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月日第周第 1 课时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自主复习

生物学的概念?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

6、除外生物都由构成。▲注意

(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

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3、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

①按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②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③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知识巩固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于。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于。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现象是属于。

〈4〉人每天都得排出一定量的尿的现象是属于

4.你想调查一块草地某种植物的密度,最好采取的方法是〈〉A.大体上进行估算

B.一点不漏地数草数量并量地

C.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D.划格后逐格计算再累加

5.进行生物调查时,下列要求中没有必要的是〈〉

A.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B.不要下水调查

C.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D.特别注意安

三、解答:解答同步轻松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月日第周第 2 课时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自主复习

(一)生物圈的内容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圈的范围:

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适宜的和一定的。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又能_________。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非生物部分:、、、温度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链状结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和流动的。有毒物质沿不断积累。

4、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6、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在 和 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形

成的,________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 之称,具有 、 的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 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__,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 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二、典型例题

例:1、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请据图回答: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有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 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鸟吃草子,有人用大网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罩了起来,实

验区内的草能否获得高产,试分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大米→鼠→蛇→人

B.阳光→青草→鼠→蛇→人

C.青草→鼠→蛇→鹰

D.营养物质→鼠→蛇→鹰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蚕吃桑叶

B.狼吃兔子

C.蘑菇从腐烂树木中摄取养料

D.蛔虫摄取人小肠

内的营养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河流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

5.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农田

B .一座城市

C .一群正在吃草的羊

D .一条河流

6.(2014?郴州)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

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

A .乙→丙→丁→甲

B .丁→乙→丙→甲

C .甲→丙→乙→丁

D .甲→乙→

丙→丁

7.(2014?江西模拟)某生物研究性学习

小组,在对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

查后,绘制了如图的食物关系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六种消费者

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各种草

D.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是猫头鹰

(2012烟台)5.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答案】A

【解析】绿色的是遍布植物的岩石圈,白色的是有着白云的大气圈,蓝色的是水圈。(2012烟台)6.取一段带叶的冬青枝条,将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切开枝条发现变红的部位是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2012年东营市)4.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2012年东营市)1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8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兔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剧增,但草的数

量有限,很快,兔又因为食物不够死亡,数量又减少。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复习教案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复习教案 时间:4月26日星期四第二节班级:161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4、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花生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7.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8.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9.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10.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11.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12、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13、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14、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生存状况。 2、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花生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4.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5.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6.芽与枝条对应的发育关系。 7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3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5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复习目标,生依据目标看书识记、相互提问: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复习建议

建议:(1)复习方式 先复习此知识块。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1、仙人掌适于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D、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 3、在我省红树林保护区生长的红树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历史上西汉武帝修筑扶荔宫,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并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其施以极刑。你知道荔枝没被栽活的原因吗() A、阳光不充足 B、水土不适 C、人工养护不当 D、温度不适宜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2)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 知识归类知识点 统一长度单位 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②

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 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 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使所学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是对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的总结性训练,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某些知识点要进行 归纳和对比,提高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要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从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本课中教学采用实物演示法、探究法、观察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引用导入:

初中生物总复习教学案

毕(结)业总复习知识纲要一(人教版七年级上)探究水、光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灌丛哪儿湿度大?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生物的是普遍存在的。 试举例:

完善为一个生态系统,在图中还必须添加的成份 和。 兔、鼠与草,兔、蛇与鹰是关系。 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角度来看,鹰的数 浮萍 虾 鱼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连线) (1)动物细胞是图,与植物细胞相比其不 具有的结构包括。

细胞的生活需要和。 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它能让 进入细胞,把挡在细胞外面。 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 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 细胞中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是。 染色体是由和共同组成的。 决定性状的小的DNA片段叫做。 细胞是、和的统一体。 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若a是供卵 细胞的母羊,b是供细胞核的母羊,c是代孕母羊, 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4.组织形成器官 5.器官构成系统 1.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 2.分生组织的细胞,细胞壁,细胞核, 细胞质,具有。

2.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运动、呼吸、摄食、排泄、应激性等 (手足口、猪流感等热点问题)用才能观察到病毒。 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 、、三大类。

在标注线旁写出所示结构的名称。 3.种子萌发的过程(动态) 胚根→根 (动态)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的生长要靠 (动态)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成熟区 壁薄、质少、液泡大、有根毛 2.水分由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三部分组成,不能加粗的茎没有 ,运输有机物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植物的蒸腾作用大量失水 1)观察叶片的结构 练习徒手切片、叶片的结构 2)蒸腾失水的途径 3)蒸腾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重要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结论是。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在课文中积累语言,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3、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4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复习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 复习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复习课时:3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二、组织活动 活动一:课文回顾 1、回顾本组课文的主题,课文的表达特点及课文的内容组成。 2、读背重点的课文、句、段。 《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日积月累》 3、背诵展示。 活动二:词语大盘点 1、自读本单元课文中的19个生字,以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勾画出易错难写的字词进行交流。 3、听写词语。 吟诵瀑布陡峭挺拔蕴含奥秘侠客静谧俏丽 烘烤演奏勤勉音韵唱和德高望重庞然大物望而生畏不拘一格返璞归真 活动三:积累运用 1、回顾本组课文中描写大自然的好词好句。 2、读背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并积累下来。 3、展示分享。 第三课时 1、自主完成下列练习。 2、集体订正。 3、做题情况反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chàng hèpùbùtǐng báshēn qū( ) ( ) ( ) ( ) ( ) qīng shuǎng dǒu qiào qiào lìjīng zhìyùn hán ( ) ( ) ( ) ( ) ( ) xiákèjìng mìào mìzhuīsuíxiǎo xiàng ( ) ( ) ( ) ( ) ( ) hōng kǎo yīn yùn tàn suǒyǎn zòu qín miǎn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试卷习题 考点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约达20千米厚,它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的大部和的表面。 考点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______、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考点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 ________环境,又能 _________环境。 中考链接 1.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是(2010)(2012)(2014) A.生物圈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 2.下列叙述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其中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2010)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草盛豆苗稀 3.近期由于持续干旱,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水位降到了多年来罕见的低水位,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面临着生存考验。近期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2011) A.水分 B.土壤 C.阳光 D.温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及习题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复习指要: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法 认识生物的方法 调查法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典例解析: 例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D )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解析: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馒头上本来无“白毛”,后来长出了“白毛”,说明是长出来的,有生命现象,实际是霉菌。 答案:D 例2、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A ) A 、牛和草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猫头鹰和鼠 解析:生物的归类,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本题是按形态结构分的。A 中牛是动物,草是植物;B 中河水、C 中空气和阳光都属于非生物; D 中猫头鹰和鼠都是动物。 答案:A 基础训练: 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认识生物

六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南县2015年小学毕业班语文学科会教案 有标可依有律可循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执教:实验小学程文丽指导老师:江丽云 复习目标 1.能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蒸融、游丝、惊羡、养尊处优、语重心长等词语。 2.读背课文(片段)及“日积月累”,积累并运用优美语言及名言警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段,提炼方法。 4.梳理本组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学以致用。 复习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段,提炼方法。 2.梳理本组课文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学以致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字词,夯实基础 1.难读的词。出示学生在导学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①指名读,提示读音。②提示识记、掌握字音的方法。③检查巩固。 2.易错的字。 ①听写易错的词语。 ②同桌相互检查,对于自己或同桌出现的错误,或者认为要特别注意的字进行温馨提示。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范写生字,学生巩固练写。 ④辨字组词。 3.理解词语。 出示学生在导学卡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①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其中的哪些词语? ②出示习题,灵活运用。 三、重温经典,日积月累 1.检查背诵,巩固积累。 2.赏析句段,提炼方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①方法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第一单元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海四中刘晶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⑶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 ⑷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称量、过滤、蒸发、配制溶液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⑴以与生活、社会等息息相关的问题为背景,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⑵通过比较等方法,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⑶结合实物对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做重要的的介绍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容易出错的操作要做特别提醒。 ⑷运用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从生活中发现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规范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中考热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归纳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教学时间】2011-5-9 【课时】一课时 【复习流程】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有什么作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页 [练习]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等的变化。 ⑵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教案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课型:复习课 一、【课标解读与预测】 课标要求课标解读考情预测考查指数 掌握病毒的知识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 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基本以选择 题的形式出现,也多喝 “免疫”“生物技术” 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 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知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 关系。 ★★★ 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 的作用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和“氮肥工厂” 这部分内容多与“生态 系统”的相关内容综合 考查。 ★★ 二、【自主复习与达标】 病毒 1.病毒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病毒的结构: 病毒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3、病毒的分类:根据寄生细胞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三种病毒类型。 4、病毒的生命活动: 生活方式:________;生殖方式:_______。 细菌 1、细菌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的结构: 一般结构:(2)、_____(5)、______(3)、_______(4)、_______特殊结构:(1)、_______ (6)、______. 强调: (1)可以帮助运动的结构是( )______ 。(2)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保护结构( )____ 。 (3)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从结构上与动植物相比主要区别是虽有_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细菌的生命活动: 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殖方式:______________。 4、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菌 1、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的结构:(比较三种细胞的结构,说出它们的不同)。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3讲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1.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观念) 2.比较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解者的异同;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构建食物 链和食物网模型。(科学思维)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因子 (1)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2)分类 ?? ? ?? 非生物因子: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子: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 竞争等 (3)特点(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个最适区。 2.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 类型 ?? ? ??自然生态系统 ?? ? ??水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3)生物圈 ①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②组成: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3 .生态系统的组成 (1)非生物成分(又称无机环境):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成分(又称生物群落): 比较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 生物类型 ①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 和蓝藻等; ②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 等 大多数动物;寄生的 植物(如菟丝子)、某 些微生物 腐生细菌、真菌 和少数动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 分 生态系统物质 循环的关键成 分作用 ①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 ②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 场所 ①加速物质循环; ②帮助植物传粉和传 播种子 将动植物遗体 和动物的排泄 物分解成无机 物,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 1.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提示]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 2.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 [提示]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而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细菌等。 3.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 [提示]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非占主导地位。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培训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本组教材以“热爱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二首》、《荷花》,一篇略读课文《珍珠泉》。本组以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和美丽的荷花景象,从中选编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课件出示题目)快速浏览本组课文,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能看到:()的小燕子()的春天()的荷花()的珍珠泉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的感情。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这和我们课前的自主复习是分不开的,这里对××××等同学提出表扬。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横掠(lüè)吹拂(fú)仿佛(fú)沾(zhān)绦(tāo)莲蓬(peng) 偶尔(ǒu ěr)裁剪(cái)增添(zēng)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倦漾莲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倦:右边两横,学生容易写成三横;漾:下面不要写成水。莲:草字头在连字上面,不是车上面。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2)展示纠正 3 .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文中有很多的形近字,下面几组形近字你会区分吗? (说明:这里根据本单元情况,有多音字的还要整理多音字) (1)俏----悄拂-----佛滨-----缤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部分复习教案和知识要点

课题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列举生物圈的范围。 4、阐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概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 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 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学会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实验 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热点 关注 1、生物特征的判断 2、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 3、运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决现 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生物特征的判断,运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手段 自主知识导航、自我测评,巩固提升。 教学 方法 自主复习归纳、观察法、探究实验法。 课前 准备 自主知识导航资料、自我测评、巩固提升试题。 教学 过程 通案个案 复习要点 第一章认识生物 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2观察法及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典型例题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考点3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 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 理和分析。 考点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考点5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 间。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考点1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范围(20千米厚)、内容(大气 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表面)、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 基本条件)。 考点2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 态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常见的 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考点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指存在 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 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两种:一类是光、温度、水、 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异种的生物,还包括同种的其他生物。 考点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对本专题内容的复习,要加强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 如:鱼生活在水中,其形态结构必定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所以 鱼有适于水中呼吸的鳃、适于水中运动的鳍等。 考点5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态系统是由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 部分组成的,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 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先复习此知识块。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会认的23个生字,30个词语。 2.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中所学的知识。 3.再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够流利的表达出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受 授课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因疫情的影响,我们经历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授课直播。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好这几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开始复习。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圈画出你认为重点的词句。 有谁能来告诉老师,你认为重点的词句是什么? 预设: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看来同学们都读的非常认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正式的进入第一单元的复习中去吧!

二、出示课文《古诗词三首》 1.相信同学们对于这三首古诗都耳熟能详了,那么试着背诵一下吧。 抽背,说上下句背诵 集体背 2.说一说这三首诗要注意的字词 篱疏碟寻 惟蜻蜓蛱 茅檐溪媪 一起来写一写这些字吧! 三、出示《宿新市徐公店》习题 1.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sù ①.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②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2.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 xú()落在xīshū()的 lí 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 宜()味()经()彩() 4.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之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生字及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并检查背诵第1课、第3课第2自然段和第4课,体会本组课文中表达的不同人物的爱国热情。 3.复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 复习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5. 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6.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俗话说得好“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的第一单元,交流一下与这位老朋友重逢后的所得。 二、复习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品质 1.听写生字词 陶瓷硕果开拓奴役镰刀融洽蜡烛隐蔽 2.出示复习要求: (1)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哪课,说说大概内容? (2)这一单元课文是围绕什么主题进行描写的? 3.学生自学。 4.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师: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地浏览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感受与同桌交流一下。

过渡: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说明同学们这份学习成果相当丰硕,还有的同学能够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坚持这样边自学边交流的学习方法,我们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5.汇报 过渡:“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古今中外,人们的爱国心是相通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本单元课文,一边读一边细细品味,聆听作家对祖国母亲的赞美,感受诗人的爱国心。 6.走进课文。 《我们爱你啊,中国》用现代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背诵多样的民族片段。 《郑成功》不仅是对一位收复台湾的古代将领事迹的回顾与赞颂,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宣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古代,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也在用他们的古诗来表达对祖国强烈的爱。 不仅中国人,外国人一样也热爱自己的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的主人公肖邦把自己满腔的爱国豪情倾注到音乐创作中去,对祖国的依恋至死不渝。 生汇报交流 过渡:从刚才我们复习的一篇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那一份份执着的爱国情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千古兴亡爱国情”,爱国诗词因其所具有的高尚情怀流传千古。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些你熟悉的爱国诗句。 7.爱国诗句。 过渡:不同的体裁却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国。课文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浓浓的爱国情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下面两段话: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月日第周第 1 课时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自主复习 生物学的概念?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 6、除外生物都由构成。▲注意 (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 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3、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 ①按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②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③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知识巩固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2.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A.生长和繁殖 B.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于。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于。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现象是属于。 〈4〉人每天都得排出一定量的尿的现象是属于 4.你想调查一块草地某种植物的密度,最好采取的方法是〈〉A.大体上进行估算 B.一点不漏地数草数量并量地 C.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D.划格后逐格计算再累加 5.进行生物调查时,下列要求中没有必要的是〈〉 A.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B.不要下水调查 C.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D.特别注意安 全 三、解答:解答同步轻松练习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讲解

第一单元复习一(重点短语) 一、词组、短语: 1、go on vacation去度假, 2、stay at home 呆在家, 3、go to the mountains 上山/进山, 4、go to the beach到海边去, 5、visit museums 参观博物馆, 6、go to summer camp 去夏令营, 7、quite a few 相当多, 8、study for为……学习, 9、go out 出去, 10、most of the time大部分时间/绝大多数时间, 11、taste good 尝起来味道好, 12、have a good time玩的开心, 13、of course当然可以, 14、feel like感觉像……/想要, 15、go shopping购物, 16、in the past 在过去, 17、walk around绕……走, 18、too many 太多(可数名词前面), 19、because of 因为, 20、one bowl of 一碗……,

21、find out 查出来/发现, 22、go on继续, 23、take photos 照相, 24、something important重要的事情, 25、up and down上上下下, 26、come up出来

第一单元复习二(单词的固定搭配) 1.buy sth. for ab./ buy sb. sth. 为某人买某物 1.taste + adj. 尝起来…… 3. nothing ….but + V.(原形) 除了……之外什么都没有 4. seem + (to be) + adj 看起来 5. arrive in + 大地方/ arrive at + 小地方到达某地 6.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做某事 7. try doing sth. 尝试做某事/ try to do sth. 尽力做某事 8. enjoy 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9. want to do sth. 想去做某事 10. start doing sth. 开始做某事 11.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 12. look + adj 看起来 13. dislike doing sth. 不喜欢做某事 14. Why not do sth. 为什么不做…….呢? 15. so + adj + that + 从句如此……以至于…… 16. tell sb. (not) to do sth. 告诉某人(不要)做某事 17. keep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18. forget to do sth. 忘记去做某事/ forget doing sth 忘记做过某事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文伟中学翁素凤 【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采用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方法。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知识衔接》对本单元的要求,题目来源于《学习与评价》及历年广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3.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与食物网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再现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一)知识归纳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珠江是广州市的母亲河,以下各项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珠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B、珠江的水 C、珠江里所有的鲫鱼 D、珠江里所有的生物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的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二)知识归纳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学生展示)

(三)知识归纳三: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的正确表达:让学生通过练习归纳出知识点 (1)下列四项中,正确表示了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1)按摄食顺序排列各种生物,典型的食物链通常是从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 (2)在一条食物链中,用“→”表示 (3)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巩固提高1 *、巩固提升2 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请分析回答问题:名称海水生物A 生物B 生物C 生物D 生物E DDT含量(PPM)0.00005 0.5 0.04 0.005 75.5 2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数量最多的消费者是。 (3)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积累DDT最多的生物是。 (4)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是因为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