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季报-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季报-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季报-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季报-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

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s in Fluid Solid Coupling System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 emy of Sciences

季 报

2014年第2期(总第2期)

目 录

郑哲敏院士受邀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数理学部学术报告会作报告交流 (1)

黄晨光研究员等受邀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交流 (2)

杨国伟研究员带队参加第二届铁路技术国际大会并担任分会主席 (2)

李世海研究员组织并主持了第7届世界颗粒学大会分会 (4)

高福平研究员、许晶禹副研究员获2014年度中科院公派留学计划项目资助 (5)

宋宏伟研究员应乐嘉陵院士的邀请访问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6)

王淑云高级实验师参加第24届国际海洋和极地工程会议 (6)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彭赐灯院士来我所交流访问 (6)

长江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石根华教授来我所交流并做报告 (8)

研究生张健、陈苑盈、于娴娴获2014年度郭永怀奖学金 (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结构水动力载荷及其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顺利通过结题审查 (9)

“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及评估”课题圆满完成 (10)

高速结构冲击实验平台建成 (12)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召开2014年上半年成果汇报会 (14)

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页岩气评价参数体系及选区选层评价”正式启动 (14)

西藏如美水电站重大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15)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厂车体碰撞吸能行为研究项目合作正式启动 (18)

重要工程项目“深厚覆盖层局部渗透破坏对大坝的影响研究”完成合同谈判 (19)

重要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对西气东输管道安全影响的力学评估”合作取得进展.. 19 重要工程项目“象泉河阿青水电站渗流分析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20)

重要工程项目“黄登水电站重力坝坝基深化优化研究”完成中期进展汇报 (22)

土力学课题组在南海水合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3)

海底子母管道涡激振动抑制研究取得进展 (25)

郑哲敏院士受邀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数理学部学术报告

会作报告交流

2014年6月13日,郑哲敏院士应邀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数学物理学部第四届学术报告会上进行报告交流。郑哲敏院士和王一伟副研究员以“水下发射高速水动力学问题研究”为题,介绍了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水下发射全过程的计算模型和模拟方法,并从空泡稳定性、空泡溃灭与流动控制三个方面报告了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与在座的众多院士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数理学部学术报告会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的重要的内容,包括新当选院士学术报告会和综述性学术报告会两个环节。本届综述性学术报告会由詹文龙副院长主持,郑哲敏、赵忠贤、潘建伟、霍裕平院士分别应邀作了报告。

相关新闻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32115080.html,/document.action?docid=14107

LMFS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供稿

黄晨光研究员等受邀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交流

2014年6月6日,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领导邀请,黄晨光研究员带队赴沈阳开展交流工作,沈自所副所长史泽林、海洋技术装备研究室副主任俞建成、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所副主任郑荣等与会接待。

沈自所工程处高级主管张涤主持会议,史泽林对黄晨光研究员一行来沈自所交流表示欢迎。与会双方就各自单位的历史沿革、总体情况、优势项目等作了相关介绍,力学所王一伟、吴小翠、宋宏伟、曾晓辉等针对高速航行体水下空化流动及减阻、新概念航行体水动力设计、深海工作站的结构问题等进行了报告,大家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史泽林副所长对力学所在基础科研、科学创新思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双方均提出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并就下一步合作事宜达成共识。会后,黄晨光一行还参观了沈自所水下条件等实验室。

LMFS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供稿

杨国伟研究员带队参加第二届铁路技术国际大会并担任分

会主席

2014年4月8日至11日,第二届铁路技术国际大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way Techn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在法国科西嘉岛首府阿雅克肖(Ajaccio,Corsica,France)举行,来自法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美国、荷兰、意大利等35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位代表参加

了会议。我室杨国伟研究员作为分会主席组织主持了“高速列车力学研究进展(Advances in Mechanics of High-Speed trains)”论坛,并作了“Drag-Reduction Design on High-Speed Trains with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报告,国内参与“高速列车基础力学问题研究”973项目的4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我所曾晓辉、李正阳、赵桂林、郭迪龙、孙振旭参加了会议,分别介绍了我所近年来在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轮轨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轮轨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该国际会议旨在为关注铁路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研讨铁路相关领域最新进展的平台,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了与铁路相关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高速列车力学进展、列车空气动力学、列车动力学、轮轨动力学、轮轨接触磨损特性、铁路桥梁动力学、弓网接触特性、铁路噪声和振动、铁路信号和通信系统、列车与基础设施相互关系、铁路设施自动检测和维护系统、铁路事故分析和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铁路运营和维护与环境保护、铁路商业化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等等。

该铁路技术国际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于2012年4月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Spain)举行。第三届将于2016年4月在意大利撒丁岛首府卡利亚里(Cagliari,Sardinia,Italy)举行。

LMFS流固耦合与数值计算课题组供稿

李世海研究员组织并主持了第7届世界颗粒学大会分会

2014年5月18-22日,李世海研究员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组织并主持了第7届世界颗粒学大会分会“岩土、地质工程中的颗粒”,并做Keynote报告“Geological Disaster and Continuum-Discontinuum Mechanical Model Based on Particle Material”。“世界颗粒学大会”是由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科学家联合发起的世界颗粒学研究及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会议,自1990年开始举办,每四年举办一次,分别在欧洲/非洲、亚洲/澳洲、美洲三个地区轮流举办,今年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单位的科学家围绕与颗粒相关的岩土、地质工程问题展开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颗粒计算方法、地质体破裂描述方法以及岩土地质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岩土和颗粒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

LMFS工程地质力学及应用课题组供稿

高福平研究员、许晶禹副研究员获2014年度中科院公派留学计划项目资助

近期,中科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项目资助名单日前揭晓,我所高福平研究员和施兴华副研究员分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公派出国留学“高级研究访问学者”项目支持,许晶禹副研究员和王士召博士分获2014年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访问学者”和“博士后”项目支持。自2011年至今,我所已有11位科研人员获得过国家及中科院公派留学计划项目资助。

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培养和造就国际化人才、提高我院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院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科

院重新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公派留学管理办法》(科发人教字〔2012〕151号),明确了不同项目的基本条件、留学期限、资助经费等。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系指由中国政府提供全额资助或由中国政府与有关

国(境)外机构签订的涉及留学方面的合作协议(项目)所提供的资助,列入国家公派留学计划的留学人员。院公派留学人员系指由中国科学院提供全额资助或由中国科学院与有关国(境)外机构签订的涉及留学方面合作协议(项目)提供的资助,列入中国科学院公派留学计划的留学人员。院公派留学计划重点支持优先发展学科领域、重大任务及大科学工程急需的群体队伍的培养,重点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科研机构,并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有关研究机构适当倾斜,鼓励博采众国之长,充分利用原有科技合作渠道,积极拓宽派往国家和地区范围,加大向欧洲以及其他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派出。

LMFS实验室供稿

宋宏伟研究员应乐嘉陵院士的邀请访问绵阳中国空气动力

研究与发展中心

2014年4月20日~21日,宋宏伟研究员应乐嘉陵院士的邀请访问绵阳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9基地)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重点实验室。并应邀做了题为“主动冷却燃烧室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制备方法研究”的报告。乐嘉陵院士、白菡尘主任及实验室三十余位研究人员出席了报告会,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LMFS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供稿 王淑云高级实验师参加第24届国际海洋和极地工程会议

2014年6月15~20日,王淑云高级实验师参加了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24届国际海洋和极地工程会议,在前沿能源专题做了题为“Laboratory study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drate sediment samples”的分组报告,并同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从事天然气水合物和土力学研究的专家们讨论和交流研究成果。此次会议是由国际海岸和极地工程协会主办、28个国际协会和组织赞助的年度国际会议,有来自48个国家的650篇文章被收录在会议文集中。

LMFS土力学课题组供稿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彭赐灯院士来我所交流访问

2014年6月6日,应李世海研究员邀请,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彭赐灯先生来我所交流访问。彭院

士曾就职于美国煤炭双子城研究中心,现任教于西弗吉尼亚大学采矿工程系。1998年被任命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煤炭与能源研究署主任,亲自参与并指导了100多项政府与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独著或合著)4套采矿工程教科书,发表330篇论文,先后获得11项国家和国际奖章,在采矿学科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此次来访,彭赐灯院士做了题为“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e friction and W/H ratio on violence of coal specimen failure – a comparison between a bump and non-bump prone coals”的报告,介绍了美国几个典型的大型矿难,并分析了矿井事故的原因,分享了他近期在煤岩破坏实验中的最新进展。LMFS实验室30余名师生认真听取了此次报告,并针对煤矿安全等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李世海研究员也向彭赐灯院士介绍了工程地质力学及应用课题组近年来在地质体力学和计算力学领域的一些工作,得到彭院士的高度肯定,并表示期望与课题组在矿山安全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LMFS工程地质力学及应用课题组供稿

长江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石根华教授来我所交流并做报告

2014年4月23日,应李世海研究员邀请,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著名数学力学家石根华先生来我所交流访问。石根华教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攻代数拓扑学;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他成功研究出《最少不动点数和尼尔生数》和《恒同映射类的最少不动点数》,被国际评论为“石氏类型空间”和“石根华条件”。留学美国后,石根华创立了《关键块体理论》和《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的理论和方法。随后,他提出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数值流形”概念及其可行性,完成了被誉为“21世纪的新一代方法”。2002年石根华教授受聘于长江科学院,并任长江科学院非连续变形分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12年入选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同时,他在岩石力学计算方法方面的成就与卓越贡献也被编入“剑桥世界杰出华人荣誉史册”。此次来访,石根华教授做了题为“Modern mathematics and discontinuous mechanics”的报告,回顾了自己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经历,从理念和哲学的高度阐释了他对数学、非连续介质力学、计算力学及应用科学的理解。李世海研究员团队也向石根华教授系统介绍了课题组在地质体力学及连续非连续计算方法上的研究成果。双方将进一步在计算力学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连续非连续统一计算方法的发展。

LMFS工程地质力学及应用课题组供稿

研究生张健、陈苑盈、于娴娴获2014年度郭永怀奖学金

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奖学金是为了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事

业献身的精神,激励研究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发现和奖励优秀

年轻人才,特设立的奖学金。

按照郭永怀奖学金的有关规定,经所评审委员会评审,所长办公会通过,2014年度我室获得郭永怀一等奖学金1名:张健(导师:吴应湘研究员,许晶禹副研究员)2009级硕博连读生。郭永怀二等奖学金2名:陈苑盈(导师:刘青泉研究员)2011级硕士研究生;于娴娴(导师:黄晨光研究员)2010级硕博连读生。

LMFS实验室供稿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结构水动力载荷

及其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顺利通过结题审查

2014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结构水动力载荷及其动力学响应特征研究”在北京通过结题审查。

该项目针对水中高速航行体和水中悬浮隧道两类典型水中结构,以突破流固耦合分析技术、揭示水体运动与结构相互作用耦合机理为目标,部署了“高速航行体水动力载荷机理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和“水中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分析”两个研究课题,由我所的黄晨光研究员与洪友士研究员分别承担。通过全体参研人员4年多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该项目在复杂的水动力载荷(非定常空化流、非线性波流作用力)分析技术、流固耦合理论和方法、工程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强度/寿命评估等科学前沿问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支撑了相关工程系统设计方法、可靠性和综合指标的科学、理性提升,并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型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造就了一支从事复杂水动力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LMFS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供稿

“高速列车气动优化设计及评估”课题圆满完成

2014年6月7日,由科技部和原铁道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的重大项目“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在青岛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是我国近年来组织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成果最为明显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CRH380系列已经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的主力装备,安全运营里程已超过4亿公里。

该项目共设置了10个课题,包含了高速列车及其相关的牵引供电、运行控制和组织运输组织等系统的核心与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装备研制。其中,我所由杨国伟研究员牵头,多课题组联合承担了“高

速列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及评估技术”课题研究,通过全体参研人员5年多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课题主要进展包括:

一、CRH380系列气动定型设计

气动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气动噪声与速度6次方成正比,对于时速350公里运行的高速列车,气动阻力占总阻力的85%以上,气动噪声成为主要噪声源。针对CRH380A研制,完成了多种头型方案无横风和不同强度横风运行场景下的气动性能和气动噪声评估;完成了单车隧道通过、明线及隧道会车场景的压力波分析。通过综合性能比较,筛选出5种性能优良的高速列车头型方案,进行风洞实验,最终确定了CRH380A的头型方案。通过近几年运营检验,CRH380A高速列车气动性能优良,被国际相关组织评为世界上目前设计最好的十种高速列车之首,已成为我国高端制造装备的名片。针对CRH380B研制,在分析原型车CRH3的气动阻力源的基础上,完成了风挡、空调整流罩、裙板、受电弓整流罩等结构部件的多方案气动性能比较,确定了改进方案并通过了风洞实验验证,线路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CRH380B型高速列车总阻力相对于原型车CRH3,总阻力减小8%左右。

二、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实验平台建设

目前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只能在低速航空风洞进行实验,存在来流速度偏低,难以模拟地面效应,不能模拟明线交会、隧道通过和隧道会车等运行场景的缺点,需要发展大型双向动模型空气动力学实验平台。基于我所在激波风洞建设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利用高压空气驱动高速列车模型平台建设思路,通过近3年的动模型加速、减速的原理性多方案验证,确定了动模型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年底

建成了最高实验速度500公里/小时、缩比1:8、双向运行的大型动模型实验平台。该动模型实验平台为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和我国未来高速列车研制奠定了基础。

我所通过参与联合行动计划,发展了分析手段,建立了实验平台,积累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和研究经验,与高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一支从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图1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平台

LMFS流固耦合与数值计算课题组供稿 高速结构冲击实验平台建成

我室在怀柔园区建成了高速结构冲击实验平台。结构冲击实验平台采用气压加载,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活塞通过绳子与车体连接,对车体进行加载,车体通过轴承在滑道上滑动,当气压降低到一定水平时,车体与绳子发生脱钩,车体继续依靠惯性保持匀速运动。最终车体以一定速度与端部的薄壁圆筒吸能装置发生碰撞。车道长度为200m,车体质量可为30kg~3000kg,碰撞速度为5m/s~100m/s。平台可以提供1MJ的动能。平台采用高速摄影获取结构件变形信息,并辅助以DIC技术分析结构动态变形过程。同时,采用多点力传感器捕获

碰撞力分布,为研究非对称碰撞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测试手段。利用该平台可开展大型结构冲击吸能行为研究,结构非对称碰撞行为研究,大尺度胞元泡沫、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等。近期,采用标准的圆柱壳结构对平台的加载能力及测试环境进行的标定实验。下图为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

图1碰撞过程压溃力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比较

图2碰撞过程塑性铰形成细节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比较

LMFS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供稿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

装备”召开2014年上半年成果汇报会

2014年6月20日,LMFS海洋环境与工程应用课题组李勇副研究员参加了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子项目“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2014年上半年成果汇报会,做了“组合式海底地震仪(GOBS)力学性能物理模拟装置研制”的研究进展报告,对课题上半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课题首先对搭建的物理模拟装置进行了系统调试,调试完成后对物理模拟装置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校测,水洞和水槽流速与电机变频器频率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然后按照GOBS实际设计图纸等比缩小加工了实验所需的物理模型,利用所购置的PIV测量系统,针对单个以及一串多个GOBS模型展开了一系列不同来流条件下的物理模型实验,初步获得了GOBS模型入水及下落过程中的姿态和轨迹。以上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LMFS海洋环境与工程应用课题组供稿

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

关键技术”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页岩气评价参数

体系及选区选层评价”正式启动

2014年4月19-21日,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启动暨2014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该项目聚焦于微尺度孔隙页岩,以查明储气量和可开采量为目标,为页岩气专项提供理论基础。LMFS海洋环境与工程应用课题组承担了“毫-微-纳尺度孔隙介质内甲烷输运规律研究”子课题。会议

明确了专项产出目标、任务分解及各项目2014年度工作计划,会上负责人签署了子课题承诺书及相应任务书,专项参与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

2014年4月,中国地质调查局“页岩气评价参数体系及选区选层评价”工作项目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LMFS海洋环境与工程应用课题组承担其中的“页岩纳米孔喉内甲烷吸附、解吸附模拟研究”专题。该专题计划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壁面成分、温度、压力条件下纳米喉道内甲烷的吸附、解吸附特征,是页岩气储量评价和可采性评估的基础性工作。

LMFS海洋环境与工程应用课题组供稿 西藏如美水电站重大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为了完成西藏如美水电站工程滑坡与泥石流风险评估工作,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简称贵阳院)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联合奥地利维也纳工程咨询公司(简称VCE)成立国际合作联盟,进行合作研究。

贵阳院、力学所和奥地利三方合作的“藏区高原滑坡与泥石流风险评价及治理技术研究”(总经费1230万)工作大纲确定。该项目2014年6月正式启动,计划2016年6月完成。共分为7个工作包: (1)WP1遥感探测与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工作包;

(2)WP2碎裂卸荷岩体地应力特征和地质特性工作包;

(3)WP3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分析软件开发工作包;

(4)WP4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工作包;

(5)WP5边坡及泥石流治理技术工作包;

(6)WP6涌浪分析与小区域暴雨洪水水文工作包;

(7)WP7泥石流特性研究。

力学所承担其中WP3、WP4、WP6三个工作包,负责与奥地利方的沟通和成果消化应用,并协助贵阳院进行总体工作的管理。力学所总体和WP3、WP4由吴梦喜高工负责,WP6由刘青泉研究员负责。

经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于西部高原地区的滑坡、泥石流风险研究和评估体系,尚不健全。本课题拟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滑坡与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并针对如美水电站库区堆积体、坝址区碎裂卸荷岩体高边坡及绒曲泥石流沟开展工程地质特性、物理力学参数、变形失稳机制、有限元计算分析等研究,建立一套适应如美水电站工程的滑坡与泥石流风险评估模型,解决如美水电站工程实际问题,并通过技术总结和提炼,形成一套适合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滑坡与泥石流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可应用于类似工程中,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 如美坝上游7km容松堆积体 图2 小湾水电站库区“7.20”滑坡体

图3 贵州省关岭县“6.28”滑坡体 图4 水布垭库区大堰塘“6.15”滑坡体

图5 枢纽区碎裂缷荷岩体边坡

图6 绒曲沟流域图

图7 绒曲沟照片

LMFS流域水环境课题组供稿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厂车体碰撞吸能行为研究项目合作正式

启动

随着我国铁路网络不断发展以及动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个机车厂的重视。力学所与四方机车厂就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合作:

(1)车体用铝合金材料、碳钢材料动态本构参数与失效参数实验研究;

(2)车体铝合金焊缝材料各项异性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3)典型结构件高速碰撞实验及数值仿真研究

上述研究内容的开展将为车体碰撞行为及典型碰撞工况的复现奠定理论基础及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参数。

图1典型铝合金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参数拟合

LMFS冲击与耦合效应课题组供稿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 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s in Fluid Solid Coupling Systems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季报 2019年第1期(总第17期) 目录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2)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召开2019年室务会 (3) 中国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学分会飞行载荷专业工作会在扬州召开 (6) 圆柱阵列波浪力幅值的波动现象和预报公式 (8) 轻质金属点阵圆柱壳结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9) 力学所提出一种大幅提升3D打印点阵结构力学性能的新方法 (11) 雾化稠油掺稀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12)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4) 油气水多相流量计研究进展 (15) 空化致板间液滴界面稳定性研究获得多个奖项 (16) 空泡与柔性膜的流固耦合研究获得2019度中国力学大会优秀墙报奖. 18

中科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7月15日,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行14人莅临中科院力学所,对依托力学所建设的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组长顾逸东院士主持了评估会议并宣布了现场评估的议程安排。力学所所长秦伟,党委书记、副所长刘桂菊,副所长魏宇杰,副所长尹明及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主任参加会议。 实验室主任黄晨光做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围绕发展定位与研究方向、科研任务与代表性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向专家组汇报了评估期内的发展成果和工作成效。杨国伟研究员、王展研究员分别做“高速列车气动设计与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和“极端海洋环境及其与工程结构的流固耦合理论”代表性成果报告。专家组肯定了实验室取得的成绩以及工作亮点,并就汇报和自评估报告中的存疑事项进行了交流。 现场评估专家组还查看了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平台、海洋流固土耦合实验室、多相流体力学实验室、冲击与耦合效应实验室的科研仪器建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共享等情况,同时,参观了实验室的展板窗口。在此基础上,专家组召开会议,根据现场考核情况对实验室进行打分,并初步形成了评估意见。 经过努力,实验室顺利完成了此次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并在评估中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最终取得良好的评估成绩。 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的背景下,实验室将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供稿)

流固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1-3559(2004)02-0123-04 收稿日期:2003-12-03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资助项目(012050107);山 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 2002F19) 作者简介:郭术义(1971-),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机械工 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流固耦合应用研究进展 郭术义,陈举华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摘 要:流固耦合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学科的典型应用进展情况,总结了各种研究中的典型方程、数值解法,展望了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关键词: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展望中图分类号:O35112;O34717 文献标识码:A 流固耦合力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力学边缘分支, 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二者相互交叉而生成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变形或运动对流场的影响。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固体在流体动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或运动,而固体的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到流场,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总体上,流固耦合问题按耦合机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的特征是流固耦合作用仅仅发生在流、固两相交界面上,在方程上耦合是由两相耦合面的平衡及协调关系引入的;另一类的特征是流、固两相部分或全部重叠在一起,耦合效用通过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来实现。本文就流固耦合问题的两大分类中三种基本情况进行了讨论。 1 流固耦合典型应用 流固耦合作用的研究在航空、航天、水利、建筑、石油、化工、海洋以及生物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液体晃动对火箭飞行稳定性的影响,大型贮液管在地震激励作用下产生的流固耦合作用,液体湍振对输液管道的影响。本文就如下三个大方面进行了总结。1.1 输流管道流固耦合 流体引起输流管道振动的研究最初来源于横跨 阿拉伯输油管道振动的分析[1]。管道在众多的工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作用极其重要。但是,在管道 内流体流动状态的微弱变化往往引起在工作过程中的湍振现象,诱发流体、管道之间的耦合振动,动力学行为相当复杂。这使得人们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Paidoussis M P [2]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输流管道的振动问题之所以能引起学者的兴趣,除因为该问题的广泛工业背景和现实意义之外,还因为输流管道虽然是最简单的流固耦合系统,但它却涉及了流固耦合的大多数问题,并且它的物理模型简单,系统比较容易实现,因而便于理论与试验的相互协同。 考虑因素侧重面的不同,输液管道非线性运动方程有几种类型[3-5],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它们的基本假设都是:流体无粘且不可压;管道作为梁模型来处理;管道只是在平面内振动。尽管输流管道的非线性动力问题受到50多年极为广泛的研究,但至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文[6]建立的4个独立变量(轴向位移、横向位移、流速和压力)的全耦合模型(耦合形式包含摩擦耦合、P oiss on 耦合、结合部耦合以及管道轴向和横向运动的耦合)在众多的非线性分析模型中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模型。 m ¨u +m f [ υf (1+u ′)+2υf u ′+υ2 f u ″+ ωυ′f ]+ P (υf + u )/c 2F -[(1-2υ)P (1+u ′)]′+4f ρf ρ′?υ2f /DK -gm f (1-2υ)(1+u ′)ω′-EI (7ω″ω +ω′ ω )-E A p (2u ″+6u ′u ″+2ω′ω″ )/2=0(1)m ¨ω+m f [ υf (1+ω′)+2υf ω′+υ2f u ″+ω″υ2 f ]+ P (υf + ω)/c 2F -[(1-2υ)P ω′]′-gm +EI ω″″-EI (u ′ω′+6u ″ω +4u ′ω ′)-E A p (u ″ω′+u ′ω″ )=0(2) P /c 2F +m f [(1-2υ)( u +υf )u ″- u ′+υ′f ]-m f (1-2υ)( u ′+u ′ u ′+ω′ ω′ )=0(3)P ′+m f (¨u + υf )+m f ¨ωω′+gm f ω′+Df ρf υ2 f /2=0 (4)随着对输流管道问题研究的深入,各种不同的 分析计算方法也相继被提出。其中有限元法(FE M ) 第18卷第2期2004年6月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F J I NAN UNI VERSITY (Sci.&T ech 1) V ol.18 N o.2 Jun.2004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操作手册2

采集系统终端管理操作手册 1.远程调试 1.1业务描述 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获取终端调试工单,根据调试工单内容,配合现场完成终端调试工作。 1.2操作说明 点击【基本应用】->【终端管理】->【远程调试】进入远程调试页面。 通过该功能可实现按单位、工单编号、用户类型、工单起始日期、调试结果等查询条件查询终端调试工单信息。如下图所示: 点击查询结果超链接,进入终端调试结果明细页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触发调试按钮,进行终端调试页面,如下图所示: 增加了调试结果记录功能,记录终端进行那几步调试;如下图所示: 成的工单进行归档。

2终端参数设置 2.1业务描述 对终端设置终端配置参数、控制参数、限值参数等,设置的参数如下:

注意:此功能页面只支持09或13规约终端进行参数设置,对于04或山东规约终端任然在终端调试功能功能菜单下操作,与在运系统业务一致。

2.2操作说明 点击【基本应用】->【终端管理】->【参数管理】->【终端参数设置】进入 终端参数设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保存召测结果】按钮为将右侧的召测值保存到数据库; 【保存】按钮为将左侧的维护值保存到数据库; 【保存并下发】按钮为将左侧的维护值保存到数据库并下发到终端;

【按默认值下发】按钮为直接将数据库中终端的参数值直接下发到终端。 3软件升级 3.1软件版本管理 3.1.1终端版本召测 3.1.1.1业务描述 对升级程序版本进行管理;上传检测通过的厂家终端升级文件,对其升级目的、支持的原版本文件、升级后的新版本文件进行管理。 3.1.1.2操作说明 点击【基本应用】->【终端管理】->【软件升级】->【软件版本管理】页面,可通过单位、终端类型、终端规约等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如下图所示:

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用 户 手 册 深圳市东深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四月

1系统概述 1.1系统简介 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是在整合了风雨遥测系统、自动化系统等系统和数据的基础上,从水利管理和三防指挥的整体功能出发,结合水利、三防实际业务特点,在结合信息分析和会商决策等系统来辅助领导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综合系统。 1.2系统主要功能 1.3系统整体布局 系统整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1)窗口顶部是系统名称标记和各子系统的名称标记; (2)界面左侧是各子系统的模块显示区; (3)系统界面中间大部区域是地图操作区域,主要展示地图数据、实时信息和一些重要的业务数据,其上部为GIS工具栏,可自动隐藏,界面下侧有两个小按钮,是预警信息和实时险情的提示框; (4)界面右侧部分为地图数据操作框,主要涉及对地图元素的查询、动态增删查改和统计等功能; 2实时信息监视子系统 2.1概述 实时信息监视子系统主要是向用户提供实时汛情、工情自动监视等服务,以完全自动、直观醒目的方式向值班人员提供单点和区域的实时汛情、各类工情实时运行情况。目的是

建立一个自动、及时、全面的实时数据监视系统,并能对监视对象做更进一步的查询。 2.2页面布局 2.2.1系统菜单栏 主要包括水情监视、三防雨情、气象局雨情、风情信息、视频信息、工情信息、卫星云图和热带气旋,如下图所示: 2.2.2模块菜单栏 显示实时信息监视系统的主要模块名称,各模块的功能通过点击菜单栏进行操作。 2.2.3地图显示栏 显示项目地各类水利工程的地图,各项实时信息和操作均可以通过地图操作;

ANSYS流固耦合计算实例

ANSYS流固耦合计算实例 Oscillating Plate with Two-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troduction This tutorial includes: , Features ,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to Solve , Setting up the Solid Physics in Simulation (ANSYS Workbench) , Setting up the Fluid Physics and ANSYS Multi-field Settings in ANSYS CFX-Pre , Obtaining a Solution using ANSYS CFX-Solver Manager , Viewing Results in ANSYS CFX-Post If this is the first tutorial you are working with, it is important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topics before beginning: , Setting the Working Directory , Changing the Display Colors Unless you plan on running a session file, you should copy the sample files used in this tutorial from the installation folder for your software (/examples/) to your working directory. This prevents you from overwriting source files provided with your installation. If you plan to use a session file, please refer to Playing a Session File. Sample files referenced by this tutorial include:

流固耦合概述及应用研究进展

流固耦合概述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 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生成的一门力学分支。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交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交互作用(fluid.solid interaction):变形固体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而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场,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总体上 , 流固耦合问题按耦合机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的特征是流固耦合作用仅仅发生在流、固两相交界面上 ,在方程上耦合是由两相耦合面的平衡及协调关系引入的;另一类的特征是流、固两相部分或全部重叠在一起 ,耦合效用通过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来实现。 1 流固耦合概述 1.1引言 历史上,人们对流固耦合现象的早期认识源于飞机工程中的气动弹性问题。Wright兄弟和其它航空先驱者都曾遇到过气动弹性问题。直到1939年二战前夕,由于飞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出现的飞机气动弹性问题的需要,有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气动弹性力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力学分支。如果将与飞机颤振密切相关的气动弹性研究作为流固耦合的第一次高潮的话,则与风激振动及化工容器密切相关的研究可作为流固耦合研究的第二次高潮。 事实上,从美国ASME应用力学部召开的历次流固耦合研讨会上可以看出,流固耦合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空中爆炸及响应,噪声相互作用问题,气动弹性,水弹性问题,充液结构内的爆炸分析,管道中的水锤效应,充液容器的晃动及毛细流中血细胞的变形,沉浸结构的瞬态运动,流固相互冲击,板的颤振及流体引起的振动,圆柱由于热交换引起支持附件松动的非线性流固耦合系统,声音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涡流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机械工程中的机械气动弹性问题等等。 1.2流固耦合力学定义和特点 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生成的--I'l力学分支。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交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交互作用(fluid-solid interaction).变形固体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而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场,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将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形形色色的流固耦合现象。流固耦合问题可由其耦合方程来定义,这组方程的定义域同时有流体域与固体域,而未知变量含有描述流体现象的变量及描述固体现象的变量,一般而言,具有以下两点特征: a)流体域或固体域均不可能单独地求解; b)无法显式地消去描述流体运动的独立变量或描述固体运动的独立变量。 1.3流固耦合力学涉及领域及分类 流固耦合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工程实际中所涉及到的流固耦合问题,

用友e-HR系统操作手册_人员信息管理

用友E-HR系统 人员信息管理操作手册 二 九年七月

目录 第1章产品地图 (3) 1.1功能概述 (3) 1.2产品地图 (3) 第2章集团帐套节点功能及操作 (4) 2.1参数设置 (4) 第3章公司帐套节点功能及操作 (5) 3.1人事报表设置 (5) 3.2人员信息采集 (8) 3.3人员信息维护 (14) 3.4黑名单管理 (16) 3.5花名册 (18) 3.6统计分析 (19) 第4章常见问题 (23) 4.1人员信息[采集]与[维护]的区别 (23) 4.2人员顺序排列问题 (23) 4.2.1[采集]和[维护]主界面中的排序 (23) 4.2.2非业务子集记录的排序 (23) 4.4人员引用问题 (24) 4.3最高学历问题 (27)

第1章产品地图 1.1 功能概述 提供标准、灵活的人事信息管理功能,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自定义人事信息项目,并支持灵活定义信息代码。实现集团下在职员工、解聘员工、离退员工等的人事信息集中管理,可随时跟踪在职员工、解聘员工、离退员工人事信息的变化情况,对员工的各类经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以及从进入企业到离职全过程的历史记录,包括任职变化、奖惩情况等进行跟踪管理。可根据企业需要,提供各种人事卡片和花名册。可设置一致的统计口径,提供方便的人事信息统计和分析。可以自动提示员工生日、试用转正、合同期满等预警信息。 1.2 产品地图 图例:

表示业务处理的先后关系或者说是流程; 表示业务处理引起的数据变化; 第2章集团帐套节点功能及操作 2.1参数设置 业务说明: 在人员信息管理中的参数为集团级参数设置。 适用角色:集团人事业务管理员 节点路径:【人力资源】->【人员信息管理】->【基础设置】->【参数设置】 注意事项: 参数名称:人员编码是否集团唯一 关键点:此参数对集团内人员编码是否唯一进行控制。选择:人员编码全集团唯一,出现重复的人员编码时,系统会自动提示;不选:人员编码公司内唯一,在公司内出现重复的人员编码时,系统会自动提示。 操作步骤:通过“√”:选择或不选人员编码是否集团唯一。 参数名称:人员编码产生方式 关键点:此参数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采集”中人员编码的生成方式起作用。选择手工输入:若用户增加人员,人员编码由用户手工输入;选择自动生成:若用户增加人员,系统根据客户化下单据号管理节点中定义的人员编码规则,自动生成人员编码,用户可在此基础上再次修改。 操作步骤:下拉选择框选择手工输入或自动生成。 参数名称:人员最大显示行数 关键点:此参数对人员信息采集、人员信息维护、信息卡片、花名册节点中页面最大所显示的行数进行控制,可根据用户设置,显示查询时的最大记录数,目前该显示行数的设置范围为1——99999。 操作步骤:手工录入人员最大显示行数。

ansys workbench 流固耦合计算实例

Oscillating Plate with Two-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troduction This tutorial includes: ?Features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to Solve ?Setting up the Solid Physics in Simulation (ANSYS Workbench) ?Setting up the Fluid Physics and ANSYS Multi-field Settings in ANSYS CFX-Pre ?Obtaining a Solution using ANSYS CFX-Solver Manager ?Viewing Results in ANSYS CFX-Post If this is the first tutorial you are working with, it is important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topics before beginning: ?Setting the Working Directory ?Changing the Display Colors Unless you plan on running a session file, you should copy the sample files used in this tutorial from the installation folder for your software (/examples/) to your working directory. This prevents you from overwriting source files provided with your installation. If you plan to use a session file, please refer to Playing a Session File. Sample files referenced by this tutorial include: ?OscillatingPlate.pre ?OscillatingPlate.agdb ?OscillatingPlate.gtm ?OscillatingPlate.inp 1.Features This tutorial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of ANSYS CFX.

流固耦合

流固耦合定义:它是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流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形固体在流体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和大小,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将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形形色色的流固耦合现象。 (一)流固耦合动力学:求解方法与基本理论---张阿漫,戴绍仕 ●有限元法 ●边界元法 ●SPH法与谱单元法 ●瞬态载荷作用下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小尺度物体的流固耦合振动 ●水下气泡与边界的耦合效应 按耦合机理分两大类: 1 耦合作用只发生在两相交界面---界面耦合(场间不相互重叠与渗透),耦合作用通过界面力(包括多相流的相间作用力等)起作用。它的计算只要满足耦合界面力平衡,界面相容就可以了(其耦合效应是通过在方程中引入两相耦合面边界条件的平衡及协调关系来实现的)。如气动弹性,水动弹性等。 按照两相间相对运动的大小及相互作用分为三类: (1)流体和固体结构之间有大的相对运动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飞机机翼颤振和 悬索桥振荡中存在的气固相互作用问题,一般习惯称为气动弹性力学问题" (2)具有流体有限位移的短期问题"这类问题由引起位形变化的流体中的爆炸或 冲击引起"其特点是:我们极其关心的相互作用是在瞬间完成的,总位移是有限的,但 流体的压缩性是十分重要的" (3)具有流体有限位移的长期问题"如近海结构对波或地震的响应!噪声振动的 响应!充液容器的液固耦合振动!船水响应等都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对这类问题, 主要关心的是耦合系统对外加动力荷载的动态响应" 2 两域部分或全部重叠在一起,难以明显的分开,使描述物理现象的方程,特别是本构方程需要针对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其耦合效应应通过建立与不同单相介质的本构方程等微分方程来体现。 按耦合求解方法分两大类: 1 直接耦合求解:直接耦合是在一个求解器中同时求解不同物理场的所有变量,需要针对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本构方程,其耦合效应通过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来体现。 2 间接耦合求解:而间接耦合不需要重写本构方程,仅只利用当前比较成熟的单物理场求解器求解各自相域,并实现不同的物理场之间的信息交换。 范例(一个经典的间接耦合求解范例步骤):利用CFX 进行全三维非定常粘性数值模拟,利用ANSYS 进行结构瞬态动力分析,其耦合面数据交换以MFX-ANSYS/CFX为平台,在每个物理时间步上进行耦合迭代,各自收敛后再瞬态向前推进,结构变形引起的流场网格位移由CFX内部的动网格技术来处理,整个耦合过程充分考虑了流场的三维非定常性和结构响应的瞬态变化。https://www.doczj.com/doc/132115080.html,/s/blog_6817db3a0100ju4s.html) 迭代求解,也就是在流场,结构上分别求解,在各个时间步之间耦合迭代,收敛后再向前推进.好

(完整版)5流固耦合

第五章 轴流泵的流固耦合 5-1 流固耦合概论 流固耦合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流‐固单向耦合,一类是流‐固双向耦合。单向耦合 应用于流场对固体作用后,固体变形不大,即流场的边界形貌改变很小,不影响流场分布的, 可以使用流固单向耦合。先计算出流场分布,然后将其中的关键参数作为载荷加载到固体结 构上。典型应用比如小型飞机按刚性体设计的机翼,机翼有明显的应力受载,但是形变很小, 对绕流不产生影响。当固体结构变形比较大,导致流场的边界形貌发生改变后,流场分布会 有明显变化时,单向耦合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考虑固体变形对流场的影响,即双向耦 合。比如大型客机的机翼,上下跳动量可以达到5 米,以及一切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都是 因为两者相互影响产生的。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进行流固双向耦合计算。下面简单 介绍其理论基础。 连续流体介质运动是由经典力学和动力学控制的,在固定产考坐标系下,它们可以被表 达为质量、动量守恒形式: ()0v t ρρ?+??=? (1) ()B v vv f t ρρτ?+??-=? (2) 式中,ρ为流体密度;v 为速度向量;B f 流体介质的体力向量;τ为应力张量;在旋 转的参考坐标系下,控制方程变为: ()0r v v t ρρ?+??=? (3) (-)+B r r c v v v f f t ρρτ?+??=? (4) 形式和固定坐标系下基本相同,只是速度变成了相对速度,另外就是增加了附加力项 c f 。 固体有限元动力控制方程为: []{}[]{}{}...[]{}M u C u K u F ++= (5) 式中,[]M ,[]C ,[]K 分别是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刚度矩阵,{}F 为载荷矩阵。 流固耦合遵循最基本的守恒原则,所以在流固耦合交界面处,应满足流体与固体应力、 位移、热流量、温度等变量的相等或守恒,即满足如下四方程: f f s s n n ττ?=? (6) f s d d = (7) f s q q = (8) f s T T = (9) 5-2 单向流固耦合

旅馆业旅馆前台信息采集系统用户手册

旅馆业旅馆前台信息采集系统 用户手册 新疆航天信息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三月

目录 1.1系统简介 (3) 1.2硬件环境 (3) 1.3软件环境 (3) 2.系统安装 (4) 2.1系统访问 (4) 2.2系统登录 (4) 2.3系统A CTIVE X控件安装 (5) 3.系统功能 (7) 3.1用户界面介绍 (7) 3.1.1用户信息区 (7) 3.1.2旅客信息录入区 (9) 3.1.3系统功能按钮 (9) 3.1.4图像处理区 (10) 3.1.5旅客信息区 (11) 3.2旅客信息登记操作 (11) 3.2.1境内旅客持二代身份证入住 (12) 3.2.2境内旅客持其他有效证件登记入住 (12) 3.2.3境外旅客入住 (15) 3.2.4境内外旅客团体入住 (17) 3.2.5常住旅客 (20) 3.2.6旅客信息修改 (20) 3.2.7旅客信息删除 (20) 3.2.8旅客换房 (20) 3.2.9退房和团体退房 (21) 3.2.10取消退房 (22) 3.2.11旅客详细信息打印 (22) 3.2.12旅客信息导出 (23)

3.2.13贵重物品 (23) 3.2.14访客登记 (25) 3.3从业人员管理 (26) 3.3.1从业人员增加 (26) 3.3.2从业人员修改 (27) 3.3.3从业人员注销 (27) 3.3.4从业人员查询 (28) 3.4旅馆监督检查 (28) 3.4.1旅馆检查增加 (28) 3.4.2旅馆检查修改 (29) 3.4.3旅馆检查查询 (30) 3.5高级操作及功能 (30) 3.5.1消息查看 (30) 3.5.2简单查询 (31) 3.5.3统计 (34) 3.5.4问题答疑 (34) 3.5.5帮助 (35) 4.问题解答 (35)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设计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熟练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 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大约在60年代后期,国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产品进入市场,此阶段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业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型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于一 体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是这一类的 典型代表。这种接口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把相应的接口卡装在专用的机箱内,然后 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第二类系统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这两种系统中,如果采集测试 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在添加的专业的机箱里即可完成 硬件平台中建,如果采集测试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再 添加到专用的机箱即可完成硬件平台重建,显然,这种系统比专用系统灵活得多。20 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使系统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 理能力大大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 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DAS)。目前有的DAS产品精度已达16位,采集速度每秒达到几十万次以上。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式结构,根据不 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该阶段并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高速,模块化和即插即用方 向发展,典型系统有VXI总线系统,PCI,PXI总线系统等,数据位以达到32位总线宽度,采用频率可以达到100MSps。由于采用了高密度,屏蔽型,针孔式的连接器和卡 式模块,可以充分保证其隐定性急可靠性,但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它在自动化领域取 得了成功的应用。 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靠性不断提高。 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由于采用RS485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由于目前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车间层的局域网和底层 的设备网已经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把多台数据采集设备联在一起,以 实现生产环节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完整版)流固耦合教学

1、打开ANSYS Workbench, 拖动各模块到空白区,并照此连接各模块。 2 2、打开第一个模块当中的Geometry,建立几何模型: (1)在XY Plane内建立Ship Shell 船长:0.4、船宽:0.14、型深0.11 将第一个Solid重命名为Ship Solid 在Concept中选择Surfaces From Faces,选中模型的六个面,然后Apply、Generate。 重命名第二个Ship Solid为Ship Shell 右击Ship Solid, 选择Hide Body,显示Ship Shell, 然后对Ship Shell执行同样操作(即隐去)

(2)在YZ Plane内建立液舱 单击(New Plane),选择YZ plane,,Apply一下 将YZ Plane 向X正方(图中为法向,即Z)向偏移0.02m Generate一下,然后Show body 一下Ship Solid 与Ship Shell 可以看到YZ Plane已平移到Body内了 再将Ship Solid 与Ship Shell 都Hide,选择Plane 4,调为正视,Generate一下 新建一个Sketch:单击,显示,在此Sketch中建立液舱模型草图

单击约束(Constrains),将草图中的“水平线”调整为水平,“垂直线”调整为垂直: 事实上仅用Horizontal(水平)和Vertical(垂直)就OK了。以水平约束为例,先单击Horizontal,再依次单击草图中的水平线段。调整后如下图所示: 定义尺寸: 左下角空缺的部分是预留贴“应变片”的部分,需要单独建模 单击Extrude(拉伸),设置Operation(下拉列表中改选为Add Frozen)与拉伸尺寸(0.1m): 然后Generate一下

流固耦合

关键词流固耦合; 气动弹性; 水动弹性; 非线性动力学; 计算力学 1 定义和特点 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生成的一门力学分支. 顾名思义, 它是研究 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二者交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流 固耦合力学的重要特征是两相介质之间的交互作用(f lu id2so lidin teract ion) : 变形固体在流体 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 而变形或运动又反过来影响流场, 从而改变流体载荷的分布 和大小. 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将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形形色色的流固耦合现象. 流固耦合问题可由其耦合方程来定义[ 1 ]. 这组方程的定义域同时有流体域与固体域, 而未 知变量含有描述流体现象的变量及描述固体现象的变量, 一般而言, 具有以下两点特征: a) 流体域或固体域均不可能单独地求解; b) 无法显式地消去描述流体运动的独立变量或描述固体运动的独立变量. 从总体上来看, 流固耦合问题按其耦合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问题的特征是两相 域部分或全部重叠在一起, 难以明显地分开, 使描述物理现象的方程, 特别是本构方程需要 针对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 其耦合效应通过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而体现. 图1给出的渗流问 题是这类问题的典型例子, 描述其现象的微分方程如下[ 2 ]: 其中, y表示梯度算子, u 表示土壤骨架的位移矢量, p 为渗流压力, R 是应力张量(用矢量式) , L 是相应于应变的微分算子, D 是弹性矩阵, b 是体力矢量, k 是渗透率, K f 是流体的体积模量, n 是空隙率, m = [1, 1, 1, 0, 0, 0 ]T . 这里, 由于耦合效应, 固体的本构关系中出现了压力项.

流固耦合文献总结

小论文拟采用DP模型,在应力较高的土体中,比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更精确。设定DP模型需要输入3个特殊参数,粘聚力,内摩擦角,膨胀角,其中的膨胀角是用来控制体积膨胀的大小的。在岩土工程中,一般密实的砂土和超强固结土在发生剪切的时候会出现体积膨胀,因为颗粒重新排列了;而一般的砂土或者正常固结的土体,只会发生剪缩。在使用DP模型的时候,对于一般的土,膨胀角设置为0度比较符合实际。渗流耦合分析拟采用的边界条件是全地基边界,即把要分析的模型所有的区域看成是一个封闭的整体。在计算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考虑基坑空间效应,建立三维实体模型,不仅考虑施工降水耦合,也考虑施工间歇变形耦合。最终通过支护结构桩和锚杆的变形以及基坑的变形,得出以下两条结论:(1)采用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计算的基坑工程变形形态符合实际情况,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增加,基坑变形规律也符合实际情况。(2)渗流应力耦合情况下基坑变形与不考虑渗流耦合影响下基坑变形曲线相比,数值较大,可见,分析基坑变形时不考虑渗流耦合影响是偏不安全的,耦合分析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不能忽视。 1、基于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深基坑降水支护结构的位移研究工程勘察2012 本文采用大型通用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复合土钉支护进行分析,模型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土体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且具有对称性,故取一半对其分析,模型底部为固定约束,侧面只限制水平位移,上表面为自由边界。 本工程的数值模拟主要为比较在有降水作用下和未考虑地下水两种情况下的支护结构体系的位移,为此,首先进行了在未考虑地下水条件下的模拟,即不考虑孔隙水压,地下水位线默认为基坑底部。其次依据实际工程的地下水位线-7.24m,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便找到降水作用对支护结构体系位移的影响。 2、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基坑水土压力计算工程勘察2011 针对地下水绕过围护墙渗流情况,分析了传统的水土压力分算、合算及考虑土体渗流-固结变形方法计算土压力的区别,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 流过耦合分析,PLAXIS程序采用水土分算的方法,通过输入地下水水头执行地下水渗流程序进行计算,利用单元应力点上的压力水头求得孔隙水压力,将围护墙与土体接触界面上的有效压力与孔隙水压力值相加,得到基坑围护墙上总的水土压力分布。 3、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深基坑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 利用FLAC流固耦合模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深基坑的时间效应进行研究。建立考虑参数变化的弹塑性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及降水作用下地表沉降、水压力、基底隆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应变模型,土体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模拟,只是在理论上提出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渗透系数随孔隙比变化的现象,未应用在模型模拟中。 4、考虑渗流-应力耦合基坑开挖降水数值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 本文运用通用软件MIDAS/GTS考虑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模拟基坑开挖降水的详细过程,分析了不同阶段渗流情况,同时探讨了止水帷幕、渗透系数与不同降水深度对基坑支护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基坑降水和支护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的摩尔库伦土体模型,基坑较小,应力水平较低,平面应变模型,未考虑基坑的空间效应。 5、深基坑工程降水与地面沉降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中国市政工程2012 采用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分析,四周边界取为定水头边界,其中,求解地下水问题简化为求解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问题,建立相适应的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为 地面沉降模型为 方程的求解条件为: 利用建立的三维渗流沉降模型预测抽水减压期间对水位降深和区域沉降影响。计算结果

毕业生信息网上采集系统操作手册讲解

毕业生信息网上采集系统操作手册 *****中心 2016年9月

目录 前言 (3) 一、主要目标 (3) 二、系统基本功能 (3) 三、毕业生生源信息数据结构 (4) 四、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基本流程 (5) 五、各级用户操作权限 (5) 六、各级用户业务流程图 (6) (一)、上报方式及程序 (6) (二)、核对上报时间安排 (7) 七、具体操作 (8) (一)、登录页面 (8) (二)、学生页面 (8) 1.毕业生基本信息 (8) 2.毕业生填写内容 (8) (三)、辅导员页面 (9) 1.操作页面 (10) 2.审核基本信息 (10) 3.填写毕业生困难状况 (10) 4.信息修改 (11) 5.数据导出 (11) (四)、链接网址 (11) 附件:就业数据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12)

前言 毕业生信息采集工作于每年9月份开始历时1个月,主要采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生源地信息,对制定就业方案、报到证开具、档案转递和户口迁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毕业生生源信息,使采集工作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通过网页采集来提高速度、改善现状。 一、主要目标 1.实现毕业生生源地核对的自主性,减少后期生源地派遣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2.有效减少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中过程中的笔误、延迟上报等工作失误,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二、系统基本功能 1.登陆管理。学生凭用户名与密码登陆进行信息采集;各二级学院登陆进行信息审核、确认、打印;校级用户登陆查看信息采集进程。 2.数据录入。系统支持用户数据录入,包括代码录入(生源所在地、城乡生源、档案、户口是否转入学校等)和自主录入(入学前档案所在单位、入学前户口所在派出所、家庭住址等) 3.数据导出。支持数据文件导出 4.数据基本统计。二级学院用户可以看到相关专业的信息统计和

毕业生信息网上采集系统操作手册

毕业生信息网上采集系统操作手册 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 2016年9月12日

目录 前言 (3) 一、主要目标 (3) 二、系统基本功能 (3) 三、毕业生生源信息数据结构 (4) 四、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基本流程 (5) 五、各级用户操作权限 (5) 六、各级用户业务流程图 (6) (一)、上报方式及程序 (6) (二)、核对上报时间安排 (7) 七、具体操作 (8) 1、登录页面 (8) 2、学生页面 (9) 1) 毕业生基本信息 (9) 2) 毕业生填写内容 (10) 3、辅导员页面 (13) 1) 操作页面 (13) 2) 审核基本信息 (14) 3) 填写毕业生困难状况 (14) 4) 信息修改 (15) 5) 数据导出 (16) 4、链接网址 (16) 附件:就业数据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 (16)

前言 毕业生信息采集工作于每年9月份开始历时1个月,主要采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生源地信息,对制定就业方案、报到证开具、档案转递和户口迁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毕业生生源信息,使采集工作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通过网页采集来提高速度、改善现状。 一、主要目标 1.实现毕业生生源地核对的自主性,减少后期生源地派遣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2.有效减少毕业生生源信息核对中过程中的笔误、延迟上报等工作失误,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二、系统基本功能 1.登陆管理。学生凭用户名与密码登陆进行信息采集;各二级学院登陆进行信息审核、确认、打印;校级用户登陆查看信息采集进程。 2.数据录入。系统支持用户数据录入,包括代码录入(生源所在地、城乡生源、档案、户口是否转入学校等)和自主录入(入学前档案所在单位、入学前户口所在派出所、家庭住址等) 3.数据导出。支持数据文件导出 4.数据基本统计。二级学院用户可以看到相关专业的信息统计和

adina热-流-固耦合建模过程

基于adina热-流-固耦合建模过程 热-流-固耦合作用是存在高度非线性的复杂耦合作用。有关这三场的耦合作用研究在地石油工程、热资源开发、地下核废料存储安全、采矿工程等很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热流固耦合模型的形式存在差异,建立符合实际问题的三场耦合模型十分困难,文中在国内外学者对三场耦合模型理论研究的进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例子,介绍了用adina建立模型的过程。 1三场耦合理论模式介绍 在三场耦合尤其是三场耦合机制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根据各自对三场耦合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三场耦合作用模式。1995年前有关三场耦合作用模式的研究在场与场之间的联系关系上主要是以速度等变量为桥梁,如HART、Jing提出的作用模式,其中Jing主要描述的核储存库三场耦合模式,后来作用模式发展为主体为物理现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以场作用或物理作用为桥梁的,如Guvanasen、柴军瑞的作用模式,前者同样以核废料储库库围岩三场耦合作用研究为主,后者为一般模式。 Jing等描述了核废料贮库围岩裂隙岩体中的热-液-力耦合过程,如图1所示。H art等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三场耦合作用模式。柴军瑞从岩体渗流-应力-温度三者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建立了如图3的作用模式。图中:口渗透水流对岩体固相的力学作用,一般应用有效应力原理来反映;a’为应力引起裂隙岩体空隙率和渗透特性变化,目前有经验关系式(如Lours负指数关系式)和理论关系式(包括各种概化情况下和各种概化模型下的理论关系式)两大类表示方法;b为温度引起热应变(力)及与温度有关的岩体固相力学特性变化;b’为岩体固相力学变形引起热力学特性变化及 岩体固相内部热耗散;c为水流的热对流及与岩体固相的热交换;c’为温度势梯度引起水份运动及与温度有关的水特性变化。 图1裂隙岩体中的热液力耦合过程(据Jing等。1995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