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笔记

跨文化交际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笔记

精品文档

Culture: Culture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behaviors, down and passed are shared, learned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at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in an identifiable group of people.

law, food, etiquette, religion, literature, language, Objective Culture: history,

and customs.

are and how they feelings and attitudes about how things Subjec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family, spaces, friendship, love, concept should be –the of time, pattern, etc.

Learned,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ased on :

Characteristics symbols, dynamic, ethnocentric.

It is meant to be a contrast to learning “about”culture underscores Doing Culture: of meaning, process of making 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is a the idea that

build another, know one so they can get to another people understanding one relationships, and solve problems together. It should not be words on paper, but ideas in practice.

individuals which process through Communic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d to and create messages ––in relationships, groups,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ne another.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interaction between : Communic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it refers to Intercultural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from Hispanic and whites and African Americans,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between Japanese Americans

The form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races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

different but of the same race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s –the parties are of b. ethnic origins.

same

the between members of 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ultiple or hold dual or both of the participants one culture, in which

)(gay, disabled, Mexican American, African American, or https://www.doczj.com/doc/1314125193.html,munication Competence (ICC competence)

how much one know about communication.

The cognitive component –The affective component –one's motivation to

approach or avoid communicationthe skills one has to interact competently.

The behavior component –: Perception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we attach meaning to objects, Perception symbols, people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them.

they way influences the think The way people in a culture Thought: Pattern of interpret strangers' messages.World views: The grid (decentralized. This pattern does not have a fixed center)

important

pattern centralized. (highly In this The radiating star

things are at the center and everything else radiates out from the center)

) 圈子The inside/ outside pattern (male female

public

private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home market, mosque, coffee house

the outside is plain, not welcoming, even forbidding. The walls are thick to

protect what is inside.

highly centralized pattern: important people sit in the front middle; decentralized pattern: people sit equally.

Stereotyping: People generalize to make sense of his experience. The result of the process of over generalizing based on limited or inaccurate inform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ereotypes

1. Negative stereotype of other cultures: Prejudice (severe prejudice)

2. Positive stereotype of one's own culture: Cultural superiority Characteristics: universal, unavoidable, stable, variable, ethnocentrism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HC culture (察言观色): Relies mainly on the physical context or the relationship

for information, with little explicitly encoded.

LC culture: provide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explicit code itself. Perception: Perception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we attach meaning to objects, symbols, people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them.

High contact and low contact culture:

In high contact cultures people want to get close enough to one another and to objects to sense them in these ways.People in these countries stand closer, touch more, engage in more eye contact and speak more loudly than people do in

lower-contact cultures.

In a low contact cultures, people rely more on sight, and especially sight at a

far distance. People are most likely to stand a certain distance away to get the

whole picture, without actually feeling or sensing the other person's body heat or subtle smell. So in low contact culture as America, one is taught not to breathe

on people.

However, this visual space seems unfriendly and indifferent to those from high contact cultures, which favor tactile space.

When a person from a high contact culture goes to a low contact culture, he or

she is likely to feel that people are cold, lack human warmth, and are indifferent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them.

low-contact: Asia ; moderate-contact: Australia, Northern Europe, United States high-contact: South America, Mediterranean, the Arab worl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Large and smell Power Distances

power distance is an attempt to measure cultural attitudes about inequality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high power distance cultures, position in a hierarchy is considered to be natural and important. People are expected to show only positive emotions to others with high status and to display negative emotions to those with low status; tend to decrease gaze in the presence of powerful people.

Low Power Distance Culture: Minimize and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s in power and status; more emotional displa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gaz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power between boss and workers should be reduced and not mphasized.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The individualism index measur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interests of the individual are considered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nterests of the group. People from individualist cultures are more likely to act on principles that apply to everyone, principles that are universal and apply to associates and strangers alike. Collectivists are not unprincipled, but when making decisions they tend to give a higher priority to relationships than individualists do. They expect people who are involved in a group relationship to have duties and obligations to one another. Masculinity (Toughness) VS Femininity (Tenderness)

Masculinity means everyone in society embraces value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associated with men, that is assertiveness, competitiveness and toughness. On the feminine side of the scale we find societies in which people generally embrace values that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labeled as feminine, that is modesty, cooperation and tenderness.

Strong and weak Uncertainty Avoidance

The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seeks to measure the extent to which people in a particular society are able to tolerate the unknowns of life. In high uncertainty avoidance countries people experience more stress and a sense of urgency as they go through their daily routines. Relationships are guided by strict rules. People from low uncertainly avoidance countries do not have a strong need to control things, people, and events by clearly defining and categorizing them. Relationships are guided by strict rules.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it refers to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from America and China, between whites and African Americans, between Hispanic and Japanese Americans

The form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races

b.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s –the parties are of the same race but of different ethnic origins.

c. 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same culture, in which one or both of the participants hold dual or multiple memberships.(gay, disabled, Mexican American, African American, or female)Language&Cultu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basic language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

essential role these codes play in communication and they are part of object culture. The same word may stir up different associations in people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e.g. the word “dog”. In eastern culture, dogs are dirty, brutal and stupid. But in western culture, dogs are lovely, loyal and obedient. They are faithful friends and compassionate animals.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Language expresses cultural reality, reflects the people's attitudes, beliefs, world outlooks, etc. For example, American businessmen often encode their meanings in metaphors and images from these sports.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 culture emphas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s morality, benevolence, entertainment and longevity. But western sports culture is competition and sportsmanship.

Culture shock: Troublesome feelings such as depression, loneliness, confusion, inadequacy, hostility, frustration, and tension, caused by the loss of familiar cues from the home culture.

U-Curuemodel:

Excitement→Confusion→Frustration→Effectiveness→Appreciation

精品文档.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知识讲解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 记-必过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 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b×(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 看到有个选项比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x越小越精确 ÷(1)≈(1)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跨文化交际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笔记

精品文档 Culture: Culture is the total accumulation of beliefs, customs, values, behaviors, down and passed are shared, learned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that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in an identifiable group of people. law, food, etiquette, religion, literature, language, Objective Culture: history, and customs. are and how they feelings and attitudes about how things Subjective Culture: communication family, spaces, friendship, love, concept should be –the of time, pattern, etc. Learned,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ased on : Characteristics symbols, dynamic, ethnocentric. It is meant to be a contrast to learning “about”culture underscores Doing Culture: of meaning, process of making 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is a the idea that build another, know one so they can get to another people understanding one relationships, and solve problems together. It should not be words on paper, but ideas in practice. individuals which process through Communic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d to and create messages ––in relationships, groups,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ne another.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s:interaction between : Communic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it refers to Intercultural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such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from Hispanic and whites and African Americans,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between Japanese Americans The form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races a.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 different but of the same race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s –the parties are of b. ethnic origins. same the between members of 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ultiple or hold dual or both of the participants one culture, in which )(gay, disabled, Mexican American, African American, or https://www.doczj.com/doc/1314125193.html,munication Competence (ICC competence) how much one know about communication. The cognitive component –The affective component –one's motivation to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汇总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第四章交际 一、交际与传播 这两词来源于同一英语communication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采用不同术语。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 传播可分为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又可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非社会传播指内向传播(自我传播),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内向传播(inta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只一个人自己脑子里在自我交流活动或是自言自语 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两个人或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如交谈,书信,小组讨论,大会演讲等。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不都是自上而下的,可具有不同模式,纵式或横式,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不通的局面。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信息等。 第四章语言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古人有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按血缘远近区别亲疏,家族里又有内外嫡庶之别。——后来亲属称谓的简化,意味着家族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个别地区的亲属称谓中,只有男性称谓,没有女性称谓,可能是古代父系社会的

行测总结笔记学霸笔记必过模板

现在开始 资料分析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在第一,是因为本人以前最怕资料分析不难但由于位于最后,时间紧加上数字繁琐,得分率一直很低。而各大论坛上的普遍说法是资料分析分值较高,不可小觑。有一次去面试,有个行测考90分的牛人说他拿到试卷先做资料分析,我也试过,发觉效果并不好,细想来经验因人而议,私以为资料分析还是应该放在最后,只是需要保证平均5分钟一篇的时间余量,胆大心细。 一、基本概念和公式 1、同比增长速度(即同比增长率)=(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去年同期数x100% =本期数/去年同期数-1 显然后一种快得多 环比增长速度(即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本期数/上期数-1 2、百分数、百分比(略) 3、比重(略) 4、倍数和翻番 翻番是指数量的加倍,翻番的数量以2^n次变化 5、平均数(略) 6、年均增长率 如果第一年的数据为A,第n+1年为B 二、下面重点讲一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a=b÷(1+x%)≈b×(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记住是略小,如果看到有个选项比 你用这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略大,那么就可以选;比它小的结果不管多接近一律排除; x越小越精确 a=b÷(1-x%)≈bX(1+x%)结果会比正确答案略小,x越小越精确 特别注意: ⑴当选项差距比较大时,推荐使用该方法,当差距比较小时,需验证 ⑵增长率或者负增长率大于10%,不适用此方法 2、分子分母比较法 ⑴分子大分母小的分数大于分子小分母大的分数 ⑵差分法★ 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且大一点点时,差分法非常适用。 例:2008年产猪6584头,2009年产猪8613头,2010年产猪10624头,问2009与2010哪一年的增长率高 答:2009增长率8613/6584-1 ,2010增长率10624/8613-1,-1不用看,利用差分法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发明; D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E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Edwar Hall的《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1) Richard Porter 8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 (2) Porter. Samovar 3 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 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 (3) 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 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二、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与语言学关系密切) 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 International Jenny Thomas 《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不绝对,因为语境可能不同。

资料分析报告笔记整理好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 一.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3.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二.资料分析高频高点梳理 1.ABR类问题 2.比重类问题 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注】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的基期不同。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 资料分析的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的数值的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

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 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习题演练】 【例一】2012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加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2011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2、2012年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 3、2011年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4、2012年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 【注】进出口相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的一个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的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的不同,理解顺差、逆差的含义 出口-进口=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一、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常用在以下情况:(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 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常用在以下情况:(1)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2)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例1】2010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 1、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A.12.63% B.12.63个百分点 C.7.07% D.7.07个百分点 2、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A.13.3% B.13.3个百分点 C.14.3% D.14.3个百分点 二、倍数、翻番 倍数,指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依此类推。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2n,即翻了n番。 【注】注意“超过N倍”“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超过N倍,说明是基数的N+1倍。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组成员。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他共出版了专著6部,教材4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一直享有盛名。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因此,作者就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的特点、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第五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为提高跨文化意识,也就是教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应对跨文化的有关问题。 胡文仲编写的这本书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就像之前的文章大都只侧重于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角度,仅仅关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没有更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状元笔记通用阅读——上看标题,下看注释,中间看时间,单位(重点) 1文字性材料——难的是阅读(结构阅读是重点) 文字性材料阅读结构和中心 结构几段落——总分和并列—并列部分找中心词(圈点标点,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小段,就仔细阅读,创造结构(圈点标点,标点暗示结构,括号标结构,圈标中心词)无结构大段,就直接读题—找两个关键词——区分性(平均气温),明显性(符号数字字母,例如括号,摄氏度,顿号之类的)——2007年底比2007年更合适 多个题目涉及同一个关键词的,可以一起做 2表格型材料——难的是计算 阅读横标目和纵标目 分清合计和项目和地区 3图形型材料——难的是理解 饼状图——看周围类别名称(包括大小的排名要心中有印象) 柱状趋势图——看横轴和纵轴(要注意两个纵轴的分别对应柱状和点) 柱状分两种:一种是绝对值(高低差异),一种是比例(高低相同,柱状分几个部分) 4统计术语(不是重点) 增长率是属于后一年(所以第一年的增长率是算不出来的) 前一年的总量=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后一年除以(1-增长率) 增长率的对比(很容易会出隔两年的总量,倒推2次):增长率增长或降低了5个百分点(直接加减) 乘以2看成除以5 乘以5看成除以2 乘以25看成除以4 除以125看成乘以8 同比是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较 环比是挨着的相同时间段相比较 同比和环比:如果有注释按注释为准 今年5月份环比=今年4月份 今年5月份同比=去年5月份 5统计性数据的要素——时间和单位(重点) 1时间表述(陷阱)——对时间很敏感 1.计算的年份不一样 2.计算的时间段不一样 2单位表述(陷阱)——对单位很敏感 1.饼状图有单位,就不是百分比 相比较的数据的单位不一样(注意是百分号还是千分号。年利率往往用百分,月利率用千分之) 2.计算的单位不一样 下列选项一定正确和一定错误的题目是最难的,可以放在最后做。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跨文化交际整理

UNIT 1 +Global Village: All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form one community linked together b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世界各地通过电子通讯,特别是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整体。 +Melting pot: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ities. 不同背景和民族的人的社会文化同化。 +Assimilatio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oneself to a new culture so much that he/she gradually loses his own culture. +Cultural Diversity: refer to the mix of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of a group or organization or region. 指一个群体、组织或地区的文化和亚文化的混合。 +Culture: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解释about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规范, 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一组关于信仰、价值观和规范的共同理解,这些理解影响着相对较大的群体的行为。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要点整理

1. Culture: All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things created by man. 2.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feelings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3. 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of any two different cultures between countries or within a country. 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Usually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same culture.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ability / skills required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6. Racial, ethnic,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races, ethnic groups or nations. 7. Contact, encounter, interaction, exchange, dialog, negotiation, etc. Culture The total sum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by the manki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literature, art, science,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raditions and customs, et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1) Culture is learned: (2) Culture is dynamic and adaptive: (3) Culture is pervasive (传遍): (4) Culture is interrelated: Spring Festival (5) Culture is largely invisible: (6) Culture is ethnocentric:种族优越感 Cultural identity: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intercultural identity: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more than one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in an intercultural situation. Types of intercultural identity /acculturation (1) Assimilation 融入型: Breaking away from one’s ethnic culture and trying to identify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2) Integration 融合型: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while retaining the core values of one’s ethnic culture; (3) Separation 分离型: Adhering to one’s ethnic culture and shunning the dominant culture in the foreign environment; (4) Marginalization 边缘型: Alienated from and unidentified with either one’s ethnic culture or the dominant culture.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Ingredients/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Source:The source is the person with an idea he or she desires to communicate. Encoding:Encoding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an idea into a symbol. Message:The term message identifies the encoded thought. Encoding is the process, the verb; the message is the resulting object. Channel:The term channel is used technically to refer to the means by which the encoded message is transmitted. The channel or medium, then, may be print,

资料分析笔记整理样本

资料分析笔记整顿 一.资料分析基本概念与解题技巧 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2.资料分析惯用基本概念 3.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二.资料分析高频高点梳理 1.ABR类问题 2.比重类问题 资料分析基本概念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基期,表达是在比较两个时期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时期,该时期数值普通作为计算过程中除数或者减数; 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时期,该时期数值普通作为计算过程中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 增长量,表达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绝对差别,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达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相对差别,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注】在某些“最值”比较题题干表述中,经常浮现“增长(长)最多”和“增长(长)最快”,咱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和环比均表达是两个时期变化状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基期不同。 同比,指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发展水平变化状况,其基期相应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记录周期发展水平变化状况,其基期相应是上个记录周期。 【注】环比常出当前月份、季度有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 资料分析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数值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 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 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习题演习】 【例一】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2、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 3、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 4、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 【注】进出口有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一种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不同,理解顺差、逆差含义 出口-进口=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2、资料分析惯用基本概念 一、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表达是将相比较基期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数值,用“%”表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打印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的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发明; D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E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Edwar Hall的《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1) Richard Porter 8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 (2) Porter.Samovar 3 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 (3)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 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二、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与语言学关系密切) ?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 International

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 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 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P8 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它突出 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 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 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3、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 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跨文化交际专着的出现,专业协会的成立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刊。 4、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 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 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P10 三、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 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P14 2、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语言与交际的关系 (2)非语言交际 (3)中西习俗对比 (4)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 (5)国民性研究 (6)价值观研究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是跨文化语用学。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 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 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