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

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

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
三线图解及其水文地质解释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编制说明 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附后) 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 一九八四年四月 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 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承包统测任务的各区县水利局及公社水利站,应尽快组织人员,到各拟定井点逐井落实。凡拟定在村庄某一方位或断层两侧的井点,务必按要求选点。 选点应首先选用可以测量水位而未按泵的井点,包括水源不足没使用的井孔。其次选用水泵待修而未提泵的井点。如二种情况均不存在,可选用按泵井点,将泵提出,然后测水。 2、提泵注意事项:凡按离心泵的浅井和按潜水泵的深井,因水位可测,勿须提泵。 凡必须提泵的井点,勿必在2月25日前将泵提出。提泵时,大队管委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并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 >>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 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 水入侵等; 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 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 放──地下水恶化、污染; 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水的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水的地质循环,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循环特点──速度快、途径短、转化迅速。 内因──固、液、气三相可相互转化。 动力条件──太阳辐射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形式──蒸发、径流、降水。) (2)试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水文地质工作需求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降水偏少,年总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22%; (2)人均水资源量偏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东部丰富,西部贫乏; (4)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5)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合理有效地利用及保护水资源,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 (3)地球上水的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

水文地质学(附分析题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径流: 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 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 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 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流线:渗流场中某一瞬间的一条曲线,曲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间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 开卷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 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 )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 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 A.饱水带; B.张力饱和带;C.包气带;D。支持毛细水带 ⑶ 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N a+)及( )。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 )

地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 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基础(张建升) 基本概念: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 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称作径流。 径流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即渗流速度。 强径流带:在某些发育不均一的泾流场中,强径流区段往往成不规则的带状展布,故称之为强径流带或集中径流带。 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地表面积入渗的水量称为入渗率。 入渗系数:年降水入渗量qx与年降水量X的比值。 动态与均衡: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水位、流量、水温、水化学成分等)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质、水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称作地下水均衡。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他含水层的水和人工补给水源。 空隙:岩石(土)中存在着空隙,空隙是地下水渗入、储存、运移的场所和通道。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溶隙:可溶性岩石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称为溶隙。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孔隙度。一般用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表示。 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 溶隙率:衡量岩石溶隙多少的指标叫溶隙率。 容水性: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持水性:是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主要是结合水和部分毛细水)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并不能给水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岩石的水理性质:水进入岩石空隙后,岩石空隙所表现出的与地下水的贮存和运移有关的一些物理性质。空隙的大小是影响岩石水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总矿化度:总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表征水矿化程度的指标。它指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硬度:由于水中含有Ca2+、Mg2+而具有的性质,水中Fe3+、Al3+也具有硬度。 总硬度:水中含有Ca2+、Mg2+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溶虑作用:水和岩石相互作用时,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溶于水中的作用。 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成为重力水。 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引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气态水:即水蒸气,它和空气一起分布于包气带岩石空隙中。 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而充满岩石毛细空隙中的水成为毛细水。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 (40) 第十一章裂隙水 (42) 第十二章岩溶水 (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O分子态水的转换。(×) 2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2.渗入水:地下水起源主要是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叫渗入水。 3.饱和水汽含量: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大,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 4.流域:指分水线或分水岭以内河系集水面积的范围,在流域范围内的全部降水都顺着地表由高到低汇注于该河系之中。 5.河系:汇入某河干流的全部支流的总和称为河系。 6.流量[径流总量]:指单位时间[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7.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8.吸着水:强结合水,是最靠近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最大的的那部分水。 9.薄膜水:弱结合水,是外层受静电引力较小的水。 10.矿物水: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或晶格之间的水又叫化学结合水。 11.给水性: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12.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凝结作用: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13.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具有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的沉积单元或构造单元。 14.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裂隙率:衡量裂隙多少的指标用Kr表示。 15.渗流:一种假想水流,即用假想水流模型去代替真实水流。 16.流线:是渗流场内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均与此线相切。 17.迹线:是渗流场某一时间段内水质点的运动的轨迹。 18.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时叫稳定流。 19.非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20.流网: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 21.层流:在岩石空隙中渗透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运动。 22.紊流:水流质点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 23.容水性: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承压水的测压水面是一个(虚构)的面。 24.水力梯度:又叫水力坡度,是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25.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层透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26.矿水:一种特殊形式的地下水,当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叫矿水。 27.地热异常:热流值或地温高于全球平均值。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 28.红层:因为颜色主要为红色所以叫红层,包括泥岩页岩砂岩砾 岩,其中泥岩占得比例较大,从成分来说以泥质硅质钙质为普遍。 29.洪积扇:由洪积物组成的从沟口向平原呈扇状展开的近半椎体的堆积物。 30.浓缩作用:地下水因蒸发失去水分造成盐类积累浓缩的作用。 31.补给[储存]资源:经常与外界交换的水量[保持与含水系统中的水量]。 32.地下径流模数:表示一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 33.溶率作用:是形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作用,它是水和岩石 相互作用时岩石中一部分物质溶于水中的作用。 34.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5.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的收支状况, 均衡是动态变化的内因,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 36.地下径流模数:表示一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37.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 38.总硬度:水中含钙离子镁离子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39.总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表征水矿化程度的 指标。 40.绝对湿度[相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 量[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41.地热增温率:指常年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的增加 值以°C/100m表示 42.暂时硬度:指水加热沸腾后由于脱碳酸作用而水中析出的那部 分钙镁离子含量 43.永久硬度:水加热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叫 水的永久硬度 44.居留时间:指地下水自从补给进入含水层中至被排泄出含水层 所经过的时间。 45.地热田:指某一地段地温较高并且具有开发价值的地热系统。 46.混合溶蚀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已经丧失其侵蚀性的饱和溶液, 在岩层中混合后重新变成不饱和溶液从而对碳酸盐岩进行新 的溶蚀作用这种现象叫混合溶蚀效应。 47.正水头:假如测压水位高于该点地形高程时则当钻孔打穿了隔 水层顶板后水涌出地表,这种压力水头叫正水头。 48.负水头:如测压水位低于该点地形标高时,则当钻孔内的水不 能喷出地表的水头 49.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可以是若干个月,年。 50.均衡区:进行水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水 文地质单元。 51.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 52.冻结层下水:埋葬在冻土以下的含水层中常保持液态随深度加 大水温逐渐升高 53.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多年冻土上部的融冻层中受气候影响,冬 季冻结夏季融化。 54.矿水:一种特殊地下水,当其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数 值时才叫矿水。 55.洪流:是季节性雨水或融雪水从山区汇集的暂时性水流广泛分 布于山区山前地带 56.冲积物:是河流沉积的产物,在新生代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中 常是富水的。 57.橫节理:与流线垂直的节理。斜节理:与流动构造斜交的节理。 纵节理:与流线平行的节理。 58熔岩洞:巨厚熔岩流上部已冷凝中间继续流动,由于熔岩补充 不足和逐渐冷缩,便形成熔岩坑道,有出口的为熔岩洞。 59.冰锥:因冰冻膨胀受压,地表水或地下水涌溢至地表或在地下冻 结形成的锥形或丘形体。 二.填空 1.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渗流 所占据的空间称为(渗流场)。 2.自然界中水的转化是通过(循环)来实现的。中 温热水的温度为(40-60)度。 3毛细水按照形成特点分为(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 水)。 4.矿井地下水系统按照空间分布和作用方式分为(矿床地下水亚系 统、人类工程亚系统)。 5.(天然) 情况下,绝大多数地下水流服从达西定律。 6.在各项同性介质中,地下水沿着(垂直于等水头线)方向运动,流 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7.通过粘性土发生的渗透称为(越流)。岩石的空隙可分为(孔 隙、裂隙、溶穴)。 8. 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9.根据地下水流量过程线,由降雨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分为(缓 变性、突变型、滞后性)。 10.地热向地表传输的形式主要有(热流传导、热对流传导、热辐 射传导)。 11.最常用的俩种研究岩溶水的方法和手段是(示踪试验、碳酸盐 岩溶蚀速度的测定)。 12.与流面平行的节理称为(层节理)。酸性侵蚀主要是铁置换 了水中(氢离子)造成的。 13.三角洲的形态结构分为(三角洲平台、三角洲斜坡、原始三角 洲)。 14.岩溶水介质的演化遵循(溶隙—溶道—溶道系统)的演化过程。 15.岩溶水的垂直剖面上不均一,索科洛夫将厚层缓倾斜灰岩地区 划分为(包气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水位季节变动带) 四个水动力带。 16.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断层泉)。 17.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 溶水)。 18.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 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 19.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 20.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1.地下水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 凝结水、含水层间补给)。 22.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23.地下水主要的阴离子有(Clˉ,SO42ˉ、HCO3ˉ),阳离子有(Na ﹢、K﹢、Ca2﹢、Mg2﹢)。 24.地下水用于供水水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水 质好)。 25.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26.达西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KwI,各项代号含义为(渗流量、 渗透系数、过水断面、水力坡度)。 2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 酸作用、脱硫酸作用、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人类 活动作用)。 28.水质点做有序的流动称(层流),服从达西定律。即:V=KI。 29.饱水带中,任一特定均质土层,渗透系数K是(常数)。 30.地下水起源有(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 31.包气带自上而下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 32.一般情况下,含水裂隙随深度增大而(减少)。滨海三 角洲沉积一般属于(半咸水沉积)。 33.河流通过流水的动能进行(侵蚀)、搬运和(沉积),流速大时 以(侵蚀)为主流速小时以(沉积)为主。 34.裂隙按照开裂程度分为(开裂隙、闭裂隙、隐裂隙),按照成因 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华裂隙、应力释放裂隙、人工 裂隙)。 35.断层构造带分为(构造岩带、断层影响带),(断层影响带)透 水性强。 36.洪积物是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残积)、坡积物,碎屑成分(大 小混杂),磨圆度及分选性(较差)。 37.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是(层流和紊流并存、在压流和无压流并存、 统一水流和孤立水流并存、明流与伏流并存)。 38.湖积物的分布通常呈(环带)状,滨岸较粗,以(砂、砾)为 主,中心为细粒的(粉砂、粘土、淤泥)。 39.砂层和粘性土的孔隙度随着埋深的加大和时间的延续而(降 低)。 40.裂隙组合形式有(网状组合裂隙、脉状组合裂隙、网脉状组合 裂隙)。 41.岩石按照力学性质分为(弹脆性岩石、柔塑性岩石、中间过渡 性岩石)。 42.典型的风化带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带、半风化带、微风化带)。 43.岩溶水按照优势含水介质类型分为(溶孔溶隙水、管道流、溶 孔溶隙-管道双重介质流)。 44.岩溶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裸露型岩溶水、覆盖型岩溶水、埋 藏型岩溶水)。 45.水文地质调查分为(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阶段。 46.矿区水文地质图分(综合水文地质图、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48.在重力作用下岩石能够保持住的水,主要是(结合水)。地 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 50.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种类包括(简分析、全分析、专项分析)。 51.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 动态的(内在原因)。 52.对岩石的透水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空隙的大小)。 53.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低温)控制。地下水中常 见的气体有(O2、N2、CO2、H2S)。 54.稳定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淡水的总矿化度为(小 于1)。 PH值5-7为(弱酸性水)。 55.若含水层的地下水处于超采的负均衡状态,导致地下水水位连 年下降,为减缓水位下降速率,应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增加 地表水利用量或调整开采层次,开采深层地下水)。 56.巷道大涌水点,水量未稳定前应(每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生突然 涌水,应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 水位长期观测点一般(5-10天)观测一次。 57.(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地下水最重要的补给来源。 58.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分为(蒸发型、径流型、蒸发-径流型)。 59.从空间分布来看,大气降水属于(面状)补给,地表水属于(线 状、点状)补给。 60.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是(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 人为因素)。 61.非均质包气带中,降水入渗主要是通过(优势路径)补给潜水。 62.均质包气带浅部自地表向下分为(完全饱和带、传输带、湿润带、 湿润前锋带)。 63.(红层断裂带脉状水)是红层地层的找水主要方向。 64.岩石的水理性质是指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65.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气态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固态水、矿物水)。 66.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必须满足俩个条件(俩者之间必须具有水力 联系和地表水位必须高于地下水位)。 67.随着地下水中某种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能力将(增大)。 68.地下水的侵蚀性主要表现为含侵蚀性(CO2水)对混凝土的侵 蚀。 69.由一系列(等水头线)和(流线)组成的网格称为流网。 70.水流质点无秩序,互相混杂的运动称为(紊流运动)。容易产 生悬挂毛细水的土层剖面是(上细下粗)。 7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 7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颗粒直径大小)。 7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相交)。脱碳酸作用 的结果,使地下水的(矿化度降低)。 7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溶滤淡化) 方向发展。 7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 素是(气象因素)。 76.含水层是(含有重力水的 / 能够透水的)岩层。【作为选择 时前者优先】

读水文地质图样本

1.2.2气象与水文 矿区属温湿多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每年3-8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其中3-5月份多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夏秋之交为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常会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11月至翌年1月份为旱季,雨量较少。根据气象站多年统计的资料,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681.9mm,最大降雨量2495.5mm(1975年),最小降雨量1188.9mm(1958年)。日最大降雨量强度322mm(1965年7月28日),连续累计最大降雨量8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72.2mm。 区水文网发育,主要溪流均向北西汇集注入盆地。较大的溪流有流经矿区西侧的溪马河和北部的中甲河。两条溪流汇合于矿区西北市东山村流入龙津河中,最终汇入九龙江,排向东海。 溪马河发源于本区东南及南部山区。由两条主要支流于合溪村汇合而成。横切矿区南部,经矿区西缘,由南往北蜿蜒流入盆地,区观测站测得平均流量5.258m3/s。马坑矿区就位于溪马河流域围。 矿区除溪马河以外尚发育有三条溪沟。即: I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汇水面积4.44 km2。从80线东南端流入矿区。从东往西横贯矿区于65线北段流入溪马河。丰水期流量为126 l/s,枯水期流量10.66 l/s,雨后最大流量达3.98m3/s。 Ⅱ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71线东南端流入矿区,汇水面积为0.21km2。流量为9.23 l/s。于72线附近汇入I号沟。 Ⅲ号沟:由矿段泉水汇集而成。汇水面积0.71km2。源头在67线南东地带,雨季源头高,旱季低。由东往西横贯西矿段于55线北西端汇入溪马河,流程达1200余米。流量一般为5-20 l/s。洪峰流量达809.20 l/s。除上述之外,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题A(2013)

河北农业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013--2014学年第材1学期学院专业卷别:A 考试科目: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核方式:开卷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试卷共(4)页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占5分,多选题占10分,共15分) 1、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⑴二十一世纪,水文地质学着重向着()应方向发展。 A.环境水文地质学; B.水资源水文地质学; C.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水文地质学 ⑵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虽然都被水所饱和,但是由于毛细饱和带是在 表面张力的支持下才饱水的,所以也称()。 A.饱水带; B. 张力饱和带; C.包气带; D. 支持毛细水带 ⑶舒卡列夫地下水分类的依据是地下水中六种主要离子(K+合并于 Na+)及()。 A.酸度; B.碱度; C.矿化度; D.固形物 ⑷在冲积平面上,要通过打井获取较丰富的地下水,通常在()地 段布井。

A. 地势相对较高的; B.河间较低洼的; C. 平原区的上游; D.平原区的下游 ⑸地下水污染主要与()等人类活动有关。 A.工农业与生活; B. 过量开采地下水; D.矿山开采排除地下水;C. 基坑开挖降水 2、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都选对者给分,否则不给分) ⑴下列属于地下水功能的描述是()。 A.宝贵的资源; B.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 C.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D.工农业用水; E.地球内部地质演变信息的载体 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 )两类。 A.地质循环; B.大循环; C.水文循环; D.小循环; E.全球水文循环 ⑶岩石的空隙有( )哪三大类? A.孔隙; B.裂隙; C.溶隙; D.洞隙 ⑷根据给水与透水能力,可将岩层划分为( )。 A.弱透水层; B.隔水层; C.含水层; D.绝对不透水层 ⑸绘制地下水流网时,首先应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 或流线。边界包括( )三种类型。 A.隔水边界; B.水头边界; C.地下水面边界; D.分流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