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建设方案

建设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建设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概述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二)专业建设特色

(三)目前存在问题

三、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二)人才培养目标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推进校企对接

(二)转变培养方式

(三)建设教学团队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五)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

五、专业建设进度与预期绩效

(一)专业建设进度

(二)预期效果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举措(二)保障措施

七、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一、概述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依据《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京卫计字〔2012〕9号)及《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发展规划》,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好发展机遇,制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以更好地为北京市医学检验行业发展发挥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服务的功能。

本建设方案在分析了专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托首都医药卫生行业,坚持职业院校服务社会与行业的需求的导向,坚持走特色引领的专业内涵型建设发展之路,深化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的改革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北京市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

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总经费为100万元。本建设方案制定了项目建设的内容、实施步骤、建设进度、经费预算、验收指标和保障措施,确保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

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应服务首都优化经济结构的需求,按照集约型、精品化、内涵式的发展思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大力促进健康公平,提高首都卫生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保持首都卫生事业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北京奠定基础。建设适应首都卫生事业发展的由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引领的医疗卫生职业教育体系,逐步扩大医疗卫生专业学历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培养规模,构建终身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探索以健康需求和专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

随着北京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和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医学检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检验项目实现了自动化,大量现代诊疗技术和设备进入临床服务,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医学检验已经成为我

国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临床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社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匮乏。2009年北京市实施了1486工程,为1486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与城市医院水平相当的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但由于其医学检验人员的数量匮乏和现有人员的知识陈旧,跟不上检验医学的自动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这些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疾病控制中心、血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相继成立的各种形式的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对医学检验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这就使得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根据北京市卫生局颁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培养培训的要求,北京市卫生局对2011~2015年北京市医学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预测,医学检验技术岗位每年需要补充300人,城市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将有一个持续、旺盛的需求。因此,发展医学检验教育、加强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特色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是由北京卫生学校、北京护士学校、北京市中医学校合并而成,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医学检验专业创建于1955年,多年来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培养中等医学检验人才的摇篮,为本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了3000多名中职毕业生,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医学检验队

伍的骨干力量和专业带头人,1996年开始与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办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既拓宽了办学渠道,又共享了学校的教育资源,10余年培养了400多名高职毕业生,并以此为平台培养了一支能够胜任高职层次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经验,为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人才培养模式更新

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立足行业对人才的需要,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利用课堂内外、学期假期等时间,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聘请医学检验行业专家组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医学检验技术类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研讨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2)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通过基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职业规划、历届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等增加学生职业感知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学年: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岗位必须的核心技能,提高职业意识;

第三学年:职业综合技能培养:通过医院检验科顶岗实习,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顺利就业。

2.“双师”队伍素质优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现

有4名市级骨干教师;1人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卫生人才资助项目百层次资助;1人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有2人担任了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地域(北京)学组委员,有2人担任了北京市社区医学检验人员技能考试的考官。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了60%,并有3人取得了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70%。医学检验专业在十一五期间曾牵头制定了全国中等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了全国中等医学检验专业校内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主编和参编了全国中等医学检验专业5门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和配套教材;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是一支思想过硬,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育人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强,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校内实训基地先进

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专业课程改革为抓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购置了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要求相接近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达300多万元。建立了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检验实训室。专业实训室既用于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岗位群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又为社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提供

了专业培训与技术考核的场地。

4.校外实习基地领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达到“三个领先”。首先,实习基地条件领先,长期以来与本市20余家二级以上各类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友谊医院、宣武医院、儿童医院、北医三院、北京东方医院、广安门中医医院、复兴医院等,学生们在这些医院的病房及门诊化验室、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等完成专业技能实践;其次,带教师资水平领先,这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拥有最先进的医学检验设备,同时拥有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湛的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带教经验丰富;同时,实习实训管理质量领先,实习实训管理实行医院和学校的“双重”三级管理,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

5.教学内容贴近岗位

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行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突出实用、实际、实践、实效,使学校人才培养与医院用人之间实现“提前培养,同步使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技能训练的现代科学技术含量。做到“三个衔接”:即与职业岗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衔接;与医药卫生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相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相衔接。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但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促进作用,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做到了与职业资格考试内

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又融入岗位需要的新技术和方法,注意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构建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训练模块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渐进形成的心理学规律为依据,检验项目采取由易到难、螺旋递进模式排列,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训练,再到顶岗实习,职业能力逐步形成,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上,能够通过行业的资格考试,在专业技能掌握上能够胜任具体工作。

6.服务行业初具规模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北京市卫生局批准的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考核基地,连续四年北京市社区医学检验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任务,培训涉及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余家,培训人员400多人;本专业教师参与了北京市社区医学检验人员2009年理论考试的命题工作和担任了技能考试的考官。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有待深入

虽然专业与2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保持着长期合作,目前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但合作还不够深入,挂牌的实习基地目前只有2家,定单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教师学历层次有待提高

检验医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材

料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促使原来的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及人员结构和管理工作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人员素质与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而本专业教师学历水平有待提高,13名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只有3人,占23%,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3.实训基地工位数偏少,功能稍显单一

实训条件改善是顺利实施实践教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助推剂。目前在综合实训环节中,实训中心所拥有的工位数还不能够同时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训基地开发不够,目前主要满足学历教育的需要,还没有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特色专业,适应首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高职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起特色引领作用。打造国内一流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

2.具体目标

(1)推进校企对接,坚持“院校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机制,积极与行业联系,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顶岗实习与就业、订单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

(2)转变培养方式,推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设教师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70%,具有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师比例达到50%。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改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实现集教学、培训、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功能,为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5)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采用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及家长满意度为测评指标的评价体系。

(二)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首都卫生事业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首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以卫生技术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医药卫生职业

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高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检验人才,为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为建设高素质医药卫生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1.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遵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关心病人,热忱服务,诚实、正直,敬业爱岗,对工作与事业极端负责,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树立终身性自我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不断学习本专业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充实完善自我。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各种压力并勇于迎接挑战。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以病人为本,以个人优良的职业行为塑造医药卫生行业良好的职业形象。

2.知识结构

(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高端技能型检验人才必备的政治、语言、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基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及寄生虫学检验等专业知识、熟悉常用检验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基本维护的知识、熟悉临床实验室管理知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

3.能力结构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推进校企对接

专业积极、主动寻求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体现行业特点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临床检验项目为导向、临床检验工作流程为主线、课程整合优化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具有可拓展的空间,制定能力模块的知识、能力、态度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综合岗位群各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理论、实践、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信息反馈每年进行优化。

1.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探索适应北京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专业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医学检验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北京市医学检验专家群体高素质的优势,积极推进行业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成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全部来自于首都各级医院的检验科主任,主要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多人为中华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学会的重要成员,召开定期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行业专家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表1 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学校与医院相结合,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改革,真正体现工学深度融和,进行与此相关的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邀请医院、行业专家举行以岗位任务引领的专业论证会,讨论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探索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我们将在行业专家引领和指导下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引领的课程标准。

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市场调研,注重人才素质培养。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把综合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诚信、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聘请临床行业专家及兼职教师参与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讲授、带教,在进入临床顶岗实习之前,进行综合实训,使学生能迅速适应临床顶岗实习的工作状况和岗位要求。优化课程设置通过“精简、重组”的方式,全面落实“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统一。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建设1门校级精品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

3.课程内容与医学检验项目对接

以医学检验项目为依据,整合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检验项目密切相关的实训教材。以检验项目引导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针对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的常见检验项目,编写医学检验专业综合实训教材。内容涉及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核心课程。

4.毕业证与临床检验师(士)资格证对接

将学业考试,特别是专业课程的考试内容与卫生部临床医学检验技师的考试内容实现对接,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完成计算机试题库的建设。

5.专业课程体系标准与医学检验行业相关标准对接

课程体系与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对接,按照ISO15189:2007的要求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文件,并运用于实训教材。

(二)转变培养方式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转变教育观念,以数字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融合到当前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1.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以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添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育平台、教育教学与信息科技整合的师生互动平台。在充分利用学生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配置一定数量计算机。

2.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优化信息环境,开发网上课件、网上视频教学、网上试题库,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

3.开发模拟教学软件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1套模拟软件,用于标本识别、检验项目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分析的模拟操作,提高教学过程数字化水平。

4.改革教学手段积极探索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融“做、学、教”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充分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式教学,倡导自习及互助式学习,开发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建设教学团队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双师’素质培养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的思相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热爱教育

事业,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自觉性,促进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的转变和提升,提高教师对培养医学高等职业人才的适用性。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课题、技术服务活动,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专业课教师每年应到本专业岗位一线参加工作实践,鼓励专业课教师取得本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使具备双师型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与本专业对口的研究生课程学习,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使具有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教师比例达到50%。

2.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以合理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梯队的建设,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继而成为骨干教师的后备力量。优化师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打造在各方面都具有竞争力的教学团队。

3. 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等部门的积极合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实践教学需要,聘请行业学术专家和业务骨干为学院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多方合作、双向交流。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境、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实训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整合实习实训教学资源。不断改善实习实训环境,提高实习实训设备水平,体现先进性、实用性、模拟性和仿真性。加强“工学融合”,加大对实训设备建设的投入,使之更贴近医学检验岗位的真实环境,体现“工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1.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改善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根据专业的发展、技术更新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增加,随时更新和购置与医院检验科同步的仪器设备,开发和引进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学习软件,与课程改革需要相匹配,达到国内同类学校领先水平。拟添置的设备及就此可以增加的实训项目及工位数如下:

表2 拟添置实训设备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