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象山外国语学校张忠诚

【教材分析】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课文以正太郎的观察视角为明线,用“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两个具体的事例体现了老狐狸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课文也以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日益亲近的情感及行为变化为暗线,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好!同时要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叙事的方法,明确写作特点:语言优美,事情感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体会狐狸一家的亲情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跟以前学过的描写动物的文章相比,揣摩作者在内容和写法上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在这个家园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联系旧知)在第七组课文中,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让人动容;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忠诚与善良,让人敬重。

2、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组最后一篇课文《金色的脚印》。(板书课题,齐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看前面的连接语——阅读提示。

连接语中要求我们完成哪些任务呢?(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些什么?(2)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填空:这个故事讲的是发生在(老狐狸)、(小狐狸)和(正太郎)之间的事。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想尽一切办法——引狗、喂奶、做窝、咬木桩),正太郎(感动于动物间的亲情,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并在摔落悬崖时得到了老狐狸的救助。)最后(狐狸一家团聚,回到树林。)2.了解故事的起因——小狐狸被捉。出示:

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自读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狐狸?(可怜、孤单、悲伤……)

抓住“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感受小狐狸此时的心情与处境。

过渡:是呀,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小狐狸该是多孤单啊!(读句)在清冷的月亮下,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抚与温暖,小狐狸该有多伤心啊!(读句)它在冷清清的夜里嗥叫,我们听着都觉得可怜,更何况是他的父母呢!(读句)那么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呢?

三、深入研读,体验感情,读写结合

㈠交流: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预设一:调虎离山之计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调虎离山”之计,想通过咬断铁链来救小狐狸。

2、刚才你们说到调虎离山之计,涉及到哪些段落呢?(4—7段)

读一读,哪些地方令你感受深?

3、生找出句子读,出示: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他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4、生品读交流:

预设:①一个“冲”字和“大摇大摆”一词,让我们在初读时怀疑,这只狐狸怎么啦?如此大胆?这不是自投罗网吗?怀疑与担心,在下文的阅读中迎刃而解:原来狐狸夫妻俩为营救小狐狸而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回读时,自然有一种欣喜与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种大无畏的勇士精神,对孩子深切浓厚的爱才会使它们这样做!

②“拼命地咬”“卧”“喂奶”,一连串动词表明了母狐狸对小狐狸的爱,在它发现咬不断铁链时,竟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卧下喂奶”,伟大的母爱全然包含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

③“脖子挺得直直的”“警惕的叫声”写出了狐狸爸爸放哨的专注。“只好”写出了老狐狸对小狐狸的恋恋不舍。

重点引导: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强化“又回头看了看”:只看一次吗?只看两次吗?看了几次?注意“又”字。

你从这无声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不舍、担心)

小结:是呀,只丢下小狐狸孤零零的一个人,老狐狸多少放心不下啊。再读句子。

过渡:既然用“调虎离山”之计咬铁链不成,狐狸父母又做了什么呢?

预设二: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1.在地板下做窝咬木桩。

根据学生说的出示: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

品读:单独成段,用上了感叹号,正太郎的吃惊、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甘心冒险,入“虎穴”做窝,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跃然纸上。一个小小的标点,蕴含着丰富的内心,试试用朗读表现出来。

小结:有一句话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看来为了救孩子狐狸父母是又出一计——深入“虎穴”咬木桩营救孩子啊。

(1)你觉得地板下做窝容易吗?读相关段落。(11—16)

(2)交流:不容易。(危险、缺少食物、要担心害怕,还要整天照看孩子……)

过渡:老狐狸在这么危险、缺少食物的情况下做窝,真不容易呀。同学们,此时你关注到这两只狐狸的外貌有什么变化了吗?你关注到哪个词了?

出示: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

你觉得老狐狸仅仅只是惦记而这样消瘦吗?

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还可能是由于明显地消瘦了。

(3)所以,同学们,在地板底下做窝,这是一个怎样的选择?(危险、痛苦、艰难、可怜……)(4)既然做窝这么危险,这么痛苦,那为什么还敢做窝啊?

因为爱孩子,因为一定要把孩子救出来。同时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2、得到正太郎的同情与帮助。

过渡:怎么帮助?第18自然段。出示句子:

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生自读交流:你发现狐狸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化?从哪里看出来?

“轻响一声、舔、轻松自在、慢腾腾”看出此时老狐狸与正太郎的关系是亲密或信赖。

一开始就这样亲密吗?(联系“无影无踪,直勾勾,盯,瞪”感受狐狸的逃避、敌视。)

从静默观察——投送食物,可以看出正太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老狐狸有了正太郎的帮助,又有这颗火热的爱孩子的心,在地板下做窝即使是那么危险,那么痛苦,他们却一如既往,无怨无悔。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㈡探究:到底是谁救出了小狐狸

过渡:老狐狸在地板下做窝营救孩子,最终有没有救出小狐狸?你觉得到底是谁救出了小狐狸?

预设1、正太郎。因为是正太郎要回小狐狸,并把它放了。

2、老狐狸。因为老狐狸救了正太郎使正太郎感动,才使正太郎要回小狐狸。

哪里知道老狐狸救了正太郎?第21自然段。出示: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看见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

此时狐狸和正太郎的关系是亲昵,从哪里看出来?(具体到字词“舔”“蹲”“温暖”)

3.老狐狸对孩子那份浓浓的亲情。

4.人与动物之间这种和谐、互相信任的友情。

小结:看来,是老狐狸对孩子的这份浓浓的亲情,救出了小狐狸,是人与动物之间这种和谐的、互相信任的关系救出了小狐狸。

㈢学习表达方式,读写结合

师:正太郎和爸爸一起到山谷里把小狐狸放了,出示:

小狐狸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1.同学们,此时你感受到什么?从哪感受到?具体到字词。

小结:跳来跳去是动作描写,兴高采烈是神态描写。作者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狐狸的快乐。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作者还有——外貌描写,如“毛色暗淡、消瘦”。

2.小练笔:老狐狸看到小狐狸如此高兴,小狐狸呢?它会怎样?看看这幸福的一家,想象他们团聚的一刻,请你用上神态、动作、外貌等描写来写一写。

用上以下句式:

小狐狸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小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四、理解结尾、课题:

故事在爱的旋律中到了尾声,结局是如何?

出示: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说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

提示或评价:

“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狐狸一家得以团聚,这是一件多么美好、有意义的事。所以“金色的脚印”是赞美……

这一份浓浓的亲情,以及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友情,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所以“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也在提醒着人们……

2、再读课题。文章写的是狐狸,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

这正是文章的妙笔生花之处,以“金色”预示着在人类爱护下的动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光芒,不仅要用眼睛来观察,更要用心灵来感悟:“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

五、聚焦写法,拓展延伸

1、同一个故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不同的感受。

2、同样是写动物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相比,你觉得课文在内容、写法、语言上给你什么不同的收获。

内容上:以往的文章都是以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去描述。本组课文则注重通过事例来体现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写法上:以往的课文多用拟人手法,把动物拟人化。本组课文则是动物真实情感的写照。语言上:以往的课文带有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语言不失幽默风趣。本组课文则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阐述故事本身。

3、小诗结课: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情。

调虎离山咬铁链,深入虎穴啃木桩。

人与动物和谐处,金色脚印放光芒。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细品尝。

板书:

金色的脚印

老狐狸救小狐狸

正太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