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一)40÷20= 80÷40= 50×40= 320÷40= 70×4=

90÷30= 240÷80= 3×50= 960÷3 95÷5=

120÷60= 720÷80= 20×14= 90×3= 30×23=

400÷80= 240÷60= 180÷9= 20×40= 120×4=

210÷3= 360÷60= 200÷40= 44×2= 4×23=

270÷9= 540÷90= 320÷8= 72÷3= 25×4=

160÷80= 200÷50= 7×12= 52÷4= 100÷50= 350÷70= 350÷70= 5×120= 400÷50= 30×15=

210÷30= 400÷80= 14×30= 90÷6= 120÷60= 720÷90= 300÷50= 810÷9= 75÷5= 350÷50

160÷40= 240÷40= 640÷80= 490÷70= 200÷40= 400÷50= 320÷40= 150÷30= 16×40= 5×24=

250÷50= 990÷3= 400÷5= 110-30= 100÷25= 180÷60= 70×90= 160÷40= 480-400= 90+240= 60÷20= 540÷6= 240÷8= 23×20= 630÷70= 360÷90= 360÷4= 350÷70= 50×60= 72÷6=

560÷70= 32÷2= 120÷30= 900÷30= 15×40=

480÷60= 120÷3= 560÷70= 24×3= 16×60=

70÷10= 300÷6= 450÷90= 600÷20= 540÷9=

90÷6= 280÷40= 70÷5= 500÷50= 300÷6=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二)

12×6= 4×19= 13×7= 38×2= 14×4= 23×4= 39×2= 8×12= 3×25= 2×18= 24×3= 2×28= 14×6= 14×3= 3×16= 3×19= 18×2= 4×23= 3×17= 13×7= 13×6= 2×27= 15×6= 26×3= 18×3= 16×2= 12×7= 5×16= 12×8= 4×24= 3×17= 5×14= 25×2= 2×26= 13×5= 19×3= 18×4= 28×3= 2×35= 4×15= 27×3= 2×45= 36×2= 25×4= 16×4= 2×26= 16×4= 13×4= 2×47= 2×25= 27×3= 5×17= 14×6= 13×4= 15×6= 2×35= 19×5= 15×6= 2×16= 4×18= 12×6= 4×25= 3×26= 29×3= 16×4= 4×14= 13×7= 46×2= 46×2= 15×6= 15×4= 8×12= 2×29= 23×4= 4×18= 2×19= 14×6= 15×5= 2×29= 17×5= 16×3= 4×23= 3×18= 14×7= 28×2= 2×47= 15×6= 13×5= 36×2= 2×37= 16×3= 28×3= 17×2= 12×5= 13×6=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三)

42÷3= 60÷4= 68÷40= 68÷4= 87÷3= 32÷2= 45÷3= 45÷3= 84÷3= 51÷3= 60÷5= 80÷5= 57÷3= 78÷2= 75÷3= 96÷6= 68÷4= 95÷5= 87÷3= 68÷4= 75÷5= 50÷2= 84÷6= 65÷5= 90÷5= 34÷2= 70÷5= 90÷5= 42÷3= 96÷6= 57÷3= 78÷3= 75÷3= 38÷2= 45÷3= 76÷2= 56÷2= 60÷5= 98÷7= 54÷3= 96÷8= 48÷3= 72÷2= 56÷2= 78÷6= 75÷3= 90÷5= 81÷3= 90÷6= 60÷4=

92÷4= 72÷6= 70÷5= 42÷3= 80÷5= 81÷3= 60÷4= 76÷4= 76÷2= 70÷2= 56÷4= 51÷3= 58÷2= 84÷7= 84÷3= 87÷3= 56÷4= 64÷4= 85÷5= 70÷5= 85÷5= 95÷5= 96÷4= 72÷4= 98÷7= 72÷6= 96÷8= 78÷3= 95÷5= 81÷3= 54÷3= 85÷5= 91÷7= 50÷2= 85÷5= 90÷6= 48÷3= 75÷5= 75÷3= 65÷5= 76÷4= 92÷4= 92÷4= 60÷4= 94÷2=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四)

48÷12= 75÷15= 76÷19= 84÷12= 90÷15= 80÷16= 68÷17= 52÷26= 96÷24= 68÷17= 56÷14= 54÷18= 78÷26= 75÷15= 85÷17= 98÷14= 50÷25= 84÷21= 45÷15= 60÷15= 34÷17= 98÷49= 30÷15= 96÷16= 72÷18= 85÷17= 69÷23= 52÷13= 54÷18= 84÷14= 92÷23= 60÷12= 91÷13= 80÷16= 76÷19= 96÷24= 96÷12= 80÷16= 90÷45= 98÷14= 100÷4= 65÷13= 96÷16= 98÷14= 70÷14= 63÷21= 90÷15= 95÷19= 84÷12= 95÷19= 60÷15= 48÷16= 72÷12= 92÷23= 92÷23= 70÷14= 72÷18= 90÷15= 60÷15= 100÷25= 45÷15= 57÷19= 51÷17= 87÷29= 81÷27= 51÷17= 75÷25= 85÷17= 96÷12= 84÷28= 36÷18= 78÷13= 72÷18= 70÷14= 76÷19= 72÷24= 84÷12= 76÷19= 81÷27= 60÷12= 54÷27= 42÷14= 92÷46= 56÷14= 75÷25= 84÷42= 32÷16= 76÷19= 65÷13= 87÷29 72÷12= 64÷16= 60÷12= 91÷13= 78÷13= 84÷14= 90÷18= 42÷14= 75÷15= 75÷15=

四年级上册口算练习(五)

100-34= 90-45= 16×6-6= 96-32÷16= 90-3×13=

90-55= 90-35= 32+3×20= 120÷40+20= (170+40)

÷30=

30-12= 180-72= 32+3-20= 180-36-44= (95-20)÷25= 80-29= 180-50= 56-7×8= 40×(38+12)= 350÷(50+20)

=

60-35= 90-33= 56÷7×8= 160-(95-15)

72÷(12×3)=

=

50-27= 180-107= 17×3+20= 810÷(5×18)= 28+56÷28=

80-16= 180-112= 78-12×4= 70+30×2= 50-20÷5=

100-23= 360-170= 40-7×4= 159-59+41= (120+30)×2= 40-11= 90-32= 15×3-25= 120÷(60÷15)= 48-18÷6=

70-34= 100-54= 50+50×7= 6×(31-15)= 800-600÷20= 30-19= 60-35= 190-30×5= 90-40×2= 70+30×4=

90-72= 80-44= 17+3×20= 350÷50+20= 5×30-20

200-12= 110-45= 48-18+6= 72÷12×3= 72÷12×3=

60-28= 120-104= 120÷30×2= 159-59-37= 100-80÷4=

50-32= 60-17= 125-25×4= 280÷5÷2= 160-60÷20=

70-45= 100-67= 48-18÷6= 160÷40+40= (27+53)×4= 60-43= 90-61= 250-150÷50= 240÷4×20= 300÷(95-90)

=

100-38= 170-56= 91÷13×11= (72-24)÷12= 420÷2-200= 300-49= 120-12= 120+30×2= (90-12)÷26= 80-60÷20= 200-41= 200-89= 84÷2-37= 95-(74-50)= 3×30+7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题大全

四年级口算练习(一) 1)200×30= 2)42×4= 3)63×7= 4)230×20-46=5)130×3=6)60×50=7)36×20=8)490÷70+58=9)150÷3=10)260×2=11)75×26=12)21×40-49=13)35×20=14)15×80=15)300×6=16)15×8+97=17)23×30=18)51÷3=19)250÷50=20)210÷30-69=21)60÷60=22)80÷5=23)240÷80=24)100÷50-46=25)1200÷20=26)270÷90=27)50÷10=28)360÷40×8=29)500÷50=30)280÷70=31)34×2=32)15×50+52=33)21×30=34)15×63=35)120÷60=36)25×4-34=37)14×50=38)480÷80=39)30×60=40)180÷60×6=41)25×40=42)1800÷90=43)5×17=44)48÷3+72=45)90×6=46)1400×5=47)12×8=48)92÷2-26=49)150×4=50)560÷80=

1)72÷24=2)3200×2=3)24×20=4)70÷14×5=5)28×3=6)56×13=7)650÷5=8)900÷6-123=9)10×47=10)91÷13=11)450÷50=12)12×20÷10=13)18×2=14)84÷3=15)1900×5=16)720÷4-135=17)50×70=18)480÷80=19)26×30=20)93÷31×12=21)18×4=22)74÷37=23)4×250=24)120÷20×34=25)160×2=26)480÷2=27)50×60=28)48÷4+32=29)76÷19=30)18×32=31)6×800=32)110×8÷11=33)250÷50=34)130×5=35)400÷8=36)420÷3+12=37)90-15=38)30×24=39)92÷46=40)48+16-24=41)11×40=42)360÷60=43)76÷19=44)18×3+25=45)6×800=46)110×8=47)250÷50=48)130×5÷10=49)400÷8=50)420÷3=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10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10篇)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电子信箱已经为更多的人所熟识。它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通过电信线路使每一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得以通(倡、畅)得互相传递信息。这样,计算机用户就能够随时得进行电子邮件得通信了。 你想拥有一个电子信箱吗?首先,你要到正规得网站上去进行“个人信箱”的申请,然后,依据提示设定号信箱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样,电子信箱就在你的电脑中“落户”了。只要你的电脑处于上网状态,即使你正在打字或是绘(治、制)图表、玩游戏,电子信箱也会及时对你做出收到电子邮件的提示。当你正确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后,你所收到的电子邮件就在屏(幕、慕)上显示出来了。读完来信后,你也可以依据来信者的信箱地址,进行回信。 使用电子信箱是不是很快捷呀? 电子信箱除拥有“快速传递、无线通信”的好处外,还具有“通联范围广、(呈、承)载量大”的优点。你可以借助它同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练习,互通信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它也在商业洽谈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熟悉()提示()显示()促进()

3.将“使用电子信箱是不是很便捷呀?”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最能说明电子信箱优点的句子是哪句?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电子信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电子信箱的巨大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1)快速通讯,无纸通信。(2)通联范围广,承载量大。 (3)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4)用在商业洽谈中。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声,人们仍倍感亲切。“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每当这时,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望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四年级科学上测试卷

四年级科学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空(36分) 1、在课堂上,我们研究过的物质中,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实验证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5、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15、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 16、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_____个等级,风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测定。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1分) 1、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火焰。() 2、教室内的温度总是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高。()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4、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5、有些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但气体却不能溶解在水里。() 6、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7、加热时,一般都用酒精灯的焰心来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8、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9、从西北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10、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天气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1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三、我会选择。(13分) 1、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2、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集水漏斗 B、测量水管 C、雨量器 5、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上,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那么它在水中一定是()分布的。 A、不均匀 B、均匀 C、上少下多 7、()的方法可使方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A、把方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方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方糖切碎后放入热水中搅拌 8、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的食盐。 A、20克 B、35克 C、100克 9、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没有在水中溶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640÷80= 15×5= 23×3= 12×2×5= 480÷80= 16×5= 27×3= 90÷15= 48÷4= 640÷16= 39÷3= 24×20= 32×3= 48÷16= 12×8= 27×3= 56÷14= 24÷8= 14×2= 83-45= 560÷80= 96÷24= 40÷20= 40×30= 37+26= 76-39= 605+59= 30×23= 12×8= 27+32= 48+27= 4500×20= 73+15 = 120×600 = 200×360= 6800×400= 280+270= 4×2500= 6000÷40= 5×1280= 310-70= 400×14= 470+180= 1000÷25= 160×600= 20×420= 290×300= 8100÷300= 7600÷200= 7600÷400= 680+270= 980÷14= 4200÷30= 6×1300= 1300×50= 200×48= 930-660= 530+280= 9200÷400= 840÷21= 180×500= 8000÷500 = 1900÷20= 200×160= 8700÷300= 300×330= 3×1400= 7000÷14= 600÷12= 9600÷80= 140×300= 8800÷40= 9600÷800= 750-290= 5×490= 760×20= 7500÷500= 370×200= 650÷13= 8600-4200= 240×4= 640÷80= 15×10= 12×11= 160×30= 220×40= 104×5= 4500÷50= 20×2= 90÷30= 270÷30= 270×30= 84÷21= 76÷9= 66÷7= 100-54= 23+15= 360÷4= 55÷5= 32×6= 7000÷70=200÷40= 180÷30= 240÷40= 35×2= 140×7= 13×6= 280×3= 350×2= 50×11= 250×6= 7200+900= 410-201= 125×8= 48×20= 6600÷600= 390+140= 11×80= 24×50= 3600÷400= 4000÷50= 530-70= 420-90= 9600÷30= 7×700= 203+98= 1800÷300= 240+570= 4800÷400= 370+580= 580-490= 910-370=

(完整)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第一课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4.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5.《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 第三课鸟的天堂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给画的句子加标点。 2、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3、这是作者第()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鸟飞的热闹情景。 4、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和()之情。 5、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多、()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 6、这段话是()态描写。 第五课古诗两首 1、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解释诗的含义。 2、《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时题在()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分别从()、()、()、()、()、()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苏轼字(),()朝人,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 4、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 5、《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是第()句和第()句诗所表达的含义。()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6、《游山西村》的作者是()代的(),诗人以()字贯穿全诗,诗中()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用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诗句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7、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与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36分) 1、在课堂上,我们研究过的物质中,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实验证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5、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15、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 16、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_____个等级,风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测定。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11分) 1、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火焰。() 2、教室内的温度总是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高。()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4、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5、有些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但气体却不能溶解在水里。() 6、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7、加热时,一般都用酒精灯的焰心来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8、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9、从西北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10、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天气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1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三、我会选择。(13分) 1、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2、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 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集水漏斗 B、测量水管 C、雨量器 5、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上,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那么它在水中一定是()分布的。 A、不均匀 B、均匀 C、上少下多 7、()的方法可使方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A、把方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方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方糖切碎后放入热水中搅拌 8、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的食盐。 A、20克 B、35克 C、100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精选200题

口算题 26 X30= 250 X4= 290 +53= 40 X17= 96 +8= 810 +90= 61 - 22= 17 X 2= 810 +90= 60 X500= 270 + 60 +2= 70 +14= 270 +38= 120 - 34= 430=

26 X3= 27 X30=710 -230= 18 X 3=600 +4= 540 +60= 170 + 150=52 +4= 76 +2= 170 X3= 280 - 840 +70= 50 X19=70 -23= 28+68= 190= 30 X15=15 X60=800 -130= 600 X50=94 +2=

300 +50= 90 - 79= 840 +20= 400 +8= 4 X23= 16 + 49= 760 +20= 40 X25= 180 + 55= 83 - 48= 8 X13=40 X170= 380 - 290= 2400 X3= 57 +3= 750 +30= 180 + 54= 950 +50= 96 +16= 57 +19= 95 - 59= 35 X2= 4 X130= 320 +40= 91 +13=

40 X50=660 +30= 380 + 57= 20 X35= 46 + 50= 780 +30= 140 + 180= 68 +17= 480 +4= 840 +20= 47 + 53= 800 X6= 4 X18= 17 + 54= 16 X50= 5X190= 870 +30= 71 - 24= 50 +25= 45 +15= 270 +30= 50 - 43= 300 +2= 14 X4= 90 +18=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一)井蛙之志 有一天,一只小井蛙对来井边饮水的画眉鸟说:“朋友们都(潮嘲)笑我坐井观天,见识短浅,这太不公平了!这回我(立下树下)雄心壮志:订好学习计划,两年内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不信你瞧,我的学习计划都订好了!”大概是由于过分(感动激动)吧,小井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样子真要发奋干一(番场)事业呢! 画眉鸟说:“井蛙弟弟订了计划可得努力去实现呦!好吧,两年后我听你的好消息。”说完,就飞走了。 小井蛙爱不释手地看着自己的(红宏)伟计划,越看心里越美。他兴冲冲地(借惜)来了几本厚厚的书籍,心想,这一来当上学者就更有把握啦! 第二天,小井蛙拿出一本书,翻开看了几行,哟,看书还挺吃力的呢!他想,先好好休息几天,等精力(充分充沛)了,(在再)来啃这本厚书也不迟。 一个星期后,当他第二次拿起书的时候,忽然想起:蝌蚪们不是约我今天去做游戏吗去不去呢小井蛙又想:两年的时间还长呢,先去玩,明天再看书吧! 从蝌蚪那里回来后,小井蛙感到身上有点酸胀酸胀的,不过精神还是挺不错。他正准备看书,抬头一望,(园园圆圆)的月亮正挂在井台的上空,好几颗星星还直冲他眨眼呢!小井蛙的心又动了:这么好的天气不赏赏月,开开心,那才是傻瓜呢,明天再看书吧! 这样一天推一天,两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一天清晨,小井蛙正在睡懒觉,朦胧中从井台传来唱歌的声音:“明日推明日,明日有多少,万事推明日,时光空消磨……”“谁呀这么早就来吵吵,烦死了!”小井蛙嘟囔了一句。“我是画眉姐姐,特地赶早来祝贺你成为学者的。太阳都晒着屁股了,你怎么还没起床呀”小井蛙一翻身爬起来,张开嘴巴,摊开双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1、把文中不正确的字、词划去。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坐井观天: ;结果。 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耐,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托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及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测试试卷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测试试 卷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四年级上册科学测试试卷 注:本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有误请参考教科书。给分时请酌情 一我会填空 (共5分,每题1分) 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___积云_、__层云__、___卷云__。 2、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70%___以上。 3、用来测量雨量多少的仪器叫做_____雨量器____. 5、相同的两块水果糖在热水中的比在冷水中的溶解速度要___快_____。相同的两块水果糖放入杯中不搅拌的比搅拌的溶解速度要___慢___。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水能溶解任何物质。(×) 2、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 3、每天记天气很麻烦,也没必要。 ( × ) 4、天气预报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 ) 5.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 ) 6.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 ) 7. 科学只和科学家有关。( × ) 8. 、所有的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 × ) 9.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是没有云的。( × ) 10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 √ ) 三、我会选择(共5分) 1、测量气温应选在( B )进行。

A、室内通风的地方 B、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C、室外向阳、通风的地方 2.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 C )。 A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 B在油中溶解。 C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 3、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 B )风。 A、5级 B、6级 C、7级 4、下列方法哪种使砂糖能很快溶解。( A ) A、既加热又搅拌 B、搅拌 C、加热 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用灯帽灭火 B、用嘴巴吹气灭火 C、点火时方向自下往上四.我会连线(共5分) 多云雷阵雨晴大雪阵雨 五、根据以下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的温度,画一天中气温变化折线图,并且写出从中获得的信息。(7分) 我从图中获得以下信息:__一天中温度是早上低中午高傍晚低_(一天中气温变化) 六、“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8分)(答略)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加解决问题题卡

数学题卡 一、口算题 (1)5×400=370×200=65÷13= (2)15×10=84÷21=100-54= (3)12×11=220×40=104× 5= (4)120×2= 90÷30=270×30= (5)55÷5=32×6= 35×2= (6)660÷6= 5900-5000= 11×40= (7)70×40= 10×36= 6000+2000= (8)80×80= 29+14= 80× 50= (9)200×4= 36+56= 88×10= (10)600÷6= 22×30= 400+600=

(11)34+29= 800÷8=21×30= (12)720÷8= 33×30= (400-200)×9= (13)91×19= 42+4×6=78+8×7=(14)(100+20)×4= 32×8+19=367÷4=(15)159×9×6=2×5×3=120×(100-98)= (16)52÷13×4=55÷5= 3×5+33= (17)30÷10×9=80÷5×3=16×4+60= (18)10×40= 1×9÷9=80+50-1=(19)36+56= 23×30= 10×73= (20)90×50= 800÷8= 6000+2000= (21)120×4= 43+38= 57+29= (22)540÷6= 10×73= 10×58=

(23)0÷49= 34×20= 80×90= (24)30×70= 120×4=640÷8= (25)720÷9= 10×34= 9600÷800= (26)750-290= 5×490= 760×20= (27)7500÷500= 370×200= 650÷13= (28)8600-4200= -89=5400÷54= (29)200×34=550-450=18000÷600= (30)2700÷30=45×14=530+280= (31)9200÷400= 840÷21= ×500= (32)8000÷500= 1900÷20= 200×160= (33)8700÷300= 300×330= 3×1400= (34)7000÷14= 600÷12= 9600÷80=

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题道

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题道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题(200道) 14×6= 240÷15= 64÷16= 840÷21= 540÷60= 380÷19= 39÷3= 180×50= 150×4= 520÷26= 24×2= 800÷50= 88÷8= 420÷21= 32×3= 1900÷20= 720÷80= 80÷16= 48÷16= 200×160= 200×40= 200÷25= 12×8= 870÷30= 90÷6= 500÷25= 27×3= 300×33= 210×30= 400÷25= 56÷14= 3×140= 300×20= 1000÷25= 24÷8= 700÷14= 250÷50= 225÷25= 14×2= 600÷12= 19×50= 750÷25= 83-45= 9600÷80= 270÷90= 140÷20= 560÷8= 140×300= 96÷3= 360÷18= 96÷24= 8800÷40= 18×5= 630÷70= 40+26= 960÷800= 390÷30= 95÷19= 40×30= 750-290= 30×21= 270÷90= 37+26= 5×490= 400-260= 360÷12= 76-39= 760×20= 270÷30= 16×5= 65+59= 7500÷500= 140÷20= 90÷3= 30×23= 370×200= 10×56= 540+90= 12×8= 650÷13= 60×50= 300×50= 27+32= 8600-4200= 420÷60= 52×20= 48+27= 240×4= 540+80= 10×700= 450×20= 640÷80= 480÷8= 41×70= 73+15= 15×10= 130×6= 378÷6= 120×600= 12×11= 630×0= 480-130= 20×360= 160×30= 900÷6= 25×40= 680×400= 220×40= 2400÷60= 900×60= 280+270= 104×5=

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题(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堂训练(一)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ng di?diàn pùzhùzhái fàng qì jūn yún d?ng xu?suíyù?r ān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hào ②háo 号.(①)码号.(②)叫呼号.(①②)挂号.(①) ①m?②mú模.(②)具模.(①)范劳模.(①)模.(②)样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休:①停止,罢休;②休息;③表示禁止或劝阻 (1)休.养(②)(2)休.想(③)(3)争论不休.(①) 2. 巴:①紧贴;②盼望;③挨着;④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 (1)爬山虎巴.在墙上(①)(2)巴.望(②) (3)锅巴.(④)(4)前不巴.村,后不着店(③) 四、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下面的几个动词,次序可调乱。 走挎摘说 五、快乐阅读,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想一想,所填写的4个词都是用来描写动作的词语。 2. 从上面这4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观察得很细致,用词很准确。 六、写作文技巧指导。怎样选材。 写作文首先要审题,然后确定中心,接着就是选材。材料是文章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主题的表达。因此,选材要做到: 1. 要选择真实,熟悉的材料。 2. 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选材 3. 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 4. 要选择题材新颖的材料。 练习:按照所给的题目,请你选择新颖的材料后并在()里打“√”。 我的秘密 1. 那天下大雨,我为一个不认识的同学打伞,并送他(她)回家。() 2. 我报名参加小记者学习班。()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大全含答案.

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一、二) 一、填空: 1、计划工作包括()的计划和()的计划。组织工作包括()的组织和( )的组织。 2、()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的方法去研究它们。分类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3、用()的方法可以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4、食物里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和()等。()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心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5、常见的食物添加剂有()、()、()、()()等。 6、()遇碘变蓝色。 7、绿色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 8、动物的食性是多样的,有()动物、有()动物、有()动物。人类是()动物,所以要合理搭配事物。 9、在购买食品和饮料时,要注意商标上的()、()、()等。 10、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 二、选择: 1、()燃烧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 A、糖类 B、淀粉 C、蛋白质 2、瘦肉、鸡、鱼、等含有丰富的() A、淀粉 B、蛋白质 C、维生素 3、老虎属于()动物。 A、肉食性 B、杂食性 C、草食性 4、小肠的功能是()。 A、帮助消化食物中所有的营养成分; B、帮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C、帮助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为了使考察活动顺利进行,我们考察前先要() A、制定考察计划; B、直接分头准备; C、随心所欲 三、连一连: 肉类香蕉、苹果 水果类猪肉、牛肉 淀粉类黄瓜、西红柿 蔬菜类大米、面粉 四、简答: 1、考察活动前应准备什么? 2、考察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3、怎样合理搭配食物?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卡

(评分标准:对1题得1分,错1题倒扣1分)姓名学号得分 96÷8= 200÷40=73+15 = 310-70= 400×14= 100÷25= 420-90= 27+32= 48+27= 960÷3= 7×700= 180÷30= 15×5= 240÷40= 35×2= 92÷4= 180×50= 20×160= 87÷3= 300×33= 3×140= 760×20= 27+32= 75÷5= 37×200= 125×8= 18×30= 170×50= 57÷3= 50×26= 95÷5= 25×10= 40×15= 30×15= 48×20= 66÷6= 450÷50= 120×2= 64÷16= 60÷12= 420÷60= 9×50= 72×6= 72×3= 640÷80= 15×5= 23×3= 480÷80= 16×5= 20×420= 290×30= 240×4= 12×8= 24×20= 35×3= 32×6= 12×8= 27×3= 56÷14= 24÷8= 14×2= 560÷80= 20×48= 50×11= 4×250= 96÷24= 40÷20= 12×600 = 200×36= 6800×4= 280+270= 4×250= 40×30= 37+26= 160×3= 220×4= 4500÷5= 120×2= 90÷30= 270÷30= 270×3= 84÷21= 100÷20= 30×16= 39×20= 720÷80= 40×210= 11×60= 450÷50= 620-400= 1000÷20= 0÷340= 95×3= 420×0= 120×4= 45×2= 91÷13= 680+270= 98÷14= 6×1300= 350×5= 0÷82= 420÷3= 170×5= 76÷4= 51÷17= 450÷50= 360÷4= 11×80= 6×800= 40×30= 860-420= 58+42= 70×140= 120×7= 310×20= 54÷3= 3×23= 20×420= 790÷79= 98÷49= 6×1300= 640÷20= 310×20= 20×900= 30×32= 50×900= 360÷60= 2×18= 98÷7= 40×30= 37+26= 160×600= 90÷30= 270÷30= 270×3= 84÷21= 100-54= 123+15= 75÷25= 33÷11= 6×800= 5400÷9= 27+32= 90÷15= 48÷4= 3×330= 300×7= 9×500= 39÷13=

【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一)井蛙之志 有一天;一只小井蛙对来井边饮水的画眉鸟说:“朋友们都(潮嘲)笑我坐井观天;见识短浅;这太不公平了!这回我(立下树下)雄心壮志:订好学习计划;两年内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不信你瞧;我的学习计划都订好了!”大概是由于过分(感动激动)吧;小井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样子真要发奋干一(番场)事业呢! 画眉鸟说:“井蛙弟弟订了计划可得努力去实现呦!好吧;两年后我听你的好消息。”说完;就飞走了。 小井蛙爱不释手地看着自己的(红宏)伟计划;越看心里越美。他兴冲冲地(借惜)来了几本厚厚的书籍;心想;这一来当上学者就更有把握啦! 第二天;小井蛙拿出一本书;翻开看了几行;哟;看书还挺吃力的呢!他想;先好好休息几天;等精力(充分充沛)了;(在再)来啃这本厚书也不迟。 一个星期后;当他第二次拿起书的时候;忽然想起:蝌蚪们不是约我今天去做游戏吗?去不去呢?小井蛙又想:两年的时间还长呢;先去玩;明天再看书吧! 从蝌蚪那里回来后;小井蛙感到身上有点酸胀酸胀的;不过精神还是挺不错。他正准备看书;抬头一望;(园园圆圆)的月亮正挂在井台的上空;好几颗星星还直冲他眨眼呢!小井蛙的心又动了:这么好的天气不赏赏月,开开心;那才是傻瓜呢;明天再看书吧! 这样一天推一天;两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一天清晨;小井蛙正在睡懒觉;朦胧中从井台传来唱歌的声音:“明日推明日;明日有多少;万事推明日;时光空消磨……”“谁呀?这么早就来吵吵;烦死了!”小井蛙嘟囔了一句。“我是画眉姐姐;特地赶早来祝贺你成为学者的。太阳都晒着屁股了;你怎么还没起床呀?”小井蛙一翻身爬起来;张开嘴巴;摊开双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1、把文中不正确的字、词划去。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坐井观天: ;结果。 4、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耐;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托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及极)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 2 分,共30 分) 1.我们发现,人们在阳光下向东走时,影子就以同样的速度向()走。 2.我们要整理反应自己生长的情况,可以先取()()、脚长、坐高、头围和()等数据,一年作一至二次记录。 3.蚂蚁的身体一般分()、()、()三部分。有()对胸足,头上还有一对()。 4.人们把风的大小用()来表示。()有十三个等级,无风称为()级风,最大的飓风为()级。 5.植物的生长一般需要土壤、()、()等条件。 二、选择题(在()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 4 分,共20 分)。 1.按交通规则要求,我们在横穿公路时应先重点看()边,到公路中间时,再重点看()边,注意过路车辆。 A.左 B.右 C.前 D.后 2.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物体和它的影子() A.一样长 B.不一样长 C.长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4.燕子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叉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5.喜鹊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叉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三、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每小题 4 分,共16 分) ()1.物体越高,它的影子也越长。 ()2.蚂蚁的主要食物是泥土。 ()3.我们听到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是一级风。 ()4.“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四、简答题。(34 分) 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 ,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为什么要带上这些用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 2 分,共30 分) 1.我们发现,人们在阳光下向东走时,影子就以同样的速度向(东)走。 2.我们要整理反应自己生长的情况,可以先取()()、脚长、坐高、头围和()等数据,一年作一至二次记录。 3.蚂蚁的身体一般分()、()、()三部分。有()对胸足,头上还有一对()。 4.人们把风的大小用()来表示。()有十三个等级,无风称为()级风,最大的飓风为()级。 5.植物的生长一般需要土壤、()、()等条件。 二、选择题(在()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小题 4 分,共20 分)。 1.按交通规则要求,我们在横穿公路时应先重点看()边,到公路中间时,再重点看()边,注意过路车辆。 A.左 B.右 C.前 D.后 2.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物体和它的影子() A.一样长 B.不一样长 C.长短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4.燕子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叉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5.喜鹊喜欢在()安“家” A.阴暗、潮湿的地方 B.大树叉上 C.凉爽、通风的屋檐或石檐下 三、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每小题 4 分,共16 分) ()1.物体越高,它的影子也越长。 ()2.蚂蚁的主要食物是泥土。 ()3.我们听到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是一级风。 ()4.“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四、简答题。(34 分) 为了观察小动物的“家” ,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为什么要带上这些用具?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卡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卡 口算乘法(二) 1) 120×20=2) 160×2=3) 480×2= 4) 50×60= 5) 48×4=6) 76×19= 7) 18×3=8) 6×800= 9) 110×8= 10) 250×50= 11) 130×5= 12) 400×8= 13) 420×3= 14) 90-15= 15) 3×24= 16) 72+28= 17) 48+16= 18) 11×40= 19) 360×60= 20) 160×2= 21) 480×2= 22) 50×60= 23) 4×84= 24) 76×19= 25) 18×3= 26) 6×800= 27) 110×8= 28) 250×50= 29) 130×5= 30) 400×8= 31) 420×3= 32) 90-15= 33) 3×24= 34)71-54= 35) 81÷9= 36) ×4= 37) 60-25= 38) 36+63= 39) 5×4= 40) 35×0= 41) 0÷35= 42) 9×3= 43) 1×6= 44) 9×0= 45) 125×8= 46) 26×3= 47) 41×2= 48) 35×2= 49) 75×1= 50) 9×3= 估算 1)78÷4≈ 2) 138÷7≈ 3) 470÷8≈ 4) 310-70≈ 5) 4×14≈ 6) 470+180≈ 7) 1000+25≈ 8) 19×6≈9) 2×42≈10) 29×3≈11) 81÷3≈= 12) 760÷2≈ 13) 760÷4≈ 14) 680+270≈ 15)980-14≈ 16) 420÷33≈ 17) 6×130≈ 18) 130×5≈ 19) 20×48≈ 20) 930-660≈ 21) 530+280≈ 22) 92÷4≈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口算题 26×30= 250×4= 290+53= 40×17= 96÷8= 810÷90= 61-22= 17×2= 810÷90= 60×500= 270+430= 60÷2= 70÷14= 270+38= 120-34= 26×3= 27×30= 710-230= 18×3= 600÷4= 540÷60= 170+150= 52÷4= 76÷2= 170×3= 280-190= 840÷70= 50×19= 70-23= 28+68= 30×15= 15×60= 800-130= 600×50= 94÷2= 300÷50= 90-79= 840÷20= 400÷8= 4×23= 16+49= 760÷20= 40×25= 180+55= 83-48= 8×13= 40×170= 380-290= 2400×3= 57÷3= 750÷30= 180+54= 950÷50= 96÷16= 57÷19= 95-59= 35×2= 4×130= 320÷40= 91÷13= 40×50= 660÷30= 380+57= 20×35= 46+50= 780÷30= 140+180= 68÷17= 480÷4= 840÷20= 47+53= 800×6= 4×18= 17+54= 16×50= 5×190= 870÷30= 71-24= 50÷25= 45÷15= 270÷30= 50-43= 300÷2= 14×4= 90÷18= 203-42= 12×7= 36×2= 88-59= 42÷14= 200÷50= 70÷4= 27+45= 0÷320= 85÷5= 5×130= 30+38= 94÷2= 0+230= 850÷50= 320-90= 4×15= 6×15= 6×16= 990÷11= 700÷2= 800÷20= 2200-600= 93-61= 990÷90= 24×50= 960-69= 18×50= 96÷12= 68÷4= 47+26= 125×80= 65÷13= 38×30= 700÷20= 90÷30= 640÷20= 92-58= 26+54= 1400×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给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个孩子在赛跑中倒地,三位母亲的反应却迥异:一个身体力行,拖着孩子跑;一个破口大骂,不顾这是赛场;第三个,则为孩子送去了鼓励的目光。 最终,三个孩子都跑到了终点。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我们不妨揣测一下三个孩子的心情:第一个孩子,体力消耗不大,顺利到达终点,想必心中暗喜;第二个孩子,挨了母亲一顿批评,肯定委屈不已;第三个孩子,虽已大汗淋漓,却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看来,故事仍未结局,三位母亲的不同的教育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还深得很呢。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母亲的手能伴你终生吗?这时,我们需要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而这些却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品性。于是,我们向母亲发出恳切的请求:跌倒时,请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吧! 我们不需要手,那会助长惰性的依赖;我们不想要指责,那会打击稚嫩的心灵;我们只需要一个鼓励的眼神,给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够了。从母亲的眼神里,我们能读到坚强,悟到独立,感受到母亲的爱意。期间,或许会多一分肉体的苦楚,但,生命的旅程中,也许会少一些障碍。 有这样一则故事,小溪问母亲怎样才能成为瀑布。母亲说,当你到达悬崖的尽头就会明白。小溪告别了母亲,在山间匍匐前行。历尽艰辛,小溪终于攀上悬崖,奋力向前一扑,生命终于放出了异彩。 或许,我们现在正如小溪,力量不算强大,阅历也不够丰富,但我们已知道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桃花心木是一种上等木料,然而养它的人却故意将它放到野外种植。只是因为,不确定的环境,能让它学会坚强健康地成长。 双脚磨破,就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破,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在母亲期盼的眼神注视下,我们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迥异()揣测()恳切()坚强() 2、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一般的肯定句。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跌倒的时候,但母亲的手能伴你终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助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孩子倒地母亲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溪之所以能成为瀑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桃花心木的人故意将它放到野外种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济沧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