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设计简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设计简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设计简史笔记(完整版)
中国设计简史笔记(完整版)

一.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区别

1.设计服务与他人,工艺美术展示个性。

2.设计规模大,工艺美术规模小。

3.设计比较宏观,工艺美术比较微观。

4.设计是集体劳作实现,工艺美术是个体劳作。

5.设计讲究批量生产,工艺美术讲究少量生产。

二.工艺,设计,艺术,各自的范畴。

1.工艺注重材料,肌理,技巧的展示,有实用美的功能,是手工文化的典型形式。

2.设计注重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借助工业设计的手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艺术有强大的主观性,注重艺术家的个性,人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展现。

三.设计,工程设计的区别

1.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汽车的安全性,美感与舒适性

2工程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汽缸与活塞的关系

四.原始社会的设计

1.50万年以前在北京房山居住的北京人掌握了两样征服自然的武器;火,石器

新石器时代: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加以磨光钻孔用来装柄或穿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30万年以前山西襄汾的丁村人,20万年前河套人的石器有了固定的类型。

3.彩陶

五.彩陶起源。

?起源于瓜果,如把西瓜,葫芦掏空

?对女性乳房的模仿

?源于编织

六.彩陶的制作方法类型。

1.削挖模制

2.盘筑捏塑

3.轮制拉坯

七.彩陶技术革新

1,快轮制造:一块泥巴不能太干或太稀,借助下面的快轮,快速转动,使其变薄

2,封窑技术:温度高陶的质量好,越高陶质越密,1200℃是陶和瓷的分水岭。

仰韶文化:彩陶发达

河姆渡文化:雕塑发达

龙山文化:黑陶发达

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距今八千年的陶器是我国最高的陶器。

*八.彩陶的类型

1.半坡型早期红陶为主,晚期黑陶为主:a.彩绘b.捺印c.划纹d.堆纹

2.堆纹: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最具装饰性的代表纹样分为单体和复体

3.庙底沟型:在半堆型基础上发展来的,庙底沟型是直线与曲线相结合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4.马家窑型:舞蹈纹的彩陶盆

特点:满。内彩,点和螺旋纹

5.半山型(1)旋涡纹装饰(2)用葫芦纹做面的分割

6.马场形:“成器之道:”

*什么是彩陶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在河南仰韶发现,所以称为仰韶文化。

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距今80000年的陶器是我国的最早的,

*九. 彩陶图案形式法则

1),对比法:运用最多,最普遍,曲直,长短,虚实多变化

2),分割法:按比例分割饰面为不同的区域,装饰上有节奏和韵律美

3),开光发,中国装饰艺术上最常见的手法,最早见于马家窑型彩陶,

4),双关法,是一种卓越的表现手法,可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是一个形。

色彩双关是指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种花纹,白色也是一种花纹。半山型彩陶的葫芦纹,(形体双关,正看是葫芦,倒看是两个葫芦的形的间隙也是葫芦)。

庙底沟型彩陶是色彩双关运用的典型,半坡型形体双关是同形同质,庙底沟形色彩双关是异形异质。

5),多效装饰法,正视俯视均为完整的装饰体,

此外还有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辛店形彩陶,山东大汶口文化彩陶,湖北屈家岭文化彩陶。

十.彩陶装饰图案产生有哪几方面原因:1,对编制的模拟 2劳动的节奏感,3图腾的表号化。4,自然物的抽象化。

*彩陶装饰艺术。

装饰部位:与使用条件相适应,彩陶罐大都在肩部,彩陶钵在内部,不同的部位适用不同的花纹,口部为锯齿纹,收腹用垂幛纹,腹和肩部用圆圈纹,葫芦纹,网格纹等主花纹。侧看是连续的纹样,俯视是圆适合图案。图案多几何型,也有山,水及动物图案及少量的植物纹。装饰图案的产生:1,编制的模拟,编织是早于陶器的生活用品。2劳动的节奏感,对几何纹产生的影响。3图腾的表号化,图腾的简化创造了几何形。4,自然物的抽象化,写实的抽象化“异质同构”。

十一.黑陶的四个特点

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主 1.黑2.薄3.光4.纽(器耳。穿绳或手指用的)

十二.. 原始社会艺术的启示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美术中的装饰是适应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彩绘和刻划的装饰多数是具有表号的作用,认识的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原始工艺的意义不是附加而是实用有机统一的。

2.技术和艺术的影响,石器的制作由手工打制变为模制。变得更精美,实用陶器的制作由手工到轮制,可以做到胎薄规整技术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产生新的风格。

3.形式感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石器制作中,对称的形式均衡的体现。

4.表号性艺术手法,当人们技术的条件受到限制的时候,或者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识别作用,通常用简约的表现方法突出形象特征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是常用的艺术手法。十三。夏商周时期的设计陶器和青铜器的不同体现,陶器为土族部落权力性的观念和想象,青铜器指统治阶级的力量威严和意识

十四。青铜器在物理化学性质的优点

1.熔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不同,从而根据器皿和具体需要,铸造各种不同硬度的青铜器

3.在熔造过程中由于铜液的膨胀性的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地花纹

十五。商代青铜装饰艺术特点

1.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

2.图案纹样采用对称的格式对称格式的应用一方面由于特定形式可以更好的表达内容的要求,在图案格式上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产生庄严感,另一方面也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制作花纹用左右对称的办法做到工整和准确

3.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

4.商代铜器的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拍印,后期多采用多层花纹,增加了层次感。所谓三层花纹除了主纹和地纹之外还在较粗的花纹和主体花纹上勾以细线。被称为三叠法

十六。三叠法

三层花纹,除了主纹和底纹之外,还有较粗和主体花纹上用细线勾刻

十七。商代艺术设计总特点

1.商代时典型的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特别迷恋鬼神,因此设计装饰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2.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因此商代设计特点是威严神秘的精神力量反映,造型多用安定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审定而庄重,这服从祭祀的反应,也是适用奴隶主阶级统治人民精神需要。

3.青铜造型首先从实用出发,就气得制作十分发达,商代青铜器的组合是酒器的组合。

4.商代的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十八。周代青铜器的制作目的 1.多为祭祀祖先的祭器 2.歌颂周王的美德3.对贵族功绩的赏赐 4.交换婚嫁等方面 5.抬高巩固贵族地位,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统治阶级是由于祖先的余荫在制作数量和式样方面都反映着礼的秩序标志着等级的地位。

商代和周代青铜器的区别:

大大超过商代。从门类上看食器有所增加,酒器在减少。商代是重酒器的组合周代是重食器的组合

周代的花纹装饰:多二方连续。不同于商代单独对称型。

十九,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装饰方法

1.焊接,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用热加工的方法使其依附固定在物体上

2.刻画,随着铁质工具的提高而出现,铁质坚韧易于刻铜,刻丝细如毫发,线条流畅,如丝纹装饰画。

3.镶嵌,在青铜上面嵌制其他各种物质材料,镶松石或红铜,或金银丝,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装饰手法。

4.金银错,又称“错金银”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错平滑,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装饰工艺的新创造

5.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容器中加热,然后一1:7的比例加入水银的混合物,被称为金泥,然后将金泥沾上盐和矾涂在铜器上,经过炭火温烤,是水银蒸发,金银付着在铜器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火镀法。

6.失蜡法特点,①制作简练,无需分块②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③可以制作复杂的空间立体镂空装饰效果④器物表面光滑无需打磨⑤精确度高主观上符合目的性客观上符合规律性。

铜镜:

北方铜镜是制作朴素简约多为素面。

南方铜镜制作精巧纤细多美丽的花纹装饰,且数量较多。南方楚国是铜镜的产地。

战国时期铜镜的四个特点

1.薄胎:胎体薄不如汉唐的铜镜厚

2.卷边:卷厚中间薄边缘卷起

3.纽大:

4.花纹装饰多为两层,既有主花纹衬托地位。

二十,陶器的两种品种

1暗纹陶,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之前,画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花纹刻画的深度不大,尽在有阳光的地方隐约看到,故称为暗纹陶。

壶盆弦纹螺旋纹锯齿纹

2.彩绘陶,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在烧成的陶坯上画花,但花纹易于脱落,始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延续到汉彩绘陶大多数用轮制也用模制烧制的火度都很低主要用于冥器。

3.原始青瓷,原始青瓷是一种接印接青瓷的陶瓷因为尚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所以称为早

期青瓷形成于商代器物多为素面纹饰简朴。

漆器,优点:体态轻便适于使用光泽美观进行装饰不受太多局限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艺

漆器装饰方法(红黑为主)

2.针刻用针画纤细的花纹

3.银扣用银片镶口或嵌着花纹

4.描金

二十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特点

1.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体现在设计制作方面,形成了巧思清新活泼的局面。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改变了商代中心对秋单独适合这样的图案组织改变了周代的反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是自己的时代特点

即易重叠源绕四面延展上下穿插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主要骨骼

4.设计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多种与设计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中国最早设计制作理论;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二十二,秦汉时期

秦代雕塑:秦代的雕塑很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所建的大量陶

制作方法: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初胎在覆盖一层细泥然后进行加工刻划着色陶俑陶马的头身腿都是分模制造然后粘接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后烧

秦代的砖:在陶瓷工艺中还有久负盛名的秦代砖瓷秦砖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

秦代的设计:重家用,具有淳朴的艺术特色

名词解释马踏飞燕:1969年在甘肃东汉墓出土,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它抬头扬尾三足腾空做飞奔状右后腿集全身之力踏着一只飞燕体态优美赋予浪漫主义设计想象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青铜工艺品。

汉代的铜灯

灯体有导烟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其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保护环境3.筒灯4.行灯5.吊灯6熏炉

2.汉代陶器品种,釉陶,涂黄绿色低温铅釉彩陶,因而又称为铅釉陶,是汉代陶器工艺一种创造

3.汉代石雕;十分发达,东汉时期流行一时,汉代石雕按表现方法分为圆雕和平雕

4.汉代画像砖;“秦砖汉瓦”空心砖大型长方形陶砖,用模印印出上下两面,前后两侧泥坯上的花纹加以粘合两头加封泥片并各开一孔,以便烧制这种砖用于中空体轻防潮。

5.方砖;四川成都地区表示一定主题内容,像一幅装饰小品画

6.瓦当;战国时期瓦当是半圆形,秦代瓦当发展成圆形,汉代主要流行圆形,汉代瓦当制作辛苦,许多烧砖瓦的陶窑。

瓦当装饰纹样卷云纹,动物纹,文字类,四神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石雕:种类:十分发展东汉时期流行一时分为圆雕和平雕

圆雕是指有三度空间的立体雕塑汉代圆雕用于石头的自然形状寥寥稍加修饰既表现物象的性格特征又具有质朴朴拙的装饰效果

平雕:平面浅雕,在平面上阴刻线条用线表现物象动态。

阳刻保留物象的线面将空余地方刻出。

汉代石雕数量众多题材丰富是一宗珍贵雕刻工艺品遗产。

画像石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情节内容的称之为画像石。画像石为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画不

只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成绩而且反应汉代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而且反映了思想具体内容。

二十三。汉代染织

涂染,使用矿物染料的一种方法,将颜料用干杏油调和作为胶粘剂,使颜料能依附在纤维上,既有流动性有防止渗透。

浸染,直接在染料中泡着多为植物染料

汉代陶器品种

二十四。汉代设计特点

1.汉代初期由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十分繁荣,设计取得很大发展

2.汉代儒学的宗教化谶(chen)佛神学兴起,厚葬之风的盛行,反映设计装饰题材上,祥瑞迷信画像石,画像砖陶塑冥器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反映了这个时期巨大的发展。

3.在设计上取得了实用和美的统一,并且向一物多用方向发展,这些设计极为巧妙向我们展现良好的实例。

4.汉代装饰风格可用四字概括,质,动,紧,味(质具有古拙质朴的风格特点,动是流动的云纹紧近代装饰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味指装饰味)

汉代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特点?

分割法3装饰的处理填充法4材料的处理减他法(保留物象剔除多余最突出)

六朝的设计三国西晋南北朝

陶跟瓷的主要区别:1原材料的不同陶用的粘土瓷用的瓷土2。烧窑的火候温度不同:陶器

1200度左右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紧密坚持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人在陶器长期生产制作中由于胎料的精选窑的改进和火度的掌握把陶器制作得更加精致质地更加紧硬细密以提高实用性能和外观的纯洁度因而产生瓷器。

二十五,三国两晋南北朝(六朝)与汉代画像砖制作方面的区别

1.汉代是一砖一画,六朝是多砖一画。

2.题材内容进一步发展,与汉代相比除了车马出行四神仙人之外还表现了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

3.除了动物之外莲花卷茸纹山石树木占重要比例

4.六朝画像砖多采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形象,具有浅浮雕的立体效果

5.不同于汉代制图古拙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点

二十六。铜器的衰落的原因

1.六朝时期青瓷发展起来取代了铜,作为生活用品

2.用于佛教兴起,大量铜用于制造佛像,铜源紧张

二十七。隋唐代

何稠:北朝末年到唐初的重要工艺美术家,字桂林,祖籍中亚某国,1在隋朝有重要成就做了仿波斯的金线锦袍,被确定“中国织金锦的第一人”,2用玉瓷仿造玻璃器皿与真无异。

窦师伦:唐初丝绸纹样设计家,字希言,抚风平陵人,被称为陵阳公,曾在益州主持丝绸管理设计,主要成就瑞锦和宫绫,至今蜀人称为“祥凤”和“斗羊”。这些图案称为陵阳公样。二十八。唐代印染方法

绞缬(xie)最早见于北朝初期的文物,到了唐代流行于民间,大体上等同于扎染。具体做法是,用线等在织物上扎出各种形状,然后入染,被扎的部分容易受色,固能大体上形成织物原色画,纹边有晕染效果,图案抽象简练,有天然意趣。

夹缬,发明在唐玄宗的时期宫中,而后遍及天下,做法,用两块相同的花板夹住幅宽对折的

坯料,从两面入染,多次施染后得到彩色图案,从效果来看图案往往是对称的,夹缬十分精美,为唐代印染的典型。

蜡缬,唐代始见于文献,当时数量较少,蜡缬即蜡染,在坯料上用蜡液绘画印染,或者借助镂空的花板,蜡液溶解后固有蜡的部分不受色,固脱蜡以后得到花地异色的效果。

唐代设计纹样

联珠纹,源于波斯萨珊,六世纪中期出现在中国,七世纪八十年代最兴盛,八世纪初期,淡出中国丝绸装饰,纹样为联珠圈,圈内主要纹样有意寓风样,圈内主要构图方式与产地相联系。如果这个纹样是单独的它就产于中亚其他地区,是对称纹样就产生于华夏中心区。

宝相花,七世纪八十年代起,遍体的宝相花流行了一个世纪,八世纪初期,宝相花开始出现,随后与时俱进。宝相花是一种图案性的花卉,每个细节都有现实依据,但合为一体却不知是哪一种花,宝相花结合体主要因素早期是莲花后期是牡丹。

中国纹样流行的三个阶段

商代唐代前期:动物纹样

唐代后期:花卉纹样

写实的花纹11世纪出现了写实性的花鸟纹至此中国装饰纹样形成了花鸟花卉几何纹三足鼎

二十九。唐代陶瓷(南青北白),

瓷窑址有数百个品种南青北白黑瓷花彩瓷

唐代白瓷,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的。是原料中的铁的成分减少,北朝的瓷器开始出现迅速发展到隋代非常成熟唐以后烧造更多越发精美其产生背景与北方民族信奉萨满教有关其意义:新品种适合彩绘在北方以白瓷为主的窑厂甚多。

秘色瓷,南方青瓷中的一种,是晚唐到宋中期的,上林湖一带烧制的贡瓷,釉色莹润如玉,造型周正,并且以贵金属包镶口沿,甚至以金银平托做装饰,秘色瓷的声誉极高,因此国内外窑厂的青瓷于也以秘色称

彩瓷;唐代创造发展的彩釉瓷,包括釉下彩绘及其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彩瓷是指一种色釉上撒上另一种色釉,如在黑釉上撒蓝白釉或在褐色釉上撒上灰白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装饰效果。

唐三彩;低温铅釉的彩色陶器,器表色彩斑驳分两次烧成他是唐高祖时期开始有,唐玄宗开元时期鼎盛以后迅速地衰落多为冥器厚葬类别分为器皿和雕塑器皿有瓶壶盘等雕塑分为俑马骆胡风浓郁其影响宋及东北亚一直到波斯。

唐朝设计品种

三十。唐三彩发展阶段

初创兴盛和衰落三个时期,初唐时期制作的比较简单,品种也较少,多数是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是唐三彩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产量很大,安史之乱之后唐三彩进入后期阶段逐渐衰落,

制作方法采用轮制,模制和雕塑等多种制作方法,许多器物是模仿蜡缬的装饰效益,形成斑

三十一。香囊,是上层人士所携带的熏香器,也可以暖手,从外形上看是通体的镂空的花纹,身体做成球形,分上下半球,用合叶连接,可以开合,上有链勾能够随身携带,内部有两个平衡环和焚香盂,成直角相互支撑,无论香囊如何转动,焚香盂始终保持水平,使香灰香火不外漏。

三十二。唐代铜镜兴起原因,一方面因为瓷器出现,许多生活用品由铜镜改为瓷器,另一方面唐代形成了一种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

唐高宗时期是铜镜最辉煌的时期折中以后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折中以后铜圆开始使用。在扬子江上的船上炼制的所以又叫“江心镜”或“水心

镜”

*铜镜特点;造型丰富,题材丰富,装饰自由,工艺丰富,镜材纯粹

百炼镜;产于盛唐时期的,铸造地点是在杨浦江船上,江心镜或者水心镜,是为唐玄宗祝寿用的,所以叫做千秋镜,图案是盘龙,也叫做盘龙镜,镜材可达到60,70炼。

三十三。唐代漆器装饰手法,

金银平脱:是把厚度很薄的金银纹片贴在器物上,用色漆涂数次,在打磨,使纹片与漆片平齐,以显示出图案,唐代较为昌盛,较多的使用于漆器,也可以装饰铜镜,以至于瓷器。

雕漆;唐代创造的新产品,以前的漆雕装饰是在木胎上先雕刻,然后再上漆,而唐代雕漆装饰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10层,待一定厚度在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叫做剔红,唐代雕漆到现在还未发现实物。

三十四,唐代设计发展原因 1.经济高度发展 2.自信和开放的政策 3.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 4.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

三十五,唐代装饰纹样的发展

从题材内容上看原始社会装饰纹样以几何为主,商代至六朝以动物纹样为主,自唐代开始大量采用花草植物纹样,直到近代装饰内容上大部分以花草为主。

三十六,唐代设计特点

1.人的意识解放,在原始社会人受制于自然崇拜自然,产生多神教。奴隶社会多神教转化成一神教,而春秋战国时期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而唐代的思想意识得到解放。

2.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唐代装饰以赶以往动物占主导地位的特征,面向生活面向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3.多重装饰技法的应用,唐代设计制作技巧,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总之唐代设计风格可以用“满”字形容,也可以用“情”字形容

三十七,宋辽夏金时期

金石学;研究古代青铜玉器,雕刻等古物的学问引起人们对古物的喜爱,也引起了大量仿古造假的出现,古董大量造假从宋代开始,但造假并没有存在盈利的目的。

宋代两种比较典型的装饰图案,天下乐,也叫做灯笼锦,主体是灯笼,挂谷穗,四周有蜜蜂

一年景;靖康年间开始于汴京喜用,将不同时令开放的花蕊和不同节日使用的不同典型物品

“遍地桃”

三十八,宋代瓷器特点,艺术特点

1.宋代在陶瓷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从总体上看陶瓷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卓越的美的公益形象。器皿的比例和尺度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也是宋瓷千百年来的被人赏识的原因

2.陶瓷样式多,壶多为长流,流与柄和壶口几乎平行,壶身往往做成瓜棱形,有梅瓶和玉壶春等

3.陶瓷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宋瓷装饰题材喜欢用折枝花及飞鸟鱼虫,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的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4.从釉色来看,丰富多彩有青瓷,白瓷,黑瓷还有彩瓷

三十九,火照,在窑里开一个洞,把像陶一样的东西放进窑里,可以拿出来看,以确保技术过关

四十。宋代窑址,

定窑河北曲阳,历史始于晚唐,北宋极盛,而后转入衰落,装饰在北宋中期,以前以刻画花为主,以后转为精细印花,北宋中期发明覆烧固加釦。影响到山西河北窑系包括景德镇窑以及到高丽。

覆烧:把器物扣过来烧,以前正着烧只能烧一个,覆烧可以节约窑位,但也有缺陷,口无蜏釉,口若有釉易融化,与窑粘在一起,为了遮蔽而加金属边,即加釦,覆烧只能烧碗和盘,

不能烧缸和瓶。

磁州窑;在河北邯郸,历史始于北宋中期,北宋末期较为兴盛,元以后逐渐衰落,产品是以白釉为主黑釉以及三彩装饰以白地黑花为主形,影响到河南和山西的窑系装饰手法有有剔花:在胚部有个刻花其他部分除去,珍珠地划花就是一种小圆点仿造金银器做的

耀州窑:陕西铜川,历史始于唐中期,北宋鼎盛,金元衰落,品种有青瓷黑瓷,装饰在北宋中期以前多为刻画中晚期以印花和镂空。影响:河南广西

钧窑:位于河南境内,历史始于北宋初期,金代较为兴盛,而后衰落,基本釉色月色和天青窑变:红色紫色,主要是釉中铜类颜色。

汝窑:河南宝锋,历史始于北宋初期,主要是烧制青瓷,器物特征釉色纯净莹润,器型较小,支烧而无装饰。造型常仿古多数无装饰支烧用小钉把器物支起来烧如瓷下面的小圆点为多黏釉支的力量有限多为小型器物

支烧:用小钉把器物支起来烧,如瓷勺下面小圆点,为了多粘釉,由于支力有限,多为小型器物。

开片:瓷釉中的裂纹,因为胎釉不同的的收缩力,在烧制冷却过程中形成,原指缺陷,但是因为纹理有特殊的效果,而后成为一种人为地特殊装饰,开片因为形状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官窑:地址在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历史从北宋末年开始,器物多为灰白色,釉较厚,开片而多无装饰,造型多彷,小件器物支烧。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一带,始于南朝,宋以前较差,北宋受到越窑的影响主要产刻画花青瓷,南宋和元代昌盛,南宋后期薄胎厚釉瓷器最受推崇,在明清前期大量外销。特征:南宋白胎器物造型丰富黑灰胎器物面貌与官窑相接近龙泉窑是中国青瓷釉色的典范

景德镇窑:饶州窑,历史不早于中唐,宋代大发展,元明清瓷都,宋代主要品种主要是青白瓷,北宋开始烧青白瓷包括影青和映青,影响遍布南方广大地区,特点是普通薄胎,刻画花以及印花装饰,受定窑影响大多为覆烧。

建窑:在福建永吉乡,品种主要有黑瓷和青白瓷,装饰1兔毫有很多油长条,2油滴金黄色3曜多:彩色釉色(铁锈)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历史不晚于五代,北宋期间主要烧制仿景德镇的青白瓷。南宋昌盛品种类型极为丰富元后衰落。如仿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仿定窑的白瓷,有特色的是同建窑有关的黑瓷。装饰:树叶贴花剪纸贴花

《陶记》宋代记录烧瓷的文献,为南宋蒋祈所写收在清代《浮梁县志》中一共一千零九十(1090)

地方习俗,税收,制度,瓷器种类,和瓷业的分工,都有准确的描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瓷器记述文献,为研究陶瓷史,手工业史,科技史,提供理论依据。

四十一。金银器的新技术

凸花(从西域传来的捶揲,是一种高浮雕效果)2夹层(银片和银片之间有间隙)3铜镜艺术萎靡花纹较粗(宋代铜镜。宋代管镜子叫鉴,艺术萎靡表现在花纹方面上施工粗糙,素镜或者有反铸商标广告性的文字)

漆器戗金银:先在漆地上刻画图案然后刻出花纹上漆然后在漆上戗金银效果极为富丽上溯到西汉时期填金彩和南宋时作品极为精美。

雕漆: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及上百道大漆阳于以后雕刻图案始于唐元以后称中国漆器代表影响剔红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四十二。***总结***

A宋代风貌与时俱进色彩强调色素美造型仿古优美装饰形象优雅布局不密疏朗质造简省装置突出质感。原汁原味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辽代:

陶器:特点1白釉器物风靡原因信奉萨满教2易携带的造型

品种品囊壶最具特色 1扁身单孔 2扁身双孔3扁身环梁4圆身环梁5矮身横梁前四种按时间

顺序排列大体上是从辽早期演进到辽中期的过程演进趋势:由扁而圆体现了生活形态由迁移到半定居的转变。

C蒙元

蒙1206-1271年元1271-1368

蒙喜欢白色和蓝色,喜欢9讨厌7 饮食器具造型硕大生产格局:北方不如南方

陶瓷:景德镇是唯一的官府瓷器作坊,也是作为瓷都的开始产品外销影响巨大

元代最重要瓷器品种

青花瓷青花以氧化钴为成色剂,在胎上绘画图案。然后照釉烧成的瓷器器物呈现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装饰效果历史出现于唐至元代因蒙古族尚白尚蓝而大发展从此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并对世界陶瓷发展影响巨大。典型的元青花:用波斯钴瓷装饰繁密器型硕大装饰带体现蒙古族的重九恶七

釉里红:以氧化铜为成色剂,在胚体上绘画图案然后造釉烧成的瓷器图案呈现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的效果。

D明代

一.1宣德炉:宣德年间官府铸造一批香炉等精美铜器用以祭祀陈设为主,也有日用器具,铜料经过多次熔炼十分纯有时也嵌入金银做装饰,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宣德以后仿制品甚多,今日真假难辨。

2.景泰蓝作法:制胎(多为铜胎)、掐丝、焊接、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历史:或出现于元代,明代开始成为重要的金属工艺品种来源:从西亚传入中国,图案繁细色彩艳丽。

二.明代最具代表: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特色:1注意木材的质地,多用硬质的树种所以所以又称为“硬木家具”2充分体现了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且不加油漆 3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

三明代家具的发展原因1园林建筑的兴起,我国园林自五代以来两宋以来到了明极为兴盛园林建筑业的兴起带动了家具制造业的繁荣2木材的丰富明代自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我国和东南亚各国交往更加密切,这个地区是出产优质木材的地方,热带成长各种材料得到了充足的供应,为家具生产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3木工具制造水平提高明代锤炼技术大大提高木工具的种类增多因而适用于各种加工的需要。四.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用四个字概括简厚精雅

简:指造型洗练不繁琐落落大方厚形象浑厚具有庄重质朴的效果精做工精巧,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五明代家具艺术成就体现那些设计原理

1注意了意象之美2注意了材料之美3注意了结构之美4注意了工艺之美。

E清代

清代设计特点

1对于清代设计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赞识他,认为他做工纤巧,丰富多彩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还有的贬低他,认为他繁琐,堆砌,格调低下,也庸俗和匠气,从整体上看,清代的设计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把艺术和技术等同起来虽然做到了技艺精绝使人赞赏,却不能让人得到美的陶冶,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越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创造的各种技能使一切材料能较充分发挥其性能设计由被动转为主动。

2清代艺术设计特点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这种不良倾向到现在一直存在

3清代设计不仅品种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这样不但可以使某一工艺多用化还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益

4清代设计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体系,长生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为不同的对象服务,前者淳朴自然富裕生活气息,后者矫饰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

5清代中期以后,由于中外文化的交流,是一些艺术品在装饰上明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生搬硬套全盘接受。

*四十三。中国园林特点,

1.注重自然美,山水植物建筑只有因借之法,而无固定程式,随机应变,虽为人做宛如天开,摆脱了人为地雕琢。

2.强调曲折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面积,布局上划分若干景区,从一景区到另一景区,有步移景异感。

3.设计崇尚意境,如“一池三岛”寄托了对海外仙山的幻想,朱珠碧瓦,显示富贵,月色满门寄托了安宁的生活的象征,“花桥亭:体现了远离世尘的追求。。

IP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资料之中国文化要略笔记之三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之三 第三章历史发展 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 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特点是: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渔猎发展到农业;由氏族分化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4.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5. 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 7.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 (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8. 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 9.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 (1) 西方的华夏集团; (2) 东方的东夷集团; (3) 南方的苗蛮集团。 10.(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1.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 12.(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3. 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4. 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5. 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6. 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 17.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 18.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9. 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20.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魏:曹丕,以洛阳为都; 蜀:刘备,以成都为都; 吴:孙权,以建业为都。 21.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2.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整理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着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着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着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着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着有《竹人录》,?园林专着有《园冶》,? 刺绣专着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着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 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着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2>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1>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2>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2.五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秀丽风光: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1)荆浩:A.长期接触北方宏伟的自然山川,笔下的山水大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B.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

士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士与中国文化》①读书笔记 序 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知”,认为他们是人类得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的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自序第2页 “知识分子”并不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首先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同时还必须深切的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于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厉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所以有人指出,“知识分子”实际上具有一种宗教承担的精神。 自序第2页 康德“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之上运用理性”,乃为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 自序第4页 古希腊哲学家是否与西方近代知识分子是一脉相承的?答曰:“否。”古希腊哲学家向往的是“静观的人生”(由希腊文“理性”翻译而来),即以静观冥想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虽重视理性,但他们的“理论理性”不屑用于康德所谓的“公共事务”上,也就是说他们冥想的理论并不是拿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而西方近代知识分子,他们向往的是“行动的人生”,即把他们所研究出来的理论拿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旨在用实践来改变世界。 自序第5—6页 基督教教士与古希腊哲学家有什么不同?与近代知识分子又有什么关系?基督教是一种“救世”的宗教;它不但为西方文化树立了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且持此标准以转化全世界。从积极的一方面看,它在中古文化史上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基督教的教士之中有人教化了入侵的蛮族,有人驯服了君主的专暴权力,更有人发展了学术和教育。显然和希腊的哲学家不同,他们做的正是改变世界的工作。希腊哲学家并没有对奴隶制度提出怀疑,中古教士则明白的宣称奴隶制度是不道德的,因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就文化和社会使命而言,欧洲中古的教士确具有“近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之一面。但另一方面,基督教又有严重的反知识、轻理性的倾向;知识必须从属于信仰,理性也必须匍匐于上帝的“启示”之前。这便和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自序第6—8页 总而言之,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知识分子代表着一种现代精神。和基督教的传统不同,他们的理想世界在人间不在天上;和希腊的传统也不同,他们所关怀的不但是如何解释世界,而且更是如何“改变世界”。 自序第7页 ①①余英时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

中国艺术设计史试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着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着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着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着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着有《竹人录》,?园林专着有《园冶》,? 刺绣专着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着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 1.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雅典卫城

4、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5、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是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5.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6.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锡,以降低熔点。 7、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靛蓝 8、明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9、宋代,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10.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唐代 11.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约翰·拉斯金 1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13、1851年英国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了着名的“水晶宫” 14、德国工业同盟主要人物有穆特休斯、凡?德?威尔德、彼得?贝伦斯 15、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 15. 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1919 年,它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16.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17、维也纳分离派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18、《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着 19、明末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育明考研: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笔记(14)-中国文化要略-参考书、报录比、状元经验、招生简章 、真题

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 第十一章科技成就 二、名词解释 1.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日起日落为一天;月缺月圆为一月;日、月周而复始为一年;金、木、水、火、土则是人们实际观测到的五颗行星。“金星”古称“明星”,又称“太白”,黎明见于东方,俗称“启明”,黄昏见于西方,称作“长庚”。“木星”古称“岁星”,也简称为“岁”,古人认为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并据此纪年。“水星”又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又名“镇星”。但是,古书中提到的“水”与“火”,并不是指水星和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和“大火”,《诗经》“七月流火”即指“大火”。 2.二十八宿:指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每个星宿都是若干颗星的组合,而二十八宿又以方位分为四组,以中国古代四方保护神相配,分别为:东方苍龙奇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在《诗经》中已有多处记载,到《吕氏春秋》已有完整的名称,而在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的盖箱上,已绘有二十八宿的完整图画和名称,可见它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古人认为它们属于恒星,它们的方位永恒不变,因此用来作为其他行星的“坐标”,以便观测日月五星所处的位置。其次是古人将天文与地理相联系,使之相互对应,将星宿对应的地狱称为“分野”。这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等书中都有记载。 3.历法:所谓历法,就是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中国的历法是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历法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所以在中国的历法里有二十四节气的安排。《尚书·尧典》中已经记载了一年分四季,有366天以及闰月。从殷商时起,用六十干支纪日,以月亮的圆缺纪月,此法相传数千年,直至汉武帝时才制定了“太初历”,形成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此后历代改历,到元代郭守敬创“授时历”,历法基本定型。明代所用的“大统历”,实际上就是郭守敬制定的元历。 4.圭表:是古人为了测试日、月变化而使用的工具。所谓“表”就是直立于地面的杆子或柱子,“圭”则是地面上南北方面平放的尺子,二者垂直,日光照表,投影于圭。当太阳走到最北且位置最高时,杆影最短,此为日北至,即“夏至”;相反,杆影最长,即为日南至,即“冬至”。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就是一个回归年。春秋时期,中国人已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定为365.25日,公元1199年南宋杨忠辅已将这一数值精确到365.2425。元代郭守敬所制的授时历就采用了这一数值。这个数值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才差26秒,3320年才差一天,与现代世界通行的公历“格里历”完全相同。 5.二十四节气:为了让历法更好的配合天象和自然季节,用以安排农业生产,古人创制了“二十四节气”。从史料来看,中国最早出现的是“二分”与“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吕氏春秋》又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等节气。到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则出现了全部的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因其位置不同,其所反映的气温、物候、雨量变化也不同,古人以此为变化来确定它们的名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问答1.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从秦汉到宋元的千余年间,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13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停留在经验阶段,科学技术的理论没有进一步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与中国社会的伦理型结构、中国科技的实用性特点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性观念密切相关的。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整个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也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各级官吏,因而与此相悖的科学技术活动被视为“旁门左道”。一部二十四史,写满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贞女烈妇的事迹,却偏偏没有科技发明者的专门章节。从中国科学技术本身来说,它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特点,一切学科、一切研究,都以“国家”的实用为最终目的。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很高的成就,而且比较发达,但其科学研究活动都是为王朝的一统天下寻求“授命于天”的根据;中国古代的农学也很发达,仅农书即达三百余种,但它是历代王朝“以农立国”和“民以食为天”的一种反映;即便是著名的“四大发明”,也与国家的实用目的有关。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企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正是这些原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发展。2.介绍中国农学的发展。考古证明,大约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在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栽培的稻谷。在黄河流域的许多仰韶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了粟以及储存粟的窖穴。其后,文献都有夏、商、周重视农业生产的记载,周人的祖先后稷就是一位农业生产的专家。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基本上使用石、骨农具,其中主要是双齿的耒和铲形的耜,至少在春秋时期,人们已部分使用铁器,并逐渐代替石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反映到思想领域,就是对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因而产生了农学家和农学著作。战国时代出现的《神农书》、《野老书》已经失传,其内容不得而知。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吕氏春秋》里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四篇文章和散见于诸子百家著作中的零星资料。其中,《管子·地员篇》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学文献;《尚书·禹贡》则记载了根据土壤肥沃划分土地等级的方法。《吕氏春秋》的四篇文章,不但提出了流行数千年的重农思想,阐述了土地利用的原则,而且从农业生产的三要素天、地、人,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不违农时”的生产规律。在魏晋南北朝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这里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生产技术也比较先进,因而对农学的研究也集中在这一地区。西汉时汜胜之所著《汜胜之书》,总结了北方旱地,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耕作制度,提出了“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生产原则。北魏时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古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学思想,根据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细作、保墒施肥的方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隋唐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很快发展起来,水稻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南宋陈[上甫下方]所著的《农书》,论及以水稻为主的耕作法,谈及麻、粟、养牛,论及农桑,内容切合实际,所论都依据实践。与此同名的另一部《农书》,为元代王桢所著,它总结了《齐民要术》以来黄河流域旱田和江南水田的耕作技术,第一部分为《农桑通诀》,是全书的总论;第二部分为《百谷谱》,叙述了谷、稻、麦等农作物及瓜果、蔬菜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等多方面的技术;第三部分为《农器图谱》 ,画出所能搜求的农具图形;此外还涉及农田水利建设和水的利用,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价值。 明清时期,西方科技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农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历了千余年的积累,到明清时已有了更多可总结的东西。这时中西科技的交流与渗透,便产生了徐光启这样的大科学家,著有《农政全书》,内容涉及农业耕作、土地开垦、水利建设、食品制造、果树技艺等众多方面,尤以系统而集中的叙述了屯垦、水利工程和备荒为一大特色,是对宋代以来农桑经验和种植建设的全面总结。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连年战火,动荡不安,水利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处于衰退局面。为了富国强兵,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振兴农业的主张,并注意吸收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农业技术,到戊戌变法前后,人们已经开始兴办农业教育。1897年,罗振玉等人编辑出版了《农学丛书》,借以推动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农学研究着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关系到收藏的每一个环节,诸如土壤改良、合理施肥、良种选择、抗旱保墒等,都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为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中医的特点。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诊断和治疗的整体观念,把人体的生理机能看作一个整体,进而把人体的生理机能与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把治病过程看作一个统一性运动,认为人体各部位器官的功能休戚与共,认为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人的病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外在环境作用于内部集体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虚到实的过程,因此中医诊治强调“四诊”和“八纲”,即“望闻问切”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医生正是在“四诊”的基础上,依照“八纲”之间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病人进行综合的辩正施治。中医的这一理论和治疗方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4.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 在纸张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是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记事,称为“甲骨文”和“金文”;后来又改用竹片和木片,称为“简牍”,几乎与此同时,人们又用丝织的绢,称为“帛书”。但这些书写材料,不是笨重,就是昂贵,都影响了信息储存和交流。 在制造丝织品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种薄薄的丝绵可以书写,这就是所谓的“絮纸”。但絮纸由于原料有限,不能大量造纸,但人们却从中得到启发,去植物中寻找纤维,于是就发生了植物纤维纸。“纸”的偏旁从“纟”,原因就是纸张最早是从丝织品开始的。中国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是麻纸,西汉时已有,足见东汉蔡伦造纸之前中国已发明了纸。只是这种纸质地粗糙,不便书写,仅可作包装之用。到了东汉,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并且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史称“蔡伦纸”。蔡伦之后,东汉末年又有一位造纸能手,叫左伯,字子邑,因他所造的纸质量很高,备受世人称赞,所以南北朝时,萧子良在写给王僧虔的信中,称“子邑之纸,妍妙辉光”。这一时期,造纸原料有新的拓展,造纸设备也得到了改进,加工技术也有新的提高,出现了色纸。隋唐以后,造纸业进入全盛时期,造纸原料更加丰富,麻皮、嫩竹、桑皮、稻秆等均可造纸;纸的种类愈易增多,宣纸、蜀纸、苏纸、歙纸竞相媲美;造纸技术更加成熟,纸的应用范围已不独书写。直到近代机器纸出现以前,我国的造纸术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造纸术的传播:公元4世纪时,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入韩国、日本;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但到近代以后,欧洲随着工业革命发明用机器造纸,并不断改进造纸技术,我国的造纸术才落在世界之后。 5.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发现了天然磁石吸铁的性能和指示南北的现象,这在《管子·地数篇》中已有记载。大约就在此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其形状像一把小勺子,底部圆形,置于平滑的刻有二十四向的地盘上,勺柄就会自动转向南方,但因地盘与司南底部产生的摩擦,所测方向难以准确。 司南发展到宋代,已成形为“指南针”和“指南鱼” 。指南鱼是将薄铁片剪为鱼形,经磁化后带有磁性,使用时让它浮出水面,鱼头就会指南。指南针则是将钢针磁化,其使用方法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描述了四种。后来,人们又将指南针与二十四向方位盘结合起来,制成“罗盘”。有了罗盘,只要看一看指南针所指的地方,就可以定出精确的方位。但后来人们也发现,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因为地球存在地磁偏角,《梦溪笔谈》最早记录了这个事实。指南针的最大用途就是航海,它给航海事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指南针的传播:由于中国的航海业在宋代已很发达,与阿拉伯诸国的往来十分频繁,因此指南针在宋代已传入阿拉伯地区。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人中。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并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可能。6.火药的发明和传播。火药是硝酸甲、硫磺和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它的发明是古代炼丹术长期实践的结果。至迟在唐代,火药已被发现并利用。孙思邈在其《诸家神品丹法》中所记载的“丹经内伏硫磺法”,其实就是制造火药的具体方法。火药发明后,首先被用到军事上,以火药为动力的杀伤性武器被制造出来。这是武器制造史上的一次革命。公元11世纪的宋代,已制成了火箭、火球、火蒺藜等三种火药武器的火药配方,宋末抗击金兵的宋军已在战争中使用“霹雳炮”,稍后,金人在抗击蒙古人的战争中则使用了“震天雷”。到元代开始出现铜或铁铸成的简式火炮——火铳,因其威力巨大而被称为“铜将军”。在元代甚至还制造出一种火药箭,其发射原理与现代火箭发射差不多。到明代又出现了同时发射十支以上,甚至几十支和上百支箭的“火弩流行箭”、“一窝蜂”、“飞镰箭”、“百矢弧”等,此外还有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等。特别是一种名叫“火龙出水”的火箭,已具有两级火箭的雏形。火药的传播:大约在大唐晚期,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石,已传到阿拉伯、波斯等地,因其洁白如雪,被称之为“中国雪”或“中国盐”。约在13世纪左右,火药才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因那时的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契丹”,故而把中国传入的火药武器称为“契丹火枪”或“契丹火箭”。在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得到了中国的火器,而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7.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到隋代初年,民间已开始用雕版印刷佛像和历书等。其方法是将文字或图画以阳文反刻在质地坚硬的枣木或梨木板上,然后刷墨铺纸加以印刷。到唐代已逐渐用雕版印刷流行较广的书籍。公元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唐咸通九年印刷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图文清晰,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比欧洲最早印刷的《圣克里斯托菲尔》画像要早600年。五代以后,雕版印刷进一步发展,到宋代已达盛期,印刷出版了众多经、史、子、集各类书籍。这时除官刻本(政府)和私刻本(文人)外,还有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私营书坊,所以宋代藏书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雕版的使用并不方便,不但刻板费时,而且保存不易,常因气候、虫蛀等腐蚀变形,即使有错字也不能改正。这时出现了活字印刷的平民发明家毕昇,在宋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在后来的发展中,元代曾改用锡活字。在西夏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木活字,到明代出现了铜活字,16世纪又产生了铅活字。直到20世纪电子排版系统出现以前,人类一直使用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印刷术的传播:中国的印刷术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在12世纪前后传入埃及,更早一些传入波斯。约在13世纪,欧洲才用雕版印刷印制了第一张画像。随后,14到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欧洲同时流行。人类文明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而大大加快了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速度。

西方历史源头课堂笔记

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 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 第一课东方的遗产 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 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 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 b. 车轮; 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1.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 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 使用闪米特语 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 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 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 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 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 一、爱琴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一、写作思路 (一)基本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 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

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儒释道三教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哲学里有科学精神却没能继续发展的原因,从此亦可窥一斑。科学本身便是对自然的改造于利用,敬畏自然、缺乏思辨、没有改变的欲望,这些都对科学的出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经济上,儒家经济观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孔子《论语》中 求均、先富后教、不重视劳力技术、谋道不某食的主张,还是《孟子》轻视商人、有恒产则有恒心、劳心劳力之分,以及《礼记》中德为本、财为末、务本节用、为富不仁、庶民安则财用足、反聚财、量入为出的观点都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艺术设计史习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印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胎体上打印出花纹。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已在江南一带普遍出现,经后代发展,至宋代,印花装饰达到成熟阶段,定窑印花瓷为宋代最高水平的代表。 刻花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尤以南方龙泉窑和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 贴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制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 釉下彩 在生坯上彩绘,再施釉人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如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釉里红等。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色瓷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上,故名。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蓬勃发展,出现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许多名贵品种。 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窑变 指在釉中加入适当的铜、铁、钴、锰等金属呈色元素,在坯体上二次或多次施釉后,经1300℃高温烧制。釉色呈自然流垂融合,色彩灿烂瑰丽,光彩夺目的效果。宋代钧窑首创,清代景德镇窑有仿宋代钧窑窑变品种。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烧制的新品种,题材多样,画笔生动,色彩浓艳,加上金彩更显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瓷器装饰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斗奇媲美,故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制品胎薄釉莹,彩色鲜艳,画面清雅。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系借鉴了国画中的用粉和渲染之法,色调丰富,淡雅柔和,故又称“软彩”。粉彩瓷器胎薄釉白,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时盛行,作品精致。 珐琅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由清宫廷画师用自己炼制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人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瓷器胎质轻、薄、细、洁、白,画面精致,彩色瑰丽。始烧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在白地彩绘之外,并题诗两句,加印图章,接近传统工笔重彩绘画。乾隆时又创珐琅彩、粉彩并用于一件器物上的新技法。 白瓷 一种釉色白润光亮的瓷器。由于坯土、釉料和烧窑工艺的差别,白瓷有多种色调。唐代河北

2021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说起它,真可谓是大名鼎鼎,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辉煌一时。在国外最新的QS排行榜中,在中国高校排名中更是名列前十。但是在国内,它的实力与它的排名却大大地不相符,严重低估了该校的能力。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校的地理环境严重的影响了它的生源,实际上它只是位于一座偏远的县城里,而且交通十分不便。而是在现今的中国高校排名中,城市加分项也很重要,同样的一所高校位于两座不同的城市,也可能影响它的排名。恶劣的生活条件和不是很优秀的国内排名严重影响了它,导致生源上不去。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如此,它依然入选了211、985以及最新的双一流工程,实力仍不可小觑。 今天我就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专业硕士学位汉语国际教育。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同学,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专业硕士学位。我在这里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研究生分为学硕、专硕和头几年刚有两证的非全日制。当日一般非全日制,大家都不考虑。学硕一般考试难度难于专硕,但是在考研调剂的时候,学硕可以调剂专硕,而专硕却不能调剂学硕。 接下来我就说说在准备考研期间的规划吧。 作息时间: 首先我就要说说作息时间,千万不要熬夜学习!也许有的人喜欢熬夜复习,但其实这是典型的事倍功半。熬夜对身体不好,万一身体垮了一切就都完蛋了。其次真的很影响第二天的精神!当然你如果是夜猫子那就当我没说,哈哈哈。 06:30-07:30 洗漱,早餐 07:30-09:00 背诵前一天知识 09:00-11:40 专业课(看视频,做笔记,背诵) 11:40-12:20 午餐 12:20-13:00 看一会政治,酝酿睡觉 13:00-13:45 午休 13:45-17:00 专业课 17:00-18:00 晚饭 18:00-20:00 英语 20:00-22:00 政治 22:00-22:30 复习今日所学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圣才出品】

第3章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名词解释 1.传神论[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传神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2.颜真卿[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颜真卿,字清臣,人称颜鲁公,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3.《步辇图》[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

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4.曹衣出水[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5.《画品》[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作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除对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知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