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

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水流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视频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起初,教师给学生课前看的文字材料或多媒体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导致课堂进行知识内化的失败,完成不了翻转。而当类似可汗学院的微视频出现之后,教育研究者发现了能够代替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工具,并使翻转课堂成为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目前,在翻转课堂中应用最多的便是微视频,当然也有少数学校采用专业的电子教材(例如,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媒体教材)。本文针对教师选择最多的微视频进行分析,探究微视频应该如何制作,才能达到学生课前学习应有的效果。 Zaid Ali Alsagoff教授曾提出教学视频的作用是“激发、影响和告知”,其特点为: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的、可引人思考的、可以理解的、相关的和令人兴奋的。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的成功也为研究者制作微视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表1对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的微视频特点进行了概括。 表1:可汗学院和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特点 1. 可汗学院教学视频的特点

可汗学院是由印度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 0段。该机构的使命是为全球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加快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速度。 为了更好地总结可汗学院微视频的特点,笔者对网易公开课中的可汗学院视频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发现: (1)视频长度最长不超过14分钟,普遍在10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3分钟。 (2)教学视频中不会出现教师的形象。学习者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教师通过模拟电子黑板或者PPT呈现内容,然后结合手写板的形式进行讲解,整个过程通过屏幕录制软件生成视频。可汗曾对此解释道,教师形象不出现是为了将教师拉下讲台的位置,让他们和学习者平起平坐,以便于学习者能够以更加轻松自如的心态集中在内容上。尤其是学生在面对教师一整天之后,回到家时,就不希望再看到他们了,一块简简单单的屏幕要比一个居高临下的大人可爱多了。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声音清晰明亮,语速适中。 (4)视频知识内容的呈现多以题目为单位进行录制。很多题目一开始便直接切入例题,进行讲解,不夹杂任何的提示或铺垫。 2.林地公园高中教学视频的成功经验

【人教版】中考物理《电流和电路》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考点1 ?摩擦起电:“强得弱失” 例1、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 .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 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 ?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变式训练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A. 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 .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 .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 考点2.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A. B 一定带正电,C 带负电 B. 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C. B 可能带正电,C 带正电 D. B 一定不带电,C 带正电 变式训练“若吸引有两种情况,若排斥只有一种情况 ” 1、 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 ) A. —定不带电 B. —定带负电 C. 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2、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可判定(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 .小球一定不带电 C.小球一定带负电 D .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考点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例1、现有一根玻璃棒,不知其是否带电,请简要写出几种判断方法 (1) 用玻璃棒靠近轻小物体(如通草球),若吸引,说明玻璃棒带电.若不吸引,说明玻璃棒不带电. (2) 用玻璃棒靠近带电体,若相互排斥,说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若相互吸引,说明玻璃棒带异种电 荷;若没有吸引或排斥现象,说明玻璃棒不带电. (3) 将玻璃棒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触;若金属箔出现张角,则说明玻璃棒带电;若金属箔没有出现 张角,则说明玻璃棒不带电 变式训练 1、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吸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化纤布料经摩擦后容易 因而会 细小尘土使衣服变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靠近碎纸片时,会发现碎纸片会被 ,这是因为 。 知识点二:电流和电路 考点1.电流方向的判断 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A. 大气压的作用 B .静摩擦的作用 C.分子间有斥力D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 A. 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 C.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B .冬天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 D .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能吸引铁屑 例1、A B C 三个轻质小球,已知 A 带负电,A 和B 互相吸引,C 和A 互相排斥,则(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东关中学(原创)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 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成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

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这样,在缺乏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对电路实验的学习,学生学习显得被动,属于灌输性学习。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优秀教学设 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杨明超【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

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只能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所以,电流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知识,一般来说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精品学案 §5.2 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新课寄语 “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家用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家里买来的新电器,我们能否顺利安装使用,家用电器出现了小的故障,如灯泡不亮、保险公司丝烧断了等,我们能否迅速的排除故障呢?实际上这些看起来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看一看,试一试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知道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②认识电路中常用元件的符号,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相关元件。 ③知道电池也有正极和负极、电流的方向是由电池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电池负极的。 ④了解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简单的电路,尝试用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的工作。 ②尝试用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敢于动手做物理课的电路实验,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识别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学难点:根据实物连接图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一、超前自主学习(在家独立完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8—100页,落实学习目标,说出自己明白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2、自己通过什么实验验证了什么?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3、请你进行自我评价,说出你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自主课堂 (一)、正确认识电流、电路 1、小组合作展示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做做”明确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尤其是实验警钟部分。 (2)先后三次连接电路,分别使电灯泡发光、电机转动、门铃发出响声; (3)强调:在以后的实验中尤其要注意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接在一起。(4)讨论: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么条件?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2、互动交流认定 为什么闭合电路后灯泡就会亮?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在前面的动手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交流: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应用训练 练习一:在电路中,供电,输电,用电,用 来控制电路通断。 练习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中只要有电源,电路中就有电流 B、拉线开关是一个用电器 C、用最短的导线连接的电路叫做短路 D、在开路的情况下,电路中无电流 (二)、学会画电路图 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电路,用电器各种各样,而且不容易辨别电路元件的连接情况,因而不便于我们分析它们,而且如果用电器如全部照样画出是很麻烦的,更不便于研究,为此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电路图,这时实际的用电器我们用符号代替。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请同学们参看教材104页图5. 2-8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分别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符号 电池组;电灯;开关;电铃;交叉连通的导线 2、请同学们结合刚学的电路的知识,仔细思考教材104页的“想想议议”,并画出正确的连接方法。 3、通过讨论10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全班总结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经验。 4、指出下列各图中的错误: L L1L2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近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近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平面镜救母的故

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席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习的平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习。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 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 认识通路、断路、短路 学习重点:电流、电路及电路的判断 学习难点: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作图 自主学习 ●电流: 将给出小灯泡、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三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电流的形成: 。形成电流的电荷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方向的规定: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路: 电路的构成: 电路中元件的作用: 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 (2)、 电路图: 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电池和电池组 _______、________ ;电灯______;电流表_______;开关_______ ; 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阻_______;电动机 ________;相连的导线_______________; ●电路的三种状态: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在连接电路时,常听到有通路(也叫开路)、断路、短路三种说法,这三种情况各不相同。 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除了正常地切断电源,使电路断开外,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出现断路。①用电路连接处接触不良;②用电器内部断线;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保险丝而断路。 短路是指电流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短路可分为整个 电路短路和部分电路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图2 -4),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 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电源短路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几乎为零, 用电器也不能工作。部分电路短路是指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首尾短接(图2-5 )。所以,短路是电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兴趣实验“看谁先能让小灯泡亮起来”,随着一盏盏小灯泡亮起来,把同学们带入神密的电学世界,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在学生展示时又多次利用到自己所连的电路,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对电路有关问题都解决了,收获丰富,兴趣盎然,激发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次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拓展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在深挖教材后,结合初二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而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先认识电路,在了解电路图,最后了解电流。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知识 三、实践探索,自主合作学习

利用实践体验活动,变教为学。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人人动手,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由讲懂、教会的被动学习向弄懂、学会的主动学习转变。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再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和展示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 1.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导,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如引课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动手实验后,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再强调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任何情况下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断开,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以及“断路”、“短路”、“通路”等。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如学生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 后,学生在交流时充分展示,说明自己连接的电路,有的用到开关,有的不用开关,有的更是不用灯座,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的金属触点和金属壳直接连接起来。通过交流,更激发起其他同学的探索表现欲。 3.让学生在合作、展示过程中,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充分享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体味成功的快乐。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杨柳中心学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是第一次

接触到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同时还学习了初中电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电学物理量──电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在学习电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良好的电路作图的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实验,认识并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当然识别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重要性和后续性,所以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和能力逐渐内化。

(vip免费)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电流和电路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流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器的作用;从电流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结合小灯泡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 电路图可以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电路的形成, 电路的组成,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 三【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干电池,开关,导线,灯泡 四【课堂导学】: 一电流 将小灯泡、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三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为什么?)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金属里面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这些电子平时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接上电源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_________移动,形成了电流. 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 .(形成电流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 电流方向的规定: . 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流动的. 3 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方向流动的电子原件叫做__________,电流流过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时,指示灯会发光, 这种指示灯是 . 二电路的构成 1 电路的构成: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2 在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 电路中个元件的作用: 电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电池报废后不能随意丢弃 ? (2)学生电源与干电池相比有哪些优点? 三电路图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 1 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预习课本P104页“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电路图是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常用的元件符号, 如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 开关______________,相连的导线_______________. 2 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3 电路的三种状态:(重点) 1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这时,电路是闭合的,且处处有持续的电流. 2. 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这时电路某处断开了,电路中就没有了电流. 3. 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或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难点:(1)短路的分类:短路有两种形式: 一是整体短路,也称电源短路,它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此时电流不通过任何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电流会很大,可能把电源烧坏. 二是局部短路,它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的两端.此时电流不通过电器而直接通过这根导线.发生局部短路时会有很大的电流.因此,短路状态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2)短路的实质:无论是整体短路还是局部短路,都是电流直接通过导线而没有通过用电器,使电路中的电阻减小从而导致电流增大.这就是短路的实质. 五【拔高训练】 1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正确的是:【】

电流和电路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三.电路图 为了方便研究电路,电路中的各部件用各种符号来代表(看书P104页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就是电路图。学生按照黑板上实物图画电路图 教师点拔 课堂小结: 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组成; 3.电路图的画法。学生试画,然后与P103页 图5.2-7乙图相比较。 学生总结画电路图的方 法: A.从电源正极开始画直 到电源负极; B.元件位置安排合理, 分布均匀,不要将元件画 在拐角处。 C.整个图形要呈长方形。 通过自我评价 找到画电路图 的技巧。 课堂练习课内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课外作业: 1、水在水管中流动形成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形成。 2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另一个验电器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接触它们上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A内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个现象可知,验电器B原来带电,电流方向是从流向。 3.下图反示电路中,开头处于图示状态时,电灯(填“亮”或“不亮”),这时的电路叫;如果不小心把A、B两接线柱用导线接在一起,则会造成. 4.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C.在电源外部,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5、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6.下图所示是电铃、开关、电池的连接情况,请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板书设计 15.2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三种状态:短路、开路、通路。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教学反思

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2―0039―01 视觉信息有着其特定的语法结构,而视觉符号的传达决 定着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视觉时代正冲击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把所谓的新新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化世界,而教学视频资源对于教学就起到了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视频资源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视频资源匮乏。大多数新的视频资源都采用“个人设计、个人制作、个人使用”的模式,导致教学资源的制作、收集、保存都出现较大的问题。原有的流通渠道狭窄,使得可持续使用的教学视频资源相对匮乏,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 2.制作、加工难度较大。部分视频加工软件太专业,加上视频素材的拍摄、转换、配音、特技等都需要专门软件、设备和技术,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加工。 3.应用条件较高。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教室的环境也有一定要求,这些都给视频资源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课堂教学中视频运用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中的视频运用是指以视频为手段,围绕需要讲解的问题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景,通过一些视频资料将

教学情景立体化,据此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以完成教学工作的方式。 1.教学中使用视频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频资料包含的信息量大,特别是对于一些知识重点、难点,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而视频资料将大量信 息集中在一起,且动态地展示了其演变的过程,使一些抽象 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 3.教学中采用视频使得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教育经费,降低了教育成本。 三、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总体设计 1.视频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课堂教学视频资源是设计者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视频资源的设计中要采用视频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方式,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环节的需要设计视频内容,并通过对视频素材表现形式的艺术化设计与课堂教学需求达到吻合。 2.内容设计与形象设计并重。在课堂教学视频的设计中主要采取内容设计与形象设计统一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选择剪取不同的视频素材,并依据视觉原理和学习理论,对视频素材进行表现形式设计,使课堂

15.2 电流和电路学案

第2节电流和电路 一、课前提问 有如下器材:小灯泡、小电动机、蜂鸣器 各一个,一个开关、一节电池和一些导线,如图1所示。 先后三次连接电路,分别使小灯泡亮、电动机转、蜂鸣 器发声。并分别受开关控制。 二、新课内容 1.电流(electric current) (1)电路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流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电源外部其方向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 如图2所示。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如图3所示。 ①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路(electric circuit) 所谓电路,就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_______.(1)电源(power supply) 像干电池这样能够提供_______的装置,叫做电源。电池有 两个极,一个_______极,一个_______极。电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电池和蓄电池是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大量用电时的电源,是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发电机把 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关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4)导线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3 图 2 图 1 图 4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一) 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手册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假如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负电荷)”;“电流的方向手册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归纳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⑴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什么发出的”“什么能转化的声能?”“电脑从何而来?”引出并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总结归纳出组成电路的构成。 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⑵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电位高,负极电位低)。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水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归纳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反向移动); ②电流方向:手册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不知之处:本节课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缺乏,在分析力电流是否让灯泡发亮有先后顺序时,只是教师进行的示范,没能实现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5.2《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同时还学习了初中电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电学物理量──电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在学习电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良好的电路作图的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实验,认识并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当然识别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

(完整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15.1 两种电荷 【导学目标】 1、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 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 了解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以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课堂导学】 1、 比一比:看谁能用头发与塑料笔杆完成摩擦起电的实验。 该实验表明:带电体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 2、 观察课本P32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①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正电荷; 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负电荷。 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为: 同种电荷互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种电荷互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里常用什么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结构和原理分别是什么? ① 该仪器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② 当把带电体接触该仪器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属箔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电荷而张开,所 以该仪器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工作的。 4、 电荷的多少叫 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是 _______ 5、 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起电呢? ① 原子由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构成。 ② 如图甲所示,该原子有 _________ 个原子核,核外有 由于正、负电量 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对外不显电性。 ③ 如果该原子被抢走一个电子,如 图乙所示,则该原子带上 1 个 电荷。 ④ 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部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电子 的带 __________ 电,失电子的带 __________ 电。 5、课本P34的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据此你可以把物体 ,该单位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视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的安排,以及《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学生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要求,纵观人教版六册语文课文、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已是被著名导演拍成影视作品,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在公众中认同和了解的,针对这种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学内容,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视频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调查: 人教版七年级上《山市》(海市蜃楼)《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

七年级下《丑下鸭》《黄河颂》(黄河大合唱)《黄河,母亲河》《音乐巨匠贝多芬》《木兰诗》《邓稼先》《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戏曲大舞台》《鲁滨逊漂流记》八年级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世界充满爱》《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桥之美》《故宫博物院》《奇妙的克隆》《莲文化的魅力》《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列夫托尔斯泰》《献给母亲的歌》《海燕》《罗布泊》《科海泛舟》《云南的歌会》《吆喝》《到民间采风去》《赤壁》《岳阳楼记》 九年级上《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隆中对》《出师表》《水浒传》 九年级下《叫踏一方土》《孔乙己》《蒲柳人家》《热爱生命》《变色龙》《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音乐之声》《乘着音乐的翅膀》《愚公移山》《简爱》《格列佛游记》 小结分析: 纵观人教版六册语文课文、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很多是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被著名导演拍成作品,在公众中被认同和了解的,针对这种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学内容,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教,怎样教,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笔者认为:视频一种极好的利用空间,既节约时间有直观,既形象又生动,教学中要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电流和电路课时 1 课型新授班级学生姓名学 习目标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能画电路元件符号; 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学习重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学习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器材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两节(带电池盒),导线若干。 学习流程: 一、【合作探究】动手实验: 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将给出的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连接 成一个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看谁连最快最好!(注意:任何 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两端连在一起!)试交流你的想法,然后 进行操作。 二、【自主学习】 1、电流: 刚才实验中灯泡会发光,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学课本P37“电流”部分,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说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2)说出电流方向的规定:; (3)当闭合电路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极;(4)试标出电路中的电流的方向。批 注 2、电路: 自学课本P38“电路的组成”部分,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电路组成:完整的电路由、、、组成。 (2)电路中提供电能的是,消耗电能的是,运输电能的是,控制电路通断 的是。 (3)小灯泡持续发光,是因为有持续的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a ; b 。 3、电路图: 自学课本P38—P39“电路图”部分,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我来学画电路元件符号: 开关:干电池:灯泡:电动机:发光二极管: 交叉相连的导线:电阻:电压表:电流表:(2)电路图:叫电路图. 示例:在虚线框中画出下图所对应的电路图. (3)画电路图时应注意: a. 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b. 电路图最好画成长方形,导线横平竖直,元件分布均匀,既不要画在一条导线上,也不要画在拐角 处。(简洁、整齐) c. 最好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依次画起,电路图中电源的正负极、各元件的连接顺序等要与实 物图一一对应。 d. 交叉连接的导线,一定要在连接处画一个“黑点”。 (4)小练习1:在虚线框中画出以下实物连接图所对应的电路图. 批 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