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案(苏教版八上)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案(苏教版八上)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案(苏教版八上)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案(苏教版八上)

《长征组歌》两首学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教学目标

1、体会高度概括的语言,学习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2、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情景创设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讲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度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引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作品。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三、自主学习

(一)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自己认为好的句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内容。

3、诗中多处运用贴切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学习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

题。

1、第一部分应怎样理解

明确:前三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后两句写沿途人民群

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待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2、毛主席用兵如神,敌败我胜的战例有哪些?

明确:(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三)拓展延伸

人们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新的长征,你对这话怎样理解?课外写一则心得笔记,

四、自我检测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紧扣题目中“奇”字的诗句有、、、。

3、歌词中“横段山,路难行”反复吟唱有什么作用。

五、巩固练习

1、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读读收获。

2、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写出你对家的感受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

仿句:,那么,,。

过雪山草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革命前辈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

二、情景创设

这首诗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飞越大渡河后爬雪山,过草地的两次艰难困苦的时期,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怕困难的英勇精神。

三、自主学习

(一)自主探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画出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自己认为好的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歌的主题。

3、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1、怎样理解“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两句?

明确:这两句点明红军是特殊材料铸成的,他们经受了千锤百炼的考验,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2、怎样理解“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两句?

明确:这两句歌词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底下,而是用“雪山低头迎远客”的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3、怎样理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两句。

过雪山草地此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粒米皆无。许多战士因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三)自我检测

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你能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巩固练习

1、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2、《过雪山草地》中用“,”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 (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 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

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泥丸(wán)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 “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 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 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解渴.( ) 雪皑皑.( ) 千锤百liàn( ) 泥zhān( ) 2.《长征组歌》在演出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在唱歌的時候,在《长征组歌》前面再起一个名字,比如说在上海演出就叫做《难忘的旋律〈长征组歌〉!》在北京演出叫做《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到哈尔滨去演出叫做《世纪回想〈长征组歌〉!》,如果到革命老区去演出叫做什么呢?你能否出谋划策? 3.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4. 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说说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的信息?(写出四条)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长征组歌》教学案 (新版)苏教版

基本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2. 理解关键字词所体现的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提升目标: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字词所体现的红军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能合上书本,默写下列词语 压黔境雪皑皑泥毡调虎离山千锤百炼 二、读一读 请大家大声朗读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中心句。 设计目的: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两首诗的主题,解决基本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预设:有学生可能通过一次朗读无法准确把握中心句,可以让找到的同学讲讲找中心句的方法。

答案:《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过雪山草地》: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三、想一想 1.请概括《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毛主席用兵如神,敌败我胜的战例有哪些?(即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表现) 2.《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中红军遇到的困难哪些?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体现的红军精神品质。 设计目的:解决基本目标2和提升目标,这几个问题既是再次让学生回到诗歌本身,抓内容,悟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战士在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时困难重重,而两首诗都比较短小,是因为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 预设:四渡赤水中遇到的困难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敌重兵,压黔境”。战例有: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的困难: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因为官兵能同甘共苦,充满着革命的理想,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2.课堂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第二单元 第三课 学案2含答案

学案2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一、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原则: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请思考:我国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

二、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1.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等。 2.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请思考:公民有困难只能求助于政府吗? 提示不一定。公民除了求助于政府外,还可以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 试判断:政府要把人民利益与谋求自身利益相统一。() 提示错误。政府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政府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探究点一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议题: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前,中央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分赴各地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准确判断经济走势,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说明中央政府在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履行好职能的。 答案中央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积极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1.全面把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一性质决定了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基本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思想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

2、《长征组歌》两首

2、《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 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 毯tǎn 侵qīn 似sì 水似银似乎重chóng 重飞渡 shì 似的zhòng 重兵 扎zhā 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 包扎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jī 奇数 解jiè 解送 jiě 解嘲 xiè 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高于天——于,比。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的: 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 2、领会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3、鼓励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 1、《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歌词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写法。 2、《过雪山草地》体会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并学习其钢铁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讨论、演讲 教具准备: 用电影《长征》中的个别画面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以《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第四、六乐章制成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的兴趣。 教学时数:二课时 预习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音、形、义)。 3、搜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第一课时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二、背景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教学设计-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 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多媒体课件,选举的案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 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 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教师总结:我们先通过填图表比较这两种选举方式,然后再来分析这种观点。请同学首先填表。 同学填表:直接选举的优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机会,实现选民意志,选民参加选举热情高。由于当选者是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这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视频一中出现的西王平村的村民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热情很高,就是因为村民可以亲自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实现本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泛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组织、技术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相比较,优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由于代表人数只是公民人数中的较少的一部分,便于组织,选举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而且由于代表素质一般会高于一般公民的素质,会从整体上更好地代表和体现公民意志。但是,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不能直接表达选民

《长征组歌》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长征组歌》两首 萧华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教学过程:一.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óng重飞渡shì似的zhòng重兵扎zh ā扎营盘乘chéng乘机,乘人之危zā包扎shèng千乘之国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qí奇怪xíng行囊,行云流水jī奇数解jiè解送jiě解嘲xiè跑马卖解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皑皑皑袭袭击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炊——烧火煮熟食物。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高于天——于,比。二.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

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三.背景资料: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

课本剧《长征组歌》剧本

课本剧《长征组歌》 演员(按出场顺序): 旁白—— 唱诗——《飞越大渡河》 第一幕 参谋—— 部队首长A—— 部队首长B—— 第二幕 周团长—— 担架小战士A—— 担架小战士B—— 部队首长B—— 唱诗——《过雪山草地》 第三幕 部队首长C—— 小战士—— 唱诗——《七律长征》 突然,一位参谋吃力地走到跟前:“报告!前面发来急电,说抬着周团长的担架掉队了,要求我们务必找到他们。” 彭德怀:“知道了!少奇同志,周团长是攻占娄山关的英雄,为革命已经失去一条腿,如今……”他说不下去了。 刘少奇:“警卫员,一定要保证彭军团长的安全,我去找掉队的周团长!” 背景:在一个有水塘的草地旁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着担架的小战士也有气无力的坐在草地上,几天的不进食让他们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坐起身来,望着两个有气无力的小战士,眉头不禁皱了一下。拿起那袋所剩无几的炒面,无力的对这其中一个小战士)周团长:“小同志,你吃一点吧?有力气走出草地!”小战士没有回应,依旧耷拉着头。(周团长叹了口气):“也去是他太累了,睡着了吧。”(他吃力的转过头看着那坐在担架后的小战士):“快小同志,你吃了吧!”小战士(有气无力):“周团长,还是…..您……吃了吧!我不…..行了,您…..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您吃…..吧!”周团长(无奈又生气):“我是个残废,就算吃了也走不出这草地!你们是革命的火种,也是中国的希望。我不行了。我要把生留给你们,只是为党,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也许这也是我周某人为革命做出的最后的贡献了!”小战士(激动的说):“不,团长你是革命的英雄,你一定要也一定会活下去的。”周团长看了看水塘突然笑了起来:“这正是上天赐予我周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卷及答案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卷及答案 篇一: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 【学习目标】 1.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和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语言,了解歌词的特点。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课前预习】 学唱《长征组歌》,摘录两首课外歌词。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初读歌词,提炼中心。 ①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黔境()皑皑()千锤百炼()泥毡() ②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自由朗读两首歌词,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由。③归纳提炼判断歌词中心句的方法。 (自主学习——同位讨论——展示交流) 活动二再读歌词,感受精神。

①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两首歌词中是如何描写红军面临的困境?红军战士又是如何战胜的?②从两首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什么?如今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 (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 班交流) 活动三三读歌词,读出异同。 ①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 共同特点?②欣赏《<长征组歌>两首》视频,感受歌词 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展示)【检测反馈】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 ___,赞扬了_____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感悟中,鼓励自由表达的探究性阅读。本文是一首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教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赞颂红军英勇无畏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更好地引导背诵,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走近长征 1、视频播放长征组歌片段《七律长征》 2、了解相关背景: 过渡: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过渡: 长征的原因:(图片文字资料出示) 创作背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出示图片) 二、放手阅读,出示自学提示,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出示自学提示) ⑴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句意思。 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毛主席照片,知道这是谁吗?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2、师简介背景。。 3、指名说一说知道的有关长征的故事。 4、简介长征,用PPT动态演示红军长征线路。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拼音认识生字,把字音读准确。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mín 指名读,注意正音。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指导“礴”的书写。 3、范读。 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4、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指名读,齐读。 5、了解七律诗的特点。 (1)我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可以分成几部分?(分成两部分,七律,长征) (2)七律是一种诗的体裁,你对七律有什么了解吗?(每句七言,八句四联,) (3)介绍八句四联,两句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齐读,感觉整体美。 (4)请同学把诗的最后一个字注注音,你会有什么发现?(偶句必韵) (5)再齐读全诗. 6、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导学习第一联: (1、指名读。 (2、说说对“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意思的理解。 (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 (4、谁能用自已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更加的具体? 7、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 /8、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 ⑴学习第二联 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乌蒙山)”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说说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比喻、夸张手法的妙处。)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 【背景知识】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萧华等人创作了气势磅礴的《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这套作品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人民军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 一、学习目标:1.把握歌词的内容,了解歌词所反映的中心思想。2.分析歌词的结构形式,欣赏其艺术特色。3.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黔(qián):贵州省的简称。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皑皑(á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毯(tǎn):毯子、毛毯、地毯 毡(zhān):毡子、毡帽 (二)课文评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 1.结构内容:《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这首歌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四渡赤水教案

范湖一中教案 年级七科目:音乐课题:四渡赤水出奇兵课节: 1 课时:1 教师:魏运锋 教学内容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 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懂得组歌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再这首曲子的歌词中:越过高山, 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 着前进的方向。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历史事件?(震惊中外的中 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 组歌中的第四个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音乐知识讲解。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要欣赏一样艺 术作品,首先就是要知道它的创作背景:介绍长征组歌(何为 组歌)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 的一位名叫肖华的将军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写成了12 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 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 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 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 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 《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 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接下来我们简 要的来看看红军长征的经过!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 周年而编写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当中的第4首。 3.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欣赏视频片段《四渡赤水出奇兵》

《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设计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 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 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ng 重飞渡 shì似的zh?ng 重兵 扎zhā扎营盘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 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 行háng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 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 解 jiè解送 jiě解嘲 xiè跑马卖解 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 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 皑皑皑袭袭击 铠铠甲垄垄断 锤千锤百炼钢钢铁 捶捶胸顿足刚刚强 义:皑皑 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 压——逼近 境——边境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扎,驻扎。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 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 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 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 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 (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 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长征组歌》两首

《长征组歌》两首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压黔境(qián)雪皑皑(ái)泥毡(zhān)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弃甲:丢弃武器装备。甲,指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 六、写作背景介绍 1.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七、文章结构 1.四渡赤水出奇兵 诗的前5行为第一层,主要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的后12行为第二层,主要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主席。 2.过雪山草地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 第二层(5~10行):歌颂红军战士。 第三层(11~12行):点出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原因。 八、重点语句分析 1.横断山,路难行…… “路难行”,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这两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作者借助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诗用这句话作结,作用有三。诗的第二层主要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这一切就在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诗题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诗歌末句中的“真如神”与诗题中的“奇”字相照应。细细揣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中,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 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雪山图——群山白雪皑皑,四围茫茫一片,高原寒气刺骨,行进在雪山之中的红军部队虽已断炊,却勇敢向前。作者通过描绘这样的雪山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四句三字一顿,节奏整齐,再加上演唱时深沉有力而悠长的曲调,让人对红军战士过雪山之举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 4.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雪山“低头”,雪山“迎”接远客——红军,作者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人对红军产生了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红军以草作“毯”,以泥作“毡”,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乐观精神。这两句诗将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写得生动形象。 5.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诗中写景、写人,都是为了表现红军战士“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崇高形象。而红军战士为什么能这样不怕艰苦、英勇顽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即揭示了其根本原因。诗的这最后两句,把红军战士的形象表现得更为鲜明、更为感人。

长征组歌教案

教学目标: 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⒈了解有关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长征的路线导入:;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 三、正音、正字、释意 ⒈正音 皑ái 黔qián 毡zhān 草毯 tǎn 扎zhā ⒉辨形 黔─铃皑─铠锤─捶 ⒊释意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释疑: ㈠《四渡赤水出奇兵》齐读 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写作画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㈡《过雪山草地》齐读 ⒈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⑵炊断粮; ⑶为下文描写部队战胜困难作铺垫,衬托了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以及革命战斗的精神。 ⒉“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拟人、比喻、对偶 ⑵用语形象、生动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又与诗的首句相呼应。 ⒊“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充分再现了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的处境和藐视困难的精神。 五、延伸 结合有关诗句谈谈红军为什么能够“翻越雪山”“走过草地”? (千锤百炼不怕难最后一句) 六、作业 ⒈背诵两首歌 ⒉完成课后练习二 ⒊收集跟《长征组歌》有关的精彩片断

大合唱教学设计精编资料

大合唱教学设计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 大合唱《长征组歌之到吴起镇》 第二课堂:大合唱 学习任务:《长征组歌之到吴起镇》 授课班级:合唱社团 授课教师:宋玉伟

课程 名称 大合唱授课教师宋玉伟学习 任务 长征组歌之到吴起镇 授课 班级 合唱社团课时24h 长征组歌的历史背景1934年8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学生现状喜欢音乐,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度,但是对简谱,部分学生还是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声部的概念还有点迷糊不清,部分学生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总体来说学生的个人情况参差不齐。 学习任务描述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长征组歌的历史背景,熟悉本歌曲的简谱,能根据伴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并能根据音乐和指挥进行分声部合唱,达到应有的音乐效果。

教学步骤课时的安排 1.原版音乐欣赏教学 集合队伍全体成员将就坐多媒体教室,由老师讲解到吴起镇的故事,人手一份带歌词的简谱。静听原唱,领略原唱歌曲的美感。并对照简谱初步学习歌曲的内容。(附简谱歌词和原唱视频音乐)由老师分组给出评价。 评价表: 声部小组姓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