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_黄菁

试论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_黄菁

试论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_黄菁
试论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_黄菁

2016年4月第32卷第4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

Apr.,2016Vol ,

32No.4试论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

要]中学校园暴力一般呈现出低龄化、群体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具有多方面

的原因,学校可实行德育导师制,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

“成长中的烦恼”。[关键词]中学;

校园暴力;

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96(2016)04-0088-03

世界健康组织对暴力作了如下定义

:“暴力是故意使用武力对自己,对他人或者对一个团体、社区进行威胁,或者采取实际行动,造成或有较高的可能造成身体的精神的伤害、死亡,发展为破坏或

抢夺的行为。

”[1]对校园暴力概念的界定有争议。综合国内学者对校园暴力所作的界定,可以概括出两种代表性界定模式: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校园暴力界定。姚建龙在《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校园暴力的概念问题,在此引用他得出的结论,即校园暴力界定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

[2]

一、中学校园暴力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校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暴力现

象:第一种是打架斗殴。打架斗殴是发生在中学生之间最多最常见的校园暴力。中学生特别注重“兄弟义气”,只要“我兄弟”被别人欺负了或者“看别人不爽”,就会发生群殴事件。中学生处于成长期,没有足够的理性,容易表现出冲动行事。第二种是恃强凌弱,学校中有各个年级层次的学生群体,有各种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的学生活泼外

向,有的学生内向害羞,恃强凌弱现象往往发生于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害羞的同学被学校中的“大哥”欺负。第三种是性骚扰,近来网络中报道男教师对女学生进行性骚扰事件。中学生对性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被性骚扰后也不懂得维权。第四种是凶杀。凶杀这一校园暴力已经升级为刑事犯罪事件。“投毒”“枪杀”事件的发生都是最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这一问题发生较少,但是一旦发生,对施暴者和受暴者以及双方的家庭都会带来很严重的伤害。第五种是敲诈勒索。敲诈勒索和恃强凌弱相似,一般都是发生在“强者”和“弱者”之间。

中学校园暴力一般呈现出低龄化、群体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中学生多处青春期,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活泼易冲动。在青春期这个躁动的年纪,一旦没有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当有问题发生时,学生们难以理智地解决问题,容易误入歧途。不论男生还是女生,个人的力量比较弱,加之中学校园盛行“兄弟义气”,因此,他们习惯于请求身边的同学好友的帮助。所以一般打架都是群体活动。很多时候,他们会在放学后,在学校对面的巷子里群殴或者施行其他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发生后,受害学生很少会向家长或者老师提及,他们大多觉得向老师“告密”是一种可耻的

88—[收稿日期]2016-02-25[作者简介]黄

菁,女,江苏淮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行为。因此,这类行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二、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德育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是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有的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分数。若孩子没有考到好的成绩则会被责骂或者挨打。有的孩子已经考出他们的实际水平,但是父母将孩子的成绩与其他人比较之后,仍然不满意,苛责孩子。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阴影。有的孩子通过欺凌学习好的同学宣泄情绪。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当这些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产生矛盾时,容易表现出暴躁情绪,模仿父母武力解决问题。

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家人对其有求必应,久之,这类孩子不懂得去体谅与关心包容他人,喜欢控制别人,习惯他人无条件满足自己,一旦有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容易与人发生争执,甚至通过暴力解决。

2.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师德缺失,德育方法失当是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国家颁布的教育守则一直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现有的考试制度下,学生必须以成绩来“博天下”,由于德育无法精确地量化,也不计入考试成绩,德育教学大多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只知道什么是“对的”,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忽视。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学生需要身边的师长积极正面的引导,需要被尊重和得到认可,他们把老师的话看得很重,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舞会令其更加积极向上。由于学校施加的压力大,教师在遇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考试成绩不佳的情况时,将自己的压力转化为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辱骂以及冷嘲热讽,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严重的伤害。有的学生以校园欺凌手段将愤懑之情发泄在比自己弱小的同学身上。

3.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充塞的暴力场景助推了中学校园暴力行为

网络中的信息比较杂乱,学生还没有鉴别的能力。色情图片以及暴力影视泛滥,很容易将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引入歧途。网络中的电子游戏对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很多是以暴力为主题,充满了打打杀杀的场景,比如最近很火的游戏英雄者联盟。中学生容易将网络中的暴力游戏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同样,有一些影视中带有打斗以及血腥的画面,学生很容易模仿他们喜欢的英雄,将暴力行为带入到校园之中。美国一著名影星因饰演了电影中的武力英雄而风靡全球,他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他在一次中学里的演讲时,说了如下一番话:“我很高心你们会喜欢我演的电影,但是很遗憾我的电影会在中学播出。希望你们不要对我在影视中的行为进行模仿。”在国外,影视的播放,是否能够观看,对不同年龄的人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而我国,相关规定缺失。

三、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自己的认识、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的教育活动。[3](P.92)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群策群力,有效减少及至消除中学校园暴力现象。

1.中学校园暴力解决之家庭德育对策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会让孩子内心充满爱,这样他们才会去爱别人,对他人包容并且有责任心。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理智地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的事务,杜绝粗暴行为,正面教育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避免孩子心理产生阴影。正确面对孩子学业的起起落落,主动和老师沟通,家校合作,发现问题,坦然应对,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成长中的烦恼”。

2.中学校园暴力解决之学校德育对策

(1)采取德育导师制

从2007年开始,浙江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导师和学生进行定期双向选择,通常一个教师负责指导四到十名学生,掌握所带学生的个性、学业及情绪状况、生活状况等,悉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和辅导,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学生积极探讨道德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就学生所面对的困惑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学生的知转化为行。只有道德内化成为

98

了生活中的习惯,这才算是道德的真正养成,从而有效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

(2)加强法制教育

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普及相关法律。举行一些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讲座等,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不能以身试法。

(3)充分利用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不仅创新了学校的德育生态,而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手。我们应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学校可以利用优秀网络资源与技术,建立德育网站。坚持以人为本,网站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和规律性,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与吸收。网络充实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推进了德育工作的现代化,应该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表达心声和发展自我的平台。

(4)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学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设解决青少年心理困惑的选修课,帮助其答疑解惑,从而避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学生遇到委屈需要倾诉时,可以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谈。若暴力事件已经发生,对于受暴者来说,这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心理咨询师首先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的安抚,采取一定的措施,协助学校领导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干预,对此次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加以关注和教导感化,必要的时候对其采取惩罚措施。[4]

综上所述,只有家校联手,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相对纯净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使其内外兼修,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就能有效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开诚,张芳德.校园暴力溯源及其防治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2(2).

[2]姚建龙.校园暴力:一个概念的界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3]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邢学慧.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秋阳)

09

校园暴力预防和控制建议之学生篇

校园暴力预防和控制建议之学生篇 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等的责任,不过学生自己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个原因。首先,从青少年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的特点看,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学习压力等,使他们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旦与他人产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从个体的人格特质看,一些中小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不与人交往,对别人的施暴行为一味地容忍、迁就,使暴力事件屡禁不止。另一些学生性格偏执、过激,与同学产生一些小摩擦,就无法容忍,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所以我们可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预防和控制。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及时阻止,教育。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和人格。教师要多与班级里性格内向的学生交谈,鼓励他们与别的同学交往,敢于检举不良的行为。对于一些性格暴躁的学生,老师要加以疏导,让他们与同学和睦相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加以引导,疏通。要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学校和社会也要多多关注儿童,构造良好的环境以供学生学习,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自己保护和防范,积极宣传法律知识,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敢于和不良势力作斗争,敢于检举暴力分子,形成反暴力同盟一起抗击不良行为。除了自身的努力,学生还要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青年学生应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勿成他人侵害目标。 2.慎结交朋友,并让父母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 3.合理应对与他人的矛盾,有好解决。 4.选择正当的休闲活动,勿涉足不良场所,如游戏厅等。 5.避免行经偏远巷道与人烟稀少处;行经公园、楼梯间等易遭侵害的地点应提高警觉。 6.有任何困扰,应与师长、家长讨论或要求可信任长辈的协助,必要时可交由警方处理。 7.在受害之后,应主动告知校方或家长,寻求解决之道。8.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利,不采取“以暴制暴”的错误方式,更不能以怯懦方式屈服于暴力威胁。 作为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决不能忍气吞声,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施暴者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都应该大胆地告诉施暴者:“你的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和睦相处,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团结友好、知错就改的良好品格和习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心理耐挫的能力。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和意见,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记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或者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刻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买营养品;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生活费,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充满着各种阻碍,学生们只有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对于每位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容易波动,情绪不够稳定,遇到困难犹豫徘徊,这些虽然属于正常现象,但却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师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述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拼搏进取,让他们清楚刻苦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经常利用小班会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小学体育德育论文 -----体育课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 广州市黄埔同仁学校骆龙杰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教学有着特殊的方法和技巧,课堂学生纪律好是组织好教学的重要保障,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明显,注意力时间短,好动性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新、奇、异的事物,因此维护上课纪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生有无纪律意识是上课纪律好坏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就是解决上课纪律不好的关键所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呢?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是有方法和技巧的,现本人就体育课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谈两种方法。 队列队形训练法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首先学习解放军同志的纪律作风的故事,通过看解放军训练视频或参观军营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纪律?然后在体育课上训练学生队列队形,向解放军同志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队列中不准讲话,不准随意的动,特殊情况要报告,准许后才可进行,一切行动听口令,通过正面鼓励和奖励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队列队形训练要时常进行,但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便会从不愿意到自觉队列纪律,时间一长便形成了纪律意识。 游戏遵守规则法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是非常好玩的,设计一些游戏规则性较强,教师先讲清游戏规则,然后学生练习熟悉规则,最后通过比赛执行规则,师生互相监督游戏,找出不遵守规则的人,扣出不遵守规则的分或者取消参加下一次的资

格,通过几次训练之后,就没有学生愿意不遵守规则,时间长了学生就形成了遵守规则的意识,从某个角度讲,遵守规则意识就是遵守纪律意识,所以通过游戏遵守规则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 以上两种方法,通过本人尝试,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就这一话题和大家一起商榷。

预防校园暴力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校园暴力主题班会教案 导读: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校园暴力的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参考。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

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2010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关于校园暴力的文章精选阅读

关于校园暴力的文章精选阅读 关于校园暴力的文章精选阅读:对校园暴力事件的思考最近国内接二连三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是极少数的个案,可社会影响非常之大,令民众和执政当局手足无措。本不想触及这么敏感的话题,怕给社会和执政当局添乱,然公民的良知让自己不能再默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有恶人假设和坏事假设。为此朋友、妻女经常说自己神经过敏。几乎每天自己出门时,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人到中年背负的期望太多,但我从来也不觉得这样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由此推论,对校园暴力事件,掩耳盗铃,避而不谈绝不是什么上策。随着上层的重视表态及各大媒体新闻媒体对此的报道关注,自己才先知后言此类问题。 美国“9.11”之后,好像近年来世界范围的暴力恐怖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动荡地区发生,社会平稳地区也偶见报道;中东地区不平稳,可欧美也难逃厄运,特别环国周围国家的动荡,对此我们早该高度重视。过去总以为深处内地的我们社会很稳定,可校园暴力事件后,自己的危机感也由远及近了,公民不禁要问当下的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何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反而不稳定了。 纵观近年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各类自残事件,各类暴力抗法事件,各类跷蹊古怪的事件,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发展与人

类的道德水准很难说是类正比例关系;总体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社会稳定也很难说是同步。难怪老早各类社会学家就预测到,社会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社会正处于各类矛盾凸显期。由此看来把社会经济这块蛋糕做大难,把这块社会这块大蛋糕分均衡更不易。 对针对校园的各类暴力事件,无论肇事者处于何动机,都是罪不可恕的,都应该用重典厉法严惩不待。我想关于这点有良知的公民都会拍手称快。但是仅凭这点能根除这种社会大患吗?广大网民的看法是未必奏效,我也持相同的观点。 各类群体性事件,各类自残事件,各类暴力抗法事件,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中就不暗含什么必然的因素吗?分析这类人为的灾难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由利益失衡,心理失衡导引的影子。对媒体公布的好像是精神失常者而为,我是及赞成又不赞成。赞成的是这类事件的肇事者,在实施这类行为过程中肯定是精神极不正常者,否则不符合“冤有头债有主”的报复性动机的常规。不赞成的是,把天旱的原因统统推给老天爷的过失的心理,其心理和论调导出的结果就是众生皆无过,唯有骂苍天了。 对于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我觉得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堵结合,难在治本,立杆治标的防治原则。具体讲: 1、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社会利益冲突,尽最大努力去化解各类积怨,但彻底根除很难,也不现实。关于这点如果不发动全体公民,单凭某几股社会团体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策略说的简单,要执行起来非常之难,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

浅谈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纵观人类教育史,德育教育在教学中都得到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灵魂,是每个教育者在教学过程都必须考虑的,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教学 之本,如果搞不好德育教育技能教学搞得再好也是枉然。 德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首要教育,特别是对初中学生的教育,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教育,在各自的教学过程应渗透德育教 育。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在教学在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下面是本人认为如何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浅薄认识供大家探讨。 1 在教学中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身体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体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身体早发育在同龄人中是大块头,而有些学生却却相反,课堂中常出现持强凌弱这种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教育他们体育锻炼是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并不是用来争强好胜欺负他人,同时对于这种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如不加以改正,出入社会后有可能触犯国家的法律。并会对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应教育弱者,当别人侵犯自己利益时,要勇于向这些行为作斗争。这样不仅教育其本人思想,还让学生养成敢于与恶势力斗争。 2 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项目是需要集体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取得成绩,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提供很好的一个教育平台。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让全班参与其中,利用教学比赛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种项目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太多,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些项目就可以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器材、场地,而这些器材、场地是学校所有。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摘要】教师的目的在于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又在于育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感恩,应该从“心”做起,让每一个教育的音符在心中发芽。 【关键词】德育;责任感;感恩 教师的目的在于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根本又在于育心。恩格斯说:“心灵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有思想力,文化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的使命和重任。固然各科的教学很重要,但在教学之中的育人是不容忽略的。如何实施这些育人计划,下面就个人观点浅谈一下。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上课迟到,问其原因,大多数孩子总不承认是自己的错,不去寻找迟到的原因。宿舍、教室的地面脏了,他也不会去理会而他自己却自顾自地干着自己的事。大街上有人需要帮忙,而一些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却熟视无睹,擦肩而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身上缺少了一种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一种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心。2004年马加爵事件,大家应该知道,他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就是心灵有问题,斗志有问题。在做案前,他花了很多时候很多精力上网查资料:用什么工具杀人最隐蔽,逃跑时走什么路线等等,他都花了很多心思去考虑,但是,整个过程他都没为父母考虑过,马加爵他没有想到,当自己的父母以负罪的心情,给那些被残暴杀害大学生的父母们下跪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他缺少什么?责任心呀!什么叫责任心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让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2]。 我们学校也曾经留下感人的一幕,这事发生在三年前,学校刚成立,困难多多,学生心情浮躁,有一位学生想不开,想要跳楼,是我们可敬可亲的周校长感动了她,周校长在晚自修检查中,发现有个班在为一位同学过生日,校长发现过生日的正是那位想跳楼的学生,周校长走过去与她握手,祝福她,周校长还亲自回寝室拿了一个苹果,又再一次回到教室亲手送给那位同学!这位彻底被周校长的一举一动感动了,也让这位学生彻底醒悟了,明白了这世上疼她的人大有人在,父母、校长、老师、同学等,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对自己、父母、老师、亲戚朋友、社会负责!责任心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以身做责,找准教育的突破口。平时教育工作中我问学生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努力了吗?你认真了吗?”;我尽力了吗?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一滴水,要为集体争光,集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

体育德育论文

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可持续性发展人才的重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效的。 多年来,不少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苦于一般化,走过场,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多,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只能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特别是面临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中国在新世纪钟声的回响之中,加入了世贸组织,参与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这将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既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关系到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优胜劣汰。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使我国尽快与国际接轨,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确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切磋,表达我粗浅的看法,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我认为: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始终不移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德育内容上的时代性,目标上的层次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努力构建德育运行机制,积极优化德育条件,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教育育人的理念,因地制宜,坚持实践环节和过程管理,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与活力。 一、突出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 惯。 德育工作的生命,源于学生,贴近学生,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是最根本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性训练。因为:教育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加强学习,约束行为。 我们应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同时附上文明礼貌用语,文明公约等,打印下发到各班,认真学习,使学生熟知内容,懂得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落实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坐姿,行走,参加集体活动,接人待物,集体观念,团结友爱等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强身习惯等。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自理。针对这种现象,必须重视劳动习惯的养成,包括校园劳动。如:清扫环境,绿化美化校园,参加值日,还有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注意三个阶段,即劳动前(做好动员,讲清要求);劳动中(正确指挥,适当鼓动)劳动后(认真总结,多表扬少批评),教育学生劳动是光荣的,懒惰是可耻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

“预防校园暴力,防止欺凌”主题班会

“预防校园暴力,防止欺凌”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2010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来看校园暴力危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活动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有关校园暴力常见的情形及预防暴力的办法。

对校园暴力的看法仅个人

校园暴力的看法 现在我们学生最流行的话题就是“校园暴力”,进几年我们学生对校园暴力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还有着亲身体验,有人说校园暴力就是黑社会的萌芽,我也觉得校园暴力不应该出现在我们身边。因为我是这么认为的: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同学之间因琐事引发的互殴到师生冲突的发生,从普通的校园暴力侵害到校园暴力犯罪,从未成年学生跨校作案到社会黑恶势力的侵入! 绝大多数校园暴力隐藏在暗处,不容易被学校、警方、家长等察觉,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正常秩序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在此情况下,教会学生与之既有勇又有谋地“周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形成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都是客观原因: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多有不幸,或家境贫寒,或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在此情况下,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平安富足的生活,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便常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还有就是应试教育之风,拥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陈禺说:“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接纳,应试教育却使一部分学生成了被淘汰者。于是,他们就用暴力来报复老师和同学,他们认为对物质的占有、对他人的伤害,都是对自我感觉、自我力量的肯定,可以因此重新使自己获取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同”。 当然对于校园暴力学校也有拖不了的因素:学校对于校园暴力有无法推脱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当前的教育还没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了多年,但仍有个别学校只盯着升学率,对学生忽视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制教育,淡化了高尚的道德意识和审美习惯的培养,有时即便设立了相应课程,也很少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以致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校园暴力最主要的原因的我们同学对自己要求松懈,太容易亲信他人谁该为校园暴力事件反思?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既能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又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1、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2、教育功能 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女同学时常借口身体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德育抓起 林州市采桑镇三中秦晓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德育抓起。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这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所在。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发展他们的思想道德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无产阶级的利益调节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抵制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侵蚀,立志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一代,他们肩负的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民族的希望。目前有些学校学生思想觉悟低,拉帮结派的有之;打架斗殴乃至伤人致命的有之;小偷小摸、拦路抢劫的有之;谈情说爱、出双入对闹出桃色新闻的有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致使同学之间不团结的有之等等。种种现象令人瞠目,试问对这些学生若不及时教育他们,拨乱反正,能胜任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吗?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宏图伟业吗?答案显而易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者竭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他们的德育信念是责无旁贷的。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具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做怎样的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学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

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doc

为嘘声的榜样,在教学时,课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A中职院校对体育教师严格职业道德要求,每个月都会对全校的体育教师开展职业道德评比,评比分数由学生参与确定,每名体育教师都会得到相应的评比分数。教师要依据评比分数将自身职业道德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出来并加以改进,在下个月再评比时必须要有所进步,否则会有相应的工资处罚。通过此办法,A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在上课时真正做到认真负责、为人师表,并随时用良好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从而很好地对学 生开展了德育教育。 3利用合理的体验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体育课堂中利用科学合理的体验教学方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有效途径。运用体验教学法,不仅会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还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道德教育作用。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

动,并使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相结合,要通过体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2)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学生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身体锻炼获得对体育的触觉感受,又可以在学习体育时在自身意志的磨炼中获得对体育的精神感受。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要做好冲刺,做好坚持,磨练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2]。A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800米跑教学时,很多学生特别是很多女生都无法将全程坚持下来,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将全程跑下来,不仅会在班级大会上表扬坚持跑下全程的学生,在上课时教师还会和学生一起跑,以此来鼓励学生提高意志力和耐力,从而让学生真正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磨炼,使其思想道德水平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不小的提升。 4选择不同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好教育氛围,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拓宽自身教育知识面,提升自身德育教育理念,不断深化自身教育理念,提升自己认识水平,从而真正让更多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教育给自身带来的快乐。(2)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各类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特别是要做好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要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具备良好品德和意志的重要性,从而真正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体育教学既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和有利条件。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教师的言行进行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自身的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如当教师示范出现失误时,不要掩饰,要勇于承认失误,重新示范;对待那

浅谈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学德育突出问题解决策略 论文摘要:当前中学德育中存在着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效果等突出问题。应把握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强化中学教学中的德育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性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近年来,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种种口号,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学德育的整体实际效果,与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比较,可以说是很不相称的,中学德育实效性差已经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 由于中学德育目标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层次性,导致德育内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预见性,与中学生德育的可接受性脱节。其表现有:(1)德育内容役有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形成层次。长期以来德育内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把中学生目前难以达到的要求硬要他们努力去达到,而对中学生达到这些高要求、高目标的基础,如做人的基本道理,爱父母、爱师长、做文明公民等等,又役有稳定的教育内容,以致脚疼医脚,头痛医头,教育者和学生都难以接受。例如,在每年学习雷锋活动中,中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助人为乐”的教育,其效果并不佳。因为很多教师并没有思考过“助人为乐”,包含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助人”,是帮助别人的意思,“为乐”,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意思。显然,这是道德领域里的最高境界,它涉及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有没有人能做到?有!雷锋。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只能是努力的方向。如果降低一点,变为“乐于助人”,即愿意帮助别人,高兴帮助别人。达到这一要求也不易,现实中有不少人做不到。如果再降低点,变为“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作为社会人存在,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每个人又都有义务帮助别人。现实生括中还有最低层次的要求,即“不妨碍别人”。你可以不帮助别人,但你不应该妨碍别人,以上道德要求和内容被分成四个层次,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从最低的层次开始。(2)德育内容与德育目的不一致。中学德育课普遍存在知行脱节,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学会做人,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思想行为不沽边,其结果是德育课成了学生考高中、考大学捞总分的工具和敲门砖。许多中学的德育活动追求形式,不讲实效,丢掉了很多传统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动不动就是什么“知识竞赛”,“讲演比赛”。班级、学校为了拿名次,丢掉某项括动对全班、全校学生的教育,由班级、年级、学校挑选一些学生组成代表队集中排练,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一场竞赛、比赛结束,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没有受到教育,甚至连该竞赛、比赛的内容为何物还不知道。 2、中学德育基本途径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各科教学中,通常又把政治课作为直接德育途径,把其他学科作为间接德育途径,然而,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首先看政治课的状况。中学的德育目标和要求,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层次性,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和严重脱节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此收效甚微。中学的政治课又常常论为纯粹的知识教育课甚至应试教育课。课堂上教师并不往重思想道德上的系统训练和理由的阐述,尤其忽视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常常灌输一些枯操的理论,令学生记忆背诵,把政治课上成了纯知识课。其次看各科教学中的德育状况。中学长期忽视这条德育的基本途径,尽管也有这方面的要求,但各地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各科教师并役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教学即传授知识”,在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教师注意在

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看法及建议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常常几个学生殴打一名学生.甚至将打人视频传到网上.而在网上视频中通常都是一人挨打.数人观看.起哄.嬉笑.却没有人帮忙!甚至有些女生之间也发生暴力事件。很痛心,也很无奈,但是看着孩子们为了一些根本不算事情的事情而举起了拳脚甚至兵器,除了心痛,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校园暴力分析 (一)人的潜在本能——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 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万事以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人格障碍,这也是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三)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地被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从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尤其在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行动上易出现攻击性。校园里师生间的暴力行为的发生,即学生打老师的情节大多发生在学习不好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此外,个别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以身作则,而是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的打骂,极易引起学生的反击,校园暴力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社会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愿望,不顾一切地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蔺慧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现实针对性,明确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德育渗透新课改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教师应身正为范即是此理。 一、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1.健身功能 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看,体育的直接作用增强体质,因此,健身是体育的主要功能。 2.智育功能 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知识的获得,所依赖的是思维器官,即脑或脑中枢,通过体育锻炼,使体质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都得到训练,不断提高脑中枢传导速度,从而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有助于牢固掌握科学知识。 3.德育功能 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涵,通过复杂的练习,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阻力等,磨练刻苦、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群体意识和观念,通过竞赛,培养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等良好道德风尚;通过体育史和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此外,体育教育还具有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教养、美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但是,体育教育的功能具有潜在性,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组织实施,才能使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对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改革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