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A肉鸡生长过程中血液CD3_CD4_和CD8_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AA肉鸡生长过程中血液CD3_CD4_和CD8_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AA肉鸡生长过程中血液CD3_CD4_和CD8_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AA肉鸡生长过程中血液CD3_CD4_和CD8_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整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 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

淋巴细胞亚群(详细资料)

机体免疫状态是衡量机体是否患病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流式细胞术来监测机体的免疫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检测T、B和NK淋巴细胞的水平。 T细胞主要包括T辅助细胞(Th)和T抑制细胞(Ts)细胞亚群。CD3+细胞代表外周血中总的成熟T细胞,理论上应约等于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总和,但往往出现CD4+加CD8+细胞之和大于CD3+,这是因为CD4+细胞包括CD3+/CD4+细胞(真正Th细胞)和CD3-CD4+细胞(非Ts细胞),而后者包括CD3-CD8+CD16+56+细胞(一部分NK细胞)和CD3-CD8+CD16+56-(未知细胞)。由此可见,真正的TH细胞是CD3+CD4+细胞,真正Ts细胞是CD3+CD8+细胞。尤其当患者NK细胞明显增加时,会使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总和远大于CD3+细胞,因此,用三色荧光标记才能分析真正的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首先在淋巴细胞中识别出CD3细胞,然后在CD3细胞中再区分CD4+和CD8+细胞。NK细胞的表面无T细胞和B细胞表面标志,但有CD16和CD56等标志,用CD16+56抗体能鉴定出NK细胞(一定是CD3阴性),CD3-CD16+56+细胞才是真正的NK细胞。根据是否表达CD8,又可将NK细胞分为CD3-CD8+CD16+56+细胞(所占比例小,不影响CD8比例)和CD3-CD8-CD16+56+细胞(主要成分)。 B细胞的表面标志是CD19,理论上CD3-CD19+细胞才是真正的B淋巴细胞。但 CD3+CD19+细胞很少,可忽略不计,所以CD19+细胞就是B淋巴细胞。 在抗肿瘤效应中,CD4和CD8分别是T淋巴细胞的辅助/诱导细胞亚群与抑制/细胞毒细胞亚群,CD4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过程,辅助诱导其它免疫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B细胞等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CD4细胞的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低下。CD4/CD8比值是重要的免疫状态监测指标,其比例的降低与免疫系统损害的程度相关。 CD4降低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CD8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CD4/CD8比值升高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病毒感染等;CD4/CD8比值降低见于艾滋病(常小于0.5)。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CD4/CD8比值升高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与临床---陈建林

一、流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1.了解不同情况下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肿瘤(手术、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 感染(脓毒血症、重症监护患者等) 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 不孕不育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慢性肾病、骨髓移植恢复期等 2.辅助临床疾病的诊断 3.探索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程及预后 4.观察监测疗效,指导临床建立治疗方案 二、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B细胞(CD19+):体液免疫 辅助/诱导T细胞(Th):介导和增强免疫应答 (CD4+) 淋巴细胞T细胞(CD3+)细胞毒性(Tc) /抑制性T细胞(Ts): 抗病毒、抗肿瘤 (CD8+) 调节性T 细胞(Treg):抑制免疫应答、维持免疫耐受 (CD4+CD25+) NK细胞: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 (CD16+/CD56+) 三、流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应用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儿科疾病 (一)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多种小儿疾病原发或继发疾病均存在T细胞异常,观察T细胞变化,对小儿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等具有重要价值。 类型指标CD3+ CD4+CD8+CD4+/CD8+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 传单增多症↑↑↓↓↑↑↓↓ 支气管哮喘↑↓↑

T 细胞CD4、CD8、CD3 检测介入时间-----结合退热、消咳、肺罗音消失时间观察T 细胞变化,特别针对儿科患者可合理调节抗生素使用,改善预后,避免药物损伤.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1.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和CD8+)、B细胞(CD19+) 和NK细 胞(CD16+/CD56+)比例等主要检查项目,可对大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作出诊断。 2.评估免疫接种前机体免疫状态 案例: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患 儿,未评价免疫系统功能,直接 接种灭活疫苗,造成严重感染T 细胞CD4、CD8、CD3 检测介入时间-----结合患儿科反复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时检测; 在疫苗接种前2-3天作出评估。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人体的抗肿瘤免疫以细胞 免疫为主,体内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主要由CD4和CD8细胞完成。 (一)评价肿瘤患者的整体免疫功能 1.肿瘤患者处免疫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降低。 2.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与病程相关,随病程逐渐降低。 CD3、CD4、CD4/CD8细胞数下降程度:Ⅳ期> Ⅲ期> Ⅱ期>Ⅰ期3.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持续低下,转移率高、易复发

血液、体液细胞以及有形成分形态图谱

所有分类共有11 个相册,230 张相片。 细菌图谱|16张 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淋巴细胞系|11张尿液图谱|64张粪便图谱|5张精液图谱|18张 关节腔积液|5张脑脊液图谱|3张其它体液图谱|11张最新更新情况,截止到2010-7-23 11:26:37 血液图谱共有5 个相册。

细菌图谱|16张 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 淋巴细胞系|11张 尿液图谱 白细胞管型(SM染色)白细胞管型(未染色)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胆固醇结晶胆红素结晶非晶性尿酸盐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

胱氨酸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阳性细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尿液图谱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粗颗粒管型 红细胞管型宽大管型蜡样管型(未染色)肾上皮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染色)透明管型(未染色)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 尿液图谱 磷酸钙结晶尿酸结晶三联磷酸盐结晶药物结晶(吡哌酸)药物结晶(磺胺甲基异造影剂结晶(碘番酸)造影剂结晶(泛影葡胺造影剂结晶(泛影酸)

鳞状扁平上皮(SM染色) 鳞状扁平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层移行上皮细胞马耳他交叉现象尿白细胞(未染色)尿液中巨噬细胞尿液中巨噬细胞尿中酵母菌(未染色)尿中酵母菌(SM染色)尿液白细胞白细胞管型 扁平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大圆上皮细胞胆固醇结晶尿液图谱

胆红素结晶 滴虫非晶体尿酸盐胱氨酸结晶尿红细胞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 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尿酸结晶肾衰竭管型尿液图谱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尾形上皮细胞 鲍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图谱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柰瑟氏菌淋病柰瑟氏菌 新型隐球菌荚膜(脑脊液标本墨 汁负染色) 红系统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操作程序

一、目的: 保证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检验的工作质量,旨在保证正确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标准操作程序和控制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二、修改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质量主管、授权人(科主任),方可改动。 三、适用范围: 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检测。 四、实验原理: 人的T淋巴细胞根据其生物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可分为二大类:辅助/诱导T细胞和抑制/细胞毒T细胞。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4;抑制/细胞毒T细胞表达CD3和CD8。利用各种单克隆抗体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再配多色荧光染料以及绝对计数管,即可以把T淋巴细胞区分为两种亚型,进面得到各亚群的绝对值。 六、主要试剂: CD4-FITC/CD8-PE/CD3-APC/CD45-PC7 (美国BCs公司;CAT:IM3548), 七、实验操作: 1、标本采集:使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ml。 2、染色和固定细胞: (1)标本管编号A,取一只流式专用管A1。 (2)A1管加入CD4-FITC/CD8-PE/CD3-APC/CD45-PC7 20ul。 (3)A1管中再加入全血100ul,混均。 (4)置室温,避光孵育15min。

(5)加入FACSLysing溶血液2.0ml,置室温,避光孵育10min。 (6)300g离心5min,弃上清液。 (7)PBS洗涤细胞两次,300g离心5min,弃上清液。 3、上机检测;分析结果;打印实验报告。 八、参考值: 总T细胞(CD3+):59.4-84.6 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 28.5-60.5 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CD8+): 11.1-38.3 Th/Ts: 0.9-3.6 九、临床意义: 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辅助/诱导T细胞和抑制/细胞毒T细胞。测定CD4和CD8可用于化疗、自身免疫病的免疫监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CD4+细胞恢复晚于CD8+细胞,导致Th/Ts比例显著下降。HIV及某些病毒感染(EB病毒、SARS病毒等)患者Th/Ts比例也下降显著。 十、质量控制: 1、先用标准微球调整仪器,正确设置电压、补偿。 2、健康人CD4+细胞加CD8+细胞总数应大约等于CD3总数;免疫病、淋 巴瘤可能有较大差异。 3、收集细胞太少(少于500个)、碎片污染太多(超过10%)、门中淋巴细 胞不纯(小于90%)可能引起实验结果不正确。 4、建议使用逻辑设门方法(CD45-SSC设门与FSC-SSC设门)减少杂质的 干干扰。

血液系统疾病图谱收集

典型的M2a 颗粒粗大,密集,染深紫红,内外浆和“材捆细胞”明显 临床特点:1常见于成人 2纤维蛋白原减低及出血发生率高 3对全反式维A酸治疗反应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AML的5-8%。其中98%以上具有t(15;17),其它为17q21/RARα基因的变异易位。t(15;17) (q22;q21) /AML主要见于中年患者,常伴DIC,临床出血重,早期死亡率高;FAB 分为M3(粗颗粒型)和M3v(细颗粒型)两型。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叶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晴颗粒,部分细胞胞浆则充满细小的粉尘状颗粒;Auer小体粗大,常呈“柴束状”,电镜表现为六边形的管状结构;MPO染色强阳性;近25%的患者AE染色弱阳性。M3v白血病细胞无颗粒或少颗粒,多为双叶核形,易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但仍可见少量的白血病细胞有典型的M3细胞特点;患者WBC常显著增高,MPO染色强阳性,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同;ARTA治疗复发的患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常呈强嗜碱性。白血病细胞均匀一致地高表达CD33,CD13的表达程度不一;HLA-DR和CD34一般阴性,CD15常为阴性或弱阳性,且不与CD34共表达;也常共表达CD2和CD9。M3和M3v都有特征性的t(15;17)和PML-RARα融合基因,少数患者因复杂易位而检测不到t(15;17),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t(15;17)/AML对ATRA极为敏感,采用ATRA、As2O3或蒽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良效。 t(11;17)(q23;q21)、t(5;17)(q35;q21)和t(11;17)(q13;q21)是APL的少见变异易位,分别形成PLZF-RARα、NPM-RARα和NuMA-RARα融合基因。PLZF-RARα阳性的APL细胞形态特点为:核形较规则,胞浆颗粒较多,常无Auer小体,假Pelger-Huet核细胞多见,MPO染色强阳性;与典型的APL不同。t(5;17)的APL 细胞多为粗颗粒型,少数细胞呈细颗粒型,且无Auer小体。PLZF-RARα+ APL对ATRA无反应,而在t(5;17)APL则可取得疗效。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检测对象 原则:免疫功能受损者均应常规评估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包括: 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自稳和耐受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受损 易发生感染 反复感染 严重感染 多种病原与特殊病原感染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感染 除了宿主免疫防御受损容易造成上述少见感染状况之外,感染本身也可造成继发性免疫防御受损,因此免疫评估应注意原发和继发两方面的问题。 免疫自稳和耐受功能受损 过敏性疾病:并非所有这类患者都需要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于一些严重的过敏患者应考虑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①婴幼儿时期全身严重湿疹样表现。 ②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③血清IgE水平明显增高(IgE>1000IU/L) ④伴有反复、严重感染的患者 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性疾病 ①存在难以控制的自身免疫反应情况及出现明显的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情况 ②合并反复感染的患者 ③存在自身炎症反应 ④长期免疫抑制药物、生物制剂使用前后 免疫监视功能受损 主要引起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儿童时期最为多见的是血液系统肿瘤 其他肿瘤及实体瘤:其他系统肿瘤患者也应酌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既可能存在原发性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也可能出现继发性改变,尤其是进行各种化疗时,淋巴细胞亚群大多会受到影响 其他特殊情况 血常规中淋巴细胞明显异常 家族成员中有免疫缺陷病史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判读,应对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分别进行判别。 结果分析 (一)基本数据判断 1.相对计数的3个基本公式: 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应首先根据下述3个公式进行评估[15]。公式1: CD3+%+CD19+%+CD16+/CD56+%=100%±5% 公式2:CD4+%+CD8+%=CD3+%±5% 公式3:CD4+/CD8+比值>1.0(1.5~2.0,新生儿期可达4.0) 2.相对计数基本公式意义: (1) CD3+%+CD19+%+CD16+/CD56+%明显大于或小于100%±5%,提示检测系统异常或存在明显淋巴细胞亚群异常。(2) CD4+%+CD8+%之和明显大于或小于CD3+%±5%,提示存在双阳性(CD4+CD8+)或双阴性(CD4-CD8-)T淋巴细胞。(3)一般情况CD4+/CD8+比值>1,年龄越小CD4+/CD8+比值越大。CD4+/CD8+比值<1,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 3.绝对计数的判断: 绝对数标准不同仪器和年龄段及人群存在差别。个体间变化也比较大。各个实验室所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进

流式细胞术检测体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

?50?垦竖垫墼堕堂垄查!!!!生!旦箜!!鲞箜!塑丛』!坐!!型!』竺!!!型垫!!!y堕:!!:垒坠! ?临床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体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应用 莫扬1,许小东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裹樊医院检验科,湖北襄樊441021;2.卫生部北京医院流式细胞仪室100730) 【摘要】目的探讨胸水、腹水、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榆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良、恶性疾病患者的50例胸水、46例腹水、47例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胸水: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Ts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27.36±6.41)%、Th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67.98±7.41)%、Th/Ts比值为2.60±0.64,肺部恶性肿瘤组胸水Ts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67.97士4.20)%、Th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37.61±4.80)%、Th/Ts比值为0.47-4-0.10,与结核性胸膜炎组比较,恶性组Th、Th/Ts比值显著F降(P<0.01)而Ts显著升高(P<0.01);2)肺泡灌洗液:肺良性疾病组肺泡灌洗液Ts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44.54-4-9.56)%、Th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49.28-+4-12.88)%、Th/Ts比值为1.13±0.29,肺部恶性肿瘤组肺泡灌洗液Ts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65.11±7.77)%、Th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34.57±6.65)%、Th/Ts比值为0.54-4-0.19,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恶性组Th卜.降(P<o.05),Th/Ts比值显著卜.降(P<0.01),而Ts显著升高(P<0.01)。3)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组腹水Ts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33.11±3.34)%、Th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66.69±3.78)%、Th/Ts比值为2.03士0.28,恶性组腹水Ts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56.64±9.34)%、Th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35.86士3.30)%、Th/Ts比值为0.65±0.10,与结核性腹膜炎组比较,恶性组Th、Th/Ts比值显著F降(P<0.01),而Ts显著升高(P<o.01)。结论胸腹水、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于分析性质并有助于评估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状态。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哑群 中图分类号:R44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130(2010)01—0050—02 InvestigationofTlymphocytesubsetsinfluidofthepatientsbyflowcytometry MOYankl,XUXiao-dong2 (1.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AfJ’iliatedxiangJanHospital,TD竹gJi MedicineCollege, Huazhong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Xiangfan,Hubei441021,China)[Abstract]0bjectiveToevaluatethemethodoffloweytometricanalysisofTlymphocytesubsetsinbodyfluidofthepa—tients.MethodsInovdertogetTlymphocytesby3-colourstainingmethodutilizingSSC/CD3Percpantibody,47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and50weretestedbyflowcytometery.Results1)ThepercentageofThis(67.98±7.41)%,Ts(27.36士6.41)%andTh/Ts(2.60±0.64)inBAI。Fwithlungcancer。andthepercentageofThis(37.61士4.8)%,Ts(67.97±4.20)%,andTh/Ts(0.47士0.10)inBALFwithlungcancerrespectively。andtheThcellsinBALFwithlungcancerwerelowerthanthoseinthebenignpulmonarydisorder(P<0.05)。andtheTh/TsratiowassignificantlylowerwhiletheTscells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BALFoflungcancer(P<0.01),eompariedwiththebenignpulmonarydisorder;2)ThepercentageofThis(35.76+-7.71)%andTs(64.31士7.37)%andTh/Ts(0.57土0.18)inBALFwithlungcancer,andthepercentageofThis(49.27土12.88)%,Ts(44.54士9.56)oA,andTh/Tsis(1.13±0.29)inBALFwithbenignpulmonarydisorder.TheThcellsinBALFwithlungcancerwaslowerthanthoseinthebenignpulmonarydisorder(P<0.05),theTh/TsratioweresignificantlylowerandtheTscells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BALFoflungcancer(P<0.01)compariedwiththebenignpulmonarydisorder;3)ThepercentageofThis(35.76士7.71)%,Tsis(64.31±7.37)%andTh/Tsare(0.57士0.18)inBALFwithlungcancer,andthepercentageofThis(49.27土12.88)%,Tsis(44.54±9.56)%,andTh/Tsis(1.13±0.29)inBALFwithbenignpulmonarydisorder.Respectively,theThcellsin BALFwithlung cancerwerelowerthanthosein thebenignpulmonarydisorder(P<0.05),theTh/Tsratioweresignificantlylow— erandtheTscells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BALFoflungcancer(P<0.01)compariedwiththebenignpulmonarydisorder.Con‘clusionTheimmunityfunctioninthepatientswithlungcancerwassignificantlydecreased.FlowcytometrieapproachisvaluableinanalyzingTlymphocytesubsetsinBAI。F. [Keywords]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Flowcytometry;T-lymphocytesubsets 恶性浆膜腔积液确诊的金标准是在积液巾找到肿瘤细胞。然而在临床上,常有高度怀疑为恶性积液但未能找到肿瘤细胞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诊断的最终判断。笔者通过对患者胸水、腹水、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恶性积液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检测指标,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病例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襄樊市巾心医院及卫生部北京医院呼吸科、消化科、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相应疾病患者。1)胸水来源:肺癌20例(均经病理最终证实),年龄31~69岁,男17例,女3例。组织学分型:鳞癌14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年龄26~68岁,男18例,女12例。刷检见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确诊。2)肺泡灌洗液来源:肺癌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均经病理证实,年龄39~71岁;肺部良性疾病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8~70岁,其中肺结核8例、肺炎ll例、肺结节病3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操作规程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操作规程 一、编号:JS0604 二、标题: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操作规程 三、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操作规程 四、目的:规范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实验操作 五、背景知识: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在感染性疾病中,因为CD4+ T细胞是辅助、诱导T细胞的标志,CD4+ T 细胞下降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AIDS、巨细胞病毒感染、瘤型麻风。而CD4+ T细胞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常提示患者易于被病毒等微生物侵袭。CD8+是抑制、杀伤T细胞的标志,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中,CD8+ T细胞常升高。CD4+/CD8+细胞比值下降,除肿瘤等疾病外,常见于AIDS、瘤型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血吸虫病等。 六、原理:利用不同荧光物质标记的抗CD3、CD4、CD8单克隆抗体,与待测成分作用,然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待测细胞。待测细胞随流动室内的流动鞘液排列成单列,一个个迅速通过激光聚焦区,激光在对每个细胞进行照射时可同时得到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2种散射光以及激发荧光标记物质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可计算出CD3+、CD4+、CD8+的相对含量,从而得出各细胞群的相对比值。 七、仪器设备和材料:肝素抗凝静脉血1ml,不同荧光素标记的抗CD3、CD4、CD8单克隆抗体,同型阴性对照荧光物,溶血剂,固定剂,流式细胞仪。 八、操作步骤 1、100μ1抗凝血加20μl荧光单克隆抗体,同时做阴性对照。 2、避光室温作用20min,溶去红细胞后,固定剂固定。 3、上流式细胞仪测定,以阴性对照测出本底参数,调节荧光补偿,设定阳性参数值,软件将计算出阳性表达细胞比例。 九、注意事项 1、为保证所得结果的可靠性,每次试验前应以标准荧光微球检测仪器的变异系数。

5blood实验5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5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5.1 相关基础知识 人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G0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血素(PAH)时,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这样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目前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领域广泛采用。 人类每个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子是46,XY;女子是46,XX。根据各组染色体的特征予以分组:A组:(N01~03)是最大的一组染色体,它们的着丝粒在中部或几乎在中部;B组(N04~05)为两对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它们有显的长臂和短臂;C组(N06~12+X)为中等大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它们大小相差不多,X染色体大小介于期间,一般难以区分;D组(N013~15)为中等大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它们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是随体,随体是一对着色很深的小球,处于短臂的末断,随体与短臂之间的区域很少着色;E组(N016~18)包括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一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F组(N019~20)为两对小的中着丝粒;G组(N021~22+Y)为最小的一组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021~22的短臂上可见随体,Y常呈现异固缩状态,着色更深,可以识别。 5.2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技术和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2)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并计数、配对、分类和绘图。 5.3 实验材料和仪器 5.3.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2)Giemsa母液:量取33ml甘油,先在研钵内加入少量甘油与0.5g Giemsa粉混合,

BD流式临床检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BD流式细胞术临床应用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临床背景: 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成分。正常情况下,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可维持一定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稳定调节,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量及功能发生异常改变时,机体会产生一序列病理变化和免疫功能障碍,导致疾病的发生。相反,测定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也能对疾病早期诊断和控制、临床治疗指导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已广发应用月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恶性肿瘤、血液病、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病等,对分析发病机理、观察疗效及监测预后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目的: 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异常,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常用检测项目及抗体使用: 总T细胞(CD3+):正常值50-84%。细胞降低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细胞增高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等;所需抗体为CD3。 总B细胞(CD3-/CD19+):正常值5-18%。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降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所需抗体为CD3和CD19. 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CD3+/CD4+):正常值27-51%。细胞减少见于恶性肿瘤;抗体为CD3和CD4。 T抑制/毒性淋巴细胞(CD3+/CD8+)正常值15-44%。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为CD3和CD8

T辅助:T抑制细胞(CD4+:CD8+):正常值1.4-2.0。比值降低见于艾滋病、SLE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巨细胞病毒感染、骨髓移植恢复期等;逼孩子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 NK细胞(CD3-/CD16+/CD56+):正常值7-40%,细胞降低见于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伴转移的肿瘤,免于缺陷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抗体为CD3、CD16和CD56。 自然杀伤性T细胞(CD3+/CD56+/CD16+):正常值2-13%,具有NK细胞和T细胞的标志,参与对细菌和寄生虫的反应,在控制病毒性感染中也发挥作用;抗体同6。 活化总T细胞(CD3+/HLA-DR+)和活化的单核细胞(CD14+/HLA-DR+):正常值1.2-5.8%;抗体为CD3、CD14和HLA-DR。 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正常值为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5-10%。Treg 细胞的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具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用于骨髓移植术前术后的跟踪;抗体为CD4、CD25和Foxp3。 细胞毒T细胞(CD8+/CD28+)和抑制性T细胞(CD8+/CD28-):正常值分别为8.6-15.5%和9.9-24.8%。可作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的免疫检测指标,CD28+亚群随HIV病程发展时数量降低,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8+/CD28+细胞呈现明显的升高;抗体为CD8和CD28。 T辅助细胞诱导亚群(CD4+/CD45RO+):正常值9.8-26%;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处于进展期是它的数量增加,接收抗病毒治疗后数量会下降;抗体为CD4和CD45RO。 抑制细胞诱导亚群(CD4+/CD45RA+):正常值15-25% 凋亡亚群(CD95+):正常值为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20-50%;CD95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主要受体,凋亡亚群可评价细胞的凋亡情况。抗体为CD95。 血液标本要求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摘要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在免疫中起关键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对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人类遗传研究及临床应用有重大意义。每一物种都有一定数目及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并学习对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 每1ml 外周血中一般含有约1~3×106个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G1期或G0期的非增殖状态,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但当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血素(PHA)后,淋巴细胞受刺激便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经过66~72小时(三个周期)的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相细胞,从而进行染色体标本制备和核型分析。这种微量全血培养技术已在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采取了人类的外周血进行实验,经各种技术处理后最后得到较为清晰的人体染色体照片。通过实验发现:人类每个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是46,XY;女性是46,XX。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及着丝粒的位置,将人的外周淋巴细胞的46条染色体分为A、B、C、D、E、F、G7组共23种类型。 关键词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低渗溶液核型分析秋水仙素动物细胞体外培养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ulture Abstract: Lymphocyte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mmune system cells in the immune plays a key role in together, in order to maintain a stable environment. To analyze chromosome of lymphocytes is very important. Various biological chromosome number and shape are constant,can be seen under a microscope.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is human body trace blood sample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chromosom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studying o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karyotype analysis on. In human body's 1ml circumference blood includes approximately 1~3×106 the small lymphocyte generally, usually they are between time G0 and the G1 time, generally is not divided. But when adding plant in medium coagulopathy (PHA),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and stimulated for lymphatic mother cell proliferation capacity, make its recovery, then entering mitosis. After 66~72 hours(three cycles) short-term training, autumn grain processing, daffodil, low permeability and fixed can be gained lots of mitotic cells, for makes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This kind of micro whole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西南大学 《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学号:222010317011128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10级生科5班3组陈建坤学号:222010317011128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学家建立了人体外周血培养法,使得染色体取材变得更加容易,大大推动了人类对染色体的研究。 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1.实验依据:1.1.细胞培养是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1.2.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 是基因的载体。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本实验采用了微量全血培养技术,既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在正常情况下, 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 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 PHA 作用下, 原处于 G0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进而进行有丝分裂。利用 PHA 这一特性, 淋巴细胞经过含有 PHA 培养液培养, 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 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 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中期有丝分裂细胞。最后经空气干燥法制片,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即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通过对染色体标本和其照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配对、分组、排列,对各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分析。在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生物进化和遗传育种学等研究中,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 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 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 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 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 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 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学家建立 了人体外周血培养法,使得染色体取材变得更加容易,大大推动了人类对染色体的研究。 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血液系统讲义-淋巴系

第四章白细胞--淋巴系及其相关疾病 本章要点 1.掌握淋巴细胞的生成、构成和分布。 2.掌握淋巴细胞减少和增多的原因。 3.掌握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定义和诊断。 4.淋巴瘤分类、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 5.熟悉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6.了解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巯嘌呤、门冬酰胺酶、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阿霉素。 7.了解靶向治疗药物:美罗华、万柯。 8.了解淋巴细胞疾病的流式细胞术检查,原理和应用。 男性,16岁,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原始细胞占90%,过氧化物酶染色(-),非特异酯酶(-)。请问,该患者的可能诊断是什么?患者为什么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如何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分层并开展精准治疗? 第一节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是指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清除特异性抗原。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T细胞产生于胸腺,主要在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中发挥作用,T细胞还能产生调节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和辅助B细胞活化;B细胞能够凝聚并呈递抗原至T细胞,也是免疫球蛋白分泌型浆细胞的前体细胞;NK细胞主要负责自然免疫反应,是针对感染性病原体及移植抗原表达有所改变的转化细胞。

一、B淋巴细胞 1、B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发育 B淋巴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淋巴样前体细胞分化成熟而来。哺乳类动物的B细胞在胚胎早期在胎肝,胚胎晚期至出生后则在骨髓内分化成熟。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周围淋巴组织,如淋巴结的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红髓及白髓的淋巴小结内。在外周血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20%。通常,B细胞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是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作为特异性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不同抗原表位而使B细胞激活,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早期B细胞分化和发育与骨髓造血微环境密切相关。B前提细胞在骨髓中必须经历选择过程,才能发育为成熟B细胞。B细胞分化的阶段可以分为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抗原非依赖期,和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抗原依赖期。 (1)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中的分化发育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HSC)经多能前体细胞(MPP)分化为早期淋巴细胞前体(ELP),ELP分化为共同淋巴细胞前体(CLP),在骨髓中继续分化为祖B(pro-B)、前B细胞(pre-B),进一步分化为B细胞。B细胞的骨髓发育是抗原非依赖性的,可分为6个阶段,为早期祖B细胞(early pro-B cell)、晚期祖B细胞(late pro-B cell)、大前B细胞(large pre-B cell)、小前B细胞(small pre-B cell)、未成熟B细胞(immature B cell)和成熟初始B细胞(mature na?ve B cell)。 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是B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首先,多能前体细胞(MPPs)表达受体酪氨酸激酶FLT3,与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的FLT 3配体相互作用传导信号,促使向共同淋巴细胞前体(CLP)分化;CLP通过黏附分子VLA-4与基质细胞表面VCAM-1相互紧密结合,又通过表达IL-7受体与基质细胞分泌的IL-7相互作用,促使向pro-B分化。同时,基质细胞分泌趋化因子SDF-1(CXCL12),有助于潴留CLP;在pro-B阶段,B细胞表面受体酪氨酸激酶Kit (CD117)与基质细胞表面干细胞因子SCF作用,诱导B细胞前体大量增殖,并向pre-B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