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

(完整word版)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

(完整word版)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

填报说明:

1. 输血出现一般不良反应者,由经管医师(值班医师)填写本表一份,置于病历内;

2. 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者,另备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填写.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记录表、登记表

南安市海都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表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表 XXX Form XXX Name: Gender: Age: Ward: Bed Number: Medical Record Number: Clinical Diagnosis: XXX: n History: History of Adverse ns: Pregnancy History: 1.Donor Blood Type: XXX: ABO Blood Type Rh Type 2.Donor Blood Type: Donor Blood Bag Number: 1.Units of Red Blood Cell n。 2.ml of Plasma。 3.Units of Cold Precipitate Transfused Blood Products:

4.Platelet Treatment Dose。 5.Units of Whole Blood。 6.Other: n Occurrence Time Status Start of n Date and Time Time of n Occurrence after n Date and Time XXX。Yes□ No□ XXX□ XXX□ Dyspnea□ XXX□ XXX□ Back Pain□ XXX□ XXX□ Jaundice□ Shock□ XXX□ XXX□ Nausea□ XXX□ Other XXX XXX XXX

Times/min Times/min ℃ mmHg Times/min Times/min mmHg ℃ 1.XXX() 2.XXX to See if the Patient or Blood Source XXX() Clinical 3.Collect a New Blood Sample for the Patient's Blood Type and Send the Remaining Blood in the Blood Bag to the XXX() 4.Collect a Blood XXX and Send It to the Laboratory for Testing。() Handling 5.Collect the First Urine Sample after the XXX and Send It for Testing。() re 6.Describe the XXX: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11.1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11.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11.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11.3.1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11.3.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11.3.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11.3.4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11.3.5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11.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1.4.1迅速补充血容量; 11.4.2应用速效利尿剂; 11.4.3应用多巴胺; 11.4.4碱化尿液; 11.4.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11.4.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 11.4.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11.4.8DIC的防治。 11.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1.5.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

输血护理记录

XXXXX医院输血护理记录单 科室____内科______ 床号___1床____ 姓名__张三___ 住院号__123456789____ 输血日期:___2020____年____9____月____16______日 采血床旁双人核对签名___xxx________xxx____________ 输血前治疗室核对是否 输血床旁双人核对签名____xxx_______xxx______ 1、输血前体温:______36.2℃____________ 2、输血前用药:遵医嘱给予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NS1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输血开始记录: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遵医嘱输入RH_阳性“A”型血。血袋号xxxxxxxx,执行人xxx,核对人xxx,两人行床旁核对无误后,予每分钟15滴静脉缓慢滴注,予密切观察病情。 输血15分钟记录:床旁观察输血15分钟,患者无不良反应,遵医嘱给与调整滴数,以每分钟50滴,予密切观察病情。 3、输血1小时记录:患者输血通畅,无不适主诉。 4、输血2小时记录:患者输血通畅,无不适主诉。 5、输血3小时记录:患者输血通畅,无不适主诉。 6、输血结束记录:患者现输血完毕,无不适主诉,给与NS冲管。 7、输血结束后4小时观察不良反应:否 8、输血过程不良反应(时间、症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护士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及应急处理措施

When the heart is tired, silence replaces everything.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 删)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及应急处理措 施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回报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与预防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病人输注血液或血制品的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症。 一)红洗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 1、分类可分为免疫性的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的输血反应。 2、预防 2.1 输血前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不完全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并保证检验结果无误。 2.2 必须保证临床血液的质量,防止人为造成血液的体外破坏。 2.3 血库与临床输血护士应该进行严格的核对、避免人为差错。 2.4 临床输血护士应当严格遵守输血有关规定,严密观察受血者输血 后的反应并做相应记录,做好应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措施。二)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 1、分类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 注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和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等。 2、预防 2.1 非溶血发热反应的预防: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血液进行 灌注,如果输注的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制品应当进行HLA抗体检测。

2.2 输注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预防:用一定剂量的r 射线如出一60Co、137Ce或直线加速器X射线对献血员提供的血液进行照射,以灭活其中有免疫增殖活性的淋巴细胞。 2.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预防:对献血员进行HLA抗体 检测或对献血员提供的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减少受血者外源血浆的输入量,不要进行全血输注。 三)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 1、分类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 后紫癜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 2、预防 2.1 非溶血发热反应的预防:对患者和献血者(必要时)血清进行血 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或对供、受血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选用合适的血小板进行输注。或者对供血者血小板进行适当处理,如用过滤器除去白细胞,采用紫外线对血小板进行照射处理,采用枸橼酸或氯喹处理破坏供者血小板的HLA-1类抗原后进行输注等。 2.2 输血后紫癜的预防: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预防。 2.3 血小板输注无效: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预防。 四)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1、分类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反应, 按免疫反应可分为同种免疫和异种免疫,前者如IgA同种免疫,后者如异性变应原反应(节花粉、异种蛋白、某些药物等)。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一、输血相关性溶血,特别是由于血型不合的时候或者由于血液保存、运输、处理不当的时候,病人可能会发生急性输血相关性的溶血,表现为 输血过程中病人出现高热、寒战、心悸、腰背部疼痛、血红蛋白尿,甚至 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二、发热反应,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时候发生率超过40%,表 现为输血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寒战,可以暂时中止输血治疗。 三、过敏反应,常于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病人出现荨麻疹、血管 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需要及时的处理。 四、传播性的疾病,如各种病毒性的肝炎、艾滋病等,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五、如果一次输血量过多或输血速度过快,可能会诱发急性心功能不全。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 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 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

(完整word)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发生在输血时、输血后24小时内甚至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 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发型输血反应和迟发型输血反应;按免疫学可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其中免疫性输血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4)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5)输血后紫癜; (6)血小板输注无效; (7)循环负荷过重; (8)肺微血管栓塞; (9)溶血性输血反应; (10)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及时发现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尤其在输血开始的5—15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观察患者情况,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荨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填

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发生怀疑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同时抽取病人血样5ml(1ml用EDTA抗凝,4ml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三、医务人员应掌握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荨麻疹是过敏反应,多为对血浆蛋白过敏。处理方法是:停止输血,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注地塞米松,再次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注血浆及其成分 2、输血性发热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可使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3、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发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色;或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手术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均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血、抗休克、防止DIC、保护肾功能。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扩容;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利尿改善肾脏供血,避免用强烈收缩肾血管的升压药;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必要时,在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高压吸氧(氧气通过30﹪~50﹪乙醇更佳);速效利尿剂;强心药物(如西地兰);镇静剂(可用吗啡);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慢速静滴);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双下肢下垂,结扎止血带,减少静脉回流,5~10分钟轮流放松止血带。 5、对于必须继续输血的患者,应在排除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后选用相配合的血液输注,如经不规则抗体筛选、白细胞抗体的交叉配合试验等的血液,或选用特殊制备的血液成分,如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辐照血液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完整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都要警惕为输血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 发生率为2.9%,占输血总反应率的52.1%。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状。 2、过敏反应: 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皮肤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3、溶血反应: 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73%。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

溶血性输血反应。这类反应多半在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进一步引起DIC。迟发性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数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珠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 4、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 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 5、循环负荷过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