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宋词对中国风歌曲的影响

浅谈宋词对中国风歌曲的影响

浅谈宋词对中国风歌曲的影响
浅谈宋词对中国风歌曲的影响

浅谈宋词对中国风歌曲

的影响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28日

浅谈宋词对中国风歌曲的影响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形式,宋词凝练含蓄的美感是许多当代文学所不及的。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感情表达的细腻、理性认知的深刻使其拥有内敛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文学韵味。近年来流行于歌坛的中国风歌曲,歌词融合运用古典诗词,采用丰富的修辞,营造古色古香的艺术氛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诗词与歌曲之间原本就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取宋词的精美加上当代歌曲的流行元素,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新组合,使得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歌曲宋词意象意境

所谓中国风歌曲,其实就是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节奏相结合,运用古典乐器演奏,产生出的含蓄典雅、韵味悠长的歌曲。它借用了音符的形式,传达出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风定义,共通的是一听到歌曲就会感到浓浓的中国气息,以及那种高雅脱俗的中国印象。而这一源头便来自于我们的古典诗词,无论是从意象的构造,修辞的运用还是情感的表达上,宋词作为配合音乐歌唱的抒情诗体,都与歌曲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

当今社会,人们的耳膜被各种重金属音乐充塞着,呈现出审美疲劳的趋势,深刻感受到了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表情达意上的苍白无力和粗浅低俗。“中国风”以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让人紧绷的神经不禁松弛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培养了绝大多数人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富有民族风格的“中国风”吹来,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诗词、意象、意境等动态地呈现,唤起了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普遍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意境的创设上,堪称唯美。

以许嵩《庐州月》为例: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一缕青丝一生珍藏。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这首歌的背景故事是古代考生十年寒窗,终于功成名就,回到家乡后却是物是人非的景象。歌词婉转凄凉,遣词造句言简意赅,在尽量少的言语当中表达丰富内涵,这与中国古代诗词的创作原则吻合。如“庐州月光梨花雨凉”这句,作者意谓庐州的月亮依然是当时的月亮,当年月光下的两个人如今却各分东西,物是人非事事休,冰冷的梨花雨浸透了衣衫也浸透了人心。“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与之类似,让人联想到晏几道的《临江仙》中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灵感不知是否来自姜夔《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又如“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

一声低浅的叹息,透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追思。

宋词对中国风歌曲主题和内容的影响

中国风歌曲题材广泛,意象丰富,注重描绘画面景象,以此渲染气氛。与其他歌曲种类相比,在情感的表达方面,以含蓄委婉见长,少了一般流行音乐那种直白而热烈的表达,少了一些张扬。然而于情感的表达程度上却毫不逊色,于舒缓之中亦能打动人心,这便与宋词中的情感表达有了异曲同工之妙。如此细腻的情感加上含蓄的表达便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这也成为中国风受到广泛好评与追捧的原因之一。

如许嵩《清明雨上》中“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将古典含蓄的语言与离别之情一同浓缩,增添了回味无穷的空间与意境悠长的韵味。又如李宇春的《梨花香》;笑看世间,痴人万千,白首同倦,实难得见。人面桃花是谁在扮演。事过境迁,故人难见,旧日黄昏,映照新颜,相思之苦,谁又敢直言。梨花香,却让人心感伤,愁断肠,千杯酒解思量。莫相望,旧时人新模样,思望乡,笑我太过痴狂,相思夜未烊。独我孤芳自赏,残香。笑沧桑,万行泪化寒窗,勿彷徨,脱素裹着春装,忆流芳。借梨花思念故人,颇有桃花依旧人面全非之感。其中优美的意境,巧妙的修辞,含蓄的情感表达,无疑是古典诗词于现代的一次完美的诠释。

宋词成为中国风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宋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宋词就成为中国风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许多音乐创作人借鉴或化用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广泛流传。如周杰伦《千里之外》中,“芙蓉水面采,船行影犹在,你却不回来”,引用了涉江采芙蓉的典故。许嵩《花满楼》中“雁南飞,前方的路惹得人憔悴,落叶坠”更是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风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对宋词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将古典诗词谱成流行歌曲

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2在歌词创作中融入古典诗词名句

如吴涤清的《烟花三月》: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还有毛宁的涛声依旧,费玉清的一剪梅等。台湾作家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 她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些古诗词名句置于整首歌词中而浑然一体,丝毫不显拼凑的痕迹。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气氛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

3沿用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元素,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词作者手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与主观色彩入词,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境界与氛围。如李宇春的《蜀绣》: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残阳”“孤影”“铜樽”“牧笛”都是宋

词中的常用意象,极具古典意味。简单的语言中蕴含着无限忧愁,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中国风歌曲对宋词的借鉴与继承

1修辞的运用

我国古代作家的诗词创作中,关于修辞的运用不胜枚举,产生了无数的经典,成为绝唱流传于后世。中国风歌曲不但精于整个句子的修辞,也有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一字妙用。如《东风破》中“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的“偷”字,将逝者如斯的时间看成可窃之物,将对时间流逝的不舍与欲挽留以一贬义词“偷”来表达,可谓精致,精巧之至。还有“酒暖回忆思念瘦”的“瘦”字,《青花瓷》中的“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惹”字,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古典诗词在中国风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更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

2在创作中营造宋词的意境

意境是文学作品当中所出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营造意境是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一首歌词来说作者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也决定了歌词的成败。

文学或生活化了的具有古诗词一般高远意境的歌词,常常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歌曲的感染,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整个歌曲朴素清新,笼罩着深层的相思之痛,与李清照的词风尤为吻合。

又如周杰伦《东风破》中,月圆、烛火、酒壶、水东流、花落、琵琶曲、古道、荒烟蔓草等意象,均为古典诗词中积淀下来的表达离愁别恨的典型意象,加上“断肠人在天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词句的杂糅,创设出古色古香的绝美意境,一接触这些文字,就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的愉悦感。舒缓柔和的音乐,古色古香的带有中国传统意蕴的歌词让无数人为之陶醉。

中国风歌曲产生的社会影响

从影响力来看,中国风歌曲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心的放松和欢愉,它还能引起听众对于音乐美的另一种思考,它所蕴含着的古典文学意味,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归。

中国风歌曲在中国听众尤其是热爱流行音乐的青少年群体面前展现了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或许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的认识。由于音乐具有教化作用,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歌曲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

大多数人对中国风歌曲中对古典诗词的融合运用持肯定态度,但在赞赏音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背后隐藏的缺陷。如歌词中对宋词的误读,歌手自身文化素质,商业运作导致中国风音乐良莠不齐等,这类歌曲不仅是对作曲者自身的音乐、文学修养的考验,也是对听众的审美能力的考验。

如同唐宋时期诗词的风靡和流传一样,中国风歌曲在流传的深度和广度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文化底蕴。只有蕴涵文化底蕴,和我国的传统元素相结合的歌曲,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拥有无限生命力。

总而言之,中国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宋词的发扬和推广。滤去书本知识的枯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古典文化。在歌曲中融入古典诗词,不仅使古典诗词多一种传播的途径,又能使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用宋词的风格和形

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歌曲继承了宋词语言上的精练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使得宋词在哼唱中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不再是书页中隔章断句枯坐着的文字,表现了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像著名词作者方文山在著作《中国风》中所说的“古今词人,心脉相通。”中国风就是沟通古今、传播文化的一道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评论网

[2]朱孝臧《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

[3]陈訸玮“中国风”音乐引发的研究与社会文化思考东南学术 2009年第4期

[4]王美从接受美学角度对“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审美解读《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12年7月

[5]论中国风通俗歌曲歌词的审美特征百度文库

[6]黄晓亮中国风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7]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8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 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 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

中国古风诗词欣赏

(●—●)中国古风诗词欣赏 1、谁,可与行扁舟,赏翠柳,一世风流?谁,可与醉花间,枕月眠,一世无忧?谁,可与临诗酒,笔墨酬,一世白头?谁,可与长相守,共千秋,一世逍遥游?花开花落,岁月苍老后。红烛翠袖,碧落九幽凭谁问,东逝水,几时休,可相候? 2、雨声微,秦淮暮夜华灯缀。流苏坠,金蜍焚香绕翡翠。梦亦催,月落烟浓琉璃杯。画梁绘,珠帘垂。清辉碎,月如醉。淡描眉,箜篌脆,兴亡不尽秦淮水。滴清泪,落窗扉,春去春来春又归。春风吹,吹尽人间喜悲。春雨醉,醉入他乡何时回。春燕归,归来独念双飞。三月枝头梨花始展蕊。----《梦回秦淮·玉梨》 3、江水初融,烟雨渐落无声,氲开多少花事梦中。婉曲回转,浅摇樱红,素手弄。浮云已过,朝曦煦风。遥望晴空,山千亭,水万重。且笑看,残雪尽,春棠拢,莺声南北西东。放歌去,知己同。轻舟上,共揽渔调晨钟霞。见初阳,潋滟映,碧波广。且笑听泉叮咚,琴铮铮鏦。---仙剑《朝曦煦风》 4、晴岚萦转双溪畔,慧水潺潺。霜林醉染峰峦间,祥云淡淡。飞歌倚天心未远,莫问前缘。绿水青山相对看,不羡神仙。粗茶香漫旧书卷,粉翼蹁跹桃木剑。翠柳扶炊烟,莠草缀疏栏,世外别有一片天。春风吹拂水晶帘,夏雨滴落碧丝檐。枫红雪瑞秋冬暖,欢笑驻流年。----心然《春晖爱日》 5、点一

盏灯,听一夜孤笛声。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风吹过重门深庭院幽冷,一纸红笺约下累世缘分。史书翻过这一页记忆封存,鸳鸯锦绘下这一段孤独浮生。一世长安的誓言,谁还在等?谁太认真?----《华胥引》6、泠泠溪子如玉碎,水碧如天,雾霭生辉。问三月青杏几枚,却道丹青难绘。杨柳低垂,绿苔凝榭,卓然春回。泛舟湖上,牧笛横吹,声声扣响心扉。簌簌风过,花开花落。一地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7、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望长空,叹明月,形单影只心惆怅;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8、暮色低垂倚阑干,望尽天涯,泪潸然。清辉月韵,疏影倾倒青花盏。云笺凝墨,轻叹不付语默然。旧时画梁啼双燕,紫檀碧玉,问得霜晚水云间。料峭春寒轻且浅,题叶竹心,几回烟雨波光澜。9、红袖揽香,伴书案,磨墨添水。木梳玉簪,立铜镜,束发画眉。莲步款款,坐台前,抚琴奏乐。帘外雨潺潺,潇潇任风涟。蓦叹尘埃漫漫辞朱颜,轮回辗转,脉脉情思湮忘川。10、那一季楼台烟雨,雾霭蹁跹。那一场繁华红尘,紫陌阡纤。那一年秦淮河畔,杨柳堆烟。山长水阔,若续缘。便,倾一世执著,谓一则箴言,谱一阙绝恋。11、彼岸流年,流光纷乱为谁痴?三途河边,曼陀妖娆为谁欢?碧落黄泉,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不过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 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长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 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能够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 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 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 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 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 后世影响长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 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 是我国宋代一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 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占据着重 要的位置。

中国音乐和古诗词

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 相传,音乐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也就是在劳动时,或欢庆娱乐时所唱的极为浅显的如“打夯”“搬运”之类的最为简单的歌声了。这些歌曲在人们口头传唱,歌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早的诗歌。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是艺术领域中的两朵奇葩,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除舞蹈,文学也许是和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曾说过:“诗言志,歌咏言。”可见两者在萌芽期都是一体的。曾经有人主张中国文学的正宗是音乐文学,这话明显偏激,但也可见以诗为正宗的古代,音乐文学也是占有相当的位置。 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可见,诗词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依附、共存共荣。 远古时期的歌谣,既是文学的萌芽,也是音乐的萌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的《诗经》,它们收录的就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所流传的一些民间歌曲。《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关系密切,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诗经所录的内容来看,它是春秋时期一部声乐歌曲集,除歌词之外,每首歌曲是有旋律的,但是后来失传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文字上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特征。《诗经》的第一篇作品《关雎》全为四字句,多有双生叠韵词,读来有一唱三叹之感。

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另一个与音乐关系密切的文学样式是楚辞。这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体裁,和《诗经》并称“风骚”,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所收录的是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的新兴音乐文体。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收集整理湖南民间祭祀时所唱的歌,是最能代表《楚辞》特色的作品。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具有浓烈的巫术色彩。屈原是最著名的楚辞家,其作品《离骚》是楚辞的千年绝调。 “乐府”是我国古代宫廷中的音乐管理机构。其设置始于秦代。至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的发展,致使后人将乐府视为汉武帝所立。它的一大职责是大量采集民间歌谣,然后进行改编,后来这些歌谣也被称为“乐府”。“乐府”从一个机构到诗体名称,更是被刻上了深深的音乐烙记。可以说乐府是音乐实现形式的一种载体。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乐府是一种入诗的诗歌,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甚是流行。 中国的唐代被世界公认为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时代,四万八千首《全唐诗》,浩如烟海。诗歌的文学意味增强,但并不代表诗歌就与音乐没有关系了。古人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今日之诗歌,古之乐也。四言如琴,吴艳如笙箫。”可见唐诗是可以入乐的,而且在当时以著名诗人的诗句入乐为一时风气。唐诗入乐的例子很多,如白居易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益的诗每写一篇,就被乐工们争先赂求;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乎只要是名篇便可谱曲演唱。苏轼诚有好词,可是,除了一首《水调歌头·中秋》之外,苏轼再无别的作品能够被今人广为传唱。不错,如果愿意,我们完全可以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甚至《江城子·密州出猎》配上乐曲(也确实有人尝试过),请嗓音高亢浑厚的男歌手独唱或合唱,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就能进入流行歌坛。李清照词亦然。《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月满西楼)是当今流行歌坛上最受欢迎的古典诗词之一,其传唱之广,大概只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可以与之相比,然而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此类尝试却少有成功。究其原因,除了古今审美趣味的差异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诗(词)毕竟有别。 从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还原型(拟古型),即还原古曲以保留其古音古韵的原貌。这个工作,早年杨荫浏、傅雪漪等前辈曾经做过,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姜白石的词,如《扬州慢》、《淡黄柳》、《暗香》、《疏影》等。近年河北大学刘崇德教授又将包括乐府、唐宋词、元曲在内的三百余首古乐曲译成五线谱和简谱,并选择其中部分曲目请人演唱制成CD。与此相类的是仿照古曲风格由今人为古典诗词重新谱曲,如台湾有一位叫蔡肇祺的老先生,就为不少古典诗词谱曲并亲自演唱;年轻一些的如范李彬的古琴曲专辑《关山月》,收入《关山月》、《蒹葭》、《秋风辞》、《阳关三叠》等十余首古琴曲。范李彬本人是台湾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系古琴教师,所以他的弹唱很有古人意味。内地音乐人专为古典诗词谱曲、演唱的也有几位,如山东歌剧舞剧院指挥吕守贵也为不少古诗词谱过曲,出过两张专辑。姜嘉锵、傅慧勤等人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古曲琴歌》等合辑行世。另外还有一位叫张庄声(咪咪)的歌剧演唱家与他人合作,将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

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浅析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摘要:当今乐坛,在摇滚等重金属音乐充斥人们耳膜的大环境下,中国风歌曲清新脱俗的风格,让人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舒缓柔和的音乐,清新雅致的歌词,让无数人为之陶醉。本文讲述了中国风歌曲古典唯美的意境营造和含蓄委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风歌曲古朴优雅的古诗词韵味。 关键词:中国风古诗词现代元素意境情感 中国风歌曲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乐种,是采用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及编曲技巧,由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其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传承了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和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它是听歌的新时代, 让人在听歌的同时,思索着歌词里的故事。中国风歌曲的创作者中,不乏大牌的流行音乐人,例如,周杰伦,他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他的中国风歌曲很多:《娘子》、《本草纲目》、《东风破》、《千里之外》、《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双截棍》等等都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还有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花田错》、《竹林深处》,陈升的《北京一夜》等等,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中国风的体现。他们共通的是一听到歌曲就会让人感到浓浓的中国气息,那种高雅的超凡脱俗的中国印象,其意境和情感都充溢着清新脱俗的古诗词韵味,无论是从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表达,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古典唯美的意境当今流行的中国风歌曲多是古风雅韵意境的营造。以周杰伦的《东风破》为例,这首歌曲营造的意境非常古典唯美,可谓综合了历代唐诗宋词的经典意境,从一壶漂泊到错过花开,词句蕴含的情感细腻而丰富,难入喉,三个字道出了只身在外漂泊的艰难,思念瘦,三个字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感觉。酒暖回忆,歌曲中人应该是一边独饮,一边回忆,再回首,往事已远,隔着长长的时空已经冰冷,唯有用酒温之。最后是听着琵琶弹奏的一曲东风破,陷入对往事深深的追忆......看得出来两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岁月在墙上剥落,小时候的事情,虽然历历在目,可是毕竟已经远去,眼前的一切,物是人非,歌曲仿佛在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凄美的故事,令人惆怅满怀。 古色古香的意境,忧伤委婉的吟唱,再加上凄婉柔美的琵琶伴奏,使得整首歌曲听来哀婉缠绵,韵味悠长。中国风歌曲中有很多的歌词都直接取自古诗词,随着歌曲的流行,美丽的古诗词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像《月满西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如怨如慕的曲调与诗词中忧伤寂寥的意境相得益彰。歌曲还常常引用古诗词的意蕴,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词的韵味,又注入了现代的思想。古有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惆怅,今有周杰伦《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哀伤;古有钱起“艳静如笼月, 香寒未逐风”的淡雅,今有李宇春《梨花香》“梨花香,却让人愁断肠”的凄美。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有着微妙的联系。美丽的古诗词在中国风的歌曲中若隐若现,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着温润的光泽。通过古今的对比,更丰富了诗词的意蕴。例如古诗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歌唱旋律的高低快慢,线条的流动与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均来源于歌词,但与歌词又不完全等同,它是作曲家在精美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作曲技巧,给予歌词以浓郁深厚的情感,让这些传世歌词以不同方式完美地再现与升华,让韵味和内涵在音乐中获得展示。古典诗词歌曲往往都有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必须与歌唱部分一起配合,一起演绎,最终完成适应歌曲相关内容的表演。所以,它不仅仅只是渲染气氛,也刻画和补充了整体形象、展示不同层次的环境与空间,而且起着与歌者对话交流、揭示内心、洗涤和净化心灵等多种复杂而又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对意境的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诗”、“乐”、“画”意境互相融合的独特性,充分表明了艺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的特性。对“诗”、“乐”、“画”进行意境探究,这将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必然环节,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表演能够达到更高艺术境界的核心所在。 (一)“诗”之意境探求纵观文学,诗词里通常是通过语言的行色描述来实现对意境的刻画,表演者可通过丰富的想像,从诗词的字里行间的分析体会到意境的真实蕴含。因此,从诗词文学内涵出发,凭借丰富的想像,把诗词所要极力表现的意境进行连续式的画面想像。在舞台表现过程中,对假

设情景的运用更加娴熟。对于表演者本身而言,只有自己有了深刻的感悟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对作品所蕴涵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刻领会,才能在艺术表演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唯妙唯肖。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歌词是唐代着名诗人张继的诗。诗歌描绘的是一个秋晚,在苏州城外一处枫桥,诗人心怀旅愁,却深深被江南水乡迷人,优美的秋夜所吸引,他触景生情,刹那间领略到如此情味隽永的意境,于是撰写了这一意境清远的诗。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恰好就是深秋夜半景物的真实写照。其表露的意象为: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在半夜的时候便己经沉落,于是那时的天空只剩下了一道道灰蒙蒙的光影。这时候树上栖身的鸟儿由于月落时分光线强弱的变化,被惊而鸣叫,从而给这寂静的秋夜带来些许声响,诗人这静中写动的艺术,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所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部都体现在这七个字之中。通过这样的描绘,在特定的秋夜,刻画出凄清深幽的氛围,和正处于孤苦愁旅中的作者,那夜,那人,那愁绪,完美地统一。 (二)“乐”之意境探求从音乐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表演者能够从听觉这一方面如实地感受以及获得意境。诚然,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音乐”所刻画的意境与“诗词”所刻画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在相同意境的刻画、表达上,表演者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思考、领悟到其意境内涵。并且,音乐能够在诗词刻

中国古典诗词简介

中國古典詩詞簡介 1.北方(中原)的詩經 a. 西周初至春秋中(約11B.C.—6B.C.)收集的305篇詩,分風(民歌)、雅(士大夫作品)及頌(祭祀廟堂之作)三類。賦、比、興三種手法。 2.南方的楚辭—與詩經之不同 a.屈原(340-278B. C.): 楚懷王時之大夫,主張聯齊抗秦,但因讒言,而被流放江南, 後投江自殺。中國第一位偉大民族詩人。 b.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等,以離騷(373句)為代表作。 3.漢代的樂府(民間詩歌,其中孔雀東南飛為長篇名作)及古詩十九首(有表現人生無 常,亂世中時行樂的,如「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畫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有表現離恨鄉愁者,如「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眠,攬衣起徘徊。」) 東晉:陶淵明(365—427)的田園詩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固園。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歸田園居) 結盧在人境,不聞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 4.唐詩宋詞 5. 元曲: 分散曲=元代新詩(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及雜劇(如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紀君祥,趙氏孤兒等) 6.一些特徵: 內容: 自然的抒情言志、四季偶感思鄉、送友、傷逝等,長於短篇,較少深刻哲理。手法: 簡明及靈活的語言特色,現象描述,情景、事理交融, 詩畫關係: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軾讚王維),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宋,郭熙,林泉高致) 思想: 虛實相生,留白與想像,以無我境為高,詩與解脫 a.文學藝術只是最便於觀察的面相,未必即為文化精神所在….中國文學與藝術的內 容本質上受哲學思想的決定….我們…不能從文學與藝術中找出某種中國文化的特色,為不出於哲學思想者。這或許也算作中國文化的特點之一。勞,232 b.中國哲學就其本身之性質言即特近於文學。蓋所謂文學無不重想像直覺重體會, 而中國哲人所論宇宙人生之理時處處待人之直覺體會而後能識其意味,此亦即賴一種想像力….因此,欲了解中國哲學最須持一種文學的態度。如純以讀西哲書之態度讀中國哲人之書必不得其門而入。唐,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集,198。 中國古典詩詞選讀

形容中国风的诗句范文.doc

【主持词大全】 1、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2、"几年后我们在街上碰面,我看到你主动跟你打招呼,也许你会说句你是哪位." 3、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错过,便护他安好。 4、我可以学会对你很冷漠,为却何学不会将爱没收,面对你是我最大的折磨,这些年始终没有对你说。 5、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从未见过海洋, 6、我想去流浪就算神经也要疯狂一场. 7、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8、原来我的愿望就那么小,每天醒来有你撒娇。 9、摈弃一切人事繁琐我想做个自由人 10、你有没有这种症状因为某件小事心情变得很糟 11、话佛,今天跟踪别人反被别人跟踪了 12、风流趁年少他灼华胜桃夭° 1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14、何曾桃花随流水,一醉天明伴君忧。 15、不要到处宣泄内心,难道世上只有你有故事吗。 16、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17、黑粉魅力大SM都上心了 18、一入腐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19、侧听春田漫漫,我听见了不能说的秘密 20、"心里有座岛你是我的潮 ," 21、凤凰山下凤凰城,凤凰城里凤凰神,凤凰神化凤凰木,凤凰木藏凤凰心

22、梦要自己扛,泪要自己尝。 23、李白乘舟将欲逃汪伦举起大马勺哐当哐当一顿砸李白满头是大包 24、怪我文笔不好,大家不喜欢。 25、昔日伊人耳边话,已和潮水向东流。 26、金樽”人生就是,需要的人得不到,得到的人又不需要。“ 27、你是世上最温柔之人,也是最无情之人。为了你,我一无所有。这满身的伤痕,都是拜你所赐。你我之间,早就恩 28、[ 我听闻,你仍守空城 ] 2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30、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31、你知盘中餐,毫无辛苦哩。 32、花自无情柳有情,柳若无情花自去。世间万物本有情,奈何寂寥苦人间。 3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34、明月几时有,兵长一米六 35、[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36、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7、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38、锄禾日当午,上课真辛苦。一本小破书,一坐一上午。 39、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40、"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41、十年生死两茫茫,喜羊羊,灰太狼 42、唯有南山与君眼相逢不改旧时青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_张海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古典诗词;流行歌曲;诗与乐的融合 [中图分类号] I20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09(2007)01 0064 07 将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于理不合。因为按照时下的说法,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可是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 从 诗经 、 楚辞 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而现在古典诗词却曲高和寡,成为高雅文化,并与流行歌曲对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过本文的写作,其用意并不在于对导致此种对立的原因的探究,而是想通过考察古典诗词如何进入流行歌坛,分析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互动关系,在一个较为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歌与诗这两种文艺样式的差异,并就当下歌与诗的融合及分离略述己见。 一、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否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对立当然是有的,不过并非所有古典诗词都与流行歌曲构成对立。我们注意到,流行歌曲并不绝对拒绝古典诗词,相反,有些古典诗词不但能够进入流行歌曲,而且还颇得听众的欢迎。例如苏轼的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再如由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 无题 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别亦难),同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李清照的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月满西楼)近年经安雯演唱后,更是不胫而走,颇有后来居上之势。 那么,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呢?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坛与古典诗词被今人谱曲演唱是两个概念。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被谱曲演唱,但并不是所有被谱曲演唱的古典诗词都能够进入流行歌坛。 所以要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将能歌与否作为区分词与诗,或声诗与徒诗的首要标准,而未能意识到歌、诗之别的实质远较此复杂。譬如说,在不少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中,常常会以苏轼词不乏可歌性而忽略其与婉约词的差异,进而等诗于词;再譬如说,当今一些作曲家在选择为古诗词谱曲时,其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作品的知名度,似

带有中国风的爱情诗句

带有中国风的爱情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2、闺中红日奈何长。——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8、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阿鲁威《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 9、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 10、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1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12、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3、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4、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5、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16、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1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子》 19、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2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1、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22、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今流行歌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值得探究,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本质上相差不大,在描写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古典诗词对当前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流行音乐本质主题内容思想取向影响优势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并称。作为文学体裁,诗词有其重要的分量。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而其流行与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与节奏密不可分。这似乎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动情的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决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关系: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其次,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虽然诗的流行主要是在士大夫阶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社会的主流阶层由市民阶层取代了士大夫阶层。在宋词在鼎盛时期不仅为士大夫的所好,更是为市民阶层争相吟诵。而当今流行歌曲为普通百姓所喜爱,这不得不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中国风歌曲的古诗词韵味 中国风歌曲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乐种,是采用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及编曲技巧,由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氛围的歌曲风格。其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传承了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和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它是听歌的新时代, 让人在听歌的同时,思索着歌词里的故事。中国风歌曲的创作者中,不乏大牌的流行音乐人,例如,周杰伦,他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他的中国风歌曲很多:《娘子》、《本草纲目》、《东风破》、《千里之外》、《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双截棍》等等都是中国风歌曲的代表,还有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花田错》、《竹林深处》,陈升的《北京一夜》等等,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中国风的体现。他们共通的是一听到歌曲就会让人感到浓浓的中国气息,那种高雅的超凡脱俗的中国印象,其意境和情感都充溢着清新脱俗的古诗词韵味,无论是从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表达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典唯美的意境当今流行的中国风歌曲多是古风雅韵意境的营造。以周杰伦的《东风破》为例,这首歌曲营造的意境非常古典唯美,可谓综合了历代唐诗宋词的经典意境,从一壶漂泊到错过花开,词句蕴含的情感细腻而丰富,难入喉,三个字道出了只身在外漂泊的艰难,思念瘦,三个字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感觉。酒暖回忆,歌曲中人应该是一边独饮,一边回忆,再回首,往事已远,隔着长长的时空已经冰冷,唯有用酒温之。最后是听着琵琶弹奏的一曲东风破,陷入对往事深深的追忆......看得出来两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岁月在墙上剥落,小时候的事情,虽然历历在目,可是毕竟已经远去,眼前的一切,物是人非,歌曲仿佛在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凄美的故事,令人惆怅满怀。 古色古香的意境,忧伤委婉的吟唱,再加上凄婉柔美的琵琶伴奏,使得整首歌 曲听来哀婉缠绵,韵味悠长。中国风歌曲中有很多的歌词都直接取自古诗词,随着歌曲的流行,美丽的古诗词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像《月满西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如怨如慕的曲调与诗词中忧伤寂寥的意境相得益彰。歌曲还常常引用古诗词的意蕴,重新加以创作,既保留了古诗词的韵味,又注入 了现代的思想。古有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惆怅,今有周杰伦《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哀伤;古有钱起“艳静如笼月, 香寒未逐风”的淡雅,今有李宇春《梨花香》“梨花香,却让人愁断肠”的凄美。中国风歌曲与古诗词有着微妙的联系。美丽的古诗词在中国风的歌曲中若隐若现,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着温润的光泽。通过古今的对比,更丰富了诗词的意蕴 《枫桥夜泊》和歌曲《涛声依旧》,歌词的语言通俗易懂,并且很有古典的味道,愁,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歌曲中古典唯美的意境,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含蓄委的情感中国风歌曲中对于情感的表达,以含蓄委婉见长,于舒缓之中打动人心,这与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露痕迹的将感情一丝丝流淌出来。歌词是含蓄典雅的,很多歌词都借鉴或模仿了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善于用自然之物来抒发情怀,含蓄温婉。例如《菊花台》中,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相融,触碰着听众柔软的心灵,更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歌词中流露的哀伤动人的感情。歌曲寄托着含蓄的感伤和深深的思念,深得中国古诗词的神韵。无论是古典怀旧还是时尚前卫之人,都能够从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归依。这

浅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特色

浅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演唱特色 一、《国风·周南·关雎》的前世今生 (一)关于《国风·周南·关雎》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故称“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①,《诗经》多来自于民间歌谣,或周朝乐官所作,对后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国风·周南·关雎》(后文简称《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其地位更加与众不同,笔者認为,作为如此经典的《诗经》的起始,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欣赏性。 《关雎》是先秦时代汉族民歌,具体产生于周代,通常被认为是表达男女之间爱情的诗篇,全文巧妙地运用了“兴”的手法进行写作,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现如今《关雎》作曲家们所青睐,赋予其全新的风貌,为它进行音乐艺术上的提升,目前已知《关雎》有好几个版本,例如合唱形式版《关雎》、独唱版《关雎》等,哈辉、宋祖英等知名歌唱家都曾演绎过各不相同的版本。可见,《关雎》不仅具有文学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改编性,它代表了中国古典诗词最经典的功能——入乐歌唱,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典诗词在过去不仅是吟诵,更有乐府等机构专门对其进行歌唱艺术加工,如今现代作曲家们将它们改编后,亦是赋予了古典诗词新的生命。 (二)由赵季平教授创作的《关雎》歌曲版本为当今演唱者青睐赵季平先后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直从事中国民族音乐创作,被誉为“最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曾多次为《水浒传》《乔家大院》《霸王别姬》《红高粱》《一九四二》《梅兰芳》等多部电影电视剧配乐,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笔者选择他的作品《关雎》作为分析对象,有两点理由:一、赵季平非常善于运用将民族音乐的特点进

[古典诗词,中国,歌曲]分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二度创作

分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相对一度创作而言的。人们通常把词、曲作家谱写乐曲的艺术活动称为一度创作。音乐中的二度创作是在一度创作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演艺活动行为,需要表演者运用演唱技术和适宜贴切的情感表达将一度创作的成果变成活生生的声乐表演并赋予其活力。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和丰富的文化蕴含,大致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我国古代歌曲,如《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杏花天影》等,其词曲都是由古人创作。第二类是古词新编,即词是古人创作的,曲是当今的作曲家结合我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借鉴我国古代声乐、戏曲、琴曲等传统声乐风格特点,同时吸收了西洋作曲技巧,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类声乐作品。古典诗词歌曲的二度创作过程应将准确把握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作为重点。然而,因为历史时代的遥远和当时科技水平的局限,现代社会根本聆听不到古人吟唱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原始声音。现代演唱者演唱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时,面临着如何进行二度创作的问题。虽然二度创作赋予了演员很大的自由和想象空间,但并不代表演员可以任意发挥,毫无限制的想怎样唱就怎样唱,这是有悖二度创作的原则的。二度创作应在保留一度创作的真实性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声乐作品主要由歌词和曲谱组成,是词曲作家将词和谱的情感进行完美融合所创造的一种作品。表演者拿到歌曲后,需要对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具有其特殊性,要深入了解其蕴含思想内涵,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 1 深入领会歌曲内涵 1. 1 读懂词义 对于普通的现代声乐作品,我们只需将歌词通读几遍,便可知其大意,而古典诗词歌曲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其歌词是古人创作的,诗只有二三十个字,而词最多也不过有百十来字。字数虽少,但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因此充分理解歌词的思想内涵显得尤为重要的。古典诗词没有现代白话文易懂,特别是一些平时接触甚少的字词,甚至还有些字词的意义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歌曲《长相知》仅四十多个字,第一句上邪在古文里的意思是天哪,饱含了强烈的感叹语气,代表女子向男子发出的有爱情意向的呼声。再如长命无绝衰是指爱情终身不断绝、衰减之意。全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和执着的信念。如果不深入研究词意,必定无法表达歌曲的情感,也可能会曲解词意,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思想内涵。 1. 2 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了解词、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对演唱古典诗词来说尤为重要。根据相关背景去分析歌曲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演唱好古诗词作品。古典诗词歌曲的词、曲作者多处于不同时代,各自有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等,表演者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将之了解透彻。如演唱歌曲《红豆词》时,应了解作者曹雪芹一生仕途无门、生活寒酸潦倒的背景,同时要熟悉《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为爱情而苦痛的悲伤情绪。了解词、曲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集合)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 1. 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演唱:邓丽君 2. 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邓丽君 3. 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君 4. 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 5. 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 6. 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 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演唱:安雯8. 歌曲名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 歌曲名称:别亦难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演唱:徐小凤10. 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 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12. 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红楼梦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 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 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 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 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18. 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演唱:黄安19. 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其他:20.合唱歌曲名称:送别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演唱:青燕子演唱组21.儿歌系列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静夜思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春晓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悯农相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演唱:段丽阳歌曲名称:相思相关古诗词:唐·王维《相思》演唱:段丽阳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 推荐几张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专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