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服装廓形特征和变化设计

教学设计服装廓形特征和变化设计

《服装廓形特征和变化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而学生的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获得深刻的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力求贴近学生,采用了以问题系列为载体,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剪影”为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探究、感悟服装廓形的特征及如何进行变化设计的互动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服装类专业新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服装设计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高一的学生虽已学过一部分服装基础知识,但学生的知识基本上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对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如何根据服装外轮廓的不同类别进行设计却十分困惑。所以,本课设计就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导入,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来共同探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完成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因此本课知识点的确定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可接受性,切记知识点过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熟悉并理解服装外轮廓的特性。

②掌握服装外轮廓的基本类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探究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了解服装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并作用于生活实践。

②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大

胆探究,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服装外轮廓的基本类别。

教学难点:

根据服装外轮廓的不同类别进行设计。

教学方式:

(1)以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与问题目标趋动的教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观察,自我归纳总结。

(2)协作学习的方法:将班级学生分四个学习小组,由担任小组长的同学带动全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就业意识。

(3)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归纳总结”的认识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纸、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

导言: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

到过“剪影”?

多媒体展示各种“剪影”的

图片:有风景剪影、人物剪影等。

同时问1:什么是服装剪影?

问2:20世纪50年代至90年

代,服装外轮廓有过哪些变化呢?

讨论“剪影”存在

于生活中。

看完图片后针对

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展

开各种讨论,最后了解

服装“剪影”即是“服

装廓形”。

带着疑问思考老

师的第二个问题。

创设生活情

境,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欲望,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为探

究新知创造一个

最佳的前期环境。

自然引出本

课的课题。

直观展示感受新知(约12分

钟)

多媒体展示20世纪50年代

至90年代服装外轮廓的变化轨

迹,简介各个年代服装的特点。

小结服装流行演变最明显的

特点就是外轮廓的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所有服装

带着导入问题2,

和轨迹变化图思考并

讨论各个年代服装的

特点。

带着问题3思考,

根据直观的图片和教

师的引导,讨论并分析

不同廓形服装的特点:

(1)X型:肩和衣、

裙下摆的夸张,腰部的

收紧,外形呈上下夸

利用30秒,

短时记忆的特点,

增强学生对服装

廓形的感性知识,

符合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由感性到

理性的认知规律。

同时根据教

师的步步引导,引

出本课的重点。

几乎都可以用字母形态来描述。

问3:如何用英文字母来区分服装的外轮廓呢?

图片展示各种廓形服装,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不同廓形服装的特点。

(1)(2)(3)(4)(5)大,中间收小,展示和强调了女性身体的优美曲线。

(2)Y型:夸大肩部造型,并使衣、裙下摆内收,形成上宽下窄的效果。具有自信、洒脱,较男性化的特点。(3)H型:平肩、平肩、不收腰、筒形下摆,胸围、腰围、臀围、下摆的围度基本相同。具有修长、简约、舒适的特点。

(4)A型:收缩肩部,夸大衣摆或裙摆,形成上小下大的效果。具有活波、青春,流动感强的特点。

(5)O型:两头收缩中间突出,呈椭圆形。具有休闲、舒适、随意的特点。

亲自尝试体验探究(约6分钟)

教师提供十张不同廓形的服

装图片,请学生根据刚才所学,

分析其肩、胸、臀及下摆的特点,

在教师引导下判

断十款服装分别是属

于什么外轮廓。

让每一个学生

亲自参与进来,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培养其自

主探究的能力。

分组讨论观察归纳(约3分钟) 根据亲身体验,组织学生分组讨

论,并归纳各种服装廓形的特点。

思考、讨论,并由

各小组代表分别归纳

各种服装廓形的特点。

培养学生观

察、归纳能力及培

养其表达能力。

以赏识法来

肯定学生的回答。

教学板书:

课题:服装廓形特征和变化设计

服装廓形及特点:(1)X型:外形呈上下夸大,中间收小。

2)Y型:形成上宽下窄的效果。

3)H型:平肩、平肩、不收腰、筒形下摆。

(4)A型:收缩肩部,夸大衣摆或裙摆,上小下大。

(5)O型:两头收缩中间突出,呈椭圆形。

教学反思:

传统服装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课案的设计注重创建多维互动的自主学习的形式,选择现实生活中他们熟悉的内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事物入手组织教学。虽然学生对“服装廓形”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根据服装外轮廓的不同类别进行设计却不了解,于是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发现这种宽松的活动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本课案在请各小组根据理解互相自由出题,运用字母廓形法分别进行款式图的设计,同时用剪刀剪出自己刚才所画服装的外轮廓,组织各个小组进行PK,同时互相解题,互相评析的环节,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把握不够,有少部分学生突然在这么一种开放性的空间下,思维打不开,被动的习惯改不过来,对于老师的提议难以消化,跟不上大部分学生的节奏。因此,也就使最初的教学理念:“关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没有达到最好的预期目标。我觉得今后应时刻关注这一方面,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唯有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款式设计教案

服装款式设计教案 第一节:服装轮廓的构成与变化 一.服装轮廓的特征: 1.轮廓的概念:服装的轮廓是指人穿着服装后从正面看由服装的视觉边界线所构成的 外部形状(又称廓形、轮廓线、外形线)。 体现着服装的总体风格 2.服装轮廓的作用反映着社会的时代风貌 传递着市场的流行特征 指导着企业的生产方向 肩斜线:可在高低、宽窄上略作变化。 胸围线:可在松紧上变化。 3.决定服装轮廓变化的主要部位:腰围线:可在松紧、高低上变化。 臀围线:可在松紧上变化。 底边线:可在宽窄、高低、形状上大幅度变化。 二.轮廓的基本类型:

H型(方型):直线形、矩形线形、桶线形。 2.服装轮廓的基本类型A型(正△型):帐篷线形。 V型(倒△型):倒三角形 X型(组合型):苗条线形、上贴下散线形、公主线形、 喇叭线形、钟线形、沙漏线形、X线形。 三.轮廓线设计的变化要点: (1)注意领线的宽窄变化。(2)注意领线的高低变化。(3)注意领线的形状变化。 (4)注意肩线的宽窄变化。(5)注意肩点的高低变化。(6)注意袖笼的高低变化。 (7)注意袖笼的形状变化。(8)注意胸围的宽窄变化。(9)注意侧缝的形状变化。 (10)注意侧缝的长短变化。(11)注意腰围的高低变化。(12)注意腰围的宽窄变化。 (13)注意腰围的形状变化。(14)注意臀围的宽窄变化。(15)注意衣摆的高低变化。 (16)注意衣摆的宽窄变化。(17)注意衣摆的形状变化。 作业: (1)设计A型服装12款式。(2)设计V型服装12款式。 (3)设计H型服装12款式。(4)设计X型服装12款式。 要求:八开纸,黑白稿。 第二节:服装结构线的构成与变化 一.服装结构线的特征: 1.概念:服装的结构线是指存在于服装各部位的剪辑线与省褶线。 2.作用:是体现服装整体形态和立体效果的核心因素。 省道线:胸省、腰省、臀位省、后背省、腹省、肘省…… 褶裥:顺褶(顺褶)、工字褶(对褶)、辑线褶3.服装结构线的种类褶线细皱褶:碎褶、抽线褶、橡筋褶…… 自然褶:波浪褶、瀑布褶、布皱褶…… 剪辑线:垂直分割、水平分割、斜线分割、曲线分割、交错分割…… 二.结构线设计的变化要点: (1)注意结构线的部位安排。(2)注意结构线的方向变化。(3)注意结构线的长短变化。 (4)注意结构线的形状变化。(5)注意结构线的聚散变化。(6)注意结构线的边缘变化。 (7)注意分割线与省褶线的连贯结合。(8)注意分割后各部分块面的材质变化。 作业: (1)设计有省道线变化的款式图12个。(2)设计有褶线变化的款式图12个。 (3)设计有直线分割变化的款式图12个。(4)设计有曲线分割变化的款式图12个。 (5)设计有曲直综合分割变化的款式图12个。要求:八开纸,黑白稿。 第三节:服装配饰的构成与变化 一.服装款式变化的总原则: 将人体的颈部、躯干、四肢在设计观念中均可视为圆柱体或圆锥体,然后将这个圆柱体或圆锥体的某一横切面或斜切面作为构思的基面,而在其周围任何空间范围内可进行多角度(0~360~n度)、多层次(相离、相切、交叉、重叠……)、多对比(方圆、曲直、长短、大小、对称与非对称……)等各种形式的变化,且这个变化形式可安排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服装廓形设计

服装廓形设计 服装界更多使用后者。服装的廓形是服装款式造型的第一要素。廓形的制定和完成必须要制定师付与最大的注意和精力。克莉斯汀·迪奥曾在50年代推出一系列字①造型时装,分别用A、H、Y 等英文大写字母来比拟他作品的廓形。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服装廓形制定的相关知识吧! (一)廓型的视觉原理 服装制定包括款式、面料、色彩三要素。其中款式制定即指服装廓型的变化和整体造型。 廓型,又称轮廓线或造型线,英语“Silhouette",意思是侧影、轮廓,具体来说就是黑色影像,是服装被抽象化的整体外形。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艺术与视知觉》 一书中写道:“三维物体的边界是由二维的面围绕而成的,而 二维的面又是一维的线围绕而成的。关于物体的这些外部边界, 感官能够毫不费力地把握到。〞服装作为直观形象,浮现在人们 视野里的首先就是剪影一般的轮廓特征一一外形线。 服装的造型是由轮廓线、零部件线、装饰线及结构线所构成,其中以轮廓线为根本,它是服装造型的基础。轮廓线必须适应人

的体形,并在此基础上用几何形体的概括和形与形的增减与夸张,最大限度地开拓服装款式变化的新领域。一件衣服可以依据人体 的特征抽象为长方形,也可以抽象为梯形、椭圆形等。 (二)廓型风格的演变 服装制定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就造型而言,首先表现在制定时对服装“廓型〞的构思上。世界服装史 上有许多有名制定师的创作都是先从抽象的廓型而到具象的制定。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服装制定师之一的克里斯汀·迪奥便是其中的典型,他在1954年秋冬推出一款女装制定,不强调胸、腰、臀三围曲线,整个外观是字母“H〞型,因此定名为H型廓型;到1955年迪奥又创造了X型、Y型、F型等廓型,标志着服装“纯 粹外形线〞制定思想的形成,他对现代时装发展的贡献,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所谓外形线指的就是服装的外轮廓线,它反映了几 千年来人类服装款式发展的轨迹,和时代崇尚息息相关。服装的 外形线不仅表现了服装的造型风格,而且是服装制定诸多因素中 表达人体美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主要通过支撑衣裙的肩、腰、臀等部位来实现。其变化的主要部位有肩、腰、围度、下摆。

服装设计二教案1

服装设计二教案 教学内容 一、说课 讲述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教学理念、学习方法途径、考核办法等相关内容。 二、课件展示 给同学们讲授成衣女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女装的廓形设计和色彩设计方法。 三、成衣女装的特征 1、女性特征 2、女装特征 款式丰富多变、色彩艳丽明快、面料细柔优雅、装饰工艺繁复、现代女装设计不是单一性的,它是以全视的角度来审视人对衣装的各方面需求。 3、女装分类设计的意义 女装款式丰富、女装分类方法多样、女装分类设计的原则针对用途明确、角色明确、定位准确特点又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掌握了以上三项总的设计原则之后,具体的设计才能根据具体要求展开。 四、女装的廓形设计 服装的廓型是指服装外部造型的剪影,廓型是服装造型的根本,廓型用来区别和描述服装的重要特征。服装造型的总体印象是由服装的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局部细节。 1、女装廓形分类 字母型根据字母的形状可以概括为H型T型V型S型O型等廓型。 几何型根据几何形态可以分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组合型等。 物象型根据服装的外轮廓特征可以衍生物象型如郁金华型、喇叭花型等。 2、女装廓形应用 在廓型的设计方面可以遵循以人体为依据,进行空间、立体的塑造, 以人体为依据,超越形体,开拓空间。 五、女装的色彩设计

一、色彩搭配 (1)以色相为基础的配色 色彩根据不用的色相属性分为不同的色系 (2)、以明度为基础的配色 根据色彩的明暗程度可分为浅色调、中性色调和暗色调。 (3)、以冷暖为基础的配色 根据它的冷暖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中性色调。 二、女装的配色风格 在整体服装搭配中,要整体考虑色彩的几种配色方法,才能使彩色发挥最大的美感作用:在服装的整体搭配中,色彩切忌种类过多,一般3-5种最为合适。 三、色彩的配色方法 1.无色彩配色 2.无彩色配色 3.同种色搭配: 4、相似色服饰搭配 5、补色服饰搭配

服装精品教案:裙装款式设计

第一章裙子设计 第一节裙子概述 一、女性与裙子 裙子是一种围裹式的服装,属下装,无裆缝。裙子的结构由三个围度(即腰围、臀围、摆围)和两个长度(即臀长、裙长)构成的。 裙子是在女性服装史中最古老的,且至今犹保持原始形状的衣服之一。现在的裙子,可图1-1 束腰裙示意图 图1-2 各式优雅的裙装示意图

图1-3 裙装廓形变化示意图 三、国内国际知名的以裙装为主的品牌 服装品牌中,纯粹生产裙装的较少,但国内国外有不少知名品牌在它的产品线中以裙装为主,如:知名品牌“夏奈尔”的套装裙、晚装裙,“BCBG”的晚礼服,“淑女屋”的柔美型休闲裙等。 “夏奈尔”品牌: “夏奈尔”这个品牌是一个美丽非凡的法国女子加布里埃尔.夏奈尔(Gabrielle Chanel)并以的名字命名的,“夏奈尔”的标志是她的爱称“Coco”的两个字母“C”的组合。夏奈尔认为:时尚会变化,但风格永存。简洁而浪漫的风格为其终生追求之目标,实用又不失女性美则是其设计的宗旨。她设计的裙装常带褶裥,便于女子双腿交叉或自由出入于轿车。她最著名的设计之一是在1920年左右推出的几款套装裙,这些套装裙的样式脱胎于男装,但又不是男装的复制品,至今这些样式仍在流行。后期,夏奈尔在服饰领域开始了新的探索,变得更加女性化,更加罗曼蒂克。由她设计的晚装,裙摆宽大、胸衣紧身、褶皱精致,与其早期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但这似乎更契合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见图1-5)。

图1-5 “夏奈尔”品牌裙装示意图 “BCBG”品牌: 创始人Max Azria,1989年以法文“Bon Chic Bon Genre”的BCBG为名创立自己的品牌。整体风格体现精致典雅与美国的时尚精神,简单优雅的款式,流畅的剪裁线条,大气而有整体感的鲜艳图案,彰显这个牌子的特色,并弥漫着一股优雅的法式情调。BCBG十分强调服装的搭配性以相互混搭配的实穿款式居多,以轻薄布料裁制的印花单品,已成为BCBG品牌象征;丝与喀什米尔是BCBG一年四季都沿用的材质;精巧手工的具有层次感和线条感的亮片刺绣,是BCBG礼服裙的一大特色;以丝为素材,配上绣花或与外衣高反差的彩色内衬,让BCBG的穿戴空间更多元化(见图1-6)。

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廓形设计教案

《服装廓形设计》教学设计 编号:01

是什么呢?【生】还能记得的是服装颜色漂亮,款式 新颖独特。【师】通过观赏,大家留在大脑里的都是服装“剪影”,服装剪影展示给人的是服装的轮廓,而不是服装的具体细节,人们首先感知服装的是外轮廓,因此外轮廓在服装设计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服装外廓形的种类与特点”。【设计意图】利用服装走秀短视频,创造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课中活动(70分钟)任务一 服装廓形的概念 (5分钟) 【师】生活中,我们 在看远处的人的时 候、逛街买衣服的时 候,首先我们注意到 的也是服装的颜色 和廓形。俗话说:“远 看颜色,近看花”。 服装廓形的概念:视 觉感受到的服装与 外部空间的边缘线, 即服装外部造型的 剪影。 【生】观看PPT中人 物穿着服装的图片 【载体】学习 通、PPT 【设计意图】 通过对生活中 的视觉感受, 老师进行深入 的分析和讲 解,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学习 的兴趣,掌握 服装廓形的概 念。

【载体】学习通、PPT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结合图片分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20世纪服装廓形的变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三 决定服装廓形的关键部位 (5分钟)【师】思考:在刚才 对20世纪服装廓形 演变的回顾中,决定 服装廓形的关键部 位是哪些? 【生】研究总结得 出,决定服装廓形的 关键部位是:肩、腰、 围度、底摆。 【师】各部位的变化 1.肩:位置、宽度、 形状 2.腰:高低、松紧(关 键部位) 3.围度:大小(最关 键) 4.底摆:长短、形状、 【生】观看PPT,总 结归纳影响服装廓 形变化的部位。 【载体】学习 通、PPT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服装 图片并提出问 题,学生进行 讨论归纳,掌 握决定服装廓 形的关键部 位。 任务四 服装外廓形的种类与特点(30分钟)【师】自主学习课本 该部分内容,小组讨 论并归纳总结。 1.找出服装廓形的 种类,用字母型表 示。 2.分别概括各种服 装外廓形的特点。 【生】各小组学生代 表发言。 服装廓形:A型、H 型、X型、T型。 A型:上窄下宽 H型:上下宽度相同 【载体】学习 通、PPT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学

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教案

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教案 服装产品制版与工艺 教案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 课题女裙的变化制版课时数8节 授课内容牛仔裙的制图方法及原理 连衣裙的制图方法及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必备知识能根据具体的款式灵活设定放松量,把握款式造型。 能理解人体结构特征及制图的原理。 职业能力具备严谨、规范的制图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牛仔裙的制图 连衣裙的制图 难点理解结构制图的原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在教学中根据高职生的特点,重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宏观上采用“实例驱动”,在微观上采用“问题牵引”、“启发式教学”,讲授直观使学生能很快理解变化女裙的制图原理。 教学流程: 裙款变化原理――牛仔裙的制图――连衣裙的制图 教具模型、玻璃尺、软尺、 授课情况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A课:服工0911班4周星期1第1节至4周星期2第2 节艺术工厂308 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第一单元 第一章女裙的变化制版 裙装是围在人本下半身的服饰,无裆缝,裙装的结构设计是将人体的下肢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裙装的款式丰富多样,造型美观,能充分反应出女性的优美体态。因此,一直深受广大女性的欢迎。第一节裙子的分类 一、长度分类 二、腰部分类 低腰裙把美的部位显示出来了,但体型一定要美。 三、外形轮廓分类 按廓形分类,可分为方形(如直筒裙)、三角形(如A字裙和喇叭裙)、倒三角形(如啐实褶裙)等。除此之外还有以裙片片数分类,裙的褶裥形式分类。穿着用途分类等。 第二节裙款变化原理 一、紧身裙(如西装套裙、一步裙、窄摆裙等等) 方法大致与筒裙相同,不同之处在侧缝裙下摆。 1、当侧下摆劈势取量为2.3cm时,叉上取18cm。(叉位长些) 2、当侧下摆劈势小于2.3cm时,叉上取数小于18cm(叉位短些) 3、开叉的,一般取2.3cm,不开叉的,小于2.3cm,视款式而定,个别款还可以取2.5cm。 二、半紧身裙(A字裙) 裙子的紧身与宽松程度取决于裙摆的阔度。半紧身裙就是在紧身裙的基础上增加其裙摆阔度而完成的。又称A字裙,是在筒裙的基础上把裙摆略向外斜出、放大,臀围至裙摆部位呈斜线,裙片的左、右侧部位的面料呈斜丝绺。A字裙前后臀围线可不加减,按H/4计算。 三、斜裙(四片、二片)45度、90度 斜裙腰小,裙摆宽大呈喇叭形,斜裙的腰部既不收省也不打裥,利用斜丝绺裁制而成的喇叭裙。 设计斜裙和圆裙结构最科学的方法是用求圆弧的半径公式。即确定腰围半径,求裙腰线的弧长和弧度。圆半径=周长/2∏。我们把周长理解为腰围,2∏为定量(2×3.14=6.28)。 则求圆裙腰弧长的半径为W/6.28。圆裙的直径正好是求半圆裙的半径。则求半圆裙腰弧长的半径为W/∏=W/3.14 四、裙子基本纸样分割原理及应用 分割造型的原则 1、分割线设计要以结构的基本功能为前提,结构的基本功能是使服装穿着舒适、方便,造型美观。因此,分割线的设计是非随意性的。 2、竖线分割是使分割线与人体凹凸点不发生明显偏差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平衡。致使余缺处理和造型在分割线中达到结构的统一。 3、横线分割,特别是在臀部、腹部的分割线,要以凸点为确定位置。在其它部位可以依据合体、运动和形式美的综合造型原则去设计 第三节变化女裙制版实例 一、牛仔裙制图 二、连衣裙制图 1、选号型:160/66A

浅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廓形演变及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廓形演变及对现代 服饰设计的影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服装的廓形是指服装款式造型的外部形态,是造型的一种标达方式。廓形是款式设计的基础,它进入人们视觉的强度和速度高于服装的内轮廓,最能体现流行及穿着者的个性、品味,是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的根本,也最能反映服装的美感。 一、历代服装廓形分析 1.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我国奴隶制解体的时期,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开端。整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在急剧变化,对服饰也有明显影响。此时列国割据,战争不休,宽衣博带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被称为中国服装史上最早的一位改革者一赵武灵王首先在全国推行了“胡服骑射”,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上衣下裳”,特征是短衣、长裤、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便于运动。 “胡服”从图1-1、1-2可以看出服装的廓形是个矩

形“口”,上衣廓形结构为简单的H型宽松结构,下裤的轮廓也是直筒型,远处乍一看服装整体造型就是矩形的结构,其直线型的外轮廓,给人的视觉呈现的是简练感,另外“胡服”不仅满足用的功能,也满足视觉美的呈现。由于胡服紧身窄袖短衣,适合马上骑射需要,之后在各地盛行成为一种时尚。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胡服以外,还出现另一种形制,即“深衣”,它不同于上衣下裳,是一种上下连在一起的服装。深衣为长裙,肥袖,或窄袖,腰身合体,领子较宽,绕衣襟旋转向下,腰上束腰带。 “深衣”如图1-3、1-4,是该服饰的平面结构图,其廓形为梯形,即衣身上窄下宽有点H型的基础上扩摆成A型,可以更好的修饰体形,尤其对女性而言,束腰会更完美的呈现女性柔美的曲线,男性会显得风度翩翩,其制作簡便,深受大众喜爱,影响较大。 2.奏汉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服为主,如上图2-1,袍服一直是秦汉时期的礼服也是后代男子的主要服饰,跟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大同小异,大体轮廓不变,在袖型上发生改变,袖型的腋下弧度拉长,之前的袖型是正梯形,现在的袖型是拉长了的梯形。袍的特点是大袖、宽博是受当时美学思想的影响,崇尚宏

服装设计基础17——服装廓型教案

服装设计教案

(三)分析讲解,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提问2 :这位同学你会选择那个 女生,为什么会选择她? 师生互动: 老师:在没有看到这个女生脸的情况 下,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被这个人的廓型打动了。 老师:不同廓型会给我们一些不一样 的感受,那么,今天的课呢,我们就来学 习一下服装的廓型以及廓型给我们带来 的不同感受。(揭示课题) 2.PPT展示服装款式图片 (1) 教师:ppt上展示了一款服装,接着呢,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回答:A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的 引导,使学生 归纳出服装 的廓型,让学 生掌握这种 归纳方法。

老师在给出一张人体画,然后呢,我们把 这个衣服穿到这个人体上,同学们看看现 在这个人体那些部位出现了变化?腰部 变大了,从肩到要形成了一个直线的造 型,类似我们的梯形。 教师提问1:这样的形状可以用我们英文 字母里面的什么代替? (2) 学生回答:X 教师:跟上面的一款一样,我们把这个衣 服穿到这个人体上,同学们看看现在这个 人体那些部位出现了变化?肩部和下摆 都变大了,像是一个正的梯形和倒的梯形 和到了一起。 教师提问2:这样的形状可以用我们英文 字母里面的什么代替?

教师:刚才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归纳了两款服装的廓型,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归纳一下。(老师手里有一些圆片,那么等一下呢,我们请同学上来,用这些圆片来吧衣服穿到人身上的廓型变化变现出来 (3)(4)(5) 教师总结:到这里,我们总共讲了5款廓型,从这些廓型的变化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廓型是在肩、腰、臀以及下摆的地方去变化的。 实践练习: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廓型分类,完成荧幕上10款照片的分类(要求:分组合作,分类过程记录在表格上,完成后学生:上台操 作,讲解 学生:分组合作 学生观看ppt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 作,着重在 于,消化理解 所学知识;考 察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在 此基础上老 师再引导学 生,进行知识 的深化理解。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3篇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3篇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服装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缜密的思维习惯和对文化艺术的喜爱。 教学重点: 动手设计服装,培养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 设计主题明确,有自己的风格,攻克制作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搜集服装历史资料及服装课件、各种彩色纸、报纸、及各种废旧材料、(废光盘、、毛线、气球、塑料袋等)剪刀,铅笔、彩色水笔、胶水、双面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带的材料归类放整齐,我们同学在裁剪衣服遇到困难,老师示范: 二、学生作业:同学们进行大胆的创意,没有特定的要求,学生自己想怎样设计就怎样设计,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画出服装效果图然后组长安排大家有效分工、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集思广益,发扬合作精神。

学生制作,老师巡回指导(30分) 引导学生注意设计时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而不要只把重点放在样式上,突出个性。 清理现场 三、请模特闪亮登场进行服装展示:师:经过设计师们紧张的工作,我们的最新款的服装就要展现在大家面前了。 请欣赏小模特的时装表演。(播放音乐) 欣赏完表演 现场采访: 请小组代表谈谈这些服装你的灵感来源于哪?设计理念、意图是什么? 学生现场说:来源于(民间剪纸、盛开的花朵、篮子的穿编、瓷器、京剧脸谱等等) 请同学们评价评价(颜色、款式如何) 老师为同学们各具特色的服装颁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造型奖、绚丽夺目奖最佳风采奖、最佳模特奖等等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收获感受和收获? 1、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2、穿衣需要和谐搭配 3、只要有好的创意才能有好的作品 四、总结:今天我们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服装,这些服装张扬了大家的个性,只要我们能象今天这样勤动

服装廓形与款式设计

服装廓形与款式设计

服装廓形与款式设计 作者:刘旭(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辽宁大连116001)来源:不详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摘要】协调处理好服装廓形与款式设计的关系是完成服装造型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以服装廓形为服装造型设计的本源,以服装款式的设计来丰富、支撑服装的廓形,进而达到整体造型风格的统一和谐。此外,关注流行时尚在其关系中的体现及其引起的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服装造型、服装廓形、服装款式设计、风格 服装廓形与款式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份。服装廓形是指服装的外部造型线,也称轮廓线。服装款式设计是服装的内部结构设计,具体可包括服装的领、袖、肩、门襟等细节部位的造型设计。服装廓形是服装造型设计的本源。服装作为直观的形象,如剪影般的外部轮廓特征会先快速、强烈地进入视线,给人留下深刻的总体印象。同时,服装廓形的变化又影响制约着服装款式的设计。服装款式的设计又丰富、支撑着服装的廓形。 1服装廓形是服装造型设计的本源 服装廓形是区别和描述服装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服装廓形体现出不同的服装造型风格。纵观中外服装发展史,服装的发展变化就是以服装廓形的特征变化来描述的。服装廓形的变化是服装演变的最明显特征。服装廓形以简洁、直观、明确的形象特征反映着服装造型的特点,同时也是流行时尚的缩影,其变化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直接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风貌。服装款式的流行与预测也是从服装的廓形开始,服装设计师往往从服装廓形的更迭变化中,分析出服装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预测和把握流行趋势。 服装廓形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多种形态,但探寻其内在规律仍有迹可循。人体是服装的主体,服装造型变化是以人体为基准的,服装廓形的变化离不开人体支撑服装的几个关键部位:肩、腰、臀以及服装的摆部。服装廓形的变化也主要是对这几个部位的强调或掩盖,因其强调或掩盖的程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廓形。廓形按其不同的形态,通常有几种命名方法:一可按字母命名,如H形、A形、X形、O形、T形等。二可按几何造型命名,如椭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三可按具体的象形事物命名,如郁金香形、喇叭形、酒瓶形等。四还可按某些常见的专业术语命名,如公主线形、细长形、宽松形等。服装设计随设计师的灵感与创意千变万化, 服装的廓形就以千姿百态的形式出现。每一种廓形都有各自的造型特征和性格倾向。服装廓形可以是一种字母或几何形,也可以是多个字母或几何形的搭配组合。今天的女装设计就是以多种廓形的结合为主。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美版术课教案 授课内容:六年级下册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

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步骤及设计要点,学会从服装的款式、色彩搭配等方面欣赏服装的艺术美感。 2、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分析,教师讲授,学生尝试设计练习,作品展示品比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3、通过欣赏中国传统与现代服装、尝试设计服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服装设计艺术美,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程序以及设计要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创作出新颖美观的服装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彩铅或者水彩笔等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欣赏周围同学的服装。你最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的 服装,你对哪一 部分特别感兴趣?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观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服装,设计服装,体会设计的乐趣。 出示课题——《我设计的服装》 二、了解我国传统服装及服装发展的大致脉络。 1、汉代服装:欣赏图片,说说汉代服装的特色。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2、唐代女服集中体现了唐代服装浓烈的民族风情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唐代女性日常服装充分表达了唐代妇女的大胆开放.追求自身美感。展现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唐代女子对新奇的东西都有极大的热情,服饰上追求变化创新 3、清代服装:在清朝,男人穿的叫袍,女性穿的叫旗袍,而女性旗袍自清开始,经过数百年的流传而不衰,现在已经成为展现中国女性魅力的特有服饰。清军入关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易服浪潮,旗袍便逐渐传遍中原大地。 特点;大多穿时要在外面加件坎肩。 4、现代服饰:韩版以宽松舒适为主,颜色上以朝气蓬勃为佳,可以任意搭配。 5、少数民族服装 服装设计:是通过一定的思维形式、美学规律和设计程序,以人体为对象,将设计构思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完整的表达出来,同时选

《服装廓形特征和变化设计》教学设计

《服装廓形特征和变化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而学生的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获得深刻的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力求贴近学生,采用了以问题系列为载体,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剪影”为启发,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探究、感悟服装廓形的特征及如何进行变化设计的互动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服装类专业新课程改革成果教材《服装设计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高一的学生虽已学过一部分服装基础知识,但学生的知识基本上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对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如何根据服装外轮廓的不同类别进行设计却十分困惑。所以,本课设计就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导入,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来共同探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完成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因此本课知识点的确定要尽可能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可接受性,切记知识点过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熟悉并理解服装外轮廓的特性。 ②掌握服装外轮廓的基本类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探究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了解服装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并作用于生活实践。 ②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大 胆探究,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服装外轮廓的基本类别。 教学难点: 根据服装外轮廓的不同类别进行设计。

教学方式: (1)以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与问题目标趋动的教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观察,自我归纳总结。 (2)协作学习的方法:将班级学生分四个学习小组,由担任小组长的同学带动全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就业意识。 (3)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归纳总结”的认识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纸、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 导言: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 到过“剪影”? 多媒体展示各种“剪影”的 图片:有风景剪影、人物剪影等。 同时问1:什么是服装剪影? 问2:20世纪50年代至90年 代,服装外轮廓有过哪些变化呢? 讨论“剪影”存在 于生活中。 看完图片后针对 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展 开各种讨论,最后了解 服装“剪影”即是“服 装廓形”。 带着疑问思考老 师的第二个问题。 创设生活情 境,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欲望,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为探 究新知创造一个 最佳的前期环境。 自然引出本 课的课题。 直观展示感受新知(约12分 钟) 多媒体展示20世纪50年代 至90年代服装外轮廓的变化轨 迹,简介各个年代服装的特点。 小结服装流行演变最明显的 特点就是外轮廓的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所有服装 带着导入问题2, 和轨迹变化图思考并 讨论各个年代服装的 特点。 带着问题3思考, 根据直观的图片和教 师的引导,讨论并分析 不同廓形服装的特点: (1)X型:肩和衣、 裙下摆的夸张,腰部的 收紧,外形呈上下夸 利用30秒, 短时记忆的特点, 增强学生对服装 廓形的感性知识, 符合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由感性到 理性的认知规律。 同时根据教 师的步步引导,引 出本课的重点。

《服装设计原理》教案

《服装设计原理》教案 一、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从服装设计基础只是着手,使学生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达到能独立构思,运用款式图、效果图形式设计不同性别、年龄,不同造型、款式类别,并具有一定流行时尚,能为市场与消费者所接受的各类服装。 基本要求: 1、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能独立构思,运用款式图、效果图形 式设计各种不同性别、年龄、款式的服装。 2、进一步深入掌握服装色彩的构成与配色规律、服装色彩的理论知识;能合理地进行服饰色彩的设计与应用。 3、进一步掌握服装面料与款式的造型、配套设计,以及图案在款式造型中的设计应用。 4、掌握系列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点与表现方法;理解时装演变、风格与流行。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服装流行趋势调查与预测理论知识学习及实际操作方法学习。(二)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调查方法及信息综合归纳方法。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辅导、社会实践信息收集调查方式穿插学习,着重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归纳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服装流行趋势调查与预测的综合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要求 1、采用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综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课程结束综合考核占60%; 2、平时考核每周进行一次,主要根据本周内大纲规定所要完成的实训任务,结合平时考勤,及听课情况进行评定,给出平时成绩。 综合考核以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设计制作的作品为主要依据,并参照老师的具体要求给出综合成绩。 六:教学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