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象山水文资料

象山水文资料

象山水文资料
象山水文资料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地理位置

象山县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南翼,录属于宁波市,居宁波市东南沿海,位于象山港于三门湾之间,北临象山港,东濒大目洋,南临猫头洋,西接宁海县(即121034‘03‘’~122017‘30‘’E,28051‘18‘’~29039‘42‘’N)。海上交通十分便捷,海运对内直达全国沿海各港埠和长江没沿岸各港口,对外可抵世界各国港口。象山港沿岸北距大连约700海里;南距广州约765海里、海口约1200海里。石浦港北距上海186海里;南距温州134海里、福州约290海里、厦门约440海里、广州730海里;距台湾基隆约273海里;至香港约680海里;至日本长崎约630海里,显然,象山港港区(北区、南区和西区)可直接融入宁波深水港南部港区,继北仑港区、大榭港区之后,开发成为宁波深水港象山港港区。石浦港距北仑港区仅约60多海里,可改造、扩建为宁波港南部地区的综合性中型港口,在保持渔港功能的同时,直接承担对外贸易和宁波深水港物流集疏运中转港区。

象山县为天台山余脉由西向东延伸的半岛,地形属沿海丘陵平原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岭起伏绵延,坡度平缓。沿海岛屿众多,岛礁星罗棋布,全县大小岛礁608个(陆域面积大于500㎡的岛屿共有419个)。岸线绵延曲折,湾港纵横交错,海岸线长达910km(其中大陆岸线334km,占全省18.1%,海岛岸线576km)。海域宽阔,县域面积6525km2(其中陆域1175km2,海域5350km2)。浅海、滩涂资源丰富,有滩涂面积约30余万亩,-10m等深线浅海面积为230万亩。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尤其是象山港和石浦港沿岸的港口航道资源得天独厚,为宁波港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分工协作、

第二章自然环境分析

第一节气候特征

一、气候概况

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白照充足,年日照数1670~2048h。年温适中(16~170c),最冷月平均气温50c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27~280c,极端最低气温-7.50c,极端最高气温38.80c.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以上。受地形影响,北部及山区降水量往往多于其他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400mm以上。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严寒和酷暑期不长。年均无霜期248天。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总的气候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各种生物繁衍、生长,为农、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但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

(一)象山港气候特征

象山港位于象山县北部,它是一个呈东北西南向、深入内陆约60km的狭长形海湾,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且沿岸缺少长期气象观测站,为此,这里利用象山港口南岸的西泽站、象山港口北岸的鹰龙山站和象山港顶部的强蛟站有关的气象资料进行阐述。

1、气温

鹰龙山站年平均气温为16.90c,最高月平均气温28.70c(8月),最低为6.00c(1月);

表2-1象山港沿岸气温特征值单位(0c)

极端最高气温34.80c,极端最低气温-2.70c(表2-1)。强蛟站年平均气温为17.10c ,最高月平均气温28.40c(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5.30c(1月);极端最高气温37.40c,极端最低气温-4.60c(表2-2).象山港口年平均气温略低于港顶,极端最高气温低于港顶,而极端最低气温高于港顶。可见,受海洋气流的调节,象山港口气温的年变化较港顶平缓。

2、降水

象山港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港顶年降水量(1539.1mm)大于港口(1455.1mm);日最大降水量同样为港顶(103.6mm)大于港口(79.0mm);年降水日数港口与港顶接近,为158天(表2-2)。

表2-2 象山港沿岸降水量特征值

3、风

象山港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冬季,处于强大而又稳定的蒙古高压边缘,盛行偏北风,风速较大。春季,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风向易变。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秋季,冬季

风逐渐转为夏季风,以偏北风居多。这里利用西泽站风况资料来阐述风的变化规律。

春季,风向多变,其NE、S、SSE和NW风频率均为9%,平均风速以偏西北向(WN W~NNW)较大,为5.9~7.1m/s,其他各向为4.0 m/s左右,最大风速达24 m/s(NW)。夏季,偏南(SE~S)风占主导地位,频率合计为39%,其中S风频率为18%,平均风速为4.8~5.2 m/s,平均风速的最大值6.0 m/s (NNW),其他各向在3.5~4.5 m/s之间,最大风速为19 m/s(ESE)。秋季是夏季风逐渐转为冬季风的过渡期,盛行偏西北(WNW~NNW)风,其频率为32%,平均风速亦最大,为6.8~7.1 m/s,其他各向在2.7~6.3 m/s之间,最大风速为20~25 m/s(W~NW)。冬季,盛行偏西北(WNW~NNW)风,频率达49%,平均风速亦最大,为7.6~8.0 m/s,最大风速为16~24 m/s。显然,偏西北风是本区冬季的常风向和强风向。

本区风况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西北(WNW~NNW)风,合计频率28%;夏季以偏东南(SE~S)风居多,频率合计为19%。风况的另一特征是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平均风速受地形影响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港口(4.6 m/s)大于港顶(3.4 m/s)。

表2-3 象山港沿岸风速特征值

4、雾和湿度

雾是象山港区域常见的天气现象,它对海上航行极为不利。本区年雾日在20~40天左右,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这时期雾日占全年的50%以上。雾的持续时间通常为2~6小时,多生成于下半夜至清晨日出之前,日出长升温后2~3小时内消散。雾的最长持续时间可达几天,但这种情况较少。

象山港年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在81%左右,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春雨和梅雨期(4~6月),相对湿度在85%~92%,冬季(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一般在74%~77%左右,最低相对湿度仅25%左右。

(二)石浦港气候特征

石浦港位于象山县南部,濒临东海,它是一个近封闭的港湾。受海洋气流的调节作用,石浦的年平均+气温适中(16.20c)。秋、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影响,风向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风向多偏南风,但风速较小。春季受冷暖空气影响,天气变化复杂。

1、气温

本区年平均气温为16.20c,最高月平均气温27.00c(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5.40c(1月);极端最高气温38.30c,极端最低气温-7.50c。

2、降水

降水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393mm,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3至10月,这时期(丰水期)的降水量为1135mm,占全年的81.6%,其中以6月份最多,为202mm,占年雨量的15%,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为258mm,占全年18.4%。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为1917mm,最少年为806.3mm。年平均降水日数162.8天(表2-4),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22天,日最大降水量281.6mm。

表2-4 石浦站累年各月平均降水量(mm)及其降水日(d)

3、风

根据石浦气象站多年风的资料统计表明,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4~8月)盛行偏SW风,夏末至秋冬季(9~翌年3月)盛行偏N风。强风向为NE向,常风向为SW向和偏N向,频率分别为17%和16%。

年平均网速为5.4 m/s(表2-5)。平均网速年变化较小,7月平均风速最大,为5.9 m/s,4~6月平均风速最小,为4.6~4.9 m/s,8~9月常受台风侵袭,风力一般为8、9级,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年最大风速为40 m/s(ENE),极大风速达57.9 m/s(ENE)。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98.9天。石浦站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见表2-6.

表2-5 石浦站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m/s)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2-6石浦站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m/s)

4、雾和湿度

多年平均日为55.7天,最多年69天,最少年39天。最长持续时间为50小时,最多连续雾日为10天。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6~7月份湿度最大,为87%~90%,10月至翌年1

月湿度最小,为70%~73%。

(三)东部沿岸区域气候特征

象山县东部诸海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夏长,春秋短。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春秋为过渡期,阴雨较多,夏季炎热,多雨,7~9月常受热带气旋的影响。1、气温

年平均气温16.3~17.00c。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为4.7~5.90c,最热月(7~8月)月平均气温为27.6~28.20c。极端最低气温为-5.50c,极端最高气温为36.10c。日最低气温在00c以下的天数,年平均为15天。年平均无霜期235~250天。

2、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1600mm左右,枯水年降水量在730mm左右,丰水年可达2100mm左右。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4月至10月,这时期(丰水期)降水量为1093.7mm,占全年降水量的76.3%,11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为339.7mm,占全年的23.7%(表2-7)。年降水日数为125~165日。

表2-7象山县累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mm)

3、风

根据松兰山水文站的观测资料统计表明,本区风况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N~NE)风,以NNE风为主;夏季以偏东南(SE~SSE)风居多,NE向风次之。年平均风速4.5 m/s(表2-8),月平均风速在4.0~5.0 m/s之间,最大月平均风速为5.5 m/s(7月),最大风速为18 m/s(9月),最大月

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均出现在夏季,由热带气旋所致。

表2-8 松兰山站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m/s)

(四)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影响象山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当它袭来时,常伴随狂风、暴雨、大浪和风暴潮等,给沿岸港口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我们把某热带旋引起象山县沿岸地区最大风速≥10.8 m/s或日最大降水量≥30mm 定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我们统计了1994~1998年50年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表明,对本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有200个,平均每年为4个。影响最多的年份是1959年和1960年,为8个,影响最少的年份是1996年,几乎不受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发生在5~11月,而主要集中在7~9月,占总数的80%(160个),8月份是热带气旋活动的高峰期,为70个,占总数的35%(表2-9)。本区受热带气旋影响最早的是5月19日(6103号台风),结束最迟是11月18日(6721号台风)。对象山影响最为严重

表2-9 各月热带气旋影响本区的频率

的台风路径为在浙江中、南部登陆,然后转向东北出海消亡或转向西北内陆消亡的。此外中心接近象山沿岸的海上掠过型台风,其破坏性亦相当严重。历史上对象山造成严重影响的台风约有15个(表2-10),占总数的14%。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为5612和9711号台风,5612号台风于8月1日(农历六月廿五)在石浦附近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23hPa,石浦站最大风速>40m/s。9711

号台风于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六)在温岭石塘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60 hPa,最大风速>40m/s,大陈岛最大风速达56m/s。这次台风影响范围大、强度大;风力、雨量大、潮位高;风、潮、雨“三碰头”。台风登陆时,正值天文大潮汛,沿海出现超警戒潮位,给浙江全省造成严重的损失。

表2-10 严重影响本区的台风

第二节海洋水文特征

一、象山港海洋水文特征

(一)潮汐

象山港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其潮汐特点是港内潮差较大,越往港顶越大,平均潮差港口西泽站为3.18m,港顶红胜塘可达3.74m,西泽最大潮差为5.65m。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其差约10min至3h不等,越往港内涨潮历时越长。象山港内6个站部分潮汐特征值由表2-11所示。

据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月平均海平面如表2-12所示。

表2-11象山港潮位特征值(黄海基面)

表2-12西泽站累年各月平均海平面(黄海基面)单位(㎝)

(二)潮流

潮流属不正规半日浅海流,以往复流形式为主,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涨潮平均流速在20~50㎝/s之间,涨、落潮流方向与等深线方向基本一致,

流速由湾顶向湾口逐渐增大,大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随深度变化不大(表2-13),实测最大流速183㎝/s。

表2-13 象山港潮流流速单位:㎝/s

(三)水温与盐度

年平均表层水温为17.90c,实测最高、最低表层水温极值分别为32.90c和4.00c,温度年较差为20.20c。年平均表层盐度为26.43,实测最高、最低盐度分别为33.00和16.06。

(四)波浪

象山港口外有六横岛屿作掩护,外海浪对港域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局地风浪的作用。港域中部与顶部水域面积狭小,且湾内岛屿众多,地形复杂,水域掩护条件好,一般天气下港域平浪静,即使受到气旋影响,局地风浪波高小、周期短,不会构成破坏性威胁。口门段的南北两岸会受到季风的影响,北岸受偏南风影响时,最大波高(H1/10)约1.8m,平均波周期T=4.8S;南岸受偏北风影响时,最大波高(H1/10)约1.7m,平均周期T为4.7S。相对而言,象山港内风浪影响小,是良好的避风良港。

二、石浦港海洋水文特征

(一)潮汐

根据石浦海洋站实测潮位资料计算表明:石浦港邻近海域的(H01+HK)/H M2比值均小于0.5,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涨潮历时6h14min,平均落潮历时6h11min,

涨、落潮历时大致相等。东海潮波到达石浦邻近海域时由于水深变浅,浅水效应、底坡和海岸的反射作用加强,浅海影响逐渐明显,H M4+H MS4+H M6的值加大,港内潮波属驻波型,特征值见表2-14。

表2-14石浦港潮位特征值(黄海基面)

石浦站月平均高潮位年变化与月平均海平面的年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月平均高潮位峰值出现在夏、秋季(8、9、10月),月平均海平面年变化峰值同样出现在秋季(9、10月)。

(二)潮流

石浦港口门处海域潮流呈两种类型,一是往复流,石浦港涨潮时由铜瓦门、东门和下湾门、林门等水道流入,经三门流出,落潮时则相反;二是混合流,港内的潮流介于往复流与旋转流之间,涨潮流接近W向,落潮流接近E向,呈往复流,基本上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大流速发生在高潮后5h左右。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涨潮历时长于落潮历时,涨、落潮平均流速和历时见(表2-15)。

表2-15石浦港涨落潮平均流速和历时

石浦港外海域潮流属正规半日浅海潮流,以往复流形式为主,涨潮流速小于落潮流速。南田诸岛海域涨、落潮平均流速,表层分别介于55㎝/s~65㎝

/s和58㎝/s~75㎝/s之间,底层介于37㎝/s~60㎝/s之间。檀头山岛海域涨、落潮流平均流速表层分别为48㎝/s和61㎝/s,底层分别为45㎝/s和46㎝/s,涨潮历时略长于落潮历时。

(三)波浪

石浦港是一个近封闭型水域,外海浪对港内的影响很小,港内的波浪主要是由局地风产生,波高一般<0.8m,仅在台风过境时,港内最大波高可达1.5m 左右。

三、东部诸海湾海洋水文特征

(一)潮汐

据松兰山水文站潮位资料分析表明,东部大目洋海域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涨、落潮历时不等,涨潮历时长于落潮历时,涨潮历时约5h57min,落潮历时约6h28min(表2-16)。

表2-16松兰山水文站邻近海域潮汐特征

涨潮平均潮差与落潮平均潮差相近,约为3.05m,但涨潮潮差的变幅大于落潮差,最大涨潮潮差为5.16m,最大落潮潮差为4.87m,落潮潮差的年变幅相对较大,最大达31㎝,平均潮差的年变幅一般在5㎝以下。根据两年的资料计算表明,湾内平均海平面高于黄海基准面27㎝。

(二)平均海平面

松兰山逐年(1981~1999)平均海平面变化过程波动曲折,升降无一定规律。我们应用e指数拟合方法曲线进行拟合处理,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到松兰山

站邻近海域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δh=0.50㎝/a。

(三)潮流

按主要分潮流的椭圆长轴的比值来确定潮流的性质,此区属正规半日潮流,其(W01+W K1)/W W2均小于0.5,一般在0.10~0.30之间,W2分潮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大,故浅海分潮流W4占有相当大的比重,W4/ W2在0.02~0.18之间,绝大部分在0.10以上,正确地说,本区属半日浅海潮流。潮流的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辅以旋转流,水道内往复性强,开阔水域旋转性强。流速不大,涨、落潮平均流速一般小于60㎝/s,各层的平均流速在16~55㎝/s之间,最大流速为114㎝/s,通常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

(四)波浪

东部海区的波型为风浪与涌浪的混合型,出现频率基本相等。风浪常浪向为NE,涌浪常浪向以东向为主,频率达70%以上。大浪集中在秋季的台风和冬季的寒潮期间。各月平均波高(H1/10)为0.3~0.5m,年平均波高(H1/10)为0.4m,最大周期为14.2s,各月平均周期为6.8~7.5s,年平均周期为7.2s(表2-17)。波浪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常浪向以北向浪为主、次浪向为东北东;夏半年常浪向以偏南向浪为主,次浪向为东南东,浪向的转换时间在5月及9、10月间。

表2-17松兰山测波站累年逐月平均波高(H1/10)、最大波高(H m a x)和平均周期T

第三节泥沙

一、象山港泥沙状况

象山港内终年水色清澈,悬沙含量较低,最大值为0.862㎏/m3,最小值为0.001㎏/m3,平均值为0.01㎏/m3~0.4㎏/m3,含沙量从港口向港顶减少,表层向底层递增。象山港的泥沙主要是悬沙,其中值粒径为0.006㎜,属淤泥质细颗粒泥沙。据实测资料,最大含沙量为0.98㎏/m3,最小含沙量为0.01㎏/m3,平均含沙量为0.01~0.28㎏/m3。港内含沙量的特点为,内湾的含沙量小于口门段的含沙量(表2-18);表层含沙量小于底层含沙量;大潮含沙量大于小潮,最大含沙量出现在涨急和落急后。

表2-18象山港悬沙量分布情况(㎏/m3)

二、石浦港近域泥沙状况

石浦港内外悬浮泥沙含沙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冬季含沙量大于夏季。冬季港内最低含沙量为0.11~0.19㎏/m3,一般为0.23~0.33㎏/m3,最大为0.45㎏/m3,港外附近海域,檀头山岛北部含沙量在0.24~0.48㎏/m3,花岙岛~南田岛之间含沙量为0.79~0.9㎏/m3。夏季港内外各处含沙量均低于0.6㎏/m3,大都为0.02~0.93㎏/m3(表2-19)。

石浦港内单宽输沙量夏季西部比东部小,为40~55t/(d.m);冬季东部小于西部,为84~153 t/(d.m)。港外海域单宽罗输沙量均较港内小,南田湾为最大,冬季为56 t/(d.m),夏季为108 t/(d.m)。泥沙运移路径主要受潮流控制,运移趋势常年自三门湾进,经石浦港从其东口在檀头山附近出,除局部地区,

由于受大塘港堵港蓄谈等的影响,出现淤积外,就石浦港总体而言,基本不淤(表2-20)。

表2-19 石浦港近域含沙量单位(㎏/m3)

表2-20石浦港单宽输沙量单位t/(d.m)

三、东部海域泥沙状况

东部海域的悬沙含量为0.015~1.91㎏/m3,具有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变化,悬沙含量潮间带高于潮下带,底层高于表层。冬春季悬沙含量明显高于夏季,4月份出现最高值。大目涂海域悬沙平均含量大于0.20㎏/m3,最大含量1.91㎏/m3。夏季湾外悬沙含量为0.08㎏/m3,8月份出现最低值,实测表层为0.02㎏/m3;冬季平均悬沙含量为0.53㎏/m3,远大于夏季。涨、落潮悬沙含量大致相当,但冬季的涨潮悬沙含量略大于落潮,夏季的落潮悬沙含量略高于涨潮,这与潮滩的冬淤夏冲相吻合。

大目涂悬沙粒径在0.063㎜以下,级配曲线有二个峰,主峰在0.03~0.06㎜、次峰在0.025~0.016㎜,中径在0.013~0.004㎜(夏季)。大目涂悬沙中径既与湾内底质组成相应,又同浙江沿岸20m等深线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粘土质粉沙沉积相对应。显然,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之间不断进行泥沙的交换。

大目涂单宽净输沙特征:潮下带大于潮间带,底层大于表层,冬半年大于夏半年,涨潮大于落潮。单宽净输沙量最大为23 t/(d.m),其它为最大值的1/6~1/3,输送方向顺水道向北。冬半年(4月)小潮,潮间带各层输沙方向均向岸,潮下带输沙也以向岸方向为主。夏半年(7月)大潮,潮下带各层输沙方向差别很大,表层向岸,底层向海,总输沙方向与海岸平行。显然,冬半年近岸泥沙具有向岸的净输沙,而夏半年大多是过境泥沙,并部分带向湾外。输沙特征与滩面夏冲冬淤相吻合,当受热带气旋影响时,将造成更多的底层悬沙外输,致使滩面部刷。

东部海湾内的泥沙运移呈一个右旋的环流形,冬、夏季泥沙的来源和运移路线有所不同,它主要决定于湾外沿岸流的流动方向。冬季,浙闽沿岸流南下,带来了丰富的长江输出物质,被涨潮流带入本区,悬沙由湾外输向湾内,形成本区悬沙的高浓度期,此时输沙量大,滩面淤涨;夏季,浙闽沿岸流北上,台湾暖流直逼岸边,它是高温高盐低悬沙水体,因此湾外悬沙来量极少,此时是本区的悬沙低浓度期,滩面呈冲刷状态。

本区的泥沙来源因无大河流注入,只有东大河、南大河等少数渠道式的小河流及一些山涧小溪,源近流短,径流量很小。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因此本区的陆源物质量少、粒径较粗,沉积在小海湾成砂质海滩。悬沙主要来自海域,即由浙闽沿岸流带来的长江输出物质,另外有部分底沙再悬浮后加入了运移过程。

第四节地质地貌和地震

一、象山港的地质地貌

象山港其地质基础奠定于中生代以前,具有海西与印支褶皱基底,在中生代中期全面隆起为陆地。断面受到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影响,其产物最以酸性为主的浸入岩与火山岩。象山港是一个呈NE向的向斜断裂谷发育起来的潮汐通道海湾,其北侧主要是上侏罗统茶湾组上段酸性火山碎屑岩,南侧为上侏罗统九里坪组酸性熔岩火山沉积岩簿层,形成伸入内陆约60km的半封闭性港湾。(一)陆地地貌

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切割程度较浅,坡度一般在250以下,以丘陵为主,山间溪流小河发育,沿岸地带分布着经人筑堤造田而成的小尺度海积平原。

(二)岸滩地质地貌

岸滩淤涨缓慢,大小港湾发育,陆地海岸曲折,基岩岬角与潮滩相间分布,地貌主要由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和潮滩三类。基岩海岸主要由酸性凝灰岩夹沉积岩及少量沉积夹酸性火山岩等岩石组成(主要出现在象山港内的岛屿,大陆海岸较少)。由于受风浪作用很少,所以这些基岩岸段的海蚀崖或岩滩等海蚀地貌不发育。其中基岩海岸长约78.0km,占陆地海岸的40%,主要分布在南岸西泽~莲花,月岙~张家溪以及沿岸基岩岬角顶端。淤泥质海岸长约202km,占沿港岸线的60%,分布在西沪港、铁港、黄墩港等支港内和南岸大石门~西泽码头和北岸桐照杨村等岸段,该岸段是围滩造地的有利地段,也是贝类生物栖息、生长育肥的有利地带。潮滩在本港发育较广,是岸滩地貌的主体,沿港潮滩主要有粉沙、淤泥滩和淤泥滩两种类型,淤泥质海岸主要由粉沙质粘土构成。在风浪作用下,口门段北岸滩比较平坦。内湾由于岛屿众多,特别是在凤

凰山与悬山周围,有较大淤泥滩分布,呈放射状潮沟发育,淤泥滩宽度达200~1000m,最宽达1500m。由于象山港是狭长的港湾,内湾顶端掩护条件好,水域内风平浪静,因此在缸另山以内(即内湾段)的水域常年清澈,淤积甚微,岸滩稳定。

象山港湾内海域终年风平浪静,最大水深37m左右,水下地形相对平缓,但有潮流深槽、浅槽及浅滩。湾中有港,树枝状港汊发育。滩地以淤泥质潮滩为主,沉积物主要为粉沙质粘土(内湾)和粘土质粉沙(近湾口段),局部深槽有贝壳砂砾等。表层沉积物以泥质沉积为主。内湾主要为分选好、中等的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口门段为分选中等的灰黄色粘土质粉砂。水道底部则多为分选差的砂、贝壳砂、粉砂和粘土,局部有贝壳砂,厚度可达数米,主要为牡蛎壳。

(三)海底地貌

象山港呈狭道型海湾,海底地貌单元主要有口门浅滩、潮汐通道和深槽区三个单元。口门浅滩地形明显隆起,口外岛屿附近冲刷槽发育,朝海向坡度陡峭;自港口到西泽段顷斜面相对平缓,坡度约万分之六;由西泽到港顶坡度较陡峭。潮汐通道主要指西沪、铁港、黄墩港三支港,其特点涨潮水流上溯扩散,落潮水流下泄归槽。深槽区位于口门浅滩与潮汐通道之间的过渡地带,水深一般为15~30m,最大约50m。以潮流作用为主,在正常天气下不受风浪影响,环境相对稳定,地貌单元以冲刷槽和深潭较发育为特征。

(四)岸滩动态

象山港内风平浪静,有利于细颗粒物质沉积,海域来沙不足,港内水色常年清澈,悬沙含量较低。港汊纵横,纳潮量大,余流底层以向港顶为主,表面则以向港口为主,形成纵向环流,致使极细粉沙及粘土极细粒物质难以沉降,

趋悬浮状态,岸滩稳定,近期海岸无明显变化。

(五)岛屿地貌

湾内诸岛主要为上佛罗统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火山岩及下白垩统朝川组红层组成的侵蚀剥蚀低丘陵。岛屿零散、海拔较低,除缸爿山地势较高(最高点海拔192.8m)外,其他岛屿在海拔100m以下。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横山、悬山、凤凰山、白石山、南沙山、双德山、缸爿山等较大岛屿的海湾内,以海积平地为主。岛屿岸线以基岩海岸为主,占99%以上,海蚀地貌不甚发育。

二、石浦港地质地貌

(一)地质地貌

石浦港以滨海冲积阶地和海积平原为主,港域海岸基本上为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海塘。石浦港域和诸航门水道均属潮流槽系地貌。石浦港域、边滩、水下浅滩、平坦带和潮滩,其底质均为粘土质粉砂。下湾门等诸航门水道深水区底质以砂质粉砂或砂—粉砂—粘土为主,含有贝壳和砾石。口门窄口处,水流湍急,海底发生冲刷,底质粗化,甚至基岩出露,形成冲刷深槽。以下湾门为例,其东南口,深槽水深达56~68m,坡底为1/150,基岩出露,海底出现孤石(暗樵),地形起伏达24m,水面有急流。

(二)工程地质

根据石浦港两岸已建码头的地质钻探资料揭示:石浦港复盖层较厚,基岩埋深达8~9m至30~40m不等,各地段物理性能有较大差异。地质岩性属第四纪地层,中更新统上段与全新统发育整个港域。

以对台专用码头地质钻探资料为例,其地层分布依次为: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砂砾石、砂砾含粘性土;粉质粘土;粘土,钻至-47.33m(黄海基面)未达基岩(表2-21).两岸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侏罗系磨石山岩组。地质构造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洞察报告对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的理解,洞悉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同全省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象山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习题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习题 一、填空题 1.水文测验指水文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检索。 2.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为线的原则、区域原则、分类原则。 3.断面测量包括测量水深、起点距和水位。 4.断面测量工作实质上是由测量横断面和测量流速两部分工作组成。 5.按测流原理,流量测验的方法可分为(试列举四种):流速面积法、水力学法、化学法、物理法、直接法。 6.流速仪率定方程的一般形式为V=Kn+C。 7.运用流速仪且按积点法测流,垂线上的流速测点数目可选择为(试列举四种)一点、二点、三点、五点。 8.经验、半经验的垂线流速分布曲线有抛物线型、对数型、椭圆等。 9.确定浮标系数的方法有实验法、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水面流速系数法。 10.常见的量水堰有薄壁堰、三角形剖面堰、平坦V形堰。 11.在我国,最早采用浮标法测流的测站是海河小孙庄水文站,最早采用流速仪法测流的测站是淮河蚌埠水文站。 12.目前,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文资料的基本途径有驻测、巡测、间测和水文调查。 13.水文测验中采用的基面有绝对基面、假定基面、测站基面、冻结基面。 14.水位观测的基本定时观测时间是每日8时。 15.依据水位级,可将测站水情特征划分为高水期,中水期,低水期,枯水期4个时期。 16.测量水深常用的方法有测深杆测深、测深锤测深、测深铅鱼测深和超声波回声测深仪测深。 17.运用流速仪且按积点法测流,垂线上的流速测点数目可选择为(试列举五种)一点、二点、三点、五点、六点。 18.流量资料的整编主要包括定线和推流两个环节。 19.洪水绳套曲线上各水力要素极值出现的顺序是最大比降(最大涨率)、最大流速、最大流量、最高水位。 20.利用水工建筑物推流时,其方法有水力学公式法,能量转换公式算得的效率曲线法。 21.积分法测流方法有积深法、积宽法、数值积分法。 22.泥沙颗粒分析包括测定泥沙粒径和各粒径组泥沙重量两项内容。 23.水文测站是指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照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取信息并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的指定水文观测地点。 24.根据水文测站的性质,测站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两大类。 25.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两项工作。 26.测站控制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27.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水位、断面因素、糙率和水面比降。 28.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上下辅助断面、降断面(包括上、下比降断面)各种断面。 29.观测降雨量最常用的仪器通常有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 30.自计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计仪器。常用的自计雨量计有三种类型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 31.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分段定时观测,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日雨量是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雨量作为本日的降雨量。 32.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日蒸发量是以每天上午8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33.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一指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34.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35.根据所采用的观测设备和记录方式,水位观测方法可分为四种类型:人工观测、自记水位计记录、水位数据编码存储、水位自动测报系统。 36.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37.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 38.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线是从0时至24时。 39.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0时至24时。 40.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计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两种。 41.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称为径流量,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称为径流深。 42.水道断面面积包括过水断面面积和死水面积。 43.起点距是指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至某一垂线的水平距离。 44.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转数。45.用浮标法测流,断面流量等于断面虚流量再乘以浮标系数。 46.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100s。 47.用浮标法测流时,浮标系数与浮标类型、风力风向等因素有关。 48.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悬移质、推移质和河床质三类。 49.描述河流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含沙量和输沙率。 50.悬移质含沙量测验,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横式采样器和瓶式采样器。 51.输沙率测验是由含沙量测定与流量测验两部分工作组成。 52.单样含沙量(单沙)是指与断面平均含沙量有稳定关系的断面上有代表性的垂线和测点含沙量;断沙是指断面平均含沙量。 53.泥沙的颗粒级配是指沙样中各种粒径的泥沙各占多少(百分比)的分配情况。 54.水质监测站是定期采集实验室分析水样和对某些水质项目进行现场测定的基本 单位。它可以由若干个水质监测断面组成。 55.水质监测分为3类:(1)天然水体的水化学成分监测;(2)污染情况的水化学成分监测;(3)为其他专门目的的水化学成分监测。 56.水域的污染除了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引起外,还有来自乡镇、农田、林区、牧区以及矿区的地表径流的面污染源,前者称点源污染,后者称非点源污染。 57.水文调查的内容分为流域调查,水量调查,洪水与暴雨调查,其他专项调查四大类。 58.在新调查的河段无水文站情况下,洪水调查的洪峰流量可采用比降法计算、水面曲线推算。 59.流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定线和推流两个环节。定线是指建立流量与某种或两种以上实测水文要素间关系的工作,推流则是根据已建立的水位或其它水文要素与流量的关系来推求流量。 60.水位流量关系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呈单一的曲线,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同一水位不同时期断面通过的流量不是一个定值,点绘出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其点距分布比较散乱,这时的水位流量关系称为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61.一般来说,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是不稳定的,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河槽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水生植物影响、结冰影响等。 62.为推求全年完整流量过程,必须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或低水作适当延长,一般要求高水外延幅度不超过当年实测水位变幅的30%、,低水外延不超过10%。 二、选择题 1.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站可分为(c)。 a.水位站,雨量站 b.基本站,雨量站 c.基本站,专用站 d.水位站,流量站 2.对于测验河段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原则是(a)。 a、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单一关系 b、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距离城市近的地方 c、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应更能提高测量精度 d、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任何河段都行。 3.基线的长度一般(d)。 a.愈长愈好 b.愈短愈好 c.长度对测量没有影响 d.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 4.目前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d)。 a、大沽基面 b、吴淞基面 c、珠江基面 d、黄海基面 5.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c)。 a、1m b、0.1m c、0.01m d、0.001m 6.当一日内水位变化不大时,计算日平均水位应采用(c)。 a、加权平均 b、几何平均法 c、算术平均法 d、面积包围法 7.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c)。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时的水位 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8.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a )时至()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9.我国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b)时至()时。 a、0—24 b、08—08 c、12—12 d、20—20 10.水道断面面积包括(c)。 a.过水断面面积 b.死水面积 c.过水断面面积和死水面积 d.大断面 11.水文测验中断面流量的确定,关键是(d)。 a、施测过水断面 b、测流期间水位的观测 c、计算垂线平均流速 d、测点流速的施测 12.用流速仪施测点流速时,每次要求施测的时间(c)。 a、越短越好 b、越长越好 c、大约100s d、不受限制 13.一条垂线上测三点流速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应从河底开始分别施测(a)处的流速。a.0.2h、0.6h、0.8h

昆山水文气象资料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气候资源丰富。但也因各年冬、夏季风进退早迟,强度不一,温度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分布不均,旱涝、高温、大风、霜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根据近三十年(1980~2009年,下同)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6.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8.0℃。年平均降水量1133.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522.4毫米,最少年降水量8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24天,最多年降水日数144天,最少年降水日数9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74.8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2307.4小时,最少年日照时数1643.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初霜日11月13日,终霜日3月26日,年平均无霜日230天。年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盛行东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 一、四季特征 春季(3~5月)气温逐步回升,雨水逐渐增多。春季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6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3.3%,平均日照时数503.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5%,春季有时有“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发生。 夏季(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26.6℃,夏季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历年平均有8.1天。夏季降水量平均为508.7毫米,比春季增加近一倍,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9%。初夏有一段集中降水时段,称为“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梅雨期”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天气,日照强烈,总日照为585.8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29.7%。8-9月台风季节,热带风暴(台风)造成大风、暴雨危害。 秋季(9-11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雨水减少,秋季平均气温为18.0℃,近五年来秋季气温持续偏高,平均值均在19.0℃以上。秋季总降水量平均207.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8.3%,个别年份有秋旱发生。前期由于副热带高压势仍较强,有时出现“秋老虎”天气,但高温持续时间不长。后期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气温明显下降。秋季总日照时数500.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5.3%。 冬季(12月-次年2月)主要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5.0℃,各年差异较大,最高冬季平均气温达7.1℃,最低2.6℃。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暖冬机率增加,近十年来,冬季平均气温有8年高于历史平均值。冬季少雨,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冬季总日照时数为400.7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0.3%。 二、气温 昆山近三十年平均气温为16.1℃,最高年平均气温17.8℃,出现在200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出现在1980年,年际变幅达3.2℃。四季中最热7月平均气温为28..2℃,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3.7℃。由于气候变暖,统计最近十年的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升高了1.0℃,比八十年代则升高达2.0℃。夏季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仅2.7天,九十年代为6.9天,最近十年达14.8天,并多次出现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的酷热天气。如2007年7月24日-8月3日间连续11天的高温天气。相反,冬季常出现暖冬天气,冬季平均气温近十年比八十年代升高了2.0℃。 三、降水、湿度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 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相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四、日照

信息系统开发(实施)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案

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信息的整合处理,而信息的载体和表达都要通过数据完成。对项目实施来讲,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难度最大。 首先,基础数据涉及面广,涵盖了企业中所有可见信息和不可见信息。物料基本信息,产品结构数据,会计科目,供应商客户信息,部门、工厂、仓库、车间信息等等属于可见信息,这些信息在手工作业中也会用到。不可见信息如单据类型、仓库性质、计划参数等,这些信息在手工管理信息时是不会涉及到的,它们会影响到系统计算。 另外,基础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大,以上各类信息的记录数从几个到几十万都有,而每条记录包含的字段又可多达上百个,两者的乘积简直是天文数字,通常造成项目延期的原因有90%来自于基础数据整理。 数据的正确性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许多程序正确运行的基础,如物料计划和生产计划就是根据物料文件设定的提前期、库存量、BOM结构等计算得到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数据与实际不符,计划结果就将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正是因为基础数据具有这些特征,从而造成了收集准备工作量大、难组织,一般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投入的人力和时间都比较多,见效周期长,因此阻力也是很大的。 为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施ERP,下面谈一下如何快速、低成本、低错误率地完成基础数据准备。 第一步:确定工作范围 首先根据ERP项目范围确定哪些数据需要准备,然后确定参与部门和人员配备,进而确定工作计划,切记不可将所有工作只交给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做,必须对此项工作的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工作计划中还要注意安排定期的会议,以方便工作人员之间沟通。 第二步:建立必要的编码原则 ERP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是通过编码实现的,编码可以对数据进行唯一的标识,并且贯穿以后的查询和应用,建立编码原则是为了使后面的工作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原则,也为庞杂的数据确定了数据库可以识别的唯一标识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切不可急于求成,忽略了这些重要的工作。 另外,编码原则的制定属于企业级标准的建立,应该按照ISO9000的标准制定和管理,尤其对于量大的基础数据(如物料主文件的编码)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确定方案。 第三步:建立公用信息 建立的公用信息包括公司、子公司、工厂、仓库、部门、员工信息、货币代码等基本信息。这些数据会在其他基础数据中被引用,并且数据量不大,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完成。如果整理其他数据的时候发现缺少公用信息再补的话,整体效率和进度会大打折扣。 第四步:BOM结构的确定(根据企业情况可选) 如果企业应用生产系统、计划或产品研发模块,BOM就是必须的基础数据。这里首先应该明确原料到半成品、半成品到产品的级次关系,这步工作的难点是半成品设定的问题。如果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数据专题报告从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材料收集系统

计算机工程学院 CBT模块 实习报告 选题名称:高校材料收集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xxx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 06 月 14 日

C B T模块实习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摘要: 我国高校对材料的收集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手工操作程度比较高,在高等学校扩招之前,这个问题并不是很突出,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需要处理的材料比过去增加了一倍以上,如何高效的收集这些材料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息息相关。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高校材料进行收集,具有手工收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收集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高校材料收集的效率。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本系统非常容易被接受,它具有简单实用、便于管理等特点。 关键词:材料收集;以人为本;简单实用

目录 1 课题综述 (3) 1.1 开发背景 (3) 1.2 开发意义 (3) 1.3 实现目标 (3) 2 系统分析 (3) 2.1 应用程序设计图 (3) 2.1.1 管理员登陆 (4) 2.1.2教师登录 (4) 2.1.3管理员管理模块 (5) 3 数据库设计 (6) 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6) 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7) 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7) 4 运行与代码 (8) 4. 1 管理员登录 (8) 4. 2 教师登录 (9) 4. 3 关键代码 (10)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同全省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 析 (7) 四、宁波象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大数据时代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

大数据时代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 孙子兵法中讲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可见气象水文信息对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气象水文信息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也不仅满足于天气预报,而扩展到现有的气候预测、气候可行性论证、公共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等,大数据时代到来,又将给气象水文信息保障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气象水文信息的大数据特征气象水文信息保障离不开气象水文数据,包括对气象、水文、天文、潮汐、空间天气等观测数据以及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数据,且是海量数据,如美国国家气象频道每天要处理20 兆兆字节的数据,这里包括有关风、雨、雪、冰雹、龙卷风、温度、气压、湿度、地震、飓风、闪电等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气象数据就达到PB量级,较上世纪90年代增长了数千倍,并仍在快速增长中。气象水文保障对气象水文信息的时效性要求高,比如天气预报粒度从天缩短到小时,特别是发生自然灾害时时效要求更严苛。大气运动的随机性,导致各气象水文要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气象水文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发现数据与结果之间的规律,并假设此规律会延续,捕捉到变量之后进行预测。最早得到应用天气象预报就是利用了气象信息的规律性。 二、大数据技术在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中的应用(一)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与规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自动发现以前未知的模式,自动预测未来趋势和行为。由于气象水文数据的数据量巨大,数据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和气象水文预报决策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归纳能力,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可以自动地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中数据挖掘过程由数据准备、挖掘、表述及分析 3 个主要的阶段组成。数据准备阶段就是从历史数据和当前的操作数据中提取数据并集成,同时对数据进行数据消脏、数据选择和格式转换等预处理,为数据挖掘做准备。挖掘阶段就是综合利用分类、序列分析、关联规则等各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发现事件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从中提取有关特征和规则。上述过程需要不断地反复和评估,以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气象水文预报模型。表述就是将数据挖掘所获得的特征和规则以便于理解和观察的方式反映给系统。分析就是对数据挖掘所提取的异常模式或正常轮廓进行评价, 如果它能够有效地反映入侵情况,就说明它是成功的,否则,就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到满意为止。 (二)云计算技术将各类计算资源融合在一个大资源池中,资源池被云计算平台管理之后,动态地在上面创立一个虚拟化资源池,使它成为新的气象水文数据处理中心。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只需向云计算管理平台发送指令就可以动态添加新的资源或取走资源。 1.数值运算由于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这为气象水文数据运

网上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网上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摘要网上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是利用网页信息采集器自动在互联网上采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内容,并利用所储存的模板进行分类储存播放,以达到实时、快速播放的效果。并且拥有检索、监控、保护等功能,具有速度快,智能化等特点。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目前传统的信息采集和搜索引擎查准率、查杀率不高以及不灵活的缺点。 关键词信息采编;自动采集;快速发布 1 背景 网络时代,一切都处于高速运转之中。每分每秒都有无数的新信息产生。在第一时间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对于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来说,都己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然而,目前中英文搜索引擎均存在查准率、查全率不高的现象,这种现状无法适应用户对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网络信息服务迅速兴起,原有的网络信息处理与组织技术无法赶上这样的发展趋势,网络信息挖掘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并迅速成为网络信息检索、信息服务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以及现实生活中但同时伴随的问题是用户越来越难以获得其最需要的信息。对于用户的一般信息查询检索要求,传统信息采集器所组成的搜索引擎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但对于用户更多的具体要求,这种传统的基于整个网页的信息采集所提供的服务就难以令人满意。对于每个用户来说,尽管他们输人同一个查询词,但他们渴望得到的查询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而传统的信息采集和搜索引擎却只能死板地返回相同的结果,这是不合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IS结构的网上信息采编系统。网上信息采编系统可以实现对网上信息的实时监控、收集、存储以及实时更新搜索数据库,提供包括最新信息在内的全文检索,可充分满足各类复杂苛刻的信息服务需求。 2 原理 网络信息采集主要是指通过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页上自动的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所需要的网页扩展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主要是由网页信息采集器来完成的。根据应用习惯的不同,粗略的说它主要是指这样一个程序,从一个初始的URL集出发,将这些URL全部放入到一个有序的待采集队列里。而采集器从这个队列里按顺序取出URL,通过网页上的协议,获取URL所指向的页面,然后从这些已获取的页面中提取出新的URL,并将他们继续放入到待采集队列里,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采集器根据自己的策略停止采集。对于大多数采集器来说,到此就算完结,而对于有些采集器而言,它还要将采集到的页面数据和相关处理结果存储、索引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语义分析。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重要指标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一、气象、水文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7%,湿度系数Ψw=0.903,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da=3.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米。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滠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86m。长江、汉江与其两岸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关系愈明显。 二、地形及地貌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

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m 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丘陵呈线状或残丘状分布,如武昌的磨山、珞珈山、汉阳的扁担山等,丘顶高为80~150m,组成残丘的地层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砂页岩。 2)剥蚀堆积垄岗区(III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的平原湖区与残丘之间。地形波状起伏,垅岗与坳沟相间分布,高程为28~35m。组成垅岗的地层主要为中、上更新统粘性土(老粘土)。 3)堆积平原区:分布于整个汉口市区及武昌、汉阳沿江一带,主要为由长江、汉江冲洪积物构成的I、II级阶地。 I级阶地:广泛分布于长江、汉江两岸地区,地面标高19m~21m。地层由全新统粘性土、砂性土及砂卵石层构成。区内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 II级阶地:主要分布于青山镇及汉口张公堤附近及以北东西湖与武湖一带,地面标高为22m~24m,地层由上更新统的粘性土与砂性土组成。 武汉地区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烈度I≤6度,属于地壳稳定区。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针对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进行深度分析,并对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主要指标即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整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公正、客观。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和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水文气象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沿线水文条件 3 河流跨越 3.1 颍河 3.2 泉河 4 设计气象条件选择 4.1 气象站及气候概况 4.2 设计最大风速取值 4.3 导线覆冰取值 4.4 气温及雷暴日数 5 结语 1 前言 工程,为一新建工程,该工程主要为电气化铁路配套的110kV太和牵引站供电。 本线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及所属太和县境内,线路起自110kV太和牵引站,终止与在建的220kV程集变电站,线路路径走向主要向南方向,分别跨越颍河及泉河,颍河及泉河均为通航河流,线路路径长约km。 本阶段水文气象专业的主要工作是:现场踏勘、水文调查、气象调查、收资。主要进行沿线历史洪水调查、洪涝调查、大风及覆冰等气象灾害的调查,收集沿线水利工程设施及规划,附近线路运行情况,线路沿线气象站最大风速、覆冰、气温、雷暴日数等气象资料。内业工作主要是分析计算水文、气象等设计参数,并分析确定设计气象条件,编制水文气象报告。 本线路经过地区有阜阳市及太和县气象观测站,与线路相距较近,具有多年观测统计资料,是本工程气象原始资料的主要来源。 注:报告中水位及高程均为黄海高程系统。 2 沿线水文条件 本线路所经地段地貌单元主要为淮北平原区,地形略有起伏,地形总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本线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及所属太和县境内,线路起自110kV太和牵引站,向行走,经过新陈集西,傅庄,孙营,于龙口以东跨越颍河,继续向南行走,经李集西,后新庄,于张三湾以西跨越泉河,继续向南行走,直至220kV程集变电站。线路总长约km,跨越颍河、泉河为通航河流。 本线路经过老泉河洼地内涝积水区,主要分布小胡至泉河北岸,原为泉河,后泉河改道后,现为泉河洼地。据现场查勘及水利部门收资了解到,1954年泉河大洪水时地面淹没水深1.5~2.0m,可行小船;1975年大水期间,地面有积水,水深一般约1.0~1.5m。在一般年份,泉河洼地地段,存在内涝积水,水深0.5~1.0m,时间较长。 本线路沿线经过一些小的沟渠,如柳青沟柳河等,它们分别汇入颍河或泉河,主要起到排泄内涝积水的作用,目前无大的整治规划,其最高水位建议按现状堤顶高程确定。 本线路经过一些小的排涝及灌溉沟渠,线路立塔位置只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即可。 3河流跨越

数据采集系统综合复习资料

《数据采集系统》综合复习资料 填空题 1. 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放大电路中输入阻抗最大的 放大器。 2. 跟随器在信号调理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 。 3. S/H的捕捉时间是指 。 4. A/D转换器常用的编码方式有 、 。 5. I/O端口的寻址方式包括 和 。 6. 舌簧继电器包括 、 两种类型。 7. 半导体式多路开关的特点是 。 8. 多路模拟开关的泄漏是指 。 9. 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和。 10.某DA是一种10位芯片,其输出分辨率为 。 11.传感器的作用是

。 12.量化是指 。 13.VFC是 器件。 14.双积分A/D转换是基于 原理。 15.双积分A/D转换包括 、 、 三个阶段。 16.12位的量化器,满量程电压为10V,量化间隔为 ,最大 输出为 。 17.DAC的线性误差是指 。 18.某数据采集系统,有4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每路信号最高频率可达50KHz,若要保证采样的信号不失真,则多路开关的切换速度至少为 Hz。 19.12位A/D,单极性应用,V FS=10V,对其调满度时,输入为 V,输出应在 至 之间变化。

20.放大器的零点偏移是指 。 21.测量放大器的特点有 、 、 。 22.某压力测量系统,要求压力测量范围为1Pa~10Pa,则所选A/D转换器的字长至少应为 位才能满足要求。 23.n位A/D转换器的最大输出为 。 24.某12位D/A,-5V—5V双极性应用,输出电压为4V时对应的输入数 字量为。 25.D/A转换器主要由、、数字量接口和电阻开关网络四部分构成。 26.电压比较器的作用是 。 27.基本比较电路包括 和 。 28.电气机械式式多路开关的特点是 。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趋势。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宁波象山县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象山县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象山县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等工程资料

第2章大连长兴岛—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 2.1 工程地理位置 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属瓦房店市辖境,主要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等三个接近半岛形态的自然岛屿。本港区位于长兴岛北部马家咀子至高脑子海域,其岸线直线长度约1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1°35′,北纬39°34′。 2.2 气象 长兴岛地处辽东湾东岸,属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长兴岛海洋站曾于1961年建站,位于八岔沟海边,地理坐标:N39°31′,E121°16′,气象观测场拔海高度4.7 m。该站于80年代后期撤消。为进行长兴岛区域的港口开发,2004年12月在该站北侧马家咀(地理坐标:N39°32.5′,E121°13.6′)设立临时观测站,进行气象、波浪、潮位观测,现已取得三年的观测数据(见图2.2-1)。根据长兴岛海洋站1961~1982年观测资料统计,并补充了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及最新三年的风资料,其气候特征值如下:

图2.2-1风、浪、潮观测站位图 2.2.1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0.0℃,最热月为8月,平均23.9℃;极端最高气温32.8℃(1968年8月2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5.5℃;极端最低气温-19.2℃(1966年1月20日)。 据2004 年12 月~2007 年11 月海洋站气温资料统计,该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0.9°C,最高气温平均为13.9°C,最低气温平均为8.2°C。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3.7°C(8 月)、最低为-3°C(1 月),全年中以12 月~翌年2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低月份,以6-8 月为月平均气温较高的月份。全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C(2005 年7 月18 日、8 月13 日)、 -15.6°C(2006 年2 月3 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