下面的物体中,________的高度最接近1米。(填序号) ① ;② ;③ 六、应用题 16.谁的个子高,高多少?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教案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 意识,拓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的图中识别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3.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它们的长度,会画指定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认识线段、会画线段。进度安排:认识线段 1课时 认识厘米和米 2课时 我们身上的尺 1课时 单元练习 2课时 机动 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组合》精品教案

《组合》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组合。(教材第9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数学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学具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数学广角”,你们想去吗?要想进入“数学广角”,首先要买门票。票价是每人5角,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1张5角、2张2角、5张1角的人民币,你知道有几种付钱方法吗? 学生汇报5角钱的付法。 师:买好了门票,我们可以顺利进入“数学广角”了。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游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将“做一做”中的“买5角钱拼音本”改为“买票价5角的门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5角钱的几种不同组合方式】 自主探究 1.师:大家在“数学广角”里这么快就学会了一项新本领,老师提议每组的3位同学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互相加油,争取在下面的活动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1)猜一猜:3人中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各小组3个同学互相握一握,验证猜想。 (3)指名演示,感受方法。

(4)小结:3个人握手时,可以先确定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人分别握一次,剩下的两个人再互相握一次,一共握3次。 【设计意图:让小组3人互相握手,亲身体验组合,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师:上节课我们用1、2、3三个数字能组成6个两位数,而3个同学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只握了3次,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排数时两个不同的数字交换位置可以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而握手时两人交换位置还是他们两个人。 师:排数时要考虑数字的排列顺序,而两个人相互握手与顺序无关。 2.师:同学们用1、2、3组数有6种可能,那么我们再来看这组数字。(出示教材第98页例2)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 生1:5+7=12,5+9=14,7+9=16,7+5=12,9+5=14,9+7=16。而5+7=12与7+5=12、5+9=14与9+5=14、7+9=16与9+7=16的结果一样,所以得数有3种可能。 生2:我们用的填表法。(课件出示表格) 生3:有3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是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对排数个数和握手次数进行比较,引发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集思广益得出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从而得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总结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游玩“数学广角”,你们玩得开心吗?除了开心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师: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如摆数,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如握手、搭配事物、凑钱等。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时要认真思考,做出准确判断。 【设计意图:师生总结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新知识理清了思路,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小红身高1()25厘米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3)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4)小明身高120米。() (5)这是一条线段。() (6)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2、画一画。 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②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 ()条()条()条()条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师:武全柱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1米=1oo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比划一下。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1) 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的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再试一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 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的高度是1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屏幕的宽,黑板的宽,门的宽,桌子的宽,课桌的宽等) 师:我们量一量自己估计得准不准。(请两名代表分别量一量) (四)联系估测。

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的认识 一、判断。 别针长5米 ( ) 铅笔长50厘米 ( ) 小明高2厘米 ( ) 二、填空。 (1) 32厘米-9厘米=( )厘米 (2) ( )厘米+8厘米=38厘米 (3) ( )厘米-7厘米=40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84厘米○48厘米 44厘米○50厘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15厘米+5厘米=( )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七、判断正误。 (1)人的大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厘米。()(2)3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 (3)一条线段长8厘米。()

参考答案 一、×;×;× 二、 23;30;47 三、>;< 四、 100;20 五、略 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 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 七、分析:“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因此不但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实际长度,还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即1米=100厘米。 第(1)题的错误是没有记清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题正确的应为2米=200厘米。 第(2)题也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300厘米里应有3个100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300厘米里有3个100厘米,这题应为300厘米=3米。第(3)题是正确的。因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 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 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

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 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 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 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 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 议一议: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 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食指的宽大约是是1cm。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大约是1cm。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cm(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cm,之后汇报,投影反馈)。请孩子们再用两根手指比画一下,1cm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出1cm的长度) 探究二:量一量蜡笔的长度。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 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cm大约有多长。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6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cm长?从 哪儿到哪儿是5cm长?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教案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 的长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 一步增强从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 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的图中识别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 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 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3.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它们的长度,会画指定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 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认识线段、会画线段。 进度安排:

认识线段1课时 认识厘米和米2课时 我们身上的尺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