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

劝学

劝学
劝学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等字的意义和用法。

3.引导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5.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6.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深蕴哲理的格言和成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的大量比喻,感受其强大的说服力。

【教学方法】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故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层次诵读、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其次通过指导学生探讨交流、分析评价来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1.学生查阅有关荀子及《荀子》的基本知识。

2.熟读课文,疏通文中字词,思考课后练习。

3.搜集整理有关劝学的文章、故事、诗句或名言警句。(以上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课内交流。)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四步助读法完成教学目标。即第一步:检查课前朗读情况,正音、正字;第二步:指导朗读,掌握语气、节奏;第三步:理解朗读,把握文意;第四步: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一、课文导入

有一句话说: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你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稍作停留,允许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的《劝学》。

二、抽查学生简要介绍有关荀子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小结如下: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仪而化之”。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是先秦散文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其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弟子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

三、检查朗读、正字正音

1.解释题意: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劝勉的意思,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抽1-2名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其他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

3.正音:

槁.暴(gǎo)跬.步(kuǐ)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e)

舟楫.(jí)就砺.(lì)日参.省(cān)骐.(qí)骥.(jì)

须臾.(yú)蛟.龙(jiāo)驽.马(nú)鳝.鱼(shàn)

四、指导朗读、把握节奏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语气。

2.教师作朗读提示:

本文虽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易于朗读,但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 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3.学生仿读,划分节奏。

4.检查学生划分结果,试用“|”和“.”标志出课文第一段的停顿和重读。

明确:君子曰:学/不可

..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乎己,

../而日参省

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又例如:

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学生齐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情。

五、理解朗读、把握文意

1.学生两两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么理解?

(2)文章又分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是怎样论述的?

(3)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以上问题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来完成。例如:

中心论点(如右)

分论点(如下)比喻句(如下)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分两层意思理解:一是说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不可以已”;二是说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可以已”。

(2)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

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就能超越原来的状态。接着,用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论证客观事物经过加工改造后,就能彻底改变原来的状况。最后作者由此推断,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要广泛地学习,培养道德品质,就能成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人。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作者先是提出“思不如学”的观点。接下来,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连设比喻,具体阐发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如同“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借助外界条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同理利用外物,为我所用,接受前人的知识使自己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就能获得常人没有的能力,做常人不会做的事情。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君子之所以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在于善于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在这段中,作者分三个层次阐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第一层,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等比喻阐明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第二层,作者以“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这两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主观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是否“不舍”,有无恒心。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第三层,作者用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和螃蟹“无可寄托”作喻,正反对照,告诫人们在学习中想要取得成功,必须专心致志,否则必将一事无成。,阐明学习的正确态度是积累、持恒、专一。

(以上要点是在和学生边读课文边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六、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重点朗读,帮助学生了解文中大量运用比喻的妙处;同时借助练习让学生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等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通过拓展思维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作用重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课文导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对于学习来说确实如此,上一节课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意思,但是这一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进一步了解文章更多的妙处,首先请完成这几道抢答题(如下)

二、检查练习

1.“而”字在文中出现了十多次,理解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有利于诵读,说说下面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1)登高而招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2)而神明自得 于是,表承接的连词

(3)蟹六跪而二鳌 并且,表并列的连词

(4)锲而舍之 就,表承接的连词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却,表转折的连词

(6)吾尝终日而思 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的连词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且,表递进的连词

(8)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疾:

(1)积劳成疾.

病 (2)声非加疾.

也快 强 (3)疾.

恶如仇 痛恨 (4) 疾.

风知劲草 快 、强 (5)痛心疾.

首 痛苦 致:

(1)非利足也,而千里 达到

(2)闲情逸致.

情趣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弥补不足 积累、坚持、专心 学习的方法: 劝学 分论点: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求取,获得

(4)妇前致.问表达

(5)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

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假装

绝: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群响毕绝.停止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难通

(4)以为妙绝.独特的

(5)络绎不绝.断绝

(6)绝处逢生死路

(7)绝.无仅有绝对

三、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法

1.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分组朗读。

2.学生分析评价:谈谈各个比喻的妙处。

解析:

本文中的比喻有:

(1)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2)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3)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把学习的作用说得更透彻。

作用是:形象生动,说理透彻,鲜明有理。

3.学生试用一句或几句比喻来论证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

例1:学习如爬山。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爬到半山腰时,不要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俯察万物之小时,你该高歌,因为你胜利了,但你还须抬头看看,有一座更高的山横在你面前,它在召唤你:“勇士,前进吧,学无止境!”于是你又抬起了脚......

例2:知识是摆脱荒蛮的工具,知识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们生活下去的希望,知识是夜晚在海上远航的人们心中的灯光,知识是使植物生长下去的阳光。

四、发散思维

1.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

2.讲一个劝学的故事或说一句劝学的名言或背一首劝学的诗歌。

例如:

劝学的诗句: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代诗人刘过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晋代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劝学的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再难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劝学的故事:

“孙权劝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

3.整理出本文中的成语说一说。

例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寒于水;跬步千里;锲而不舍;积善成德;

驽马十驾;积水成渊。

五、检查背诵

六、课外作业

1.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

2.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3.完成课后二、三题。

(以上作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两题)

七、板书设计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

正面设喻:形象生动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锲而舍之

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

正反设喻:鲜明有理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假于马者、假舟楫者

反复设喻:说理透彻

古人教子重德劝学经典案例 组图

古人教子重德劝学经典案例组图 古人教子重德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素以重视家庭的子女教育而著称于世。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不仅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德行”的培养。 一、孔子教子以德重《诗》、《礼》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马上就去学《诗》。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马上又去学《礼》。我只听到这两件

事。”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张,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 1、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 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 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 木直中绳:zhòng 虽有槁暴:gǎo pù 輮以为轮:róu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xū yú 吾尝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故不积跬步:kuǐ 骐骥一跃:qí jì 驽马十驾:nú 锲而舍之:qiè 金石可镂: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5、听录音《劝学》。

劝学全文(翻译,字词解释,鉴赏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Windows32的SDK编程 第三章

03章窗口消息处理 Windows窗口就是通过消息来与操作系统互动,窗口不能直接与使用者交流,使用者移动鼠标、敲键盘都是通过操作系统与窗口通信的,因此WinMain()函数中的消息循环很重要,没有它窗口便不能工作,而窗口消息处理函数更为重要,也是我们编程的主要对象。 一、消息循环 消息循环共用到3个函数, GetMessage()的返回值一直不为0,直到接受WM_QUIT时才为0(也就是false)。 DispatchMessage()是将消息传给窗口消息处理函数。对初学者来说,这3个函数写法比较固定,小雅不作详细说明。因为内容多了反而把人的思想搞乱,但初学者不要认为只能这样写。 对消息的正确理解是比较关键的,不要编了很多程序,仍不知消息究竟是什么。我们一起看一下消息的结构体。 注意:上面消息循环中的三个函数用的消息是这个结构体的类型,而下面要阐述的消息处理函数的参数,用的是结构体中的第2-4元素即message、wParam、lParam。 二、消息处理函数 Windows中消息的种类大致有2种,即系统消息和应用程序消息,消息的前缀也多种多样。不过日常用到的消息大都以“WM_”开头,而且许多消息的wParam和lParam 都为0(也就是不使用),一般只有“WM_COMMAND”菜单命令或键盘鼠标的消息才使用wParam和lParam。 Windows中消息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消息都要编程处理,我们一般把不需要特别处理的消息交给缺省消息处理函数DefWindowProc(),例子中的default部分便是。

另外,有一函数必须处理,也就是关闭窗口消息WM_DESTROY,这时必须调用PostQuitMessage(0)来向操作系统发送一条终止程序的消息。 用的最多的消息可能是WM_PAINT,当窗口改变大小、或有别的窗口从这个窗口面前经过,这个窗口中的文字或图案被冲掉,这就必须重新描画。因此,窗口中要显示的文字或图像一般都是在WM_PAINT中实现的。下面我们以在窗口上显示一行字作例子,不过,这时要稍微知道一点GDI(Graphic Device Interface)的知识。 三、GDI的基础知识

劝学(2)

《劝学》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疏通第二、三段文意 【前课回顾】 1、荀子,名,字,末期赵国人, 是先秦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时人尊之,称他,著有《》二十卷,共32篇。 2、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日参省乎已()功在不舍()故不积跬步()金石可镂()锲 ( ) 而不舍虽有槁暴()()君子生非异也() 假舆马者()()知明而行无过() 3、实词积累 劝学()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金就砺则利() 4、虚词积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堂学习】 目标三:翻译课文第二段 指导三: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 1.重要实词; 2.重要虚词; 3.古今异义词; 4.词类活用现象; 5.特殊句式。 自学三:请用4分钟,对照注释将第二段译给同桌听,勾画译时的疑难问题。疏通文意(解释标号词语,翻译句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①须臾:②跂: ③见者远:④疾:⑤彰: 翻译: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②舆: ③利足:④致: ⑤能水:⑥绝: ⑦生:⑧物: 翻译: 【合作探究】 1、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在本段中又选用了哪五个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 目标四:翻译课文第三段 指导四: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诗》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闲居书事》唐·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 《励学篇》宋真宗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四时读书乐·冬》元·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言志诗》明·杨继盛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今日歌》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清·钱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四季读书歌·春》民国·熊伯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教案方案 一、教案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案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案创意 文言文教案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案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颜真卿《劝学》诗词赏析

颜真卿《劝学》诗词赏析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赏析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珍本古籍外流_藏书家后代导演的悲剧

【历史学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年第6期第33卷(总第156期) №6,2009Vol.33General,№156 珍本古籍外流:藏书家后代导演的悲剧 潘德利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中国藏书家的珍本古籍流散日本最多,原因是藏书家后代无能保管终将出卖海外。陆树藩与宋楼藏书、叶启倬与观古堂藏书、盛氏后裔与愚斋藏书、李氏后代与敦煌文献等,无论如何他们将祖辈的心血变成“泊去品”,让民族文化载体被捆绑东瀛,造成了国宝外流不可挽回的损失,实在难辞其咎。 [关键词]藏书家后代;中国古籍;流失海外[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09)06-0116-03 [收稿日期]2009-06-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TQ017)[作者简介]潘德利(195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研究馆员。 中国是古籍文献流失海外的重灾国,珍贵国宝流布世界各地。 其流散的渠道除自然交流传播、僧侣与传教士携带、 探险队巧取豪夺以及战争浩劫等多种形式外,藏书家子孙为经济利益廉价出卖外国人,也是造成中国珍稀古籍流失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多么复杂的历史背景,藏书家后代们廉价出卖国宝的行径,直接造成珍稀古籍批量外流,国内知识界无不为之惋惜感叹,舆论大哗,触目惊心。 一、 “宋楼”是清末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楼。其藏书分为三部分: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因“宋楼”以藏宋元善本著称,人们常以“宋楼”代称陆氏所有藏书。陆心源十分重视珍籍秘本,遇有秘籍无不重金购求,经数十年的积累,所藏典籍达15万余卷。其藏书重经部、集部,地方志的收藏在当时首屈一指,价值之高在海内无与伦比。该藏书于1907年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以10万元全部售与日本的静嘉堂文库。 陆心源的长子陆树藩,20岁时,因其父向国子监捐家藏宋元版及秘抄本,朝廷嘉奖特赏陆树藩与其弟陆树屏国子监学正衔,后中恩科举人,与其弟陆树屏共同参与校订刊印其父著作的工作,熟悉收藏之业。1894年陆心源去世,由陆树藩料理陆氏在沪的公司和产业。1897年陆氏四兄弟分家。陆树藩经营上海的丝厂,陆树屏分得上海的钱 庄。父亲遗产中的藏书楼虽没有瓜分,但因缺乏人资维护而陷于破落颓败的境地。当时, 由于日本向中国倾销廉价东洋货,民族资本家受到冲击,陆树藩在上海经营的丝厂与陆树屏的钱庄相继破产倒闭,断绝了他的全部经济来源。 此外,他任董事长的原救济善会账上记有欠款,必须由他归还;他在顺直赈灾中筹集的善款被别人挪用,也必须由他补齐。因而,陆树藩此时经济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根本无力对旧藏书进行保护。窘迫之下,陆树藩打起了宋楼藏书的算盘。1904年,陆树藩托自己在日本读书的堂弟寻找买家,为了不违背家训,他希望整体一次出卖,避免零星分批转让而造成藏书拆分散逸的损失。因售价太高国内无人能接受。当日本人能以他接受的最低价谈判时便一举谈成。陆树藩其时显然错误地认为,藏书出让中保证了旧藏的完整性就是不违先人遗训。 宋楼藏书在日本学术界赫赫有名,许多日人深怀觊觎之心。1905年陆树藩的朋友日本驻苏州领事白须直得到了陆树藩要出售藏书的信息,便立即通报静嘉堂堂主。静嘉堂系三菱财阀岩崎弥之助和岩崎小弥太父子1892年创建的私人文库,该文库总藏书量约为20万册,以庋藏丰富珍稀汉籍而著称于世。陆树藩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一开价就要50万两。当时静嘉堂有买的欲望,但双方没有进行协商。后经静嘉堂主的侄子岩崎久弥的工作,静嘉堂决定了收购计划。于1906年3月,派静嘉堂文库职员岛田翰到 ·116·

劝学原文和翻译和赏析

《劝学》原文及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劝学》优质教案教学内容

《劝学》优质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劝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默写全文;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2.劝勉学生勤奋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课前布置预习: 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 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2专题 荀子《劝学(节选)》赏析

荀子《劝学(节选)》赏析 赏析一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从学派传统来说,儒家一向劝导人们好好学习,如《论语》的第一句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荀子自称是孔子的继承人,他的著作第一句也说:“学不可以已。”这从表面上看,只是继承了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他强调的程度显然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所以,荀子是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就行文来说,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正如梁启超所说,意思是“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见《荀子柬释》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素材《劝学》赏析

《劝学》赏析 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开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语言简劲,命意深广,因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滔滔阐述。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接着,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与起句“学不可以已”的“已”字,紧密呼应,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开篇至此为第一段。这一段说明了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意义重大,荀子认为,学习不能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必须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因此,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这个与空想相对的“学”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这种对于学习的见解,也是荀子基于他的认识论提出来的。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

劝学网周易学习群013-莫测整理

劝学网周易学习群013-莫测整理

周易 第十三讲 主讲:小雅时间:2010-01-21 (注解说明:红色为核心和易误解内容,蓝色为其他人的注解仅供理解参考)课前引读: 大家好! 今天是春节前最后一次课,不准备讲新内容,就和大家闲聊,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上次讲了一些梅花易的基础部分,但大家要知道,梅花易作为一门专业的术数,有许多很深的内容。关键在取象的理解,这些东西并不是书本所能公开的。 我看见共享中有黄鉴的书,这本书说了许多取象的方法,但是不是有作者所说的那么神奇,我也没有证实过。但那本书在取象方面说出了许多原始的内容,个人认为有可取之处,在远古时代,本就没有现在的社会复杂,一切本来就是很简单的,这和我们研究周易经文是一样的道理,不明白之处,只要找出文字的出处,再思考就简单多了。 梅花易入门虽然简单,但要深入并不简单,

另外,还有许多知识没有给大家讲,比如,如何算应期,这需要年后学习天干、地支才能明白,在各种术数中,虽然不能肯定它一定科学,但其中肯定包含许多科学的内容,所以,中国人不能让这些带有迷信甚至不科学的东西遗失,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大家努力,一定会揭密出来的。 大家在春节期间,如果有时间看书,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好,这是学习下一步的基础。没有前面让大家背的基础,大家是不可能深入下去;人常说,熟能生巧,人常说,其实我认为,“熟”是灵感的源泉。我们以前开发软件就是这样,对基本功扎实的人,他就可以想到许多解决的办法,而对于基础不扎实的人,即使人很聪明,设计的程序质量是很差的。也就是说,你熟练了之后,才有可能加以发挥,才有可能想出新的办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道理都是一样的。要在社会立足,除非你父亲是李刚,否则你必须要有一两样拿得出手的东西出来。当然,有技术未必就有前途,但过硬的技术肯定是前途的一个必要条件。 现在的社会风气还不是很好,多数人说的不好听一点,都在忙钱,因为人人都有生存危机。

劝学(2课时)

劝学(2课时) 教学目标: 1.文言知识:积累掌握“劝、假、绝”等实词的含义,“于、而、焉”等虚词的用法,“暴、知、生”等通假字。 2.通过探讨,认识到自主学习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途径。 3.理解比喻隐含的道理以及连用多个比喻内容又各有侧重的写法。 4.背诵《劝学》 教学重点: 1.文言知识:积累掌握“劝、假、绝”等实词的含义,“于、而、焉”等虚词的用法,“暴、知、生”等通假字 2.比喻论证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隐含的道理以及连用多个比喻内容又各有侧重的写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高一新生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段研习,扫除字词障碍,理清基本意思,特别注意采用示范教学,教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然后围绕“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中心,对学习内容作整体探讨。 本文比喻论证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比喻所隐含的意思。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要“积善成德”,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途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捧着书本学习,如果要问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你该怎么回答?(老师可稍作停顿)很多同学的回答是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的回答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这就是惟一的答案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放羊娃”故事的循环中,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变得没有意义。 学习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不是票子、房子、车子之类,而是要获得文明的教养,提高生命的质量、获得有价值的人生,使我们有可能超越世俗的约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让生命经学习而逐步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高尚! 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两千多年前荀子就已经向人们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荀子的名篇《劝学》。 二.作者简介: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名代表,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认为人生来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可以积善成德,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因此被放在《荀子》第一卷的第一篇。 可不用补充: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名代表,大家在以前还学过哪些儒家的代表,孔子(仁)、孟子(仁政),而今天我们

经典诵读5《劝学》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輮(r?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gǎo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cān 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zhāng)。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a)而/舍之,朽木/不折(zh?);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一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wēi)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第二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第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四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第五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成语: 驽马十驾:喻愚钝的人只要不断努力,也能有成就。 青出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大声疾呼: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劝学》优秀教案

滕州二中高一语文闫丽华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师:这写诗句都是劝勉鼓励人们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PPT显示,学生朗读,标记重点):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荀子》共32篇,内容异常丰富。他一生“序列着述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他的文章,善于分析问题,论题鲜明,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笔力浑厚,音节整齐,语言质朴、精炼。 三、解题。 《劝学》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或教师范读,正音字(PPT) 中zhōng 輮róu 砺lì参cān省xíng 有yòu 知zhì暴pù生xìng 跂qì臾yú螯áo 2、学生齐读,识记。 五、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

《劝学》古文鉴赏

《劝学》古文鉴赏 《劝学》作者介绍:荀况(约前313;;前238年)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字卿,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之远的(地方);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它不停的走。雕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