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解:

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

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

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2、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应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教育文化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与技巧,建立了一些价值观。

弗洛伊德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社会相对立,人性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明精神分析学说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了一种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文明观、宗教观、道德观、艺术观等。

3、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

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到了潜意识理论、意识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焦虑防卫与转移。

第一、治疗情境的建立。包括治疗者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第二是治疗关系的建立,鼓励服务者说出自己的痛苦经历;第三是治疗性对话,包括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诊释过程。

二、行为主义

(一)理解:

行为主义是由斯金纳和他的同事与1954年运用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去矫治精神疾病而得名,现在已成为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的学习原理。在心理咨询中,主要采用的矫正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角色扮演;果敢训练;强化疗法。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巴甫洛夫、华生。

(二)评价:

行为主义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人心理本身的内容。该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环境作用的产物,都是靠刺激引发和外界强化维持的。如果人格真是建立在学习的先前曾受过强化的反应的不断重复的基础上,那么人的创造性、人的新行为很难得到解释。行为主义考察研究的绝大多数动物在学习中所进行的操作,都是因有机体处于缺失动机状态而被强化的。

行为主义很少去关心人的高层次需要。这一学派拒绝研究任何使人和动物有区分的内容,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势必过于简单而未必适合于人类。通观行为主义的研究成果,我们很少看到它们对人的本性、对人的生活风格的生动描述,更多地是看到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数量描述。的确,行为主义是一场革命,但也是一场灾难。它捡起科学性,却抛弃了人性,这其间的得失并不能获得平衡与互相抵消。而且,一味追求所谓科学性,以至面对活生生的人而不能直视它的本性,只因为有严格的定量化戒律,那么,执着于这样的方法,等于作茧自缚。

(三)适用领域

1、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的一些方法,如:模仿学习、阳性强化疗法(代币管制法、增强法、消退法)和系统脱敏法等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习惯,并改掉他们的一些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学前教育中很受欢迎,效果也很不错。

2.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是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运用行为主义的一些方法,可以使案主的一些习惯和思想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案主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情绪,让案主的生活回归正常。

三、人本主义

(一)理解:

人本主义是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目前已成为了心理治疗领域中地主要理论流派之一。最初是被称为“非指导治疗法”,1951年被称为“以受抚者为中心的治疗法”;1974年更名为“以个人为中心的治疗法”。它包括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对自我的理论,它注重的三种技术有:一是真诚、统一;二是无条件积极看待;三是同理心的了解。

(二)评价:

人本主义突破其他理论的界限,把主要的重心转移到了人的本身,是一种比较创新的理论方法。具体体现在:1、重新认识了辅导的意义;2、在治疗中减少了工作员误导当事人或在心理上伤害当事人的可能性;3、容易学习和掌握。适用面广;4、重视治疗的实证依据;5、有助于处理危机情况。

但是该理论不够科学化,主观性强,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其理论很多是基于科学上无法证明的推论,而这些推论又是以不准确的方式描述的,如“自我实现”。其次人本主义理论难以说明人的特殊品质,它主要的本性和品质都是普遍性的、一般化的,是人皆有之的,并没有说明个体差异。最后是它缺乏“中立性”。它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先天都是向善的。这一观点虽然赋予人好的先天品行,却使自己在科学性上“先天不正”。例如,它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战争,有那么多种族残害,有那么多街头暴力,有那么多罪恶。同时,它过分简化了人格的复杂性,只是用简单的自我实现的先天倾向概括人的整个生活风格;忽视个人独特生活历史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以及人格的发展性;不能预测特定的人在给定的情境中如何反应。

(三)适用领域

1、在教育方面的运用:

人本主义以个人为中心,重视个人的心理发展;在教育中,说明了老师要以学生个人为主,而不是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给了学生个人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

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人本主义疗法,会使得案主认为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社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建立信任关系。人性本善的观念使得社工可以平等地接纳每一位案主,并真诚地为他们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