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

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应用免

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组织细胞中的HAV,亦可用放射免疫方法,自细胞溶解物中检出HAV。

(三)抵抗力

初步实验证明,HAV对乙醚、60℃加热1小时及pH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但加热100℃5分钟呈用甲醛溶液、氯等处理,可使之灭活。非离子型去垢剂不破坏病毒的传染性。

甲肝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长期携带病毒者极罕见。

HAV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如毛蚶等)、食具等的传播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也可通过

输血或注射方式传播,但由于HAV在患者血液中持续时间远较乙型肝炎病毒为短,故此种传播方式较为少见。

甲型肝炎病毒

(二)致病机理与免疫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观察,甲型肝炎病毒多侵犯儿童及青年,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临床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不震开始,继而出现肝肿大、压痛、肝功能损害,部份患者可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无黄疸病例发生率要比黄疸型高许多倍,但大流行时黄疸型比例增高。40岁上成人中,80%左右均有抗HAV抗体。HAV经粪一口途径侵入人体后,先在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继而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最终侵入靶器官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

由于在组织培养细胞中增殖缓慢并不直接引起细胞损害,故推测其致病机理,除病毒的直接作用外,机体的免疫应答可能在引起肝组织损害上起一定的作用。现可应用狨猴作为实验感染模型以研究HAV的致病机理。

动物经大剂型病毒感染后1周,肝组织呈轻度炎症反应和有小量的局灶性坏死现象。此时感染动物虽然肝功能异常,但病情稳定。可是在动物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的同时,动物病情反而转剧,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和门脉周围细胞坏死。由此推论早期的临床表现是HAV本身的致病作用,而随后发生的病理改变是一种免疫病理损害。

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HAV的lgM 和lgG 抗体。前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出现,后者在恢复后期出现,并可维持多年,对同型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另外有活力的NK细胞,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D8+)在消灭病毒、控制HAV感染中亦很重要。

甲肝病毒- 微生物学诊断

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HAV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

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抗HAVLgM 具有出现早、短期达高峰与消失快的特点,故它测得是甲型肝炎新近感染的标志。抗HAVLgG 的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检查。

甲肝病毒- 防治原则

甲型肝炎患者不会长期携带甲型肝炎病毒,也不会转为慢性疾病而传染他人。

常用的预防甲型肝炎的措施为:

(1)隔离病人:注意对其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的隔离期限不少于30天,对幼儿机构的病人应隔离40天。在流行地区,对病人及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般要观察4—6周。在家庭隔离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病人使用过的东西要认真的进行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品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

(3)保护易感人群:

a、主动免疫: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 IgG

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b、被动免疫:甲型肝炎患者的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1、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周~7周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1.2.临床表现 1.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1.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1.3.实验室检查 1.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1.3. 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1.3.3.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2、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

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3.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 3.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1.1流行病学:发病前2周~7周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3.1.2.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3.1.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3.1.4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3.1.5HAV标志检测: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 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 疑似病例:3.1.2+3.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5。 3.1.2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μ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3.2淤胆型肝炎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 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应用免

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

脊髓灰质炎 1 致病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病人。 3 潜伏期:3-35天,一般5-14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手、用具。 5 主要症状:可先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可有头痛、咽痛、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发热1-4天;之后出现中枢系统症状,肌肉疼痛、多汗、尿潴留、麻痹、瘫痪。 6脊髓灰质炎的危害:可遗留肌肉麻痹瘫痪,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7易感人群:14岁以下儿童及未免疫接种40岁以下成人。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8隔离治疗:发病第一周呼吸道隔离,第二周期至40天消化道隔离;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及康复治疗。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免疫接种:常规免疫(婴儿于生后2、3、4月龄各口服1剂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1.5岁复服1剂,4岁加强免疫1剂)。强化免疫(5-7岁以下人群春季两轮脊灰疫苗接种,高危人群查漏补种)。 病毒性甲型肝炎(甲肝) 1 致病病原体: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2 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病人。 3 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

5 主要症状: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 6甲肝的危害: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急性和亚急性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脑疝,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7易感人群:6个月以上的人群未接种疫苗及未感染甲肝病毒者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持久免疫力。 8隔离治疗:自发病起4周;治疗应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9 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住院隔离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人群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2)免疫接种:对重点人群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8周左右产生有效抗体,维持3年以上,随后抗体滴度逐年下降,5-10年或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注射。年龄大于1岁儿童和集体生活的大学生均应接种。甲肝疫苗可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但接种部位不同。 感染性腹泻 1 致病病原体: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由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肠道传染病。 2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 3 潜伏期:短,副溶血弧菌6-20小时,大肠杆菌2-20小时,沙门菌属4-24小时,大肠杆菌3-4天,最长8天。 4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食物污染、手、苍蝇等。 5 主要症状:腹泻,大便大于3次/日,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全身不适。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1.原理 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V与特异性—IgM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 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2.标本采集 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试剂

6.1 试剂名称: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诊断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厦门新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96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 HAV-IgM酶联板1块96孔,,酶标试剂1瓶,阳性对照血清1管,阴性对照血清1管,20*浓缩洗涤液,底物A 1瓶,底物B 1瓶,终止液1瓶,封口膜1张,密封袋1套。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酶标仪 7.2仪器厂家:上海三科 7.3仪器型号:MC—318 8操作步骤 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每板应 设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1孔。 8.4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对照50微升。 8.5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 育20分钟。 8.6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7加酶:除空白孔外,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 抗体100 l,轻拍混匀。 8.10 温育(二):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40分钟。 8.11 洗涤(二):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医学检验-微生物-肝炎病毒测试题

第29章 肝炎病毒测试题 一.概念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二. 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 、 ;由血液 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 、 ;属于DNA病毒的 有 ;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 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 3.HBV的外衣壳由 、 和 蛋白组成,构成HBV的 ;内衣壳由 组成;核心由 和 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 和 ,猩猩和猿猴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 ,而表示既往感 染的抗体是 .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 即小球形颗粒和 以及 。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 和 . 1.HAV,HBV,HCV,HDV,HEV。 2.HAV、HEV, HBV,HCV,HDV, HBV, HDV, HAV,HBV, HAV。 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 酶。 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 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研究及其检验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研究及其检验 发表时间:2017-02-15T10:55:44.96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7期作者:毛艳虹 [导读] 让甲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早康复,让其他健康人群免受甲型肝炎病毒的威胁。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云南昆钢医院 650302 【摘要】甲型肝炎作为一种人类常见疾病,时时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其传播途径广,影响范围大,因此必须做好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从本质上减少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本文从甲型肝炎病毒的概念出发,分别讲述了关于甲型肝炎病原学的研究工作进展及其对治疗甲型肝炎的意义和目前在检测方面出现的疑惑和问题。最后提出了甲型肝炎病毒的防治方法和原则,希望可以为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甲型肝炎;概念;检测;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R5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227-01 引言 在一个人进入职场之前,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甲型肝炎病毒检测,因为其携带者数量多,其自身传播途径多,范围广,会给他人带来一定的生活困扰。因此必须做好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发病率,提高治疗水平,让甲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早康复,让其他健康人群免受甲型肝炎病毒的威胁。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1甲型肝炎病毒概念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可以引发肝炎的病原体。它是由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的形状是一个球形,体质均匀,病毒颗粒对称布置,有的病毒颗粒是实心的,有的病毒颗粒是空心的。经过研究发现,病毒颗粒是否是实心与其发展状况相关,实心的病毒颗粒是发展成熟的病毒,空心的病毒是发展不完善,没有携带RNA的病毒,是没有传染性的。其为单螺旋结构,具有七千多个核苷酸组成。其存活率很高,基本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在室温情况下可以存活一个星期的样子,在干粪中大约可以存活1个月的样子,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便和口。 2病原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急性甲型肝炎是很难查出来的,无论是从已经得此病的患者还是做肝功能检查途径都很难将它与其他的肝炎相区别,因此我们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检测急性甲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这是迫在敏捷的任务和职责。 在病原体检测项目方面主要两个内容,一个是抗HAV IgM,另一个则是抗HAV IgG。HAV IgM此项检测在携带者身上出现的较早,也是刚发病不久的标志,在早期的检测中属于操作最简单但是可靠性最高的检测项目。在发病的几天后就会发生变化,会呈现出阳性,一般的持续时间为两个月到四个半月之间,有的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持续六个月的时间。在检测时多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AV IgG检测项目出现的迟一些,但是其发展速度很快,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它的最大值,如果出现了此项目,说明该患者已经得病有一段时间了,并且可能一生都摆脱不了它的困扰。 3存在问题 在检测过程中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抗-C-100有一定的缺陷,最明显的是抗-C-100在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才会明显,这对于急性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来说是不利的。并且它不是简单的抗体,而是lgG 抗体。此方法受到了广大的质疑,认为其检测结果不精确。此检测方法只是针对抗体呈现阳性,而有的时候抗体会出现假阳性,因此,此方法检测受到质疑。由于HCV它的核心抗体出现的较早,因此现在用此种检测方法检测HCV,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其准确度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4防治原则 其预防工作主要是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在饮食方面的安全卫生,不要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注意饮用清洁的水源,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做好粪便的管理工作。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预防措施,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避免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粪便和口传播的,平时吃的海鲜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有一些集体机构传染性较大,比如说学校和部队等。多数出现甲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早期会出现恶心、头痛、胃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和尿色逐渐加深渐呈浓茶色等。在治疗过程中,加药物辅助,不可以喝酒和吸烟,尽早睡觉,多在床上休息,直到病情有所缓和。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结语 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做好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和检测工作。针对甲型肝炎病毒的特殊性,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些疑惑和问题,而解决了问题之后,其治疗措施和检测项目变得更加精确。我们个人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防止被传染,平时多注意饮食安全,发现发病早期症状尽早去医院检查和治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攻破甲型肝炎病毒这个难关。 参考文献 [1]单学伦.甲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1980年03期 [2]郭元吉;甲型流感病毒在我国动物中分布的初步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3]刘庚起,龚新昌,朱既明,任贵方,范瑞莲,阮薇琴;甲型流感病毒H1和H2之间的抗原关系(摘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4]王宗战.胃灌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1期.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原理 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 V 与特异性—IgM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标本采集 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试剂 6.1 试剂名称:抗HA V—IgM检测ELISA试剂盒 6.2 试剂生产厂家: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 6.3 包装规格:48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 包被反应板,样品稀释液,酶标记抗体,阳性对照血清,阴

性对照血清,浓缩洗涤液,底物A,底物B,终止液,封口膜,密封袋。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自动酶标仪 仪器厂家:KHB 仪器型号:ST360 操作步骤 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 加样品稀释液:用加样器在微孔反应条板孔中加入样品稀释液,每孔100(l,空下四孔准备加对照。 加标本和留空白:将每份待检标本各5(l分别加入已有样品稀释液的各孔中,留下一孔不加标本作空白对照,标好位置。加对照:在预先空下的四孔中用加样器分别加入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三孔,每孔100(l,标好位置。对照应在所有标本加完以后再加,以保证阈值准确性。 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20分钟。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

肝炎病毒测考试试题

冷市镇2014年肝炎病毒培训测试题村名姓名计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A. 肠道病毒70型 B. 肠道病毒72型 C. 腺病毒8型 D. 疱疹病毒6型 E. ECHO病毒 2.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 蚊虫叮咬 E.性接触 3.HA 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 A. 形态 B. 大小 C. 结构 D. 对热的抵抗力 E.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 4.HA 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 A. 感染后1周内 B. 发病2周后 C. 发病前后2周内 D. 恢复期 E. 发病后1个月 5.Dane颗粒是指 A.HA V颗粒 B.完整的HBV颗粒 C.HBV球形颗粒 D. HBV管形颗粒 E.狂犬病病毒包涵体 6. HBV的核酸类型为 A. 单正链RNA B. 单负链RNA C. 双链分节段DNA D. 双链环状DNA E. 双链RNA 7.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血液、血制品传播 C.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 8.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9. HBsAg在血清中的最主要存在形式是 A.小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 C.Dane颗粒 D.免疫球蛋白 E. 免疫复合物 10.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血中测出HBsAg B. 血中测出抗-HBs C. 血中测出HBcAg 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E. 血中测出抗-HBe 11. HBV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包括 A.Ⅰ、Ⅱ型超敏反应 B. 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Ⅰ、Ⅳ型超敏反应 D. Ⅲ、Ⅳ型超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2.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 A.HAV B.HBV C.HIV D.EBV E.HSV-2 13.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 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 C. 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甲型肝炎抗体

甲型肝炎抗体 文章目录*一、甲型肝炎抗体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甲型肝炎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甲型肝炎抗体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甲型肝炎抗体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甲型肝炎抗体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甲型肝炎抗体的基本信息 1、定义甲型肝炎抗体是针对甲肝的一种特异性抗体。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为一直径为27-32nm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圆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心为单链正股RNA。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或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主要通过手-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血清ALT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就逐渐消失。HAV的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抗体检测。临床上用的最多的是用ELISA方法查抗-HAV抗体。 2、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 3、检查分类肝功能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空腹 甲型肝炎抗体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抗-HAIgM阴性。 2、临床意义抗-HAIgM阳性可诊断为甲型肝炎,若检得低滴度时,应隔2周复测,但应注意风湿因子所致假阳性。抗-HAIgG 阳性提示曾受过HAV感染,但双份抗-HAIgG滴度4倍以上增长,也有诊断意义。 甲型肝炎抗体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抗-HAVIgM:甲型肝炎特异性抗体-(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1-2月抗体滴度下降,3-4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HAVIgM假阳性,应引起注意。抗-HAVIgG:当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出现症状时,血清中即可检出抗-HAV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渐升高,病后3月达高峰,1年内维

甲肝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措施

甲肝的预防知识 甲肝为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的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一般潜伏期为2~6周,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甲肝的临床症状 甲型肝炎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小便色黄、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83%左右的甲肝患者有发热(大多在38℃一39℃之间),平均发热3天,但也有15%的患者发热超过5天。90%的患者有黄疸,消化道症状较重,ALT升高的幅度大、800IU/L-2000IU/L可占55%。 甲肝的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传播是爆发性的主要的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 甲肝的诊断 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甲肝的预后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住院进行隔离治疗,愈后良好,能完全治愈,无慢性化。 甲肝的治疗原则 甲肝的治疗原则应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

甲肝的预防措施 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只要在胳膊上注射一次,便可使机体产生能预防甲肝的免疫能力,不会感染上甲肝。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享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或其它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甲肝爆发流行。 搞好饮水卫生 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 公斤水加漂粉精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精用量。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甲肝的防治原则: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在甲肝流行期,人群较集中和集体就餐单位要加强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甲肝病人的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 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 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病。 可用中草药预防 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

甲肝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是流行广泛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甲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传播,甲型肝炎呈全球分布,不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我国成年人甲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在70~90%之间,说明我国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当普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下降,我国甲型肝炎发病率约占肝炎总发病率的50%左右,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病原 甲型肝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病毒属,该病毒为直径27~32nm的球形颗粒,无包膜,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4g/cm3,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7.4Kb,甲型肝炎病毒可分为七个基因型,但仅有一个血清型。甲型肝炎病毒耐酸,耐碱,耐乙醚,耐高温,对水中的氯原子也有耐受性,在PH2~10之间稳定,20%乙醚不能灭活病毒。60℃12小时不能完全灭活,1.5mg/L余氯60min仍存活,5~8%的甲醛,70%的乙醇能迅速灭活,1:4000的福尔马林72小时可以失去感染性而保留免疫原性。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 (三)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进行诊断。 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 接触史。

2)症状:近一周出现无其他原因的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4)肝功能检查:A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B 血清胆红素>17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巩膜、皮肤黄染。 5)HA V标记物检查:血清抗HA VIgM阳性,或抗HA VIgG 4倍升高。 疑似病例:有上述(三)1-2)+ (三)1-4)A的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疑似病例+ (三)1-4)B + (三)1-5)为急性黄疸染型肝炎。 2.淤胆型肝炎 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 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 3)梗阻型黄疸持续三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型黄疸。 疑似病例:有上述(三)2-1)+ (三)2-2)+ (三)2-3)的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三)1-5)。 3.急性重型肝炎 1)急性起病,严重消化道症状,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用 smith分类法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 2)体征:肝脏迅速缩小。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Elecsys Anti-HAV Elecsys 2010/MODULAR ANALYTICS E170 11820605 100人份 【名称】 通用名:甲型肝炎病毒抗体电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英文名:Elecsys Anti-HAV 汉语拼音:Jia xing gan yan bing du kang ti dian hua xue fa guang jian ce shi ji he 【使用目的】 用免疫学方法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总抗体。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检测过去或现在的甲肝病毒感染,观察甲肝疫苗注射后的免疫反应。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适用于罗氏Elecsys2010和MODULAR ANALYTICS E170免疫测定分析仪。 【概述】 甲肝病毒是一种没有胞膜的RNA病毒。它属于细小的核糖核酸病毒家族。至今,仅1种人血清型和7种基因型被记述。病毒衣壳由三种蛋白 (VP1-VP3) 组成,在病毒颗粒表面形成一个免疫决定簇结构,它被高度表达在所有基因型。在注射疫苗后或正常感染后这个结构诱发免疫反应1。 甲型肝炎是最普通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这种肝炎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病毒也不会持续存在组织中2。 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爆发流行的最常见原因(10-20%)3。 甲型肝炎感染发作时总的甲型肝炎抗体呈阳性。在自然感染后,抗HAV-IgG抗体能够终生存在,如果组织再次感染会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4。 现在已经有甲肝病毒疫苗和甲肝和乙肝混合疫苗5。在注射甲肝疫苗后, 抗HAV-IgG抗体两周后就可以检测到。在完全免疫过程中,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很多年6。免疫保护作用对于抗体值没有限定,但是抗HAV浓度在10-20IU/L以上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抗HAV抗体检测用于检查甲型肝炎病毒存在或过去感染过。同时也用于观察甲肝疫苗注射后的免疫反应。 【原理】 竞争法:总检测时间18分钟。 ·第1步孵育:50μl标本;标本中的抗-HAV与HAV抗原结合。 ·第2步孵育:加入生物素化的和钌标记的抗HAV抗体以及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HAV抗原上仍然游离的位点被占据。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 素间的反应结合到微粒上。 ·反应混和液吸到测量池中,微粒通过磁铁吸附到电极上,未结合的物质被清洗液洗去,电极加电压后产生化学发光,通过光电倍增管进行测定。 ·检测结果由机器自动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此曲线由仪器通过2点定标校正,由从试剂条形码扫描入仪器的原版标准曲线而得。 【试剂主要成份】 M: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透明瓶盖),1瓶,6.5ml: 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0.72mg/ml,生物素结合能力:470ng生物素/mg微粒。含防腐剂。 R1:HAV抗原(灰盖),1瓶,10ml: HAV抗原(人):40U/ml(罗氏单位),HEPES缓冲液50mmol/l,pH7.2,含防腐 剂。 R2:生物素化的抗HAVAg抗体;Ru(bpy) 32+标记的抗HAV Ag-Ab(黑盖),1瓶, 10ml: 生物素化的抗HAVAg单克隆抗体(鼠):0.25ug/ml;Ru(bpy) 32+标记的抗HAVAg 单克隆抗体(鼠):0.15ug/ml;HEPES缓冲液50mmol/l,pH7.2,含防腐剂。 Cal 1 定标液1(白盖),2瓶,1.0ml/瓶:抗HAV阴性人血清, 含防腐剂。 Cal 2 定标液2(黑盖),2瓶,1.0ml/瓶, 抗HAV(人)浓度约46IU/L在人血清中, 含防腐剂。 【预防措施和警告】 仅用于体外诊断。 采用正确的预防措施,遵照实验室试剂使用规定。 所有废物的丢弃应遵循当地法规的要求。 定标液(Cal 1和Cal 2)制备使用的献血者血清经FDA批准的方法检定HB S Ag、HCV 抗体、HIV1+2 抗体均为阴性。 含有Anti-HAV(定标液2)和HAV-Ag(人,R1)的血清使用β-丙稀内酯和UV射线低温消毒。 但由于任何实验方法都不能绝对地排除潜在感染的危险,故该产品仍需视作病人标本一样仔细处理。一旦泄漏,应遵循权威机构的指令7,8。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 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1.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 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3.易感性与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甲肝的防治知识

甲肝的防治知识 甲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占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首。其流行情况与当地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中国是高发区。常呈周期性暴发流行,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被感染者常在潜伏期后10天从粪便中排出病毒,至发病后2 周停止排毒。水源,食品,用具等被含甲肝病毒的粪便污染可引起流行。甲肝病人预后良好。病死率低,绝大部分病人于6个月内恢复健康。 感染方式 甲肝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甲肝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潜伏期大约为2-6星期:在感染一个星期内,还可以在粪便中找到病毒的颗粒;而受感染个体就好像得了一场感冒似的,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异性的症状;少数可能出现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黄疸的现象。 (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部队、工厂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仅出现散发病例。近年来,发现甲肝患者中许多人有蓄长指甲的坏习惯,指甲长了,又不注意卫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长指甲数点钞票、剥削果皮、当牙签剃牙及摄取食物等,极易将病原体带入口内而感染上甲肝病毒。 (2)水源传播: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农村,由于无自来水设施,人们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沟塘水,当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3)食物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此外,患甲肝的饮食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后引起的暴发流行也屡有报道。此种传播方式引起的甲肝流行潜伏期多比较短暂,且病情较重。 此外,苍蝇和蟑螂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其他如节肢动物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等,因尚未被证实或未见报道,故暂不能肯定。 七大病源 预防甲肝应注意7个方面的问题: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 3、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4、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5、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6、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乙肝的防治知识

肝炎病毒测试题

冷市镇2014年肝炎病毒培训测试题 村名姓名计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A. 肠道病毒70型 B. 肠道病毒72型 C. 腺病毒8型 D. 疱疹病毒6型 E. ECHO病毒 2.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 蚊虫叮咬 E.性接触 3. HA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 A. 形态 B. 大小 C. 结构 D. 对热的抵抗力 E.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 4. HA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 A. 感染后1周内 B. 发病2周后 C. 发病前后2周内 D. 恢复期 E. 发病后1个月 5. Dane颗粒是指 A. HAV颗粒 B.完整的HBV颗粒 C.HBV球形颗粒 D. HBV管形颗粒 E.狂犬病病毒包涵体 6. HBV的核酸类型为 A. 单正链RNA B. 单负链RNA C. 双链分节段DNA D. 双链环状DNA E. 双链RNA 7.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 B.血液、血制品传播 C.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 8.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9. HBsAg在血清中的最主要存在形式是 A. 小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 C.Dane颗粒 D.免疫球蛋白 E. 免疫复合物 10.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血中测出HBsAg B. 血中测出抗-HBs C. 血中测出HBcAg 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E. 血中测出抗-HBe 11. HBV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包括 A. Ⅰ、Ⅱ型超敏反应 B. 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Ⅰ、Ⅳ型超敏反应 D. Ⅲ、Ⅳ型超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2.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 A. HAV B.HBV C.HIV D.EBV E.HSV-2 13.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核酸为双股线状DNA 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 C. 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D.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性预防 E.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

甲型病毒性肝炎(仅供参考)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 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 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 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 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 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 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 病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1.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 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2.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 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 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 式。 3.易感性与免疫力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