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中国旅游报/2011年/10月/26日/第011版

视野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谢雯

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修建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战略规划,首次推出了多个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体构建。“旅游综合体”应势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规划咨询机构关注的亮点和卖点。

三方界定,明确旅游综合体概念

1.旅游综合体的由来

通过观察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一功能建筑对城市功能需求的适应性就会显得不足,汇集城市多元价值的建筑类型就会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这种在城市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通过叠加和组合而成的建筑,称为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超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即城市综合体。它是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产物,是多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和文化意识形态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如纽约之心曼哈顿、东京之核六本木都。游憩要素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融入,则衍生出了旅游综合体。

2.旅游综合体概念界定

目前,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已有概念多源于城市综合体定义,从土地空间理论和土地价值链的角度进行阐释,强调土地的综合开发,没有突出旅游综合体的关键要素——旅游要素。

本文在对国际上大量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型旅游聚集区的特点,给出旅游综合体的定义如下:

旅游综合体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依托旅游吸引物,将用于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悟”等旅游需求的旅游与生活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旅游服务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各服务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功能呼应,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和较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体。

概念的界定明晰了以下三点:

首先,旅游综合体要有适当的空间尺度,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旅游综合体占地面积应大于1平方公里,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服务半径在15-20分钟步行圈内。空间尺度过小难以保证旅游要素在综合体内完整配备,而尺度过大则违背了旅游服务设施高效集成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初衷,也就失去了综合体的意义。

其次,旅游综合体以“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取代了传统旅游中的“旅游资源观”。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外,任何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有形、无形要素均是旅游综合体可以依托的吸引物。对资源观的改善进一步拓宽了旅游业的产业构成。

最后,旅游综合体是旅游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它围绕旅游服务这一核心功能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旅游要素的聚集与整合,需依据产业链的完备性和旅游消费能力,在空间布局、建筑规模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个辨析,明晰旅游综合体的本质

旅游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综合物业形态,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适应旅游未来发展的科学模式。它与旅游集群、旅游地产、旅游区概念等密切相关。

1.旅游综合体与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综合体内必然合有旅游产业集群,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产业集群却未必能形成旅游综合体。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相似之处在于:(1)它们都是旅游产业聚集的衍生物,都围绕旅游这一核心产业存在。(2)它们都以高效率、低成本为追求目标,期望通过旅游服务要素的聚集达到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角度和范围不同。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是通过集中旅游企业以形成规模经济的方式,来提高区域内旅游凝聚力,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而旅游综合体则是通过旅游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提供的产品与产品间有机链接,形成范围经济,通过复合高效的产业关系寻求特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范围具有空间不定性,大到旅游产业集团、国家重点旅游区,小到旅游区域协作、旅游购物街。而旅游综合体具有空间尺度的相对固定性。

(2)区域内企业间的竞合方式不同。旅游产业集群基本上是在市场需求因素及历史偶发因素的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在其业态空间布局及产业链接关系上具有天然的功能局限性。大规模聚集与旅游企业的产业集群正负效益并存,具有相同经营特点的企业可能因过度竞争而放弃合作,整个集群因缺乏协作、竞争耗损过大而存在崩溃的可能。旅游综合体一般依据城市规划由城市运营商与政府协作开发,在招商时已统筹考虑了区域内多条旅游产业链上不同产业、不同部门间的动态链接,避免了同业态旅游企业过度竞争的问题。旅游综合体内反映的是旅游产业链间关联企业的竞争关系及产业链内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链体依存关系,区域内企业间的竞争是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2.旅游综合体与旅游房地产

在区位选择上,旅游房地产一般选择建于大城市边缘或中央都市圈以外的优美风景区、度假区或旅游城市。而旅游综合体的开发建设除考虑对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殊要求外,更多的是与城市有机更新、景区的恢复重建、区域经济的有效促进相联系,需从整个城市运营的角度更宏观地规划选址区位因素。

在主体功能上,旅游房地产是为旅游休闲度假服务的,以旅游资源和秀丽的环境吸引度假者和旅游者。而旅游综合体根据所在的区位及功能定位不同,既可以以满足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旅游与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功能,也可以以满足会议会展等生产服务需求为主要功能。它以区域内完备的旅游产业链及与旅游相关的多样化服务设施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另外,旅游综合体还同时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它的客源群体不仅局限于度假者或观光游客,也包括当地居民。

旅游的概念、定义与基本属性

绪论 1 旅游活动(现象)的发生,主要来自于和 的结果。 2 流放活动现象在古代就已产生。() 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 1 大众旅游时代的出现是在() A 一战前 B 二战前 C 一战后 D 二战后 2 旅游供给体系在近代才开始形成。() 3 自古至今的旅游都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4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9世纪40年代开创了旅游业的先河。() 5 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百姓。() 6 旅游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7 旅游发生在先,旅游业形成在后,但二者都是在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8 旅游是人类各种活动形式中最具的一种活动。 9 自古至今的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到近代,由于和 ,导致的发生,这正标志者的形成。 10 世纪年代,英国人开创旅游业的先河。 11 年,全世界的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超过老牌的石油、钢铁、汽车工业,一 跃成为世界第大产业。 12 和、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13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旅游活动必须建立在之上。 14 大众性的旅游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做后盾。 15 由于先进的和的不断更新,使跨国和洲际旅游成为可能。 16 带来的至今持久不衰的旅游热,说明人类的旅游活动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17 旅游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节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1 旅游学 2 由于旅游是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人们一直把旅游作为来研究。 3 旅游是一种的社会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业必然是一项的产业。 4 旅游学的产生有其曲折的孕育过程,即对、、 。它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 学科。 5 及同一种文化属下的各具特色的是最具吸引魅力的旅游资源。 6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旅游业运营模式也具有高度的和的特征。 7 旅游是人类和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8 观察和研究旅游问题必须在上着眼。 9 旅游学定义中“”,旨在标志着旅游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10 旅游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学科,是整个旅游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11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并以为研究领域,以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12 与是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前二者相比较作为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之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13 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客体,二者对立统一。 14 旅游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15 和之间的矛盾,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6 当和普遍存在时,就自然地形成了,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17 旅游业的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ORD版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化旅游定义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 文化旅游定义1: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 文化旅游定义2: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

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令狐采学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巅峰智业受厦门兆千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该项目规模达5.554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依靠玉枕山、考亭书院、清莲寺、圆心寺、麻阳溪水库,以及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该项目是集山地森林型、遗址遗迹型、名人圣地型、商贸休闲型、养生养老型于一体的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该项目的发展定位/形象口号是理学圣坛?山水佳境;该项目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规划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建阳城市“北接西扩”战略,整合地块周边山水文化资源,近期以“考亭新区”为目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区,远期突破地域行政制约,打造“武夷仙境-南闽阙里”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群,拓展大武夷旅游的核心腹地。

在核心创意上,首先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其次,突出考亭作为朱熹终老地的纪念意义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以“理学圣坛”提升“考亭书院”,通过构筑一条镶嵌在南闽大地之上的宏伟中轴线实现对书院空间的重新建构,奠定本项目在朱子文化旅游竞争中的至尊地位。

在项目建设上,以开放式4A景区为目标的“阙里水街”,实现了传统滨水街坊风貌与现代商业服务功能的完美融合;以“宝莲广场”旅游服务基地点睛本项目主题文化意境,并作为主景区入口和水陆旅游交通转换枢纽;以5A景区为目标的“理学圣坛”项目,创造了“大武夷”板块新文化遗产景观,将文化朝圣之旅推向高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中国旅游报/2011年/10月/26日/第011版 视野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谢雯 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修建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战略规划,首次推出了多个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体构建。“旅游综合体”应势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规划咨询机构关注的亮点和卖点。 三方界定,明确旅游综合体概念 1.旅游综合体的由来 通过观察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一功能建筑对城市功能需求的适应性就会显得不足,汇集城市多元价值的建筑类型就会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这种在城市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通过叠加和组合而成的建筑,称为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超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即城市综合体。它是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产物,是多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和文化意识形态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如纽约之心曼哈顿、东京之核六本木都。游憩要素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融入,则衍生出了旅游综合体。 2.旅游综合体概念界定 目前,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已有概念多源于城市综合体定义,从土地空间理论和土地价值链的角度进行阐释,强调土地的综合开发,没有突出旅游综合体的关键要素——旅游要素。 本文在对国际上大量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型旅游聚集区的特点,给出旅游综合体的定义如下: 旅游综合体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依托旅游吸引物,将用于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悟”等旅游需求的旅游与生活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旅游服务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各服务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功能呼应,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和较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体。 概念的界定明晰了以下三点: 首先,旅游综合体要有适当的空间尺度,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旅游综合体占地面积应大于1平方公里,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服务半径在15-20分钟步行圈内。空间尺度过小难以保证旅游要素在综合体内完整配备,而尺度过大则违背了旅游服务设施高效集成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初衷,也就失去了综合体的意义。 其次,旅游综合体以“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取代了传统旅游中的“旅游资源观”。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外,任何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有形、无形要素均是旅游综合体可以依托的吸引物。对资源观的改善进一步拓宽了旅游业的产业构成。 最后,旅游综合体是旅游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它围绕旅游服务这一核心功能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旅游要素的聚集与整合,需依据产业链的完备性和旅游消费能力,在空间布局、建筑规模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个辨析,明晰旅游综合体的本质 旅游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综合物业形态,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适应旅游未来发展的科学模式。它与旅游集群、旅游地产、旅游区概念等密切相关。 1.旅游综合体与旅游产业集群

(完整版)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题概念界定就是对课题的关键词做一个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概念或词语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要说出确切的意思又说不清楚。概念界定就是要把这些看起来熟悉又说不清楚的词语说清楚,讲明白。课题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不仅对于课题的清晰表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课题的实践操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研究者对所研究课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话,那这个课题就无法研究,因为,科学性是选题与研究的基本前提。因而,做研究要实实在在地把课题研究涉及到概念、术语弄懂弄透。 (1)界定的内容 ①研究范围的界定 对研究总体范围的界定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研究样本)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课题名称如果没有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限制的话,在研究计划里就要做一个界定。例如:“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这里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段上分,学生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从区域上分,学生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等;从性别上分,有男生和女生,等等。到底研究哪一类型的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②模糊概念的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概念,内涵不清楚,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作为研究的对象,这些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例如“学困生”这个概念,由于有多种解释,就必须加以界定。在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的研究计划中,主持人对“学困生”作了如下的界定:“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而又长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一般来说,给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对概念的界定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自圆其说。 ③关键词的界定 一般情况下,关键词的涵义都很明确,无须解释。例如“高一学生”。但有些关键词的涵义不是很明晰或有多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根据研究的需要加以界定。把关键词界定清楚,可以使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内容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摘要:旅游文化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旅游文化应重新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二者是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原生性旅游文化使次生性旅游文化得以实现、次生性旅游文化提高原生性旅游文化层次,二者在性质、构成、研究重点等方面有区别。 关键词:旅游文化;原生性旅游文化;次生性旅游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容,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却一直没有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旅游文化的各种分支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比如:旅游主体文化与旅游客体文化[1]、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2]、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3]、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等。笔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应是旅游文化概念的确定。 二、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旅游文化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受这种学说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4];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5];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

化现象的总和[6]。学者们对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握到了旅游文化的外延,但对旅游文化内涵的阐述却稍嫌不足。 三、旅游文化的再认识 (一)旅游文化概念界定 谢春山从“整合”的角度,认为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这一概念不仅明确了旅游文化的外延,即因旅游而产生的文化和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那些不被旅游业所利用的一般文化不可以统称为旅游文化,从而弥补了“总和说”的不足;而且揭示了旅游文化的特点,即旅游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是随着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而变化的文化。本文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将旅游文化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从而打破“碰撞说”中的三体文化和六要素文化的传统界定。 (二)原生性旅游文化 原生性旅游文化是指因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文化,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直接产物,也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旅游者文化(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和休闲文化等内容);旅游产品文化(即因旅游活动而生产的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娱乐文化、愉悦文化等内容,其中主题公园文化最为突出);旅行社文化(旅行社在为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时所体现的服务文化、审美文化等)。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原生性旅游文化,其文化内涵注定是由旅游活动所赋予的。虽然原生性旅游文化的形成原因唯一,但其内涵可以通过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不断学习而得到提升。不同时代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和拟创新点。 (限3000字内) 核心概念的界定 "优化合作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合作教研是指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研任务,达到共同的教研目标而分工协作展开专业性的教研活动,"优化合作教研"是在合作教研的基础上,以目标共同性、智慧共享性、过程协同性、个体独创性为基本特征,运用小组合作、资源积累等组织形式,通过研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题式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具体操作方式,提高合作教研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的合作大多是指本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学习合作",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劳蒂(Lortie)曾经对教师文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教师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人主义,即是指教师羞于与同事合作共事和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并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劳蒂,1975),并从教师工作与环境、教师的心理品质两方面对导致的原因作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对教师文化进行了颇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开放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的"流动的马赛克"(the moving mosaic)

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文化的一种发展。这为合作教研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从"合作教学"概念出发进行的教研不少,有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试验",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的互动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教研方面,严格地依据"教研"概念进行的合作教研的系统教研尚不多,多数教学合作的探究主要是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并且着眼点主要是课堂,而对教研本身,如教研活动、拟定教学计划、教材教法研究、备课等是否可以打破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合作的形式,以期形成学校合作教研体系和合作教研的操作系统缺少系统的研究。基于国内外对合作教研的现状,我们认为系统地开展优化合作教研具有教育价值。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合作教研的优化模式为校本研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实现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与群体智慧提升间的平衡,让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实践,在共同分享、提高中实现专业发展,是体现和增长教师生命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对改变青年教师的工作氛围、幼儿园的文化结构,真正形成"学习化组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效果,促进孩子的发展,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年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成为教学骨干,是深化教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头戏"。关照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状态,培育群体合作精神,有利于青年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助于良好学校文化的建设。 研究目标

成都市金堂沱江两岸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沱江两岸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性总 体规划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成都市金堂沱江两岸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

? ?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东面金堂县,距成都36公里,处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以内,是大成都环城市游憩带上重要的节点和城郊休闲度假产业最重

要的发展区域,也是成东旅游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规划理念 整合与统筹,构建成东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沱江两岸旅游度假区的规划为契机,整合与统筹城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生产要素,加快特色旅游新产品开发,策划包装一批有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的旅游项目,承接灾后旅游市场的转移,构建成都东边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转型与升级,提升金堂旅游综合竞争力 通过沱江两岸旅游度假区的打造,确定沱江两岸各片区与核心景点的功能与定位,并在总体定位指导下,推进这些核心景区的产品升级、形象升级、功能升级与市场升级,最终实现金堂旅游的全新转型,提升金堂旅游综合竞争力。 共建共创与共享、互补互动与互利,打造金堂旅游黄金走廊 以沱江为纽带打造金堂旅游黄金走廊,围绕花园水城、云顶石城、九龙长湖、五凤古镇等核心景区,实现区域互补互动与互利开发,共创旅游休闲度假品牌,共享旅游度假市场,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良性互动发展。 战略定位

对接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以沱江为纽带,打造为汇聚龙泉山水精华的休闲度假旅游黄金走廊 规划布局 以沱江为轴线,串联天府花园水城、云顶石城、五凤古镇三大核心片区,形成“一廊三组团”的空间布局。

最新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资料

弥渡县白总旗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1.区域概况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地理坐标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5°32′。东至水目山顶与祥云县交界;西至隆庆关(龙箐关)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疆,宽26公里;北至九顶山巅与大理市、祥云县分壤;南至牛街乡的太平山顶与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接连,长82公里;东南部接壤楚雄州南华县。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6%,山区、半山区面积139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34%。 弥渡县自古就是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的交通要冲,唐代就有古驿道过境,上通京城长安,西达保山,可出缅甸;西北通丽江、中甸;西南通临沧,可出老挝、泰国。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14国道和320国道(老线)在县境北部纵横交汇,并有连接线与楚大高速公路相通,是昆明通往滇西和滇西南的咽喉要地。弥渡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驻地——弥城镇,东至昆明320公里,西北至州府大理市60公里,南往临沧238公里、达思茅469公里。 项目规划范围以白总旗温泉两边山30度坡度以下祥临高速公路以东为界,和凤凰山南侧35米等高线、炮台山山脊线东侧为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5.033公顷。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立体气候明显,从低热河谷龙树大桥,到高寒山区的朵祜,平均温差7.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

区热,坝区暖,半山区、山区凉,高寒山区冷”的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最热月的六月份平均气温为21.7℃,最冷月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8.9℃,年较差为12.8℃,但气温日较差大,为29.4℃。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三面环山、一泉(温泉)、一路(祥临公路)的格局。呈狭长形腹地。三面山体山势较高,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山体景观背景。 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以山林地、中高产农田为主体,有少量居住用地。现状道路以西边的祥临快速公路为主,联接进入县城的入口公路。 现状村庄主要分布为用地北边的白总旗自然村落,白总旗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沿山体一带,建筑布局灵活自由,依山而建,沿路有数处水流,古树环抱,环境清悠。村中居民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在规划中不考虑将村落纳入集中布置。 项目中部地形地貌富于变化,缓坡、小谷地、山溪相间。并且有一处现状温泉,周边地势低洼,可考虑在规划中形成较大水体景观。 白总旗温泉地处与双龙海塘隔路相望的三面环山的合围区域中,具有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温泉流量大,有益矿物质丰富,水温较高(65℃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利用价值。但由于个体承包商规划理念和经营理念落后、温泉水仅用于饲养热带鱼和作为露天游泳池供当地周边居民使用,周边均为农田和林地。资源开发及不合理,一方面影响了周边农田的生产,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地热温泉资源,使得温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只是停留在小农意识的层面。 用地范围东、南、比边的山体最高高程1789.5米,山势陡峭,景观良好,有依山就势建筑温泉旅游度假别墅的良好条件。 3.客源市场分析 3.1客源市场现状

论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论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https://www.doczj.com/doc/1314381216.html, 2008-3-18 济南日报 关键词:旅游文化概念内涵 摘要:论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旅游文化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学理论中,“旅游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它都包含哪些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业界,“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这两个概常常被混为一谈,或者被不恰当的使用。这两个概念在某些词条下各有所指,而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又被用来指称同一类事情。在研究界,这种混淆也一直存在,有些论文标题为论述“文化旅游”,文章内出现的词语却是“旅游文化”,而许多文章标题上冠以论述“旅游文化”,主体内容却是论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和特性,无形中将旅游文化等同于一般社会文化。本文试图首先区别“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侧重点和研究重点以及二者的学科归属,再在此的基础上,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作一些分析。 首先,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旅游文化”是以“旅游”为限定词,“文化”为核心词,侧重点在“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广义的旅游文化包括了文化在旅游中各方面各层次的体现,也指旅游与文化的所有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广谱的概念,类似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国目前对于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西方对旅游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的研究属于此类;狭义的旅游文化(touristculture)是指由旅游者活动而引起的文化现象;而“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 词,“文化”为限定词,侧重点在“旅游”上,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广谱旅游文化概念系统中的一部分" 其次,二者的研究重点不同。“旅游文化”研究广义层面上关注的重心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诸如旅游活动的属性、特征、影响等问题,狭义层面上关注旅游业和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而“文化旅游”研究的重心则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问题,以及文化旅游活动的特点、管理体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问题等。

最新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界定资料

课题研究中“核心概念及界定”的写法 课题核心概念的写作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把以下三种情况作为课题的核心概念。 ㈠课题名称中的特定概念 比如《“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其中的“我能行”就是一个教育中的特定概念。 ㈡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 比如《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其中的“提高阅读效率”就是关键词组。再如《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课题中的“规范草稿”。 ㈢课题名称中公众表述不清的词组 比如《小学科学以探查促进学生交流的实践研究》探查是从外国引进的一个词组,也是没能成为公众理解的,他就是一个核心概念。 只有把握了核心概念,课题研究才能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加准确科学。 三、怎样给核心概念下操作定义? ㈠着眼过程 例如在《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研究》中对核心概念“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下操作定义的。 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是把学习的本质定位在立足个体资源,确保课堂整体交往的层面,学习中,教师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指导学生在小活动中展开自主探索行为,以获得生命潜能的不断开发与生长。 要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认为必须分析清楚以下几点: ⑴生长点是什么? 学生的“原知识、经验(包含体验)与优势”是自探性学习小事件得以有效生成的生长点。 ⑵生成的动力是什么?“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动力。 ⑶生成的过程是什么?“整体交往”是自探性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 ⑷生成的终点是什么?“提升生命质量”是课堂学习小事件生成的最终目的。 ㈡着眼内容

例如在《基于统整理念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给统整概念下操作定义是从统整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出发的。 统整 本课题的统整指的是教学资源的“整理”与“统筹”,核心是立足教材,确立目标,合理运用,有序呈现。具体包括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 调整教材内容的结构,就是把一二年级“100以内加减法”组成一个大整体,重新编排,层层梯进。 学生经验与教材融合,是指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课堂内容与课外资源衔接,是指将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及时充实、整合、生成学习素材,使之具有互动性,将数学知识或生活情境、活动有机统整,引领孩子们与大脑中原有的“图式”联结起来,并在探索中循着自己的思维“舞步”,让情感、思维与技能同构共生。 ㈢着眼问题 例如在《以“规范草稿”促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中,对核心概念“规范草稿”的定义是从草稿本身的属性出发设计的。 规范草稿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大,书写习惯差,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规范草稿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好草稿书写格式,规范好草稿的书写内容,规范好草稿的使用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学习习惯。 ㈣着眼指标 比如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提高阅读效率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核心概念是“提高阅读效率”,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从阅读效益的指标中生发出来的。 提高阅读效益 提高童话教学的阅读效率就是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学习童话时创设教学情境,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多读、多讲、多写、多演童话故事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㈤着眼文献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名称: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起止时间:2007.4~2007.11 项目委托单位:省淳安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 1 项目概况 千岛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位于省市淳安县境,东距133公里,西距150公里,是镶嵌在"--千岛湖--"这条"名城、名水、名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AAAA级旅游区,也是经济区和我国东南一流风景旅游城市的"后花园"。 历经25年的打造,千岛湖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9.3亿元。近年来,随着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接待设施的根本性改善,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已初露端倪。为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业,淳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战略决策,并建立了千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提升千岛湖旅游品味,推进千岛湖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实现"以湖兴县"发展定位,立足打造"休闲度假胜地"这一战略目标,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进行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1.1 规模 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外围的保护地带围,千岛湖镇的北侧,通过跨湖的千岛湖大桥相联系。整个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见图1--区位图)。 1.2 目标

从长三角及全国围入手,在保护好区块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度假区块的主体定位、旅游度假项目、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通过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规划建设,加速千岛湖旅游的快速转型和全面发展。 1.3 创新 先确定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环境生态保护条件并进行量化,然后利用GIS对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叠合和修正,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终规划土地适宜性模型。 2 千岛湖旅游发展现状 千岛湖从1982年开始发展旅游到2002年实施旅游转型,旅游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转型四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品牌知名度日益响亮,逐步确立了国湖泊旅游典的地位。 2.1 旅游度假开发模式分析 目前,千岛湖旅游度假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以下模式: 2.1.1 酒店(单一地产模式) 以大酒店为代表,这是以唯一酒店形式而出现的单一地产模式,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简单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2.1.2 酒店+别墅(复合地产模式) 以天清岛度假村、凤凰岛度假村、开元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星级酒店和住宅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地产模式,比酒店单一地产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2.1.3 酒店+别墅+特色餐饮+水上娱乐(多类型复合地产模式) 以温馨岛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酒店、住宅、商业、娱乐等多类型的操作模式,不是单一的复合项目。这也是千岛湖景区唯一独立具有住宿、商务活动和娱乐的度假村。 2.2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千岛湖经过25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低到高这样的一个迅速发展过程,取得了众多荣誉和称号,树立了国湖泊旅游的典地位。千岛湖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开发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对于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2.1 问题一:开发模式 千岛湖旅游转型已经开展了5年,但是目前休闲度假项目比较单一,"酒店+房产"为主要模式,缺乏真正有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千岛湖在建以及规划审批中的五星级酒店就有10家左右,这类度假型酒店,通常基本上都是和度假别墅、湖景公寓、精装修"捆绑"开发的复合地产,酒店除了极尽豪华外,并无太多的特色,与城市度假酒店区别不大。 2.2.2 问题二:景区房产化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究竟什么是旅游文化?一般的论述都是先分别解释“旅游”和“文化”,再合起来界定“旅游文化”。那样绕得太远,并且绕到现在,也没绕出个大致公认的说法。我们且来看看学术界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 1、交集说 这一说法可以概述为旅游文化就是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就是旅游与文化的交集,故名之为“交集说”。这种观点在国内学术界发生较早并且发展也较为持久。1990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说,旅游文化是指与人类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

旅游主体的本质完善为主线的综合性的文化样式,是旅游主体为了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塑造完善的文化人格及民族旅游性格,实现对自然的超越和回归,以及对社会的推进和发展,在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体的参与下,进行历史时段的永恒超越和文化空间的暂时跨越,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事象及其本质。”1也有强调广义主体(旅游者与旅游服务者)的,肖洪根(1994)对旅游文化有过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说:“旅游文化是以广义的旅游主体为中心,以跨文化交际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形式复杂广泛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2并进而指出这里“广义的旅游主体”就是指人,但“这里的人不仅首要地包括旅游者,也包括媒体中的各种旅游服务工作者以及卷入旅游活动、和旅游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往的接待地人民。”3在广义主体的主张者中,马波(2001)的双主体(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理论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其《现代旅游文化学》提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 1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17. 2肖洪根.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述评.华侨大学学报1994(1). 3同上.

旅游文化概述(优选类别)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一)文化的定义 1.西方的文化定义 法国:法国的《迈尔百科辞典》(1971):“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和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类的身体、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以及某些天赋的培养,也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英国:《英国大百科全书》(1974):“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2.我国的文化定义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 本教材的文化定义: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 显在文化:西藏的布达拉宫

隐在文化:中庸观念 (二)文化的含义 1.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举例: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一定的加工、改造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等旅游景点就是一种文化。 2.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 举例:中东地区国家的女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蒙着面纱,印度女人则普遍都带着鼻环,这都是文化。 3.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举例: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什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是因为,这些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三)文化的构成体系 多数文化学家都认为,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包含三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文化都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物质文化 即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等。 第二,行为文化 也叫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 第三,精神文化 也可以称作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这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 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起支配制约作用;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三者水乳交融,

旅游文化定义理解

旅游文化定义理解 观点举例: 1、旅游文化这个命题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提出的, 他们在1977 年合作出版了《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 在这本书中, “旅游文化”被作为一个章节的标题。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 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 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 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美国学者心目中的旅游文化是一种泛旅游的文化, 实质上是把旅游当成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这种视角下,旅游文化包含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各类活动的特点,但忽略旅游文化本身的整体性。 2、陈辽主张“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种观点,看到了旅游文化不仅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但这种观点是“旅游+文化”的叠加,限定了旅游文化的存在范围和性质,大而范之,没有看到旅游文化自身的创造性。旅游文化不是有关旅游的一般文化的汇总,而是由人所开发的,应用于旅游活动中,能为旅游者所享受的一种文化。 3、沈祖祥认为: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 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 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 4、马波认为: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从本质上看, 他们都坚持旅游主体即旅游者在旅游文化研究中的核心位置( 尽管马波提出第二主体说) ; 都认为旅游文化是异类文化相互“碰撞”的产物。所不同的是: 沈祖祥认为,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媒体和旅游客体“碰撞”出的文化现象的总和; 而马波则认为, 旅游文化是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接待地社会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和结果。可见二人对于“碰撞”对象的认识有一定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