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牌匾导游词3篇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1
山海关导游词精选3篇山海关导游词精选3篇天下第一关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大家看,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山海关的城楼了。
这座雄伟的城楼背靠着连绵不断的苍山,面对着波涛汹涌的碧海,万里长城好像是她的两只臂膀,护卫着身后的万里江山,真不愧为山海之关。
好了,我们到城下了,请大家向上仰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檐下一块巨幅横匾,上面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肖显题写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关。
现在,大家跟我顺着城楼两侧的石阶上城。
城楼上,悬着巨幅横匾的大殿外,一左一右有两尊大炮八字分列。
左边的一尊向着左前方,右边的一尊向着右前方,黑洞洞的炮口虎视眈眈。
大殿门前的那个箭垛是整个城堡的中心点,主城楼、瓮城以及脚下的城门,都是以它为其准建造的。
我们到大殿里去看看。
大家看,迎门桌案上架着一口钢刀,这口刀是明朝铸造的,有一百六十六斤重。
从这砍得锯齿般的刀口和这刀身上暗红的斑斑锈迹,完全可以想象当年它立下多少卓著的战功。
殿中左边的墙上摆着七八只羽箭,右边墙下摆着一副盔甲,锈迹斑斑,残缺不全,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遗物。
在陈设大刀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块与殿外完全相同的大匾,其实这才是书法家真正的手迹,门外挂着的是仿制品。
今天我给大家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下面是四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活动完后,大家请在箭垛旁集合。
天下第一关导游词二:我们现在来到第一关东城楼的东侧。
东城楼的下面是东门。
紧挨着东门,有一个小小的方城,叫做瓮城。
它的城门洞没有开在正东方向,而是在关城和瓮城的拐角处,向南而开。
如果敌人逼近东门,他不能轻而易举地攻开城门,因为在这个拐角处,关城和瓮城上面的守军,就会居高临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杀伤敌兵。
即使攻进了瓮城,东门紧闭,敌人也不能长驱直入,瓮城上面的滚木擂石就会轰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瓮城就成了入侵之敌的葬身之地。
为什么叫做瓮城?中国有个成语:瓮中捉,对,瓮中捉鳖,这个小方城就像一个瓮,所以叫做瓮城。
山海关导游词4篇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城商业街。
在古城里,品尝地方风味小吃,会使你游兴大增,并领略山海关的风土人情。
让我走进一家土特产店,尝一尝特色打糕,来,这位游客,品尝一下吧!好,咱们大家一起照张照片做个留念吧!“--茄--子”“ok”希望我的本次导游服务给您带来快乐!在我们面前的这方城池叫做瑞莲阁公园,初建于民国XX年(1925年),是由邑人、临榆县参事会参事孙国钧荫桥为首倡议集资兴办。
“瑞莲阁”的匾额,由当时的知县常炳彝所题。
现在的瑞莲阁公园是1999年3月,经政府集资,根据《临榆县志》的记载而重新修复的。
修复后的瑞莲阁公园,形成了以辽海咽喉桥为界,南湖、北湖4个水域。
建成了垂柳轩、醉荷轩、曲院风荷、游船码头等4个亭谢。
天下第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距今已经有620年历史了明初建关时,这里是朝鲜等国入贡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平时城门大开供车马人流通行,战时紧闭固若金汤,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现在展现我们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关城楼了,天下第一关城楼也叫镇东楼,俗称箭楼。
楼高13.7米,分上下两层,地层西面为对开的红漆木质大门,上层为木制的隔扇门窗,其余的北东南三面为共开设68孔箭窗,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是战时射箭之用。
它是坐东面西,其建筑形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天下第一关的建筑形式采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顶,这种建筑形式的等级较高,是仅次与皇宫和庙宇的建筑格式。
现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家都会说就是这块天下第一关巨匾了,天下第一关匾长5.8米,宽1.55米,其中的一个一就长1.09米,繁写的关右边的一竖就长1.45米。
您看着一虽有一笔却不显单薄,关右边的一竖笔画虽多却不显臃肿,五个大安放合理,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
请大家仔细看这块匾,有一大特点,有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此匾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书年月,不留姓名,这块匾为何人所写呢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明朝宰相严嵩,有人说是余一元,谭从简,有人说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而根据当地的林榆县志记载:天下第一关匾传为邑人肖显所书,这里的邑人就是指山海关当地人,这就为肖显的写匾提供了真实性和可靠性。
介绍山海关的导游词(精选18篇)介绍山海关的篇1我们现在进入的这个城门是东罗城的城门。
很多人都知道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知道孟姜女所哭的是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所以我们想到长城就会想到秦始皇,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不是秦始皇修的长城呢?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段长城跟秦始皇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段长城是明长城,是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为了抵御外侵.派大将军徐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修筑的长城。
大家看我们左首的城墙,千疮百孔、比较残旧的部分是明长城的原貌,比较新的部分是在1984年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而修葺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东罗城,“罗”是罗列的意思,“罗城”是城套城的意思。
瓮城这个城门是瓮城城门,此门又叫“鬼门关”。
1932年日本政府挟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人口和出口都由日本人把守,当地老百姓进出都非常困难,对日本人是痛恨至极,就把此门形象地称为“鬼门关”。
走过“鬼门关”,我们就进入了瓮城。
这是一个小小的方城,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瓮城城门向南而开,此门在关城与瓮城的拐角处,如果敌人逼近此门,关城和瓮城上的士兵就会居高临下,用交叉火力杀敌,这就增加了敌人攻城的难度。
即使敌人攻进瓮城,我们将要走的这个东门也是关闭的,敌人无法长驱直人,瓮城上面会投下檑木礌石一类的有杀伤力的武器,瓮城外又有重兵把守,敌人想跑都跑不了,这就应了我们的一句——瓮中捉鳖!关城门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打完东北辽沈战役之后,就是从此门人主华北,投入了平津战役。
我们平常说的“闯关东”闯的就是这道关了。
这就是天下第一关的东门,它高7.5米,宽5.8米。
关广场我们现在进入了山海关的关城内,大家回头看,天下第一关就展现在咱们面前了。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城墙和城楼有什么特点?有人说城墙歪了,有人说城楼歪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此处是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这段长城依山势而建,城墙自然是北高南低。
后来在城墙之上所建的城楼其实是水平的,但因为城墙是歪的,所以会给我们一种视觉误差,觉得城楼也是歪的。
关于山海关的导游词范文山海关,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山海关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山海关导游词(一)北戴河属于秦皇岛的一个区,它的面积有70.3平方公里。
北戴河的蓝天白云、碧海金沙、青松翠柏、绿树红墙,会让您流连忘返,终生难忘;北戴河深厚的文化积淀,会让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倾听那流传千古的故事,回味那余韵无穷的篇章。
北戴河是一本厚厚的书,气势恢弘,博大精深;是一首长长的歌,流光溢彩,余味绵长,请您静静地听,我给您细细地讲。
北戴河的美丽和神秘,却拨动了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仁人的心弦。
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汉武帝,志在千里曹孟德,一代明主唐太宗,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康有为、徐世昌、朱启钤、张学良等等风云人物,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出历史活剧;新中国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他们的战友们,在这里做出了许多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传教士、外交官员、富商大贾、学者名流,从19世纪末到1948年北戴河海滨解放,在北戴河购买土地,修建别墅,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蔚然壮观、风格各异的世界建筑群。
现在,中央和各部委省市的一些单位,在北戴河兴建了二百多家休疗养院,每年有600多万游客,来北戴河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北戴河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两千多年来,让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将相、风云人物,梦牵魂萦,顶礼膜拜?让一批又一批的旅游者,蜂涌而至,只求一睹风采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北戴河的美丽。
美丽的风光,吸引了无数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的到来,又为她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神秘的美丽,使美丽更富有吸引力。
您也是奔着这份神秘的美丽而来,您说是吗?北戴河的美,首先美在她的海。
在长达22.5公里的海岸线上,沙滩和礁石,相互交错;海湾和岬角,依次排开。
沙滩松软洁净,堪称北方第一。
礁石造型奇特,引人无限遐思。
山海关牌匾导游词3篇山海关东门箭楼上的天下第一关行书匾额(长五八米,宽一五五米),笔力劲健,与山海关箭楼(高十三米,宽二十米,进深十一米)和险峻的关隘相映起势,气象恢宏,精彩非常。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山海关牌匾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山海关牌匾导游词范文1 东晋偏安江左,北方属于北朝,大江南北成敌国。
相传北朝人为拒塞外异族侵扰修复山海关,苦于没有名人书写匾额。
其时曦之书法盖世,南北闻名。
他虽生于北方,然已南迁,王氏已成东晋世族,地位显赫。
北朝人素知他以骨鲠见称,必不肯写。
只好千方百计,托他的儿子王献之代为转请。
王献之当然知道父亲的为人品格,也不敢启齿。
但是王献之的书法,已经是出神入化,与父亲差不了太多,但总觉得不如父亲,也不敢贸然动笔。
怎么办呢?最后王献之想了一个抛砖引玉的办法,先从山字入手练习起来,写了一张又一张,写了一天又一天。
王羲之见儿子这样认真用功,精益求精,很是高兴,就给他写了一个山字样板,并作了指导,王献之喜出望外。
山字得成,于是又练起海字来。
王羲之见了,仍然不满意,就又写了一个海字,照样指点了一番。
有了山海,王献之再练关(关字的古体)字。
王羲之又来指导,刚写了一个门字框,忽然意识到这不是要写山海关吗?于是愤然投笔而起,不再往下写了。
王献之无奈,只好自己添上门里边的关(应繁体)字,应付了事。
据传当这块匾额嵌上山海关后,近看是山海关,当远处眺望,却只是闪耀着山海门三个字。
由此人们更把王羲之的书法神化了,被誉为书圣。
山海关牌匾导游词范文2 茫茫大地,关隘无数,敢称天下第一的只有地处万里长城龙首的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自明代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矗立在山海关至今,历经六百多年风吹雨打,岁月悠悠,巨大的匾额与巍峨的城楼浑然一体,向世人堂而皇之地昭示着中华民族敢为人先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当游人怀着到了长城即好汉的喜悦心情,游览天下第一关城楼之后就会发现,城楼上下内外共有三块完全一样的天下第一关匾额。
山海关的景点导游词(3篇)山海关的景点导游词(通用3篇)山海关的景点导游词篇1【欢迎词 1分钟】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
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
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1分钟】河北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这是一片环绕首都北京的广袤大地,他西倚太行之魏巍,东临渤海之涛涛,坐拥万顷之沃土,尽享物产之丰饶。
他就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京畿重地——中国河北!在碧波万顷的渤海之滨,绵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临海,景色十分壮丽,这就是历史名关,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一起下车。
来到这里呀,我们看到了这边的山,那边的水,山连着水,水连着山,我们来到了渤海湾,渤海湾,风光好,处处青山和绿岛,青山绿岛紧相连,一颗珍珠落玉盘,这颗珍珠真叫好,大名叫做秦皇岛,秦皇岛上一处关,古称天下第一关。
刚刚说的这个顺口溜啊,说的就是咱们脚底下的山海关了。
【城楼 2分50秒】.......代重关古塞中一直屈居首位,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有七座城池,四座城门,大家请看,东边连接着东北大平原的,是镇东门,西边连接着华北大平原的,是迎恩门,南边紧靠着渤海湾的,是望洋门,北边是威远门。
这关成与长城衔接的城面上,以天下第一关为中心,南北一线有五个敌楼,一字排开,像猛虎一样虎视眈眈,凝视着东方,号称“五虎镇东”。
朋友们,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啊,就是天下第一关的广场,眼前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山海关的镇东楼了,俗称箭楼,楼高13.7米,分上下两层,地层是对开的红漆木质大门,上层是木制的隔扇门窗,其余的三面共开设68孔箭窗,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是战时射箭之用。
山海关古城的导游词_导游词(5篇范例)第一篇:山海关古城的导游词_导游词山海关古城的导游词_导游词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海关古城的导游词_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海关古城的导游词_导游词1我们一下火车,便奔向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城门楼走去。
“天下第一关”果然名不虚传,城墙高耸巍峨,我和爸爸沿着跑道走了四五分钟才登上城门楼。
我在城门楼上的展厅内,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简陋的工具,居然能建成雄伟的万里长城。
可见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富有智慧呀!我站在城门楼上极目远眺,这座带着浓郁的燕、赵文化的古城保存得依然完好。
导游说:“为了保存这座古城的风貌,居民没有在城内增建高大建筑物,即使修建房屋也是采用青砖绿瓦起脊建筑,可谓古色古香。
”城门楼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建筑是“窗户上带孔”的那个建筑——箭楼。
箭楼除了门那面都有一排排“窗户”。
说是窗户,可没有玻璃,全是木质结构!而且“木头窗户”上还都有一个个孔。
这“窗户”是干什么用的呢?导游阿姨仿佛明白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个建筑叫镇东楼,俗称箭楼。
”并指着上面的一个个小孔说:“小孔可以向外射箭。
即能有利的保护自己,又能居高临下地射伤敌人。
”来到山海关游玩的人,观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那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时不时地卷起一层层波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海风吹在我的脸上,不免有一丝凉意。
对于山海关这座依山傍水的古城,山尤为主要。
往北看,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
万里长城仿佛一条巨龙,盘踞那逶迤陡峭的山脉之上。
啊,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山、海、关三景连成了一幅奇妙而秀美的“工笔画”!山海关古城的`导游词_导游词2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
秦皇岛山海关的导游词三篇导游词一:秦皇岛山海关大家好,欢迎来到秦皇岛山海关!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关城。
秦皇岛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边关要塞之一。
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它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是连接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咽喉要道。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山海关的历史。
山海关最早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明朝皇帝派遣徐达开始修筑这座关隘,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入侵。
后来,明成祖朱棣亲自主持修建,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明代的山海关是由城墙、城堡和城楼组成,堪称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典范。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山海关的建筑特色。
山海关的城墙由巨大的青石组成,高达14米,宽达7米,整个城墙呈长方形,周长约为4.5公里。
城墙上设有22座瞭望塔,每个瞭望塔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色,如“影壁楼”、“威远楼”等。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关的城楼非常壮观,最有名的是“双城楼”,它由南北两座城楼组成,中间有一座大门相连。
当你站在城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关城,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山海关的文化内涵。
山海关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边关要塞,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万里长城》的故事,有明代名将徐达的英勇事迹,有中国防御工程的杰作,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每年的秋季,山海关还会举办盛大的“秋季文化节”,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民间舞蹈、曲艺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这就是山海关的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游览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关城。
祝大家玩得愉快!导游词二:秦皇岛山海关大家好,欢迎来到秦皇岛山海关!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这座古老而壮丽的关城。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山海关的历史。
山海关最早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明朝皇帝派遣徐达开始修筑这座关隘,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入侵。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导游词引导语: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
【天下第一关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大家看,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山海关的城楼了。
这座雄伟的城楼背靠着连绵不断的苍山,面对着波涛汹涌的碧海,万里长城好像是她的两只臂膀,护卫着身后的万里江山,真不愧为山海之关。
好了,我们到城下了,请大家向上仰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檐下一块巨幅横匾,上面是古代著名书法家肖显题写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关。
现在,大家跟我顺着城楼两侧的石阶上城。
城楼上,悬着巨幅横匾的大殿外,一左一右有两尊大炮八字分列。
左边的一尊向着左前方,右边的一尊向着右前方,黑洞洞的炮口虎视眈眈。
大殿门前的那个箭垛是整个城堡的中心点,主城楼、瓮城以及脚下的城门,都是以它为其准建造的。
我们到大殿里去看看。
大家看,迎门桌案上架着一口钢刀,这口刀是明朝铸造的,有一百六十六斤重。
从这砍得锯齿般的刀口和这刀身上暗红的斑斑锈迹,完全可以想象当年它立下多少卓著的战功。
殿中左边的墙上摆着七八只羽箭,右边墙下摆着一副盔甲,锈迹斑斑,残缺不全,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遗物。
在陈设大刀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块与殿外完全相同的大匾,其实这才是书法家真正的手迹,门外挂着的是仿制品。
今天我给大家的讲解到此就结束了,下面是四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活动完后,大家请在箭垛旁集合。
【天下第一关导游词二】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关口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是震撼全世界的古代建筑物,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游览的时候,请大家保护环境。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天下第一关广场,抬头远眺,一座雄关展现在眼前,那就是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了。
天下第一关城楼也叫箭楼,楼高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木质的隔扇窗,这些窗户,平时紧闭,战时开启射箭用;下层四面都是红漆木质大门。
河北山海关导游词(精选23篇)河北山海关篇1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山海关的城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使建筑群体布局与环境取得和谐统一,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风景综合体。
山海关的古城布局充分注意了她的军事防御功能,独特的七城连环局势别树一帜。
碧波浩瀚的大海,幽深静谧的角山、长寿山,秀美多姿的燕塞湖,组成了古城重塞恢廓无垠的背景和依托;湖光山色、海涛雄关,构成了山海关名城特有的城市景观和旅游胜地的独特风貌。
山海关的整体布局是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长城上的三十座敌楼、六十二座城台、十八座烽火台、十六座墩台等组成的古代城防建筑群。
结构严谨、功能齐全,构成“主体两翼,左辅右弼,二城为哨,一线逶迤,互为犄角之势”的格局,是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奇作,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军事科学,筑城技术研究的价值。
特别是呈大鹏展翅的古城,占地 1.5平方公里的古城,建筑雄伟粗犷,气势磅礴,是万里长城最精粹的地段。
它南北有翼城,东西有罗城。
古城周长4.3公里,城高14米,宽7米,古城与长城交界处顶宽15米,可“十人同行,五马并骑”。
城墙土筑砖包,城四面都设有城门、城楼。
作为城防体系核心的古城,城中建筑布局利用西北低、东北高的地形,突出了主体建筑“天下第一关”城楼。
13米高的城楼,为两层三间歇山重檐顶的建筑,四周飞檐上,饰以神态各异的神兽。
楼的四周有箭窗六十八孔,红底白环黑靶心。
红色的圆柱,配着五光十色的门窗画梁,显得俊秀而雄伟。
明代著名书法家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笔锋苍劲,浑厚有力,与古朴雄壮的城楼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城内,至今仍保持了明清时期街道方格网状布局,漫步在城内窄小的街巷,你会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古朴与自然。
许多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民居,透着典雅与温馨。
素朴的门楼立在青石台阶上,同门内高大瓦房相呼应。
影壁上镌刻有虫鱼草木莲花龙头图案,弥漫着浓浓的民族气息。
山海关区委、区政府将保护开发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当作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山海关牌匾导游词3篇山海关牌匾导游词范文1东晋偏安江左,北方属于北朝,大江南北成敌国。
相传北朝人为拒塞外异族侵扰修复山海关,苦于没有名人书写匾额。
其时曦之书法盖世,南北闻名。
他虽生于北方,然已南迁,王氏已成东晋世族,地位显赫。
北朝人素知他以骨鲠见称,必不肯写。
只好千方百计,托他的儿子王献之代为转请。
王献之当然知道父亲的为人品格,也不敢启齿。
但是王献之的书法,已经是出神入化,与父亲差不了太多,但总觉得不如父亲,也不敢贸然动笔。
怎么办呢?最后王献之想了一个抛砖引玉的办法,先从“山”字入手“练习”起来,写了一张又一张,写了一天又一天。
王羲之见儿子这样认真用功,精益求精,很是高兴,就给他写了一个“山”字样板,并作了指导,王献之喜出望外。
“山”字得成,于是又练起“海”字来。
王羲之见了,仍然不满意,就又写了一个“海”字,照样指点了一番。
有了“山海”,王献之再练“关”(关字的古体)字。
王羲之又来指导,刚写了一个“门”字框,忽然意识到这不是要写“山海关”吗?于是愤然投笔而起,不再往下写了。
王献之无奈,只好自己添上“门里边的“关(应繁体)”字,应付了事。
据传当这块匾额嵌上山海关后,近看是“山海关”,当远处眺望,却只是闪耀着“山海门”三个字。
由此人们更把王羲之的书法神化了,被誉为“书圣”。
山海关牌匾导游词范文2茫茫大地,关隘无数,敢称“天下第一”的只有地处万里长城龙首的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自明代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矗立在山海关至今,历经六百多年风吹雨打,岁月悠悠,巨大的匾额与巍峨的城楼浑然一体,向世人堂而皇之地昭示着中华民族敢为人先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当游人怀着“到了长城即好汉”的喜悦心情,游览天下第一关城楼之后就会发现,城楼上下内外共有三块完全一样的“天下第一关”匾额。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哪一块是原匾呢?看着“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结构端正,字体威严,笔力苍劲、古朴,有雄视四海之意,又有艺盖八荒之雄风,这世上罕见的书法出自何人手笔?有人说:“‘天下第一关’这五个大字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 似是古代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所写。
此说不确。
因为王羲之生活在晋代(321-379年), 而天下第一关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前后相差九百多年。
还有人说,这匾系严嵩手笔。
此说也有许多疑点。
严嵩是明代中叶人(1480-1569 年),是揽权贪贿的一代奸臣,其子严世蕃横行不法遭斩,严嵩被罢官,最后寄食墓舍而死,《明史奸臣传》中有记载。
况且严嵩当道之时,天下第一关已建成百余年。
此时“天下第一关” 匾额早已悬挂多年。
真正书写“天下第一关”匾额的应为明朝34位书法大家之一,山海关人——萧显。
萧显,字文明,号履庵、海钓,祖籍江西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后其家移居直隶山海卫,即现在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
萧显生于1437年,少年时曾在角山寺读书,勤奋好学。
明天顺三年 (1459年), 自幼苦学的萧显考中举人。
成化八年 (1472 年),萧显殿试获二甲进士。
始任兵科给事中,充批本官,辅助明英宗处理奏章,稽察六部违误。
任职其间,萧显耿直刚正,招致权贵嫉恨。
成化十六年,明廷以同知之职派萧显出镇宁州(今云南华宁县),又深得兵民敬服而“无敢怨者”。
弘治元年(1488 年),萧显移职衢州(今浙江衢县),任期中抚恤孤苦,修葺学舍,得到官兵信赖。
弘治四年(1491年)明廷拔萧显为福建按察司佥事,受命主督屯田。
弘治五年(1492 年),萧显上疏朝廷乞归得准。
萧显回到山海关在城北角山后结庐隐居,号为“围春山庄”,并建有墨香、荫秀二亭。
终日以诗、书、酒自娱达 20 年之久。
萧显在《围春庄杂感》中写道:“畏途自庆归来早 , 安枕何妨睡起迟。
适兴聊沽陶令酒,感怀频咏杜陵诗......”尤其是他的书法艺术。
几经确练。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时候的山海关“镇东”城楼已经修好百年,但一直没有与之相称的匾额。
明朝成化皇帝朱见深亲笔诏旨,要在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一来可以为山川日月增辉,二来也可以为大明帝国壮威。
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接圣旨后不敢怠慢,首先派人攀上东门箭楼,丈量尺寸,找四个出名的木匠,做了一块长一丈七尺七寸 (5.9 米) , 宽四尺八寸 (1.6 米)的巨匾。
望着巨匮兵部主事面带难色,找谁来写呢?这时有一个部下说,能写此匾的人就在山海关“围春山庄“,鼎鼎大名的原福建按察司佥事萧显。
他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样样精通。
第二天,兵部主事携带礼品登门拜访萧显,并说明来意。
萧显笑笑说“我乃赋闲之人,不过练笔养生,实难担此重任。
“兵部主事听到萧显婉言谢绝的话,躬身揖礼说:“萧大人,您是德高望重的清官,又是远近闻名的写家,书此匾额非您莫属,如果您今天不答应,我就不走!”萧显沉思了半晌,才勉强应允。
不过他提出:“让我写这块匾,时间恐怕非三天两早,你们不必催我,心急肯定写不好。
”兵部主事见好就收,连连答应:“可以可以,请萧大人看着办就是了。
”兵部主事原以为,就这五个字,即使两天写一个字,十天也写完了。
可他回到街门二十多天了,一点信儿也没有。
但有言在先,还不能催。
想来想去,他让手下人备了熏鸡、烤鸭、点心,水果,派两名亲信给萧显送去。
到了晚上,送礼的回来禀报说,萧大人正在练字,书房里贴着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墨宝,桌上地下都是写过的宣纸。
“兵部主事一昕心想,再等等吧。
这一等,转眼又过去了二十多天。
兵部主事又着急了,忙又派人把一些缓罗绸缎和一匹骏马给萧大人送去。
意思是请萧显快马加鞭。
时间不长,送礼的人回来报告说:“萧大人正在院子里练武功,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钗,技法娴熟。
兵部主事一听,有些莫名其妙。
无可奈何,只好再等等吧”,谁知道转眼又过去了二十多天。
兵部主事这回有点沉不住气了,忙让手下人备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给萧显送去。
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大人正在书房里吟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什么“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兵部主事追问:“萧大人收到‘四宝’怎么说的?”他看了看礼物说:“回去转告你家大人说,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写匾了。
”兵部放事又急又气,怎么还要一个月?看来还得等待。
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二天,兵部主事就收到快马急报,新任葫辽总督三天之后替皇上事先视察悬挂匾额一事。
一切事项必须准备停当,不得有误。
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出汗来了。
他命人将巨匾和一坛子墨汁随他同进“围春山庄”萧显的家。
兵部主事见到萧显寒喧几句之后,拱手施礼说:“下官今遇急难,务必请萧大人伸手帮助,下官永世不忘。
” 萧显忙问个究竟。
兵部主事把总督要前来视察之事说完。
萧显听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看来今天这匾是非写不可了,写就写罢。
”于是他让人把匾靠在墙上,匾下边垫上几块砖。
他亲自从书房取来一支如椽之笔,将笔放在墨缸里润得饱满,在匾前轻踱小步,屏心静气,凝神细息,静观默察,犹如思接千载,视通千里;意在笔先,翰逸神飞,拿笔似公孙大娘武剑,只见他,把全身力气灌注到胳膊上,再由胳膊灌通到手腕上,直至笔端,起笔象飞燕掠食,落笔如高山堕石,有快有慢,又稳又准,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手随意运,笔与手会,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凤鸢戾空,纶常在手;凤樯阵马,沉著痛快;一气呵成,入木三分。
兵部主事在一旁看着看着,竟入了迷,心想,练武的讲究“身剑合一”,功夫不纯不行,功夫不到也不行。
象萧显这样,身随笔行,笔动身移,也是“身笔合一”呀。
这下子可真开了眼了。
正想到这,就听耳旁有人说:“ 献丑了,令兵部见笑。
”抬头一看,萧显汗流满面站在匾前,匾上“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墨迹未干,墨香缕缕,笔遒法足,超然旷绝......兵部主事见此连忙拱手向萧显道谢,祝贺并称赞说:“萧大人所题此匾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朴而自古,拙而自奇,骨重脉和,浑然天成,真不愧为当代书坛巨擘呀!”萧显听后又摇头又摆手,带着惋惜的神情说:“兵部大人过奖了。
我本想写得更好些。
为了这五个字的形体结构,我先用一个月的时间,精研了前代著名书法家的碑帖墨迹;为了增加腕力,我用一个月时间练习兵器,这两步是做到了。
可是我想这匾是要悬挂在山海关这座著名雄关上,字体端正有力是不够的,它必须具有神韵,道伟高古,应该骨在肉中,趣在法外。
就是说匾上的字应该突破那块木匾,三尺见方的字挂上去让人们从下边一望,是五尺见方或者更大些,既要力透纸背,又要离纸欲飞......为了达到这种地步,我用诵读古人诗词来开阔胸襟,陶冶性情。
可惜呀,这点没能做到!”兵部主事昕了这番话才明白萧显为什么不肯在短期内写匾的原因了。
不过他对刚写好的五个大字非常满意,连连说:“很好很好,依我看此匾定能传之后世,光照千古啊!”第二天上午辰时,兵部主事率众官兵在东门前的“悦心斋”酒楼盛宴款待萧显。
酒过三巡,宾主下楼赏匾。
望着箭楼上的新匾,兵部主事和众人都发现“下”字少写了一点。
这时一个士兵气喘呼呼地禀报说,前来替皇上视察匾额的到辽总督已到城外的欢喜岭了。
萧显不慌不忙,胸有成竹。
命书童端来墨盆,让人从酒楼找来麻团抹布捆好,浸在墨盆当中,待全部浸透,用二尺见方的棉布包好,用尽平生力气,将墨团向“下”字投去,只听“膨”的一声,再看“下”字一笔不缺。
兵部主事和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等大家清醒过来,止不住异口同声地称赞:“萧大人真是一掣万钩,巧夺天工啊!”现在,萧显写的这块匾就收藏在“天下第一关”一层楼内。
“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个字都在1米以上,其中“ 一”字最长为 1.09 米,“关”字最高的一笔为“1.45”米。
楼内二层所悬巨匾为光绪五年(1879 年)杨宝清复制;而楼外二层所悬匾额系民国九年(1920 年)由王治复制的。
“天下第一关”匾额和萧显写匾的传说,吸引着大量旅游者欣赏和赞叹。
山海关牌匾导游词范文3山海关东门箭楼上的“天下第一关”行书匾额(长五八米,宽一五五米),笔力劲健,与山海关箭楼(高十三米,宽二十米,进深十一米)和险峻的关隘相映起势,气象恢宏,精彩非常。
这五字行书匾额,究竟是何人手笔?五百年来,答案因众说纷纭而始终扑朔迷离。
或曰明代奸相严嵩(1480-1569)所书,或曰明代成化年间(明宪宗年号,1465-1487)进士萧显(生卒年不详)所书,因二人书法传世极少,难以参比,又研究者各持己见,故长久无有定论。
萧显,山海卫人,字文明,号履庵、海钓。
擢兵科给事中,终福建按察佥事。
素以正直称世,作诗清简深致,书法沉著顿挫,自成一家。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萧显,与张南安(生卒年不详)同时以狂草称。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擅长奉迎谀媚,累拜英武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又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师。
与其子严世蕃横行不道,势欲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