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一译西梅尔,1858—1918),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大学讲师、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887年开始讲授有关社会学的课程,并于1890年发表第一部社会学专著《论社会分化》,在该书以及《社会学问题》(1894)中,他为社会学标立出一个他将终身遵守的方案,即把社会学视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旨在分析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交流、冲突、统治与服从、秘密与荣誉等。由于他所持的这一观点,他经常被称为“形式社会学家”。他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论述发表在《社会学:结合的形式的研究》(1908)中,该书试图把康德的“先验”范畴运用到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中,说明社会冲突如何造成群体凝聚、群体大小对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并描述了诸如“局外人”、“穷人”、“中间人”和“叛教变节者”等社会类型。他还描写过人们在社交中、通信时或在带有嫉妒和感恩色彩的关系中所体验的一切,这有助于促发学者们创立了目前称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学科。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齐美尔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形式。他认为,饥饿、爱、劳动、宗教信仰……统统不是社会的。只有当它们把仅仅是孤立的个人的集合体转化为一定的形式,纳入一般的交往概念时,它们才是社会交往中的因素。社会交往是形式,个人通过这种形式结合成一个满足他们利益的单位。个人通过社会交往的形式发展成统一体;爱、意图和偏好,通过在形式中实现自身而从个人的属性转变为社会现象。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等级制度、社团、婚姻、友谊;形式不创造社会,形式就是社会。一旦交往全部停止,社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制度和行动的内容可以改变,但形式依然存在。经济利益既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竞争的形式实现。权力由于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在一起的交往结构而成为一种社会学的形式:例如,绝对权力总是涉及一种交往,一种上下级行动之间的交换。齐美尔的形式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二人互动形式了。二人互动是处于直接相互关联中的两个人的关系。它可包含不同的内容,如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丈夫与妻子等等,其基本特征则维系于(二人互动的)整体对每一方个人的依赖性中:取消一方也就毁灭了这种关系和整体本身。但是,如果有第三者加入进来,造成一种三人组合,就会发生质变,直接的相互关联不复存在,而出现中介关系。二人互动并不被人感到是超个人因素即集体状态,相反,三人组合则被人感到是一种外在于并独立于个人的社会结构。他由此得出一个观点:社会交往形式的变化,人数的变化,必然引起新的属性的发展,而这种属性并不能只靠研究孤立的个人推导出来。

齐美尔曾分析过保密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增进而不是削弱人类生活的形式,因为它创造了一个与公共世界并存的亲密的私人世界,这个世界对局外人的排斥使分享秘密者增强了道德团结的感觉。但是秘密永远有被察觉的可能性,因此在个人的保密能力或暴露秘密的弱点之间便产生了矛盾:“隐瞒与暴露这两种利益的对立带来人类交往的各种细微差别的命运,它们渗透了全部交往......每一种人类关系无论如何是以其内部或周围有一些秘密为特征的。”

总之,齐美尔不同于那些注重社会的大结构的理论家,他关注的是小的社会单位。他的核心理论是把社会看成一个由体现着社会交往原则的个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社会由通过交往联结在一起的个人所组成;宗教、

家庭、经济组织和官僚机构一类组织是这种交往的社会内容的形式,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交往形式。尽管他的社会学著作有罗列大量事实而未将它们真正消化并由此引起大量争论的问题,但他的思想对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学,尤其是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影响甚巨。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 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 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 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 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 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 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 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 , 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 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 《中国社会学》 C. 《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 , 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 诠释方法论 D. 人文主义方法论 9. 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 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被称为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 ,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十五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 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 , 被称为 A. 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 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 , 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 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齐美尔的思想

第一节 齐美尔的生平与著述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 ●1、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2、代表作:《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货币哲学》等。 3、齐美尔开创的“形式社会学",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他从文化社会学角度解 释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 4、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理论是微观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先河。这也使齐美尔成为现代社会学多个理论流派的先驱。 第二节 社会学的对象与问题领域 ●1、学科性质:反对“社会学帝国主义”与“收容所” ●齐美尔:“社会学只是一种新的方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探索所有这些学科的主题的新的途径。” ●2、社会的性质:社会化 ●(1)调和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 (2)自然是如何可能的与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3)社会通过人际互动而产生:“社会只不过是各种个人组成的圈子的名称而已, 它们由于这种发挥作用的相互关系而相互约束,因此,人们称他们为一个统体。” ●3、社会学的层次划分与研究对象

●(1)层次划分 ●一般社会学 ●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 ●-哲学社会学 第三节 形式社会学 ●1、互动过程的形式与内容 (1) 形式:形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也就是人们 交往的种种方式。 (2) 内容:内容是人们交往的特殊目的和目标。 (3)纯形式:纯形式指可以和内容相分离的形式。 (4)形式对社会学的意义 ①使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立研究对象 ②提供了一种社会认识的视野 ③维护社会学研究的客观 ●2、社会形式分类 (1)三分法 ●①社会过程:指不依赖实现社会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固定不变的那些现象。例如基本的集体行为、分工、孤立、冲突、竞争、联合、抗衡以及时髦时尚等 ②社会类型:指典型的角色行为和个人具有本质特征的品质。如中间人、仲裁人、上等人、下等人、商人、守财奴、达官显贵、纨绔子弟、娼妓、陌生人、穷人等。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原理与方法》20秋在线作业3答案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根据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划分的社会互动情景是()。 A.社交关系 B.情感关系 C.工具关系 D.混合关系 答案:A 2.统计学抽样调查中,一般以()为界。 A.30 B.50 C.100 D.120 答案:A 3.询问调查对象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的问题属于()。 A.事实问题 B.行为问题 C.态度问题 D.观念问题 答案:C 4.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 A.消极的控制 B.积极的控制 C.非正式控制 D.外在控制 答案:B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的是()。 A.未成年人 B.生理上有某种残缺或受到某种损害的人或群体 C.心理上有某种障碍和创伤的人 D.社会关系上出现某种不适应或对立的人、群体或社区

答案:A 6.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符号互动论 B.戏剧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本土方法论 答案:ABCD 7.简单随机抽样包括()。 A.抽签法 B.随机数表法 C.等距抽样法 D.分层抽样法 答案:AB 8.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答案:ACDE 9.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基本内容包括()。 A.私有化社会的阶级斗争 B.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C.阶层分析 D.阶级分析 答案:ABCD 10.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A.普遍性和变异性 B.复合性和周期性 C.破坏性和集群性 D.结构性和功能性 答案:ABC 11.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美国。()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回报都是有形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对比值就是两变量值的比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5.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简述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综述 人物历史: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年)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如果说孔德首先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那么可以说是迪尔凯姆首先使社会学成为高校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其本人也荣任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并在法国以其所创办的《社会学年鉴》的编辑部为核心形成了迪尔凯姆学派,影响甚大。其本人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和社会学主义的巨擎。 迪尔凯姆为了他的社会学,为了他崇敬的社会学主义奋斗了一生。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在不利的环境下产生了,用引者的话便是:“时代需要他来捍卫社会学的独立性与合法性”。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必须要用另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因此社会学的存在不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相反社会学倒是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帮助。就这样在迪尔凯姆高举的不断努力下,终于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社会学在高校的学科体系中有了属于自己的营地。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准则》一书在其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历程里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就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言,该书是最有贡献的作品。在这本书里迪尔凯姆用6章的篇幅谈论了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什么是社会事实;其二,社会事实的特性如何;其三,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在书中,迪尔凯姆把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称为社会事实,而这些社会事实又构成了社会,它是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是团体性的而非个人的。迪尔凯姆认为一种思想和一种行为,如果仅仅发生在单独的个人身上,不能算作社会事实,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或过程成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时才获得社会事实的性质,告诉我们集体性思维的重要性。 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分为两大类别:一类属于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包括:社会群体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人们之间的交往情况等,属于物资性社会事实;另一类属于社会生理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包括:宗教、道德、法律、习惯、风俗、时尚等集体意识,属于非物质性社会事实。所有的社会事实都不因个体的变化而改变,他们是一个集体属性,只有发生了社会整体层次上的变化社会事实才有可能发生变化。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是对社会事实进行实证研究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社会事实的三个突出特征。 1、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由于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所以尽管许多社会事实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被个人内化,但个人最初面对的是作为外部现实的社会事实。 2、社会事实的强制性。迪尔凯姆指出,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而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个人可以通过社会化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答案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1.0分)1.0 分 A、政府 B、社会 C、法治 D、群众 我的答案:C 2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1.0分)1.0 分 A、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 B、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 C、社会关系逐渐由同学同事网络转向亲属老乡网络 D、自身的发展定位主要放置在城市 我的答案:C 3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分)1.0 分 A、《群学肄言》 B、《社会学导论》 C、《共同体与社会》 D、《社会学研究》 我的答案:D 4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1.0分)1.0 分 A、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

B、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 C、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 D、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 我的答案:C 5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1.0分)1.0 分 A、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 B、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 C、文化更为异质化 D、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 我的答案:D 6泰坦尼克号上,二等舱乘客的幸存率是三等舱乘客的()。(1.0分)1.0 分 A、0.5倍 B、0.8倍 C、1.4倍 D、1.7倍 我的答案:D 7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一定具有的关系是()。(1.0分)1.0 分 A、强关系 B、弱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我的答案:C

全国2020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供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注:题干后标注的页码为《社会学概论》官方指定教材2012年版的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C)。【P40】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A)。【P42】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D)。【P44】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B)。【P46】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A)。【P48】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D)。【P50】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P58】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D)。【P64】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C)。【P71】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A)。【P76】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A)。【P89】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 齐美尔(一译西梅尔,1858—1918),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大学讲师、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887年开始讲授有关社会学的课程,并于1890年发表第一部社会学专著《论社会分化》,在该书以及《社会学问题》(1894)中,他为社会学标立出一个他将终身遵守的方案,即把社会学视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旨在分析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如交流、冲突、统治与服从、秘密与荣誉等。由于他所持的这一观点,他经常被称为“形式社会学家”。他在这一方面的主要论述发表在《社会学:结合的形式的研究》(1908)中,该书试图把康德的“先验”范畴运用到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中,说明社会冲突如何造成群体凝聚、群体大小对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并描述了诸如“局外人”、“穷人”、“中间人”和“叛教变节者”等社会类型。他还描写过人们在社交中、通信时或在带有嫉妒和感恩色彩的关系中所体验的一切,这有助于促发学者们创立了目前称为“日常生活社会学”的学科。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齐美尔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形式。他认为,饥饿、爱、劳动、宗教信仰……统统不是社会的。只有当它们把仅仅是孤立的个人的集合体转化为一定的形式,纳入一般的交往概念时,它们才是社会交往中的因素。社会交往是形式,个人通过这种形式结合成一个满足他们利益的单位。个人通过社会交往的形式发展成统一体;爱、意图和偏好,通过在形式中实现自身而从个人的属性转变为社会现象。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等级制度、社团、婚姻、友谊;形式不创造社会,形式就是社会。一旦交往全部停止,社会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制度和行动的内容可以改变,但形式依然存在。经济利益既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竞争的形式实现。权力由于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在一起的交往结构而成为一种社会学的形式:例如,绝对权力总是涉及一种交往,一种上下级行动之间的交换。齐美尔的形式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二人互动形式了。二人互动是处于直接相互关联中的两个人的关系。它可包含不同的内容,如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丈夫与妻子等等,其基本特征则维系于(二人互动的)整体对每一方个人的依赖性中:取消一方也就毁灭了这种关系和整体本身。但是,如果有第三者加入进来,造成一种三人组合,就会发生质变,直接的相互关联不复存在,而出现中介关系。二人互动并不被人感到是超个人因素即集体状态,相反,三人组合则被人感到是一种外在于并独立于个人的社会结构。他由此得出一个观点:社会交往形式的变化,人数的变化,必然引起新的属性的发展,而这种属性并不能只靠研究孤立的个人推导出来。 齐美尔曾分析过保密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增进而不是削弱人类生活的形式,因为它创造了一个与公共世界并存的亲密的私人世界,这个世界对局外人的排斥使分享秘密者增强了道德团结的感觉。但是秘密永远有被察觉的可能性,因此在个人的保密能力或暴露秘密的弱点之间便产生了矛盾:“隐瞒与暴露这两种利益的对立带来人类交往的各种细微差别的命运,它们渗透了全部交往......每一种人类关系无论如何是以其内部或周围有一些秘密为特征的。” 总之,齐美尔不同于那些注重社会的大结构的理论家,他关注的是小的社会单位。他的核心理论是把社会看成一个由体现着社会交往原则的个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社会由通过交往联结在一起的个人所组成;宗教、

大工18春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

大工18春《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在线作业2 1、C 2、A 3、B 4、A 5、C 一、单选题共5题,20分 1、大量日常生活中的角色都是()。 A不自觉角色 B自致角色 C开放性角色 D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是:C 2、()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在欧洲基本完成。 A1789 B1790 C1791 D1792 正确答案是:A 3、人一出生就具有的角色叫做()。 A自致角色 B先赋角色 C规定性角色 D自觉角色 正确答案是:B 4、个人社会化中第一要素是()。 A家庭 B学校 C朋友 D大众传播媒介 正确答案是:A 5、()的著作《自杀论》被许多社会学家誉为社会学的“圣经”,标志着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彻底分离。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共5题,20分 1、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有()。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E角色矛盾 正确答案是:ABCD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

具体表现在()。 A产业结构的变化 B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C闲暇时间的增加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E生产关系的变化 正确答案是:ABCD 3、“镜中我”理论认为,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 A我们观察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B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 C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D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自我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ABC 4、社会化的内容有()。 A传授基本生活技能 B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C指点人生进取目标 D培养担当社会角色 正确答案是:ABCD 5、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而已,是空名,而非实体的社会唯名派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吉丁斯 C斯宾塞 D迪尔凯姆 正确答案是:AB 三、判断题共10题,60分 1、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社会非常像人类的机体或任何活的有机体。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是:B 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在本质上是生产力的总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是:A 3、没有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是:B 4、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A错误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应当把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社会事实的含义: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个人以约束的,都叫社会事实。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制约性:即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而且还具有一种必须认同、服从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力量。这种强制性力量会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它; 二是客观性。也就是说它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对象,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迪尔凯姆认为客观性不等于可见性或者可触性。例如,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甚至包括语言以及货币制度等都独立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 三是普遍性。这是由于它具有集体性。迪尔凯姆利用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了聚合在一起的个人行为不同于其独处时的行为。在他看来,人从来都没有生活在孤立的状态之中,所以,精神风尚一定会凝聚成社会集体观念。 (2)社会事实的类型 在《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一书中,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主要包括:①社会;②政党;③教会;④组织等; 二是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它主要有:①道德;②集体表象(价值规范);③社会潮流; 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在1895年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中,迪尔凯姆认为,作为一门科学的学问,一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学应当有自己的方法与准则。他于是提出了如下“准则”: (1)把社会事实当作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一是要摆脱一切预断,尊重事实,排除一切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观点,像笛卡尔那样,做到“我思故我在”; 二是要从感性材料出发去开展研究,达到对社会事实的本质认识; 三是要剔除感性材料中的主观成分,寻求价值中立。 (2)要能区分正常的社会现象与病态的社会现象 正常的社会现象是指“规则的现象”,即“应当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象”; 迪尔凯姆 一、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事实 二、社会转型理论:原因、社会团结、社会分工 三、社会失范理论(失范、自杀论) 四、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的基本形式

全国2018年4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 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 一、涂尔干 1.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各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2.社会事实的特征:客观性、约束力(对个人)、普遍性。 3.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分化,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心理情感、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等,且人的行动受群体意志的支配的团结。(现代不发达和古代社会中的团结) 4.有机团结: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某种专门的社会职能,建立在社会分工和非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团结。(现代社会) 5.社会分工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从而导致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扩大,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生存竞争加剧促使人们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养活大量增殖的人口,促进了劳动分工的产生。 (2)分工的发展和互动的增加使得人们之间的依赖性加强。 次要原因是科学的世俗化极其发展。 限制条件有年长者的权威、传统和习俗的消弱、法律、道德和文化的合理性加强,社会对个人的压制的普遍减轻、个人独立个性的增强等。 6.自杀的社会类型: (1)利己型自杀是由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膨胀。(如已婚者中没有孩子的夫妇比有孩子的夫妇自杀率更高,其中家庭组织增强了社会团结的纽带) (2)利他型自杀是在社会组织高度整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它是个人对集体的牺牲。(如军队中为了集体荣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所产生的自杀) (3)失范型自杀是由社会失范导致的。(如离婚引起的家庭秩序的破坏导致的自杀) (4)宿命型自杀是由于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所造成的。(被严律苛法无情断送前程、压制情欲的人们,如年轻的丈夫、五子女的妻子等。)7.宗教的概念:是以超现实的神圣世界为象征,反映世俗世界的力量和规范,保存和传播社会文化,并对人类思维和个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齐美尔 1.社会几何学:(1)群体构成的数量:群体人数和群体规模的增大会使群体的结构和群体的互动性质发生改变。 (2)社会互动的距离: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对距离与互动形式和事物的价值密切相关。 2.货币哲学:(举例或论述见107p) 3.主观文化的概念: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客观文化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科学、工具、科技、艺术、伦理、组织、团体、制度等。 三、韦伯 1.理想类型:一套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的严谨而精确的概念体系。 2.合法统治的理想类型: (1)传统型统治: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智商的统治。(前现代社会)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一、 讨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矛盾 1、货币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一、讨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矛盾 1、货币计算 货币具有可计算性、无实质性、交换的短暂易逝性和不断进行四种特点。在货币交换过程中容易满足,但属于浅层,无深度感(软糖与硬糖的比喻) 2、城市空间 在讨论城市空间时,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矛盾更加突出。在城市中处处发现分工的痕迹,生产专门化。城市生活中存在多种需要,又由于分工化、专门化,生活中就要与各个领域交往。 3、城市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是人的分工与交往不断塑造的 空间。矛盾在空间中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组合城市空间。 4、可计算性的特点在城市社会中更加得到发展 二、时尚 齐美尔认为,在社会学的关系中,时尚是一种阶层划分的产物。时尚总是阶级时尚,较高层次的时尚与较低层次的时尚截然有别,而且在后者养成较高层次的时尚时,便抛弃这种时尚。通过某些生活方式,人们试图在社会平等化倾向与个性差异魅力倾向之间达成妥协,而时尚便是其中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时尚的社会学意义以同等重要的形式表达了平等化和个性化的冲动、模仿的魅力以及特立独行的魅力,或许还可以说明,一般来说,女人尤为强烈地追随

时尚。时尚为女人提供了这样的结合:一方面是普遍模仿的范围,在最宽阔的社会航道中畅游,另一方面是个体人身的显眼、强调和个性化的打扮。 三、卖淫 齐美尔认为卖淫和货币“它们在听任他人分派为任何一种新的用场时的那种冷漠态度,它们抛弃任何一个主体时的那种轻率态度(因为它们与任何一个主体都没有真正的关系),它们作为纯粹的工具所固有的那种没有任何内心活动的物性,这一切都使我们不得不指出在货币和卖淫之间存在着本质的相似之处。” 四、客观文化的膨胀、主观文化的萎缩,偏向客观文化史男性文化 主导的成果;女性文化不希望让主客观文化分离,若分离则会偏向主观文化。 五、齐美尔最早从文化角度研究性别,对后来妇女解放运动、女权 主义产生影响。齐美尔认为男女本来就有差异,而现代的差别是表层的。他对男性主导的社会进行批判,但又不是女权主义的想法。 六、马克思与齐美尔思想比较 马克思思想齐美尔思想 普遍抽象(货币) 侧重社会(结构、经济、阶级等)侧重文化(涉及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由

社会学基本理论--各流派观点

1、社会学:是一种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的科学. 2、社会学理论:默顿: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家精神活动的产品,是从社会研究中得出的一般性原理,是一个总体概念,并不特指某一流派的理论观念。乔治瑞泽尔:社会学理论是一组互相关联的观念,能够对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系统化,能够解释社会世界,并预测社会世界的未来。 3、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 4、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默顿;社会冲突论:科赛、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行为主义,布劳--结构主义,爱莫森;符号互动论:米德--心灵、自我、社会,布鲁默---定性研究,戈夫曼---戏剧理论。 1、功能主义或者结构功能主义 孔德、史宾赛、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帕森斯、莫顿 正功能:有利于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潜功能:未曾预料到得客观后果。 功能主义的相关特点: 第一、社会每一要素都会对社会发展期作用,因此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即'"存在的及是合理的“。 第二、关注系统稳定,协调及最大有效性条件。 第三、社会系统基本上处于动态均衡中。

第四、社会变迁是以渐进、适应的方式进行,而不需要贸然的革命方式进行。 第五、强调价值共识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作用。 孔德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社会静力学:指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秩序,从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共存的秩序与原则。特征:社会的协调、和谐、秩序是主题。构成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秩序中有不同的功能。研究对象有明显的共识性。 社会动力学:从社会纵向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特征:人类社会的变迁就是人类社会秩序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是人类智力或人性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获得的知识与秩序的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阶段。观点:认为人类智力发展有三个阶段,认为智力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 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社会有机体论:生物与社会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似,依据生物有机体推论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性质,整个世界是又无机领域、有机领域和超机领域构成,生物有机体是部分为整体而存在,社会有机体是整体存在与部分之中。 社会进化论:进化是由同质结构向异质结构进化。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对象及方法论: 社会是一个整体,不能还原为个体。

《现代社会学理论》精.doc

《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 见书P7——P15页 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 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也正是在正式自我和表演的自我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6、现象学:现象学受韦伯的影响较大,代表人物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关注的是行动者通过哪些方式,将感觉材料转变成各种类型化或心智图像来解释社会世界。 舒茨对韦伯行动的意义与行动的动机是同一的观点提出的质疑,将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因果动机和目的动机。 7、常人方法学:想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世界类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学家必须以与行动者的做事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社会。代表人物,[美]加芬克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性的平凡活动进行直接经验性的研究,认为这些活动的核心特质是反身性。 8、帕森斯:自愿行动。 9、哈贝马斯:把行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沟通行动和策略行动,但主张这两种类型的行动都是理性的,可以被观察者理解的。沟通行动理性是为了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的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沟通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成理解。 第三章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 1、马歇尔:马歇尔体现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马从需求、个人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引入效用这个关键词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 2、帕累托: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最优:成功的公共决策应该建立起一种个体效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明确地以全部人口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3、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其核心假设是,人们会理性行动,争求价值最大化。 4、其他见书P95—96 第四章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 1、弗洛伊德(略) 2、列维:原始的思维(略)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

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1.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以及西美尔对社会的理解? 答: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 社会唯名论认为不存在社会这么一个实体。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 西美尔认为构成社会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西美尔承认个体的存在,也承认社会结构的存在; 2.社会并非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构成了社会; 3.社会由透过互动而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社会的存在就表现在这些互动的关系上。这种个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答:社会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之中。 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互动的总和,构成了社会。 3.如何理解社会是一种过程? 答:社会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交往)构成了社会。 1.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互动。 2.互动中的个体关系,高低贵贱的地位、凝聚、模仿、劳动分工、交换、普通的攻击或防卫、宗教社团、政党的形成,诸多其他等等。互动是在这些框架中的发展或用它来表征。 3.社会是这些居于一定关系的互动过程的总称。 4.社会交往形式是什么? 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是交往构成社会现实。 西美尔讨论的各种社会交往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 2.体制化结构的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 3.自主的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 4.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国社会学史》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的作者是?()( ) A.费孝通 B.吴文藻 C.李达 D.孙本文 2、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3、下列哪本著作是孙本文先生于建国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著作?()(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学发凡》 C.《当代中国社会学》 D.《社会学ABC 》 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社会学界于下列哪一年出版了两部中国社会学史同名专著?()() A.1984年 B.1987年 C.1998年 D.1990年 6、将中国社会学史划分为“发轫期、萌芽期、幼苗期、成长期与改革期”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李剑华 B.蔡毓骢 C.杨堃 D.韩明谟 7、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8、群学”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 A.庄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9、国人始用“社会学”正式译名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 A.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 B.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 C.季廷史的《社会学提纲》 D.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 10、西方社会学著作直接传入中国的开端是?()()

3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 第一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一、齐美尔的社会观 对社会唯名论和唯实论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 二、社会学的对象与领域 ?社会指各种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个人通过交往形式组成了“社会”?社会学是以各种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为对象,其方法是从各种现象中分离出社会交往的要素 齐美尔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三级结构: 1、“纯粹”社会学 讨论的问题是社会互动的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 2、“一般”社会学 讨论人类历史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因素 3、“哲学”社会学 讨论人类的基本本质、终极运动、社会的认识论及本体论的特点等带有终极倾向的问题 三、社会交往的形式 1、社会交往:即社会个体的互动 2、形式: 是对事物内部相互关系及社会交往关系最本质的抽象,是区别于社会交往现象稳定的可重复的基础性的东西 3、社会交往的形式: 即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通过或者说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为社会现象。 4、社会交往者的类型 5、社会几何学 ?社会交往形式与数量 群体人数的多寡对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 ?社会交往形式与距离 第二节关于社会冲突的思想

一、社会冲突存在的必然性 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任何合作过程都伴随着与之相对立的冲突过程,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 二、社会冲突的类型与功能 1、社会冲突的类型 (1)根据冲突的性质,分为:手段性冲突与目的性冲突 (2)根据冲突的主体范围,分为:个人冲突与超个人冲突 (3) 根据冲突的范围,分为:群体内冲突、群体之间的冲突、诉讼和非 人格的思想冲突 2、社会冲突的功能 (1) 社会冲突对于群体和社会积极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2) 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冲突论》主要内容概括: ?在社会中,冲突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 ?社会的冲突不仅是利益的反映,而且是敌对本能的反映。人类具有先天的敌对冲动的本能。这种本能虽然受到和谐关系和 爱的本能所制约,但在利益冲突的 刺激下的发展,是社会冲突的最大 原因之一。 ?社会冲突的作用并非一定是消极的,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必然地引起社会有机体系统的崩溃或社会的变迁。实际上,社会冲突是促进社会有机体团结和统一的过程,是保持社会整体或某些子系统完全的过程。 ?冲突的激烈程度与冲突群体各方的团结紧密程度、情感投入程度及对冲突的理解程 度密切相关。冲突各方的成员团结越 紧密,人们的情感投入程度越大,人 们对冲突的理解超出个人目标、个人 利益的程度越大,冲突就可能越激烈。 ?冲突越是作为一种能达到明确目标的手段,冲突激烈的可能性就越小。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利益的意识能导致非暴力的冲突。现代的劳资冲突则是很好的例证。 ?群体间的冲突越激烈、越频繁,群体间的界限越明显、越牢固,各群体内部的团结也越紧密。

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

一、什么是社会学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其实也就是社会学是什么的问题。齐美尔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其反面来加以回答,也就是说只要回答“社会学不是什么”,然后就可以得到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答案了。 1、社会学定义: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余对象”。在当时,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学既然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应当是哲学无法研究或者不能研究的对象,即“哲学的剩余学科”。同样,由于有了经济学等学科,社会学也不能直接研究这些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只能研究剩余的领域。 在齐美尔看来,不能这样看。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而社会就是“历史事件”的体现者。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应当为其他学科所关注。反之,其它学科的对象也应当为社会学所用、所吸纳。 第二,社会学研究社会,但是它不是关于社会的科学。因为,如果社会是一切事物的综合,那么,如果同意“社会是关于社会的科学”的论断的话,这就意味着,社会学要穷尽一切事物的“原理与原因”,也就意味着社会学必须承担一切社会科学的任务,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齐美认为,“社会”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生于社会中的一切事物的总和,这是各门分支科学的任务;二是各种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这才是社会学的任务。所以,他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即研究“社会交往形式”的,如社会的结构、功能、社会化以及社会互动等等。 第三,社会学也同样不是个体心理的堆积。社会学不是心理主义的还原论,社会现象不能完全归纳为个体的性质与感受。因此,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学就应当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 2、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齐美尔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二、形式社会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